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代皇帝有哪些战绩呢?
宋朝历代皇帝有哪些战绩呢?下面大家简单介绍下宋朝历史皇上的战绩。
明太祖朱元璋赵匡胤(927-976)960年继位,当政17年。父赵弘殷,匡胤从小喜习武学,960年运行“陈桥事情”,建立宋朝,世称宋代,统一国内各地后,建立新的国防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君主专制。976年卒。庙号明太祖朱元璋。唐太宗赵光义(939-997)976年继位,当政22年赵光义是宋太祖的小弟,继位后再度明太祖朱元璋没结束的统一国内各地的工作中,978年吴越王撤兵,979年,北汉王撤兵,但在2次与辽国的决斗时,均遭受惨重失败。也开始了宋朝与外族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
正宗赵恒(968-1022)997年继位,当政25年正宗赵恒是唐太宗第三子,“性又十分又很好学”,初期颇努力政务服务。但在军事上却苟且偷生,不闻不问寇准等遏制,与辽国和平谈判,签定“澶渊之盟”,每一年向辽国朝贡。
除此之外,宋真宗时,开售“交子”,这也是全球最早的纸币。仁宗赵祯(1010-1063)1022年继位,当政41年原名获利,纯正第六子,仁宗继位是才12岁,由太皇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亲政,仁宗“好近美貌”,国防安全,政治军事均无大作为,与西夏对战兵败,开启范仲淹变法维新也失败。丧命于1063年,庙号仁宗。英宗赵曙(1032-1067)1063年继位,当政5年宋太宗重孙,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因仁宗无子嗣,被列为皇太子,仁宗过世后继位。英宗“有性气,要作为”,提倡质朴,只是当政时间过短,丧命于1067年,时岁36岁,当政5年。
神宗赵顼(1048-1085)1067年继位,当政19年英宗儿子,1067年继位。1069年开启王安石变法维新,旧法推行了十几年,得到一定预期效果,但在大殖民主义,大地主的坚定抵制下,于神宗过世后废除。神宗当政时,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开展,这也是在中国第一部编年通史。
哲宗赵煦(1076-1100)1085年继位,当政15年哲宗赵煦,神宗第六子。继位时10岁,由姥姥宣仁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开启司马光,将王安石的变法维新尽行废除。哲宗死时25岁。徽宗赵佶(1082-1135)1100年继位,当政26年,1125年禅位给钦宗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过世后,无子由哲宗弟赵佶即位。选拔任用奸相蔡京,治吏腐烂变质。当政期限内,爆发了比如宋江,方腊等农民战争。1125年金兵南进,宋徽宗传位于他的孩子赵恒(钦宗),自称皇上。1127年为金兵虏获北去,丧命于五国城(1135)。
宋徽宗是一个败国皇帝,但确实是一个当代艺术家和书法家。,他工画花鸟鱼虫,中国书法自主创新“瘦金体”。钦宗赵恒(1100-1156)1125年继位,当政1年,1127年被金兵虏获,1156年被杀,长时间57岁徽宗长子,宋钦宗继位后“声技音乐,一没有好”,颇有振奋起来之意。杀或贬蔡京,童贯等奸臣。选拔任用李纲抗金。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被俘获北进,1156年被杀,长时间57岁。听闻现在的黑龙江赫哲族,就是徽,钦二宗的子孙后代。
我们一般听的最多的,称呼皇帝的词都是叫皇上或者陛下,皇帝则自称朕、寡人等。但在《清平乐》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新的称呼官家。所以很多观众发出了疑问,宋朝的皇帝到底应该如何称呼呢?其实古时候各个朝代对于皇帝的叫法都不完全相同,宋朝时期皇帝的确是用官家这样一个称呼,那官家到底是什么意思,来历又是如何呢?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其中的历史背景,一起来看看吧。
宋朝皇帝怎么称呼
《清平乐》中,宋仁宗看完范仲淹写的皮影戏之后,便去了曹丹姝宫里,借着喝酒与曹丹姝聊农耕机械的事,借此在曹丹姝这里过夜,没想到曹丹姝直接说:官家怕也是累了,今日外头风大,我让缳儿给官家拿一盏防风的灯来。曹丹姝都这样说了,宋仁宗只好尴尬地离开了。
看到这儿,大家肯定有点疑惑了,这曹皇后为什么叫宋仁宗为官家,是台词出错了吗?实际上,曹皇后并没有叫错,从赵匡胤时期起,宋朝的皇帝都要求臣子后妃们称自己为官家。
那么官家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今天,让我们来谈谈官家。
官家的含义
都说官家、官家,那官家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称呼有什么深意吗?
其实,抛开这个称谓对大宋皇帝的特殊意义,它的含义很普通。据史籍记载,官家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汉代文献《西汉会要》中曾写道: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这句话里面的官家并不是皇帝的特殊称谓,而是多数古人对当时官府,即公家的代称。
此后的朝代也都一直沿用官家一词来代称官府。除了官府这个意思外,官家还是对做官的人的一种尊称。唐朝白居易的诗中多有官家一词,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不愿作官家道傍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词,这些诗句中的官家都指的是做官的人。可见,官家代表的意思还真不少。
后来,在朝代的更迭演变以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官家一词又开始衍生出另一个意思——皇帝。但最开始这个意思出现的时候,只有极少部分的人在自己的文章中使用这个特殊含义来代称皇帝,皇帝自己是没有这样称呼自己的。
到了宋代,皇帝自己开始同意这样称呼了,官家就普遍被百姓们用来称呼皇帝,甚至大臣嫔妃们日常称呼皇帝也都是叫官家。
这样看来,官家一词不仅代表的意思挺多的,还被古代人们用来称呼皇帝,这可太高大上了。
官家的来历
大家都知道,大宋王朝的第一个皇帝是赵匡胤,官家皇帝一义又是在宋代普及的,那么问题就来了,这赵匡胤为何让大家称他为官家呢?
其实是与这个皇位正统是有点渊源的。我们都知晓,赵匡胤本来不是皇帝的,他原本是那后周的将军,在众人的拥立下,于陈桥发起兵变,黄袍加身才当上的皇帝。
可以说,这叫乱臣贼子,谋反,赵匡胤这皇位来的是一点也不光明正大,一点也不名正言顺。赵匡胤自己也知道自己的皇位来得有点尴尬,害怕天下人议论,害怕有人不服气,他就想证明自己确实是真龙天子,是可以胜任皇帝之位的。
为了证明,赵匡胤觉得首先就需要一个与历代皇帝都不一样的称呼,这个称呼要比寡人、孤、朕都要高级,尊贵,于是官家这个词就被选中了。
《资质通鉴》中载: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管家各取前后段其中一字,寓意功绩媲美三皇五帝这几位远古贤明的君主,就像秦始皇命人称自己为皇帝差不多。对此,赵匡胤满意的不行,从此下令,所有人都要称呼他为官家。
于是宋朝皇帝被称为官家这个传统就一直延续下来了。所以,我们在电视剧《清平乐》、《知否》中听到别人叫皇帝为官家,其实是没有错的,相反,还很符合历史。
欲盖弥彰的官家称谓
宋太祖为了证明自己的皇位正统,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就想了个官家来称呼自己,想着换个称呼就可以掩盖自己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事实,但是笔者认为这个改称呼的行为实在有点自欺欺人,难道换个官家称呼,就可以与三皇五帝并肩而驱,显示皇位正统了吗?
如果说真的是前任君主暴虐,自己凭借自己夺得皇位,这无可厚非,根本不需要取个高级称谓来证明自己,不得不说,赵匡胤这个行为实在是有点欲盖弥彰的意味了。
什么宗的,都是庙号,谥号是很长的一堆东西,比如靖天恭顺仁皇帝啥的,无论是谥号还是鸟号都是过世了才有的,皇帝在位期间,百姓不能称呼皇帝,怎么叫都不行,叫名字,年号,都不行,要称呼陛下,圣上,佛爷啥的,甚至名字里有皇帝的字都要改名,比如李世民在位,百姓不能称呼自己草民,一样的道理
饶姓系上古五帝之一——唐尧之后裔。尧名放勋,帝喾之子,受封于唐,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谥号为“尧”,史称唐尧。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追思元圣,周武王封地给帝尧后人23世“京”(字子京),在蓟(今北京附近)。其子“理”迁移到山西平阳,其子孙后代以祖上谥号为姓,称平阳尧氏。至秦灭六国,尧姓家族为逃战祸,从此子孙散迁天下,54世尧萱从自平阳徙居江西鄱阳(古饶州,今属江西),后迁临川(今抚州)(注:汶从?)。到世尧濙时为西汉,汉宣帝刘询即位,刘询本名刘病已,即位后改名询下诏全国要避帝名“询”之讳如把姓“荀”的改姓“孙”。尧濙任当朝京兆尉,同朝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上,说尧濙虽是上古唐尧的嫡系后代,但帝尧乃上古五帝之一,百圣至圣,尧濙也应该避讳,于是汉宣帝就在“尧”(繁体为“尧”)的左边加一个“食”旁,就变成了“饶”(繁体为“饶”),赐尧濙改姓“饶”,为饶姓始祖,擢升为太傅,并下诏全国,要求天下凡姓“尧”的均改姓“饶”。
“饶”姓以尧濙为始祖,传至世饶次守时,时已至宋朝高宗皇帝,公元1129年5月,高宗皇帝下诏文武群臣进献宗谱备案,因“饶”系“帝尧”嫡系后代,高宗特命王钧甫细查当时任翰林侍讲的饶次守的祖谱。王钧甫受命之后,仔细核对“饶”姓的源流昭穆,确认饶氏“黄帝之苗,孔京之裔,尝食采于蓟,拜显宦于汉朝……”,“饶”姓实为“帝尧”嫡系后代。帝勅:“尔之后裔世代其昌”。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全面推行简化字,“饶”简化成了“饶”或“尧”。“尧”简化成了“尧“,让许多“饶”生本家无所适从,有人写作“饶”有人写成“尧”。读音也rao,yao不分,现在许多地方方言“饶”还是读音为yao
毛泽东,就曾亲切地称饶漱石为“小姚(音同yao
上面这段文字能很好的说明“饶(rao)”本“尧(yao)”包括现在,许多地方方言“饶”仍读“yao
饶姓以邑命氏 望出平阳临川
--------------------------------------------------------------------
这个家族的最初发祥之地,是古代的饶阳,提起饶阳,历史可悠久了,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个邑。《史记》的《赵世家》上面就有一段:“悼襄王六年,封长安君以饶”的记载。到了汉高祖统一天下,实行郡国制度,就把饶邑改置为饶阳郡,以迄于今。现在,这个地方是属于河北省的一个县份。
关于饶氏的发祥于河北饶阳,是明载于《姓氏辨证》一书。该书指出:“战国时有食采于饶者,子孙以邑为氏,平阳、临川”。但《百家姓考略》则说:“系出妫姓,商均支子封于饶,后以国为氏。”换言之,饶姓家族,得姓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了2200年以上,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家族。
非常凑巧的,发祥于河北饶阳的饶氏家族,后来却在江西的饶州繁盛起来,以致使人每每误以为饶氏就是在饶州土生土长的。这一点,对于饶氏族家而言,真是一段有趣的发展过程。
饶氏家族以江西为繁衍中心,是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开始的。当时,有一位进士及第官拜邓州通判的饶廷直,便是江西南城人。
此后,在江西出人头地的饶姓人士,更是多得不胜枚举,像宋朝时的大学者饶鲁,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
饶姓起源参考之一
一、 战国时,齐国有个地方名为“饶”(今山东青州市附近)。当时,这个地方的居民,就随地名而形成了一些饶氏。齐国有大夫,据说是周朝开朝宰相姜太公的后代,受封于饶地,其子孙就以封邑地名为姓,称为饶氏。战国时的齐国,也有一地名为饶,并也有大夫封在此(今河北饶阳县东北),大夫的子孙就世代以饶氏相传。
二、出自姜姓。战国时期,赵国悼襄王封长安君于饶(今河北饶阳一带),长安君的后代子孙以祖上封邑为姓,称为饶姓。
郡望:
平阳郡:三国时魏置,治所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
临川郡:三国时吴置,在今江西省南城东南;西晋移治到今江西抚州市西
堂号:
风堂:惠风就是春风,温暖宜人。汉朝时饶威为鲁阳太守,推行政事像和暖的春风,深得民心。“朋来堂”: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宋朝时饶 鲁,脾气行为端正谨慎,治学问注重实践。别人屡次推荐他做官,皆推辞不干。四方来聘他讲学的,天天不断。他专门建了一座“朋来馆”用来招待远路来找他学习的人。
迁徙分布
饶氏主要以江西为中心,分布在湖北、福建、广东、湖南、浙江、河南、安徽、四川、云南等地,这些地方的饶姓,绝大多数都是从江西繁衍出去的。
目前在上海图书馆中的饶姓家谱约有八九部,多是湖南、湖北的,都是几十年前的旧谱。残本,上图没有新谱。在广东、湖南、福建等图书馆也有旧版《饶氏家谱》。新编的家谱在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图书馆有收藏。
饶姓主要分布地:
江西:以抚州地区为中心的广大地域。
湖北:赤壁市(蒲圻,三沙系)、崇阳县(三沙系),咸宁市(三沙系),广济县(武穴市)、石首市(荆州地区)、浠水县/ 监利县、襄樊市、十堰市、 黄石市、 黄梅县
湖南:长沙市、城步县、需县、慈利县、桑植县、沅陵县、溆浦县
浙江:常山县、缙云县、青田县、温州。
福建:邵武、顺昌、武平县、沙县、建瓯、浦城
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潮安、大浦、韶关、云浮
河南:台前
安徽:桐城、祁门
四川:仪陇、资中 汉源 洪雅 雅安 石棉 邻水 大竹 宣汉 渠县 宜宾 自贡 内江
云南:武定、元谋、昆明、禄丰、昭通
贵州:印江、思南
纳雍 铜仁 茶店
重庆:忠县 云阳县
北方:北京、河北、内蒙也有饶氏后人族群
江苏:沛县
(如有饶姓本家了解饶姓分布,请予增加。谢谢!点击上面修订:介绍 ,进入添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姓氏源流
饶(Ráo 饶)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以封邑名为氏。据《姓氏辨证》载,战国时期,赵国悼襄王封长安君于饶(今河北省饶阳一带),长安君的后代子孙以祖上封邑为姓,称为饶姓。
2、亦出自姜姓,也以封邑名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载,战国时期,齐国有大夫封于饶(今山东省青州市境内)。其子孙遂以封邑为姓氏,称为饶姓。望族出自平阳、临川。
3、出自妫姓,舜帝之后裔,以国名为氏。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舜帝一系主支姓氏历经多次变迁,夏代和商代商均、虞遂为正朔。据《姓源》载:“姚舜之后。舜的支裔取饶为部落名,后为氏。”又据《百家姓考略》载,商代以商均的支子受封于饶国,其后代以国名为氏,亦称饶氏。
得姓始祖:商均。饶氏姓源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饶氏家族的最初发祥地,是在古代的饶阳。饶阳,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个邑。根据《史记》的“赵世家”上记载,悼襄王六年,将饶这个地方赐封给长安君,到了汉高祖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度,就把饶邑改置为饶阳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饶阳县。饶氏发祥于河北饶阳。第二种说法,根据《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书的记载,饶姓出自姜姓,战国时期有齐大夫食采于饶邑,所在地就在现在的山东省青州一带,其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饶氏,望族出自平阳、临川。第三种说法,根据《百家姓考略》上的记载,饶氏出自妫姓,商均的支子受封于饶,后代以国为氏,亦称饶氏。因此,我国饶氏家族得姓的历史至少有2200年以上,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望族居于平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饶氏后人奉商均为饶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饶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饶氏这个家族的最初发祥之地,是古代的饶阳,提起饶阳,历史可悠久了,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个邑。《史记》的《赵世家》上面就有一段:“悼襄王六年,封长安君以饶”的记载。到了汉高祖统一天下,实行郡国制度,就把饶邑改置为饶阳郡,以迄于今。现在,这个地方是属于河北省的一个县份。关于饶氏的发祥于河北省饶阳,是明载于《姓氏辨证》一书。该书指出:“战国时有食采于饶者,子孙以邑为氏,平阳、临川”。但《百家姓考略》则说:“系出妫姓,商均支子封于饶,后以国为氏。”换言之,饶姓家族,得姓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了2200年以上,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家族。非常凑巧的,发祥于河北省饶阳的饶氏家族,后来却在江西省的饶州繁盛起来,以致使人每每误以为饶氏就是在饶州土生土长的。这一点,对于饶氏族家而言,真是一段有趣的发展过程。饶氏家族以江西为繁衍中心,是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开始的。当时,有一位进士及第官拜邓州通判的饶廷直,便是江西省南城人。此后,在江西出人头地的饶姓人士,更是多得不胜枚举,像宋朝时的大学者饶鲁,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唐宋时期,饶氏家族也已经南迁到了闽、粤一带。有关他们南迁的情形,有以下的文献可资说明——“始兴平阳堂饶氏重修族谱”:其始祖讳元亮……世世为饶之鄱阳人……仕唐德宗(780-804年),晚寓南城(广信府)……生五子……后遭兵燹,迁徙无常,不能悉数”;“崇正同人系谱饶氏条”:“宋末,其族人有世居永丰之名四郎者,父为福建汀州推官,丁世变,因家于汀之八角楼,及四郎复迁于潮之神泉乡,即今之大埔境。”由此,可知道近年来在闽、粤一带极为旺盛的饶氏家族,当初也是从江西迁徙过去的,他们从江西而福建而广东,并且在福建的邵武和沙县繁衍成为当地的名门著姓。宋朝时饶氏在福建邵武和沙县两地的盛况,还有饶干和饶松二人的事迹,可资说明——饶干,是当时的邵武人,于淳熙年间进士及第,出知长沙县,治绩卓著;饶松,就是道教中大名鼎鼎的祐真天师,他是沙县人,据说:他少年时入山采樵,遇到异人,学得一身的神通,最后坐化于毗山,成为中国的众多神祗之一。除临川外,在江西其他各地,饶氏家族也十分兴盛,像宋朝崇仁的饶延年、饶应子祖孙;明朝时广昌的饶秉钅监,进贤的饶位、饶伸兄弟,南城的饶礼等人,都是大大有名的人物。(余略)
三、历史名人
饶 威:汉朝山东人,官拜鲁阴太守,有惠政,得吏民之心。
饶 景:五代时期山东淄水人,是吴越钱鏐麾下大将,累有防御之功。
饶 节:宋代高僧。挂锡灵隐,晚年主持襄阳之天宁寺。有《倚松老人集》。陆游称其为“诗僧第一”。
饶 鲁:宋代大学者。就是著名的“双峰先生”,江西馀干人,品端学粹,潜心圣学,以致知力行为本,四方聘讲者相踵相接,曾建“朋来馆”以居学者,春风化雨,遍及天下。
饶 介:元代书法家,卒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字介之,自号华盖山樵,亦曰醉翁。江西省临川(今抚州)人。活动于元·至正(1341-1368)年间。元末自翰林应奉出佥江浙廉访司事。张士诚居吴时,曾为淮南行省,参知政事。能诗工书,书法宗张旭、怀素,上追“二王”,飘逸奔放,圆转畅朗,秀媚多姿。明代书家宋克出其门下。又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评其书为“圆劲畅朗,神追大令(王献之)”。书迹有《杂诗帖》、《琴珍帖》、《仿四家书》等。有《右丞集》。《中峰幻住像偈卷》,又名《赠僧幻住诗帖》。书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纸本墨迹,行草书。纵263厘米,横109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从这幅作品中,可窥见到饶介是极追慕王献之书风的书家。在他的书法作品中,继承了五代整齐、妍美、媚趣的书风,又渗入了自己的感情色彩。融入怀素笔意,使其作品挥洒自如,又不失规矩。此诗帖行、草相杂,清劲圆利,气脉酣畅。闻杂章草,颇添古气;参差错落,任性恣意;构字内敛,行笔内纵,精聚又神远,堪称佳作。饶介书传授给明初宋克,从此幅中已窥见宋克书先兆,用笔气象,十分相类似。
饶 瑄:明代学者。少时好驰马试剑,弱冠习星历算数、山经地志、九流百家之书。为文俊洁有程法。
饶 位、饶伸:江西省饶州人,在明神宗万历年间的朝廷上,也分别高官厚禄,扬名显亲。饶位曾累官至工部右侍郎,饶伸则官拜刑部侍郎,并辑有浩博的《学海》六百余卷,据说,他们的母亲活到一百岁时,两兄弟先后以侍养告归,荣耀之至。
饶 礼:江西省饶州南城人,是明成祖永乐年间的名吏,历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及河南左布政使,为政宽恕,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饶 钦:明代安徽省祁门人,也是天顺年间一位刚介清谨,民俗为之丕变的好官。
饶延年:宋代学者。为陆九渊弟子,陆九渊夸他胸襟开阔。以经学著称,隐居不仕,轻财好义,乡人德之。
饶子仪:宋代学者。曾从胡瑗受经,力学不倦,杜门著书,王安石多所论荐皆不仕。世业春秋,潜心经学,理欲之辨甚严,尝揭圣贤法言于轩槛以自警,晚年迁居父墓之侧,时与门人子弟倘徉原野间,班荆剖论,缓步行歌,悠然自得。
饶之初:明代湖北省广济人,于出知孟县时,是一位问民疾苦的好官。
饶敬承:明代湖北省蒲圻人,于出知宾州时,曾歼灭当时为害地方的八寨瑶贼。
饶天民:明代中书舍人。嘉靖进士,官至河南道御史。弹劾郭勋,议论河套,寻按苏松,奏表节义。为名御史。
饶震元:明代安徽省旌德人,不但于万历年间官拜绵州知州,而且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书法家。画宗小米,被誉为“悠然绝尘”。
饶廷选:字枚臣,福建侯官人。以行伍洊升千总。道光中,从剿台湾有功,擢守备。从水师提督窦振彪出洋擒海盗,擢漳州营都司。迁游击,治匪无株连,得民心。咸丰三年,奉檄赴诏安治械斗,而潮州会匪袭漳州,伏兵於城中突起,镇道皆遇害。廷选闻变,间道驰还,号召乡民千馀,城民应之。贼遁,旋复大至。廷选率乡团固守,迭战破贼,擒贼首谢厚等,遂署漳州镇总兵。外剿内抚,期年始平。总督王懿德荐其才可大用,四年,授贵州安义镇总兵,留署福建陆路提督。五年,粤匪陷广信,浙江戒严。廷选赴援,扼衢州。寻楚军克广信,贼知浙境有备,走徽州。六年,贼酋杨辅清复图广信以扰浙。广信兵仅数百,知府沈葆桢驰书告急。廷选方驻甲玉山,曰:“贼得广信,则玉山不守,而浙危矣。”值大雨水涨,驶舟急行,抵广信。贼已至城西太平桥,初谍城中无兵,及见旌旗,贼为夺气。廷选所部仅千馀人,屡出奇击贼。既而贼大至,部将毕定邦、赖高翔皆勇敢,献计曰:“今贼不知我虚实,以我能战,后路必有大兵。若稍退,贼追我,且立尽。当速决死战。”廷选用其言,明日开城奋击,自晨至日暮,毁其长围,军声大振。越二日,贼引去,赐号西林巴图鲁。闽、浙大吏与江西督防者不慊,檄廷选速回师保浙。廷选待接防兵至始行,广信民感其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平阳郡:三国时魏置,治所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临川郡:三国时吴置,在今江西省南城东南;西晋移治到今江西省抚州市西。
2、堂号
惠风堂:惠风就是春风,温暖宜人。汉朝时饶威为鲁阳太守,推行政事像和暖的春风,深得民心。
朋来堂: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宋朝时饶鲁,脾气行为端正谨慎,治学问注重实践。别人屡次推荐他做官,皆推辞不干。四方来聘他讲学的,天天不断。他专门建了一座“朋来馆”用来招待远路来找他学习的人。
此外,饶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平阳堂”、“临川堂”等。
“三沙堂”:江西省修水县有三沙,即白沙、高沙、黄沙。相传三兄弟鉴、锜、镇,避兵于分宁(即修水),各居一沙。
“双峰堂”:湖北省赤壁市饶氏为三沙后裔,堂号为双峰堂。
====================================================================
饶姓宗祠通用对联
〖饶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饶邑启姓;
平阳阀阅。
——佚名撰饶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饶姓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临川绍美;
邵武传经。
——佚名撰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抚州临川人饶节,字德操,曾跟三司使曾布做事,因变法中与曾布意见不合,剃发为僧,更名如璧。先在灵隐寺,后主持襄阳天宁寺,曾作偈语:“间携经卷倚松立,试问客从何处来?”便号“倚松道人”,著有《倚松老人集》。陆游称他为“当时诗僧第一”。下联典指南宋邵武人饶干,字廷老,淳熙年间进士,官长沙知县,恰巧朱熹在长沙任太守,他便抓紧办理公事,有时间就去听朱熹讲学。后知怀安军。
-----------------------------------------------------------------
〖饶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河北源流远;
平阳世泽长。
——佚名撰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饶氏宗祠“平阳堂”通用堂联。
-----------------------------------------------------------------
〖饶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节著岁寒之烈;
政敷春日之和。
——佚名撰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闽县人饶廷选,字枚臣,道光年间随军驻台湾,后官漳州游击,咸丰年间,官至总兵,曾参与抵抗太平军。下联典指西汉人饶威,官鲁阴太守,多有惠政,很得民心。
-----------------------------------------------------------------
〖饶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轻财好义称长者;
挂锡吟诗第一僧。
——佚名撰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饶延年,字伯永,号止翁,崇仁人,家临川。游陆九渊之门,九渊称其“开豁有力量”,以经学称。隐居不仕,轻财好义,乡人德之。卒后魏了翁题其铭曰:“有宋长者饶止翁之墓”。下联典指宋代高僧饶节,字德操,抚州人。挂锡灵隐,晚主襄旭之天宁寺。有《倚松老人集》。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
奏表节义名御史;
为文俊洁号先生。
——佚名撰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中书舍人饶天民,字明先,崇阳人。嘉靖进士,官至河南道御史。劾郭勋,议河套,寻按苏松,奏表节义,祀文天祥、吴泰伯,治淀山、吴漆诸水,为名御史。下联典指明代学者饶瑄,字文璧,号行斋,临川人。少时好驰马试剑,弱冠习星历算数、山经地志、九流百家之书。为文俊洁有程法,学者称行斋先生。
-----------------------------------------------------------------
〖饶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食足衣丰,春长人寿;
尧天舜宇,海宴河清。
——佚名撰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饶姓的“饶”字的析字联。
双峰不仕,性谨专学;
九岁能诗,明经修行。
——佚名撰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饶鲁号双峰,学术专精,屡荐不仕。下联典指宋·饶子仪九岁能诗,以明经修行闻于朝。
学术专精,美双峰之衣钵;
诗才俊逸,羡德操之吟哦。
——佚名撰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饶鲁,字伯舆,一字仲元,余干人。尝赴试不会,遂专意圣帝,以致知力行为本,四方聘讲无虚日,作朋来馆以居学者。又作石洞书院,前有两峰,因号双峰。有《五经讲义》、《太极三图》等多种。下联典指宋代高僧饶节事典(见上七言联首联“挂锡吟诗第一僧”句联释)。
皇子数量不多和历代皇帝自身以及皇宫建筑有很大的关系。宋代皇帝都有遗传的精神病,这是导致皇子身体薄弱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则是皇宫建筑常年涂有硫化汞,过多的吸入会导致死亡,尤其是刚出生的皇子,很容易因此先天夭折。
一、不好女色的皇帝赵匡胤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作为一个开国皇帝,理当壮兴子孙后代,多产龙子,可是赵匡胤生时只有两位皇后,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妃子。因为只有两位皇后,所以皇后能生的孩子自然就少了,再减去先天夭折的皇子,能存活下来的子嗣就更少了。不过正因为只有两位皇后,后宫的争斗自然就少了很多,存活下来的皇子也就平平安安。
二、身有疾病,重文轻武宋朝的历代皇帝都患有遗传病,身体较为虚弱,同时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从小皇子就受文学教育,而对武学教育并不重视,后宫的妃子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当上皇帝,自然是着重培养皇子们的文学,因此丢弃了武学,众多皇子也很少运动,导致身体薄弱,加上遗传病的存在,很多皇子不到中年便出现了各种病症,染上疾病后不久便逝世了。经过历代世袭,总体上存活的皇子更是少之又少。
三、常年居住重金属存在的环境宋代的皇帝都喜欢红色,宋代皇宫的梁柱上通常涂有重金属硫化汞,即水银。因此很多皇子都出生在大量硫化汞存在的地方,长期的吸收硫化汞,很容易引起疾病,这也是宋代皇子很少的原因,很有可能先天夭折也有这个缘故。
总结宋代皇子数量不多的原因分为两种∶一是自身家族遗传病的原因;二是居住的皇宫内含有大量的硫化汞。这两种原因合在一起极大的提高了皇子的夭折率。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上至宰相皇后,下至平民宫人,他们都称皇帝为“官家”而不是“皇上”或者“陛下”。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让我们先从“官家”的最初意思说起。
官家最早是公家的意思,比如《三国志•魏志·张既传》“斩首获生以万数”。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牢狱之中,非养亲之处,且又官家亦不能久为人养老也。”
以及白居易的诗歌《青石》:“不愿作官家道傍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
官家作为皇帝的称呼,应是来源自曹魏时期蒋济的《万机论》:“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皇帝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
三皇五帝是中国最贤德的圣贤君王,如果皇帝有了他们身上的德行,就是官家了。由此可见,官家是一个非常符合儒家文化的一个词儿,正统而又中庸,它的赞誉比起秦始皇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的“皇帝”也毫不逊色。
除此以外,官家也有对官吏、尊贵者及有权势者的尊称,在此不多做解释。
最早用“官家”来称呼皇帝的记载可见于《晋书·石季龙载记》:“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
这句话是后赵的石邃对李颜说的,意思皇帝不容易当上,我想像冒顿单于那样杀掉父皇,取而代之,你们是否愿意跟随?
还有前蜀的花蕊夫人也曾在《宫词》里面写道:“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
由此可见,称呼皇帝为“官家”,从五代就开始了,宋朝并不是第一个称呼皇帝为“官家”的朝代。
宋朝皇帝被称为“官家”的原因
01为了皇位的名正言顺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一位大将,在一次外出打仗回来的途中,上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而称帝,史称“陈桥兵变”。
这样得来的皇位当然有很多人不服气,为了使天下人信服,赵匡胤于是就让臣民称自己为官家,以此来说明自己的皇位来得名正言顺,有点“君权神授”的意思在里面。
赵匡胤于是巧妙地把家天下和官天下结合起来,意思是,我是上天派来造福天下苍生的,我的子孙也是如此。
02为了更好地治理天下
官家跟皇上比起来,少了一层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多了一份仁爱平等的亲切感。
宋朝推崇士大夫治天下。因此在宋朝,读书人的地位非常之高。
在电视剧《清平乐》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大臣们对于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有权利指指点点,皇帝的行为稍有不端,就会被文官追着劝谏。
比如开封府的包拯,就有一次在朝堂上劝谏宋仁宗,不要给张贵妃的父亲提升,因为太激动,唾沫星子都喷到了宋仁宗的脸上去了。
宋朝皇帝甚至还有一个万年之约,其中之一就是不杀士大夫。苏轼当年因为“乌台诗案”,差点要被斩首,最后却被皇帝留了性命,也跟这个约定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宋朝对士大夫是绝对的好,那么相应地,士大夫们自然就会尽心尽力地辅佐皇帝。因为这是他们的“官家”。
03美好的政治理想
“官家”二字也代表了宋代皇帝们美好的政治理想。
所谓“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官天下在于,皇帝是代表上天来治理天下的,因此必须大公无私,努力为天下苍生谋福利。
同时,皇位又是在家族中传递的,是外人不可惦记的。
所以,宋朝是把官天下和家天下完美的结合了起来。这也使得宋朝成为少数经济、文化、政治异常繁荣的朝代之一。
就拿文化来说吧,宋朝的文化发展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
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是宋朝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三样产生于宋朝。除此以外,宋朝还诞生了晏殊、司马光、沈括、陆游、周敦颐、程颢、程颖、朱熹、杨万里、范成大等一大批中华历史上璀璨耀眼的文人。
宋朝的皇帝为什么叫官家
其实“官家”这一称呼在宋代之前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这一称呼用的比较广泛,并不是皇帝的专享。到五代十国时期,用“官家”来称呼皇上的时候才多了起来,例如后蜀的花蕊夫人(见注解1)在其所作的《宫词》中就有那样的诗句: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围。
这里的“官家”指的就是后蜀国皇上,然后一句里的回鹘是如今维吾尔族的先祖,其民族服装较当时的汉人服装更为修身,这儿体现的是才女花蕊夫人的娇小玲珑,穿上回鹘民族的衣裳,更为如意迷人。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走上帝位,设立了宋代,自此“官家”就逐渐替代“君王”和“皇上”,变成宋朝君主当众和背后的专享称呼了。
宋朝最著名的文人有哪些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诩。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确立记述,世称涑水先生。《资治通鉴》的小编。
三苏——宋朝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1039~1112)。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继孔子孟子以后,人叫“朱子”,开辟礼法先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宋朝思想家、专家。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作家。
宋朝历代皇帝有哪些战绩呢?
本文2023-10-22 03:26:5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1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