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氏家谱谁有啊?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伍氏家谱谁有啊?,第1张

1778 全国伍氏合族总谱十卷首二卷

(民国)伍瑶光 伍润三等纂

民国二十三年(1934)石印本

科图 广东中山图 广东台山县档(存三

卷) 广东恩平县档(存卷4下、10上)

美国

注:该族散居广东、广西等地。

1779江苏常州伍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伍承焕撰

清光绪二十年(1894)敦睦堂刻本

北图 辽宁大连市图

注:伍云陛创修於清雍正八年。

1780江苏常州伍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民国)伍世璜重修

民国十八年(1929)常州伍氏务本堂木活字本

北图 人民大学 辽宁图 上海图 江

苏 常州市图 日本 美国

注:伍云陛创修於清雍正八年。

1781浙江兰溪伍氏宗谱十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游埠区伍家圩村

1782安徽桐城伍氏家乘二十四卷

(清)伍受糈等修

清同治七年(1868)恩远堂活字本 三十六册

美国

注:一名《伍氏宗谱》。

1783湖南伍氏八修族谱□□卷

(清)伍永魁纂

清咸丰元年(1851)刻本

湖南图

注:该族散居新化、湘乡等地。

1784湖南湘潭良湖伍氏四修族谱十八卷

(民国)伍声外等纂

民国十五年(1926)泽荫堂活字本 十八册

北图

1785湖南湘潭中湘伍氏五修支谱十二卷

(民国)伍蔚阳 伍体仁等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湘潭石中坝安定堂刻本

十二册

北图 广东中山图

注:伍伯远首修於清道光四年。

1786湖南邵阳伍氏十修宗谱□□卷首三卷

民国十四年(1925)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3)

1787湖南新化伍氏九修宗谱□□卷首四卷

(清)伍发雁修 伍德温 伍芬苑等纂

清光绪十八年(1892)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2)

1788广东伍氏阖族总谱不分卷

(民国)伍铨萃 伍勋蕃等总纂

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1789广东番禺伍氏家谱不分卷

钞本 一册

注:广东中山图

记事至民国二十三年。

1790广东顺德伍氏族谱不分卷

(清)伍桂山汇纶

清道光五年(1825)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注:扉页作《碧溪家谱》。

1791广东顺德伍肇基堂族谱十卷

(清)伍景尧总纂

清光绪九年(1889)刻本

广东中山图(存卷1)

1792广东新会南村伍氏家谱不分卷

(清)伍学扬 伍于海纂

清道光十八年(1838)钞本 三册

广东中山图

注:一名《伍氏族谱》。

1793广东新会伍氏家谱不分卷

(清)伍学良修

清同治九年(1870)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1794广东新会伍氏族谱不分卷

(清)伍廷珍 何贤成合修

清光绪六年(1880)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注:封签作《重订化版伍氏族谱》。

1795广东梅县伍氏续修族谱六卷首一卷

(清)伍永旋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7)东四家庙木刻本 七册

河北大学

1796广东梅县伍氏十修族谱三十卷首一卷

(民国)伍蕙溪 伍燮堂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木刻本 三十四册

河北大学

1797广西桂林瑞长伍氏宗谱四卷

民国初年忳取堂刻本

广西图(存四册)

注:其中记事止民国八年。

1798贵州普定伍氏族谱八卷

(民国)伍典册纂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汉口大新印刷公司

铅印本四册

历史所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间。

1799 伍氏宗谱不分卷

(清)伍步月纂

清乾隆间木活字本

四川图(存五册)

1800 阳源伍氏族谱十卷

(清)伍凤韶重修

清光绪二年(1876)木刻本

福建将乐县档(存卷1、4、7、9)

1801 胥城伍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伍富兴等纂修

民国四年(1915)树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人民大学

1802 安定伍氏宗谱

(民国)伍承乔等续修

民国十年(1921)石印本

《如懿传》中的钦天监想必为很多追剧的人所痛恨,其中十阿哥命运的流离,如懿和皇帝关系的疏远,似乎「 ”钦天监”都成了剧中人物命运的转角,这个角色但在以往的影视剧中,并不多见,也较为神秘。 那一起了解下历史上真实的「 ”钦天监”。 这个神秘的皇家部门,在唐代称司天台,宋代称司天监,明清为钦天监。掌天文、历数、占卜、推算预测之事。相当于今日的天文台,但是这么描述也不准确,毕竟在历史中,天文观星、历法和占卜之外还有堪舆(风水文化),堪舆家与五行家并行,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为宫殿建造皇家寝陵选择进行规划。 世袭罔替的钦天监 明朝中期前,采用「 ”配户当差”的户役法,沿袭了元朝旧制,分编为若干役种户籍,主要有民户、军户、匠户、灶户。钦天监是一个服务于皇权的参谋部门,所以明朝对钦天监人才的管理有特别的的规定,比如纳入法律 「 ”永远不许迁动,子孙只习学天文历算,不许习他业;其不习学者南海充军”,钦天监监内官员家族世袭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在南京,有几大知名家族,据《伍氏家谱》记载,伍氏先祖伍儒,因精通历算天文,洪武二年(1369年)从中亚撒马尔罕,奉诏来南京任职 钦天监,授漏刻科博士。自伍儒起,伍氏家族连续六世皆任职于钦天监,有「 ”博士官六代”的美誉。另外,比较知名还有南京的贝家,其中贝琳(1429~1482),中国明代天文学家。字宗器,号竹溪拙叟。宁波定海人,明太祖洪武初年,其父以军籍,迁居南京,出生在南京。最为知名的著作《七政推步》中,大量地刊载恒星、星座,这些恒星都集中于黄道附近的15个星座,包括:双鱼座、白羊座、海兽座、金牛座、人座、阴阳、巨蟹座、狮子座、双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蛇座、人马座、魔羯座、宝瓶座。其中人、人蛇、海兽三座是现代西方星座中所没有的。可以说,在500年前,中国已经有了西方星座的研究。 预测朱棣遇袭的高能表现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朱元璋比较器重的儿子朱棣,在道衍和尚的策划下,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夺取了皇位史称「 ”靖难之役”。 朱棣入主南京后,原江南士子表现各别,最有代表的是方孝孺和练子宁等人,他们刚烈忠贞于旧帝拒不归顺被杀;另外就是佯装合作的景清,景清,洪武年间进士,翰林院编修,后出任监察御史,为官清廉,颇具名士风范。佯装合作的景清,始终不忘前帝的知遇之恩,常把利剑藏在自己的衣服里,时刻等着致命一击的刺伤机会。 万事俱备,但天不遂人,一切计划被钦天监的官员急报所打破。朱棣接到密报,钦天监官员看到天象,发现文曲星犯帝座,新帝命犯红色,有穿红色的人靠近,皇帝当需小心。建文四年八月,天子朱棣一皇宫临朝,看到满朝的官员都穿着标准的朝服,唯独景清却穿着红色的衣服,朱棣已心有戒备。 退朝后,埋伏四周的侍卫就将景清羁押,并搜出了利剑。景清大骂朱棣,怒斥之。朱棣大怒,命令刽子手将景清凌迟处死。钦天监提前预测到此次刺杀行为,朱棣成功地逃过一劫,这也成了钦天监在明朝有记载的高光时刻。不止在夺取皇位后,燕王时,「 ”靖难之役”起兵,钦天监也有信息参考。时「 ”钦天监观看天象有变,谓寇自北方来,南侵帝座,帝座危急”。朱棣犹豫不决,「 ”靖难之役”总策划师道衍抓住时机。说了句如果南侵帝座者非胡人,那又是谁呢?燕王随机会意果断出兵,掀开了夺取帝位的序幕! 臣含羞蒙的「 ”土木堡之变” 1449年「 ”土木堡之变”震撼了明史的既定发展轨迹,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而惨败被俘。执掌司礼监的大宦官王振希望英宗率领50万大军御驾亲征,但是朝中大臣请求英宗驻驾京师,另遣大将出征。双方意见僵持不下,军情有十万火急,钦天监反而成了最后左右战略决策的参考。钦天监进言,声称夜观天象,看到中星动摇,辅、宰、尉、丞皆已离次,认为「 ”此天意也,车驾不可留”。并对群臣说:「 ”公等欲忠君爱国,须早建储贰以安国本。”最后,英宗率领50万大军御驾亲征,结果兵败土木堡,英国公张辅等皆阵亡,大宦官王振死于乱军之中,导致后面出现了代宗的即位及英宗的复辟。钦天监在臣含羞蒙的「 ”土木堡之变”中,似乎起了负面作用,但天象如此,但如能客观解读,似乎有违趋吉避凶规避之法,明知山有虎,也可避虎山行。其中不免有政治胁迫钦天监错误解读天象的嫌疑。 散落民间的第一神术「 ”紫微斗术” 「 ”靖难之役”后,北京、南京分设钦天监,部分钦天监南京原旧臣躲避战乱开始避世隐居,至此第一神术「 ”紫微斗术”开始流落民间。其中中州派的南派,即为传承人。

安定郡:汉武帝置郡,治所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省平凉地区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武陵郡:汉高帝置,治所义陵,在今湖南省溆浦县南。辖境包括今湖北西南部、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后移临沅(今常德西)。

伍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

「伍」源出

伍(Wǔ)姓源出有二:1出自芈姓。为黄帝时大臣伍胥之后,以祖名为氏。据《玄女兵法》载,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大臣名伍胥,其后代以祖名为姓,形成伍氏,伍胥就是后来成为楚国望族的伍姓的始祖。春秋时候,楚庄王有个宠臣叫伍参,是伍胥的后裔。2出自回族中有伍氏。

得姓始祖

伍胥。后世有许多学者,认为伍姓是传自春秋末期的楚国伍参,譬如,《姓纂》一书上所说的:“楚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员字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奔齐”,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姓氏考略》一书,却把伍姓的姓源,追溯到更古老的黄帝时代。该书是这样说的:“芈姓,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望出安定、武陵。”依照这个说法,则是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伍姓的,至于楚国的伍子胥一家人,究竟是不是源自这位黄帝的臣子,由于文献缺乏,历来的学者皆无论证。然而,当年楚国伍氏究竟因何而得姓,史书上同样的也没有交代,因此,如果说楚国的伍氏是传自黄帝时的伍胥,似乎也并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综观以上所述,伍之为氏,不管是传自大约3000年以前的楚国伍参,还是源自5000年以前的黄帝之臣伍胥,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却都是同样的不容置疑。关于黄帝之臣伍胥,由于年代久远,后世除了知道他跟一部《玄女兵法》有关连之外,其他事迹已不可考。伍氏后人奉伍胥为伍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伍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伍姓起源古老。传说伍姓起源于上古时期,黄帝有臣子伍胥,他的后代非常兴旺。其子孙后代就以他名字中的“伍”为姓。春秋时,楚国有大夫伍参(伍子胥先祖),后代就以他名字中的“伍”为姓。这支伍姓起源于楚国的王族之姓芈姓。伍姓在梁国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梁国望。姓纂:楚大夫伍参之后。又姓氏考略: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他们实际都有着共同的祖先伍子胥。民俗学家在仔细地研究了伍氏族谱后认为,尽管伍子胥出生在湖北,但是伍氏家族自古以来最早、最重要的发源地还是在湖南常德。在湘西地区苗族也有姓伍的人。伍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尤以湖北、湖南、广东多此姓,三省伍姓约占全国汉族伍姓人口的64%(略)。

堂号

孝友堂:孝是指对父母孝,友是指对兄弟友爱。春秋时的伍员,字子胥,他的父亲是楚平王的太傅;哥哥伍尚是楚国大夫,父子都是忠臣。平王听信谗言,把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杀了。伍员逃到吴国,帮助吴王伐楚,一举灭了楚国。当时楚平王已死了多年,伍员就掘开他的坟墓,打了他的尸骨三百多鞭,报了父兄之仇。此外,伍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明辅堂”、“敦睦堂”、“务本堂”、“恩远堂”、“安定堂”、“肇基堂”、“忳取堂”、“树德堂”、“敦叙堂”等。

伍 福:字天锡,明朝时临川人,正统年间举人,历任咸宁教喻,陕西安察副使。伍福风格高迈,诗文典雅,兼工书法,编著有《咸宁县志》、《陕西通志》、《苹野纂闻》、《三吴水利论》、《南山居士集》、《云峰清赏集》。

伍庭芳:(1842-1922)字文爵,号秩庸,广东省新会人。创中外新报,为中国有日报之始。留英习法律,为清修律大臣,草民刑律,开中国法律新纪元。武昌起义,首倡清帝退位之议,民军推为议和代表。後历任司法总长、代国务总理、外交总长等。陈明叛变,忧愤而卒。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人。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遂成为诸侯一霸。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太宰喜乘机进谗,说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夫差听信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9年,吴国果然为越所灭。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yún),字子胥,春秋时楚国监利县(现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伍场村附近)人。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子胥的哥哥叫伍尚。他的祖父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伍子胥-奇谋战圣》称:伍子胥是姑苏城的创建者苏州至今有纪念伍子胥的城门“胥门”、祭祀的祠堂和墓地并被入祀“500名贤祠”,1988年秋,中国大书法家启功先生以“古贤至德尊三让,吴苑雄涛溯伍胥”的对联书赠苏州,苏州为纪念伍子胥的功绩,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会址(现苏州规划展示馆)前树立了雕像和纪念园。

  他的祖父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伍子胥本为楚国人。性格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为乱”,于是迁怒于太子太傅伍奢,将其父、兄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

  在伍子胥入吴之前,跟随楚国太子建到齐国。后又到郑国。太子建和晋国君王私通。要做晋国攻打郑国的内应,伍子胥劝说建,郑国以忠义对待他们,他们怎么能背叛郑国呢?但是太子建说他已和晋国说好了。就不听伍子胥的劝说,后来被郑国知道后,郑国国君就把太子建杀了。伍子胥就逃亡到吴国去。在他还没到吴国时。出了郑国都城之后,出了昭关之后还有一条河隔着。伍子胥看见没有船,内心非常焦急,突然走出一条渔船。渡了伍子胥,下船之后,伍子胥怕他说出去,就对渔翁说不要把事情说出去。渔翁非常伤心,他想他诚心渡伍子胥,但伍子胥还怀疑他,他非常敬重伍子胥,也没有抱怨他,渔翁就把船划到江中心自沉了,以绝伍子胥的疑心。伍子胥看到后大哭,说是他害了渔翁。但有的书上说渔翁没死。后来伍子胥要灭郑国为太子建报仇,渔翁的儿子就唱了一首歌。就是老渔翁对伍子胥唱的,伍子胥想起他的恩人在郑国就班师回去了。这是后话。

  入吴后,知公子光有大志,乃用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得进用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与谋国政。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根据吴与周边各国的强弱形势及利害关系,与孙武等制定先西破强楚,以解除对吴之最大威胁,继南服越国以除心腹之患的争霸方略。周敬王八年(前512),针对楚国执政者众而不和,且互相推诿的弱点,提出分吴军为三部轮番击楚,以诱楚全军出战,彼出则归,彼归则出,“亟肆以罢(疲)之,多方以误之”(《左传·昭公三十年》),待楚军疲敝,再大举进攻。此后数年间,吴军连年扰楚,迫楚军被动应战,疲于奔命,实力大为削弱。随即展开大举攻楚的准备,争取与楚有矛盾的蔡、唐两国作为吴的 伍子胥盟国,使楚北方门户洞开,为尔后避开楚军防守正面实施突袭创造了条件。又出兵攻越,给楚造成吴不会大举攻楚的假象,并施反间于楚,使楚不用知兵善战的子期,而用贪鄙无能的子常为帅。十四年,与孙武等佐阖闾统领大军沿淮水西进,由楚防备薄弱的东北部实施大纵深战略突袭,直捣楚腹地,以灵活机动的战法,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今汉川北),并展开追击,长驱攻入楚都郢(今湖北荆州荆州城北三十公里纪南城),终成破楚之功(见柏举之战)。由于怀有强烈的个人复仇愿望,在楚未能安抚民心,激起楚国上下反对,致使吴军难以立足。(伍子胥到楚国后,听说楚平王已死,就把楚平王的坟墓撬开,用钢鞭鞭尸三百,楚国人民看到吴国人如此复仇心强,全国百姓大惧)。“伍子胥于吴国为忠臣,于祖国——楚却是罪人。对于伍子胥为复一己之仇,劝吴攻楚,使祖国(楚国)无数生灵毁于被动战争,诗人陈志岁颇有微词,其诗《申胥》:‘知否申胥本楚人,引吴攻楚有私因。可怜祖国好儿女,半作伍家偿命身。’”(陈祗时《载敬堂集》)阖闾死前并托伍氏辅佐少君,封他最高爵位称相国公。后继事吴王夫差。二十六年,吴、越夫椒之战,越惨败几于亡国,夫差急于图霸中原,欲允越求和之时,伍子胥预见到两国不能共存之势,又洞察越王勾践图谋东山再起之心,力谏不可养痈遗患,而应乘势灭

  越。夫差不纳,坐视越国自大。 伍子胥坐像三十六年,及见夫差欲率大军攻齐,越王勾践率众朝贺,再度劝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以除心腹之患,又遭夫差拒绝。知夫差昧于大势而不可谏,吴国必为越国所破灭,为避祸而托子于齐国鲍氏,反遭太宰伯嚭诬陷,被逼自杀。伯嚭本来也是楚国人。在伍子胥来吴国之后伯嚭才到吴国,当时有个相面的人就说伯嚭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只会拍马屁。让伍子胥提防他一点,但伍子胥想他和伯嚭来自同一个楚国,而且和楚国都有深仇大恨。最后由于勾践送给伯嚭大量财务和美女,伯嚭就在夫差面前进谗言。说伍子胥把儿子送到齐国就是背叛吴国。夫差用属娄剑赐伍子胥死。伍子胥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死后仅十年,越灭吴,终应其言。春秋末期吴国兴亡,伍子胥举足轻重。其治国用兵,以务实为旨,远见卓识,谋略不凡。《汉书·艺文志》著录兵书《伍子胥》十篇、图一卷,虽已亡失,当证伍子胥生前有其军事著作。从春秋时期的战争中透露出来的历史亮点:吴国在吴国历代君王和名臣(如:伍子胥)等人不断努力下,组建出来的“混合舰队”,可称中国海军鼻祖而当之无愧!

  当时的船只分类是:大中小三翼(战船)、其中大翼船长20米,宽达27米,突冒(撞击船)、桥船(为骑兵搭船用)、还有楼船是指挥舰船,分工已经初具规模。而不是像不少铁血网友所说那样,只是以平底小船为主。

  后人为伍子胥“鞭尸三百”说正名 伍子胥一生出将入相,成就了一个国家,两代君王。太史公司马迁于《史记》中为其立传。可是,在浩瀚的历史长卷中,除了广为流传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等经典故事外,就是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三百的不忠不义的话柄。但历史上,又对伍子胥鞭尸三百的说法存在争议。

  一、鞭尸说。《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史记·伍子胥列传》曰:“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二、鞭坟说。此说首先见于《吕氏春秋·首时》的记载,说伍子胥“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谷梁传·定公四年》则说他“挞平王之墓”。《淮南子·泰族训》和《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也都说伍子胥鞭坟。

  三、否定说。近代也有人完全推翻“鞭尸”和“鞭坟”两说。其主要理由是:《春秋》等记载春秋时期史事最早又最有权威的典籍,都没有提到过这件事。《左传》仅记载楚平王杀伍奢一家的事,屈原也称赞并自拟于伍子胥。而吴国军队攻入楚国郢都,正是孔子在世的时代。孔子最容不得乱臣贼子,伍子胥引吴入室,掘墓鞭尸,可谓罪大恶极,但孔子言论却只字未提。 伍子胥伍场村小学校长伍修荣说:“伍子胥鞭尸三百的说法,那是对伍子胥的污蔑。”

  柳如梅老人,今年76岁,监利县文化馆退休职工。柳如梅老人研究伍子胥已经有近40年了,著有《伍子胥民间故事集》。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孙子兵法》栏目组采访时称,伍子胥是监利人没有任何争议。尽管他仇恨楚平王,但一个聪明的伍子胥雄才伟略,是不可能去鞭尸三百的。

  武汉大学历史学教授罗运环认为,鞭尸的说法可能性不大。从时间上,鞭尸的说法要晚,而且文字简略,都是一些传闻。明末顾炎武和清代学者梁玉绳也非常反对伍子胥鞭尸这一说法。梁玉绳认为,伍子胥挖楚平王的坟墓鞭尸三百,那么在位的楚昭王也可以挖伍子胥的祖坟。当时的伍子胥是不能不想到这点的。

  家谱

  伍场小学的前身就是伍子胥祠堂

  初夏的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伍场村,寂寂无闻地深藏在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腹地。伍姓的村民称,伍子胥出生在此。据考,公元前613年10月,在楚大夫“参”的辅佐下,楚庄王共兼并小国26个,一举称霸。庄王为答谢“参”,将楚国境内的伍地赐给“参”为食邑。从此“参”以伍为姓,取名为伍参。后生子伍奢,即伍子胥的父亲,伍地就在如今的伍场村附近。

  关于伍子胥是哪里人,曾有说法是湖南人和襄樊谷城人。监利“的士”司机王金平听到我们的议论,冷笑一声说:“笑话,伍子胥是监利人还要争论,监利人世世代代都能讲出一箩筐伍子胥的故事呢!”武汉大学历史学教授罗运环也反对伍子胥不是监利人的说法,他说:“伍子胥不可能是湖南人,只在襄樊谷城驻守过,应该是监利人。”

  5月,伍场村的麦地一片金黄。在一片麦地的中间,一条羊肠小道被当地人世代叫做“跑马界”,跑马界的尽头有个地方名叫“打鼓台”,另一头有一个池塘,叫“斩龙渊”。从当地的民间传说中可探询到这些地名皆因伍子胥青年时期在家乡操练士兵、斩杀湖里的水怪而得名。

  伍修荣,今年50岁,是伍场村的小学校长。“这里原先就是伍子胥的祠堂。可惜,在1963年,有人一把火把祠堂给烧掉了。”他指着伍场小学说。

  伍衡章,今年73岁,“章”字辈,是伍姓家族的最年长的老人。伍衡章老人告诉我们,打他有记忆起,爷爷就讲述了祖先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的故事。“当年,那里有一座伍子胥的祠堂。”伍衡章老人站在伍场小学后面,比划着当年伍子胥祠堂的方位,在他记忆中,伍氏祠堂是一座三间平房,高大的伍子胥金身像矗立在中间堂屋内,接受附近伍姓后人的祭拜,香火非常旺盛。

  在伍修荣家的阁楼里。记者见到了一块损坏的砖雕龙头。伍修荣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在伍子胥祠堂的旧址上,这块砖雕龙头被挖了出来,老人们认出了砖雕龙头的来历,这是祠堂屋顶上的装饰。随后,伍修荣便将这块砖雕龙头当作宝贝似的保存了下来。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1de4f9a96697c14c012694381132ba6a40209de8449e3732a405012e0ac57530773d5d27d1716df424b9b832103441451b78f8fc814d2e1d46e6d9f26476d01c30457c419d89318759965875a9efe45faeaa0738eea89849a12098a04562c97f0fc185a56dd6e84526ab5b1983e125817ba&p=9972c916d9c611a058e7dd285354&user=baidu

伍氏家谱谁有啊?

伍 1778 全国伍氏合族总谱十卷首二卷 (民国)伍瑶光 伍润三等纂 民国二十三年(1934)石印本 科图 广东中山图 广东台山县档(存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