有些族谱是从洪武年间开始的,这是为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有些族谱是从洪武年间开始的,这是为什么?,第1张

有很多族谱都是从洪武年间开始的,再往前的族谱大多数可信度不高,这主要有两个原因:洪武大移民、明朝鼓励百姓修族谱。

一、族谱为何物

族谱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依托宗法制而产生,表现形式一般是树状图为主,偶有纯文字型族谱,它一开始是用来区分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疏远近,能够帮助一个家族的日常活动、嫁娶等琐事。到后来,族谱当中所记载的内容不仅包括了人,还包括了一整个家族的兴衰历史、活动轨迹以及杰出人物,族谱的作用随着其所录内容的丰富也不断发生了改变,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一大助力。

二、洪武大移民

明朝初年曾经发生了一次大移民。因为元朝末期的战乱,各地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崭新的明王朝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各地的壮丁人口显然不足,为了弥补一些地区人口的空缺,朝廷就下令进行移民,先后从山西各地调运人口去往山东、河南、河北各地,来补缺人口数量的不足。这次大移民让许多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和家族,修族谱也就成为了这些人能够认祖归宗,记得自己生于何处的重要依据。

三、政府鼓励修族谱

明朝之前的族谱,通常是世家才会有的。魏晋时期,因为出身能够与做官直接挂钩,那些世家就会修族谱,来维护门第,宋朝时期,当官与家族名望并无直接关系,修族谱这件事情一下子就变得没有那么受到欢迎,官府不帮忙修族谱,修族谱的任务就落到了寻常百姓的家中,修族谱的目的也渐渐变成了维护家族和谐。明朝时期,官方鼓励修建族谱,来帮助家族内部的和谐稳定,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攀附权贵的想法太多,一些人就会开始造假,把名人拉入自家的族谱,这导致了各地的族谱花样繁多,名人却没有什么变化,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就导致了明朝时期族谱非常多。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家谱世代传承基本上是从最有本事、名望、财势的一代为第一代,比如著名的秦始皇,接下来是秦二世。如果不是中途被刘邦、项羽夺了权,秦三世、秦四世都会流传下去。

但其实在秦始皇成为始皇帝完成统一之前,秦国已经存在了几百年,著名的《芈月传》中芈月的老公秦惠文王等秦始皇的前几辈子秦国之主的努力,才使秦国成为始皇帝,但秦始皇是第一个完成统一的皇帝,因此他实际上就是秦一世。

再说乞丐皇帝朱元璋,朱家祖先也只会从朱元璋作为朱家的第一代,或者朱元璋为了孝心,尊他的父母为朱家第一世,再往上,就没有记录了。但很明显,朱元璋也会有爷爷、曾爷爷,但因为太过碌碌无名,因此基本不会出现在朱家自朱元璋之后的皇族家谱里。

皇家如此,世家大族更是如此。中华第一家族孔家,家谱第一世就是孔子,一代一代传下来。至今还有孔子第77世孙孔德成。

除了声名财势显赫的祖先能成为第一世孙,普通家族的第一世可能源于搬迁,比如著名的洪武年间的山西洪洞大移民,河南、河北、安徽等地都有从洪洞老槐树下迁移过来的移民,他们在各地开荒立祖,开枝散叶、延绵子孙,有的一户人家就能发展一个村庄,那么这个第一个立祖的人就是家谱的第一世。

家谱是中华民族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的情感维系,每个家族对自己第一世立祖人的选择,实际也是一种弃恶扬善的选择,毕竟,谁都不愿让臭名昭著的人作为自己的第一世祖先。

现在的化学元素表和明朝时期的很多皇子名称重复,就先随便的说几个吧,朱同铌,朱成钴,朱成铬……他们的名字当中都有着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有的人说这重复率不高,是由于化学元素表采用了朱家的发明。这些都是由于朱元璋,给自己的每个儿子都定下了20个字的家庭辈分,来进行排序。他这样应该也是为了确定嫡庶关系,以此来维护朱允炆的统治。

可是谁也没想到,后来是由于自己的儿子朱隶做了皇上,从此以后,皇帝的辈分也发生了变化。朱元璋是有名的工作狂,他在位时,不仅做自己的事,并且还为他的子孙后代,都规划好了。他想他的子孙起名要按照,木火土金水的偏旁来进行排序。所以他给他的 26 个儿子起名都带木字旁,然后孙子辈儿的采用火字旁来取名,曾孙辈的起名就用土字旁,再往下就是金字旁和水字旁了,然后循环后接着再进行循环。不得不佩服他的高瞻远瞩,但是他没想到一个问题,汉字是有限的,而后代子孙的是无限的。

当他的子子孙孙们,数量到达几十万时,汉字是不够用的。刚开始,子孙们还可以对名字进行挑剔,到了后来字都被用完了。况且取名也要忌讳祖先,不能使用重名。这也就造成了后面越来越难取名的问题。最后被逼得没办法,由于祖先的规矩不能被破坏。所以,朱家的子子孙孙,就开始随便起名,只要能对的五行的就可以来当做名字,还有的自己造字,这也就是朱家的子孙名字中占据了元素周期表的原因。

后来当元素周期表传入中国的时候,我国的科学家希望把它翻译成中文,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字来进行翻译代替。况且,翻译也不能那么马虎草率。由于见到了朱家族谱,里面有很多都是采用金属类的偏旁部首,所以,就进行改造。而大部分的元素周期表,就采用了朱家人的名字。不得不说啊,现在来看,朱元璋真的是非常有智慧。即便是自己的子子孙孙都去世了,但是,名字依然在流传。有人说相信如果朱元璋活着的话,那么也会放声大笑吧。不得不说,这家人的起名真的是非常的有规矩的,能一直延续也不容易。

看到一些问题,说明朝皇室成员的名字,很多都出现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还能举一大波例子,比如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难道明朝皇室都是化学天才,或者有先见之名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明朝很多皇室成员的名字确实都含有化学元素,但并不是朱家人都是化学天才,而是在中国翻译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恰巧遇上了老朱家,这就是一个巧合!

元素周期表

所谓元素周期表,到底该怎么解释我也不知道,只能从百科复制一段过来: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由于周期表能够准确地预测各种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在化学及其他科学范畴中被广泛使用。

最早的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869年发明的,对应到中国应该是清穆宗同治八年。

而我们现在学习化学使用的汉语版元素周期表,是由一个清朝人翻译的,此人堪称清朝最后一个天才,名叫徐寿。

徐寿

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一向是人文方面比较发达,在自然科学方面就比较落后了,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历史进入了新篇章,中国由于某些特殊的因素,在科学方面更是被人吊打。

到了晚清,中国被列强凌辱,就不得不思变了,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晚清的中国很是除了一些科学家,而其中成就最高的,就是徐寿了。

徐寿当年也是个读书人,后来参加了童子试,他发现这玩意并没有什么用,于是放弃了读四书五经,不写八股文,转而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研究科学。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科学研究者,他有多牛呢,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第一台蒸汽机,徐寿做的;第一个科技学校格致书院,徐寿办的;获得曾国藩点赞成就,随后又获得同治皇帝亲赐“天下第一巧匠”称号。

更要命的是,他还参与过企业的筹建,江南制造局,他主持创办的,李鸿章这些大佬纷纷像他抛出橄榄枝,请他入职,结果徐寿都拒绝了,理由是:科学方面我已经玩够了,接下来我要做一个翻译。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治七年又创办了翻译官,并得到了一群外国大佬的支持,翻译了很多科学著作,把西方近代化学知识引入了中国,元素周期表中那些中文翻译,什么氢氦锂铍硼就是他的成就。

翻译工作

当徐寿决定做一个翻译官之后,面对西方的化学元素周期表,这位天才也犯愁了。

因为当时中国并没有什么英汉对照词典之类的工具书,徐寿的翻译工作,可以说是开了历史的先河。

人文领域的翻译,信雅达就行了,而科技领域,有很多专业术语,必须要准确,否则闹笑话事小,误人子弟就罪孽深重了。

但我们知道,化学元素就是一些金木水火土成分,这恰好对应了中国的五行,只是要从汉字中找到十分准确的字,也比较困难。

这时候,天才徐寿注意到了明朝皇室,他们都是以五行相生相克的方式来命名的,再经过一番仔细研究,他发现这些王爷的名字连发音都和化学元素如此相近,仿佛是历史选中的一般,嘿,明朝王爷们就进入了元素周期表。

明朝皇室的命名

明朝太祖朱元璋为子孙操碎了心,为了防止朱家子孙重名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方面民间避讳问题,他规定朱家子孙起名都要两个字,第一个字按照御赐的二十个字依次排列,后一个字则必须符合五行,以“火、土、金、水、木”的顺序循环,五行相生相克,朱家江山永固子孙不绝。

但由于朱家子孙实在太多了,很快五行偏旁的字都被用光了,咋办呢,只好采用生僻字或自己造字,所以我们看朱家皇室族谱,很多字都不认识,就如同元素周期表一样,他认识我,而我不认识他。

朱元璋希望江山永固、子孙不绝的愿望没有实现,却误打误撞成就了徐寿。

元素周期表不是朱家造的!

朱家用五行命名,徐寿在翻译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可能确实借鉴了朱家家谱,但这一切只是巧合,这些字可不是朱家造的!

我们举个例子,朱元璋五世孙,明秦惠王朱公锡,他的名字中就有“锡”字,锡是一种金属元素,所以是金字旁,其元素符号是Sn

而字朱公锡之前,中国人便已经造出了这个字,《说文解字》:

银铅之闲也。从金易声。

同时,这个字还跟“赐”通假,有赐给、赏赐的意思。

同样的,朱同铬、朱同铌、朱安汞这些化学元素名字,在明朝以前就有了,并不是朱家造的,古代字典以偏旁部首排列,非常方便查找,要找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翻字典比翻家谱容易多了,徐寿何必舍近求远呢。

所以,明皇室成员进入元素周期表,只是冥冥之中的巧合,而不是朱元璋有先见之明。

那是因为明朝的皇室子孙名字和元素周期表上的字有非常多的相似,这个要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子孙的命名规格说起,也和清朝负责翻译元素周期的徐寿先生有点关系。

朱元璋留下起名规则

朱元璋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过儿子倒是挺多的,有26个之多,他当了皇帝之后,又不想让人家说他没文化,就给儿子们留一下祖训,取名字第一字为姓,第二个字就以他留下的20个字辈分表,然后第三个字就必须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为偏旁取名。看他的儿子们:朱标、朱棣、朱杞、朱桂……全是木字旁,可是禁不住明朝皇室的生产力实在太强,到了万历年间,朱家人口实在太多了,于是各家王爷各显神通,造起字来是别出一格,有了:朱慎镭、朱公锡、朱在钠、朱帅钾、朱效钛、朱帅锌、朱恩铜……又钾又钠的,是不是有那么一点元素周期表的意思了?

清徐寿翻译元素周期表

其实元素周期表远比明朝朱家的家谱晚呢,是在清朝的时候,才流进中国,当时负责翻译的是徐寿先生,他引进了门捷列夫的这项发表,却一时遇到了难处,他需要有什么样的汉字来表达这些元素呢?机缘巧合的是,在他一时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他得到了一本朱家的家谱,巧了,这里面这么多带金偏旁的生僻字,更巧的是在发音上居然可以和元素周期表上对得上,大腿一拍,就是它了。于是徐寿就借用了明朝的王爷名字中的字,套用到了元素周期表上,不足的再新创造几个,就这样把国人周知的元素周期表给翻译了出来。

元素周期和明朝王室的关系就这么给定下,朱元璋无意之间留下的祖训,让子孙创造出了大量带元素偏旁的字体,而元素周期表之中,却又如此巧合的可以使用,朱元璋不知生前可预知了?

明朝洪武年间,朝廷赐十个字:希言公承彦,宏闻贞尚衍。

清朝乾隆年间,朝廷赐十个字: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朝廷再赐十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这些字,都是朝廷赐给孔家的。后来,孟氏(孟子)、曾氏(曾参)、颜氏(颜回)、卜氏(卜商,字子夏)等孔子门人的后代,也按这些字排辈分,以示与孔氏的传承关系。

扩展资料:

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

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上报民国政府批准继30个字后,又续了20个字。

孔、孟、曾、颜后裔行辈五十字

希纳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参考资料:

孔孟一家

有些族谱是从洪武年间开始的,这是为什么?

有很多族谱都是从洪武年间开始的,再往前的族谱大多数可信度不高,这主要有两个原因:洪武大移民、明朝鼓励百姓修族谱。一、族谱为何物族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