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山东嘉祥县徐村徐姓的家谱?我是徐村的徐氏后人祖父时迁出,没见过家谱所以请知道的朋友给说说.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2收藏

谁知道山东嘉祥县徐村徐姓的家谱?我是徐村的徐氏后人祖父时迁出,没见过家谱所以请知道的朋友给说说.,第1张

我也姓徐,看来咱们有亲呀。《徐氏宗谱》规条中,即有族人出家为僧道,可注明出家某庙某寺,这种僧道可人谱,也是笔者所仅见,也只有在徐姓家族中能有这种涵量。其他如《慈南徐氏宗谱》、《月湖徐氏宗谱》,或直接收录,或辟专章收录族内养子。《新何徐氏宗谱》不仅收录养子,还收录妻父之名,理由是:“娶妻必载妻父之名:以女子不出名,故详其所生也。”在《稠泉徐氏五修族谱》最后,还专设“生生录”、“纪生录”两部分,以随时记录家族中出生或故去的人物,这在别的家谱中也是不多见的。

家谱祭祖文:

时维公元,二零零八,岁次戊子,月令仲春,朔日丁未,

祭日甲子。伯昌后裔,谨备礼仪:刚鬣柔毛,清酌庶馐。

香楮爆竹,昭祭迁松:二祖韶二,三祖熊氏,四祖佑公。

祖之墓前,虔诚诔曰:物有本末,水有源流。追维吾祖,

发轫东夷,食邑东海,族衍伯益,姓昉若木。以国为氏,

以徐著姓。瓜瓞绵绵,文伸武胄,簪缨累若,世世英烈,

代代忠贤。四千余载,百几十代,现今人口,两千多万,

全国普查,位居十一。本支迁松:凰冈祖派,八代后裔,

伯益世系,百四代裔,元朝学士,细二祖翁,至正十年,

偕子韶二,尽室迁松,始居县治,后分两户:祖衍宗吉。

伯昌祖衍,住地长铺;伯诚宗吉,卜居响堂。生齿日繁,

徙居多地。六百余年,二十五代,两千多丁。诗书世族,

家声远播。潜佳山崖,临城环渠,细二佳城,貌若活蟹,

潜江纵横;梅岭嘴峦,韶二祖茔,形肖灵龟,下水驰骋。

三祖伯昌,麒麟二股,俗称前后,同心同德,人文蔚起,

代不乏贤。遗芳馀烈,源远流长,名门望族,竹帛标芳。

凡我族民,宜仰祖德,鞠躬尽瘁,务遵祖训。欲宏世业,

严教子孙;欲报先德,莫大敬宗。细二后昆,定当效行:

爱国守法,举孝致信,崇尚科学,倡导文民,忠厚传家,

诗书继世,争荣弃耻,修德行善,和睦乡里,奋发图强,

事业有成,继承传统,与时俱进。时临清明,扫墓祭祖。

仪式肃穆,乐奏庄严,鼓乐声声,爆竹鸣鸣,频惊耳鼓,

上达祖灵。主祭者诚,参祭者恳,诚心诚意,必敬必恭。

礼毕退场,井然有序,尊卑既别,长幼当分,毋怠毋嬉,

各懔天真;有为有守,族众一心。共建和谐,锦绣乾坤!

祖灵护佑,渡济后生。不腆之仪,报德无涯。先祖有灵,

来歆来享。伏维尚飨!

徐氏家谱全部的字辈如下:

1、河南郑州徐氏一支家谱字派:宗邦万选天。

2、河南省濮阳市孟轲乡徐氏一支家谱字派:贵鸣冠书林建广瑞祥云文豪佐志仕英武正乾坤。

3、河南省光山县独山南徐家塆:勤勉扬前烈谟猷启凤麟克威宏统绪联璧耀贤声刚毅昭英武谦和著令名良图开远业鼎盛庆昌荣。

4、祖籍山西洪洞的一支徐氏字辈:庭光兆大文东清永忠君立国方明道登朝自建勋启昌占万世有象协春云。

5、广东和平徐氏一支家谱字派:德仲成友惠广世仁诵嘉日大斯之廷元延振东海声名焕南州福泽绵一言开有自百粤永其传善集家余庆宣敦谱若联克绍庭训在忠孝步前贤。

6、广东潮阳徐氏一支家谱字派:日为国之振以创家继昌礼乐敦和蔼敬让启贤良。

7、贵州都匀骆家田徐氏一支家谱字派:荣学际国治延佑宏世德孝友惟敬修光显永尔锡。

8、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庆丰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洪万启光登先明永远福。

9、安徽南陵徐氏一支家谱字派:招孙生保安亨昌员士希一之自可传永兴有若延。

10、安徽歙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善受生初恒当宝用以斯弥年承乃学统树德懋功希贤作颂其兆大昌植基克巩。

迁徙传播

远古时期,徐若木被封徐国(今安徽北部),徐国成为徐姓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后,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两汉直至隋唐,中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先秦时期,徐姓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

秦汉时期,徐姓已经迁播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同时,也开始南迁至江西南昌、浙江龙游等地,但聚集区仍以黄河下游地区为主。魏晋时期,徐姓开始大规模南迁,但主要繁衍地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徐姓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上杭、连城等地。元朝,徐姓在广东丰顺县、梅州市梅县区、海丰县等地繁衍。

百家姓之徐氏家谱大全

 徐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其渊源可以追溯到4200多年前的黄帝第十世裔孙若木。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之徐氏家谱大全,欢迎大家查看!

 徐氏简介

 徐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大陆人口近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

 徐氏起源

 1、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

 2、源于子姓,以部落为氏。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

 3、源于改姓而来:

 ①氐族改徐姓:东晋时期氐族,分布于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进入南北朝后,基本都同化为汉族徐姓了。

 ②蒙古族改徐姓:苏密尔氏,世居克什克腾、大黄山,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多冠汉姓为徐氏。兀苏德氏,源自蒙古旭烈兀部,后多冠汉姓为徐氏。明初蒙古族人七十五,归附明朝,被明成祖朱棣赐汉姓为徐晟,其子孙称徐氏。

 ③朝鲜族改徐姓:唐朝百济国王子扶余隆,改汉姓为徐姓。清朝,居于今俄罗斯加斯西湖口的高丽族人,皆改汉姓为徐氏,为今朝鲜族徐氏来源之一。

 ④满族改徐姓: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徐,后成为东北地区的徐姓汉族。

 徐氏始祖

 得姓始祖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传播

 远古时期,徐若木被封徐国(今安徽北部),徐国成为徐姓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后,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两汉直至隋唐,中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

 先秦时期,徐姓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秦汉时期,徐姓已经迁播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同时,也开始南迁至江西南昌、浙江龙游等地,但聚集区仍以黄河下游地区为主。魏晋时期,徐姓开始大规模南迁,但主要繁衍地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徐姓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上杭、连城等地。元朝,徐姓在广东丰顺县、梅州市梅县区、海丰县等地繁衍。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徐姓大约有8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11%,排在第17位。 徐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23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山东、江苏,这四省徐姓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福建、安徽、四川、湖北、河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全国形成了以赣浙为中心的徐姓大聚集区。两广、云贵以及西北地区徐姓人口十分稀少。

 明朝时期,徐姓大约有19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1%,排在第10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徐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128%,人口纯增长了108万。明朝时期,浙江为徐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35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这三省徐姓大约占徐姓总人口的645%;其次分布于安徽、福建、山东、湖北,这四省的徐姓又集中了217%。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徐姓仍为罕见姓氏。

 当代,徐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四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 、安徽、河南、湖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长江三角地区、广东东部和四川三块高比率徐姓分布区域。

 当代徐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江苏中南部和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以及山东烟台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徐姓人口达到9人以上,中心地区高达12人以上。徐姓分布密度最高的(72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34%,徐姓人口大约293万;36-7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44%,徐姓人口大约667万;18-3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296%,徐姓人口大约736万;1-18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9%,徐姓人口大约199万;不足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336%,徐姓人口大约97万。在江苏南部、浙江、安徽东南部、江西东北部、云南中部和南部,是徐姓占当地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一般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4%;在江苏北部、安徽大部、江西大部、山东东部、云南东部和西部、甘肃武威地区、黑龙江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台湾北部,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5-2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34%;在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和东北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1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81%;在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5%,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41%。

 郡望堂号

 郡望

 东海郡、高平郡、高宛郡、琅邪郡

 堂号

 东海堂:以望立堂。

 高平堂:以望立堂。

 高宛堂:以望立堂。

 琅琊堂:以望立堂。

 雪山堂:以望立堂。

 徐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徐姓历代名人685名,占总名人数的15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位;徐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77%,排在第八位;徐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215%,排在第八位;徐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222%,排在第九位。

 徐姓名望主要有:西汉时下邳太守徐光,哲学家徐斡;三国名士徐庶;南朝陈文学家徐陵;北魏经学家徐遵明;唐朝名相徐商、徐彦若父子;五代宋文学家徐铉;明朝名将徐达,地理学家徐霞客,科学家徐光启,文学家兼书画家徐渭;清朝医学家徐大椿;民国诗人徐志摩;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教育家徐特立,大将徐海东,画家徐悲鸿,历史学家徐中舒,古植物学家徐仁,当代作家徐嗣兴等。

徐姓起源参考之一

徐源出于嬴姓。夏朝时,嬴姓祖先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在徐(今江苏泗洪县及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经夏、商、周,传至西周穆王时,有国君叫偃。徐君偃以仁义著称,深得百姓拥戴。有一次在疏导河道时徐君偃挖出了一副红色的弓箭,他认为这是天赐的祥瑞,就起了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一些诸侯听说此事后,也纷纷赶来归附徐君偃。徐君偃于是改称徐偃王,率领拥护他的三十六国诸侯,起兵反周。此时周穆王正在昆仑山西王母那儿做客,得到消息后,立即让造父驾车返回镐京(参见赵姓),发兵讨伐徐偃王。眼看一场血战就要发生,徐偃王不忍让生灵涂炭,于是立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深山之中,结果徐国军队被打败。后来周穆王了解到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就又封他的儿子宗为徐子,由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宗传位至十一世孙章禹时,徐国被吴国灭掉,徐国国君的子孙称为徐氏。徐福,也作徐市,秦朝著名方士,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人。他为迎合秦始皇迷信长生的心理,向秦始皇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能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秦始皇答应了。徐福便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乘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相传徐福后来成为日本的神武天皇。

徐姓起源参考之二

在浙江省兰溪市生活着很多徐姓后人,仅在兰溪市章林村一个村就有1200多人姓徐。这个村的徐姓人家还保存着自己的家谱。

在兰溪市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天涯共此时》摄制组来到章林村,在村民徐寿泉家看到了他们世代保存下来的徐氏宗谱。兰溪当地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对这些家谱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浙江省兰溪市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说:“徐姓呢,它是春秋时有一个徐国。这个徐国的一个国王叫徐偃王。他的子孙呢,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浙江应该是徐土,就是徐国的土地。这里呢都是徐偃王的后代。那么徐偃王是怎么能够到了这里呢?因为那个时候,另一个国家(楚国)要消灭它。徐偃王他心里不愿让老百姓牺牲,所以把许多人首先迁移到龙游,然后繁衍到这里的。那么作为整个浙江来说呢,在之江旁边,就是我们钱塘江,徐偃王的庙有30多个,来纪念他们的先祖。”

徐国被楚国灭亡之后,原来的徐国百姓便以徐为姓,这就是徐姓的开始。以后徐姓子孙四处迁移,逐渐遍及海内外。历史上的徐姓名人很多。如秦朝时的徐福,据说他向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神仙,请得数千童男童女,乘船入海,但一去不返。三国时的徐庶,他因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及孝顺母亲而著称。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台湾,有1895年率领台湾义军抗日的徐骧。徐姓的现代名人有徐向前、徐志摩、徐悲鸿等等。在兰溪章林村保存的徐氏家谱中,还记载着一位与台湾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徐林。

浙江省兰溪市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说:“徐林呢,他是当初台湾府,属于福建省管辖的,他是在台湾府当同知。同知就是府太爷的助手,是第二把手,跟第二把手一样的。那么他管的工作呢就是管海防,管捕盗。雍正十三年,因为他的工作对台湾人民有很多贡献,(朝廷)给他一个表彰,奖励中间有几句话很关键的。躬恪慎,莅事精勤。分双旌五马之荣,襄六典九条之治。就是既按法制,又为人民服务。所以这样呢为台湾的人民作出贡献。”

除了徐林之外,清朝还有不少徐姓人家从福建、广东一带迁入台湾。因此,徐姓也成了台湾的大姓之一。

胡汝明说:“根据家谱来看呢,徐林到那里以后就再没回来,没有回来。从这一点上看呢,他的后人现在还在台湾。”

胡汝明还介绍说:“徐姓应该说在台湾也是个大姓。我认为恐怕总数在20万以内。徐氏也有徐氏大宗祠在台湾。徐寿泉家保存家谱,是因为他们家一直是这支徐姓的长子长孙。这些徐姓家谱虽然已经有些破损,但是根据习俗,这些家谱是不能随便拿出家门的。章林村人说,他们希望台湾的徐氏后人与他们联系,共续家谱。”

徐姓起源参考之三

徐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一大姓,在台湾排名第二十。徐姓出自嬴姓,于黄姓同源,都是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伯益因为帮助禹治水有功,被舜赐为嬴姓。伯益的儿子若木,在夏朝时被封在一个叫徐的地方,建立了徐国。徐国经历了夏朝,商朝和周朝,传了三十二代,到西周穆王的时候,徐国君主徐偃王,以仁义著称。有一次,徐偃王在疏导河道的时候,挖出了一副红色的弓箭,并以为是上天给他的暗示,要他取代周穆王成为天子,于是就率领周围的三十六个诸侯,一起起兵,进攻周朝。战争开始后,生灵涂碳。徐偃王因为不忍心让老百姓受苦,就收兵弃国,跑到彭城一带隐居了。周穆王因为知道徐偃王在当地很得民心,就又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直到公元前五一二年,被吴国所灭。亡国后,原来徐国的百姓就以徐为姓,这也就是徐姓的由来。徐姓早期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和江西一带。到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徐姓又向四周迁徙,分布到河南,山西,河北,湖北等地,到唐朝,徐姓开始进入福建,元代时,又有徐姓迁居广东,并在明代时,进入台湾。徐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泗洪,徐州,琅邪,河东,由拳,陇西,东阳,高平,长城,濮阳,于潜,新丰,柳城,范阳,南昌,龙丘,会稽,绍兴,东莞等。

徐氏字辈没有十字辈,具体字辈如下:

1,河南光山:承先光正大永世保宗传嘉庆安定守文明道德天

2,山东苍山:安保会启邦广庆和太昌永传献吉祥敬修怀锦信浩月登辉扬

3,安徽合肥:正家本礼仪传世尚文明永守为先志纯修乃大成

4,安徽当涂:经修文盛道辅政声闻汉平章绩著唐

5,江苏宝应:贵大顺丙德作刚尚

6,浙江金华:美绍总联芳昭宣丰豫胜蕃萃益金章纪叙云礽俊

7,湖南资阳:廷崇允嘉大一正德贤良孝友清时用才华上国光勋名辉盛世伟业焕鸿章

8,湖北恩施:宗祖仕显盛大光先列秀新启明昆

9,江西新建:尚永朝一甫明曰嘉隆盛维新昭伟烈济美协其祥

10,四川合江:天下文章曰显先有国超三四代元光宗体祖昌明远永享荣华富贵全

11,云南昭通:达德捷敬文朝维念光先荣宗应守诚泽齐思治国世发绍家声

12,广东丰顺:甲念大小百千福永忠良太时中文正兴高必聪明历代名位显奕世功业成

13,河南信阳:天道中泽大其家学义芳居心培正本作德庆绵长

-徐姓

百家姓-徐

关键词: 百家姓

姓氏:徐

祖宗:若木

分类:以国为姓

姓氏起源:

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赢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得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的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郡望:

1、东海郡:秦朝的时候置郡,治所在今天的山东境内。西汉时相当于今天的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灌南以北的地区;东魏及隋唐相当于今江苏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的地区。

2、高平郡:秦始元年改山阳郡置郡,治所在今天山东巨野南部。其后屡有迁居,其中北周时曾改高都郡置高平郡,治所在高都,相当于今天山西晋城、高平等地。

堂号:

“琴鹤堂”:宋朝时殿中侍御史上、赵忭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人称“铁面御史”。他当成都知府的时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他穷得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一琴一鹤。

迁徙分布:

远古时期若木被封徐国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凤阳县北部,世祖分居于浙江、江西、江苏等省的好多地方。二徐姓的大举南迁是从魏晋开始的,隋唐时期在我国的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发展。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的上杭、 连城等地。元朝的时候,徐姓主要繁衍于广东的丰顺、梅县、海丰等 地。总之,徐姓在秦氢汉的时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尤为山东繁衍得最为旺盛。从魏晋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于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以后,已经分布于广大江南地区了。至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徐氏的大量繁衍就是宋代以后的事了。

谁知道山东嘉祥县徐村徐姓的家谱?我是徐村的徐氏后人祖父时迁出,没见过家谱所以请知道的朋友给说说.

我也姓徐,看来咱们有亲呀。《徐氏宗谱》规条中,即有族人出家为僧道,可注明出家某庙某寺,这种僧道可人谱,也是笔者所仅见,也只有在徐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