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包工头”家族,中国1/5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是他家的杰作,这是哪个家族?
中国最牛“包工头”,据说中国五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是他家修建,他就是样式雷图档。这样式雷是一个建筑世家,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专研建筑文化,但他们的努力是没有白费的,很多人认可他们的才华和技术,在许多大工程的建筑师抉择上都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而这个家族也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他们历经八代人的智慧和汗水,确确实实给当时的皇家带去荣耀与自豪,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伟大的古建筑,包括故宫,圆明园,颐和园,杭州行宫等。他们家族凭着自己的实力足足垄断皇家建筑设计200年,堪称中国最牛建筑世家。
长久以来,由于历史记载的不详细与不完整,以及古时候消息传播没有如今这么便利,许多国外专家都天真的以为中国古代建筑完全是靠工匠的经验修建的,不需要设计图,更不需要施工图。但怎么可能每一位工匠记性都那么优秀,可以把建筑的细节记那么久。直到样式雷图档的出现成功的打脸,其实雷家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在绘制建筑物透视图了,建筑水平远远超越同时代。
这雷家除了会建筑,还会修复。众所周知,我国许多建筑都免不了遭到炮火攻击,而这个时候就该雷家出场了,他们对大量的皇家建筑进行了修复,如北京正阳门及箭楼等都是他们修复,雷家为中国古代建筑做出了巨大贡献,不愧是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啊。
○●○●○●家谱○●○●○●
○曲家
主人:●曲希瑞(神医,伊利斯公国王子)
夫人:●绮依婷 (长春医院院长千金,内科医师)
父亲:曲文哲
妹妹:●曲宁儿(安妮丝公主)
妹夫:尹臣浩(香港尹氏财阀)
岳父:绮俊明(长春医院院长,脑外科医师)
岳母:沈曼玉
大哥:绮宇樊(摄影师)
女儿:●曲洛凝(7匹狼之一的女色狼)
女婿:冷千恺(国际刑警)
二儿子:曲洛希(医生)
○南宫家
主人:●南宫烈(神赌,美国石油大王的孙子)
夫人:●席湘儿(红豆美人)
外公:乔治�6�1威廉斯(美国石油大王)
父亲:南宫耀(名律师)
母亲:???(知名检查官)
大哥:南宫隽(国际刑警)
大嫂:莫丽娅
弟弟:南宫凌
弟妹:上官迎夏(上官紫绪的妹妹)
舅舅:尼尔。威廉斯(法官)
舅妈:汀娜
表哥:西恩
儿子:●南宫雅治(7匹狼之一的邪狼)
儿媳:●从君柔(护士)
侄女:南宫云缨——狄紫洛(狄紫翎的弟弟)
狄紫洛的姐姐:狄紫翎 老公:丁允辰
岳父:席子醒
女方大哥:席儒敦 大嫂:玛丽(东邦大学时代学生会联谊主席、副主席)
女方小妹:席菲儿(第六度空间的人鱼公主)
妹夫:阎王焰 (第六度空间)
女方堂哥:席哲夫
堂嫂:柯佩玉
烈的秘书:法兰西斯
烈的朋友:上官紫绪--邵克棠
○安家
主人:●安凯臣(威京集团现任总裁长子)双重性格:●凯
夫人:●纪小肜 (煽情小猫猫,作家)
女方的哥哥:纪亚伦
女方的嫂子:贝丝
父亲:安仲秋(威京集团现任总裁)
叔叔:安仲岳(军火贩子,毒袅)
妹妹:安凯玲
妹夫:艾雷斯
表哥:安凯瑞
儿子:●安承羽 (7匹狼之一的黑街之狼)
儿媳:●唐语婕
承羽的岳父:唐行远
语婕的弟弟:唐宇杰
安承羽的副官:盖文
○向家:
主人:●向以农(神偷,寰宇集团现任总裁最小的儿子)
夫人:●绪方真绘(绪方真纪,桃花源少城主)
女情敌:海伦(某艺人)
真纪的未婚妻:河野静子(曾经)
弟弟:向以林
岳父:绪方千树(桃花源城主)
岳母:绪方智子
儿子:●向剑尧(7匹狼之一的恶狼)
儿媳:●雷咏心(雷君凡之小女儿,雷御风之妹)
○雷家:
主人:●雷君凡(神算,“东陵财阀”现任总裁的孙子,中国满清贵族的后裔)
夫人:●展岳华(鬼灵精,令扬的表妹)
爷爷:雷震东
妹妹:雷梦冬
表哥:雷子昂
表哥:雷洛
儿子:●雷御风(7匹狼之一的沙漠之狼)
儿媳:●毕海蓝(咏心的同学)
女情敌:米雅娜公主(阿拉伯某公主)
女儿:○雷咏心
女婿:○向剑尧(向以农之子)
○展家:
主人:●展令扬(怪胎老大,飞鹰集团前总裁的私生子,真名是龚季云)
夫人:●程少筠 (捣蛋王,程氏制药的负责人)
父亲:龚冀轩(飞鹰集团前总裁)
母亲:展落阳
舅舅:展初云(最疼爱令扬的小舅舅)
外公:展雄天(全世界最大的华人地下帮派组织势力的首脑“展爷”)
同父异母之兄弟:龚季仑(飞鹰集团现任总裁),龚季洋
表哥:展御人,展谦人(大天使哥哥)
表妹:●展岳华(君凡的老婆)
女方大哥:程以帆
女方大嫂:关雪薇
儿子:●展少昂(7匹狼之一的狼王)
儿媳:●钱淑榆(网络杀手-终结者)
展御人的首席心腹:吴忠
展家的杀手:拓,泠,佟,律,广,紫
○伊藤家:
主人:●伊藤忍(夜刹,帝国财裁阀现任总裁,蓝影老大,“双龙会”的总长的内定人选)
女朋友:上官紫绪
母亲:名务香织
父亲:伊藤龙之介(帝国财裁阀前总裁)
龙之介之妻子:伊藤宁子
儿子:●伊藤广季(7匹狼之一的影子之狼)
儿媳:●夜明珠(“哈雷”的前任首领的小女儿)
广季之母:绘里子
广季岳父:夜刚(“哈雷”的前任首领)
明珠兄长:夜影(“哈雷”的现任首领)、夜焰
明珠姐姐:夜明雪、夜明心
双龙会前会长:宫崎政一
双龙会会长:宫崎耀司
伊藤家总管:渡边信夫
蓝影副老大:长濑
双龙会背后政客:天野宏
忍的手下:织田靖彦
忍的得力助手兼心腹:戴维斯
“样式雷”在历史上的确真实存在,并非小说虚构。“样式雷”祖籍江西永修,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第一代雷发达由江宁(南京)来到北京,到第七代雷廷昌在光绪末年逝世,雷家有七代为皇家进行宫殿、园囿、陵寝以及衙署、庙宇等设计和修建工程。因为雷家几代都是清廷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人(用今天话说就是首席建筑设计师),它被世人尊称为“样式雷”。
作为清代皇家建筑设计御用班底的样式雷家族,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宫廷各项建筑工程烫样的制作者。在他们的妙手之中,平面的设计图样通过纸、秸秆和木头等材料的组合变成了立体的微缩景观。这些烫样都按比例制作,尺寸基本上是两种。
一种是分样,一种是寸样。如五分样、寸样、二寸样、四寸样至五寸样等,即与建筑尺寸比例分别属1/200、1/100、1/50、1/25至1/20等。遗留至今的样式雷烫样,从内容上看,主要有圆明园、万春园、颐和园、北海、中南海、紫禁城、景山、天坛、清东陵等处,其中以同治年间重修圆明园时所做的烫样为数最多,其中有我们熟悉的圆明园中的“勤政殿”、“万方安和”、“廓然大公”等。
圆明园施工过程中,欣逢雷金玉七旬正寿,雍正帝给予特殊的褒奖:命皇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亲笔书写“古稀”二字匾额,赐予雷金玉。雷金玉将此匾运回故乡南京,悬挂于祖居大堂。
雍正七年(1729年)末,70岁的雷金玉去世,雍正除恩赏金银外,还下旨令皇家驿站沿途照料运送灵柩返回南京安葬,皇帝所赐匾额供奉在雷氏故宅大堂。这在当时对建筑师而言,是一种极高的荣誉。作为雷家世代执掌样式房、主持皇家建筑设计事务的创始人,在后来的雷氏宗谱世录中,雷金玉被尊奉为雷氏家族迁居北京的支祖。
此后雷氏家族共有七代人接续持掌样式房,其中以雷金玉的孙辈雷家玺最为出色,万寿山、玉泉山、香山、避暑山庄等工程均出自他手。
常言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但若这样的现象发生在同一个家族中的几率是不是少之又少了呢?
雷氏家族作为神秘之极的一个家族,中国所拥有的1/5的世界文化遗产都出自于此,可谓是荣誉满门。
"样式雷"的发明者——雷发达
明成祖朱棣继位后,从南京迁都至北京,开始大兴土木,仿照南京故宫的蓝本开始建造紫禁城。百年后明朝为清朝所灭,称帝于紫禁城。
1683年,清朝统治根基已经稳固。考虑到此前曾经因为起兵夺权而使紫禁城遭受到了战火的损坏,便开始招募能工巧匠对其进行修复,其中就有后来"样式雷"的创始人雷发达。
雷发达出生于江西省永修县。虽然只是出生于一个小山村,但是山村里往往是飞出金凤凰的地方,儿时的雷发达对木工活便是极其感兴趣,看到村子里有人靠木工活养家,他便亲临现场观摩学习。
长大之后也开始了解学习绘制平面模型图和设计图,审美设计能力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从乡村的无名小卒变成皇家御用设计师
得知清朝招募修复宫殿之人的时候,自认为能力以达到一定水平的雷发达与兄长雷发宣一同前往北京,二人双双入选其中。
已经年逾花甲的雷发达主要担任的是修复宫殿的工部样式负责人一职。
虽然雷发达能入选并且担任负责人一职已说明他能力绝对非同小可,但是他毕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无法与京城接受过教育的专业人士相提并论,于是雷发达开始虚心求教,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模式,逐渐整理出来了属于自己独创的专业思想模式——"样式雷"诞生。
康熙年间,雷发达领导修建了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
其中,最著名的太和殿的地位举足轻重。太和殿又称金銮殿,位于整个故宫的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作为中国现存的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对我国木结构的整个研究进程都具有重大作用。
雷发达虽然已经发达,但丝毫没有小人得志,因十分怀念家乡却无法归乡,便将自己的俸禄给了雷家家族的长者,委托他们建造雷家祠堂,并命名为"尊祖堂"。
和大禹的三过家门而不入不同,雷发达每次执行公务路过家乡之时都会回去看看。
雷家二代雷金玉的奋斗史
康熙年间,清圣祖决定重修三大殿,再次广纳贤才。在重修过程中,康熙时不时的会前来检查进程。有一次上梁的关键时刻之时,官员却发现卯榫牢牢的卡住了梁柱,工部官员当时坐立不安,生怕康熙帝大怒,自己因此丧命。
而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匠却自告奋勇亲自一探究竟。按照清朝的等级制度,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亲自操作的,最低也要是七品的官职。正当所有人心里嘲讽着这个小工匠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之时,他却三下五除二的用几斧子就让大梁归了位。
康熙观看了全过程很是赞叹,当场便封他为七品官员,成为了样式房的掌案。
此人便是雷发达之长子——雷金玉,继承其父雷发达之供职,成为内务府的包衣奴才。而此事件也被民间宣扬成为了一个传说——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薇照命,金殿封官。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工部的官员是要拿俸禄干实事的,比起其他部门更是要神经紧绷,一榫一卯都不能出现差池,要不然皇亲国戚被砸伤出现了问题足以株连九族。
得到赏识的雷金玉很快就接到了一个大工程——修建圆明园。在旁人听来可谓是欣喜不已,能这么快就得到皇帝赏识,并且委以重任。但在雷金玉看来此事可谓是又喜又愁——喜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肯定,但愁就是担忧自己的能力未能担得起重任。
万一未能达标,自己削官丧命是小,殃及家族以及败坏了家族名声才是大。虎父无犬子,雷金玉和其父雷发达的行事风格如出一辙,在人前永远是低调勤恳,请教学习,在人后便是苦心钻研,潜心完善。
很好的继承了"样式雷",并加以发展和完善,刚好的运用在对皇家园林的建设及修缮中。
雷金玉与圆明园的缘分
成功完成了圆明园建设的雷金玉直上青云,屡次加官进爵。即使是年事已高,本应告老还乡的他却依旧奋斗在第一线——雍正时期,胤禛决定大规模扩建圆明园,于是花甲之年的雷金玉临危受命,再次担任样式房的掌案,带领一众工匠设计制作,对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亲力亲为,严格把关。
雷金玉的一生与圆明园牢牢的锁在了一起。从少年时期开始初建圆明园,一直建造到自己中年,后因雍正皇帝想要扩建规模而再次设计制作圆明园。雷金玉于1729年去世,享年七十岁。
雍正帝得知后下令由国家负责将其尸身送回江宁老家安葬,魂归故里、入土为安。这种优待在当时是很多人望之不及的,其中也足以可见雷金玉在皇帝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雷金玉在雍正心中的地位之高。
雷氏家族的代代荣光
雷金玉依旧没有成为雷氏家族的最后一个巅峰。他的第五子雷声徵是唯一一个能担得起"样式雷"大任的人,便留在了京中,其他人陆续回了家。
第四代雷家玺更为出色。乾隆时期的承德避暑山庄、香山园庭以及玉泉山、万寿山均出自于雷家玺的设计与制作,后来因要修建嘉庆陵寝的昌陵而与其弟雷家瑞担任圆明园的掌案,也曾和弟弟雷家瑞与雷家玮承办宫中每年的节庆工程,主要服务于乾隆、嘉庆两位皇帝。
第五代雷景修十六岁起便开始和父亲雷家玺在圆明园中钻研学习建筑工艺,后来继任圆明园掌案一职。
留下了很多祖上以及自己制作出来的设计图样,后人称之为"样式雷图档"。
第六代雷思起,年少便曾与父亲建造咸丰皇帝的陵寝,也因此有功晋升官职。第七代雷廷昌参与主持及设计同治皇帝的惠陵陵寝以及被称为"皇家园林博物馆"的颐和园等重要景点工程,使得"样式雷"声名远扬,再次大放异彩。
第八代雷献彩也曾参与圆明园修复,以及建造摄政王府和北京正阳门等重要工程,可以说,中国现有的五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皆于雷佳脱不开关系。
"样式雷"之所以代代相传乃是因为雷家家风之正,为人处世之端。
雷家家训——敬宗睦族、忠诚孝悌、诚信做人、勤勉治业,不仅适合雷家,也适合我们所有人学习。雷氏家族之所以能代代相传,也是因为恪守家规而得以光宗耀祖。
“样式雷图档”已被列为古籍整理重点项目
据说,样式雷图档目前在国内存有二万多件,只有一小部分流往国外。国家图书馆是收藏最多、最完整者,约有12万余件,也是晚清样式房收藏数量最多者,主要为样式雷家藏画样。此外大量按例要进呈皇家御览,并“奉旨留中”(留在宫中存档,原来是内务府的舆图)的部分,辛亥革命后转而成为故宫博物院的藏品。
样式雷家谱现也找到了,保存在中国文物研究所。这些对研究建筑学、建筑史、考古学等有重要价值的资料能够保存至今,首推雷景修的收集和呵护;其次是成立于1930年的中国营造学社的同僚先哲们。由朱启钤发起,并由梁思成、刘敦桢、单士元、刘致平等建筑学家组成的中国营造学社,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即对样式雷图档的保护、整理、研究,做出了开创性工作,其努力对奠定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思想体系,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他们独具慧眼,多方呼吁,大力搜集流散于社会上的样式雷图档,保存于北平图书馆至今;再次就是样式雷的后裔们,他们为这些国宝找到了应有的归宿。
2002年,样式雷图档出版被列为国务院古籍整理的重点资助对象。
户籍制度,一直都是在中国社会中权重占比很大的管理制度。
如今,为了孩子升学买学区房,就是现代户籍制度的一个缩影。在明清时期也是一样,老百姓为了能参加科举,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户籍,还有田产。
朱元璋上任后,执行“里甲制”一百十户为一里,每10年编修一次。这个制度以保障部分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通过这种登记,老百姓的田产就得到了官府的认可。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入籍。
入了籍,向朝廷纳了粮,等于行使了自己对国家应尽的义务。于是,也就有了可以参加科考的权力。而那些流民们耕种的土地,由于自身无户籍,当然,就没有合法性了。户籍,如此之重要,所以,在各家的族谱中,都会“浓墨”的书写一番入籍的地位等等。
这是一个因果关系,有了户籍,才被认可是国家的“子民”,才能有去开发、利用土地的资格,以及可以参加科考的资格。
这里就有一个案例:
说的是蓝山的一个家族,从记载这个家族入籍祖以及土地纠纷案,就可以看出当时户籍制度的“强大”功能。《钟氏族谱·阖户宗祠》非常浓重地介绍了入籍祖,并将其和始迁祖并列,是“百世不祧之宗”。虽然,二人只差一代,但“入籍”的功劳却显得意义非凡。
再来看《钟氏族谱·阖户田租表》,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止,这位钟姓户祖的祭田数量排列第一,地位更是无人可撼动。根据族谱记载,开立户籍是在明初,祖先于元延祐间,从江西迁至湖南蓝山,并定居在黎家头。
因为,黎家从宋朝开始,就是当地的大户,到了元代中期,家族没落,到了钟家第三代时,黎家的很多家业,陆续归钟氏,钟家开始起家。就家业而言,第三代贡献更大些。但若是没有户祖的“开立户籍”,这里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得到官府的认可。
当然,他人也不会认可。
到了修谱的1936年,其家业已相当雄厚,山场的南北长度有三十来里。之后,也正是有了户籍,名下的所有产业,才得到了官府的认同。也因此,如果发生土地纠纷时,就会占据有利的一方。光绪十六年(1890年),钟家就发生过一起和雷家的土地纠纷。
根据族谱记载的官方判词,判雷姓族谱所写为假。因为,字迹不符是伪造的,所以,有争议的土地一概为钟姓管业。可见,两家为了争夺土地资源,都出具了族谱。甚至于,雷姓一家为了利益制作假的族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族谱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除了记录先祖的事迹,还能成为证明“家业”的有利证据。
还有一个类似事件,是发生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钟姓和崔姓的一桩墓地纠纷。根据文字记载,崔土保兄弟立了一份契约,保证不在“坟山顶脑上开挖、栽种生理”,还请了公证人。虽然,崔家买的土地和钟家的墓地挨着,但未必一定会跑到隔壁墓地去开挖栽种。而钟家却认为这会坏了风水,要求崔家立下契约,否则,就会以此为据告官。
再来看看户籍和科考的关系。
根据《大明会典》,洪武十七年(1384年),朝廷规定:各府、州、县生员乡试前要“各具年甲、籍贯、三代”。
清代的规定更加详细,就是为了防止“冒籍”。如有违反者会有重罚,“生童有籍贯假冒者,尽行褫革,仍将廪保惩黜。”除此,还规定:祖上要入籍20年以上者,且名下的家业在官府有登记,才有考试的资格。
那么,为何科考如此重视户籍?
因为,有名额的竞争,今天亦是如此。以《蓝山县图志》记载的一个事件为例:在康熙年间,湖南蓝山、宁远二县,就出现了一桩户籍争端事件。
大慈乡四十六村原属于蓝山县,和宁远县距离较近,便到宁远县购置田产庄粮,向宁远县交纳钱粮。那时,新来了一位县令,“不查来历”,就将四十六村村民归了宁远县籍。但老百姓不愿意了,因为,当时每个县的科考名额是有规定的。根据该县的整体“文风高下”,以及缴纳钱粮人口的多少作为基准。
最终,四十六村的村民不仅回到了蓝山县,还为蓝山县令建祠树德政碑。
由此可见,户籍对于科举有多重要。
当然,人口的自然增长以及移民迁入,都会让和土地、科举密切关联的户籍地位越发重要。除了这些,如:身份认同、社会地位等,都和户籍有关系。即使放到现在,户籍依旧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
时至今日,户籍在我国的地位还是非常的重要。因为,它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日常出行,大到结婚生子,买房买车等。试想,如果你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那将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这样的你,还怎样在现今的社会生活呢?简直是寸步难行。
你好!族谱丢失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附寻祖步骤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
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
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百家姓之一,排名第88位。
雷源出
(一)出自方雷氏,为方雷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载: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雷。相传方雷氏是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中北部的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黄帝娶方雷氏之女为次妃。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司马贞索隐引晋皇甫谧曰:“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榆罔二十六年(公元前4513年),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平定四方,迫榆罔让位,正式称帝,以涿鹿为都,国号黄帝,史称黄帝轩辕氏。方雷氏因协助黄帝平定四方有功,受封于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方雷氏是黄帝时代的重要方国,其子孙以国名为氏,为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氏,一支姓雷氏。 (二)为雷公之后,以祖名为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精通医术,是个名医,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素问·着至教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据《姓苑》所载,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是个名医,精通医术,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殷纣王有宠臣雷开。黄帝的基地主要是在河南。 (三)出自他族改姓。据《姓氏考略》载:东汉末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潳山蛮”和“南安羌”改姓为雷。居住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许多是羌族人;如十六国时前秦大司马雷弱儿既是南安(今甘肃陇西)羌族人。迁徙至原楚国境内的雷氏,多为南郡“潳山蛮”;如东汉时的雷迁既是南郡“潳山蛮”。 (四)少数民族中有雷姓。 1金时女真人阿典氏,汉姓为雷。 2满洲阿克占氏,汉姓为雷。 3景颇族春雷氏,汉姓为雷。 4基诺族布柯氏,汉姓为雷。 5壮、苗、彝、瑶、水、阿昌、畲、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均有雷姓
迁徙分布
雷姓是一个典型的古老多民族姓氏,除汉族外在少数民族中也有雷姓,如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但以畲族雷姓为众。传说畲祖“龙麒”卫国有功,高辛帝赐配三公主。三公主生三男一女:长子“盘装”就姓盘,名自能,受封南阳郡“立国侯”;次子“篮装”就姓蓝,名光辉,受封汝南郡“护国侯”;三子“雷公云头生得好,拿笔取姓就姓雷”,名巨佑,受封冯翌郡“武骑侯”;女名淑玉,招婿钟志深,受封颍川郡“国勇侯”。宁化县博物馆收藏一幅《神像祖图》,画卷长达10米左右,宽36公分,纸质,工笔重彩,画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秋,雷法贵置。原为宁化县治平乡连里坪畲民雷姓珍藏,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左坑畲民上交政府,画卷以连环画形式,反映畲族先民传说:由龙犬出世,御敌立功,娶高辛帝女为妻,繁衍畲民后代的传奇故事。但是,也有一些畲族《雷氏族谱》对此有异说,如青皎《冯翊雷氏宗谱》指出:“哪有盘瓠狂谬之说……致令无识之徒借资口实,群相诟骂……弗惮与尔等与见缕言之,励力览史,何作无知?”专家们考证史籍,也得出不同的结论:畲族雷姓出自黄帝臣雷公之后(《姓苑辨证》、《帝王世纪》、《名言氏族言行类稿》)。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有许多是羌族人。瑶族雷氏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例如广西的临桂、灵川、湖南的城步、广东的博罗、海丰、云浮等县都有瑶族雷氏居民。 汉族雷姓最早繁衍地在河南。周宣王时,方雷氏的后裔方叔任卿大夫。他作战英勇,卓智多谋,曾奉命北征淮夷,南讨荆蛮,战功卓著,被追封为豫章伯。方叔有2个儿子:长子启原姓方,次子檠姓雷。周平王,雷檠因战功,官拜郎中丞,后弃职隐居洛阳雷州;子孙奉雷檠为得姓始祖。 两汉时,姓氏族人逐渐向楚汉一带(即今天的江西、湖北、安徽、四川等地)迁徙。尤其是江南的豫章(今江西南昌),成了雷姓族人主要的聚居地,史有“雷姓豫章望”之称。后汉时,有豫章雷氏人--雷义。《后汉书.独行列传》载:“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初为郡功曹,皆尝擢举善人,不伐其功。义尝济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义不受,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这个雷义不仅清廉,而且有“让贤”的美德。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雷义的后裔为了传扬先祖的美德,以“谦让”作为自己的堂号。 三国时,刘璋麾下有雷同。他与吴懿等人一起防卫刘备军,但是被包围后投降。守备巴西时,与魏将张郃奋勇战斗,但由于被伏兵切断退路,战败身亡。 东汉时,豫章雷氏的雷舸迁居福建宁化。据福建《上杭才溪雷氏族谱》载:东汉时,雷舸为校尉,由豫章南昌县西河坡迁到宁化石壁中市。唐时,雷师从为筠州尉,率侄儿雷徽之一同迁居来宁化。五代十国时,雷师从的第九世孙雷存裔(名富,号拾万)由宁化移迁清流县,为清流雷氏开基始祖。后来,雷存裔的次子雷宣征、第三子雷宣猷、第四子雷宣清三兄弟又回迁回宁化。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雷存裔的第二十一世孙雷久征由宁化石壁迁上杭崇厦村开基,为始祖。雷久征,字绍基,号八十郎,生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雷久征有6个儿子,其中长子雷开宪,号四七郎,生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雷开宪的8个儿子中,长子移居溪口大洋坝;其后裔福建的连城,四川的壁山以及浙江的衢州、遂昌、龙游等地。第三子迁居福建的古田苏家坡;其后裔福建龙岩、武平、长汀,江西的瑞金、万安、安远,福宁,浙江的龙游,兰溪、开化以及四川的壁山和台湾省。第四子留居上杭的崇厦,其后裔移居江西的云都、万安、上饶、龙泉、万泉、万城、会昌、宁都,浙江的平洋、泰顺、遂昌、黄岩、温州以及湖南的衡山,四川的壁山。第六子迁居上杭才溪大贵陈坑,再迁曾坑、溪北;其后裔先后迁徙至江西的万安、瑞金、龙泉,和浙江龙游大竹坞。次子、第五子、第七子、第八子迁居广东。 西晋时,豫章雷氏的雷焕通晓天象。《晋书.张华传》载:司空张华见天空斗、牛两宿之间常有紫气,于是问雷焕是什么回事。雷焕说:“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地点在豫章丰城。于是,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找宝剑。雷焕到丰城上任后,在丰城监狱屋基挖得一个石函,里面有双剑,并有刻题,一曰龙泉,二曰泰阿,精芒炫目。当晚,再看斗牛,紫气都消逝了。雷焕将龙泉送与张华,自己持有泰阿。后来,雷焕之子雷子华持剑过延平府延平津时,剑忽然跃出堕水,失落,见二龙各长数丈而去。雷子华说:“先公化支之言,张公终合之说,莫信乎。”雷焕的后裔分衍于江西丰城、南昌、吉安、赣州等地,后来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在当地繁衍为名门望族。所以,冯翊也成了雷氏的重要郡望地;此支雷氏,尊雷焕为开基始祖。 西晋“永嘉之乱”之后,北方雷姓族人也纷纷南徙,成为客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唐安史之乱时,雷万春(?-757年)为张巡的部将,与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并在宁陵北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余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之不流。雷万春从张巡守雍丘(属今河南杞县),抵抗安禄山军,在城上面中六箭,坚守不动。后来,他随张巡守睢阳(属今河南商丘),坚守不屈。叛贼令狐潮久围睢阳,城中食尽,将士病,不能战,城陷后,与张巡同遇害,唐肃宗上元间追赠他为卫烈将军。雷万春英勇抗敌的事迹,为人称赞。南宋诗人范成大曾写出一首《雷万春墓》诗:“九陨元身不陨名,言言千载气如生。欲知忠信行蛮貊,过墓胡儿下马行。”唐代,几次的战乱,更加剧中原百姓南徙的速度。这纷纷南下的雷姓族人,不仅有汉族雷姓,也有少数民族雷姓。据江西石城小姑秋树《冯翊雷氏家谱》载:雷氏得姓予以古诸侯之国为氏,始祖宪公为陕西同州刺史而世居陕西冯翊郡。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浮州刺史阎公因避朱泚乱徙迁豫章。孙甫公任洪州刺史,移居抚州白水障,再迁宁化。裔孙显吾讳承朝于清康熙丙子岁(1696年)迁石邑礼上里之溪子口。这一支便是畲族雷姓。唐光启元年(885年),王绪率河南光州、固始二州数千人渡江。景福元年(892年),王潮所部从泉州“将兵攻福州,民自请输米饷军,平湖洞及滨海蛮夷者,皆兵船助之。”(《资治通鉴》)这平湖洞及滨海蛮夷就包括畲族先民。福建福安甘棠镇田螺园畲族村的《冯翊雷氏宗谱》载:“唐光启二年,盘、蓝、雷、钟、李共361口,从王审知为乡导官入闽,至连江马鼻登岸,时徙罗源大坝头居焉。 至宋代,雷姓族人的分布已遍及内蒙、广东、陕西、四川、江西、湖南、广西、山西等地。其中,有一部份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姓族人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少数民族中。雷姓成为瑶族、畲族中的大姓。尤其是在广西临桂、灵川、湖南城步等地瑶族雷姓非常多,他们大多尊雷元祥为开基祖。 元代,福建、山西等地都是雷氏最为兴旺发达的地方。山西浑源以雷渊的大公无私,一身正气,美名传扬。雷渊(1184-1231年),字希颜,别字季默,应州浑源(今山西省浑源)人,至宁元年,(1213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弹劾不避权贵,曾在蔡州杖杀贪官污吏五百人,被人称为“雷半千”,后官翰林修撰。同期,祖居山西平阳府的雷梓福(1277-1374年),号钦五,因避元兵乱,偕兄弟入闽,分别在清流、宁化留居。梓福爱上杭山水之胜,迁到上杭附城水西渡、黄砂口、南岗,后在城内定居。其后裔裔播迁至福建的武平、长汀、永安、邵武、平潭、宁化泉上、厦门、台湾等地。福建建安(今建瓯市)雷氏也名噪一时,雷机(1294-1351年),字子枢,官至翰林待制、朝散大夫,为著名易学家。他的父亲雷德润,弟弟雷拱、雷杭都精研易学著称,被学者们誉为“雷门易”。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大迁徙中,雷姓作为迁民之一,被分迁往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甘肃、湖北、湖南等地。至今,雷姓迁民始祖牌位奉供于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祭祖堂十号供橱,供雷姓迁民后裔祭拜。 清代,江西建昌雷氏以建筑闻名于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雷发达与堂弟雷发宣以南方匠人的身份,到朝廷供役。雷发达,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今永修县)人。据说祖上原也是书香门第,也曾出了大官,后来后裔子孙中有一人爱上了建设这一行,改行搞建筑。明代,从事建筑的这支雷氏的后裔迁居到皇都江宁(今南京),为明朝修建宫殿庙宇。朱启钤《样式雷考》中载:“康熙中叶营建三殿大工(即重修紫禁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工程),发达以南匠供役其间。故老传闻云:时太和殿缺大木,仓猝拆取明陵楠木梁充用。上梁之日,圣祖(即康熙)亲临行礼。金梁举起,卯榫悬而不下,工部从官相顾愕然,惶恐失措。所司私畀发达冠服,袖斧猱升,斧落榫合。礼成,上大悦,面敕授工部营造所长班。时人为之语曰:‘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薇照命,金殿封官。’”但也有人认为“斧落榫合”的不是雷发达,而是他的长子雷金玉。同治四年(1865年)初,雷金玉玄孙雷景修重修北京海淀雷氏祖茔,为纪念“样式雷”世家迁北京之支祖雷金玉,曾立碑为记。雷景修在撰文《雷金玉碑记》中,载:“我曾祖考讳金玉,字良生,行大,享年七十一寿,生顺治己亥年(1659年),卒雍正己酉年(1729年)。恭遇康熙年间修建海淀园庭工程,我曾祖考领楠木作工程,因正殿上梁,得蒙皇恩,召见奏对,蒙钦赐内务府总理钦工处掌□(原字残,此注),赏七品官,食七品俸。”不管是雷发达也好,雷金玉也好,雷家7代为工匠造皇家建筑,长期执掌“样式房”,设计修建了大量皇家建筑,被人美称为“样式雷”。雷发达一族也因此格外显荣。 清代始,也有许多雷姓族人迁徙台湾以及海外各地。 如今,雷姓在全国分布广泛,人口也较多,列中国姓氏排行第88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2%。其主要郡望地有“豫章”、“冯翊”等;主要堂号有“谦让堂”“冯翊堂”、“懿谷堂”等。雷姓分布又以四川、湖北、陕西3省最为集中;三省雷姓约占全国汉族雷姓人口的53%。
名人
雷义: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东汉时名臣,官至侍御史。与同郡人陈重情笃,被誉为交友的典范,人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雷敩:南朝宋时著名药物学家,以着《雷公炮炙论》三卷著称。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沿用。着有《论合药分剂料理法则》等。 雷焕:晋代天文学家。武帝时,斗牛(星名)间常有紫气。雷焕观气知丰城有宝剑。司空张华任其为丰城令,果于牢狱地基下掘得龙泉、太阿二剑。 雷震:(1897-1979)浙江省和兴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京就帝国大学。回国后投身政治,历任国民参政会副秘书长、“政治协商会议”秘书长、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兼副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要职,与胡适等人创办并主持《自由中国》半月刊,因其政治理念与国民党威权体制南辕北辙、迥不相侔,成为统治当局的政治上最大的敌手,而遭致政治构陷,成为蒋介石的“阶下囚”。雷震一生怀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写下战后台湾民主宪政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本书作者以第一手资料,透过雷震的风雨一生,叙述一代知识分子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并以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历史背景为考量,着力表述这位骨鲠之士从坚守理念到付诸实践的精神风貌,从而显现出那个时代的变局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真实的艰难处境…… 雷渊:山西省浑源人,金代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曾在蔡州杖杀贪官污吏五百人,时号“雷半千”。 雷锋:湖南省长沙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在辽宁抚顺服役时,荣立过二、三等功各一次,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万春:唐张巡偏将,安禄山部将围攻雍丘,与张巡并力死守睢阳,他站在城上督战,雷万春面部中六箭,仍屹立城头巍然不动,面不改色,使敌军怀疑他是一个木刻的人,后来探知原来是一个真的人,令孤潮禁不住赞美张巡说:“向见雷将军已知足下军令矣!”最后,这位连敌人都赞美的勇将,终于与张巡同时死难,英名传流千古,备受后人的尊敬。 雷海青:唐代明皇时著名宫廷乐师,善弹琵琶,常入宫随侍于唐明皇和江梅妃之侧。安禄山攻入长安(今洛阳),数百名梨园弟子皆为俘虏,雷海青掷乐器于池,以示抗拒,被杀。 雷万兴:潮州(今广东省潮安)人,唐代山越首领,与同族蓝奉高等先后领导闽南、粤东山越人民反抗唐朝的残暴统治,持续了四十余年。雷德骧:北宋同州郃阳(今陕西省合阳)人,历任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曾被赵普罢职,后赵普出镇河阳,骧复户部侍郎,旋赵普又入相,骧复遭降黜。雷三益:清流(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勇士。与三子雷丙、雷戊、雷庚一同入文天祥部,父子四人英勇刚烈,全部战死沙场。 雷润德:建安(今福建省建瓯)人,元代学者,与其子雷机、雷洪、雷杭俱精于易理,有《周易》注解,世人称为“雷门易” 雷发达:字明所(1619-1693),江西省建昌(今永修)人,明末清初建筑工匠。曾参与过北京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代也继承其业,在工部样房主持宫廷的营造工作达二百余年,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有“样式雷”之称。 雷以针:湖北省咸宁人,清道光进士,太平军起,奉办江北大营军务,在扬州创办厘金,以后各省效尤,致使政府财政收入大增。如不是他推行钱江创设的“厘金制”,清廷粮饷无着,恐早被太平天国倾覆了。雷以针因而声名大噪,后又授陕西省按察使等职,显达一时。着有《大学解读》、《经传杂记》等。 雷学淇: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清代学者。曾整理《竹书经年》,着有《夏小正经传考》、《夏小正本义》、《校辑世本》、《古今天象考》等。 雷补同:江苏省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清代大臣,1907年擢升右丞,旋任出使奥地利国大臣。与奥地利外交部蹉商,同意中国选派通晓德法文的学生前往学习。 雷大升:字允上,清朝长洲人,从小就很聪明,见书就读,弹得一手好琴,又能吟诗作词。后来研究医学,凡是年久不愈的疑难杂症,经他治疗,药到病除,成为当代名医。着有《金匮辩正》、《经病方论》、《要症论略》、《丹丸方论》等书。 雷铁崖(1873___1920):四川省自贡人,著名的革命鼓动家和南社诗人。原名昭性,字泽皆,后改詟皆,入同盟会后署名铁崖,曾介绍王云五、杨杏佛、胡适之入同盟会,并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秘书。另还创办《鹃声》、《四川》等革命刊物,在海外主持《光华日报》宣传革命。 雷经天:广西省南宁市人,著名中共党员,参加过南昌、广州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后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院长等职。 雷洁琼:广东省台山人,1945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成为该党派的第一位女发起人,后曾任民进副主席,为当代著名妇女活动家。 雷景三(1904-1951),浙江省景宁北溪乡(今东坑镇)大张坑村人。畲族。自幼勤劳耕作,上山打猎。1942年,中共青(田)、景(宁)、丽(水)中心县委在景宁县东坑区开辟工作时,加入中国***。不久,因叛徒出卖,党组织受破坏,坚持在畲乡开展斗争,发展党组织。1946年,组织武装民兵队,站岗放哨,侦察敌情,破坏电讯设施,切断敌人通讯联络,配合游击队打击敌人。1949年3月,配合游击队攻打景宁、文成两县交界的梅岐炮台,迫使敌军撤离据点。同年5月,带领民兵追击国民党溃退败兵,缴获机枪一挺、步枪12支。 1949年5月12日,配合游击队解放景宁县城。1950年,带领村民兵队,配合部队歼灭刘志昌股匪,丽水军分区奖给“剿匪模范民兵队”锦旗。解放后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乡总支书记、乡长等职,当选为县第一、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副主席。1951年8月正准备去参加全国民兵模范代表大会和国庆观礼时,因病逝世。 雷锋(像) 雷锋(1940-1962)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中国最牛“包工头”家族,中国1/5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是他家的杰作,这是哪个家族?
本文2023-10-21 22:41: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10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