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莹的世系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5收藏

谭莹的世系家谱,第1张

泽慈,(谭莹之曾祖父),为世训三子,字绍文,生于清乾隆三年(1738),子四,奎、堂、坐、封。覃恩诰赠“朝议大夫”,妣赠恭人,诰命一轴。

注:“覃恩”是指帝王对臣子的封赏;“轴”是指古代装成卷轴的书或字画;“恭人”是指帝王对四品官之妻的赐封。

封昌,(莹之祖父),为泽慈四子,字受符,生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子三,钚、镧(兰)、链。覃恩诰赠朝议大夫,妣赠恭人,诰命一轴。

继镧(音兰,莹之父亲),封昌次子,字灿廷,号光轩,生嘉庆十六年(1811),子三,森、荧(莹)、泉。覃恩诰赠朝议大夫,妣赠恭人,诰命一轴。

谭莹,继兰次子,原名荧,字铭三,生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清光绪己卯中解元,选广东遂溪知县。配郁水塘(军山)陈氏,子一,劼。侧室刘氏,子一,励。

谭家劼,谭莹长子,字毖祜(甫),生清同治二年(1863),岁进士,诰授“奉政大夫”,民国元年当选为安仁县议会第一届议长。

谭家励,谭莹次子,字懋甫,号麒麟,少聪颖,谭氏书院中厅“神圣文武”四字,是他十二岁时所书,当地有神童之称。子一,然。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卒于民国年间,年仅30岁。

谭声然,谭莹之孙,家励(麒麟)之子,字欣然,号肇桂,1949年参加革命,任职湖北省交通厅,享受副厅级待遇。

谭远贻,谭莹之曾孙,武汉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曾任教于南京大学、吉首大学、郴州师专、安仁一中、安仁二中等。其子谭水文,长女谭景秋,均为中学教师;次女谭艳秋,实业界人士。

谭石海,谭莹之曾孙,声然子,大学本科,出国援外多年,湖北交通厅处长,任京珠高速公路湖北段总经理。其子留学英国。

谭石康,谭莹之曾孙,声然子,大学本科,湖北交通设计院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谭泉,(谭莹之胞弟)字晴川,(1846-1927)岁进士。其子谭家勋,字恳甫,民国年间,被选为安仁县议员,修建“安仁文庙”有功,安仁县长何巍,赠送《惟德永年》金匾,悬挂厅堂。“谭氏书院”改名“崇文学校”后,他首任校长。恳甫之子谭中,华中美专毕业,是名老中学教师,年逾九旬,坚持挥笔作画,2005年荣获世界和平国际书画大展国画二等奖,并授予《世界和平文化使者》荣誉称号。谭中之子谭迪远,湖南大学本科毕业,为郴州铁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女谭芳远,为武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谭延闿是民国时期“政坛的不倒翁”,在民国那个纷繁动荡的大变革时期,无论朝代如何更迭,谭延闿都能在当时的政坛上占据一席之地。尽管谭延闿宦海一生,若是能够选择,隐于饮食之中,也未尝不是一件乐天知命而又幸福的事情。

谭延闿字组庵,出身名门,其父谭钟麟曾任两广总督。谭延闿自幼聪颖好学,被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称为“奇才”。谭延闿虽为政要人士,但是在其他方面也是人中龙凤,最出名的就是他的书法,见过他字的人都知道,他字如其人,“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这几个简短的词汇将谭延闿过人的书法造诣描绘得淋漓尽致。如果真要展开来讲,也许三天三夜都未必能讲得完,而今天我们所要说的,是谭延闿与 美食 的渊源。善于品鉴 美食 是谭延闿的另一个过人之处,他被誉为“民国第一吃家”。

谭延闿的 美食 主义不仅用在自己身上,还常常用在交际上,他时常请客人到家里做客,以自己特有的 美食 相待。这其中,以“组庵菜品”为重头戏。“组庵菜”这个叫法也许我们现在不熟悉,但是如果提及湘菜,便不得不提及组庵菜,因为组庵菜不仅具有湘菜的特点,同时也融合了淮扬菜、粤菜的精华,为日后湖南菜和淮扬菜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促进作用。

旧时的大人物很喜欢请那些手艺精湛、身怀绝技的厨子来家里当家厨,一来为了饱口福,二来为了招待所需,三来也是给脸上添光彩的事情。谭延闿也花重金请了一位叫谭奚庭的厨子,他原本在一家盐商家里当家厨,做得一手好的淮扬菜。当时的盐商富甲一方,正巧他们都好吃,而且会吃,所以家里常备各种菜式的厨子。谭奚庭祖籍江苏,本身对 美食 就很有天赋,再加之于盐商家里“千锤百炼”,因此,深得谭延闿喜爱,故而在盐商过世以后,将其招入自家门下。

谭延闿家里还有一个声名在外的厨子,就是曹敬臣。他擅长湖南菜,创意多样、技艺超群。因此,谭奚庭和曹敬臣两人就共同创造了湘菜中的精品“组庵菜”。谭延闿不仅享受自家厨子带来的 美食 ,还经常和他们探讨切磋厨艺,因此,厨子们的技艺有增无减。

谭延闿的长子谭伯羽在《吾家谭厨》里写道:“大宴时或有时新菜上桌,曹四(曹敬臣)必帷后窃听先公之批评,以为准则,其虚心如此。”由此可见,不仅谭家的家厨虚心地向谭延闿讨教,而且甚为信服,同时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能让曾被称为“长沙四大名厨”的曹敬臣如此俯首帖耳,谭延闿必然在 美食 上颇为厉害,不然也不会让这么厉害的家厨对其如此尊重,甚至“以为准则”。后来谭奚庭辞去谭府家厨的活,出门独自掌管“玉楼东”,凭借本身出众的才华和谭延闿一番悉心地调教,凭借“麻辣子鸡”和“鸭掌汤泡肚”被称为“湖南第一厨”。

说起玉楼东的这道招牌菜“鸭掌汤泡肚”,别说众多吃客络绎不绝地前往品尝,就连嘴刁的 美食 家谭延闿都十分喜欢。这道菜以猪肚尖、鸭掌为主料,配以口蘑、豆苗等辅料,并以精心熬制的清鸡汤为主要调料,成品鲜嫩爽滑、齿间留香,令很多食客欲罢不能。谭延闿之前行军打仗时,经常命厨子带上制作这道菜的材料,他对这道菜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在做这道菜时,要注意把猪肚切成鱼鳃形,切成薄片,用水洗去碱味。再将鸭掌入锅煮熟,捞出过冷水,之后剔去骨头。然后在锅内放入鸡汤、熟鸭掌、泡发好的口蘑片和一些配料煮沸。再把猪肚尖放入沸水中加料酒、盐,过一会儿就捞出。最后把鸭掌、猪肚尖捞出装盘,撒上胡椒粉、淋上汤汁就可品味。

这道鸭掌汤泡肚吃起来鲜嫩滑爽,猪肚尖特别有嚼劲,而鸭掌则嫩滑可口,汤汁鲜美,极其诱人。

而曹敬臣的烹饪技巧讲究“煎与炒用武火,炖与煨用文火”,注重“滚、烂、淡”,用料十分讲究,丝毫勉强不得。虽然曹敬臣身为湖南人,但是经过谭延闿调教多年,淮扬菜、粤菜同样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除了组庵鱼翅名扬天下以外,组庵豆腐、组庵鱼生、组庵笋泥等,都是曹敬臣的看家菜式。

正是谭延闿家的这两位大厨,使得谭家菜声名远播,成了当时南方地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菜式,有“南北谭家菜”的说法。其中“南谭家菜”指的就是以“组庵菜”为代表的谭延闿家的菜式,而“北谭家菜”则是指当时身处京城的谭宗浚家的菜式。

谭延闿喜欢 美食 ,同样也喜欢用 美食 宴请当时的政客名流,以 美食 会友。某日,他突然萌生了一个自己开餐馆的想法。的确,很少有人拒绝得了 美食 的诱惑,这就是市场。而且,本身他的家厨技艺了得,再加上“谭延闿”这三个字的金字招牌,开家餐馆何愁没人来吃。于是,他在南京开了一家主打湘菜的餐馆,定名为“曲园”。果然,曲园一开张,便引来了四面八方的食客,大家都奔着“组庵菜”而来。曲园虽然主打湘菜,但是“组庵菜”却是曲园的拿手好戏,这样就让谭延闿自然而然地成了曲园的灵魂,也正因为如此,谭延闿离世以后,曲园也就没落了。直到后来,陆军上校唐生智路过时,教了厨师一道“东安子鸡”,才让曲园起死回生。

东安子鸡又叫东安鸡、管保鸡,因主材料选用东安新母鸡而得此名。之所以选用东安地区的新母鸡,是因为东安地区“七山半水两份田”外加“半分道路和庄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当地农民喂养的土鸡鸡腿小,胸大而肥,是东安子鸡的首选。

制作东安子鸡时,先要在汤锅内将鸡煮至七成熟,然后取出晾凉,切成小长条以后,在炒锅中放入姜丝、醋、花椒末等,与鸡丝一同煸炒,然后放入鲜肉汤焖煮至汤汁收干即可。成品菜呈红白绿黄四色,吃起来肉质鲜嫩,味道酸辣鲜香。真是造型美观,同时又肥而不腻,就算多吃也不会厌。东安子鸡这道菜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营养丰富。做这道菜所用的母鸡肉可以改善营养不良、乏力疲劳的症状,能够增强人的体力

这道菜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据传,唐玄宗年间就有这道菜,后来渐渐成了湖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宴请名菜,而各地的菜馆,尤其是湖南菜馆,也都争相效仿制作这道菜品。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招待他的菜谱里便有这道“东安子鸡”。2010年,“东安子鸡”入选上海世博会四大传统湘菜名录,此后更加被海内外熟知。

身材肥胖的谭延闿到中年以后,身体状况便大不如前,需要每天沐浴一次和电疗一次,为此他自己打趣道,许是之前吃太多的报应,如今自己才要每天被清蒸一次、烧烤一次。

1930年,谭延闿突发脑溢血而亡,年仅51岁,他的政坛生涯和 美食 之旅也随之戛然而止。不过,他所创立的“组庵菜”却随着家厨的离开和食客的游走而传播开来,成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 美食 佳肴,也许这才是谭延闿作为一代名流,真正流传于世的一份财富。

谭家

谭家村位于牛庄镇政府东南4公里处,东依引黄灌渠新加八支,南隔武家大沟与广饶县陈官乡贾、杨、李、董家村相望,西与省交通大动脉辛河路相距一公里,北跟时家村为邻。

村名由来明隆万年间,始祖谭照由登州府莱阳县迁至乐安城北60余里处立村,取名谭家村,沿用至今。

人口与姓氏全村谭姓人口519人,占全村总人口的大多数,其它有张、崔、董、武、时、隋、解、曹、牛等姓。

明隆万年间,谭家村谭氏始祖谭照,自莱阳迁至此处立村之后,又有以下人口迁入:张姓克明于光绪年间由王署埠迁来居住,张怀文于1800年从碑寺口迁入,张文龙于1860年由史口镇(原油郭乡)张营村迁入,崔姓志元、志方由淄博市临淄区崔家庄迁入史口镇(原油郭乡)苏家村,后崔志元于1740年由苏家迁至谭家村居住,董右津由广饶县陈官乡董家庄于1880年迁入,曹景验于公元1908年由曹家村迁入,隋松经于1934年由东隋村迁入,牛姓希德,因父亲牛义三于解放上海时不幸中弹牺牲,母亲病故后无人照顾,于1950年由史口镇(原油郭乡)东寨村迁来谭家村,外公、外婆抚养长大成人后留住谭家村,时明训于1910年由时家村迁入,时友亭因父亲母亲病故,于1948年由时家村迁入,武文兴于1860年由本镇小武村迁入,解姓世举于1966年由本镇解家村迁入。此外,还有以下人口外迁:十世祖谭永安于1860年迁居潍坊青州市闫马庄,后人谭福昌于1986年来此认祖续谱。十四世祖学讷、学朱于公元1930年迁居沙营村。

曲艺之庄吕剧故乡十九世纪中叶黄河入海口地区每到汛期黄河决口,洪水横溢,舟行陆地,人兽漂流,饱受洪水之害。谭家村艺人四处以唱小曲乞讨谋生。1880年民间说唱艺术琴书由鲁西南传入牛庄一带后,民间艺人争先学唱,并得到迅速传播。1890年谭家村民间艺人谭明伦、崔心悦、崔心庆由坐唱改为化妆演唱,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各地艺人纷纷模仿,流行鲁西北、胶东一带,一个新的地方剧种吕剧由此诞生。

谭家村附近有龙居黄河森林旅游区、华林庄园、东营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东营万象游乐园、东营龙悦湖景区(东营天鹅湖)等旅游景点,有黄河口大闸蟹、麻湾西瓜、黄河口刀鱼、史口烧鸡、三疣梭子蟹等特产。

谭莹的世系家谱

泽慈,(谭莹之曾祖父),为世训三子,字绍文,生于清乾隆三年(1738),子四,奎、堂、坐、封。覃恩诰赠“朝议大夫”,妣赠恭人,诰命一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