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征西将军、书法家庾翼简介,庾翼书法作品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2收藏

东晋征西将军、书法家庾翼简介,庾翼书法作品有哪些?,第1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庾翼外表风仪秀伟,年轻时便有经世大略。公元327年(咸和二年),苏峻之乱爆发,庾亮指派庾翼以白衣身份领数百人守备石头城。次年,苏峻进攻建康,庾亮抵抗失败,与庾翼、庾怿、庾条逃往寻阳投靠温峤。

公元329年(咸和四年),苏峻之乱平定后,庾翼才接受太尉陶侃的辟命,转任参军,经多次迁升后任从事中郎。在公府任职时,雍容讽议。不久后,除任振威将军、鄱阳太守,又转任建威将军、西阳太守,在任内安抚百姓,很得他们的欢心。

助全石城

公元339年(咸康五年),庾亮打算北伐,任命庾翼为南蛮校尉,兼领南郡太守,加任假节、辅国将军,镇守江陵。同年,后赵天王石虎派兵南侵重镇邾城,九月,邾城被攻陷。后赵夔安进而围困石城,庾翼再此时屡设奇兵,偷偷将粮食军需送入石城。不久,竟陵太守李阳击破夔安,才为石城解围。庾翼因协助石城固守不失的功劳而被封为都亭侯。

代镇武昌

公元340年(咸康六年)正月初一,庾亮逝世。同月十一日,朝廷任命庾翼为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假节,接替庾亮镇守武昌。当时人怀疑庾翼年轻,不能继承他兄长庾亮的业绩。但庾翼尽心治理,军务和政务都很严明,数年之间,官府和私人资用充实,众人都称赞他的才能。后赵黄河以南领地的人民都有归附之心。

公元342年(咸康八年),庾翼因为在武昌镇守时,常有妖异之事发生,庾翼便想移镇乐乡。征虏长史王述写信给庾冰陈述移镇的利弊,朝廷论议也都同意王述的意见,庾翼这才打消迁徙的念头。

殷羡任长沙相时,在国中贪婪残暴,庾冰写信给庾翼,托他庇护。庾翼答复说:“殷羡骄纵豪强,恐怕就是因为有好儿子(殷浩),所以我也从物理人情出发对他稍加宽容。总体考较一下江南的朝政,因为纵容豪强,经常成为危害百姓的蠹虫。当时实行的法令,就在寒门百姓身上施行。比如往年有人偷石头城仓库藏米一百万斛,都是豪强之辈,却只杀死仓库的督监搪塞责任,山遐任余姚的长官,为官府清理出豪强藏匿不报的百姓二千户,于是众豪强共同驱逐他,使他不得安宁。这虽然都是前任宰辅(指王导)为官昏昧荒谬所致,但江东的大业日渐衰微,实在由此而生。你我兄弟身遭不幸,枉自陷身政务之中,自己无法拔足于风尘之外,就应当共同睁亮眼睛加以治理。荆州所统辖的二十多个郡,唯有长沙恶迹最为昭著,恶而不遭贬黜,这与只杀督监有什么不同呢!”

庾翼与桓温关系友好,二人相约共同平定天下。庾翼曾向成帝举荐桓温说:“桓温具备英雄的才能,希望陛下不要用常人的礼节对待他,按寻常的女婿豢养。应当委派给他周宣王时方叔、邵虎那样的重任,他必能建立匡救世事艰难的功勋。”

率军北伐

庾翼以攻灭胡虏、收复蜀地为己任,派使者向东与燕王慕容相约,向西与凉州牧张骏相约,商定日期大举行动。群臣大多认为此事难以施行,只有庾冰的意见与庾翼相同,而桓温、谯王司马无忌也都赞成庾翼的想法。

公元343年(建元元年)七月,后赵汝南太守戴开率数千人向庾翼投降。同月初八,康帝下诏让朝廷论议北伐之事。庾翼想全数出动自己所统领的士卒北伐,上表推荐桓宣为都督司、雍、梁三州及荆州四郡诸军事及梁州刺史,前赴丹水;任命桓温为前锋小督、假节,率军入临淮。同时出动自己统领的六州中的奴仆及车牛驴马,使得百姓都叹息怨恨。庾翼想移镇襄阳,怕朝廷不许,便上表称移镇安陆。康帝和朝臣都派使者晓谕制止他,车骑将军参军孙绰也写信劝阻庾翼,但庾翼都不听。便违诏向北行进,到达夏口后,又上表请求镇守襄阳。庾翼当时拥有兵众四万人,康帝最终下诏加授他都督征讨诸军事。车骑将军庾冰镇守武昌,作为庾翼的后援。

庾翼率军抵达襄阳,召集自己的僚佐,陈列旌旗与铠甲,亲授弓箭,说:“我这次出征,就像这次射箭一样。”三起三叠,士卒都注视着他,士气高涨。朝廷进拜庾翼为征西将军,领南蛮校尉。

当时后赵骑兵五六百人出樊城,庾翼派冠军将军曹据率军追击,在挠沟北将其击破,后赵军死伤近半,曹据缴获战马百匹。庾翼安抚自荒远地区前来的人,竭尽招纳贤士的事宜,建立客馆,设立典宾参军。又命梁州刺史桓宣在丹水与后赵将领李罴交战,被李罴击败。庾翼贬桓宣为建威将军,桓宣为此惭愧气愤,不久后便去世。庾翼让长子庾方之出任义城太守,代统桓宣的部众。又命征西司马应诞为龙骧将军、襄阳太守,征西参军司马勋任建威将军、梁州刺史,戍守在西城。

回督逝世

公元344年(建元二年),康帝病重,庾冰、庾翼想扶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嗣君,中书监何充则建议册立皇子司马聃,康帝听从何充的建议。九月二十四日,立司马聃为皇太子。二十六日,康帝驾崩。二十七日,何充奉太子即位。庾冰、庾翼因而深深痛恨何充。十一月初九,庾冰逝世,庾翼因为家事国事难以兼顾,便留庾方之任建武将军,戍守在襄阳。因庾方之年轻,让征西参军毛穆之任建武将军司马,辅佐庾方之。庾翼回镇夏口,朝廷下诏让庾翼再督江州,又兼领豫州刺史。庾翼辞谢豫州刺史之职,还想移镇乐乡,朝廷下诏不许。庾翼于是修缮兵器军备,积存粮食,准备之后举兵北伐。又派益州刺史周抚与西阳太守曹据讨伐成汉,在江阳击败成汉将领李桓。

公元345年(永和元年),庾翼到厕所去时,见到一个东西像方相,不久便背疽发作。病危时,上表推荐次子庾爱之代任辅国将军、荆州刺史,接替自己;又上表推荐征西司马朱焘为南蛮校尉,率军一千人戍守巴陵。同年七月初三(8月16日),庾翼逝世,享年四十一岁。朝廷追赠车骑将军,谥号肃。

历史评价

房玄龄等《晋书》:稚恭慷慨,亦擅雄声。

《唐会要》:“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粗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

司马光《资治通鉴》:“庾翼为人慷慨,喜功名,不尚浮华。”

洪迈:“方伯之任,莫重于荆、徐,荆州为国西门,刺史常都督七八州事,力雄强,分天下半。自渡江讫于太元,八十余年,荷阃寄者,王敦、陶侃、庾氏之亮、翼、桓氏之温、豁、冲、石民八人而已,非终于其军不辄易,将士服习于下,敌人畏敬于外,非忽去忽来,兵不适将,将不适兵之比也。”

徐钧:“少有经纶济世谋,拔温轻浩孰能俦。休言庾亮名居最,当在江东第一流。”

蔡东藩《两晋演义》:“彼晋之庾翼庾冰,亦未始非喜功之士,才不逮慕容翰,而权且过于慕容翰。幸而赵虎荒虐,将士离心,晋康庸弱, 旁落。两庾得张皇其词,违众自行,丹水一战而桓宣败还,先机已挫,假令石氏之百万雄师,长驱南牧,试问两庾将如何对待乎?谋之未臧,乃欲以侥幸图功,虽曰名正言顺,其如才力之未逮何也?”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庾氏兄弟,皆有志于恢复。”

轶事典故 荒年谷

世人称颂庾亮像丰年的美玉,庾翼像灾荒年头的粮食。庾家内部评论则说:“是庾亮称赞稚恭像灾荒年头的粮食,庾统像丰年的美玉。”

束之高阁

名士杜V、殷浩当时同以才华名声著称于当代,而庾翼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虽然名冠天下其实是徒有其名,起不了什么作用,他常对人说,“杜V、殷浩这类人,只有把他们象东西那样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不去管它,等天下太平了,他们才愿意出来做事”。

家鸡野鹜

庾翼与王羲之一样都能写一手好书法,他看到自己的儿子与侄子不学他的书法改学王羲之的书法,心中十分不满,说儿子与侄儿不爱家鸡爱野鸡,要与王羲之比高低。

雉恭乘骑

一次,庾翼外出还没有回来。他的岳母阮幼娥,是刘万安的妻子,和女儿刘静女一起上安陵城楼观望。一会儿,庾翼回来了,骑着高头大马,带领着浩大的车马卫队。阮氏对女儿说:“听说庾郎会骑马,我怎么能见一见呢?”刘静女于是告诉庾翼,庾翼就为她在道上摆开仪仗,骑着马绕圈子,刚转了两圈,就从马上摔下来了,但他神态自如,满不在乎。

庾翼服右军

最初的时候,王羲之的书法不如庾翼、郗郑到他晚年时才变得好了。他曾经用章草回信给庾亮,庾翼看到深深叹服,于是写信给王羲之说:“我以前有张伯英(张芝)的章草十张,南渡过江后流离颠沛,于是丢失了,常常感叹好的书法作品永远消失了。忽然见到足下回给我兄长的信,我的精神才又充沛了,回复到以前的状态。”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

庾琛,字子美,官至丞相军谘祭酒。

母亲

丘氏

兄长

庾亮,字元规。官至征西将军、假节,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兼江、荆、豫三州刺史,封都亭侯,卒赠太尉,谥号文康。

庾怿,字叔预,官至西中郎将、豫州刺史、监宣城庐江历阳安丰四郡军事、假节,因试图送毒酒给王允之为成帝得知责问而服毒自杀,赠侍中、卫将军,谥号简。

庾冰,东晋将领,官至车骑将军。

庾条,官至冠军将军,临川太守。

姐妹

庾文君,晋明帝皇后。

配偶

刘静女,刘绥之女。

子女

庾方之,庾翼长子。桓宣死后任义城太守,统领桓宣部众。后为桓温所废。

庾爰之,庾翼次子。有庾翼之风,后为桓温所废。

史书记载

《晋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资治通鉴》等也有记载。

个人作品 庾翼工于书法,今有行楷《故吏帖》七行、六十字收入《淳化阁帖》中。《宣和书谱》称其“善草隶,与王羲之并驰争先。”又称“兄亮字符规,亦有书名,尝就羲之求书法,羲之答云:‘翼在彼,岂复假此!’是知翼之书固自超绝,其为当日书家名流所推先如此。其自许亦自高,要是其所得非晚生后学浅浅所能追逐也。”收录有其草书《步征帖》、行书《盛事帖》。

据《全晋文》载,庾翼有文集二十二卷,还收录有《表陈南夷事》、《北伐至夏口上表》、《北伐上疏》、《与僚属教》、《书》、《与王羲之书》、《报兄冰书》、《与兄冰书》、《贻殷浩书》、《与燕王慕容@书》、《答何充书》、《答参军于瓒》、《答翟铿》。

东汉著名的宗族,特点是“世”和“大”,即世代承籍和聚族而居。他们在地方有实力,不论是居官或不居官,社会影响都比较强大。但是,居官者即令是累世公卿,在朝廷也不一定有很大的实权。而魏晋士族,其特点是世居显位。士者仕也。[6]①只要他们权势在手,濡染玄风,而又慎择交游,取得名士[7]地位,就算士族。反过来说,士族身分又可以巩固权位。当然,士族权位的轻重也因时而异,在魏和西晋,士族还得依附于皇权,而东晋居高位的士族,其权势甚至得以平行或超越于皇权之上。

世家大族和士族,我们以汉魏之际作为分界线。世家大族的发展处在一个相对和平安静时期,他们崇尚儒学,沿着察举、徵辟道路入仕,罢官则回籍教授。至于士族,则或以乱世经营而得上升,或预易代政争而趋隆盛。他们一般以玄风标榜,沿着九品官人之法出仕。当然,这也只是大体言之,并非每个宗族的发迹都如此整齐划一。

就魏晋士族而言,他们在两晋之际,在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之中和以后,又出现了一次大分化。他们有的死守北方旧居,有的播迁江左。大体说来,真正根深抵固、族大宗强的士族,特别是旧族门户,往往不肯轻易南行,例如范阳卢氏、博陵崔氏、弘农杨氏等等。甚至于与司马睿关系甚深的河东裴氏,都宁愿留在北方,甘冒风险。也有少数例外,如颍川荀氏,荀藩、荀组兄弟于洛阳陷后先后以西晋行台居密。荀组见逼于石勒,不得不自许昌东行过江。同时还可以看到,决心过江的士族,就其多数而言,都是八王之乱后期东海王越与成都王颖对峙时属于东海王越阵营的名士。可以说越府聚集的名士,构成了以后江左门阀士族的基础。这些名士,深知江左的琅邪王睿与中朝的东海王越有着极为密切的渊源关系,他们估计过江后在建康朝廷立足是有保障的。而东海王越由于王国地境所在和活动范围所及的原因,所团聚的士族名士大抵为黄河以南诸州人,而且多为新出的门户子弟,所以江左用事臣僚也多籍隶青、徐、兖、豫诸州。史家认为永嘉以来籍隶黄河以南的诸士族以路近而多南奔,籍隶黄河以北的诸士族则否。这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南奔者一般都是在倥偬之际,自洛阳而非自本籍启程,而许多河北士族居官洛阳,南来亦非不可,但他们宁愿北归故里而不南行。所以只以士族本贯与建康道里远近一端来解释士族是否南行,而不考虑他们在历史上与司马越、司马睿的政治关系,似乎还是未达一间。

永嘉乱后留在北方(主要在黄河以北)的士族旧门,历十六国和北朝,与南迁士族相比,维持着比较保守的门风。《颜氏家训》所载北方士族鄙侧出,尚节俭,妇女持门户,重女红(分见《后娶》篇、《治家》篇)等,都是证明。他们也较多地保持着东汉世家大族的特点,一般地以儒学传家而不重玄学,聚族而居而不轻易举家迁徙。他们既是子孙相袭,历仕胡族政权,又与胡族政权保持着或隐或显的民族的和文化的隔阂。他们扬名显世或者不如南渡士族,但历数百年不离根本之地,其基础越来越巩固,与移植江外的士族难于固本者大为不同。所以他们的宗族大抵不因胡族政权频繁易手而骤衰,一直到隋唐时期还保存着固有的势力。不过,际遇不同,人物有别,也有些留在北方的士族,在此期间从历史上消失了。

两晋之际南渡的士族,即江左的侨姓士族,他们南来前夕多数在北方还没有发展到根深抵固枝繁叶茂的地步,可赖以雄据一方的宗族势力还不强大,可溯的世系还不长久。南来以后,他们才得以乘时应世,逐渐尊显起来。他们南渡,一般说来所偕者止于父母兄弟辈近亲。间有群体较大者,疏宗乡党,佃客部曲,络绎于途。这种较强大的群体构成一个个流民群,向南移动,往往为司马睿所忌,被阻止于江淮以北,不得至于建康。侨姓士族既然没有北方士族那样的强大宗族和土著根基,更得直接凭借权要地位求田问舍,企图尽快地重建家园,以维系其家族地位于不坠,所以江左草创伊始,侨姓士族就陆续进行占山护泽的竞逐。如果时运不济,无所树立,只有过贫穷的生活了。侨姓士族的门户地位既然不是特别稳定,所以一旦政局变化,他们就可能受到大的影响,就会有些士族升起,有些士族沉沦。侯景之难,如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所说:“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百家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云。周师入江陵,侨居江陵的士族又悉数驱迫北行。江左入隋,政局又一大变,昔日繁华竞逐的江左侨姓士族,几乎全部寂然无闻,只留下耸立的石头城和建康残迹,供后世的文士们千古凭高,谩嗟荣辱。

以上所称的侨姓士族,是就东晋高层的当权士族,亦即本书所谓门阀士族而言。门阀政治,就是指由这些士族所运转的东晋政治。但是,南来的侨姓士族并非都能居于高层的当权地位,并非都是门阀士族。侨姓士族之南来者,有些由于时势的原因而以武干显名,有些由于父祖事胡、本人渡江晚而不为时所重,有些由于缺乏可观的人物而在士族阵营中本来时誉不高,有些则由于缺乏历史关系和新的机缘而沉屈里巷。他们一般都不得居于建康。这些人在江左,地位大大低于门阀士族。陈寅烙先生称侨姓北府将为次等士族,近人亦或称之为低等士族。本书采取这一观点,并认为次等士族的范围还应放宽,除包括北府武将以外,还应包括一些旧族门户之晚渡者如杨佺期、卢循等,包括所有无缘入仕东晋的士族其他人物。形形色色的次等士族人物在江左门阀政治中不受尊重,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投入门阀士族的对立营垒以求出路。杨佺期、刘牢之、刘裕以及孙泰、孙恩、卢循,所走的道路各不相同;以刘牢之、刘裕为一方,孙恩、卢循为另一方,更是战场上势不两立的仇敌。但是就他们本人所处的社会层次说来,就他们为求得一种新的统治秩序以代替东晋门阀政治的这种要求说来,他们又有着彼此一致的地位。

不过,对于东晋末年出现于历史上的这些次等士族,还须补作一点说明。土族的形成,文化特征本是必要的条件之一。非玄非儒而纯以武干居官的家族,罕有被视作士族者[8]。到东晋时,士族早已定型,他们一般是通过仕宦婚姻等途径,保持自己的士族地位于不衰。但是由于战乱流迁和其它缘故,南来士族,其门户地位有的上升,有的下降。士族门户下降者无从选择婚宦,不一定都能维持门户的文化特征;而有些不学无文的非士族的武将,却由于婚宦机缘得附于士族,居于其中的次等地位。杨佺期、卢循等属于前一类型,而刘牢之、刘裕则属于后一类型。两种类型的次等士族,在东晋政治地位大体一致,但是家族背景却本不相同。本书就是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采用次等士族一词。其实,本来是习武少文的齐、梁皇族得以纳入王、谢、袁、萧四姓士族之中,也是这个道理。由于前人对于次等士族或低等士族的界限并未作具体阐述,本书理解与之是否符合,那就很难说了。

历史上有多个四大家族。

民国四大家族,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有道是: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

儒家四大家族,儒家学派一直有“颜、曾、孔、孟”四大家族之说,指的是孔子、曾子、孟子、颜回这四位对儒家学说做出特殊贡献的先哲,历代帝王均对这四位进行分封,并由其后人世袭领爵。其中孔子的孙子子思,与颜回、曾子、孟子并称“四配”。

东晋四大家族,王、谢、桓、庾四家,在曹魏西晋时,王谢袁萧四大家族的地位并不高于其他士族,有的甚至尚未进入士族行列。但由于王、谢官位的上升,才被列为门阀;晋明帝的世子妃庾文君因晋成帝只有四岁临朝听政,庾氏家族开始以外戚身份崛起。之后庾家没落,让出来的空位,经过几番权力斗争,最后的赢家桓温,得到了荆州刺史的位置。

东晋征西将军、书法家庾翼简介,庾翼书法作品有哪些?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庾翼外表风仪秀伟,年轻时便有经世大略。公元327年(咸和二年),苏峻之乱爆发,庾亮指派庾翼以白衣身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