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话说“外孙是条狗,吃饱了他就走”?
这是封建思想下的产物,是重男轻女的一种说法。是对女儿的一中贬视。因女儿在家都没份量何况外孙一个外姓人!我家虽没说出:"外孙就是一条狗,喂饱了就走″这句话,但在他们的心里外孙与孙子完全两处的待遇。
因我女儿与侄女相差半岁。因离得近就经常在一起玩,一起上学。假如小孩要吃糖我妈明着会一人一个,暗的里会偷偷多给一块给孙女。如果两人一起跳舞,她会说她孙女那动作多优美多好看,而我的女儿则动作僵硬,实在难看像她爸一样笨。有时叫我妈带下女儿,她会跟别人说:"蠢鸡婆孵鸭蛋,蠢外婆带外孙″。
这些点点滴滴说的多了,我怕打击女儿的自尊心影响她的 健康 成长。故不太愿意她去外婆家。
虽然我妈这样,她是老人受传统的思想,但我还是教育女儿要孝敬外公外婆!我想等我做外婆时我会外孙孙子一样的对待。单不说外孙是不是外人,起码有那心区别对待会影响小孩的 健康 成长就是不对的。
这大概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是相对应的吧。
对上一辈的人来讲,女儿和儿子虽然在一个家长大,但是,女儿从一开始就知道是给别人养儿媳妇,父母都知道“养儿防老”,而女儿是指望不上的。
即使指望不上女儿守在自己身边,女儿的儿子,也就是外孙,又疏上一层,可不就是什么时候来了,好吃好喝伺候了,吃完喝完拍拍屁股走人。所以就有了,养外孙,就像养小狗,吃完喝完拍拍屁股走人。
这句话, 其实有很深的贬义,是重男轻女的衍生, 但是,用在这个时代,显然已经不适用了。
以前人嫁女儿和卖女儿差不多,恨不得嫁出去的时候,称斤卖,花在她身上的钱,全部连本带利找女婿要回来。反正也不指望女儿能在自己老的的时候伺候膝下。
现在人哪里是嫁女儿,有的都可以说送女儿了,恨不得把全部家当都给女儿陪嫁了去,生怕女儿嫁出去吃苦受累,吃不饱穿不暖的,不惜附赠自己的全部,换女儿的幸福生活。而男的呢,有的即使一无所有,娶个有钱的老婆,就翻身农奴做地主了。
所以,现在嫁女儿也不说嫁,说结婚比较合适,婚后夫妻俩出去单过,两边父母都要亲,都得伺候和陪伴。而且很多人外孙都是给外婆带大的,哪里还会什么“外孙狗”,现在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都是宝贝金孙。
外孙,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就是别人的孙子,是外人。他有爷爷奶奶,跟随爷爷的家谱。
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外孙和孙子就是不一样。我姥爷有五个外孙两个孙子三个孙女,明显待遇就不一样,孙子精贵着呢,而外孙也就是表面上的客气。
去年姥爷生病去了医院,我们五个外甥商量好了,每人去探望姥爷的时候都给姥爷了500块钱,而孙子孙女去了什么都没买也没有给钱,姥爷也一样笑呵呵的,大姨对姥爷说姥爷做的不对,凭什么外孙都给钱,而孙子就只是看看,姥爷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就把钱都还给了外孙。
“外孙是狗,吃饱了是狗”,其实这句话是姥家人的说法,我们做外孙的从来没有这么想过,对于姥爷姥姥感觉也一样的亲,在姥姥家我们能找到美丽的童年,记得姥姥给我们讲故事,哄我们睡觉。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是都赞成!我外公外婆对我当孙女一样特别好,什么都不争都不要我们的!每年过年给外婆外公的钱,外婆外公都偷偷塞给我们了,而且还要给足我们面子!
比如:今年大年初二,我和往常一样和我哥还有目前去外公外婆家拜年,我一进门(外公外婆住在二舅家)外公外婆就特别开心赶紧给我们拿一堆好吃的,外公看我们来了就赶紧说给我们去摘点青菜吃,外婆还问我们各种情况,工作顺不顺利,感情方面如何?等等……不攀比我们谁混的差谁好,就是一个老人家对后人的各种嘱咐和关心!聊了一会我大舅、二舅、二舅妈、三舅、三舅妈以及表兄弟姐妹好多都来了(我外婆家和三个舅舅家每年都是一起过年),舅妈们就忙着准备午饭,不一会外公就回来了。我之前和我哥商量了:我给600元外婆,他给600元外公;所以一看到外公回来了,两个人赶紧行动给钱!本来我们是偷偷的给钱的,但是我外婆外公特地走在客厅,当着一大家子人的面说:不要,不要,你们都好好的就行了!我们年龄大了又不什么钱!我和我哥从小到大受到外婆家的不少关照,现在都长大了,就一定要给外公外婆。后来外公外婆当着一大家子人的面收了!
但是我后来回到家,我妈把钱给我和我哥了!才知道我外婆把钱给我妈了,他们说:我和我哥还没有成家,以后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让我们自己留着花钱,他们年纪大了,用不了什么钱,我们要好好过好我们自己的生活!
很感动!也让我从小到大都不分外婆外公和奶奶!都是一样对他们!说句心里话,我感觉外婆外公比我奶奶对我都好!
愿天下所有的外公外婆都长命百岁!享福安康!
为什么老话说“外孙是条狗,吃饱了他就走”?
这只是一句比喻的话,实际“狗不嫌家贫”,狗狗最忠诚。这里所说的外孙是条狗,带有戏谑调侃的意思。我们这也有句俗话“姥姥亲外甥,坷垃地里撵旋风”,意思是说,闺女外孙都是外人,你待外孙再亲,有事时外孙还是跟他爷爷奶奶近。又如,是亲择不下来,不亲沾不上去。
长久以来,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外孙子都算外人。儿孙是家庭香烟的继承人,儿孝媳贤,爷爷多数看孙子亲。这是生活的主方向。看外孙也亲,不过这亲有一定的不同,因为外孙有他的爷爷奶奶呢。
有个小故事,孙子和外孙在一起玩,孙子的爷爷有病去世了,孙子说起话来,想爷爷心里不愉快。而外孙说,俺爷爷还在呢!我不难过。姥姥在一边听着心里不是个滋味。看来谁家的孩子还是和谁家的大人近啊!谁的人就是谁的人,亲你也是白亲!
这话是旧 社会 传到了现在!
我妈姊妹三个,每家两个孩子,每次去姥姥家基本都是一起去,基本上是上午十点半左右到,中午吃了饭三点左右就走了,所以每次我们要走的时候,都会对我们说:“外甥狗,外甥狗,吃饱了就走!”
其实这是姥姥打趣我们,不过我们这些表兄弟们,我二姨家的表弟每次都特别印证这话,小时候每到秋天姥姥都会到我们几家,轮着给我们做棉袄、棉被。
记得姥姥经常说去我二姨家的时候,吃完饭,我那个表弟就赶姥姥回去,姥姥每次说起这个表弟,都说真是个外甥狗,一点也不亲人。现在长大了,这个表弟跟我们都不太走动,这是把“外甥狗”这个词表现的最形象的了。
其实“外甥狗,外甥狗,吃饱了就走”,这话是旧 社会 的背景下说的,那时候的人重男轻女,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女儿嫁出去了也基本不用赡养老人,当然老人的遗产也都是儿子继承。
虽然如此,外公外婆却对待外甥都很好,不过由于外甥大部分时间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所以跟爷爷奶奶比较亲,而去到姥姥家,姥姥好酒好菜的伺候着吃了,之后就回家了。所以就会有“外甥狗,外甥狗,吃饱了就走”这种说法!
任谁听到“外孙是条狗,吃饱了他就走”这句话可能要谁听了心里都会非常不开心的,其实仔细想想这句话不仅仅只是一句骂人的话,其实更多是一种无奈吧!
对于外婆来说这是自己亲女儿生下的孩子,就是自己家的孩子。由于外孙一般都是住在爷爷奶奶家,所以对于很长时间没有见到的孩子他们来说就会非常热情和亲切,每次回到外婆家外婆都会给孩子们买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可以说孩子们想要的只要是外婆能给的,她都愿意给。
但是随着我们的年龄的增长很多人有了自己的事业,可能每年只有一次甚至一年都回不了一次家,所以去到外婆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去了也待不了多长时间。
意思是说,姥姥姥爷再疼,等孩子长大了还是跟爷爷奶奶亲。\r这句话应该是贬义多一点。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句俗话,对姥姥姥爷而言,有些失落。
\r朋友儿子一岁半了,打小在外婆家长大,外婆劳心劳力照顾他,每天换着法子给他弄吃的,买这买那,可这熊孩子却跟爷爷奶奶亲热得不得了,爷爷奶奶大约是孩子一岁之后才开始每周过来看一次孩子 每次来我儿子首先都会叫外公外婆起身给爷爷奶奶让座,临走我儿子都会哭得稀里哗啦,跟着后面追 把我每次都气得!想想我妈心里都不平衡,每次都只能特别尴尬的笑着说“真是外孙狗” 真的是血亲外婆带不亲吗?
像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我小时候非常喜欢去外婆家。基本上,童年最快乐的记忆,都是在外婆家得到的。而一到暑假,我就会要求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外婆家,然后在那里度过一个多月无拘无束快乐的日子。而每每向妈妈提出去外婆家的要求时,妈妈都会问我,你为什么要去外婆家呀?我就会回答,外婆疼我。然后,妈妈就会用嘲笑似的口吻跟我说:外婆疼外孙,不如疼小鸡儿。
确实,在传统观念里,外孙再怎么疼,也是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一年半载的来一回,顶多带一些礼品,关键时刻顶不上用场。还不如疼自家养的小鸡,长大后还能每天还能下个蛋,补贴家用。
而由于“隔代溺爱”的存在,很多老人无论是对自己的孙子还是外孙,都非常的喜爱。又由于外孙是客人,比对待自己的孙子,又多了份包容和优待。但是,在传统 社会 里,最终能够给自己养老送终的还是自己的亲孙子。所以,老人对外孙的爱,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 情感 表露,他们也在爱外孙的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 情感 享受。
这个,我感觉是比以后外孙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回报,更加珍贵的东西吧。
也不一样,我家父母就特庝外孙,一是外孙是他们看大的,二是外孙自己能够独立,不但自己成家后过得挺好,还特孝敬父母,老人,不管是爷爷,还是姥爷,姥姥,只要有空就来看老人,给老人,买他们喜欢吃的东西,生病,住院第一时间就到医院看望老人,而家孙也是老人看大的,现在三十岁了,过节来了,不是借钱,就是问老人家里的房产都给谁,老人都怕他来,我下个月就不上班了,在家陪老人,现在老人防家孙就象防贼一样,现在把家里面贵要的东西都放在我这里,家里的门都是新换的,都不给儿子,孙子钥匙。怕他们来啃老,趿外人都说他不记得有孙子。
1 39简述宝玉听刘姥姥讲故事“寻根究底”的情节。(5分)(第三十九回)
一老爷有一女儿叫若玉,17岁去世,她的父母因不舍给她盖了一座庙,后来她便成精偷柴火。宝玉后来便让焙茗去找却只找到一个瘟神庙
2 姥姥讲故事葫芦兄弟
传说葫芦山里关着蝎子精和蛇精。一只穿山甲不小心打穿了山洞,两个妖精逃了出来,从此百姓遭难。穿山
葫芦兄弟
甲 急忙去告诉一个老汉,只有种出七色葫芦,才能消灭这两个妖精。老汉种 出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大葫芦,却被妖精从如意镜中窥见 。他们摧毁不了这七个葫芦,就把老汉和穿山甲抓去。七个葫芦成熟了, 相继落地变成七个男孩,穿着七种颜 色的服装。他们为了消灭妖精,救出老汉和穿山甲,一个接一个去与妖精搏斗。红娃是大力士,但有勇无谋, 落入泥潭被擒。橙娃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却被妖精的魔镜射瞎了眼睛 。黄娃是硬铁头,,被妖精用刚柔阴阳剑束缚住。绿娃会火功,又被妖镜的冷泉清凉酒灌倒。青娃有水性,被妖精用如意销魂酒醉倒。蓝娃有隐身术 ,去偷妖精的如意,解救了前五个兄弟。但是紫娃心已变黑,成了妖精的孩子,结果紫娃将六个哥哥吸进自己的宝葫芦,自己也被妖精活捉。妖精把七兄弟送进炼丹炉,想炼成七心丹。这时,老汉把七色彩莲的莲子投入炼丹炉,使他们联合起来,发挥各人的法术,冲出炼丹炉,终于打败妖精,把他们收进宝葫芦里
3 在《童年》中与外祖母有关的故事情节
茨冈死后,阿廖沙更加依恋外婆。睡觉前,给外婆开玩笑,外婆给他讲上帝与小鬼的故事。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欢的人。
“外婆到来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现唤醒了我,使我见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把这一切编织成色彩缤纷的花边图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贴心的人。
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外婆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廖沙听的入了迷。
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外婆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
外公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八月,母亲去世了,外公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他的脖子上。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
(3)写外婆讲故事扩展阅读:
《童年》内容简介:
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4 找三个有意思的话题青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讲故事
老人家最爱来讲的,最愿意让自人们听的就是一些努力的事迹,比如以前灾荒年之类的,那时候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啊之类的, 我外公外婆一天到晚都会告诉我们这些, 我们也爱听一年的故事。还会互动。。。。。一些词语可以给一些提示, 船到桥头自然直,丢了西瓜捡芝麻,像这些, 老人家很愿意讲的, 而且故事还很多!
5 外婆讲故事的时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记录方法
我自己比较喜欢用手写的方式,不太喜欢用电子笔记类的专工具。我并不反属对用这样的工具
只是我认为手写图解效率更高,还可以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阅读一本书,记忆效果更好。
用拍照和扫描的方式记录书的内容,我是不提倡的,那样记忆不深刻,只是给自己一个安慰。
除非你在拍照和扫描的同时完成内容归类,便于后续检索
6 外婆睡前讲故事作文段落
今天睡觉之前,外婆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可是,我觉得有点像神话故事,讲的是外婆的外婆亲身经历的事情。
她说:那夜是八月十五,天亮得像白昼一样,外婆的外婆一个人坐在天井里筛米。半夜时分,忽然看见天上花花绿绿的,出来了一群人,她赶紧叫已经睡觉了的外婆的外公:“老头子!你快出来呀!这天上怎么花花绿绿的,像唱大戏一样,真好看!”外婆的外公说:“老婆子,那是开天门,你赶紧跪着求吧!”“求什么呢”外婆的外婆说。“那你就求财、求子、求富贵吧!”外婆的外婆真这样求了。果然,家里的槽坊放出来的酒源源不断,流也流不尽。家里的桶也装满了,盆也装满了,罐也装满了,缸也装满了,槽也装满了。。。。。。酒还是流不尽,不知哪儿来的那么多的酒,为了不让酒白白的流的浪费掉,外婆的外婆又去求神仙,让酒回去吧!酒才流的慢了。就这样大富大贵的日子过了几年。后来,因为要打到地主,外婆的外婆家里的财产都被瓜分掉了,家里变得一贫如洗,住到了一间茅草屋里,每天还要拉出来批斗。然后,外婆的外婆得了一场病,因为无钱医治,就疼痛而死。
7 外公外婆讲故事读后感
外公年轻时候,可谓仪表堂堂。
他是从山村走出来的孩子,但是受过良好的教育,进了城被领导器重,年纪轻轻就谋到了一官半职。
外婆同样是山村里的女孩子,但是从来没有读过一天书,大字不识一个,长得其貌不扬,也并不识什么礼仪大体。
外公和外婆是包办婚姻,一个十七岁,一个十八岁就当了新郎新娘。外婆生下大女儿,外公就离开了家,去了城市。
外公因为气质出众,被很多女人追求,有同事,有疗养院的小护士,还有陌生人。
但是外公是一个死心眼,为人正直得很。回绝别人的时候都直接说:真是对不起,我已经结婚了。我在乡下有老婆。
时间久了,大家都以为外公是在找借口。二十出头的年轻男人,哪里看得出来是一个有老婆的人?
外公一辈子注重打扮,从来都是穿得干净体面,风度翩翩。即使到了今天,八十几岁的外公也一点不落后,打扮得从来都与其他老年人不同。别的老人到了晚年喜欢穿布鞋,但是外公坚持穿皮鞋,鞋子从来都是油光铮亮。背带西裤,时尚的衬衫,墨镜,飞行皮夹克,这些都是外公的行头。他才不会穿臃肿的羽绒服。
话说那时候的外公,应该也是帅气得一塌糊涂,才会招来那么多女孩子的爱慕。
被人追得紧了,外公想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把外婆接到了城市一起生活。外婆来的时候,竹篮子,免裆裤,手工布鞋,土得直往地上掉渣。但是外公却一点也不嫌弃,把一群小姑娘惊得下巴掉到了地上。
因为外婆不识字,找不到太好的工作,外公就把外婆安排到了自己的身边,做一些最简单的拖地倒水的杂活儿。
外公说,那时候有一个叫月娥的女生,生得漂亮极了。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性格活泼张扬,大眼睛白皮肤,是药局投药的。外公不知怎么生了肝病,时常要去单位的药局拿药,每次这个月娥见到外公,就大声叫着外公的名字,开心得神采飞扬:XXX,欢迎你来取药!!
那时候单位常常开大会,每次月娥就先站在门口张望,看到外公坐在哪里,不管多挤,她一定要蹭到外公身边来,把旁边的人推开生生挤出一个位子来挨着外公坐。
外公说:月娥,你怎么这么讨厌,这么多人非得挤到这里!月娥就嘿嘿笑。然后看看旁边的外婆小声跟外公说:XXX,你看,你老婆的眼睛好小哦!
我问外公:外婆看到不会生气吗?
外公摇头:你外婆不知道为什么,从来不会计较这些事。她总说,我自己的丈夫我心里最清楚是什麽样的人。
我的天啊,我简直要佩服起外婆的笃定和大智慧来了。
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多了,外公觉得很困扰。回家就跟外婆说:你看月娥每次开会都要挤到我旁边坐,怎么办呢。
外婆淡淡说:她既然喜欢坐你的位置,你就让给她好了啊。
外公不禁拍手叫好:哎呀,还是你的方法妙!下次我就让给她!
死心眼儿的外公,以后再开大会,月娥挤到旁边,他就起身把位置让给她,然后换到其他地方去坐。
我听了,就觉得那时候的人太朴实了。或者说,像外公外婆这样的人,真是太简单和朴实了。那个年代,像徐志摩那样的男人,休妻,逼张幼仪堕胎,也不是没有。
外婆这个人我是了解的,她没有那么多想法,说话直接,对人好就是对人好。不掖着藏着,也没那么多心眼儿。年老的时候,外婆行动不便坐到了轮椅上。外公推着外婆去街心公园,看到一群群的老头儿在打拳遛弯儿。外公就逗外婆:老伴儿,你看看这些个老头,要让你选一个,你选哪个?
外婆冷冷回道:没一个顺眼的猴儿!
我的记忆中,外公和外婆并没有特别温存的时候,更像陪伴。这大概是因为外婆,她不是一个特别细腻的女人,也不擅长表达情感,觉得儿女一堆,还腻腻歪歪的很肉麻。外婆很能干,很会持家,但是从来不懂得婉转,跟外公说话都是直来直去,甚至不顺心了就数落一番,并不懂留面子。可是外公就这样守了这个不漂亮的女人一辈子,俯首帖耳。
有的时候我在想那些天天喊着打小三的人,她们的内心其实是虚弱的。她们表面上举着正义的大旗巩固大婆的位置,其实她们内心里比谁都清楚,只要她们守着的还是这一个男人,全世界都是潜在的小三。
一份感情出现了纰漏,不如正视现实,何必迁怒他人。
而一份感情有多牢靠,这只取决于你是谁,而你遇到的又是谁。
遇到了外公这样一个人,笃定如外婆,根本不必迎战。
8 从哪些描写可见姥姥讲故事的确讲得好
老人家最爱讲的,最愿意让人们听的就是一些努力的事迹,比如以前灾荒年之类的,那时候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啊之类的, 我外公外婆一天到晚都会告诉我们这些, 我们也爱听一年的故事。还会互动。。。。。一些词语可以给一些提示, 船到桥头自然直,丢了西瓜捡芝麻,像这些, 老人家很愿意讲的, 而且故事还很多!
9 姥姥讲故事 火烧赤壁
曹操统一北方后,企图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208年,曹操率20万(号称80万)大军南下,与孙权、刘备5万联军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用火攻曹,曹军大败退守北方。这一战役史称“赤壁之战”。
10 我要查一下外公外婆讲故事这本书的读后感
外公和外婆的故事
雪下了一晚。汽车和大地都被蒙在雪里,但迎春的灯笼依然迎风飘扬,没有被雪俘虏。
在那个雪异常大的2008年春节,我冒雪回到了故乡。晚上我在鞭炮声中悄然睡去,半夜做了梦。梦见外公的脸和我贴得很近,他的脸很大,大得像我的被子,我想他一定是怕我冻着,细心罩着我。
外公因为哮喘已经逝世。他早年是抗日英雄,常常带着20响的匣子枪和鬼子周旋。后来外公老了,经常咳嗽。我在外公家长大,记得外公的咳嗽声像风箱,好像总是拉不动风箱里的风,像座山压在他的胸膛,也好像压在我疼痛的心上。
第二天,我们围着火塘,母亲给我讲述了外公的故事:他早年是在老家环潭镇上开豆腐店的,人称黄豆腐,抗日战争期间参加秘密的抗日贫民团,任贫民团主席。有一次,贫民团的团员郭明理家娶儿媳,礼单上写有黄主席的名字。这被隐藏的小日人(汉奸)发现,跑去告诉了日本人。鬼子就带着一个班扛着枪前来抓人,追问郭明理:“八路八路的。”郭说:“拔萝拔萝的,有。”然后带他们到地里拔萝卜,日本人气得给了他一枪托,狠狠地用枪逼着他带路去找人。我家离郭家有一里地,快到时,郭就连声大喊:“哪里有黄主席”这话被刚出门倒垃圾的我外婆听见。当时,外公不在家。外婆赶紧带着母亲和母亲的妹妹弟弟从后门跑出,一家人逃到一个鲁姓大户人家里。
第二天早上外婆想从竹林里划船跑到河对岸的山里,刚从竹林露头,就听对岸山冈上一声断喝:“不许动!”接着传来拉枪栓的声音。原来上游的河面也被封锁,日本人正在挨户搜捕。好在我的大姑爷住在河下游,听到风声后,就佯装打鱼的,划船来到上游。大姑爷寻到外婆后,约好半夜在下游碰头,送她们过河。过河的地点叫断水岩,因为陡峭,日本人也没设岗,一行人悄悄地过了河,顺着石头缝向上爬。外婆是小脚,困难可想而知,东西也掉到水里了,但总算逃出来了。母亲至今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那年她9岁。那个弟弟后来在大饥荒时饿死了。我父亲的弟弟也在“文革”时代被逼自杀。我们家活下来的大多是女人,大凡中国的女人都是坚韧的吧。后来每次回家我都要到断水岩去转转,那里如今长满了芦苇花,很漂亮。
谈起外公的病因,母亲说:这里是随枣走廊,是日本进攻重庆陪都的必经之地。有一次外公的部队在山上遇到日伪军。他正在坟头后面指挥战斗,突然一颗子弹呼啸而来,他只得猛低头,帽子被打飞,但呛了一口气,从此落下哮喘的毛病。这个疾病从此伴随他一生,非常痛苦。晚年他只能在街上摆个小摊贩卖点水果什么的度日。那时,我上小学,每天早上我帮他把东西挑过去摆好,然后我去学校上早自习,晚上再接外公回去。
外公的弟弟老二,原来是个理发学徒。有一次,新四军的一个独立旅来到这里,一个团长来店里理发。那时才17岁的二外公摆弄团长的匣子枪,团长说:“你喜欢就参军吧!参了军这枪就你背着。”就这样老二跟着部队走了,只给他母亲捎回一句话“出远门了”。那时,白天外公秘密筹集银元,晚上二外公负责来取,送到山里的根据地。那时外公有整麻袋的银子,从不知道贪污一块。
……
听着母亲的讲述,心里想起母亲的思念,我对自己说,以后要常回家看看,多看看母亲,多看看心中的外公。
1934年出生,后期据二姨回忆姥姥故事录
一、转战东北
1959年山东梁山馆驿公社平湖水库治理,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北大荒,带队(男人归姥爷管,女人归姥姥管)几百号人移民到黑龙江伊春市乌马河,姥姥19岁就是人民公社高级社的社长,她不是体力劳动者。身份是工人,只因当年惩恶扬善得罪了小人。
二、不为强权折腰
当年是因为山东老乡捡莱叶子吃被官方制止而暴怒,反映给了上级来的慰问领导导致当政者3天之内必须给山东移民来的老乡挨家送粮送菜和修缮冷屋子,否则将被撤职,自此与小人结怨,身份变成工人,原因是不能一家俩人都是干部。
三、英明决断
当年姥姥带来半车皮的吃穿用。将移民补贴和所有的积蓄全部买成吃穿用的东西。各种布是成捆的,粮食是成袋子的,仅芝麻就一面袋子,别的就发挥想像。咱一家带来的东西抵上别人十几家。正因为姥的英明决策,才使全家人三年自然灾害免受饥饿之苦。
不仅照顾自己家里,更是兼顾他人。在移民往东北路上,更是为移民的普通百姓免费发放粮食干粮。后饥荒年,得知回头姑姥家全家因为没有粮快饿死了,邮寄钱粮不说,也坦然邀请到自己家里。也因此有了姑姥姥家举家投奔(春天来,冬天走),返程时更是车载粮食用品返程。直至现在姑姥姥忆起仍是千恩万谢。
四、家庭氛围(好人缘)
姥姥人缘好,我们从小到大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有邻居们帮忙用手针做衣服,用粮食摊煎饼。她一直忙工作。目前咱们家没有一人能达到姥姥水平。
五、绝对的能力与实力
姥姥自悟的心算能力无人能比。二姨和妈妈小时候和她比赛,她俩用笔,姥永远第一。
我小时候听我妈妈讲,记得的故事是姥姥虽然不识字,可是妇女主任收发户口本的时候,只要她们谁给按照顺序读一遍并按照顺序放好,那就绝对不会发错或者少了谁的。记忆力绝对超群。姥姥讲过老奶奶的故事,是说听戏听一遍就能把词,调以及唱腔一字不落的唱下来。因此猜测家里有基因遗传。
据二姨和妈妈转述说(听姥姥讲)在大姨和大舅小时候,姥姥和姥爷在山东都是干部的原因,两个人工作都特别忙。没有时间带孩子,因此国家特意派人替姥姥姥爷照顾大姨和大舅(最早期的保姆),以国家派发工资的形式,并且20-30元一月(单纯就是照顾大舅和大姨)。后因为照顾孩子有功,成为正式工人,转正工作。姥姥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六、绝不让孩子受委屈
小哥小时候因为同学窜楞逼迫偷了家里1元钱,大姨姨夫打骂小哥。姥姥去教育他们,说不可以这样说孩子。因为大姨,姨夫不好意思教育人家孩子。姥姥自己找上他家门,去批评教育给小哥撑腰。并把1元钱替小哥要了回来,还告诉小哥如果他们欺负他找姥姥,姥姥去找他们去。然后这件事姥姥掂心了好久,三天两头问小哥,有没有再被欺负。
杨光小时候公园里被别人家大一点的孩子欺负,还被人家爷爷教育。姥姥去找上人家爷爷,讲事实说道理把他们讲的灰溜溜的带着孩子跑了。
我工作发展的不同阶段,也会常和姥姥分享自己的工作感悟,姥姥也会在适时提醒并给到我支持。我毕业后的时候,我怀孕期间,因为工作事业发展变动自己也比较焦虑。姥姥和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哥哥弟弟阿姨他们都是希望我好,我好就好。需要就给哥哥打电话,给阿姨打电话求助。他们一定都会帮我的。姥姥给的底气。
大约十年前,阿姨有个好友因小三问题与老公发生争吵而被老公殴打,在处理该问题过程中突发奇想,阿姨问李老太,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你姑娘我身上应该怎么办?李老太先问姑娘是否有错在先?答:姑娘没错。李老太:那好办。我先把儿子叫来。问:干嘛?李老太:让儿子先替我揍姑爷一顿。我得替姑娘出口气儿。我又问:揍完咋办?李老太:然后离婚!继续问:离婚姑娘没房子住咋办?李老太:住我的呀!问:可是你也没有独立住房,你是和儿子媳妇儿共有一套住房,只占一半的产权。李老太:那也好办,我告诉媳妇儿我姑娘住我这半儿不住你那半儿!整个过程豪不犹豫,干脆利落。惊呼:李老太,你真牛!给你当姑娘,绝对底气十足!
七、幕后军师
据二姨讲,小时候虽然姥爷主事,但遇事都是晚上回来和姥姥讨论。(小时候常常偷听)姥姥给他出谋划策指挥,姥爷第二天就按照这个思路办。而且每个都办的很顺利圆满。人家都称好。姥爷活着时候就表示,姥姥一直是他的幕后军师。
八、对子孙后代的期盼
我认识的姥姥最是喜欢烧香拜佛,而且每天如此,每次皆要为子孙祈福,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重孙,重孙女,每个皆不能落下。期盼学习的天天向上,上班的工作顺利越来越好,经商的财源广进。每个人都要平安顺遂……
姥姥的饺子馆,从片名就可以看出,这是老一辈人的故事,还与饮食有关。
老一辈人的故事,就会有儿女亲戚和老一辈人之间的关系要调理,饺子美食,就会有利益纠葛和社会规则需要遵守。这些组成了姥姥的饺子馆这部剧的大部分情节。
因为主角是姜桂芳和李传玉这两个老人,年纪比较大,不会像拍年轻人颜值高的影片那样,太过拜金,而不择手段,牺牲掉重要的东西,产生悲剧。姥姥那一辈的人,最多的是为了生活琐事吵架,那个时代物质都不是太多,即使到了新时代,这种习惯,也一时半会改变不了。
姥姥的饺子馆,没那么多爱情,为琐事而争吵,这一点反而吸引我去关注这部影片,这部影片很小清新,吵来吵去,人生总是觉得有点意思。现代的年轻人,不喜欢对方,就会孤立对方,不打不骂不得罪,据说,城市里的人,没几个很要好的朋友,最多一两个,人们都孤独成性了。
姥姥的饺子馆,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的发展,还是主要靠年轻人推动的,时代在发展,家庭也随着年轻人在社会上打拼,有了起伏变化,饺子馆就相当于一个家庭的第二个家,这里的故事发生地点,就是家庭与社会交接的一个通风口,它改变了这个家,也维系着这个家的稳定状态。
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需要这种能够吵架的本领,学会姥姥那一辈人的爱折腾的性格,他们只是没有遇到好的时机,没有机会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人生不是因为你被打上拜金、文艺、企业家等标签,就可以实现你的理想的,人在这个世上生存,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
为什么老话说“外孙是条狗,吃饱了他就走”?
本文2023-10-21 19:32: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09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