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踪的方法写作文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1收藏

以游踪的方法写作文,第1张

1 广西南宁关于游踪的作文600字

先从南宁的地址开始写,然后写南宁的名称由来,最后写景点。

这些应该够一篇作文的字数,以下是南宁的相关资料:南宁(壮文:namzningz),简称邕,古称邕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华南地区特大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地,是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和贸易中心。南宁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位于广西中部偏南,是环北部湾沿岸重要经济中心,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域性国际城市。

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令南宁满城皆绿,四季常青,长久以来南宁形成了“青山环城、碧水绕城、绿树融城”的城市风格。2014年10月,即将举世界体操锦标赛。

名称来源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这是南宁建制的开始,距今已有1680多年的历史。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

元朝泰定元年(1314年),中央 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广西境内由“邕”改为“南宁”,南宁由此而得名。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设南宁为自治区首府;至此,南宁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游览景点有青秀山公园、南湖公园、广西药用植物园、人民公园古炮台和烈士碑、自治区博物馆等,附近有隆安龙虎山、伊岭岩、宁明花山、崇左左江石景林、德天瀑布、友谊关等游览胜地。2012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122万人次,接待境外旅游者3007万人次。

其中,外国游客2099万人次;港、澳、台同胞908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07亿美元。

国内旅游收入39713亿元。2012年末全市实有星级宾馆68家,旅行社83家,其中出境旅行社15家。

早在宋代,当时的文人墨客就评出了古“邕州八景”(望仙怀古、青山松涛、象岭烟岚、罗峰晓霞、马退远眺、弘仁晚钟、邕江春泛、花洲夜月)。随着历史的变迁、城市的建设发展,古八景中的许多景观已成记忆中的往事。

南宁十大景观(扬美古风、青山塔影、明山锦绣、望仙怀古、伊岭神宫、南湖情韵、龙虎猴趣、邕江春泛、凤江绿野、九龙戏珠)。南宁有大小公园、游园、风景区、广场等供人们游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50多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顶蛳山贝丘遗址),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6处。

以上信息能够在中找到。

2 以游踪为序写一篇参观的游记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陵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杜甫游泰山后留下的一首咏赞泰山的诗篇《望岳》。现在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泰山”。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来到泰山脚下,准备爬山。因为爸爸是泰山跟前长大的人,所以爸爸兴奋的说:“今天我来给大家当导游。”说完一本正经的走到大家的前面,边走边模仿导游说:“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姿,擎天捧日之势”,巍然屹立在齐鲁大地上,海拔1545米,被称为五岳之首……说实在的我恨不得马上爬上泰山。

走到了半山腰,路上有很多很多的人,有的人扶着栏杆费力地向上爬;有的人拿着拐杖,艰难地挪动着脚步;还有的人爬一会儿歇一会儿,边走边喘大气……路旁的参天大树,葱葱郁郁,苍翠挺拔;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白云自由自在地飘浮着,周围到处是耸峙的峰峦,险峻的崖壁。

我们爬到了山顶,远远向下望弯弯曲曲的台阶就像横卧山间的巨龙。一个个人影就像移动的小蚂蚁。不禁让人想起“会当陵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最后我们爬到了最高顶,心里立刻涌上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就像飞到了云彩上!

泰山的景色美不胜收,雄伟中透着清秀,这种美是独特的,这里的美让我流连忘返。

3 以游踪为顺序 兴城海边游记 600字 8上作文 要快啊,等不过今天啦

兴城五宝城泉山海岛,今天和妈妈一起有幸一游,一早和妈妈在火车站乘车开始了兴城之旅,火车站最吸引人的建筑不是火车站的候车大厅,而是与大炮相伴的民族英雄袁崇焕的塑像。这是曾经为保卫兴城(当时的宁远城)而屡立战功的将军,说起宁远城就要从兴城古城西门说起,在火车站乘车的话在联营转弯处会很清晰的看到了具有六百余年历史的兴城古城西门,那是饱含沧桑,饱经战火的城池,整个古城为明代建筑,尤其以南关最为突出,祖氏石坊,明代的牌坊更使古城平添古韵,从南门而出,你会感受到仿如从古代进入现代,具有现代气息的商场林立。争奇斗艳。但似如这些商场并不是我们今天一游的所在,我和妈妈径直乘车继续前行,开始我们的第二站旅行——海滨,在去海滨的路上看到了,如美女仰面向天的首山,这是兴城的另一亮点,五宝之一,但是首山真正的美而是曾经饱经战火的经历,现在遥望首山,那具有战斗意义的烽火台依然在那坚守。还没等我回过神来,转眼间,车已来到海滨,这是是传说中有青岛可以相提并论的兴城海滨第一浴场,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美丽大方的菊花女像,远远望去在菊花女像底下写着国家4A级风景区兴城海滨风景区,向南望去是由三块礁石组成的名:三礁揽胜,拾步而上,观海听涛,沁人肺腑,久久不愿离去。兴城海滨远远望去在海中有一些突出的小山,那就是渤海湾的第一大岛——菊花岛,由于时间有限,没有机会上岛,但是菊花岛的美丽让我很是向往。我想有机会,一定上岛一游,感受一下岛国的风情。时间真得好紧,我和妈妈赶紧打车奔向了传说中龙都要回头看看的龙回头风景区,听说那提有龙回头三字的石头来自于菊花岛,重约数吨。车在宽阔的滨海路上飞快的前行着,这条路好宽啊,可以并行四台,八台,呵呵,我也搞不明白了,车在这条路上行走,实在是太舒服了,车少,人少,马路宽,所有的优势都占全了。看到龙回头不远,十多分钟就到了,哦,这就是龙回头啊,我站在观海平台上,遥望着葫芦岛港,遥望大海,终于明白为什么数以万计的游客为什么纷至沓来,这里风景独好。天气晴朗,海是那么蓝,那么宽,那么美,正想抒 怀,妈妈的手机响了,是返程的哨声,回家吧,仅管一游未尽还是和妈妈开开心心的回家了,一路上我在想,我的家乡真的好美,城泉山海岛,一样都不少。我一定跟我的远方的朋友好好推荐下,让他们都到我的家乡看一看。

记得小学毕业的那年暑假,舅妈带我来到辽宁省兴城的大海边玩耍,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真正的大海,那是永远让我最难忘的日子!!

记得当大海第一次呈现在我眼前时,真的,我真的几乎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当我漫步在沙滩上时,迎面吹来的海风,吹在脸上,又带来了一丝清爽。尽情呼吸着海边的新鲜空气,听着海浪拍击岩石的响声,仿佛大海张开了双臂正在迎接我。终于,我忍不住冲进了大海温暖的怀抱。在海水里畅游着,在大海的拥抱下,有一种清凉,有一种舒适,夏天的酷暑似乎一下又远离我而去了。作文网 homesanwen8cn

有时游累了,就漂浮在游泳圈上休息,哪知一排接一排的海浪直把我向岸边推去。也罢,刚想爬起向岸边走去休息一会,还没站稳,又被那冲来的大浪冲倒在沙滩,这时我才知道,想爬起来还必须动作快点呢!

在沙滩上,脚轻轻地拍着扑向岸边的浪花,手便捧起沙子把自己的身子埋起来,好舒服,好暖和。抬头望望那深蓝色的天空,似乎一切都忘了,只记得这种美丽与舒服。作文

休息够了再次回到大海的怀抱中去,后来慢慢发现,海浪渐渐退去了,岸边处的海水也越来越浅,渐渐地越来越冷。

走在沙滩上,我们边走边看海边的日落,和那美丽的晚霞,我再一次被那美丽的景色陶醉了,真想永远呆在海边,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作文

啊!大海真美!大海给我带来了快乐,让我忘记一切烦恼。我深深的爱上了大海,爱上了它的一切一切!在离开大海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离开大海,就寻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快乐!

4 写槐树洞的作文以游踪为线索

金秋十月的第四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乾陵游玩。我们驱车穿过片片果园,在乾陵的半山腰经过检票口,登上了笔直宽阔纵贯南北的石马大道,开始了在乾陵上的参观游览。

石马道上,到处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抬头望去,乾陵真是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墨绿色的松柏簇拥着屹立在道路两侧的翁仲、石马,仿佛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护卫神,使人感到陵区的神圣、庄严、崇高,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

我们一边游览,爸爸一边给我讲乾陵的历史故事。爸爸告诉我,乾陵修建了一千多年了,它不仅是两位封建帝王的陵墓,也体现了我国封建盛世的时代精神,更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象征。我国在唐代是十分强盛的国家,从现在开始我国正走向又一次强盛。

在石马大道上游玩,我高兴极了,一会儿在人流中奔跑,一会儿又抢着和石人、石马合影留念。在这里,我看到了武则天的无字碑,还看到了一对高大雄伟的石狮和成片、成群的被盗去头颅的翁仲。我知道,这其中都隐含着许许多多动人而复杂的传说。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乾陵后峰脚下,这里可真热闹呀!有卖年糕的,有卖民间工艺品的,还有卖乾陵简介和旅游纪念品的,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5 游桂林山水作文按游踪写

家乡是花园,有着鲜花的芬芳;家乡是森林,有着绿树的清凉;家乡是田野,有着收获的希望;家乡是雪景,有着冰晶的闪亮

回忆过去,家家户户都为了不愁吃,小院里满是瓜果蔬菜一年四季,只要能种点什么,小院里就会满满的,瞧去,各种颜色掺杂交错,杂乱无章好拥挤、好杂乱的小院现在,各家都不怎么种蔬菜了,而是种花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春天,月季、玫瑰等竞相开放夏天花儿更加繁盛,五颜六色秋天,本该百花凋零,菊花却傲骨怒放冬天,瑞雪纷飞,梅花却在枝头绽放一年四季,芬芳不断香啊,花园般美丽的家乡

再想以前,村里村外都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树到了夏天,在外边聊天的大人都顺着墙边坐,小孩们大都躲在屋里扇扇子屋里像蒸笼,屋外像热锅而现在,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村里村外,都种上了绿化树,虽说不像森林那样茂密,但也绿树成荫夏天,大人们在树下乘凉,小孩们在树下嬉戏茂密的树叶,送来了阵阵清凉爽啊,森林般清凉的家乡

回首以往,田野里种满了庄稼,密密麻麻的,有玉米、水稻、花生等那时人们的种植技术还不是很高,虽然辛勤努力了,但收获的却不十分理想那用一滴滴汗水浇灌出的庄稼,好像有意跟人们作对似的现在呢,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遍地都是绿色无公害作物,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省时又省力,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业余生活也丰富了春天,水稻如碧绿的海洋,泛起阵阵波浪;秋天水稻垂下了头,大地一片金黄,真可谓是“春种满野皆碧绿,秋收遍地是黄金”乐啊,田野般满是收获的家乡

回首往事,垃圾拥有一片乐土——街道,任意呆在每个角落,有时还迎着风翩翩起舞,甚至在水里游泳,让人看了就想躲,真脏啊现在呢,垃圾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垃圾场,街道整洁了,铺上了水泥路,成为了一个耀眼的亮点净啊,冰晶般闪耀的家乡

家乡在不断的变化在我心中,家乡如妙龄少女,越变越好看,我从心眼里热爱我的家乡

6

试题分析:本题是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要求很具体,必须是“所游景点”。因此我们要想一想游过哪里,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深刻印象,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益。这个景点,可以是大自然的风景,都市的风景,校园的风景等。这样审题之后,写什么内容就可以心中有数了。

具体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交代清楚游踪,抓住景物特征,重点描写吸引你的景物,行文中要融入自己的情感”的作文要求,

点评: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很关键,补出的题目显示了作文的选材、立意、情感态度及语言能力,同时也决定作文成败。

补全题目常用方法: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运用修辞手法。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可运用上修辞,使文章灵动,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7 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100字作文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移步换景法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就采用了这种结构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其主要表现在:(1)把行踪交代得清清楚楚:台北—嘉义—坐火车进山—阿里山—神木—林区—曲径幽路—看到神木—下山。(2)进山时抓住林海幽深的特征来写:原始森林广阔无边—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山间的青苔树—无边无际的森林—受巨创后的神木。这样,作者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表现了不同时间里多种景物的风貌,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游踪线索一以贯之,来去分明。因游踪主人翁多是作者自己,所以一般都宜用第一人称。这样文章以“我”的游程为线索写,不会杂乱。

②立足点的变换必须交代清楚。移步和换景必须保持一致,决不可超越立足点去描绘景物。也就是说,随着主人公的“移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有怎样的“立足点”,就应当有怎样的“观察对象”。

③要形神兼备。形,指外部状貌;神,指本质特征。描写时既不可只求“形”似,也不可有“神”无“形”,形神兼备,似“神”为主,尽量凸现被描写对象的独特性。因此,“移步换景”就绝不是自然主义的游踪写景,必须写出作者独特的感受。

④粗细要结合。粗略的勾勒和细致的描摹应辨证地统一起来,使人们对被描写的对象既有概括的轮廓印象,又能具体地觉察到景物细部情形,以便对描写对象有较全面的了解。

⑤实写与虚写要辨证地结合。描写要有虚有实,这是一般要求。“移步换景”则应以实为主,虚实结合,使读者既能看到实体,又能调动起主观联想和想像。

[例文欣赏]

秋天的晨雾

赵楠

秋天的晨雾像一只五彩斑斓的盒子,雾气腾腾,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向东望去,天空呈浅红色,它像一段光滑、柔软的绸子。而太阳呢,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拉起了她那美丽的窗帘,大概在梳妆打扮吧!抬头仰望,只见天空淡红色中略带一点**。向西望去,天空呈蓝灰色,这些色彩构成了一条五彩缤纷的“空中被子”,盖住了整个大地。

我漫步在乡村小路上,隐约可见前面有一条雾带,忽然雾带不见了,我用手四处乱抓,可什么也没抓到。原来,我正站在雾带里,当然看不见,抓不到啊。我走到毛豆田里,鞋子、裤角都湿了。毛豆叶上的雾球慢慢地滚动着。小草轻轻地靠在我的脚上,像是在和我亲热一样。我用手在露珠上一点,露珠变成了一滴滴的小水珠,向四面散去。不知不觉中我又来到新村边。向南望去,以往那高高的楼房今天只能看见模糊的轮廓,以前那挺拔高大的树木,今天也只能隐隐约约看见一些树影。晨鸟“啾啾啾啾”地歌唱,好像在歌唱这迷人的早晨,又好像在叫人们出来看这迷人的晨景。

穿过新村,我迈上公路。街上的人们在雾气中穿行,他们的头发是湿漉漉的,像是刚从澡堂里出来的。拖拉机冒着白烟,慢慢地开着;汽车“嘀嘀”的喇叭声,催着人们向前走,摩托车的车灯,在雾中形成一道笔直的光线;自行车“铃铃”地缓缓前进。正是这些声音,奏起了“雾中晨鸣曲”。

雾,就像一匹乳白色的轻纱,把我和别人隔开了。我望了望四周白茫茫的雾气,感到就像在云海中遨游,太富有诗意啦!假如我是个诗人,我会把它当作一首诗;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我会把雾搬回家,让人们欣赏;假如我是一名工程师,我会建一间室内雾中游泳馆……

令人陶醉又令人遐想的雾啊,我真想把你永远揽在怀中!

点评:

这是一首诗,在神奇的秋天晨雾中吟唱;这又是一幅画,勾勒出乡村秋晨雾中的美景,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全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不断改变观察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使景物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文章从原地观察,感到晨雾中的天空像“被子”;漫步在乡村小路,又领略了迷人的晨景;街上的种种音响,又组成了“晨鸣曲”……给人们以清新、神秘的感觉。

8 莲花山游踪作文700字

今天,阳光明媚,正是去莲花山的好时机。

我装备好“武装”后便出发了。我和外公坐在车上欣赏着窗外带来的美景,不知不觉很快就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莲花山。

我们一进大门,满目青翠,仿佛进入了绿色的海洋,空气中弥漫着树木的芬香。再往前走,就来到了莲花飞瀑,水从高处飞泻下来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瀑布,此时,我不由自主地吟起了唐代诗人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里的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看完这美丽的莲花飞瀑后,我们来到了莲花仙境。他是一个湖,湖面上长满莲花,让你仿佛走进了仙境,一朵朵莲花奇形怪状,有的像雨伞,有的像盘子,有的像盏灯,真是五颜六色,美不胜收。

欣赏完荷花后,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古采石场遗址。这里是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此地大规模地开采石料,遗下无数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再经历了千百年的自然风化,形成了一条千姿百态,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游览线,它以“人工无意夺天工”的石景而世界闻名。

看完采石场后,经过一段艰辛的路程,就来到了望海观音。在望海观音前有一条长长的台阶,我心里想:这台阶有多少级呀?于是,我边走边数,一开始我的力气绰绰有余,觉得浑身是劲,便边跑边数,可跑着跑着,就汗流满面,感到力气快没了,腿就像拖着一块巨石一样沉重,可想放弃了,但想起了半途而废这个成语故事后就立刻鼓起勇气继续走,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把这台阶给走完了,一共是三百六十五级。

看!望海观音前有两只张牙舞爪的石狮子在活蹦乱跳,像活了一样。看完石狮子后,就看望海观音了。

它金光灿灿的,大概有40米高,有一个慈祥的面孔,这么壮观的望海观音当然不能少了我这件装备——照相机,来拍下这望海观音。时间一分一秒的地流过,我依依不舍地下了山,莲花山里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吴人认为,族谱是神圣之物,修谱是对宗族的一大贡献。各家吴氏族谱,大谈族谱的神圣意义与作用,成为卷首谱序的主要内容。清顺治十二年《(湖南)八甲湾吴氏谱序》曾说:“夫族之有谱,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明嘉靖丁亥《延陵吴氏谱序》也说:“谱学之兴,其有益于世也大矣,盖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乎本末,莫不由之。”把族谱的作用,说得神乎其神了。在古老中国,族谱的神秘意义,首在维系宗法制度,保持血统纯正。

《延陵吴氏家谱序》说得好:族谱兴起于中古而有先王之遗风。“先王宗法坏而恭敬之教亡,教亡而后谱作,谱作而后分明,分明而后义生,义生而后礼行,礼行而后祖尊。”族谱的出现,就是在宗法制度败坏后一种挽救宗法礼制、维系血统纯正的产物。有了族谱,就有了区别、分明,就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属于哪一宗、哪一支,不会乱认祖先宗派。没有族谱,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所归属。随着宗族的发展,子孙人丁繁衍分化,族人之间就会日益疏远,甚至同族兄弟都视如路人。而有了族谱,就能联络宗族同姓之间的感情。因此,尊祖宗而联族姓,承先启后之谋,莫切于此(谱)(乾隆已亥吴以忱《丹徒吴氏续修谱序》)。在大多数吴姓宗谱的家范家规中,多把修谱系作为突出的一条。

正因族谱有如此重要的神秘作用,吴姓宗族无不重视族谱的收藏保管。每次族谱之修,都要先注明受领人姓名,开明谱牒部数。宗规要求族人对族谱要留心收藏,勿视为泛常。不得乱笔涂改或让鼠咬虫伤,潮湿霉烂,更不得贪财出典,否则严惩不贷。吴氏支谱《给谱录》就规定“公议子、午、卯、酉年清明日,各携谱齐集公所,凭值年人眼同会看,倘有毁坏者听罚,其遗失出典者,议罚不轻,严追不贷。”

各家修谱,往往都要请学者名流,政界要人或本族名人作序,吴姓族谱也不例外。一篇序文,或述本族发展历史,或述修谱缘起经过,或论族谱之重要意义。因此,一篇序文就是一篇简短的历史和道德文章,而同时,往往也是一篇散文佳作。

现存吴姓谱序,最早当推唐代著名文学家吴少微的《吴氏正宗谱序》。吴少微是季札的第61世孙,他的诗文雄迈高丽,与富嘉谟合称“吴富体”。此后之吴氏谱序,宋初有著名学者、龙图阁大学士吴遵路的《丹阳吴氏宗支录初编叙》。宋以降,至民国时期,文人学者、政客要人所作的吴氏谱序,就数不胜数了。

吴姓家谱文献目录

全国·吴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杨继盛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宗支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写本 一册

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如胜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呜凤撰写本 一册

辽宁本溪·吴俄尔格氏家乘五卷 藏地:辽宁本溪市城子乡朴卜村 (清)吴守恩纂清雍正间纂写本

辽宁辽阳·吴守近家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钞本 一册

辽宁·辽阳吴氏族谱三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民国)吴恩培编1940年辽阳兴亚印刷会社精印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档案馆 (清)吴优善 吴鸿盘纂清道光三年(1823年)纂 清光绪十八年 (1892年)铁板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三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文管会 (清)吴宝善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纂 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刻本

河北河间·吴谱一幅 藏地:河北青县崇仟镇野兀屯吴淑珍纂钞本

上海松江·华亭张泽吴氏宗谱二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德达辑 吴应芝续辑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仁泽堂刻本

上海松江·吴氏宗谱三卷 藏地:上海松江县博物馆 (民国)吴承祜纂 1929年1936年铅印本

江苏·吴氏宗谱三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清)吴宗洛十一修清咸丰元年(1851年)至德堂铅印本 三十六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瑞宗等修清光绪三年(1877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六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丽生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刊本 十册

江苏·吴氏汇修宗谱十二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存卷1)(民国)吴仲山纂修民国吴氏至德堂活字本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十五卷 藏地:江苏淋水县云合乡陈里坑屯竹窝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让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江苏溧水县明觉乡向阳屯小吴家 (民国)吴祖起纂 1916年锦绣堂木活字本

江苏赣榆·吴氏宗谱长房卷不分卷 藏地:江苏赣榆县档案馆 (民国)吴怀镡重修 1937年至德堂油印本

江苏淮阴·南清河吴氏宗谱一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图书馆 (清)吴昆田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翻刻本

江苏·淮阴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国 (民国)吴其稑等重修 1921年清江柏碧山堂刊本 二十六册

江苏·淮阴吴氏族谱八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清)吴芸等纂 1935年石印本

江苏扬州·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引孙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朱印本 四册

江苏仪徵·古望亭吴氏家谱十一册 藏地:江苏仪徵县陈集乡工农屯清道光间重印本

江苏泰州·富安县吴氏重修族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图书馆 (清)吴嘉珠纂修清嘉庆十六年至德堂刻本 八册

江苏泰州·海陵南圯塘吴氏族谱□□卷 藏地:江苏丹阳县图书馆(存爱字吴卷 6、忠字号卷1、2、4—6)(民国)姚龙光重修 1919年木刻本

江苏·高邮吴氏宗谱六卷 藏地:江苏宝应县郭桥乡友映屯塘河队 (民国)吴金波重修 1924年石印本

江苏兴化·吴氏族谱六卷 藏地:南京市博物馆 (清)吴春元 吴占熊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木活字本

江苏如皋·吴氏家乘八十一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清)吴章焕六修清咸丰八年(1858年)铅印本 二十八册

江苏·如皋吴氏重修家乘十五卷 藏地: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清)赵坤连纂辑 清光绪八年(1882年)三让堂活字本 十六册

江苏·如皋吴氏家乘三十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江 吴杓等重修 1925年三让堂活字本 十四册

江苏镇江·古润吴氏重修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锡纯等重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均安堂刊本

江苏镇江·开沙吴氏三修宗谱三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吉林大学 (清)吴国桢主修 解簠编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怡德堂刻本 四册

江苏镇江·延陵京江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美国 (清)吴世铮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活字本

江苏常州·毗陵吴氏续修宗谱八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富德吴其贤等续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让堂木活字本八册

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川法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思让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美国 (民国)吴祥鸿等修 1925年思让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八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清)吴赓麟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诒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延陵吴氏宗谱八卷首二卷 藏地:河北大学 (清)吴允祥 吴有章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至德堂木刻本六册

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二十四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观周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至德堂木刻本二十四册

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续编□□卷 藏地:江苏档(存卷28)民国间至德堂木刻本

江苏常州·毗陵西郊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 美国 (清)吴志尚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振宜堂刊本 八册

江苏常州·延陵吴氏续修宗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吴世仁 吴培育等修 1913年至德堂铅印本 二十册

江苏常州·毗陵宣庄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德洪 吴德兆纂修 1914年木刻本 十六册

江苏常州·吴氏统谱□□卷 藏地:江苏档(存卷2) 1916年至德堂刊本

江苏无锡·锡山延陵(吴氏)宗谱五卷 藏地:山西省文史馆 (清)吴人秀吴世馄纂修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刻本

江苏无锡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吴亭甫纂修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钞本 二册

江苏无锡·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 四川省图书馆 (存一册)清同治间刻本

江苏·无锡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藏地:辽宁图书馆 (存卷首、卷1—13)美国 (清)吴振钧等修清光绪八年(1882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六卷首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祥霖等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锡山吴氏统谱六卷首二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德祠木活字本五册江苏无锡·吴氏统谱六卷首二卷末三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叔渭等修 1916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闾江吴氏续修宗谱十八卷 藏地:复旦大学 (清)吴超然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远堂木活字本

江苏江阴·严渍吴氏宗谱四十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任震初纂修清同治八年(1896年)恩敬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国 (清)吴翔九等九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活字本 二十册

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二十五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民国)吴增甲纂修 1949年源德堂铅印本 二十五册

江苏宜兴·吴氏宗谱二十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唱续修 1929年继述堂木刻本 二十四册

江苏宜兴·钟离吴氏重修忠义分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吴莲溪编纂 1947年恩敬堂铅印本 八册

江苏苏州·吴氏家乘三卷 藏地:江苏苏州图书馆 (清)吴潮吴文垲修 清据嘉庆六年(1801年)源远堂本钞本 二册

江苏常熟·新修丹阳分常熟吴氏支谱六卷 藏地:江苏常熟市图书馆 (清)吴焕文吴焯等修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修稿本 五册

江苏常熟·海虞城东吴氏支谱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民国间钞本一册

江苏吴县·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清康熙间刊本 一册

江苏吴县·武山西金村吴氏世谱四卷 藏地: 美国 (清)吴公肃等修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刊本 八册

江苏吴县·洞庭吴氏家谱六卷藏耻』匕京图书馆(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历史系 (清)吴永锡 吴定国等修清乾隆七年(1742年)洞庭祠堂刻本 六册

江苏吴县·皋庑吴氏家乘四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哲等纂修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刻本

江苏吴县·皋庑吴氏家乘六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存卷2—6)(清)吴经望等纂修 清道光九年至十一年(1829—1831年)刻本

江苏吴县·洞庭吴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懋煜辑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钞本 六册

江苏昆山·徽州吴氏迁昆支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鸿畴编辑民国间苏州大苏印刷公司铅印本一册

江苏·吴江吴氏族谱三十五卷 藏地:河北大学 福建省图书馆 (存卷 6、7)(清)吴安国续辑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木刻本 十六卷

吴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近庄纂 吴祥霖补辑清宣统元年(1909年)活字本 六册

浙江杭州·吴氏家谱□□卷 藏地:河北大学(存六卷)钞本

浙江杭州·吴氏族谱 · 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 钞本

浙江·余杭吴氏宗谱二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之梁吴载有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木活字本二册浙江·余杭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光煜续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承善堂活字本八册

浙江余杭·延陵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浙江佘杭县塑料厂木活字本

浙江·萧山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斐续修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爱敬堂木活字本

浙江·萧山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瑞芝等重修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爱敬堂木活字本 四册

浙江泰顺·九绽吴氏族谱四卷 藏地:浙江泰顺县文博 (清)蔡葆贞重辑钞本

浙江嘉兴·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嘉兴市图书馆 (清)吴蹯重修清咸丰九年(1860年)钞本 二册

浙江海宁·吴氏宗谱六卷 藏地:吉林大学 浙江图书馆 (清)吴芸孙 吴昌年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刻本 二册

浙江桐乡·州钱吴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藏地:美国 (清)吴学浚等修清光绪五年(1879年)永怀堂木活字本 六册

浙江平湖·吴氏本支家谱不分卷 藏地:人民大学 辽宁图书馆 (清)吴若娘续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活字本 二册

浙江·海监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美国 (清)吴本智等修清咸丰九年(1859年)写本 一册

浙江海监·吴氏族谱六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吴昌年 吴昌祺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刻本 二册

浙江湖州·菱湖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吴衍麟纂修清同治四年(1865年)钞本 六册

浙江湖州·苕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容光续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刻本 四册

浙江湖州·下塘苕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人民大学 上海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孝诚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刻本

浙江湖州·苕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邦诠吴孝诜等续修 1931年刊本 六册

浙江湖州·皂湖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秋香 陈溶新重修 1933年世德堂木刻本 四册

浙江长兴·吴氏宗谱十卷 藏地:浙江长兴县白阜乡大齐口村屯 (清)吴俊卿主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935年)凤林堂木刻本

浙江绍兴·会稽吴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图书馆 (明)吴链修 林乔纂明嘉靖钞本 一册

浙江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十五卷序状志铭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明)吴有临纂修明万历刻天启六年(1626年)重修本 八册

浙江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三十一部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人民大学 辽宁图书馆 四川省图书馆(存十一部)日本 美国 (清)吴国梁等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活字本

浙江绍兴·山阴州山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隐编订 1916年活字本一册

浙江绍兴·山阴州山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 人民大学 浙扛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善庆编 1919年刻本 一册

浙江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浙江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邦枢等纂修 1924年刻本

浙江东阳·渤海郡鸡峰吴氏宗谱十二卷 藏地:浙江东阳县象岗乡 1926年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义乌·椒山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金华市文管会(存卷1)清道光十年(1830年)木刻本

浙江义乌·椒山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金华市文管会清咸丰五年(1855年)木刻本

浙江义乌·延陵吴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德洗等纂修 1925年活字本 四十五册

浙江衢州·吴氏宗谱二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 (民国)吴礼荣重修 1917年刻本 一册浙江衢县·铜峰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民国间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衢县·延陵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 (民国)吴长安 吴元骏等修 1948年衢城北隅居士郑荫槐木活字本四册

浙江常山·柏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连塘屯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柏溪吴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石村杨瀚八修木刻本

浙江常山·梧峰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存卷1)(清)吴鉴 吴绍达等续修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木活字本

浙江常山·梧峰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存卷1—3)(清)吴可权修清道光二十四木活字本

浙江仙居·厚仁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存卷6、卷末)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木活字本

浙江仙居·吴氏宗谱二十九卷末一卷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缺卷3、4、6、7、13、18、26)清同治十年(1871年)木活字本

浙江天台·吴氏宗谱略存不分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志勤重修清乾隆钞本 六册

浙江黄岩·黄邑凤洋湖头东吴氏宗谱九卷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存卷1)(清)吴际清纂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木活字本浙江遂昌·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遂昌县湖山乡大畈屯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刊本 五册

浙江遂昌·平昌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浙江遂昌县石练乡 1934年刻本

浙江遂吕·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遂昌县对正乡山前屯民国间刊本

浙江松阳·岗头吴氏宗谱三卷 藏地:浙江松阳县樟溪乡岗头屯 (民国)吴家斌主修 1921年木刻本

安徽·吴氏宗谱三十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吴燮和等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木活字本 三十四册

安徽·吴氏重修宗谱□□卷 藏地:安徽安庆市图书馆(存卷12)民国间兴让堂木活字本

安徽合肥·东乡吴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重仁 吴门南等修清光绪六年(1880年)刊本 二十册

安徽·芜湖吴氏宗谱□□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存卷首、卷1)(民国)吴官生纂 1931年木活字本

安徽泾县·泾川茂林吴氏宗谱五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缺卷4)

安徽图书馆 美国(明)吴范道等纂明万历八年(1580)刊本

安徽泾县·延陵吴氏宗谱十三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河北大学 (清)吴一湫纂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刻本 十二册

安徽泾县·石匮吴氏族谱正编六卷首一卷附旧编二卷首一卷附编二卷 藏地:河北大学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本刻本 八册

安徽泾县·茂林吴氏四代饮旌五世同堂全图一卷 藏地: 美国 (清)吴慎月编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

安徽泾县·吴氏始祖图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清钞本 一册

安徽泾县·茂林吴氏谱系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民国)吴家骏手录 1932年写本 一册

安徽泾县·茂林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民国)吴家骏录订 1934年精钞本一册

安徽徽州·新安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钞本 二册

安徽徽州·新安世家梢云吴田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钞本 一册

翁姓来源  翁姓相传来源于姬姓——周朝的国姓。说法大致有三:

   ◆因地得姓

  周昭王封庶子食邑于翁,国亡后其子孙以地为姓。

   ◆因掌得姓

  传说周昭王庶子出生时双手握拳,他人掰不开,独昭王能掰开,周昭王掰开后见初生儿左掌纹似篆文的“公”字,右掌纹如“羽”字,便将儿子取名‘翁”,后来翁的子孙便以他的名字为姓(古书称“氏以王父字”)。

   ◆因人得姓

  上古夏朝初建时期,启为夏王,当时有一位贵族叫翁难乙,相传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编辑本段]宗氏起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姒姓,出自上古夏朝贵族翁难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启为夏朝君王时期,有个贵族叫翁难乙,相传为翁氏最古老的祖先。

   翁氏思永堂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昭王的庶子,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相传,周昭王姬瑕的庶幼子生下时双手紧握,别人怎么都掰不开,惟独周昭王去掰,应手而开。只见婴儿左手手纹象个“公”字,右手手纹象个“羽”字,合起来成个“翁”字,周昭王即赐姓翁,取名弘,成为翁氏始祖。

  翁弘始居梁原城,后封任楚国左丞,死后谥号为端明王,墓葬梁原城五里,坟前华表、石犀、石象、石虎、石豹、石鹿等七十二件排列墓前两旁。梁原城在今甘肃灵台梁原镇,梁原离古时周朝初期活动区域周原、岐山及后耒建都的镐、宗周、丰不远,但因距今三千年了。翁氏始于公元前1052~前1002年之间的西周昭王执政时期。周昭王是周武王即发的曾孙,翁氏的始祖则是周昭王的庶子。如此一来,翁氏的来龙去脉,是更加一目了然。

  翁氏后人多尊翁弘为翁氏的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昭王庶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料及《元和姓纂》的记载,周昭王的庶子食采于翁山(今浙江定海,一说广东翁源),另外在史籍《姓氏考略》中也记载:“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山,因以为氏,望出钱塘。”

  该支周昭王庶子的后裔子孙,便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翁氏,世代相袭至今。

   第四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翁吴特氏,亦称翁果特氏、威古特氏,世居巴林(今黑龙江伯力、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igut Hala。所冠汉姓即为翁氏。

  ⑵蒙古族翁郭里氏,世居宁衮郭罗(今辽宁南部、葫芦岛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nggori Hala,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翁氏者。

  ⑶蒙古族翁果特氏,亦称翁吴特氏,世居翁科(今甘肃张掖永固镇一带)、叶赫(今吉林省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ngg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翁氏者。

  ⑷蒙古族翁吉特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七十二姓翁吉歹氏,世居巴林(今黑龙江伯力、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nggit Hala,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翁氏者。

  ⑸蒙古族翁科特氏,世居锡喇穆楞(今内蒙古东部克什克腾旗西喇木伦河流域、吉林西部一带)、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ngket Hala,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翁氏者。

  ⑹蒙古族翁尼特氏,亦称倭依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ngnit Hala,后多冠汉姓为翁氏、鄂氏、吴氏等。

  ⑺蒙古族翁舍占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ngsejan Hala,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翁氏者。

  ⑻蒙古族翁集尔金氏,世居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nggilgin Hala,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翁氏者。

  ⑼蒙古族翁牛特氏,源出扎萨克蒙古翁牛特部,以部为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ngn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翁氏者。

   第五个渊源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萨克达氏,源出女真巴雅拉氏族,后以地为氏,满语为Sakda Hala,汉义“苍老”,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阿扈河(今黑龙江宁安南六十公里处)、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萨克达(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德里倭赫(今辽宁抚顺浑河畔)、黑龙江流域等地,所冠汉姓为多为翁氏、苍氏、仓氏、麻氏、骆氏、李氏、祖氏、高氏、海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佟氏、陀氏等。

  ⑵满族翁尼哩氏,满语为Wengniri Hala,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后多冠汉姓为翁氏。

  ⑶满族翁钮啰氏,满语为Wengniolo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大凌河(今辽宁锦县),后多冠汉姓为翁氏、钮氏。 [编辑本段]翁姓分布  翁姓的望族居住在钱塘(今天的浙江杭县)。

  翁姓多分布在福建和台湾地区。 家谱文献  江西常熟海虞翁氏族谱一卷,(清)翁心存辑,翁同龢等补辑,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木刻活字印本。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洞庭东山翁氏世谱八卷,(清)翁同春纂修,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江苏吴县洞庭东山翁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附翁氏广族名贤谱合二卷,(清)翁遵让等重辑,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辑,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翁氏慈象四房家谱一卷,(清)陈学照初修,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余姚东门翁氏家乘十卷,(清)翁学濬、翁学涵撰,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统宗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余姚邑后翁氏续修宗谱八卷,(清)翁忠治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枫林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武昌翁氏续修宗谱十二卷,(清)翁允兴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四勿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四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竹溪县丰坝区烂泥塘乡长生村。

  湖南湘潭翁氏族谱四卷,(清)翁键纂修,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湘乡翁氏谱纪不分卷,(清)翁大梁纂,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鲫翁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翁观澜纂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九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潮州翁氏家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翁辉东编辑,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省汕头市图书馆。

  广东顺德翁氏族谱十六卷,(清)翁张宪、翁兴元编,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六卷。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大埔翁氏族谱,(清)翁锺友序,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台湾。

  香港新界白沙涣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翁玉清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台湾桃园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翁瑞湖等编,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义邑翁氏宗谱六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翁氏家谱,(民国)翁辉东纂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永康黄雾翁氏宗谱十二卷,(清)翁汝銮等纂,清同治十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七~八卷、第十~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永康黄雾翁氏宗谱十二卷,(清)翁林榜等纂,清光绪十七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九~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永康黄雾翁氏宗谱十四卷,(民国)翁海松等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十一卷、第十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吴县洞庭东山翁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附翁氏广族名贤谱合镌二卷,(清)翁遵襄等纂,清乾隆三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吴县洞庭翁氏世谱四卷,(清)翁先声等纂,清光绪七年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桐峰翁氏宗谱,主张饿待考,清朝年间六桂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海虞翁氏族谱不分卷,(清)翁同酥等纂,清同治十三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常山双峰翁氏宗谱不分卷,(清)翁康崤等纂,翁家衍纂,清同治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常山、江山双峰瑞石翁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东顺德翁氏家谱不分卷,(清)翁荫田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余姚东门翁氏家乘二十卷,(民国)翁监明纂,民国二年(公元1912年)统宗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诸暨蕙渚翁氏宗谱,(清)翁元茂总理,清光绪三十一年伦叙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四卷、第六卷、第八卷、第十一~二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诸暨蕙渚翁氏宗谱十八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伦叙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第六卷、第九~十卷、第十三~十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福建霞浦翁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六桂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翁氏宗谱,著者待考,梅桂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定海翁州紫薇庄墩头黄氏宗谱不分卷,(清)黄式三修,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龙游青山翁氏宗谱四卷民主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以游踪的方法写作文

1 广西南宁关于游踪的作文600字 先从南宁的地址开始写,然后写南宁的名称由来,最后写景点。 这些应该够一篇作文的字数,以下是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