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找人
张
一、张姓来源
来源有三: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二、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三、郡望堂号
堂号"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郡望清河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世居武城,其开基始祖为汉留侯张良裔孙张歆。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 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御史大夫张汤。
四、家乘谱牒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上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 浙江: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
五、主要张姓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张姓六十三宰相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T(?-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O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O。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1653)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 等。中国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一、姓氏源流
阎(闫 Yán 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以封地名为氏。据《姓氏起源》等所载,相传有裔孙后稷,承袭姬姓,北周人尊为始祖。12世孙古公亶父又称太王。他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周武王时,封太伯的曾孙仲奕于阎乡(今山西省安邑)。仲奕的后代遂以封地阎作为姓氏。
2、出自姬姓,为周康王之后,亦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手心上有一个“阎”字。于是,康王封他于阎城(今陕西省北部一带),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
3、出自姬姓,为唐叔虞之后,也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被晋国所灭。懿的后代散处于河洛,汉末居荥阳,其子孙以封地名为氏。
4、出自其他民族改姓。如满洲布雅穆齐氏改姓阎,达斡尔族亚尔兹氏改姓阎,其他如蒙、回有此姓。
5、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又有闫姓为阎姓的别支说。据《姓谱》分闫、阎二姓。又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故闫姓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说闫姓望族居天水)。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两姓并存。
得姓始祖:仲奕。阎姓出自姬姓,商末时,周族首领古公�父(又称太王)有三个儿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来被晋国所灭,懿的子孙后代于是大都散处于河洛(即黄河与洛水一带),结合前面所述,阎姓的发祥地所能确定的至少应有三处,即今河南、陕西、山西等省,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大夫名阎敖,可见阎姓此时已落籍湖北。秦汉时,有阎姓人迁甘肃、湖南、山东、河北等地,西汉末年,有尚书令阎章居荥阳,其子阎畅长子为阎显,阎显被封为长社(今属河南省)侯,后阎显参予皇室更迭被诛,其子阎穆为避难徙居于巴西之安汉(今属四川省),是为阎姓入川之始。阎穆有孙名阎甫,被魏武帝封为平乐侯,复居河南新安。甫子阎璞,因西晋一统而仕宦象郡太守(今属广西、贵州一带)并定居当地。阎璞有子瓒为汉中太守而定居陕西汉中,瓒有子亨,为辽西太守,亨生子名阎鼎因仕宦而迁居今北京一带,后死于刘聪之难。阎鼎子阎昌逃奔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后其孙阎满一支徙居河南,又从中派生出甘肃天水、敦煌等支派。阎满之孙有阎善,因仕宦云中镇将而徙居云州盛乐(今内蒙自治区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后五胡乱华,阎姓被迫大举南迁,再经过隋唐,阎姓在江南的分布更广,盛唐时,阎姓在太原发展成一大望族。宋元时,夷人南侵,使原本散居江南的阎姓进一步向华中、华南、西南播迁。明时,作为洪桐县大槐树的迁民姓氏之一,太原阎姓亦有迁今山东、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者。至此阎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并有阎姓人徙居海外。如今,阎姓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阎姓约占全国汉族阎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七。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
三、历史名人
阎 姬:汉代河南荥阳女子,于东汉安帝时贵为皇后,统御六宫。安帝驾崩后,与其弟阎显废立太子,她临朝听政,其兄阎显任车骑将军,共掌国家大权,不久事败而被诛。
阎元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南北朝时,北魏随郡太守。
阎立德: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画家、工程家,与其父毗皆擅工艺、绘画,驰名隋唐间。
阎立本:阎立德之弟,唐代最著名的画家,他继承家学,并师法张僧繇、郑法士,而能变古象今,擅画人物,尤精写真,兼能书法,存世《历代帝王》、《步辇》、《职贡》等图。
阎次平:宋代画家,其擅画山水、人物,尤工画牛,颇为生动,评者谓其“仿佛李唐,而迹不逮意”。存世作品有《牧牛图》等。
阎承翰: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宋时名臣,曾凿渠引唐河水百余里,既通航运输,又灌溉农田,利国利民。
阎尔梅:明末江苏沛县人,明亡后积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工诗词,其诗多感怀时事,格调苍凉,有《白耷山人集》。
阎若璩:山西太原人,清代著名的学者、考据家,他曾参加《大清一统志》的编写,长于考据,确证了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为伪书。有《日知补正录》等。
阎敬铭:陕西人,清代名臣,曾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因反对修建圆明园而被革职,以善理财著称。
阎书勤:农民出身,习“红拳”,精刀术,为“十八魁”之一,后拜赵三多为师,聚众达三千人,反对洋教,攻打教堂,仇杀教士,1900年8月,于犁园屯战役中被俘,在临清被清政府处死。
阎红彦:陕西省安定(今子长)人,红军将领,1927年清涧起义后历担重任,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阎锡山:山西五台(今属定襄)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盘踞山西近四十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后,曾任“国防部长”,1960年在台北病故,终年77岁。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此支阎氏,大概出自周康王之后。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阎氏,应为唐叔虞之后。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此支阎氏,应为唐叔虞之后。
2、堂号
右相堂:唐朝阎立本善丹青,拜右丞相。当时姜恪因战功封左丞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赞叹。
日月堂:江苏省沛县、丰县阎氏宗祠堂号为“日月堂”,含有阎尔梅及其后裔不扶清,反清复明之意。
此外,阎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天水堂”、“河南堂”、“丹青堂”等。
五、宗族特点
1、各支阎姓之间并没有形成严格界限。阎姓尽管所出不同,但都因受封于阎乡而得姓,一些由阎姓人自己编修的家谱也不能正确区分自己出自何支,这说明阎姓的早期历史并不可考。
2、阎姓发源于我国北方,历代也主要繁衍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3、阎姓家乘牒谱分支甚多而精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有典籍佐证,记述阎姓起源最详细的古籍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洋洋洒洒数千字来记述之,为他姓所罕见。
====================================================================
阎(闫)姓宗祠通用对联
〖阎(闫)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周代;
望出太原。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阎(闫)姓的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闫姓与阎姓源流一样,都源于姬姓。周开王封吴太伯的曾孙仲奕在阎(闫)乡,其后称为阎(闫)氏。
清平裁士;
礼让化民。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陇州人阎仲宇,字参甫,成化年间进士,弘治初年以按察副使备兵临清,任职期满将要离开时,军民数千人号泣挽留。后历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为官清廉公正,善于识别人才。下联说三国时蜀汉人阎宪,官绵竹令,多以德政感化百姓。有人走夜路拾到别人丢失的锦,天亮后送到县衙,他说:“夜行得锦,是上天赏赐给你的。”那人说:“县里有您这样的贤令,我要是拾到东西不上交,会感到惭愧的。”
一身被害;
千古流芳。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晋代名人阎亨事典。晋帝国最高统帅(大将军)苟晞时驻蒙城(今河南省商丘市)骄傲奢侈,凶暴残忍,蛮横得不可理喻。前辽西郡(河北省卢龙县)郡长阎亨,屡次规劝苟晞,苟晞把他诛杀。参谋指挥官(从事中郎)明预(明,姓)在家卧病,马上坐轿晋见进谏。苟晞暴跳如雷说:“我杀阎亨,跟别人什么相干?你却带病进来骂我!”明预说:“阁下对我礼遇,所以我尽心报答。而今,你对我这么愤怒,比起远近对你的愤怒,又算什么?姒履癸(桀)身为天子,还因为骄傲凶暴而灭亡,何况做一个人臣?希望你暂时息怒,思考我的话。”苟晞不理。因此,人心怨恨离散,再加上饥馑、瘟疫。正巧,汉赵帝国镇东大将军石勒,攻陷阳夏(河南省太康县),乘胜袭击蒙城(河南省商丘市)生擒苟晞跟豫章王司马端。后人对阎亨气节甚为称颂。
-----------------------------------------------------------------
〖阎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抚士得死力;
谏役慰民心。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周·阎庆善抚士卒,每战,得其死力。下联典指晋·阎曾隐居凉州,州牧筑钓台,民苦其役,曾夜叩门谏之,乃罢其役。
-----------------------------------------------------------------
〖阎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右相丹青盛誉;
山人诗作清名。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阎立本,雍州万年人,父亲阎毗、哥哥阎立德都擅长工艺、建筑和绘画,驰名隋、唐间。他继承家学,显庆年间官将作大臣,后历任工部尚书、右相、中书令。工书法,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取法张僧繇、郑法土,而能"变古象今",笔力雄浑;尤其精于人物肖像,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所画太宗像及《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等,称誉当时;所作《步辇图》,描绘了太宗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反映了汉藏两族友好亲密酌关系。下联典指清初诗人阎尔梅,字用卿,号古古、白耷山人、蹈东和尚;沛县人。明末崇祯年间举人,弘光年间,清军南下,曾劝说史可法进军山东,抗清复明。后因参与抗清活动被清军抓获,不屈,逃脱后流亡各地,晚年才回家乡。其诗多感怀时势之作,格调苍凉,有《白耷山人集》。
右相丹青盛誉;
洪都棨戟遥临。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阎立本(见上一联联释)。下联典指唐代名贤阎伯屿,官洪州都督,是个比较有名气的文人,结交甚广,特别是与地方上的名流,往来尤多。上元二年(675年)九月九日重阳节,阎伯屿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因诗人王勃席间作《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脍炙人口的佳句而流芳百世,千古传诵。
-----------------------------------------------------------------
〖阎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门庭若市兴旺久;
三星并临福泽长。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闫(阎)姓“闫”字的析字联。
■数量排行
中国当今人口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
■姓氏源流
阎(闫 Yán 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以封地名为氏。据《姓氏起源》等所载,相传有裔孙后稷,承袭姬姓,北周人尊为始祖。12世孙古公亶父又称太王。他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周武王时,封太伯的曾孙仲奕于阎乡(今山西省安邑)。仲奕的后代遂以封地阎作为姓氏。
2、出自姬姓,为周康王之后,亦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手心上有一个“阎”字。于是,康王封他于阎城(今陕西省北部一带),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
3、出自姬姓,为唐叔虞之后,也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被晋国所灭。懿的后代散处于河洛,汉末居荥阳,其子孙以封地名为氏。
4、出自其他民族改姓。如满洲布雅穆齐氏改姓阎,达斡尔族亚尔兹氏改姓阎,其他如蒙、回有此姓。
5、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又有闫姓为阎姓的别支说。据《姓谱》分闫、阎二姓。又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故闫姓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说闫姓望族居天水)。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两姓并存。
得姓始祖:仲奕。阎姓出自姬姓,商末时,周族首领古公�父(又称太王)有三个儿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来被晋国所灭,懿的子孙后代于是大都散处于河洛(即黄河与洛水一带),结合前面所述,阎姓的发祥地所能确定的至少应有三处,即今河南、陕西、山西等省,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大夫名阎敖,可见阎姓此时已落籍湖北。秦汉时,有阎姓人迁甘肃、湖南、山东、河北等地,西汉末年,有尚书令阎章居荥阳,其子阎畅长子为阎显,阎显被封为长社(今属河南省)侯,后阎显参予皇室更迭被诛,其子阎穆为避难徙居于巴西之安汉(今属四川省),是为阎姓入川之始。阎穆有孙名阎甫,被魏武帝封为平乐侯,复居河南新安。甫子阎璞,因西晋一统而仕宦象郡太守(今属广西、贵州一带)并定居当地。阎璞有子瓒为汉中太守而定居陕西汉中,瓒有子亨,为辽西太守,亨生子名阎鼎因仕宦而迁居今北京一带,后死于刘聪之难。阎鼎子阎昌逃奔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后其孙阎满一支徙居河南,又从中派生出甘肃天水、敦煌等支派。阎满之孙有阎善,因仕宦云中镇将而徙居云州盛乐(今内蒙自治区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后五胡乱华,阎姓被迫大举南迁,再经过隋唐,阎姓在江南的分布更广,盛唐时,阎姓在太原发展成一大望族。宋元时,夷人南侵,使原本散居江南的阎姓进一步向华中、华南、西南播迁。明时,作为洪洞大槐树的迁民姓氏之一,太原阎姓亦有迁今山东、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者。至此阎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并有阎姓人徙居海外。如今,阎姓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阎姓约占全国汉族阎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七。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
■历史名人
阎姬:汉代河南荥阳女子,于东汉安帝时贵为皇后,统御六宫。安帝驾崩后,与其弟阎显废立太子,她临朝听政,其兄阎显任车骑将军,共掌国家大权,不久事败而被诛。
阎元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南北朝时,北魏随郡太守。
阎立德: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画家、工程家,与其父毗皆擅工艺、绘画,驰名隋唐间。
阎立本:阎立德之弟,唐代最著名的画家,他继承家学,并师法张僧繇、郑法士,而能变古象今,擅画人物,尤精写真,兼能书法,存世《历代帝王》、《步辇》、《职贡》等图。
阎次平:宋代画家,其擅画山水、人物,尤工画牛,颇为生动,评者谓其“仿佛李唐,而迹不逮意”。存世作品有《牧牛图》等。
阎承翰: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宋时名臣,曾凿渠引唐河水百余里,既通航运输,又灌溉农田,利国利民。
阎尔梅:明末江苏沛县人,明亡后积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工诗词,其诗多感怀时事,格调苍凉,有《白耷山人集》。
阎若璩:山西太原人,清代著名的学者、考据家,他曾参加《大清一统志》的编写,长于考据,确证了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为伪书。有《日知补正录》等。
阎敬铭:陕西人,清代名臣,曾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因反对修建圆明园而被革职,以善理财著称。
阎书勤:农民出身,习“红拳”,精刀术,为“十八魁”之一,后拜赵三多为师,聚众达三千人,反对洋教,攻打教堂,仇杀教士,1900年8月,于犁园屯战役中被俘,在临清被清政府处死。
阎红彦:陕西省安定(今子长)人,红军将领,1927年清涧起义后历担重任,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阎锡山:山西五台(今属定襄)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盘踞山西近四十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后,曾任“国防部长”,1960年在台北病故,终年77岁。
■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此支阎氏,大概出自周康王之后。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阎氏,应为唐叔虞之后。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此支阎氏,应为唐叔虞之后。
2、堂号
右相堂:唐朝阎立本善丹青,拜右丞相。当时姜恪因战功封左丞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赞叹。
日月堂:江苏省沛县、丰县阎氏宗祠堂号为“日月堂”,含有阎尔梅及其后裔不扶清,反清复明之意。
此外,阎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天水堂”、“河南堂”、“丹青堂”等。
■宗族特点
1、各支阎姓之间并没有形成严格界限。阎姓尽管所出不同,但都因受封于阎乡而得姓,一些由阎姓人自己编修的家谱也不能正确区分自己出自何支,这说明阎姓的早期历史并不可考。
2、阎姓发源于我国北方,历代也主要繁衍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3、阎姓家乘牒谱分支甚多而精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有典籍佐证,记述阎姓起源最详细的古籍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洋洋洒洒数千字来记述之,为他姓所罕见。
■阎(闫)姓宗祠通用对联
〖阎(闫)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周代;
望出太原。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阎(闫)姓的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闫姓与阎姓源流一样,都源于姬姓。周开王封吴太伯的曾孙仲奕在阎(闫)乡,其后称为阎(闫)氏。
清平裁士;
礼让化民。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陇州人阎仲宇,字参甫,成化年间进士,弘治初年以按察副使备兵临清,任职期满将要离开时,军民数千人号泣挽留。后历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为官清廉公正,善于识别人才。下联说三国时蜀汉人阎宪,官绵竹令,多以德政感化百姓。有人走夜路拾到别人丢失的锦,天亮后送到县衙,他说:“夜行得锦,是上天赏赐给你的。”那人说:“县里有您这样的贤令,我要是拾到东西不上交,会感到惭愧的。”
一身被害;
千古流芳。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晋代名人阎亨事典。晋帝国最高统帅(大将军)苟晞时驻蒙城(今河南省商丘市)骄傲奢侈,凶暴残忍,蛮横得不可理喻。前辽西郡(河北省卢龙县)郡长阎亨,屡次规劝苟晞,苟晞把他诛杀。参谋指挥官(从事中郎)明预(明,姓)在家卧病,马上坐轿晋见进谏。苟晞暴跳如雷说:“我杀阎亨,跟别人什么相干?你却带病进来骂我!”明预说:“阁下对我礼遇,所以我尽心报答。而今,你对我这么愤怒,比起远近对你的愤怒,又算什么?姒履癸(桀)身为天子,还因为骄傲凶暴而灭亡,何况做一个人臣?希望你暂时息怒,思考我的话。”苟晞不理。因此,人心怨恨离散,再加上饥馑、瘟疫。正巧,汉赵帝国镇东大将军石勒,攻陷阳夏(河南省太康县),乘胜袭击蒙城(河南省商丘市)生擒苟晞跟豫章王司马端。后人对阎亨气节甚为称颂。
-----------------------------------------------------------------
〖阎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抚士得死力;
谏役慰民心。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周·阎庆善抚士卒,每战,得其死力。下联典指晋·阎曾隐居凉州,州牧筑钓台,民苦其役,曾夜叩门谏之,乃罢其役。
-----------------------------------------------------------------
〖阎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右相丹青盛誉;
山人诗作清名。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阎立本,雍州万年人,父亲阎毗、哥哥阎立德都擅长工艺、建筑和绘画,驰名隋、唐间。他继承家学,显庆年间官将作大臣,后历任工部尚书、右相、中书令。工书法,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取法张僧繇、郑法土,而能"变古象今",笔力雄浑;尤其精于人物肖像,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所画太宗像及《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等,称誉当时;所作《步辇图》,描绘了太宗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反映了汉藏两族友好亲密酌关系。下联典指清初诗人阎尔梅,字用卿,号古古、白耷山人、蹈东和尚;沛县人。明末崇祯年间举人,弘光年间,清军南下,曾劝说史可法进军山东,抗清复明。后因参与抗清活动被清军抓获,不屈,逃脱后流亡各地,晚年才回家乡。其诗多感怀时势之作,格调苍凉,有《白耷山人集》。
右相丹青盛誉;
洪都棨戟遥临。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阎立本(见上一联联释)。下联典指唐代名贤阎伯屿,官洪州都督,是个比较有名气的文人,结交甚广,特别是与地方上的名流,往来尤多。上元二年(675年)九月九日重阳节,阎伯屿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因诗人王勃席间作《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脍炙人口的佳句而流芳百世,千古传诵。
-----------------------------------------------------------------
〖阎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门庭若市兴旺久;
三星并临福泽长。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闫(阎)姓“闫”字的析字联。
徐州市辖:五区和开发区:泉山区、鼓楼区、云龙区、铜山区、贾汪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五县市:丰县、沛县、睢宁县、邳州市、新沂市
辖63个街道、96个镇。
泉山区
下辖10个街道:王陵街道、永安街道、湖滨街道、段庄街道、翟山街道、奎山街道、和平街道、泰山街道、金山街道、七里沟街道。
王陵街道(驻民有里21号):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73044人。辖9个居委会(二眼井、王陵、中枢、新光、海郑里、光明、醒狮、富国、小北门)
七里沟街道(驻徐淮路):面积5平方千米,人口3957人。辖2个居委会(七里沟、三官庙)
永安街道(驻王陵路118号):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80685人。辖16个居委会(西村、永安、余窑、苏园、联华、建南、北村、纺南、纺东、关庄、关庄东)
湖滨街道(驻湖滨新村):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36210人。辖5个居委会(湖滨东、湖滨西、杏山子、韩山、刘场)
段庄街道(驻淮海西路):面积295平方千米,人口29906人。辖8个居委会(城西、榴园、法苑、矿山、矿东、段庄、纺西、兴南)
翟山街道(驻翟山):面积6平方千米,人口79592人。辖8个居委会(翟山、翟北、铜文、牛头山、管道、十里、姚庄、南苑)。
奎山街道(驻解放南路):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24037人。辖4个居委会(奎西、奎东、奎果、奎园)
和平街道(驻黄河新村65号):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76141人。辖13个居委会(黄河新村南、黄河新村北、事业、工程、矿机、和平新村、合群、民乐、民建
金山街道(驻金山村):面积215平方千米,人口9536人。辖4个居委会(金山、茶棚、大山头、屯里)。
泰山街道(驻金山东路):面积10平方千米,人口13844人。辖8个居委会(泰山、云龙、侯山沃、文昌、兴泰、-园、康居、塔南)。
庞庄街道,面积212平方千米,人口35885人。辖1个居委会(昕昕)、7个村委会(张小楼、张庄村、庞庄村、拾屯村、拾东村、新建村、刘马路村)。
火花街道,面积125平方千米,人口26401人。辖5个居委会(风景、火炬、新北、新南、自力)、4个村委会(卧牛、火花、史庄、群英)。
桃园街道,面积858平方千米,人口15503人。辖3个居委会(南村、东村、西村)、2个村委会(陈庄、临黄)。
苏山街道,面积785平方千米,人口15247人。辖2个居委会(康馨、杉杉)、3个村委会(丁楼、王新庄、苏山)。
鼓楼区
辖 琵琶、黄楼、环城、丰财、牌楼、铜沛、九里7个街道办事处,45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43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
丰财街道:面积约98平方千米,人口约717万人。辖11居委会(怡园亭、丰财、三角线、二坝窝、二坝北、瓦房、白云山、二九、二七、徐钢、下淀)。
环城街道: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约452万人。 辖10居委会(堤北、环城、坝子、闸口、煤港、王场、祥和、建西、苏电、朱庄)
黄楼街道: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约53万人。辖11个 居委会(华联、万通、永康、鞋城、绒冠、大坝头、白云、镇平、红杉树、彭校和庆北)。
牌楼街道: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162万人。辖5个居委会(华厦、双惠、绿健、鼓楼花园、马场村);
琵琶街道:面积177平方千米,人口约181万人。 辖6个居委会(琵琶、万寨、李沃、台子、殷庄、八里)。
铜沛街道:辖社区居委会(苏堤、铜建、铜东、西阁、道北、花园、机场、沈苑);居委会(沈场)。
九里街道: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辖3个居委会(平山口、孤山北、美尔)、5个村委会(九里、屯东、孤山、李屯、天齐、刘楼)。
云龙区
云龙区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287万人。辖9个街道,44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彭城街道、青年街道、天桥街道、子房街道、黄山街道、骆驼山街道、大郭庄街道、翠屏山街道、潘塘街道。
彭城街道(驻燎原小区1号):面积201平方千米,人口68724人。辖10个居委会(莲花、石磊、云龙、庆新、新生、晓光、户部山、建南、燎原、兴隆)。
天桥街道(驻津浦西路142号):面积196平方千米,人口31988人。辖6个居委会(利群、梁庄、下洪、铁工、铁花、铁桥)。
黄山街道(驻徐州液压件厂东侧):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29728人。辖9个居委会(民安、民建、梅园、育园、黄山垅、民强、店子、坝山、工院)。
青年街道(驻青年东路124号):面积096平方千米,人口22254人。辖4个居委会(宣武、开明、青年、钟鼓楼)。
子房街道(驻粮市东街15号):面积379平方千米,人口35669人。辖8个居委会(津陇、子房、津浦、铁刹、园梦、响山、建新、金狮)。
翠屏山街道(驻原长山水泥厂院内):面积105平方千米,人口7278人。辖3个村委会(乔家湖、长山、土山寺)。
骆驼山街道(驻机场路15号):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26856人。辖7个居委会(狮子山、津东、金骆驼、狮南、民怡园、民祥园、民富园)。
大郭庄街道(驻三环东路大郭庄机场路口):面积121平方千米,人口7414人。辖3个村委会(下河头、上河头、李庄)。
潘塘街道(驻104国道南侧维维大道1号):面积298平方千米,人口13376人,辖赵店、潘塘、姜楼、孙店4个行政村。办事处。
大龙湖街道(驻104国道南侧维维大道1号):面积449平方千米,人口47245人,辖崔庄、柳集、塘坊、冯庄、大王庙、段山、大韩、曹山、丁庄、张屯、赵武、程庄、茶庵、六堡14个行政村。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辖四个街道办事处:
大庙街道办事处:面积89平方公里,人口81万人,管理3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
大黄山街道办事处:面积622平方公里,人口702万人,管理12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
东环街道办事处:辖9村委会(孟家沟、刘湾、赵庄、圩子、中王庄、东王庄、桥南头、后蟠桃、前蟠桃)。
金山桥街道办事处:辖6个居委会(碧东、碧西、金苑、桃园、杨庄、陶楼)。
贾汪区
下辖4个街道、5个镇,54个居委会、98个村委会。面积690平方千米,人口486万人。
大泉街道办事处(驻桃源路67号):面积7435平方千米,人口564万人。辖10个村委会(泉东、泉西、宗庄、大李庄、崮岘、鹿楼、小山子、柴窝、龙门、闫村、许阳村)、2个居委会(新泉、新夏)。
老矿街道办事处(驻联盟北路12号):面积4145平方公里,人口625万,辖19个居委会(援工、泉旺头、广场、光明、前委、民乐苑、群力、永兴、工商东、工商西、石头阵、夏桥、校东、华联、五号井、园东、新立、韩桥、四清)
大吴街道办事处(驻吴中路2号):面积7915平方公里,人口865万人,管理18个居委会(旗山、新旗、张庄、新庄、小黄山、程楼、湖里、权台西村、韩园、两妥、鹿庄、东段庄、民主苑、庄庄、南庄、岗子、泉河、韩场)、7个村委会(建平、蔡庄、瓦庄、解台、小吴、西大吴、白集);
潘安湖街道办事处(驻韩段路45号):面积258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管理2个居委会(瓦店、西段庄)、4个村委会(权台、荒里、潘安、马庄)。
青山泉镇(驻青山泉村):面积6647平方公里,人口423万人,辖5个居委会(南街、青山泉、青山泉街、卫东、蔬菜) 、11个村委会(前八丁、夏溯、张庄、花庄、姚庄、唐庄、房上、马庄、庞夏洼、荆台、后柿庄、陈山)。
塔山镇(驻夏庄村):面积963平方千米,人口67222人。辖20个村委会(东下庄、塔山、聂庄、张场、阚口、朱湾、殷庄、彭楼、沟上、葛湖、徐庄、王集、永庄、瓦房、张埝、曹庄、王庄、柳元、郑庄、豆宅)、3个居委会(耿集、张庄、桑元)。
汴塘镇(驻汴西村):面积1008平方公里,人口566万人,辖17个村委会(茸山、凤楼、汴东、汴西、影山、北元、北吕、河泉、沿河、朱古、马头、孟省、新集、芦山、高庄、阚山、榴园)。
江庄镇(驻江庄村):面积756平方千米,人口32254人。辖11个村委会(杏窝、官口、江庄、大路、马安、高村、铙钹、独山、周埠、大南庄、竹园)。
紫庄镇(驻紫庄村):面积883平方千米,人口63787人。辖15个村委会(岐山、临运、马山、杜楼、油坊、徐台、彭庄、常庄、阮庄、紫庄、吴台、王圩、石庄、张楼、吴窑 4个居委会(赵庄、南街、北街、董庄)。
铜山区
辖11个街道:利国街、三河尖街、垞城街、义安街、张集街、电厂街、张双楼街、拾屯街、铜山街、三堡街、二堡街。
利国街道,面积775平方千米,人口10660人。辖3个居委会(利群、利国、新建)。
三河尖街道,面积05平方千米,人口10571人。辖2个居委会(九里山、三河尖)。
诧城街道,面积07平方千米,人口7529人。辖5个居委会(诧城、新城、北村、马坡、绿苑)。
义安街道,面积06平方千米,人口4749人。辖1个居委会(义安)。
张集街道,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8270人。辖3个居委会(张集、沛南、祥乐)。
电厂街道,面积5平方千米,人口2650人。辖2个居委会(电厂、巨龙)。
张双楼街道,面积06平方千米,人口7162人。辖1个居委会(双楼)。
拾屯街道,面积1228平方千米,人口14001人。辖5个村委会((杨东、杨西、吴屯、周屯、薛桥)。 铜山街道办事处(驻北京北路21号):面积526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管理6个居委会(焦山、同昌、学苑、文沃、樵村、无名山)、4个村委会(桥上、望城、葛楼、汉沟);
三堡街道办事处(驻府前街1号):面积354平方公里,人口225万人,管理4个居委会(三堡、四堡、新何、黄桥)、2个村委会(潘楼、胜阳);
新区街道办事处(驻北京北路21号):面积645平方公里,人口391万人,管理4个居委会(二堡、台上、麦楼、龙亭)、7个村委会(新庄、驿城、滕寨、榆庄、梁庄、徐村、晁湖);
伊庄镇 面积856平方千米,人口42195人。辖15个村委会(伊庄、烈庄、牌坊、迷马、路山、卢套、赵圩、洪山、白塔、牛楼、晓庄、吕梁、冠山、倪园、马集)。
单集镇 面积1321平方千米,人口64123人。辖21个村委会(单集、林头、郁楼、阎庄、曹庄、新河、洪楼、占湖、姜集、八湖、邢楼、庙山、岳楼、姚庄、沈桥、花山、英山、寿山、路东、卢庄、贺庄)。
徐庄镇 面积1326平方千米,人口63437人。辖22个村委会(龙田、岗楼、黄集、来安、岳庄、周庄、太平、土楼、王桥、金井、张家、徐庄、吴集、重埠、山黄、赵疃、安乐、王楼、毛庄、吴楼、苑山、薛湖)。
马坡镇 面积69平方千米,人口49220人。辖12个村委会(马坡、瓦矿、和畅、大新庄、蒋楼、丁集、王堂、十段、姜站、九段、前八段、后八段)。
黄集镇 面积834平方千米,人口55707人。辖18个村委会(左庄、谢庄、运城、耿传楼、黄东、黄西、高楼、圣范、宗楼、金楼、杨庄、神洼、陈楼、吕楼、王岗集、朱楼、聂楼、三座楼)。
郑集镇 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47592人。辖10个村委会(郑集、戴楼、前鹿楼、苗湾、肖楼、沙楼、万村、卢楼、尤楼、石楼)。
何桥镇 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48528人。辖15个村委会(何桥、双楼、袁砦、金庵、庄里寨、土楼、付村、叶庄、张集、赵台、段庄、马行、肖庄、苗庄、宗庄)。
大许镇 面积129平方千米,人口73595人。辖23个村委会(大许、朱庙、东探、西探、朱庄、邵楼、岳海、刘鹿、麻沟、团埠、后王、太山、九山、河西、板桥、横山、梨园、简城、郑庙、沙庄、房亭、大吴、小墩)。
汉王镇 面积642平方公里,人口41万人,辖9个村委会(汉王、马山、北望、南望、赵山、虎腰、西沿、东沿、班井)。
茅村镇 面积844平方千米,人口66897人。辖13个村委会(茅村、大庄、留武、班山、梁山、小张家、洞山、龙庄、赵庄、任庄、岗头、梅庄、檀山)。
利国镇 面积665平方千米,人口54003人。辖13个村委会(利国、谭家、林头、郝家、马园、万庄、吴庄、马山、厉湾、黄山、西李、寄堡、墓山)。
柳泉镇 面积1052平方千米,人口56558人。辖18个村委会(柳泉、涝泉、前亭、前郁、八丁、西堡、官路、高皇、北村、大冯、饶山、套里、西马、东蔡、西象、王林、前象、辛家)。
房村镇 面积136平方千米,人口68959人。辖20个村委会(房村、窦家、李楼、郝湾、温刘、周庙、李庄、大牛、新庄、杨场、下洪、大沟里、鹿台、郭集、西王、马家、鹿湾、八万、林场、尚王)。
张集镇 面积148平方千米,人口69668人。辖20个村委会(张集、城头、梁塘、水口、孙湾、孟庄、李村、二陈、伴山、杨楼、翟山、店东、店西、邓楼、阎窝、张楼、魏集、姥庙、吴邵、下张)。
棠张镇 面积803平方公里,人口554万人,辖17个村委会。(棠张、学庄、沙庄、夏湖、马兰、铁营、牌坊、刘庄、刘塘、高庄、位河、新庄、跃进、田河、后谷堆、河东、前谷堆)。
大彭镇 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61598人。辖14个村委会(大刘、付庄、田巷、周棚、王门、闸口、义安、大彭、权寨、雁群、侯楼、沙塘、夹河、程庄)。
刘集镇 面积825平方千米,人口61277人。辖15个村委会(刘集、冯王、车村、东梁庄、棉布、许楼、杨庄、李庄、东风、丁孟、施楼、郭桥、丁场、欣兴、田园)。
柳新镇 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80776人。辖19个村委会(柳新、唐沟、马楼、刘台、陈塘、杨场、中口、位庄、新桥、垞城、天齐、孙大庄、牛场、冯楼、东城、李庄、孙庄、苏家、蔺家坝、黑璋)。
丰县
下辖3个街道12个镇1林场(大沙河林场)
立凤城街道(解放东路589号 ):面积891平方公里,人口75万人,管理12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龙雾桥、丁兰集、海子崖、辰明、七里铺、张五楼、洪井、秦河、栖凤、枌榆、新城、凤城12个居委会,谢集、史店、刘楼、徐堤口、史黑楼、李大庄、黄堤口、大堤口、刘李三、张寨、果园11个村委会区域,
中阳里街道(大同路88号):面积99平方公里,人口159万人,管理16个居委会;古丰、毓秀、南苑、紫金、东大、凤北、凤南、滨河、汇丰、向阳南、向阳北、新丰、凤东、凤西、西苑、北苑16个居委会。
孙楼街道(孙楼村青年路1号):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54万人,管理19个村委会;辖19个村委会:叶庄、仇楼、沙园、高楼、孙楼、张楼、张庄、庞庄、张新庄、陈楼、朱尧、赵河涯、大洼、十里庙、邵庄、三教堂、张梨园、穆楼、蔡楼。
顺河镇(驻顺河村):面积88平方千米,人口55571人。辖22个村委会(顺河、师新庄、边庙、涂庄、王寨、白庙、黄楼、齐庙、马庄、蔡庄、巩大庄、杨庙、张口、杨楼、渠寨、范庄、大圣、李庄、朱坑、焦庄、土屯、岳庄)。
欢口镇(驻欢口村):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92408人。辖27个村委会(欢口、常庄、宋寨、卞庄、陈洼、陈大庄、史庄、尹彭庄、邓庄、吴庄、李庄、肖埝、刘单楼、于口、刘大庄、赵庄、唐庄、董庄、肖庄、刘大营、沙庄、肖桥、黄店、周堂、于堂、和事楼、魏集、师桥)。
师寨镇(驻闵陈庄村):面积849平方公里,人口658万人,辖2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花园、汪屯、谢屯、周彭庄、冯屯、李庄、魏堂、刘庄、张堂、仇集、马庄、贾庄、古庙、师寨、李新庄、宋庄、小李庄、店子、小韩、刘土楼、史小桥、孙史庄、郭集、程庄、邱堤口、亭台集、小陈庄、刘小营。
王沟镇(驻蒋单楼村):面积119平方千米,人口98010人。辖32个村委会(王沟、邵楼、张庄、王老家、李溜、刘元集、刘大楼村、王半截楼、曹楼、两河集、程集、梁饭棚、丁楼、王大庄、周庄寨、单楼、苗城、孙油坊、赵集、刘电池、刘菜园、蒋老家、许庙、梁楼、银河涯、蒋屯、张蒋河、刘小集、张王集、陈庄、杂坡地、石洼)。
首羡镇(驻首羡村):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87617人。辖33个村委会(首羡、崔庄、李堂、田庄、王堂庄、渠阁、南楼、葛庄、张集、温庄、后屯、张老家、费庄、沙河店、茌李庄、和集、徐老家、袁老家、郭集、黄楼、崔老家、王炮楼、葛针园、三官庙、便集、连庄、王小庄、李药铺、渠集、董庄、王大庄、三座楼、渠新庄)。
华山镇(驻华山村):面积113平方公里,人口773万人,辖4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华山、袁庄、尹长庄、虎王集、尹双楼、徐屯、大张庄、小史楼、郭河、满庄、渠楼、赵刘庄、郭庙、大程庄、赵屯、邢桥、套楼、苇子坑、石楼、大王庄、王屯、前胡楼、中胡楼、后胡楼、胡庄邵庄、傅庙。
大沙河镇(驻岳庄村):面积128平方千米,人口58621人。辖19个村委会(食城、六座楼、岳庄、聂洼、张屯、杨集、李寨、二坝、毛楼、包楼、黑楼、曹庄、常庄、姚庄、代庄、黄庄、宗集、孙寨、蒋庄)。
梁寨镇(驻梁寨村):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60862人。辖20个村委会(梁寨、光庄、红楼、新腰里王、夹堤村、周楼、盖庄、石桥、杨新庄、赵楼、举人庄、单楼、四楼、新阎楼、黄楼、大王楼、小李寨、新集、孟楼、辛庄)。
范楼镇(驻范楼村):面积125平方千米,人口77554人。辖31个村委会(范楼、朱湾、韩庄村,秦王口、黄村集、蒋湾、袁庄、鲁套、骆庄、黄坝、耿庄、京庄、果园、幸福、李庄、牛庙、丁寨、徐平楼、金陵、千里井、徐楼、张花楼、刘楼、孟新庄、马庄、桃园、齐庄、虺城、邓庄、欧庄、汪楼、齐阁、胡楼、王庄)。
赵庄镇(驻赵庄村):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66217人。辖18个村委会(赵庄、朱陈村、许庄、吴楼、辘湾、大吴庄、王龙庄、赵庙、单庄、大刘集、张土城、安集、王学屋、青林、金刘寨、袁集、大彭庄、王庄、孙庄)。
宋楼镇(驻宋楼村):面积132平方千米,人口87858人。辖32个村委会(宋楼、香田集、李新楼、姚庄、毕楼、杨楼、王岗集、渠坑、瓦房、黄楼、魏庄、隋寨、史大楼、王连庄、田楼、前王庄、李楼、李大楼、季庄、辛庄大队、刘王楼、潘庙、菅庄、许口、荣庄、祝楼、郭楼、孙洼、东王楼、隋辛庄、王平楼、草集)。
常店镇(驻常店村):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60715人。辖27个村委会(常店、刘楼、樱桃园、秦庄、常堤口、万庄、常楼、康庄、油坊庄、杜堂、于双楼、裴庙、褚庄、孔庄、八里坊、朱楼、刘庙、卜老家、侯老家、李河、振兴村、郭集、徐庄、谷庄、尚庄、马楼、夏庄、华祖庙、郭庄、大李庄)。
沛县
下辖16个镇级单位
沛城街道(歌风路11号):面积624平方公里,人口16万人,管理19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西郊、泗水、汤沐、大风、新风、南谭、鼓楼、正阳、新建、香城、汉台、西关、杨彭庄、郝小楼、东关、南关、李集、鹿湾、任庄19个居委会和蒋庄、孔庄、邓园、张桥、户屯、金沟、赵圈、封楼、刘庄、石河、潘阁、纪庄12个村委会。
大屯街道(幸福路1号):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1223万人,管理15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
郝寨、小营、大菜、冯桥、秦岗、夏官屯、花园、齐心、大王庄、魏营、朱大庄、孟庄、安庄、徐庄、大屯15个居委会和丰乐、关庄、贾庙、石大屯、小屯、马寺、
家谱找人
本文2023-10-21 20:17:0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09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