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积极建祠堂修家谱,对于这个现象怎么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3收藏

现在农村积极建祠堂修家谱,对于这个现象怎么看?,第1张

农村大肆兴建祠堂,修族谱,这是一件好事情,中国人的根在哪里,就在族谱,中国人的寄托在哪里,就在祠堂。我们应该鼓励修建祠堂。修建族谱,举办族人大会。但是我们也反对那一种浮夸的,超级浪费的奢侈型的族人聚会。我们经常说没有家教,一个家族的家族文化传承对后代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一个中国人,你可以是无神论者,有神论者,但是你必须敬养祖先,这种思维是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因为那是你的祖先,你的来源,人不可忘本。常怀祖先创下基业之艰辛,常勉后代子孙砥砺前行。

修族谱和建祠堂对我们中国来说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它的意义就是为了纪念家族的先人,也是为了团结一个家族。祠堂作为人们追思祖先,缅怀先祖的一个媒介,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家族祠堂记录了整一个家族的盛衰,更是整一个家族最圣洁的地方,家族的每一个人都承载着保护它的使命。

一、纪念家族先人

族谱记录了整一个姓氏的族人的发展,包括每一个族人,他的生平,家境以及功绩。首先,修族谱,建祠堂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纪念祖先,崇仰祖先的美德。记录了整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就是为了能够记录起家族他的本质以及起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记录了家族的最本质的精神灵魂,中国人纪念祖先,同时是在纪念一个家族文化,中国文化。也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对于先人的缅怀以及纪念,从真正意义上将中华的优秀传统以及中华民族精神传承至今。

二、加强民族团结

当人们在建祠堂以及发生修族谱的时候,也是在保存家族的历史,家族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说,宗祠是一个家族血脉的联系的标志,也能够代表一个家族的盛衰兴亡。所以它可以加强民族的团结,任何一个家族中的每一个人都会为了振兴自己的家族而做出巨大的努力,因为家族是他们的港湾,也是他们的归宿。当家族里的每一个人将自己的成败紧紧地联系于一个家族的时候,那么这个家族将会变得无比团结,也充满力量。

如今,尽管很多的祠堂都被破坏了,但是有更多的人愿意掏出资金来拯救这些祠堂,重新修复祠堂。所以如今这些祠堂,更多的是中国历史最珍贵的遗迹,也包含着中国无尽的丰富的历史。这里曾经陈列过各种各样的书画,也铭刻着无数的族规家训,也收藏了很多宝贵的宗谱,是我们无尽的财富。

农村修祠堂有什么意义

 农村修祠堂有什么意义,对于祠堂大家都不陌生,几乎每一个大家族都是有一个祠堂的,祠堂是后代祭祀先辈,悼念先祖的地方,也是家族传承优良精神的场所。下面来看看农村修祠堂有什么意义。

农村修祠堂有什么意义1

 对于农村建祠堂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我认为祠堂于我来说是相当于一个根的所在,虽然现在早已经不在村里像以前那样以一个姓氏聚居,但是有一个祠堂的存在

 在一些节日相聚的时候心里会记得自己的根在哪里,祠堂里还有族谱,从族谱上可以知道自己的祖上是从哪一年来到这片土地上生存的。而且以祠堂的形式可以将氏族里的人聚集起来,很多的资源更加方便整合,很多时候也相对比较团结一些。

 一、祠堂这样的形式在南方地区比较盛行,特别是在广东福建海南一带更是十分的普遍,在海南我所生活的城市,村里有一个姓氏的祠堂,一个镇上有一起筹建的庙,在海南里还有一个姓氏的总祠堂。

 基本上都是可以追溯到第一代从内陆来到海南定居的始祖,然后第一代始祖的后代们分别定居在海南的各个地方,并以姓氏聚居为一个村落,每一个村落都有自己的族谱,记录自己的祖上是哪一年来到这个村落定居。在哪一个村落祠堂有活动,比如建祠堂或者几十年上百年开一次族谱登记族谱的时候,其他地方的同姓氏的兄弟都会来到观礼助兴。

 二、在海南,一些姓氏的祠堂会以祠堂的形式建立一些基金会,在同族的小孩有考上大学等事情的时候,可以从基金会里拨资金奖励,还有就是族里有一些大事的时候可以动用这些资金,这样在可以帮助族里其他人的同时,可以让族里一些年轻人可以对于族里的事情更加用心,为族里的未来做一些铺垫。

 三、而建立祠堂的意义,我认为除了可以让自己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以外,还可以的就是可以以祠堂的形式聚集祠堂里的其他人,这样很多的资源就更加方便整合,可以以一个抱团的形式去做事,这样的方式让很多在社会势单力薄的人受益匪浅,我想这也是南方地区人们一直以来那么推崇祠堂这样形式的一个原因。以祠堂的`形式聚集族人,团结合作,一起创造更好的生活。

农村修祠堂有什么意义2

 首先,中国人非常注重传统,也很强调尊老爱幼,对于国人来说做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能忘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家乡,不能忘记自己的祖辈。

 毕竟如果没有祖辈一代代辛劳的付出,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所以农村之所以会修建祠堂,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不忘根本,为了更好的铭记和祭拜自己的祖辈,而后来,修祠堂渐渐成了很多村子的一种习俗,也有了更多的用处。

 其次,很多村子里的村民之间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亲戚关系的,甚至村子里都住着某一个姓氏的人,而他们的身上都留着相同的血液,因此,村子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族。但是到了如今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很多家族内部的关系也不像从前那么亲近。

 所以村子会重新修建祠堂,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将家族里的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年轻一辈,要让他们意识到什么叫做家族,从而能够凝聚起家族的力量,彼此互相帮助,以便于家族文化的传承,最终让家族能够发展的更久更长远。

 再次,现在很多村子修建祠堂是用来供村里的小孩子读书用的,因此祠堂就像是一所学校,村子会专门聘请老师在祠堂里教小孩子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中的道理。老师不仅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还得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最后,有的时候村子里的祠堂是用来商议事情的,就像城市高楼里的会议厅一样。特别是当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村长等村子的管理人员就会聚集在祠堂讨论具体情况,商量到底应该如何解决,甚至有的有时候要召集整个村子里所有的人去祠堂开会。

 因此,祠堂在现代社会仍然一直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它可以凝聚宗族,可以让村民祭拜祖辈,可以提供场所让村里的孩子读书学习,也可以让村子的管理人员在这里进行商讨。

农村修祠堂有什么意义3

 农村祠堂是一个村庄,一姓宗族的家庙,用来供奉祖先之灵,祈求赐丁添福,延续一脉香火,繁衍后代。也是宗族门相关大事盛事的时候用来聚会议事的场所。近几年有许多地方重修祠堂。也是祠堂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独特的风格,其历史渊源悠久。祠堂习惯上称厅屋,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

 厅屋是一个家族神圣的精神家园,是充满家族凝聚力的议事场所,家族兴,祠堂旺,家族衰,祠堂破。为了维护祠堂的神圣和庄严,保持祠堂香火鼎盛,在肇庆怀集民间各村各寨对之都有一套管理规则。祠堂内外,不许私放畜类,以及不准夏秋晒谷,至于打麻将,寝睡等事。

 农村把祠堂风水的好坏看作是宗族兴衰的关键,所以建祠堂选择位置十分讲究,一般要求龙脉和生气来源,背山面水,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坐向分明,明堂宽阔,方正,水口收藏,无冲突,无争斗等现象。以及左右互衬,四势匀和。其环境模式最美有四周群峰屏列,前有门户把守,后有背山所倚的地貌。讲究风水格局,山明水秀,地灵人杰,,文运亨达,丁财两旺,富贵双全。

 农村祠堂风水要注意哪些方面?祠堂风水如何,关系到一地,一族的兴旺荣枯,绝不可等闲视之。农村现在兴建祠堂,风水需要注意,格局不宜变动太大,择吉日动工,最好先请几位风水师看看。

(一)严格审查申请条件。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审查农村祠堂建设申请,严把申请条件关。原有祠堂被征收、灭失、损毁或经鉴定属于D级危险房屋(认定标准参照农村危房改造房屋鉴定标准)不能继续使用的,没有祠堂确需新建的,或者其他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可以申请建设祠堂;原有祠堂可以使用的,没有经村民集体民主协商同意的,或者其他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不得申请建设祠堂。

      (二)严格建设规划管控。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对农村祠堂建设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严控数量。原则上一个自然村只能建设一座祠堂,少数农户数较多的自然村确有需要建设两座或两座以上祠堂的,按照有关流程申请报批。2坚持控制规模。新建祠堂要根据农户数量合理确定祠堂面积,不得超高超大;危旧祠堂确需改建的,原则上不改变建设地址,不超过原祠堂的建设面积和建设高度。3坚持规范用地。新建祠堂要依法进行用地和规划申请,建设选址要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要按照程序审批,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4坚持统筹协同。农村祠堂建设涉及农村道路交通、环境保护、风貌管控、林业、水利、电力、通信、管网等方面,必须提前征求相关部门意见。5坚持规划审批。根据批准的用地红线范围,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等相关部门要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待审查通过后再予以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三)严格审核批准程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实施农村祠堂类公共设施或公益事业建设,必须先申请、后审批、再建设。1申请。符合申请条件的建设单位向所在地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集体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表》,并说明设计、选址、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建设类型(新建或改建)和资金来源等情况。2公示。村民委员会收到申请后,对申请事项进行核实,并在村民委员会村务公开栏和人口集中处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日。公示无异议的或异议不成立的,村民委员会出具书面意见,报送属地乡镇人民政府。3审核。各乡镇人民政府受理申请后,在10日之内组织相关部门实地调查审核,对审核符合要求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签署审核意见,提交县自然资源局。4审批。县自然资源局受理后,对申报事项进行审查,并会同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到现场实地踏勘,核实占地地类、土地权属、是否符合村庄规划等,对符合建设条件的出具审查意见(含用地红线图)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才能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集体建设用地批准书。如占用农用地的,则须先向省、市人民政府办理农用地转用批准手续。

      (四)严格建设全程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农村祠堂建设管理动态巡查,加强祠堂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管,做好祠堂建设全程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深入开展农村祠堂建设用地调查,加大动态巡查力度,及时掌握祠堂建设的动态信息,第一时间发现和制止辖区内农村祠堂未批先建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农村祠堂建设"六到场"制度。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要会同属地乡镇人民政府对祠堂申请审核到场、批准后定桩定点到场、建设施工中验桩验点到场、施工范围核定到场、地基砌护正负零到场、祠堂建成后核查验收到场的"六到场"要求,强化祠堂建设过程管理。县住建局要建立健全祠堂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全面实行施工许可制度,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和安全生产要求,落实工程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祠堂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

      (五)严格祠堂台账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已经建成的农村祠堂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重点摸清农村祠堂的建设时间、权属关系、占地面积、层数、高度、四至、地类、资金筹措、使用、管理和质量等情况,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农村祠堂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同时报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备案。

      二、农村祠堂监管机制

      (一)建立责任管理机制。坚持县级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落实农村祠堂管理责任。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各村民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成立由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民政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文旅广体局、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对农村祠堂建设管理工作开展巡查指导。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本辖区内农村祠堂的建设管理负主要责任,村民委员会负责指导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制定和完善农村祠堂管理规章制度,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文旅广体局、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对农村祠堂建设实行行业监管。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加强农村祠堂建设用地规划和审批监管;县住建局负责对农村祠堂的设计、施工以及质量安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农村祠堂建设的监督管理;县文旅广体局负责指导对列入文物保护名录的农村祠堂进行修缮、保护和管理,引导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县民政局负责规范村民理事会监督指导农村祠堂的建设管理工作;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指导探索盘活闲置农村祠堂,引导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等活动。同时,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将农村祠堂建设管理纳入文明村镇、美丽乡村、乡村治理等考核范围,对农村祠堂建设管理工作中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移送县纪委监委公安机关追责处理。

      (二)建立资金管理机制。农村祠堂建设资金筹措由村民集体讨论决定,遵循村民自愿原则,严禁一切不合理的集资、摊派,严禁动用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资金。加强监督检查,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遏制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督促建设主体做好祠堂建设资金管理台账,做到资金来源和支出情况公开透明,并及时公示资金使用情况。

      (三)建立活动管理机制。利用农村祠堂开展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到"四不",即不得损害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得开展封建迷信活动、不得进行非法宗族活动、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对利用农村祠堂开展违法犯罪活动及干扰基层社会治理的牵头人或组织者,依法依规打击查处。严厉打击以修建祠堂、修编族谱、联宗祭祖等活动为名,聚集宗族势力干扰基层治理、危害农村社会稳定的不法行为。

      三、农村祠堂综合利用

      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祠堂综合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农村祠堂"一祠多用"功能,积极引导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树立乡村文明新风貌。

      (一)合理规划功能布局。积极推进农村祠堂管理"三个一"建设,即成立一个管理专班、制定一套管理制度、配备一份活动记录。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在农村祠堂张贴村规民约,因地制宜建立村史馆、农家书屋、调解议事室、法治讲堂、文化舞台、老年人配餐助餐区、老年人活动室等功能区,配备图书报刊、健身器材等,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老年人协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等,推进乡村移风易俗。

      (二)组织开展公益活动。鼓励利用农村祠堂组织开展养老服务、扶老助幼、爱心助学、大病救助、赈灾捐赠等社会公益活动,提倡利用农村祠堂活动场所设置老年人照料中心和"四点半"学校,为分散供养的农村困难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把农村祠堂建设成为教育立德树人、倡导公序良俗的阵地。

      (三)引导融入先进文化。鼓励将农村祠堂活动与先进文化建设相结合,将弘扬传统美德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统一,引导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最美家风、法治宣传教育、纪念先贤、科技培训等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将农村祠堂创造性转化为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文化活动礼堂",建设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阵地和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 、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 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 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任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放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有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为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关系记录下来。这就是家谱。

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以姓氏为“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来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供奉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纯洁朴素的祖先信仰。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

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家谱是家族史,是家族的史料汇编,是史的一种,属于历史学范围,这已成定论。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

现在农村积极建祠堂修家谱,对于这个现象怎么看?

农村大肆兴建祠堂,修族谱,这是一件好事情,中国人的根在哪里,就在族谱,中国人的寄托在哪里,就在祠堂。我们应该鼓励修建祠堂。修建族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