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唐代李世民的后人现在在什么地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1收藏

历史上唐代李世民的后人现在在什么地方?,第1张

李世民作为唐朝皇帝,其子孙很难被确切地定位。不过,根据一些信息,可以了解到李世民的子孙在历史上的分布情况:

1 在广东省肇庆市四会,有一些李世民的后代居住。根据《四会李氏族谱》,这些后代已经在这个地方居住了700多年,他们是从贬斥南海的临淮公开始,已经历时三十代。其中,有一些著名的后代,如李积中、李大性、李津、李棨等。

2 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土门镇的李家村,也有李世民的后代。他们的族谱《李氏宗谱》中详细记录了他们的身世,他们是吴王李恪的后代,从那时开始一直辗转迁徙,最后定居在这个地方。

3 在广东省冷坑镇,有一个李氏家族,据称是李世民的后代。他们的族谱《珠堂李氏族谱》上边对家族来源有清晰记载,其中始祖为明朝时期的李什八,是李世民的三十二代。

总的来说,虽然可以找到一些李世民的后代,但这些后代并没有全部都在特定地方居住。此外,由于历史久远,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误解。

1唐高祖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

唐高祖李渊(565-635年6月25日),长安人,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很快统一了全国。1965年6月25日,李渊去世。

谥号吴泰,庙号高祖,李渊死后葬于仙灵。唐高宗元年(674)八月,改国号为帝尧神。天宝十三年二月,帝尧盛达被尊为小光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君主的典范。

李世民(599-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国号贞观。名字的意思是“济世保民”,他出生在陇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黄凯十八年(599),早年随父李渊入长安,618年建立唐朝。他率兵天下,为统一唐朝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将军。66年,宣武门即位,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功过大于过,所以业障不降”,这是后来明君的典范。寺名太宗,大文臣武圣大光孝皇帝葬于昭陵。

3李贽,唐高宗:一个懦弱的皇帝,在他的帝王生涯中无所事事。

唐朝第三任皇帝(649年至683年在位),李治,唐高宗(628年至683年),性格“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其母为皇太后长孙,是自己的第三子。关武年(631)被封为晋王。后来,唐太宗的长子李承干皇太子和次子王太相继被废,贞观十七年(643年)被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设在长安太极殿,以贞观遗风开创了永徽之治。唐朝的疆域是高宗时代最大的,东有朝鲜半岛,西有咸海(里海),北有贝加尔湖,南有越南恒山,持续了32年。在位三十四年,李治于洪道元年(683年)病死。五十五岁时,葬于甘陵,寺名高宗,谥号皇帝。

高淳县淳溪镇有一个村落,这里聚居了一部分唐太宗的后人,因为家家都姓李,久而久之形成“李家村”。从第一代李氏家族成员定居在此开始,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村民中许多人都知道自己是皇室后裔,唐朝的故事和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让他们津津乐道。

李建峰,身高一米八左右,瘦削的脸庞棱角分明。由于老家面临拆迁,他把家谱保存在了办公室的柜子里。据称,李建峰保存的这部家谱,极有可能是李家村这一家族分支最后一套家谱。见到记者到来,李建峰拿钥匙打开密封的柜门,一摞陈旧的线装书出现在眼前,一本又一本,20本家谱封面上都写着:“莲溪李氏宗谱”。

书长约40厘米、宽20厘米左右,淡棕色,书从左向右翻页,里面的纸张酷似现在的油画纸,感觉很古老。其中有3本家谱已破烂不堪,还有十多本保存比较完整,只是纸张上有明显水渍。家谱里面是从上至下工整的字,对李氏每一代都有详细的记载和划分。

家谱是由李建峰的祖上传下来的。“我爷爷和我父亲都是农民,不识什么字,只知道这些祖宗留下的家谱很重要,一直作为传家之宝相传。”李建峰告诉记者,他父亲去世的时候郑重地对他说,其他的可以不管,但是这些家谱一定要保存好。“文革”“破四旧”期间,家谱面临被毁,李建峰的爷爷李维化冒着危险,千方百计把这部家谱保存了下来。

李世民后裔避难到高淳

李姓的来源有颇多典故,传说是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根据宗谱的记载,汉景帝时李家就出了个骠骑都尉李广,李广一生戍守边关,与匈奴七十余战,因为李广行动快,箭法精,忽来忽去,叫人摸不准他的路子,匈奴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飞将军”。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也是这套家谱中记录的李家第24世子孙。宗谱中记载:“讳渊,字叔德,袭封唐公,隋末起兵,受恭帝禅国号大唐,庙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唐高祖在位9年后,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得以立为太子,而后继帝位。

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他励精图治,出现了天下升平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这套族谱对李世民的情况也进行了详细记录,宗谱记载:“讳世民,高祖次子,初封秦王。唐得天下,勘定祸乱,削平偕伪,皆其功也。高祖因传位焉,庙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唐懿宗去世后,太子李俨即位,是为僖宗,在位15年,后唐昭宗李晔即位。李晔也是懿宗的儿子,僖宗排行老三,昭宗第七。唐昭宗是一个悲剧性的皇帝,此时的唐朝已经积重难返,回天无力。昭宗所做的,只能是勉强使大唐多存在了几年而已。

而高淳李家村人就是唐昭宗的子孙。

想把这些家谱传下去

从家谱记录来看,唐昭宗的重孙就是李德鹏。而现在高淳李家村人是以李茂学为始祖的,李茂学的祖先从家谱中可以清楚地查阅到,李茂学的祖宗是唐昭宗的重孙李德鹏。李茂学是李氏家族的第54代子孙,也是高淳李家的第一代,属李世民一脉相传的正统后代分支。

宗谱记载中有这样的文字:“茂学,行区入迁溧水俞家滩,即今分隶高淳县老莘圩莲溪村。”据李建峰解释,唐灭亡后,李氏家族许多子孙被迫分散,到处都有李家后人。其中李茂学这一支流落到溧水俞家滩,当时高淳和溧水还没有分开,俞家滩也就是后来的高淳县老莘圩莲溪村,因此他们这一支被称为“莲溪李氏”,修的宗谱也被命名为“莲溪李氏宗谱”。他还解释,莲溪村也就是现在的高淳李家村。

李建峰的爷爷李维化在家谱中亦有记载,是作为最终的辈分名单出现的。李维化是第71世,由此算来,李建峰应当为李氏家族第73世。若是以唐太宗李世民算起,李建峰就是李世民的第48代子孙。

从家谱上的记录看,这套家谱在清朝和民国都曾经重修过。但从民国以后,家谱就没有重修过,时间长了,由于纸质问题,已经损毁不少。李建峰觉得,他还想把这些家谱传下去,但怕这些破旧的家谱保存不了,因此他打算尽快修复这些家谱,并重新复印一份,让这套家谱一直保存下去。

我们也是李世民的后人!只是在唐朝就迁移广东!(四会)李氏族谱。(清)李善元纂修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

一册 粤图

该谱为明代初修,内存明学士宋濂序云:“李之姓原于帝高阳氏,宗陇西,后裔临淮公者,琅琊王之子,名修珍,贬斥南海,数世不能归,子孙遂居端州之四会,四会有李氏,盖出自临淮公9传十余世,至宋殿中侍御史积中(元丰进士,官翰林直学士),由直谏谪南昌,故今为南昌人。殿中公九世孙宗颐以家谱相示,始于殿中高祖三八府君,三八之上则略而不备。”该谱曾经历次纂修,计有宋元丰李积中(五世孙)初烤、明正统三年(1438)十三世孙续修、明万历辛亥(1611)十九世孙续修、清乾隆十四年(1749)二十四世孙续修以及清道光十五年(1835)二十五世孙续修等。李氏居四会七百余年,历世三十余代,名士众多,如李积中、李大性、李津、李棨等。

(四会)李氏族谱。(清)李德宽重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

四册 粤图

(四会岗咀)李氏族谱一卷。(民国)李焯楠纂修。民国三十二年(1943)刻本。

一册 四会方志办、四会档

宋朝宰相李纲是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的长子宁王李宪的后裔。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我们家族修家谱时,根据以往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老家谱,修了新家谱;具体家谱名称是:《陇西皋门李氏宗谱》,你可以在网上用《陇西皋门李氏宗谱》+李震涛这个名字百度一下,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县的李震涛是李纲长子李仪之的后代;另外我却并不是李震涛本人,我是河南省的李纲后裔。

另外根据岳飞的子女数量以及他们的命运多舛,并且考虑到元宋易代、明清易代对于他们与我们家族的人口数量影响,现在岳飞的后代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人考虑,我们李纲后裔家族人口数量只会比这个更多,个人猜测应该有一百多万人了罢。

家族传承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有些家族传不过几代就败亡了,有一些却能保持长久的光辉荣耀,即便中途有过暗淡,但是最终还是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就比如唐太宗李世民,近一点说,他的父亲李渊,曾祖父李虎都已经是了不得的人物了,但是再往上看,根本想不到,家族中竟然有过这么多的名人。那么,究竟是那些名人,都是李家的人物呢

一般来说,将门出虎子。唐太宗李世民即是将门之后,以前只知道他的老爹李渊了不得,他的曾祖父叫李虎,也很厉害,是西魏著名的八柱国之一,就是国家的八根栋梁之一,说得再透彻一点,皇帝要唱戏,台底下有八根戏柱子撑住,要不戏台不就塌了呵!这个荣誉称号很形象。

后来,再挖了挖老李家的族谱,可真不是富贵了三代五代,而且不是一般的富贵,那是皇家贵胄。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开国皇帝名叫李暠,也有写成李皓的,那是李世民的爹李渊的祖父李虎的爷爷的爷爷,呵!直说就是李虎是李暠的五世孙!而这个李暠也是名将之后,他的爷爷名叫李弇,乃是堂堂大汉飞将军李广的十四世孙。

这往上就快挖到根上了,李广的先祖是李信,那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所以李广家族世代接受仆射这一官职,而李广一家世代传习射箭,这就恍然找到了李世民善射的基因了。

再往下说,李暠的儿子李歆接了他的班,史称西凉后主。李歆生了李重耳,李重耳在西凉国被灭后,出仕北魏,官至弘农太守。李重耳生了李熙,官至金门镇将,曾镇守武川。李熙生了李天锡,也有叫作李天赐,这史官是怎么搞的名字怎么都弄不准反正不管是这李天锡还是李天赐官至宿卫统兵的武官幢主。李天锡就是八柱国之一李虎的父亲了。

现在重点说说李渊的爷爷李虎,此人不仅继承了家传的手艺,射得一手好箭,还喜好读书,轻财重义。

据记载,李虎有一次陪同周文帝宇文泰在北山下阅兵,想不到这北山里有豹子,还常常出来捣乱吃士兵,没人敢上去救人。正好这一次李虎来了,豹子也来了,李虎闻讯,“不暇持杖趋往,捉豹杀之”,意思是连个趁手的兵器也来不及拿,直接就冲上去了。结果是豹子流年不利,撞上了“虎”,李虎赤手空拳把豹子干掉了。宇文泰大悦,赞道:“公之名虎,信不虚也。”你这老虎的名字可真不是白叫的!

公元551年5月,李虎去世。北周建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现在大家就明白,为什么后来李家打下了江山,开个公司大朝廷就叫“唐”,根儿在李渊他爷爷这儿呢。

那李渊的父亲呢叫李昞,是李虎的三小子,曾任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他没有什么征战的纪录,倒是一位治世的能臣,其为政简静,就是施政简约而不扰民,个人认为那是为官的极高境界。

这样就明白了,李渊当年为什么能独占花魁,搞定了他的太太——北周武帝的外甥女窦**,就是凭着家传的这一手百步穿杨的好箭法!

当时窦**要出嫁,她的父亲窦毅常说:“这个女儿颜值如此之高,文化水平也如此之高,怎可随便嫁人呢!”于是用了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选婿:摆下一个画着孔雀的屏风,在规定距离外射中孔雀的两只眼睛者中选。

当时骏马轻裘的翩翩佳公子李渊在一干尚武好勇的关陇贵族子弟面前,唰唰两箭,正中孔雀的两只眼睛!不仅抱得美人归,还留下了一个“雀屏中选”的浪漫传说,真让靠卖几句嘴就让男宾牵手美女的《非诚勿扰》策划人汗水湿了一地。

靠箭法赢回来一个太太,应该是李渊稍带玩的事儿,真正箭法得在战场上验证,于瞬息间取人性命。

“李渊曾在龙门镇破贼,发七十二箭,杀七十二人,如此威名远近皆知。”

如果不是古代文人写得手滑吹大牛,这算是一个相当恐怖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空前绝后。

这样的一手好箭法,就如此顺理成章地传到了李世民的手里。

李世民天生好膂力,开得硬弓,出名的大羽箭,不仅能射死战场上的敌人,还能射死他的哥哥。

李世民对自己的箭法也是相当自信,当然他需要一个好保镖。等他打败了宋金刚,与尉迟敬德风云际会的时候,他踌躇满志地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意思是咱俩这搭档,我执弓箭你执槊,百万军中平趟过去,谁能把咱奈何!

还真不要以为李世民在吹,他起兵攻打宋老生时,“愤气弥厉,手杀数十人,两刃尽缺,血流入袖,洒而复战。”这简直就是一个不要命的沙场悍将,一人杀几十人,杀得两把兵刃都钝了(咦他和刘备一样是用双剑的还是钝了一把,又钝了一把),敌人的血灌进了他的袖子,洒出来,再次冲杀。

人家确实有自信的资本,就说那次与窦建德的交锋,他和尉迟敬德仅带了几苗人就敢去当诱饵,几千骑兵从窦建德的营帐中杀出,李世民招呼大家:“你们先走,我跟敬德殿后!”

这两人真是心大到舞台都没那么大,他们竟然“按辔徐行”,敌一靠近,李世民张弓就是一箭,杀一个,追得再近一点的,立刻有尉迟敬德的长槊招呼。如此这般,两人密切配合,边杀边退,直至将敌军引入埋伏圈,随后伏兵大起,取得大胜。

写完了,剩下四个字:不服不行。

历史上唐代李世民的后人现在在什么地方?

李世民作为唐朝皇帝,其子孙很难被确切地定位。不过,根据一些信息,可以了解到李世民的子孙在历史上的分布情况:1 在广东省肇庆市四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