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家谱辈分排列顺序
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2007年中国大陆人口第二多的姓氏。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李姓则为第三大姓。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超过1亿,占中国总人口的719%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河南鹿邑是李姓的发源地,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我们是同一支,我在酂城南,发展不止27个村,当时是三兄弟分开的,安徽谯城区大夏楼,卧龙乡夏楼(我所在),和你们那一支,年轻人应该都没见过家谱,所以,我知道的也有限;我22世“登”字辈,23 从,其他的都不清楚了,最好是能看一下家谱,不然无从查起。。。。。
…………定下后十四辈的字派,即“百、世、声、传、芹、藻、香,子、孙、繁、衍、邦、家、光。”为方便传之于后人,他还续了两句诗:“满庭玉竹宏光绪,之朝宗祝永长祥。”…………
很难找到确切的~
你可以上崔氏族谱站上询问崔氏族人,
://cszp/ 崔氏族谱
崔姓来源
一、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后裔。
西周初年,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为官太师,也称师尚父,又俗称姜太公,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为诸侯国,建都营丘。
姜太公有一子名(亻及),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康王时为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
齐丁公有嫡子名季子,本应继承齐国君位,却让位于弟叔乙,自己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的崔氏城),遂为崔氏,故崔氏的始祖为崔季子。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述为:“姜姓本炎帝,生于姜水,因以为姓。”姜姓部族是羌人的一支,姜、羌二字古音相同。
羌字从羊从人,表示族名;姜字从羊从女,表示族姓,他们都生活在我国西部地区。
《说文》云:“羌,西戎牧羊人也……西方羌从羊”;《风俗通》谓:“羌本西戎卑贱者也,主牧羊。”而姜姓部族原来也居住在今陕西省扶风县一带。
《水经注·渭水》说:“岐水又东经姜氏城南,为姜水。”这里所记的姜水和姜氏城,可能就是姜姓部族最早活动的地区。
由于姜、羌同源,故《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近代人章炳麟也指出:“姜姓出于西羌”,追其祖先都应是以牧羊为主或以羊为图腾的部族。
然而,姜姓部族很早就从羌人中分离出来,他们的居住地在羌人的东部,其经济生活也由游牧转变为以农业为主。
据传姜姓部族的始祖为神农氏,或称炎帝。
《说文》释“姜”字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姓。”《帝王世纪》述:“炎帝神农氏,姜姓也……长于姜水,因以氏焉。”关于神农氏开始从事农业的故事在古代流传极广,可知以炎帝神农氏为始祖的姜姓部族,实为羌人中最先进入农业经济阶段的一支。
在中国古史传说中,最早、最显赫的氏族即姜姓炎帝族与姬姓黄帝族。
炎帝族的姜姓部落和黄帝族的姬姓部落原来十分接近,两族还有亲属关系。
《国语·晋语》曰:“昔少典氏娶于有(足乔)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姜、姬两姓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他们不但世为婚姻之族,而且不断争斗,其中最著名的是蚩尤与黄帝之战,或曰炎黄之战,战争的结局以炎帝族失败与黄帝族胜利而告终。
在史前时代,姜姓部族辗转四迁之地甚多。
在历史的进程中,炎帝的许多子孙分为很多支系,变易为其他姓氏。
姜姓较主要的一支即吕氏,据《吕氏世系表》载:“共工氏从孙伯夷,佐尧掌四岳,佐禹治水,封为吕侯,为吕姓之始。”《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吕氏出自姜姓。
炎帝裔孙为诸侯,号共工氏,有地在弘农之间,从孙伯夷,佐尧掌礼,使偏(通遍)掌四岳,为诸侯伯(通霸),号太岳。
又佐禹治水,有功,赐氏曰吕,封为吕侯。”可见,吕姓,源自姜姓,是由古部族名和古国名、古邑名等而得姓。
炎帝的后裔,共工氏从(堂)孙伯夷,是帝颛顼之师,帝尧时辅政,掌管礼仪,帝舜时正式任命他为秩宗,并告诫他说:“伯夷啊,由你做秩宗,早晚都要小心恭敬,只有为玖清明才能正直。”伯夷牢记帝舜教诲,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禹代行天子之政时,伯夷尽心辅弼,成为禹的“心吕之臣”(吕,据许慎《说文解字》:“吕,脊骨也,象形。”《新唐书·宰相世系》:“吕者,膂也,谓能为股肱心膂也。”心吕之臣意即心腹之臣)。
为嘉奖伯夷,帝舜晚年赐伯夷姓姜,赐氏为吕,并封他为吕侯,形成吕氏部族。
伯夷的后代,早年活动于甘青山岳地区,由于崇拜山岳之神,形成了四岳部落。
在尧、舜、夏禹时代,四岳成为部落联盟的山岳祭司,也是当时强大的部落之一。
吕与申,皆为四岳部落之后,属羌人的一支,是姜姓的主要分支。
《诗经·大雅·崧高》称:“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这里的甫就是吕,《尚书·吕刑》在《礼记·表记》中引作《甫刑》,就是明证。
)
原始社会末期,吕部族由羌人分出,与亲族申部族由甘肃东部东迁。
在申人迁至今陕西甘泉县之北的上申川时,吕人同时迁至上申川之北的吕川,即今志丹县东北的杏子河。
杏子河发源于靖边县的白云山,东流注于延河,后流入黄河。
吕人正是顺着延河河谷,东渡黄河,与申同时迁至今山西中部的吕梁山。
今山西乡宁县东南4公里地有吕乡废城,是吕进入山西的落脚点。
有人考证:“吕氏旧地,疑当在是”。
这里接近舜都蒲坂及夏都安邑,伯夷便在此接受帝舜的赐封,建立侯爵国吕国,世称吕侯。
吕人在夏、商时世有其国,后又东迁至汾水中游肥沃的平原,今存古吕城遗址。
《元和郡县志》记载:“霍邑西南十里有吕乡。”霍邑在今山西霍县西南。
商朝末年,吕国成为周人的同盟。
西周中期,吕国南迁至宛,即今河南南阳。
商周之际,吕侯支孙吕尚(据《竹书纪年·帝系名号归一图》,又称臧丈人、吕牙、吕望、吕消,后来人们又从其祖姓称他为姜尚、姜子牙、姜太公)在灭商建周的过程中建立了盖世功勋,成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史记·齐太公世家》说他是“东海上人”,《吕氏春秋》说他“东夷之士”,《战国策》又说他是“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
而《竹书纪年》 (战国时魏国史臣纂录古书及其国典籍而成的史书)则说:吕尚为“魏之汲邑(今河南卫辉)人”,西晋《太公吕望表》、东魏《太公碑记》、宋《太公舟人》诸文,均称吕望为汲入。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太公钓鱼台管理处曾为研究吕尚的籍贯,从豫南吕姓封地《西周时吕国南迁至宛即今河南南阳),到古称东海郡的山东郯城,最后来到河南卫辉。
他们遍查各地,均未能查到说明吕尚籍贯的史实资料,更末发现任何历史遗迹,而关于吕尚为汲人,确有多方面的论证依据。
吕尚青年时期,家境穷困,曾在朝歌 (今河南淇县)屠牛卖肉,后又到孟津(今河南孟州南)司厨卖饭,他还在商朝做过官,因感商纣王昏残无道,辞官而去。
他曾游说诸侯,却无人欣赏,失望之余,遂隐居下来,此即《孟子》所言“太公避纣(乱),居于东海之滨”。
后来,吕尚听说西伯姬昌(周文王)在西岐崇贤尚老,就千里跋涉,迁徙至今陕西。
这时的吕尚已届古稀之年,但他谙识典籍,见闻广博,胸怀治国之道,心藏用兵之术,兴世强国之心不衰。
相传,吕尚到陕西后,垂钓于渭滨,与姬昌出游狩猎相遇,两人一见如故,非常投机。
姬昌听了吕尚侃侃而谈的治国安邦之策,赞赏不已,遂同载而归,并高兴地对吕尚道:“我先君太公曾预言:‘当有圣人到周,周因而能兴盛,此即指先生吧我的太公期望先生好久啦!”姬昌尊吕尚为“太公望”,并立为掌管军事的“太师”。
吕尚辅佐西伯操练兵马,励精图治,西伯攻灭密须(今甘肃灵台西)、黎(今山西黎城)、崇(今陕西西安沣水西),建丰邑(今陕西长安县沣河以西),多出自他的谋略。
西伯死后,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迁都于镐(今陕西长安县西北)。
姬发继位后的第九年,在吕尚和周公的协助下,率军东征,进攻商朝,会盟孟津,当时有800多个大小不等诸侯背殷投周。
吕尚认为虽然灭亡殷商的条件基本成熟,但殷纣的实力还不可轻视,建议暂缓出兵伐纣。
又过了两年,殷纣王杀比干、囚箕子之后,招致天怒人怨、众叛亲离。
于是周武王以吕尚为国师,率部伐纣,由孟津渡河,大战于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
周军在吕尚指挥下,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纣王之军如堤溃岸崩,纷纷倒戈。
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城中,登鹿台自焚。
根据吕尚的建议,周武王悬纣王首级示众,到社庙前,祀告天地,宣布伐纣战争的最后胜利。
武王灭商之后,在各国拥戴下建立了周朝,他派人封比干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朝歌,散发鹿台所藏钱财和巨桥国库所积粟米赈济贫民,又派人视察传国之宝——九鼎。
接着,吕尚又带兵东征商的亲族同盟军——淮夷、徐夷、莱夷以及奄、齐、郯、薄姑等17国。
周武王称王天下后,大封同姓宗族和异姓功臣谋士。
吕尚受封东夷族齐国故地,仍称齐国,他即是齐太公。
齐国为侯爵,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北)。
齐国地处泰山以北,多处近海,地处僻远,发展农业的条件较差,受中原影响较小,东夷人的风俗习惯更为浓厚。
齐太公在打败了东夷人莱侯的进攻,安定了封国后,对于东夷人的风俗采取了保留与因袭的态度。
齐太公没有强制性也推行周朝的制度和礼仪文化,对于东夷人的传统习俗不是加以革除,而是加以因袭,只是对其君臣之礼略加简化。
在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方面,重视发展经济,利用靠近大海的条件,因地制宜,在注意发展农业均同时,还注意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齐民争为渔盐之利,齐文化更多地表现出许多工商社会文化的特点。
齐国很快成为经济、军事强国。
周武王灭商后不久便病逝,其子成王姬诵继位。
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辅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蔡叔等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
商王纣子武庚乘机拉拢管叔、蔡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郡,起兵反周。
周公率领大军东征,齐太公参与了平叛。
周成王策命齐太公对五侯九伯有征讨其罪的权利:“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关,北到无棣,在此范围之内的五等诸侯,九州方伯,若有罪,皆得以征讨他们。”齐国从此代替天子征讨不服从者,成为东方大国。
姜太公有个儿子叫(亻及),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周康王时为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
齐丁公有个嫡子季子,本应继承齐国君位,或许出自宽厚与世无争的秉性,或许厌倦了纷争的人世,看破了红尘;或许惧怕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担当兄弟反目为仇相互残杀,骨肉相残,杀庶逐弟的罪名,姜季把父亲传给他的齐国国君的位子拱手让给了弟弟姜乙,自己甘愿要了一个名叫崔的地方为食邑,过一种田园生活,崔邑即今山东章丘县西北的崔氏城。
其后,姜季子就在这里定居并繁衍生息,他的子孙逐渐以邑为姓,改姜姓为崔姓。
二、少数民族崔姓
据有关资料,现在彝族、 、蒙古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亦有崔姓分布。
唐时新罗国有人姓崔,今朝鲜半岛崔姓是该地的主要姓氏之一。
清代高丽人崔姓共分四个支派,出易州、瓜克山、刚城府、得州等地,今为朝鲜族第一大姓。
清代满洲人有姓崔的,世居辽阳。
清代满洲八旗姓崔佳氏者后改为崔,如今满族仍有崔姓。
崔姓迁徒史
崔氏发源于山东省境内。
其后在汉晋南北朝、隋唐这段漫长的时期里,一直称盛于清和、博陵两部之间的武城安平两地。
其间,崔氏还繁衍到了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
东汉末年的时候,军阀混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余避乱入朝鲜,后发展成为朝鲜族大姓;西晋至唐代,崔氏还分布于今山西、浙江、江苏、广西、安徽、陕西、甘肃等省的一些地方;西晋时被列为北方氏族之首。
唐代以后崔姓大批南迁,主要分布于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
宋代时,崔氏最集中的地方在清河和博陵。
宋代以后,崔氏分布地更广,有的于清代以后移居东南亚一些国家。
迁台及移居海外
崔姓移居台湾,多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康熙帝时占据台湾的郑氏集团归顺后,清在台湾设府置县,招徕东南沿海居民到台湾垦殖,以开发、建设台湾的这一阶段。
现居台湾的崔姓居民大多是从广东、福建两省迁居而去的,现分布在台湾全省各地。
1949年,大陆解放,崔氏一些成员随 迁移至台湾,其中较有名气的有崔书琴、崔垂言、崔百城等人。
此外,还有一些崔氏成员在中国近代时期移居香港和澳门,其中最具盛名的是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澳门建筑置业商会会长、澳门基本法协会会长崔德祺。
自明末以来,东南沿海省份的一些崔姓人士为谋生的需要,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
海外崔姓主要聚居地在今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崔氏与李、朴同是大姓之一,朝鲜崔姓也修有家谱。
如朝鲜朔宁《崔氏世谱》,三编,总目一卷,崔鹤九编,1913年朝鲜铜活字本,4册。
该谱以崔天老为始祖,崔善甫为一世祖。
分甲乙丙三编,各编又分上下,皆世传。
末册版心刻“朔宁崔氏谱总目”,内载行状、墓志等。
崔姓家谱介绍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牒、家乘、世谱,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即用以记载宗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举凡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人口兴衰、人物掌故、风物人情都可以入谱,可以说是宗族的发展史。
家谱大致包括13项内容:序文;凡例;世系世表;源流、宗派;诰敕、象赞;别传、墓志;祠堂记、祠规;家规、宗约;家训、家范;义田记、义庄记;墓记、墓图;艺术、著作等,一般30年左右续修一次。
一位对谱牒研究有素的学者认为:“如果说,国家编正史、州县纂方志、家族修谱牒,构成中国宗法社会历史大厦三大支柱的话,那么就数量之多,影响之广来说,当首推谱牒。”前代学者,如顾炎武、王夫之、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在治学中,也都重视使用家谱资料,以补正史之不足。
在历史上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族人流亡或迁徙,首先要携带的就是家谱。
《盱南崔氏族谱》(建昌崔氏)为清雍正年间崔仁懋等编。
该支崔氏奉崔伦为始祖,崔伦自唐代乾符年间由抚州青泥徙居南城之北港(即今崔坊),是为建昌崔姓一世祖。
南城、南丰、新城、广昌、泸溪各族支派皆其后裔。
此家谱共16卷,卷一为谱序,卷二至十六为世传。
安徽太平崔氏《仟源崔敦五堂支谱》为民国十八年(1929年)崔森编,该谱记唐代崔群之后世居宣州,至元代寿一公始由宣城洪林桥迁太平东乡黟山之阳,为始迁一世祖。
传至第四世,分为东分、西分两派。
传至第八世,东分有(火+汉-氵),生五子:琬、珊、武、文、曼,遂为五房,此谱载蟆下五房之世系,故称“五房支谱”。
卷首外纪统谱世系(自汉代崔篆至唐代崔篆至唐代崔群)、内纪统谱世系(崔群到寿一之父省五)、人物类志,卷一敦五堂世系总图考,卷二至九二房至五房世系图考,卷十艺文,卷终墓图。
民国十三年(1924年)崔铸编的《仟源崔氏悼叙堂支谱》(共10卷,首一卷,终一卷)为《仟源崔敦五堂支谱》中第九世崔滚一支,这支谱,属东分。
“悼叙堂”即滚公支堂名。
卷首新序,卷一旧序、簪缨考,卷二至九世系图及世传,卷九至十墓图、契据、艺文,卷终为本支祠产及历置公产及创修支谱跋。
安徽无为《濡须崔氏宗谱》(八卷),为崔筱云等编,民国十八年(1929年)三戟堂活字本。
该谱记载:南宋绍兴年间有舜民自铜陵迁无为,是为始迁祖。
但该支自舜民以后世系不详。
此谱以明宣德至嘉靖人崔彪为大房之祖,崔志清为二房之祖。
湖南宁乡《崔氏七修族谱》共25卷,末一卷,崔黼编,为民国二年(1913年)默荫堂活字本。
该谱以南宋时崔比为始迁祖,崔比自江西迁来宁乡。
所存各卷为乐吾房、举臣房、赞明房、让吾房、爱台房、斗宇房、养心房、少州房、少溪房之系图,以及世传、墓图,卷末为存族编(辑名存而传阙者)、收族编(辑远徙各处者)。
宁乡《崔氏八修族谱》系民国二年谱之重修本。
宁乡崔氏支系又有崔荫樾等纂修的《博陵崔氏四修云岫支谱》(10卷),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戟堂木活字本。
该谱以南宋人崔比第76代孙崔守曾为宗祖。
崔守曾于明万历四十七年筑别墅于宁乡板石衡,题曰“云岫”。
卷一谱序,卷二系图,卷三至九行传,卷十墓图、字据等。
家谱可为研究社会变革和历史事件提供有力佐证。
如明朝初年的洪洞迁民,正史中虽然也有记载,但不甚详细,而家族谱 (尤其今河南、山东等地家谱)中记载得较为详备。
另据河南省孟津县大崔沟《崔氏家谱》记载:崔氏本居山西洪洞,迁于河南,相传;五门河北横岭,一居巩县白沙,一居孟津油坊街,一居洛阳太古庄,一居大崔沟,崔沟祖茔在村后北岭……今河南省巩义市《白沙崔氏源流》记载:白沙崔氏始祖崔思义,兄弟四人,原籍山西省潞安州等籍长子县:兴宁村。
元末战乱迭起,人民离散。
明太祖定鼎后,河南一带,地广人稀,官府组织移民。
其长兄思仁守祖业于山西,其三弟、四弟思礼、思智分别迁居河南温县南部驼坞村、遂平县沙河店。
二弟思义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迁居巩县白沙村,成为白沙崔氏始祖。
始祖下分五门,今已繁衍二十四世。
1995年统计,白沙计有崔氏后代 6000余人。
今河南省洛宁县、沈丘县、郸城县、宜阳县、洛阳市郊、偃师市、永城市、濮阳市区和山东省鄄城县等地的崔姓家谱,都记有明初洪洞迁民事,均将其支系自山西东迁之人奉为其始祖。
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
邮编:456550代码:411481区号:0370拼音:Yongcheng Shi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东部。总面积2068平方千米/2000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为136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万人,占117%。
行政区划
永城市辖11个镇、18个乡:演集镇、城关镇、芒山镇、高庄镇、_城镇、裴桥镇、马桥镇、薛湖镇、蒋口镇、陈集镇、十八里镇、城厢乡、候岭乡、黄口乡、新桥乡、双桥乡、王集乡、李寨乡、卧龙乡、龙岗乡、马牧乡、_阳乡、太丘乡、顺和乡、条河乡、刘河乡、陈官庄乡、苗桥乡、茴村乡。
演集镇面积:598平方千米人口: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万人)代码:411481100
位于永城市新城开发区。2002年底,辖8个居委会、26个村,250个村民组,210个自然村。2006年,辖8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百花居委会、车站居委会、菊花居委会、文化居委会、永兴居委会、沱滨居委会、月季居委会、欧亚居委会、演集村、李庄村、刘楼村、谢楼村、武庄村、李林村、张大庄村、陆楼村、丰庄村、关庄村、代王楼村、刘庄村、豆楼村、朱小庄村、曹楼村、时庄村、李楼村、胡各村、郭楼村、胡楼村、梁油坊村、丁楼村、黄庄村、天齐村、韩寨村、张楼村。镇政府驻演集村。
城关镇面积:142平方千米人口:10万人代码:411481101
位于永城老市区。2002年底,辖18个居委会、8个村,41个村民组,22个自然村。2006年,辖14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利民居委会、红旗居委会、红学居委会、永和居委会、准海居委会、花园居委会、东方居委会、解放居委会、西南居委会、健康居委会、雪枫居委会、塔东居委会、中山居委会、塔西居委会、南关村、东关村、大营村、马岗村、董桥村、北关村、西关村、南元村。镇政府驻利民居委会。
芒山镇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53万人代码:411481102
位于永城市北部。2002年底,辖26个村,211个村民组,98个自然村。2006年,辖26个村委会:雨亭村、彭厂村、郑楼村、姜楼村、种庄村、陶山村、后窑村、张庄村、赵楼村、僖山村、刘庄村、周桥村、山城村、柿元村、松元村、马山村、前尧村、丁楼村、官庄村、周庄村、朱厂村、大庄村、刘厂村、陈楼村、夏庄村、磨山村。镇政府驻雨亭村。
高庄镇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55万人代码:411481103
位于永城市东部。2002年底,辖31个村,271个村民组,154个自然村。2006年,辖31个村委会:高庄村、郭寨村、坡里村、洪楼村、练庄村、冀庄村、谢店村、车集村、程元村、闫瓦房村、邵庄村、前张村、高台村、王楼村、王庄村、大张村、葛店村、谢庄村、曹庄村、郭庄村、大厂村、单庄村、贾庄村、黄屠庄村、孙楼村、赵小厂村、蒋洼村、黄李村、申楼村、韩庄村、周庄村。镇政府驻高庄村。
_城镇面积:706平方千米人口:5万人代码:411481104
位于永城市西部。2002年底,辖33个村,284个村民组,146个自然村。2006年,辖33个村委会:_东村、五里村、王庄村、鞠庄村、夏三楼村、搓西村、袁庄村、薛庄村、王寨村、花园村、孙双楼村、宋庄村、卞庄村、王楼村、肖楼村、候寨村、乔集村、张庄村、刘庄村、龚庄村、中楼村、搓南村、姑庵村、夏庄村、张楼村、夏柏元村、胡楼村、曹庄村、李集村、丁各村、丁桥村、马六村、肖各村。镇政府驻_东村。
裴桥镇面积:1264平方千米人口:56万人代码:411481105
位于永城市西南部。2002年底,辖29个村(裴桥、任楼、王阁、孙母庄、朱庄、胡小寨、和顺、田楼、张店、前老家、李阁、梁堰、程庄、刘井、夏平楼、夏桥、周阁、崔庄、苏楼、邵庄、杨楼、盐店、苏沟、书案、刘庄、万楼、黄楼、乔庄、赵楼),243个村民组,185个自然村。2006年,辖30个村委会:裴桥村、任楼村、王阁村、大朱庄村、孙母庄村、田楼村、胡小寨村、张店村、前老家村、和顺村、刘庄村、万楼村、练庄村、黄楼村、乔庄村、邵庄村、苏沟村、盐店村、书案村、杨楼村、夏桥村、刘井村、周各村、程庄村、夏平楼村、崔庄村、赵楼村、李阁村、苏楼村、梁堰村。镇政府驻裴桥村。
马桥镇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代码:411481106
2002年底,辖30个村,289个村民组,196个自然村。2006年,辖30个村委会:马北村、陈庄村、朱庄村、田楼村、唐庄村、武庄村、铁塔村、候寨村、王庄村、桐沟村、刘楼村、马彭村、孙庄村、常集村、洪沟村、王桥村、小苏庄村、陈湾村、郭庄村、洪寺村、闫庙村、沈楼村、庞楼村、马南村、梅庙村、马庄村、李庄村、何庄村、翟楼村、郑庄村。镇政府驻马北村。
薛湖镇代码:411481107
2006年,辖54个村委会:南街村、陈小庙村、崔庙村、宋楼村、康庙村、洪平庄村、班寨村、张白元村、周各村、宋河村、候寺村、洪寨村、陈寨村、张七楼村、聂四楼村、王桥村、程大庄村、黄营村、大陈楼村、刘加庙村、付楼村、曹大庄村、豆楼村、候楼村、于大庄村、朱坑村、董阁村、李草楼村、董庄村、徐营村、洪路口村、金顶村、聂寨村、北街村、丁庙村、东街村、西街村、张庄村、李井村、吴瓦房村、李楼村、张路口村、张大庄村、张营村、代河村、关庙村、闫小楼村、张闫庄村、单河村、刘松元村、练楼村、余楼村、郭楼村、郭长庄村。镇政府驻薛南村。
2002年底,薛湖镇辖35个村(薛南、曹大庄、薛北、朱坑、金顶、崔庙、康庙、陈小庙、徐营、侯楼、洪路口、聂庙、丁庙、程大庄、陈寨、董阁、宋楼、王桥、周阁、黄营、豆楼、聂四楼、董庄、班寨、李草楼、李庄、张七楼、洪寨、宋河、刘家庙、张白元、聂寨、候寺、陈楼、付楼),313个村民组,139个自然村。原滦湖乡乡政府驻李井村。2002年底,辖16个村(李井、郭长庄、张大庄、张路口、张营、阎庄、张楼、朱庄、余楼、郭楼、刘松元、练楼、代河、吴瓦房、单河、李楼),133个村民组,67个自然村。2005年,撤销滦湖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薛湖镇管辖。
蒋口镇代码:411481108
2002年底,辖33个村,282个村民组,170个自然村。2006年,辖33个村委会:蒋南村、仟佛村、刘集村、田水井村、蒋型坊村、蒋北村、张梨园村、菊楼村、四口楼村、崔油坊村、秦湾村、乔楼村、南李楼村、张集村、刘庄村、张菜园村、凡集村、后板桥村、北李楼村、张庙村、谢集村、陈楼村、王庄村、北李庄村、九千米村、西李楼村、洪楼村、谢庄村、张洼村、常湾村、赵庄村、各洼村、前板桥村。镇政府驻蒋南村。
陈集镇代码:411481109
2002年底,辖34个村,307个村民组,169个自然村。2006年,辖34个村委会:陈集村、姚楼村、郭庄村、刘河村、韩松元村、刘寨村、刘楼村、胡井村、候庄村、贾庄村、王善庄村、望庄村、豆油坊村、练花元村、代井村、高庙村、大陈庄村、练楼村、大朱庄村、汉臣村、丁东村、朱寨村、赵楼村、丁西村、双楼村、东风村、练油坊村、芦庄村、张庄村、李香庄村、李古同村、马古同村、孟寨村、蒋大庄村。镇政府驻陈集村。
十八里镇代码:411481110
2002年底,辖19个村,131个村民组,67个自然村。2006年,辖19个村委会:十八里村、七里店村、孙园村、陈楼村、郭李庄村、十里庙村、李窑村、柘树村、三座楼村、单各村、祝庄村、成楼村、刘岗村、王双楼村、陈土楼村、大李庄村、曹庄村、望堂村、彭楼村。镇政府驻十八里村。
城厢乡代码:411481200
2002年底,辖19个村,203个村民组,131个自然村。2006年,辖19个村委会:戚庄村、任楼村、李林村、冯寨村、张庄村、韩庄村、北郝村、张楼村、余庙村、南郝村、李庄村、王楼村、程楼村、高玉楼村、高余庄村、八里庙村、刘岗村、洪岗村、张大庄村。乡政府驻戚庄村。
候岭乡人口:51万人代码:411481201
位于永城新市区南部,新城工业开发园区座落境内。2002年底,辖28个村,233个村民组,138个自然村。2006年,辖28个村委会:十八里村、谢楼村、酒店村、二十里村、蒋阁村、候岭村、孟庄村、呼西村、钟庄村、任湖村、张井村、方庄村、呼东村、呼中村、马庄村、陈庄村、周庄村、化庄村、草庙村、孙庄村、大王庄村、程营村、高楼村、董各村、菜元村、李口村、施庄村、柏山村。乡政府驻十八里村。
黄口乡代码:411481202
2002年底,辖20个村,175个村民组,100个自然村。2006年,辖20个村委会:黄口村、丁楼村、闫王庄村、老家村、大寨村、许庄村、当庄村、胡庄村、木楼村、田庄村、成庄村、曹楼村、陈楼村、道庄村、顿桥村、赵楼村、大刘庄村、白庄村、何桥村、平楼村。乡政府驻黄口村。
新桥乡代码:411481203
2002年底,辖18个村,187个村民组,112个自然村。2006年,辖18个村委会:新桥村、温油坊村、曹桥村、荣庄村、甘城村、朱楼村、小刘庄村、蒋庄村、张寨村、胡寨村、候楼村、马庄村、秦庄村、老孙庄村、江庄村、韩六子村、前刘营村、胡道口村。乡政府驻新桥村。
双桥乡代码:411481204
2002年底,辖25个村,225个村民组,125个自然村。2006年,辖25个村委会:双桥村、小王庄村、桑楼村、张阁村、位洼村、王香楼村、李珍庄村、汤楼村、贺孙楼村、孙瓦房村、刘阁村、何楼村、孙楼村、曹沟寺村、邓楼村、徐庄村、张乔村、乔洼村、赵洼村、李林村、杨岗村、碱荒村、王店村、王炉营村、大位庄村。乡政府驻双桥村。
王集乡代码:411481205
2002年底,辖17个村,152个村民组,88个自然村。2006年,辖17个村委会:王集村、崔营村、庄楼村、余庄村、李月楼村、任楼村、郭庄村、李沟村、乔楼村、曹庄村、凡营村、闫庄村、郭桥村、石营村、蔡阁村、刘老家村、刘八口楼村。乡政府驻王集村。
李寨乡代码:411481206
2002年底,辖21个村,178个村民组,118个自然村。2006年,辖21个村委会:李寨村、余庄村、大李家村、苏各村、唐楼村、徐庄村、陈庄村、位庄村、苏楼村、支庄村、张迁村、苏小庄村、彭庄村、二郎村、丁唐村、关庄村、麻冢村、苏暗楼村、庞庄村、曾楼村、苏李家村。乡政府驻李寨村。
卧龙乡代码:411481207
2002年底,辖22个村(洪福、黄庄、潘老家、潘双庙、高胡楼、李庄、位桥、潘桥、杨大庄、丁楼、浑河、潘楼、王庄、刘园、余庄、刘楼、王元、伊庄、石桥、王行、宗桥、夏朱元),192个村民组,113个自然村。2006年,辖19个村委会:洪福村、石桥村、余庄村、潘楼村、刘园村、王园村、伊庄村、浑河村、杨大庄村、位桥村、潘老家村、王行村、丁楼村、双庙村、潘桥村、刘楼村、夏竹元村、高胡楼村、黄庄村。乡政府驻洪福村。
龙岗乡代码:411481208
2002年底,辖28个村,306个村民组,164个自然村。2006年,辖28个村委会:龙岗村、张集村、王阁村、贺庄村、马阁村、孔湾村、王石栏村、蔡楼村、孟楼村、屈庄村、王楼村、米庄村、杨庄村、白元村、韩庄村、位楼村、唐庄村、陈古同村、位庄村、徐楼村、楚庄村、孙楼村、孟李楼村、田楼村、陈楼村、天齐村、杨楼村、华陀村。
乡政府驻龙岗村。
马牧乡代码:411481209
2002年底,辖30个村,233个村民组,109个自然村。2006年,辖30个村委会:马牧村、霍土楼村、夏堂林村、两口村、丁三楼村、乔楼村、丁路口村、赵庄村、马庄村、西董楼村、郑寨村、宋王庄村、郑东村、郑西村、东霍村、西霍村、丁寨村、荣庄村、丁老家村、丁大庄村、桑李庄村、歧麦村、卜北村、五子楼村、董楼村、卜南村、候洼村、王庄村、付小楼村、程各村。乡政府驻马牧村。
_阳乡代码:411481210
2002年底,辖30个村,225个村民组,112个自然村。2006年,辖30个村委会:_北村、常庄村、乔霍楼村、丁柳元村、崔庄村、陈牌坊村、蔡集村、母阁村、六湾村、李庄村、陈楼村、黄盆厂村、陈庄桥村、代营村、杨庄村、张线庄村、马楼村、翟楼村、搓南村、盛楼村、搓西村、凡庄村、陈阁村、吴庄村、宋庄村、刘庄村、孟油坊村、孟桥村、王楼村、乔楼村。乡政府驻_北村。
太丘乡代码:411481213
2002年底,辖20个村,194个村民组,97个自然村。2006年,辖20个村委会:太丘村、崔楼村、齐各村、刘楼村、后韩庄村、曹庙村、张牌坊村、吴圩村、洪庄村、丘庙村、黄桥村、杜庄村、胡小厂村、丁庄村、万庙村、洪小楼村、洪陆湾村、石庄村、石槽村、许河村。乡政府驻太丘村。
顺和乡码:411481214
2002年底,辖29个村,245个村民组,145个自然村。2006年,辖29个村委会:东街村、张庄村、高新庄村、蒋后六子村、赵路口村、李大庄村、朱庄村、刘木匠庄村、吕小楼村、西街村、洪菜园村、赵营村、夏楼村、梁庄村、玉皇村、蔡小街村、蒋大庄村、赵洼村、姬庄村、刘古同村、韩庄村、王庄村、高口村、丰沃村、赵庄埠村、高双庙村、房集村、平房村、蔡庄村。乡政府驻东街村。
条河乡代码:411481217
2002年底,辖27个村(李楼、排集、肖庄、冯庄、王石庄、种寨、郑楼、祝庄、吴营、侯庵、宗楼、李各、翟营、王山、堤湾、王庙、水库、东侯庙、西侯庙、贾洼、徐山、条河、邵山、鱼山、李双楼、邸楼、郭集),227个村民组,87个自然村。2006年,辖30个村委会:李楼村、前堤湾村、种寨村、邵山村、郭集村、排集村、贾洼村、南鱼山村、条河村、李双楼村、徐山村、翟营村、宗楼村、王山村、李各村、邸楼村、吴营村、孙楼村、祝庄村、郑楼村、冯庄村、水库村、东候庙村、张庄村、王庙村、肖庄村、北鱼山村、后堤湾村、西侯庙村、潘道口村。乡政府驻李楼村。
刘河乡代码:411481218
2002年底,辖27个村,234个村民组,198个自然村。2006年,辖27个村委会:刘河村、訾楼村、竹元村、王楼村、棘古洞村、秦集村、陈楼村、尹楼村、杨庄村、郭洼村、丁庙村、万善庵村、王集村、豆官坑村、李庄村、朱楼村、刘集村、位庄村、孟集村、倪阁村、孙厂村、姜庄村、刘小爻村、祖楼村、武楼村、周庄村、谢楼村。乡政府驻刘河村。
陈官庄乡代码:411481219
2002年底,辖14个村,113个村民组,56个自然村。2006年,辖14个村委会:陈官庄村、王庄村、左寨村、胡庄村、宋窑村、杨寨村、刘集村、梁井村、潘窑村、李门庄村、郭楼村、固尚村、李庄村、黄松林村。
乡政府驻陈官庄村。
苗桥乡面积:50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代码:411481220
位于永城最东部。2002年底,辖20个村,156个村民组,86个自然村。2006年,辖20个村委会:张楼村、新庄村、陈大庄村、韩阁村、花元村、汤庙村、梁海村、月店村、杨楼村、屈庄村、曹楼村、武庙村、苗北村、苗南村、李黑楼村、水寨村、黄楼村、周集村、土楼村、高楼村。乡政府驻张楼村。
茴村乡代码:411481221
2002年底,辖24个村,235个村民组,104个自然村。2006年,辖24个村委会:东街村、韩楼村、盛营村、西街村、张石桥村、刘营村、南街村、汪庄村、老闫楼村、崔庄村、吕店村、苗庄村、小蔡庄村、魏老家村、谭桥村、岳庙村、杨庄村、翟庄村、邓庄村、苗阁村、代庄村、李楼村、杨套楼村、张大楼村。乡政府驻东街村。
历史沿革
秦置芒县,东汉改临睢县,晋废,隋改永城县。永城县位于黄河下游,黄河屡次决口,多从这里经过。据说洪水虽汹涌,永城城垣却一直安然无恙。隋代取永久巩固之义,名永城。
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析彭城、睢阳二郡之属地始建永城县。金兴定五年(1221年)升为永州。元至元二年(1265年)复降为县。1945年2月更名为雪枫县。1949年3月,恢复为永城县,隶属皖北行署宿县专区。1952年改属河南省商丘专区。1996年10月,撤县设市。
?年,永城市辖5个镇、25个乡:城关镇、_城镇、_阳乡、演集镇、高庄镇、芒山镇、十八里乡、大王集乡、马牧乡、马桥乡、太丘乡、双桥乡、龙岗乡、李寨乡、刘河乡、条河乡、陈官庄乡、陈集乡、卧龙乡、苗桥乡、茴村乡、城厢乡、侯岭乡、顺和乡、黄口乡、蒋口乡、滦湖乡、新桥乡、裴桥乡、薛湖乡。
2000年,永城市辖8个镇、22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1264607人,其中:演集镇 72936人、城关镇 67077人、芒山镇 51544人、高庄镇 50666人、_城镇 46680人、裴桥镇 55598人、马桥镇 49484人、薛湖镇 54282人、城厢乡 37008人、候岭乡 44910人、黄口乡 35746人、新桥乡 38497人、双桥乡 42546人、王集乡 29193人、李寨乡 31270人、卧龙乡 32509人、龙岗乡 48298人、马牧乡 39510人、_阳乡 44830人、十八里乡 26608人、蒋口乡 52476人、太丘乡 29746人、顺和乡 36661人、陈集乡 52347人、滦湖乡 21621人、条河乡 46613人、刘河乡 39340人、陈官庄乡 19579人、苗桥乡 31385人、茴村乡 35647人。
2002年底,永城市辖11个镇、19个乡,739个行政村、26个居委会,6468个村民组,3706个自然村。
2005年,永城市乡镇区划调整:撤销滦湖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薛湖镇管辖,薛湖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5年12月31日,永城市辖11个镇、18个乡:城关镇、芒山镇、高庄镇、演集镇、_城镇、薛湖镇、马桥镇、裴桥镇、蒋口镇、陈集镇、十八里镇;城厢乡、太丘乡、_阳乡、龙岗乡、顺和乡、条河乡、马牧乡、刘河乡、苗桥乡、侯岭乡、茴村乡、新桥乡、双桥乡、李寨乡、大王集乡、陈官庄乡、卧龙乡、黄口乡。
地图
2021年2月,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出炉,永城市上榜。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永城市位列第473名。
2021年1月,永城市上榜2020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榜第57名。
202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永城市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永城市上榜。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永城市入选。
2020年10月,永城市荣获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20年8月,永城市入列为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永城市入选。
2020年7月,2019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出炉,永城市位列第72名。
2020年6月,永城市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淮北片区)。
2020年3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9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永城市位列第13名。
2019年10月,永城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位列第74名。
2019年10月,永城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位列第35名。
2019年10月,永城市入选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位列第80名。
2017年11月,永城市上榜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2016年7月,永城市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6年2月,永城市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2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永城市为2011年国家园林城市。
2004年,永城市位列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第24名。
李姓家谱辈分排列顺序
本文2023-10-21 22:25: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1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