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明朝第一个皇帝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2浏览:1收藏

朱元璋是明朝第一个皇帝吗?,第1张

明朝17位皇帝顺序如下:

1、朱元璋

2、朱允炆(为何用允,因为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辈分同高)

3、朱棣(朱元璋四子,后面全是朱棣的后代,所以规规矩矩按照家谱,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来起名了)

4、朱高炽(姓不变,取家谱中的高字,棣是木字旁,木生火,所以取炽为名)

5、朱瞻基(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瞻字,炽是火字旁,火生土,所以取基为名)

6、朱祁镇

7、朱祁钰

8、朱祁镇(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祁字,基是土字旁,土生金,所以取镇、钰、镇为名)

9、朱见深(姓不变,取家谱中的见字,镇、钰、镇是金字旁,金生水,所以取深为名)

10、朱祐樘(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祐字,深是水字旁,水生木,所以取樘为名)

11、朱厚照

12、朱厚熜(姓不变,取家谱中的厚字,樘是木字旁,木生火,所以取照、熜为名)

13、朱载垕(姓不变,取家谱中的载字,照、熜是火字旁,火生土,所以取垕为名)

14、朱翊钧(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翊字,垕是土字旁,土生金,所以取钧为名)

15、朱常洛(姓不变,取家谱中的常字,钧是金字旁,金生水,所以取洛为名)

16、朱由校

17、朱由检(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由字,洛是水字旁,水生木,所以取校、检为名)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带来的明朝皇子的名字是怎么取的

元素周期表是与化学相关的学科里面会用到的一种基础知识,就如同语文里的文字,数学中的各种数字和符号,英语里的英文字母一样。而且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总结出来的。但是有不少人发现,明朝时期的皇子们,他们的名字里面的字,居然和元素周期表里的各种元素高度吻合,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两者之间难道有什么关联吗

1明朝皇子的名字

在封建时代,皇族成员的命名虽然很讲究、很典雅,但是也和大部分中国普通人遵循的基本规则一样:姓氏+辈分+单名。

对于大明王朝来讲,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没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但是喜欢臭显摆、立规矩,他给后代起名制定了一套法则,简单说就是:

1给每支皇族一套辈份表,20个字,比如燕王这一支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里面有很多咱熟悉的,比如正德皇帝朱厚照、万历皇帝朱翊钧、崇祯皇帝朱由检等等。老朱有20多个儿子,每个儿子都20个字,还不重样,真够他(或者大臣们)想的。

2每个皇子皇孙的单名都要与金木水火土有关,而且要按照五行相生来排序,比如嘉靖皇帝叫朱厚熜,五行为火(熜是火字旁),他的儿子的名字就得和土有关(火生土),也就是隆庆皇帝朱载垕;隆庆的儿子呢,土生金,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了。

朱元璋老先生的初衷是很好的,可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朱家后代的繁殖能力,子孙后代每一代人口都会呈几何增长,一开始还能用通用常见的字,可是很快,悲剧了,朱家子孙发现字都不够用了。

怎么办只能翻找各种古籍,什么生僻字、异体字、通假字都搜罗了个遍,还不行,就只有造字了。这之后,就有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如镭、钠、镁、钴、铈、烷、烯等等。

永和王——朱慎镭;封丘王——朱同铬;

鲁阳王——朱同铌;瑞金王——朱在钠;

宣宁王——朱成钴;怀仁王——朱成钯;

沅陵王——朱恩铈;钾庆王——朱帅锌;

韩 王——朱徵钋;稷山王——朱效钛;

新野王——朱弥镉;楚 王——朱孟烷……

2和元素周期表什么关系

直到1896年,徐寿将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引进了中国,当时并没有能对应的汉字,怎么把这些奇奇怪怪的名字译成中文呢

为了能翻译好这些元素,达到形声兼备,这个老哥花大力气翻看了各种古籍寻找灵感。一不小就找到了明朝皇族的家谱,这可不得了!这不再合适不过了吗金属旁、火字旁等等再加上个音译的汉字呗!比如Na(Natrium),就可以用瑞金王朱在钠的名字。于是,徐寿就用明朝家谱命名了今天的化学元素中文名称。

只能说朱元璋老兄及其子孙发明和创造了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汉字在前,后人借鉴和抄袭了他们的名字在后,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这种巧合。

世界太奇妙,龙子龙孙们的名字居然给科学帮了个大忙,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重八老兄了,此老兄真是中国的门捷列夫!堪称“元素周期表之父”!。

孩子们学化学的时候,起码得稍稍对朱元璋老先生表示一下感谢,否则,他们很可能不是背诵氢锂钠钾等等,而是要背Hydrogeium,Lithium,Natrium,Kalium。

3徐寿

最后再来科普一下清末化学先驱徐寿先生。徐寿出生在江苏无锡,19世纪60年代因精通技术,开始在安庆内军械所为洋务派造船,设计和制造了中国第一艘完全自制的蒸汽船“黄鹄号”。1868年,江南制造局设立翻译馆,他又去做翻译,一生翻译了13部科学著作。当时翻译和现在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都是有外国人口述,然后中国人整理成书,比现在翻译难度大多了。《化学鉴原》等中国最早的化学著作就是这么产生的。这部书是由英国传教士傅兰雅进行口译。

徐寿先生还发表过一篇关于声学的论文《考证律吕说》,由傅兰雅翻译成英文发表在1881年3月的《Nature》上。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Nature》发表论文!这篇论文通过实验推翻了著名物理学家约翰·丁铎尔在《声学》中的定论,纠正了伯努利定律,被编辑赞美为“来自中国的声音”。

徐寿先生在翻译化学元素的时候自己做了一个标准,当然有人也对这种标准有意见,可是又拿不出更好的方案,所以沿用至今,不过我觉得蛮好~

《红楼梦》里宝玉的大丫头袭人,因工作态度好,深受王夫人喜欢,一度有意让其做宝玉的侧室,袭人也将自己视为贾府一员,宝玉房里的小主子,而实际上她没有名分,贾府没落,宝玉出家后,王夫人也就将其下嫁给蒋玉菡。

再有,满清才子纳兰容若的红颜知己——沈宛,两人你侬我侬,克服了千山万水,却没能突破门第悬殊。由于身份和地位,沈宛不被明珠府接受,纳兰无奈只能将心爱之人安置于府外。纳兰去世后,沈宛生下他们的爱情结晶,那怕有了孩子,纳兰家都没有给她名分,纳兰家谱中对这位江南才女只字不提。

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名分、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女子,没有名分,意味着没有话语权、发言权,活得唯唯诺诺、战战兢兢。这也是为何我们常在野史中看到,为何后宫或青楼女子,想尽办法争名分、争地位的原因之一。

翻看历史,名分之争不胜枚举,他们或为在家族中站稳脚跟,或为活得更好,最多也只是牵涉在家族或个人的小范围内;不过,若换成皇帝争名分,事情则变成事件,争名分的家事就成了朝朝堂上议论的国事。宋英宗赵宗实和嘉靖帝朱厚熜,是中国历史两位明知千难万难却执着为亲爹争名分的帝王。

两人都是在先帝无子的情况下接过权利棒,英宗帝为宋仁宗赵祯的养子,后为宋朝的第五任皇帝;世宗朱厚熜原先为一小小藩王,朱厚照落水惊吓而死且无子,据《皇明祖训》“兄终弟及”的原则,他成了明朝第十一位当家人。他俩继位后,都曾为生父争名分且取得成功,只是英宗手段软硬兼施,世宗手腕由步步为营到干脆毒辣。

1北宋史上的“濮议”事件:皇伯和皇父的口水战

仁宗皇帝赵祯虽然勤政爱民,历史上颇有美名,然其命中无子,去世后由养子赵宗实继位,史称宋英宗。

英宗生父是濮王赵允让,英宗还是王爷时,其父年老去世。继位后,就法统来说他应称养父为父皇,而生父则改为皇伯父,但按照皇帝的意思肯定是希望管亲爹叫皇父啦。于是,一场长达18月的“皇伯和皇父”间的论战在北宋朝拉开序幕,史称“濮议”事件。

当时朝中分为两派,一派以王珪、范纯仁、吕大防、司马光等人为主,他们坚称英宗既然继承了养父的位子,就应该尊养父为皇考,亲爹为皇伯才对得起先皇的在天之灵,其中大学士王桂更是搬出先王制礼,尊无二上的说法;而以韩琦、欧阳修为首的臣子则认为,皇上应该称濮王为皇考。两派代表就此事在朝堂上展开讨论,最初百官坚决支持王桂等人,对欧阳修的提议严厉指责。朝臣的争议惊动了已归政的曹太后,听说此事,太后大为不满,当众批评韩琦,英宗帝也感到争名不能急于求成,须寻找迂回之法,于是暂缓讨论。

公元1066年,宋英宗再次召韩琦和欧阳修讨论生父名分,韩琦等人也意识到曹太后的重要性,说服她或者拿到她认可的手诏才能堵住朝中百官之口,而宋英宗和太后早先不和,说服她恐怕不易。据传欧阳修便写下两份诏书,一份给到皇帝,一份拿到太后宫中,令其身边宦官诱骗太后签下,拿到太后签字的诏书后,英宗立即下令停止讨论,宣称太后同意其称生父为皇父,并为生父修园立庙。

英宗为给死去的生父争个“皇”的名分,前后用时一年半之久,可谓是绞尽脑汁,期间对反对派臣僚软硬并用,对曹太后论软磨硬泡,最终达到目标。

2嘉靖帝:亲爹变成叔父 ,朕不同意!

明嘉靖帝朱厚熜,也是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成为一国之主,那是他还是个十五岁的孩子,在政治经验老道的杨廷和眼里,朱厚熜乳臭未干,应是很容易调教的,谁曾想这正是明史上脾气最为古怪、最难伺候的主子。

刚到北京城15岁的朱厚熜就因是“直接当皇帝”还是“先给明孝宗朱祐樘(朱厚熜与明武宗朱厚照同辈,若保证皇位一脉相承,朱厚熜须以朱佑樘子的身份继位)当皇子,再继皇帝位”,和杨廷和他们杠上,并扬言自己就是来当皇帝的,当皇子就不干了。首次交锋朱厚熜获胜,不过明朝历史上一场时间久、声势大的政治事件—“大礼仪”事件,也因此登上舞台

继位大典后,朱厚熜下诏,让朝臣讨论其生父兴献王的名分,最初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认为帝王讲究世袭脉络,嘉靖帝以藩王身份继承的是朱佑樘、朱厚照的地位,理应称叔父朱佑樘为皇考,生父为叔父。这对于孝顺的朱厚熜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于是令他们再做讨论,而杨廷和等人看来小皇帝此举实属无理群闹,皇帝初来乍到,也急需支持自己的官员出现,故此君臣暂且进入僵局。

从等待支持者,这点见皇帝是少年老成,政治手腕已经凸显出来,不是杨廷和那帮老臣能轻易对付的。果然,没多久,朱厚熜的支持者张璁出现,张璁说:“皇帝继承的是大统,不是谁的后代,应给生身父母改名号,称皇”。这一说法对嘉靖帝来说可是救命稻草,他甚至高兴道“我们父子可以保全了”。

随着支持皇帝队伍的加大,朱厚熜先是追尊亲爹为兴献帝,生母为兴献后;九个月后,传召在:"兴献帝、后加皇字。"即称兴献帝为"兴献皇帝",称兴献后为"兴献皇后";又过两年,朱厚熜又下诏追尊生父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并着手为老爹立庙,此举遭到邹守益的反对,结果邹被关进锦衣卫大狱;到了嘉靖三年七月,朱厚熜命令去掉“本生”二字,直接承认生父为皇帝,这下彻底激怒了朝中包括杨慎、张原在内坚守礼节的大臣,他们以死相争,集体劝阻皇帝的“荒唐”行为,于是百余位朝廷大员跪在左顺门哭求嘉靖改变主意。

三年多的较量,朱厚熜已是羽翼丰满,他明白皇权神圣不可侵犯,只有专权独断才能掌控全局,如果争名败了,那他这个皇帝以后别想有好日过,所以此时“争名”已经是争权的问题,不能再有妇人之仁。随后,命锦衣卫前来当场执行廷杖,一时间哭声震天,左顺门前血肉横飞,当场打死十六人,八十多人因此停职,其中杨廷和之子杨慎被贬云南,终生不得放回。

朱厚熜以他强硬的手腕取得最终胜利,以廷杖之刑告诉百官,皇帝旨意不得忤逆。大礼仪后,杨廷和集团彻底瓦解,属于朱厚熜的断揽朝纲就此到来。

一家之言:无论是宋神宗还是嘉靖帝,俩人争的不单单是名分,还有不能说的权利,他们以养子或藩王身份承继大统,需要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坚定地支持者。“争名”不仅可以实现为人子的孝,而且可借此打破朝堂原有的集团势力,重新洗牌,打造属于皇帝乐见的新集团,故此,即便再难也要为之。

明朝17位皇帝顺序如下:

1、朱元璋

2、朱允炆(为何用允,因为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辈分同高)

3、朱棣(朱元璋四子,后面全是朱棣的后代,所以规规矩矩按照家谱,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来起名了)

4、朱高炽(姓不变,取家谱中的高字,棣是木字旁,木生火,所以取炽为名)

5、朱瞻基(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瞻字,炽是火字旁,火生土,所以取基为名)

6、朱祁镇

7、朱祁钰

8、朱祁镇(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祁字,基是土字旁,土生金,所以取镇、钰、镇为名)

9、朱见深(姓不变,取家谱中的见字,镇、钰、镇是金字旁,金生水,所以取深为名)

10、朱祐樘(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祐字,深是水字旁,水生木,所以取樘为名)

11、朱厚照

12、朱厚熜(姓不变,取家谱中的厚字,樘是木字旁,木生火,所以取照、熜为名)

13、朱载垕(姓不变,取家谱中的载字,照、熜是火字旁,火生土,所以取垕为名)

14、朱翊钧(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翊字,垕是土字旁,土生金,所以取钧为名)

15、朱常洛(姓不变,取家谱中的常字,钧是金字旁,金生水,所以取洛为名)

16、朱由校

17、朱由检(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由字,洛是水字旁,水生木,所以取校、检为名)

朱元璋是明朝第一个皇帝吗?

明朝17位皇帝顺序如下:1、朱元璋2、朱允炆(为何用允,因为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辈分同高)3、朱棣(朱元璋四子,后面全是朱棣的后代,所以规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