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县属于哪个市
连城县,福建省龙岩市辖县,简称“莲”,别名莲城,地处福建西部山区武夷山脉南段,地处于闽、粤、赣三省的结合点,县境东邻永安市、新罗区,南接上杭,西接长汀,北倚清流。总面积2579平方公里。 2018年末,辖17个乡镇, 地区通行闽西客家语。
据《读史方舆纪要》,宋元符间(1098-1100)建莲城堡,属长汀县;绍兴三年(1133)设莲城县,因县治以东莲峰山而得名;元至正六年(1346)改名连城,隶属汀州、汀州路、汀州府、汀漳道;1929-1934年先后在新泉、莲峰建立县苏维埃政府,曾一度改名明光县;1938年,福建省抗敌后援会迁移到连城;1949年11月6日解放,隶属龙岩专区(地区)、龙岩市。
连城县是革命老区和客家文化名城,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既是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纵深连片发展重点区域,又是内地连接沿海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县”“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中国连城白鸭之乡”“全国武术之乡”和“中国客家美食名城”等荣誉称号。
2019年度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 2020年4月,达到脱贫退出条件,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连城县常住人口为250518人。
2021年连城县GDP总量29435亿元,同比增长80%。
宋代建县时的境域,据《临汀志·至到》“莲城”一目所载:“莲城,东西一百一十五里,南北一百三十里。东至南剑州沙县界一百里,以浮流口为界,自界首至沙县二百里;西至长汀县界一十里,以岩头野狐岭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六十里,以崆岭为界,自界首至上杭县六十里;北至长汀县界六十里,以焦坑渡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一十里;东南至南剑州沙县界一百五里,以浮流口为界,自界首至沙县二百里;西南至长汀县界,以河源板岭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里(据元《一统志》记载:“西南到长汀一百八十里”。)东北至清流县三十五里,以上琴坪为界,自界首至清流县一百里;西北至长汀县界六十里,以四堡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一十里。”(据考:以四堡驴子岭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四十里)。
元、明两代,地方史籍散失。据清乾隆十六年(1751)县令徐尚忠主修的《连城县志·疆域志》和民国27年邓光瀛主编的《连城县志·地理志》所载:“西至长汀野狐岭十里为界;西南至上杭,以桃排塘一百一十里为界;西北至长汀,以分水铺(今驴子岭)四十里为界;东至永安,以流溪口一百一十里为界;南至龙岩,以梅村凹九十里为界;东南至宁洋,以廖天山隘一百五十里为界;北至清流,以魏张坑四十五里为界;东北至清流,以李家坪四十五里(实则三十里)为界。东西广一百二十里有奇,南北延袤一百三十里,周三百六十里。”
1930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连城南部的新泉(含今庙前)、朋口的部分村庄与长汀相邻的部分地区,形成红色割据局面,组建过汀连县苏维埃政权。1932年,汀连县撤销后,成立新泉县苏维埃政府。其余地区则于同年冬在县城成立连城县革命委员会,但县境的明确疆界已难详断。1934年,红军撤离苏区北上抗日后,四境又恢复原民国19年以前的辖境。这次修志中,据上杭县志办资料,连城河源里屏山外极南之贴长一地,于民国28年9月划归上杭步云乡。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2月罗坊区(上罗、下罗、坪上、萧坑4个乡8582平方公里);4月,四堡区(雾阁、马屋、双泉、上枧4个乡5878平方公里)相继从长汀划入连城。1956年3月,长汀县的宣和区(曹坊、上里、培田、黄文4个乡10042平方公里);6月,上杭县达理乡的长坑里村,先后来属。1957年12月,长汀县三平区的池溪、黄岗2村(12平方公里)和上杭县达理乡的沙利村(4平方公里)同进划归连城。1959年3月,上杭县苎园公社桃源村2个生产小队;5月26日,清宁县(清流、宁化合并)的塘前公社(塘前、水源、迪坑、上琴、张地、罗地6个大队9473平方公里,属原清流县辖境)相继划入连城管辖。1960年7月,龙岩县白砂公社的芹菜洋、马池塘、洋公畲和万安公社的陈家村;1961年6月,上杭南阳公社东南大队的林国山、上罗地、高屋坑、热火坑、温坊等5个自然村,先后划入连城。1963年5月,原由上杭划入刚4年零2个月的桃园村2个生产队,根据该村群众的要求,报上级批准,回归上杭县管辖。至此,县境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64公里,总面积259554平方公里。1987年总人口278764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07人,耕地总面积256082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
1998年,连城县辖6个镇、12个乡,5个居委会、232个村委会:莲峰镇、庙前镇、北团镇、莒溪镇、姑田镇、朋口镇、新泉乡、文亨乡、林坊乡、曲溪乡、宣和乡、李屋乡、隔川乡、罗坊乡、揭乐乡、塘前乡、四堡乡、赖源乡。
2013年,全县辖十七个乡镇,即莲峰镇、庙前镇、新泉镇、朋口镇、莒溪镇、文亨镇、姑田镇、北团镇、林坊乡、曲溪乡、宣和乡、隔川乡、罗坊乡、揭乐乡、塘前乡、四堡乡、赖源乡,共244个村(社区),县政府驻莲峰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县常住人口25万多人,户籍人口248645,通行闽西客家语连城话。
福建省 龙岩市 连城县 罗坊乡 邱赖村的邮编是:366204 。
连城县为福建省龙岩市下辖县级市,位于福建省西部,文化积淀深邃,每逢春节,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新泉烧炮、犁春牛、北团游大粽、芷溪花灯及舞龙、舞狮等民俗文化活动祥集城乡,各具独特风姿,被誉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客家民俗文化的瑰宝 。
下面就让我来带大家看看范姓起源来源详解,范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六。范姓的始祖,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应该还有很多朋友不知道范姓起源,范姓的来源吧,没关系,来吧!为你详细分解!
01 范姓起源
出自祁姓。以邑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所载,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为唐杜氏。周成王灭唐,迁之杜邑(陜西西安东南),时称杜伯。周宣王杀杜伯,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其玄孙士会担任晋国上军主将。公元前五九三年,因战功升为中军元帅,执掌朝政。士会先得到封邑随(今山西介休),后来又得到封邑范(今河南范县),所以又称随会、范会,死后追谥武子,所以也称范武子。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称范氏。范姓尊范士会为范姓的得姓始祖。范姓在中国位居大姓行列,位列新百家姓第51位,约有4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36%。范姓在台湾是第48位的大姓,约有72万人。范姓在越南是超级大姓,位列越南百家姓第5位,约占越南总人口的51%。越南前总理范文同,前外交部常务副部长范平明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范姓起源有:
源流一
出自祁姓,为帝尧陶唐氏裔孙刘累之后,以封邑名为氏。范氏比许多其他姓氏更特殊的地方,就是对于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十分清楚。据《姓纂》的记载:“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温叔奔晋为士师,玄孙士会,食采于范,遂为范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所载,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周成王灭唐,迁之杜,为杜伯。杜伯无罪见杀,其子杜隰叔奔晋,其孙杜蒍在晋国担任士师,遂为士氏,称士蒍,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今河南省范县),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称为范氏。士蒍后世大宗世代称士氏,士蒍有二子,长子士缺、次子士毂。士缺又有二子,幼子名士会,是为范武子。士会后累迁至晋国正卿,封于随邑,为随氏之祖,又封于范邑,立范氏,为范氏始祖。士会嫡子范文子士燮,为国之贤臣;次子士鲂,立彘氏,士鲂便是彘恭子。幼子士囏侍秦,复刘氏,汉高祖刘邦就是他的后代。士燮生范宣子士匄,善刑法,执政晋国。士匄生范献子士鞅,又为晋国执政。士鞅生子范昭子士吉射,因为前497年赵氏发生内乱,赵鞅杀死了中行氏的姻亲邯郸赵午,也作为中行氏姻亲的范吉射帮助中行氏和邯郸赵氏一起对赵氏进行围攻,但最终被四卿打败为赵简子所驱逐,范氏才退出了晋国政坛。此时,士蒍已是子孙满天下。
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便已显赫万分,自士会范武子以后,范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献子,世代都是晋国的上卿,可以说是曾经左右早期政治的世家钜族之一。
源流二
出自楚国,以地为姓:楚国有范地,左传文公九年,有范山。
源流三
源于西南夷,出自晋朝末期林邑王范文,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晋朝时期,南蛮有林邑王(亦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范文。林邑,是一个古国名称。在汉朝时期为象林郡,“林邑”就是象林之邑的省称,其地境在占城一带(今越南中部地区)。
该支范氏族人在历史上多有进入中国广西地区定居者,是今广西地区瑶族、苗族、京族范氏的主流,并有迁播至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地者,皆已经汉化。
源流四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满族博都哩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国时期为女真孛术鲁氏,以姓为氏,满语为BoduriHala,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范氏、博氏、鲁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2)满族范佳氏,满语为Fangiya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清朝中叶以后约有三分之一的族人皆冠汉姓为范氏。
源流五
源于鄂温克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鄂温克族布利托天氏,亦称布勒多索夫氏、博都哩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国时期称孛术鲁氏,以姓为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市以西广大地区)。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范氏、博氏、鲁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源流六
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京族、彝族、阿昌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范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范氏,世代相传至今。
范姓的来源之迁徒分布
据范氏族谱载,唐信宗乾符元年(874年),由于中原战乱,河内范坤举家18口徙居浙江杭州,后移江苏南京,再徙至福建宁化,是为范氏入闽的始祖。至宋代,范氏称盛于福建,人才济济。范氏除在闽南一带发展繁衍外,又分出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等许多支派。从明末开始,闽、粤范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来有的又进而迁至海外。西周成王时,迁于杜。( 范姓起源范姓的来源)
公元4世纪中叶,范氏迁入魏。西汉以前范氏部分人迁至南方。汉代至南北朝时期,范氏分布更为广泛。据范氏族谱记载,唐僖宗乾符元年,由于中原战乱,河内人范坤举家18口徙居浙江杭州,后移江苏南京,再徙福建宁化黄竹径,是为范氏入闽始祖。至宋代,范氏称盛于福建,人才济济。此后,范氏除在闽南一带发展繁衍外,又分出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等支派。从明末开始,闽、粤范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进而迁至海外。宋代以前的范氏名人,大都出自今河南。
六世:三十一郎克宽定居固庄;三十二郎克仁迁居长安;
七世:七郎宰徙居东泽;
八世:十九郎暹分居谷富;二十四郎聪分居铜门;二十七郎英分居赤塘;
九世:三郎文吉分居临川青铜;七郎文寓分居上郊;小十郎文广分居石井;
十世:二十六郎由上郊迁居社林;三八郎由谷富迁古陂;五十六郎简迁居殷墟;
十一世:大郎由殷墟迁居建昌;二十七郎由殷墟迁居坪上;六郎平由固庄移居西宗;八郎明由固庄移居东宗;
十二世:利用由固庄徙居嘉陂;良佐由固庄迁居夏家坊;□由固庄徙居源头;仲饶由固庄迁居藻溪;
十三世:公亮由赤塘徙居黄柏坑;四八郎由赤塘徙居湖北;威由固庄徙居夏家坊;越由固庄移居后泉;二十八郎由东泽移居畲坑;
十四世:全由上郊迁居龙塘;十五郎由畲坑分并塘;二十郎由东泽移居东城;
十五世:小九郎由槎村移居江州;二十七郎由槎村移居湖北;九十三郎徙居瑞州;三郎由殷墟徙居隘冈;十八郎由赤塘徙居瑞州;天益由固庄徙居林坑;十郎由固庄移居岳州;十四郎固庄由移居楼下;二十郎由固庄移居南坑;二十一郎由长安移居沇江;次由长安移居泊廉;二十八郎由长安迁居吉州;
十六世:国宝二子前坊居留屯;三十一郎由赤塘移居龙兴;世隆由固庄移居石坑;世英由固庄移居南昌;六郎由长安迁居樟镇;二十五郎由龙塘分居大冶;世臣由固庄徙居白村;七十一郎由长安迁居樟镇;六十六郎由东泽迁居湖北;
十七世:五十四郎由前坊迁居湖北;六十四郎由前坊迁居瑞州;八十三郎由槎村迁居丰城县内仙音巷及智林巷;三十七郎仲翔由固庄分居邑间;六十六郎由塘头分居湖北;千五郎由赤塘分居宁都;二十一郎由固庄迁居嘉城;小歌由固庄迁居台州;二十一、三十郎由龙塘分居盱江;
十八世:九郎由长安分居留屯;千七郎由龙塘移居早陂;千五郎由前坊移居新建;六十一郎由赤塘分居南昌沈口;九十三郎由固庄迁居官田;八十一郎由固庄徙居井泉;四二、六五郎俱由固庄迁居湖北;八三郎由固庄分居河湖;少二郎由长安移居赤塘;应由长安移居宜黄;嗣达由东泽迁居岳州嘉鱼县;
十九世:七六郎由固庄移居湖南南市西桥;十一郎由固庄徙居建昌;细六由固庄迁居南庄;五十三郎由湖北徙居临川林苑西宗;六一、六二郎俱由长安徙居宜黄;
二十世:端二由固庄徙居蕲水;爱一由社林分居胡家圳;绍六由社林迁居蜀中;庚六由谷富赘郭堆;明远由赤塘移居前桥;八二由固庄分居甘墟;万五俊由横山移居宫台;季四由固庄分居城前河湖;坪五由固庄迁居留台;升四由固庄迁居湖北;义渠由固庄分江陵府;德八由后坊分居富州城西;冲霄由后坊分居武昌;景哲由槎村分居青塘;希毕由槎村迁居淮安;邦瑞由前坊分居南市;立成由前坊赘苦竹李;寅四由前坊迁居武昌;细三由隘冈迁居抚城塔水桥;贤二由上郊迁居固庄龙坑;明三由上郊迁居富城后原;衍三由谷富移居上泽;达二由长安入赘安唐;元二由固庄移居进贤钦风乡瑕坪;
二十一世:杰肃由林苑西宗移居南头;新才由林苑西宗移居上范;申二由固庄移居城头;应二由后泉徙居南源;应八由后泉迁居上古塘;
二十二世:十哲由前坊迁居井冈;进三由前坊迁居桥亭;列二由殷墟分居沙溪;寅申由上郊移居监利县;定五由谷富迁居候坑;宗一由谷富徙居金桥水口;昌二由谷富徙居山前;天一四子由固庄迁居抚州淮罗山;诏由固庄分居广济(诏公即为现在的湖北武穴、蕲春范氏始祖,此支系已与本人取得联系,经核对家谱,与我支系家谱资料完全吻合);来二由固庄分居淮安;光远四子由固庄迁居浙江蕲水兰溪;
二十三世:息由前坊分居东坑;仁一兄弟分居武昌;祥堂由淮罗山分居临川罗坊;祖二由山前分居牛溪瑕;
二十四世:文七由南源迁居查溪;斯才由林苑西宗分为十房;仕和由林苑西宗移居梅林;福三由林苑上范徙居桐树冈;沇江佑十定居箬篱堆;
二十五世:京二由槎村迁居广德州;伯园由林苑定居下门楼;
二十六世:道四由并塘徙居临川小岭;绍传由林苑西宗居西头;
二十七世:神七由南源分居湖广;恭三由东泽分居油源,转徙山前后坊;礼三由古塘迁居陕西;
二十八世:娄十由林苑西宗居尚义门;
二十九世:藻溪叙七,生五子,迁居湖广武昌、江州;
三十世:东四由林苑下门楼徙居罗坊渡口;金九、金十由河湖迁居鄱阳;
三十一世:蕴二由固庄迁居湖广应山(英山)县;舒七由罗坊迁居黄庙;润塘由罗坊分上顿渡;坦一由罗坊迁居城上;
三十二世:章五由固庄分居徽州休宁县;
三十三世:景三由固庄迁居贵溪;训十二由罗坊分居上顿渡;
三十四世:橘一由固庄迁居四川;华三由固庄迁居贵州;容二、登一、容一、容三俱由小岭分居兴国州;
三十五世:晨一、月八由河湖迁居饶州;乞俚、经孙俱由小岭迁居福建;
三十六世:孟四由小岭分居广信;
三十七世:庭芳由小岭分居进贤县大石桥;
三十八世:小岭丽川兄弟六人迁居清江浦;必璁居茗山;龙一分居杨桥;(必)用由茗山迁居长岭;必太由茗山徙居白杨林;有明由茗山迁居吴王堡;必仁由茗山迁居城山堡;伯高由城山迁居驾鸿;蒲塘由长岭分居泉塘桥;守绪由泉塘桥分居王家畈。尽管《范氏大成宗谱》残破不堪,而且其中不少卷页已是无法辨认,加之文内许多迁徙的小地名未注明省、府、州、县,这给考证工作带来重重困难,然而,研究卷首《丰城范氏析居总目》,我们可以看到其子孙向全国各地迁徙的分布情况。虽然重点收录的是克宽公的裔系,但从中也不难发现,丰城范氏家族迁徙频率是何等之高,分布范围又是何等之广。 其中,加粗黑体字部分为我支系的迁徙路线,与我支系的关联部分是吻合的。我支系以冬昌公为一世祖,迁徙路线大致如下:
三世:范平,唐宪宗元和间宝贡,先迁苏州吴县,后又迁居江西豫章(即丰城),为丰城范氏始祖;
六世:三十一郎克宽由槎村移居固庄;
十一世:八郎明由固庄移居东宗;
十三世:范越由固庄移居后泉;
二十一世:应二,名希仁,字用爱,号敬齐,由后泉徙居南源,殁葬南兰徐坊庙之西,娶李氏葬鞋塘,二子,长子忠六居南源,次子忠七迁冈上;
二十二世:忠七,讳显逊,由南源徙居冈上,始居故县冈上祖,娶斗溪万氏合葬冈脑上,二子。
三十五世:必南公,讳文茂,字毓北,号条七,生于乾隆己未年九月初六卯时,殁于嘉庆庚申年八月十三丑时,娶威宁州雷氏,由冈上徙居威宁州石坡殿往外(今贵州省水城县玉舍乡玉星村)。
范姓起源之郡望堂号
1、郡望
南阳郡: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置郡。汉时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陨县间地。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 高平郡:指今宁夏固原。两汉、十六国、北魏均有此县。北周改为平高郡(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汉有“高平第一城”之称,言其险固。北魏在这一带置军镇,置郡,皆称高平。
钱塘郡:秦置钱唐县,在灵隐山麓,隋移今浙江省杭州市。唐加“土”傍为钱塘。民国与仁和县合并为杭县。治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
敦煌郡:汉武帝从酒泉郡分置。辖境在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
汝南郡:汉置汝南郡,治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北)。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平舆。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
山阳郡:汉时置郡。辖境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东北。东晋至隋初,移治江苏省淮安市。
外黄县:汉置外黄县,唐以后废,故城在今河南省杞县东,治所在今河南省民权。
2、堂号
范姓的主要堂号有:“高平堂”、“后乐堂”、“芝本堂”、“鸡黍堂”、“永思堂”、“崇本堂”、“敦本堂”、“积善堂”、“忠恕堂”、“经义堂”、“经义堂”、“逵道堂”等。
范姓的家谱
新版《虞邑范氏族谱》显示,全国范氏人口,多出自文正公四房之内。文正公后裔为天下范姓之大宗正公子孙,散居山东、江西、浙江、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南、福建、辽宁、四川、云南、贵州、台湾、北京以及海外。新版《虞邑范氏族谱》还显示,这次修谱时,虞邑范氏的排字跟洛阳以及苏州的范氏都做了对接。虞邑范氏从二十一世至四十世的排字为:永乃兴存本,宜科后时祥,道普隆裕德,景尚开荣光。尚未入谱的文正公后人可随时联系。其中有几个人物应当提出来。一个是女姓,范秀贞(二十一世孙),利民镇南大街人,1939年出生,1951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参与了县妇联的工作,1970年随丈夫胡钦领调进北京,任中国农业博物馆人事处副处长。(胡钦领曾为虞城县县长,后任国家农业部种子局局长)第二个是范子坤,1941年出生于利民镇南大街,1959年考进北京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后进入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工作,对于集成电路离子注入和激光退火有突破性研究,论文发表在世界权威期刊《应用物理通讯》上,后被聘为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频率选择与控制用压电器件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专业组评委,并一直担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元器件可靠性专家组成员。再一个是范乃仲(二十二世孙),利民镇范大楼人,1926年出生,1942年考入商丘中学师范科,1947年到文正小学任教,1949年10月担任县文化馆馆长。1953年开始发表评书、唱词,其中在全国引起较大影响的有《小技术员战胜神仙手》《烽火十三寨》和**文学剧本《康庄大道》,曾受到文学界泰斗矛盾先生的高度评价。1963年,他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十年动乱后,他忘掉苦痛继续坚持写作,完成了《山猫嘴说媒》后,又开始了中篇评书《十英雄探母》、长篇评书《水东英雄传》《生死图》和大型豫剧《锦绣中原》……1980年6月23日病故。范乃仲是在新中国阳光下成长起来的一位有才华、有成就的曲艺作家,中国曲艺协会负责人陶纯同志说要“像他那农民般的纯朴风度一样,在艺术的田野上毕生一步一个脚印,为革命、为人民不停地探索、思考,顽强地表现了一种十分可贵的献身精神”。还有一位女姓 ,范索云(二十二世孙),虞城县张集镇高堂寺村人,1964年出生,以孝顺老人而誉满乡里,1992年出任镇敬老院院长,河南省以及全国“三八红旗手”,商丘市“十大孝星”之一,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范姓起源之男孩起名
范佳轶 范嘉轶 范伊然 范伊静 范昕轶 范昕仪 范轶筱 范晓轶
范晓珂 范虎杰 范又鲚 范德志 范婕坪 范桔坪 范秸瓶 范秸鲆
范秸凭 范一筱 范秸苹 范秸评 范秸娉 范煜玮 范昱玮 范秸枰
范秸平 范楷苹 范秸坪 范钰玮 范结平 范桔伯 范誉玮 范觉鲆
范宽辉 范锦程 范慷锴 范丹阳 范秋丹 范仪宸 范海侠 范展彦
范彦朋 范彦清 范兰颀 范国轩 范栩荣 范胜龙 范林根 范语霏
范紫轶 范姊轶 范秭轶 范孜轶 范子奕 范启林 范锴法 范海航
范彦本 范可宜 范梓轶 范静之 范景宜 范景彦 范景舒 范明新
范彦弘 范彦柏 范彦宇 范根范 范霖舒 范玮舒 范柏舒 范柏霖
范姓起源之女孩起名
范楚玉 范怡静 范双琳 范雅琼 范维怡 范德媛 范莉臣 范悦尔
范煜琳 范书莉 范缘玉 范雨雪 范晓萍 范国裴 范媛慧 范书妍
范其红 范文美 范文瑶 范印娟 范亦琳 范梓琳 范婧琳 范奕琳
范家梅 范其文 范家美 范富英 范惠娜 范建蓉 范怡恬 范通英
范绍燕 范婉玉 范舒文 范妍茜 范思娜 范忠妹 范瑶宇 范玉瑶
范继文 范习文 范欣红 范新红 范婷玉 范秀颖 范艳娟 范美洁
范冬霞 范宝怡 范翠萍 范会英 范丹萍 范婧涵 范婧晗 范婧含
范明婧 范名婧 范婧宣 范仙娥 范婧媛 范婧苑 范忠红 范菁玉
范士洁 范婧桧 范倩佩 范玉花 范宝霞 范宝婵 范芝萍 范怡凤
范萍姗 范晚霞 范钿悦 范历玲 范婧舒 范婧书 范婧淑 范婧晖
一、连城县罗坊镇到百团镇(没有百团镇,应为北团镇)全程约100公里;
二、驾车路线
起点:罗坊乡政府
1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行驶80米,左转进入X661
2沿X661行驶80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S204
3沿S204行驶440米,稍向左转进入山下街
4沿山下街行驶10公里,过左侧的北团精博家电约310米后,到达终点
终点:连城县北团镇人大主席团
连城旅游必去十处景点
连城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闽西北山区的中心城市。这个被群山环绕的城市有许多令人惊叹的风景,因此成为了旅游胜地。以下是连城旅游必去的十个景点。
1 新寨古镇
新寨古镇距离连城市区不远,被誉为“福建最具特色最古色古香的水乡古镇”。这里有明清古建筑、水道、石板路和民间手工艺品。到这里旅游可以享受古镇的宁静和老式的农村生活风光。
2 罗坊山风景区
罗坊山风景区有纯天然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可以观赏壮丽的风景。这里还有巨石、瀑布和世界上最著名的辉石林。在这里,游客可以野生动物和植物的自然生态环境。
3 门头山景区
门头山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景,历史文化等。景区内的百丈悬崖,针尖岩 和叠翠平台等景观令游客再次来到门头山忘却现实远足了自然的美。
4 三叶草生态园
三叶草生态园坐落于青山环绕的山坳中,这里占地近70亩,是福建省最大的毛竹林风景区之一。园内有漂流、垂钓、露营等项目,以及各式各样的农家乐供外地游客去享受乡村生活。
5 科陂大峡谷
科陂大峡谷是一处巍峨的峡谷风景区,深度达400米,穿行于山峰之间,有四百多米宽的河谷和300多米的瀑布。游客可以上山观光,还可以尝试跨足两个岩石之间的“索桥”。
6 四宝山旅游区
四宝山旅游区距离连城县城市区仅10多公里,游客来这里是以欣赏四宝山日出,穿行峡谷、瀑布下落、叠翠景致为主。同时还有浪漫的情侣步道、刺激的峡谷漂流和山地越野。
7 苍霞岭风景区
苍霞岭风景区是福建省1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之一、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拥有延续40公里的溶洞群、苍霞高山草甸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同时,这里也是对于科考者以及爱好探险的人士来说一块不容错过的地方。
8 洋口古镇
洋口古镇又叫杨傩,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汉民族地域文化古镇。这里有许多古建筑和风景如画的美景。夜晚的古镇更是醉人的,沿着青石板小街散步看稻田清晰可行,享受古镇安静的生活给人留下无法忘却的印记。
9 云店山
云店山拥有奇特的地貌、秀美的景色、极佳的气候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出名的当属云店山的碧水漂流,漂流路线中毫无人工修建,河道纯净无污染,能看到不同颜色的积石,水深水浅宜人,是进行漂流的最好去处。
10 闽江源头
闽江源头位于福建省最西部,是福建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闽江源头拥有雄伟的山脉、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河流。这里还有许多的少数民族村落,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文化。
以上是连城旅游必去的十个景点,每一处风景都让人流连忘返。如果你想要探秘福建的山水之美,那就不要错过这些地方。
连城县属于哪个市
本文2023-10-21 22:33:3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10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