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李的人是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代?
李姓是中国的大姓,但不全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代。李姓由来有几种说法:
1、出自赢姓,李氏的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时代的高阳氏颛项,出自赢姓。
2、出自姬姓。商朝时期,居武落钟离山的巴人,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前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后灭于东晋。
3、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4、唐王赐姓。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扩展资料: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实为汉将李陵后裔。
宋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1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河南、山东,这四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44%。
明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宋元明时期,李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600年中李姓总人口减少了10%。这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尤其是元朝的野蛮统治有密切关系。
当代李姓的人口已达9200多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38%。从明确至今5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万激增到近9200万,近18倍。李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
-李姓
1唐高祖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
唐高祖李渊(565-635年6月25日),长安人,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很快统一了全国。1965年6月25日,李渊去世。
谥号吴泰,庙号高祖,李渊死后葬于仙灵。唐高宗元年(674)八月,改国号为帝尧神。天宝十三年二月,帝尧盛达被尊为小光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君主的典范。
李世民(599-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国号贞观。名字的意思是“济世保民”,他出生在陇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黄凯十八年(599),早年随父李渊入长安,618年建立唐朝。他率兵天下,为统一唐朝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将军。66年,宣武门即位,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功过大于过,所以业障不降”,这是后来明君的典范。寺名太宗,大文臣武圣大光孝皇帝葬于昭陵。
3李贽,唐高宗:一个懦弱的皇帝,在他的帝王生涯中无所事事。
唐朝第三任皇帝(649年至683年在位),李治,唐高宗(628年至683年),性格“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其母为皇太后长孙,是自己的第三子。关武年(631)被封为晋王。后来,唐太宗的长子李承干皇太子和次子王太相继被废,贞观十七年(643年)被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设在长安太极殿,以贞观遗风开创了永徽之治。唐朝的疆域是高宗时代最大的,东有朝鲜半岛,西有咸海(里海),北有贝加尔湖,南有越南恒山,持续了32年。在位三十四年,李治于洪道元年(683年)病死。五十五岁时,葬于甘陵,寺名高宗,谥号皇帝。
李家家谱36个字辈排列:宗若应昌,必有哲人,克勤一德,矩模作程,诵述先贤,启迪后生,维贞与恪,闻与厥章,淑慎臧嘉。
李家家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
李家家谱其他字辈排列:
江西丰城:宗南世与,万邦孟汝,以允志迪,文忠佳士,元华哲昌,若皇斯。
江西丰城:宗南世,与万邦,孟汝以允志;迪斯文,秉公良,启佑怀懋德。
四川宜宾:宗仁仕文昌,世才必代荣;清华永富贵,万明定元兴。
六甲李氏:宗受益志兴仁才,楚再荣顺世运长,茂高腾秀锦章崇。
松阳李氏:宗希国世,智秉延浩太,高仲德寿方;显永登如大,有增发承嘉;绍益定起贤,吉昌振瑞毓,作良济朝邦。
夫大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者,时人皆谓之曰:胡种。然我辈观之,此说缪之大也。
夫太宗者,实为纯种之汉人也。
欲知详情如何,且听慢慢道来。
先太宗皇帝之父系血统,前人有《李唐血统流源考》一文已做详细解答,在此就不赘述。翻遍《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皆曰李渊乃凉武昭王七世孙,家谱世代明晰,为正宗汉族,此说当为信史。至于肖小之辈,妄自揣度,混淆视听,其心可诛,不提也罢。
太宗之父系为汉人,确然无疑。
今日小可欲论者,乃太宗为纯种汉人。惟其母系亦为汉人也。
夫太宗母者,窦氏。窦氏实亦为汉人。
(咳咳,古文没学好,写不下去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老妈姓窦,李渊登基以后追封为皇后,在李世民来说就是先窦太后了。
李世民老妈这个窦姓来自纥豆陵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因此很多人就不去追究纥豆陵为什么姓窦,而梦呓般地以意*的方式想当然地说李世民老妈祖先姓纥豆陵,所以是匈奴,所以李世民是胡人。这种猪一样的逻辑实在让人看了哭笑不得。
我们姑且不论父系社会以父系血统为确定民族属性的基本条件这一传统。(要不如此,福临就是蒙古人,玄烨可就成了汉人)
单就窦姓而言,说窦氏是胡种的人显然可谓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或者根本就是存心捣蛋。不错,窦姓以前确实是姓过纥豆陵。这就是他们自以为抓住的可以利用的小辫子。可是,纥豆陵的来源他们却是不知道,或者,就算知道了也要装做不知道,对于纥豆陵,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将其描黑,描画成匈奴胡种。
关于纥豆陵的来历,窦毅及其子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祖上是汉朝窦氏,东汉末期,因为窦武之祸,窦氏满门惨遭迫害,窦章部分子孙亡入匈奴,为部落大人,改姓纥豆陵氏。
追本溯源,纥豆陵氏祖上根本就是东汉窦氏外戚的一个分支。纥豆陵氏改姓窦姓,实为恢复祖宗姓氏,正本清源而已。
亡于关外近四百年而气节不改,不忘祖宗,这才是真正的汉人本色。要说正宗,窦氏一族至少比那些连自己祖宗都不认却去捧异族臭脚丫子的狗男女要正宗上百倍。
至于牵强说窦毅匈奴人的问题,查无实据。用几个叫兽的臆测来否定铁一般的血亲关系显然是不负责任的。窦毅从小生长在匈奴人的环境中,在生活习惯方面适应了匈奴游牧文化,并不能因此就说窦毅是匈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人拥有双重姓氏,是很普遍的事情,胡人可以用汉姓,汉人也可以取个胡姓,为了方便使用而已。仅凭窦毅姓过纥豆陵就因此认定窦毅是匈奴,和那些因为隋文帝姓过普六茹而称杨坚是异族的汉族虚无主义者又有什么不同?
关于窦姓是汉人的问题就谈到这里。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关于李世民的奶奶和老婆的问题。
李世民的奶奶姓独孤,是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这个人,据说号称南北朝五大帅哥之一,而且据说还是能坐第一把交椅的。不过独孤信最出名倒不是这个,而是他的不倒翁绝技,而是他的三个女儿,分别做了北周,隋,唐的三朝皇后(不过唐的皇后是后来追封的,就是李渊的老妈)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件。所以不管哪一方得势,他独孤家都是稳若泰山。(话是这么说的,不过独孤信还是被毒死了)
独孤氏祖上有鲜卑血统。
李世民的老婆姓长孙,是隋朝大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长孙氏祖上也有鲜卑血统。
于是很多人就以此攻(言干)李唐,骂李唐是胡种。
然而此说亦是大缪。
鲜卑,后汉时代兴起于北方大漠,在此后的数百年间,建立过上十个地方性政权。
然而随着杨隋代周,天下一统,正式意义上的鲜卑民族的历史已经终结。
隋唐之后,世间已无鲜卑族——这倒不是说鲜卑人死光了,而是鲜卑人已经整体分部分融入了其他民族。(鲜卑的兴起,本身就是靠融合匈奴来完成的,其最终也全部融入于其他民族之中)鲜卑人入突厥者为突厥,入汉者为汉人,入吐谷浑者为吐谷浑,入铁勒者为铁勒。隋唐之后,作为民族主体的鲜卑已不存在。无论汉人,突厥,吐谷浑抑或是铁勒都有来自鲜卑的血统,然则汉人是为汉人,突厥是为突厥,吐谷浑是为吐谷浑,铁勒是为铁勒,汉人不是鲜卑,突厥不是鲜卑,吐谷浑不是鲜卑,铁勒也不是鲜卑。
至隋唐之世,鲜卑是一个已经死掉了的民族,鲜卑民族的历史早已经终结。拿一个已经不存在的民族来说事,是一件可笑的事情。提出这种说法的人,和那些因为日耳曼族有来自亚利安的血统而将日耳曼民族等同于亚利安,进而否定日耳曼民族的存在人所犯的错误是一样的。
说李唐因为有鲜卑血统而不是汉人,就如同刘汉因为祖先有来自东夷、西戎、华夏各族的血统而说刘汉不是汉人是一样可笑的事情。
想说李唐不是汉人的人,恐怕得先证明“汉人”不是“汉人”——当然,这对于那些汉族虚无主义者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因为在他们早就发明了了从来就没有什么汉族的口号。
因此,我们侯氏三兄弟(侯景,侯景X,侯景改)认为,李世民就是纯种汉人。李世民祖宗之所有鲜卑血统并不防碍李世民为纯种之汉人。
曾经的鲜卑,也是隋唐以后汉族的一部分。鲜卑之与汉族,和东夷西戎华夏之于汉族,其意义是一样的。
因此,李唐就是纯种汉族。 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淳县淳溪镇有一个村落,这里聚居了一部分唐太宗的后人,因为家家都姓李,久而久之形成“李家村”。从第一代李氏家族成员定居在此开始,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村民中许多人都知道自己是皇室后裔,唐朝的故事和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让他们津津乐道。
李建峰,身高一米八左右,瘦削的脸庞棱角分明。由于老家面临拆迁,他把家谱保存在了办公室的柜子里。据称,李建峰保存的这部家谱,极有可能是李家村这一家族分支最后一套家谱。见到记者到来,李建峰拿钥匙打开密封的柜门,一摞陈旧的线装书出现在眼前,一本又一本,20本家谱封面上都写着:“莲溪李氏宗谱”。
书长约40厘米、宽20厘米左右,淡棕色,书从左向右翻页,里面的纸张酷似现在的油画纸,感觉很古老。其中有3本家谱已破烂不堪,还有十多本保存比较完整,只是纸张上有明显水渍。家谱里面是从上至下工整的字,对李氏每一代都有详细的记载和划分。
家谱是由李建峰的祖上传下来的。“我爷爷和我父亲都是农民,不识什么字,只知道这些祖宗留下的家谱很重要,一直作为传家之宝相传。”李建峰告诉记者,他父亲去世的时候郑重地对他说,其他的可以不管,但是这些家谱一定要保存好。“文革”“破四旧”期间,家谱面临被毁,李建峰的爷爷李维化冒着危险,千方百计把这部家谱保存了下来。
李世民后裔避难到高淳
李姓的来源有颇多典故,传说是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根据宗谱的记载,汉景帝时李家就出了个骠骑都尉李广,李广一生戍守边关,与匈奴七十余战,因为李广行动快,箭法精,忽来忽去,叫人摸不准他的路子,匈奴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飞将军”。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也是这套家谱中记录的李家第24世子孙。宗谱中记载:“讳渊,字叔德,袭封唐公,隋末起兵,受恭帝禅国号大唐,庙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唐高祖在位9年后,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得以立为太子,而后继帝位。
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他励精图治,出现了天下升平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这套族谱对李世民的情况也进行了详细记录,宗谱记载:“讳世民,高祖次子,初封秦王。唐得天下,勘定祸乱,削平偕伪,皆其功也。高祖因传位焉,庙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唐懿宗去世后,太子李俨即位,是为僖宗,在位15年,后唐昭宗李晔即位。李晔也是懿宗的儿子,僖宗排行老三,昭宗第七。唐昭宗是一个悲剧性的皇帝,此时的唐朝已经积重难返,回天无力。昭宗所做的,只能是勉强使大唐多存在了几年而已。
而高淳李家村人就是唐昭宗的子孙。
想把这些家谱传下去
从家谱记录来看,唐昭宗的重孙就是李德鹏。而现在高淳李家村人是以李茂学为始祖的,李茂学的祖先从家谱中可以清楚地查阅到,李茂学的祖宗是唐昭宗的重孙李德鹏。李茂学是李氏家族的第54代子孙,也是高淳李家的第一代,属李世民一脉相传的正统后代分支。
宗谱记载中有这样的文字:“茂学,行区入迁溧水俞家滩,即今分隶高淳县老莘圩莲溪村。”据李建峰解释,唐灭亡后,李氏家族许多子孙被迫分散,到处都有李家后人。其中李茂学这一支流落到溧水俞家滩,当时高淳和溧水还没有分开,俞家滩也就是后来的高淳县老莘圩莲溪村,因此他们这一支被称为“莲溪李氏”,修的宗谱也被命名为“莲溪李氏宗谱”。他还解释,莲溪村也就是现在的高淳李家村。
李建峰的爷爷李维化在家谱中亦有记载,是作为最终的辈分名单出现的。李维化是第71世,由此算来,李建峰应当为李氏家族第73世。若是以唐太宗李世民算起,李建峰就是李世民的第48代子孙。
从家谱上的记录看,这套家谱在清朝和民国都曾经重修过。但从民国以后,家谱就没有重修过,时间长了,由于纸质问题,已经损毁不少。李建峰觉得,他还想把这些家谱传下去,但怕这些破旧的家谱保存不了,因此他打算尽快修复这些家谱,并重新复印一份,让这套家谱一直保存下去。
姓李的人是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代?
本文2023-10-21 18:13:1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08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