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孤才断臂是什么意思?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2收藏

救孤才断臂是什么意思?,第1张

救孤才断臂出处:

明建文四年(1402年),大学士方孝孺不为燕王朱棣起草登极诏书,遭屠十族的惨案。许多史书记载方孝孺无后。据《浦城县志》和《徐氏家谱》记载,方孝孺有后。能幸存一脉,是浦城徐善安断臂救孤。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因皇太子朱标先于朱元璋6年病故,遂由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即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立即实行“削藩”政策,遭到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的反抗,于建文元年(1399年)以“靖难”名义起兵对抗,经过三年攻战,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京师(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即位,称永乐帝。令文学博士方孝孺起草登极诏书,方抗命拒绝,惨遭杀害。朱棣诏令夷其十族(第十族为朋友及弟子),仅方氏一案被杀害者达873人(一说847人),另遭流放、充军的达数千人,有不少人被折磨而死。

方孝孺反对朱棣登极是有原因的,其一,传统观念,叔父应辅助侄儿,不该篡夺皇位;其二,他是建文帝最亲近大臣,知遇之君,所以忠心不二。

方孝孺是浙江宁海人,生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字希直,又字希古,世称正学先生。他从师翰林学士宋濂。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被东阁大学士吴沉等推荐到奉天(今南京),奉旨作《灵芝》《甘露》诗二首,朱元璋很懑意。见其举止端庄,学问渊博,有期待日后辅助子孙之意,以厚礼相赠回乡。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授方孝孺为汉中府学教授,深为蜀献王赏识,聘为世子老师。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建文帝继位,召孝孺入京,为翰林侍讲学士,次值文渊阁,尊以师礼,建文帝读书遇到难题时请孝孺讲解。凡国家大事常命孝孺就坐跟前批答。时宫中纂修《太祖实录》,孝孺任副总裁,后调任文学博士。

燕王兵入南京,建文帝不知去向,有传已不在人世。孝孺闭门不出,日日为建文帝穿孝服,啼哭。决不为燕王写登极诏书,遭夷十族。夷十族时,方妻郑氏和两个儿子(方中宪、方中愈)皆上吊自尽,两个女儿亦投秦淮河而死。

夷十族后,方孝孺有没有后裔?据宁海县《方氏家谱》记载:“灭门发生前当地太守因敬佩方孝孺为人,放走他7岁小儿子,小儿子逃到上海奉贤县青村,投奔一户余姓家里,改姓余。在余家长大后并和余家女儿结婚,生下三个儿子,长子留在上海奉贤青村,次子到南京守方孝孺墓,三子回宁海故里(今大佳河镇溪下王村)。三子繁衍出宁海方氏家族现有400余人。

据清嘉庆《新修浦城县志》卷二十三《人物》和浦城溪东《徐氏家谱》记载,方孝孺能留得一脉,是浦城徐善安所救的。所说的当地“太守”,就是徐善安。事实经过据《浦城县志》和浦城溪东《徐氏宗谱》记载符合实际。

徐善安(1341——1420年),浦城人,字敦复,号东湖。洪武初年,国家急需人才,被推荐入朝,被任命为明州(今宁波)教授,后调任太学博士,不久又升为监察御史,再升按察使司佥事,官阶为奉政大夫。他在浙江任职期间,对方孝孺的才华与为人很是钦佩。“靖难”时,备兵台州,将方孝孺有孕的妾藏在屋内沟罅中,扬言她已出家为尼。官府不信,怀疑是其藏匿,严刑逼供,徐善安手臂折断一只,始终未说出藏匿方妾之事。后来方妾秘密转移,生一男孩,名德宗。由秀才余学夔抱去,交尚书魏泽秘密抚养,复得祠部郎余允、参政任勉共同掩护。将方德宗携居华亭,改姓余。明万历(1573——1620年)间,巡按杨廷筠知其事,始复原姓。后华亭董其昌与郡守张九德建一座求忠书院,祀方孝孺,即以徐善安、魏泽、余学夔、余允、任勉配享。

徐善安因此案被人告发被革职,发配到张家口附近的万全都司保安卫充军,子孙世代轮替,直到明代灭亡。徐善安于明永乐十八年病卒于保安卫戍所。

昨天,我和灵芝开车去海宁袁花镇参观金庸旧居,是金庸的出生地。金庸老家早在文革中被烧了,现在的旧居是仿当年的模样造的,不过听旧居守护人,即金庸同父异母弟弟说,现在造的只是当时的一部分。旧居里陈设的东西并不多,只是有关海宁查氏家族明清以来的一些有名望的文人士子介绍、金庸作品、金庸回乡参观的一些照片等。

金庸父亲前后娶了两个老婆,第一个老婆生了四个男孩四个女孩,有两个女孩没有养大,现在这些子女及其后代都没在海宁袁花镇生活,或在上海,或在香港,境况大多不错;第二个老婆原是查家丫环,金庸母去世后,被金庸父收为妾,并生了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及其子女依然生活在海宁袁花镇新伟村,和普通的农人一样种田养蚕艰难维持生计,金庸和这四个弟弟没有任何联系,即便在1996年回乡时也没有到出生地看看,也没有和这几个兄弟见面话情,显得有点无情,乡亲们对他颇有微词,倒是同是查氏的查济民回乡投资、捐助深得乡民称赞。

金庸先后娶了三个妻子,第一个妻子是上海人,当年随他一起去了香港,据金庸堂侄媳说,当是金庸在报社工作,非常努力,常常工作到深夜,很少有时间陪妻子,妻子不懂粤语,和人交流很少,感到非常孤独,后来就和金庸离婚回到上海;金庸的第二个老婆应该说是和金庸共苦的,而且为他生了二儿二女,但金庸把《明报》买下来,有了地位和名气后,又恋上一个比他小二十九岁的女人,也就是他现任妻子林乐怡,为此和妻子离婚。妻子有一个离婚条件,就是要求林乐怡结扎,不能生孩子,林乐怡为了要和金庸在一起,做了结扎手术。就在金庸和妻子离婚的当年,他的长子因为自己失恋而逃楼自杀。金庸和他的二子关系并不好,几乎没有来往。

金庸异母弟弟查良楠看上去是一个极本份善良的农村人,现管理着金庸故居。我们到金庸居故时已经十一点,旧居参观时间是上午八点半到十一点,下午一点到四点。他看我们在闭馆时才到,并不阻拦我们进馆,而微笑着说:“上午十一点关门,你们快点进去看看就出来吧。”我们进去了,自然怀着好奇与兴奋仔细参观,整个旧居里就我们两个游人,这里就变成我们的了,这样的旅游情况到那里去找,国庆时期各大小游览地人满为患,所以,我们自然不能轻易地结束这种享受,我们在里面拍照聊天欣赏,我们转了一转圈,大伯找过来了。我们就和他聊,我们告诉他我们原是想来了解查家清代著名学者查慎行,问他是否知道,他说知道,我们问他查慎行故居在哪里,他说在袁花双丰,但查慎行故居已经没有了,只成了一片桑树地了,查慎行的坟墓也不知在哪里。我们问那里还有没有查慎行的后裔,他说没有了,也不知搬到哪里去了。我们很感谢老伯,提出来要去老伯家吃饭,可以继续聊聊,老伯很为难地说家里没有其他人,也没有好吃的。我们问他家里是不是有查氏家谱,他有些迟疑的说没有,他说重修的家谱在海宁博物馆和徐志摩故居有,还有一些在查氏一些做生意的老板手里。我们又问金庸有没有回过故乡,他说没有,问金庸的兄弟姐妹在哪里,他说有四个儿子在外,后母生的四个儿子还生活在这里。聊得多了,老伯对我们似乎放弃了戒备,于是,很自然地说:“我是他的弟弟”,我们惊讶极了,原来他就是金庸的弟弟,我们便和他拍照留影。后来他回去吃饭,我们准备到袁花镇上用午餐,并告诉他,我们下午再来。他说下午不是他值班,是一个女的来值班,想看家谱可以问问她,她家有。我们谢过老伯离开金庸故居。

我们在袁花镇用过午餐后又在镇上兜了一圈,买了一些种花草的工具,开车再次来到金庸故居,有两位中年女子坐在门首,看见我们,脸露笑容。我们告诉她们,我们上午来过,想来看看家谱。一位坐在凳子上穿黑色衣裤的女子说:“要看家谱啊,我们家有,我去拿了给你们看。”本以为她会不给看,没有想到她如此爽快,大出意外。她问我们想看谁?我说是想看查慎行。她起身回去拿了。我们就和另一位穿花布衣服的女子聊起来,问她是不是姓查,她说是的,他是金庸的堂侄女,刚才那位是她的堂弟媳妇,也是金庸的堂侄媳妇。我们说你们查家在明清时出了很多有名文人,现在子孙有没有受此影响,有没有出息的,她笑说:“没有,没有一个出息的。”还说她自己不认字,所以也不知道这些情况。倒是她堂侄媳认些字,了解些情况。一会儿她侄媳妇拿着一本书走了过来,边过来边说:“没有你们要找的人的记录,可能不在他们这一支上。”这个稍有些遗憾,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家谱,所以,看她拿了家谱,也就很兴奋的翻阅,问她如何看家谱,她说:“原来也看不懂,但现在知道怎么看了。”于时她给我们从金庸祖父看起然后看金庸父亲及其金庸子孙辈。我们发现眼前的两位女子也被编进了族谱,包括她们的孩子,因为这本家谱是最近重编的。

此番去袁花镇,本想去了解一些查慎行的事情,结果见到了金庸的亲人、了解了金庸的一些生活琐事,感觉不虚此行。

救孤才断臂是什么意思?

救孤才断臂出处:明建文四年(1402年),大学士方孝孺不为燕王朱棣起草登极诏书,遭屠十族的惨案。许多史书记载方孝孺无后。据《浦城县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