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特别”——阳明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到了庐陵县去做知县,在那里他讲学,教化群众。后来,王阳明升到了南京太普寺少卿这个官职。
在王安明回到南京的路上,他遇到了他的学生徐爱,徐爱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这次遇到王阳明在升官的过程当中,碰巧他这次和王阳明的官职都在南京,于是徐爱和王安明先生就一起乘船回到南京。徐爱是一个十分好学的人。于是他在与先生一起乘船的路上,就一直在问先生学问,在刚开始他还没有理解先生的学问,由于受到了朱熹礼在心外的感染,学爱对先生心即理的学问既有质疑,并且还非常惊讶,可是后来他去对照是自身去见先生给他讲的道理,开始相信先生的学问是先秦儒学的嫡传,他发现朱熹的道将本体和功夫一分为二,也就是将内心的心性和外界环境事物上的理一分为二,当然徐爱刚开始也是受这个的熏陶,而觉得王阳明的学术是奇怪的,可是经过实践,他发现本体与功夫合一,也就是我要你所谓的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儒学的道理,才是真理。
自此之后,徐爱就成为了阳明先生的最重要的弟子。而在王阳明先生45岁的时候,经过上述王良的推荐,他到各地平息盗贼的反叛,说白了也就是农民起义,王阳明很快的将那些巨寇都平息了,这也就成就了他平寇非常快的功绩,他自己也受到了朝廷的封赏。而在这个的过程当中他的做法与一般的人做法十分不同,王阳明以儒家教化百姓,开导民心为本,可是与此同时他也遇到了一个十分不幸的事,就是他曾经认定的传道弟子徐爱,英年早逝。那么在这种种事件中,王明先生的哪种行为最特别?
其实第1点比较特别的就是在徐爱去世的时候先生痛哭,其实这一下子就让我们联想到孔子哭了颜回,两者都是在所有弟子中悟性最高的弟子,也是十分好学的弟子,并且也都是两位圣人都很看重的弟子,看上去是十分相似的,但其实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在孔子为颜回而死痛哭的时候,已经是孔子的晚年,孔子在那时已经经历了周游列国,并且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于是在这之后他已经寄所有希望于讲学传道,而颜回也正是那个他已经既定了那个传道的人,也就是颜回这么一个弟子已经寄托了他这一生所有的希望,以及把道完整的传下去的可能,让颜回做自己的继承人,这已经是内定了的事情,但是就在这个时候颜回却去世了,这对于孔子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打击,这也许意味着他的道就此无法得到真传,而慢慢的没落并且失传。但是王安明先生哭徐爱就不一样了,在学爱去世的时候,王阳明先生还正值中年,对于已经晚年的孔子来说,他还有无限的可能和希望,并且学爱的学问也还没有达到颜回的那个境界。两者的处境是不一样的。所以颜回与徐爱是不同的,王阳明与夫子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这是第1点,第2点就是王阳明是一个文人,他是一个读书人,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带兵打仗,这是一个十分罕见的事,也是各个士大夫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是三不朽的立功。他做到了立功,安邦定国,是一个少见的做到了政统的同时也做到了道统的人,因为仅仅有道统,无法去很好的治国,每个人的道德水准是不一样的,而到王阳明上面的最后,他已经做到了儒家所说的,三不朽,他立功立德立言,其中立言和立功在这里都有体现。
后来朱宸濠反叛,那么,这么一个举动对于大名江山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站在皇帝的角度,对于大明江山来说只是更新换代,皇帝失去了他的皇位,换了一个人做皇帝。但是对于百姓来说,却是生灵涂炭,无法很好的发展,而王阳明也是这么想的,王阳明并不是因为死忠于皇帝而去主动平反,而是因为他认他觉得百姓太苦了无法安定的生活,于是他为百姓而主动平反。但是其实他这么做,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举动,因为在当时他正奉命到福建去平反,可是当知道朱宸濠谋反的时候,他就没有皇帝的圣旨,可以说是一种违抗圣旨的行为,而这对于当时那个时代来讲是砍头或者株连九族的大事,这样的一个是正常人是不敢的。那么王阳明先生在这个举动中还有其他的特别之处?王阳明先生此次前去平反,是逆水逆风行舟前去,其实像他这样的处境的人有很多,一般都有三个选择,第1个选择是投靠朱晨豪这一方,因为在当时朱宸濠的叛军比朝廷的军队要有10倍之多,并且,朝廷在当时毫无准备,可以说是没有胜算,于是在当时投靠出神豪是一个对个人最有利的选择。还有一个选择就是逃走,逃走并没有违反朝廷的法律,也不会过多的背上叛国贼的骂名。其实还有第3个选择就是在当时,一些儒生们会有自己心中的道德底线,在这时他们会拼死反抗,可是那些儒生们并不会武力,所以只会用嘴骂朱晨豪,最后的结果就是于事无补,并且自己还会死去。这是当时那个时期的人们会做的三个选择。那么王阳明先生会选哪一个呢?
当然一个能做到在中年到晚年时期就立功立德立言的人,自然不是一个一般的人,他有第4种选择,就是抗旨反抗,王安民在有很大概率成功不了的情况下,还是逆水行舟去做了,他这样做不但自身有生命危险,并且还是违反了朝廷的命令。对他来说都是无利而有害的,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这正是因为先生特别,他在为苍生百姓而谋,这也就是我们在古书中所读到的动为苍生谋的举动,他以他的圣贤梦作为支撑去这么做,而这也就成为了儒家的典范,在先秦时期的两位圣人,孔子和孟子都说过这样的话,孔子是杀身成仁,孟子是舍身取义,而王阳明这么一个举动,则叫做义之当为,王阳明所注重的点是,这件事情该不该做,如果这件事是正确的,是应该做的,是让他可以实现做圣贤这么一个志向,那么他就会去做,不会顾虑其他的,这也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义之当为。而这也就是王安明先生的特别之处。
一切唯心,万法唯识,此心光明,人生才能光明。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创立了伟大的“心学”体系,是中国历史上位居第一阵列的大哲。他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 后世无数王阳明的崇拜者,为什么也能走出精彩人生,成就辉煌事业?这是因为他们无一例外地掌握了解决一切问题的利器 -- 阳明 心学 。
构筑了阳明心学的基石是什么呢?那就是王阳明先生概括的四句话,即: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在贵州农场开悟后的阳明先生与释迦牟尼一样,发现吾心即天理。 “佛氏所说,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只是一念良知(觉知),彻头彻尾,无始无终,即是前念不灭,后念不生。”
“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 心之本体也就是天地之心,生生不息。
道、天理、良知及万物之理本来就是一码事,所谓“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良知、天理、心之本体本来就是如如不动、无善无恶、非善非恶, 也如六祖大师所悟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天理与良知虽是无善无恶,但是触景生情之后的喜怒哀乐,却有善恶之分。
“如见儒子入井,则生恻隐之心,此谓心之应事而发为具体之善;见邻有妙龄处子,生杀其亲而逾墙搂抱之心,此谓心应事而发为具体之恶。”
良知本无善恶,触景生情即生善恶之意,一旦有了 意念 (起心动念),就已经属于“行”了,因而修身养性,必须在此时就下功夫。 于是,阳明先生否定朱熹的“先知、后行”思想,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论断。
比如喜好美色和讨厌恶臭,就是知行合一的。你在看见美色的同时已经喜欢上了,不是先看见,回头再决定喜欢还是不喜欢;同样,你闻见恶臭的味道时,就同时讨厌它了,不是先闻到,然后再决定讨厌与否。
良知是非善非恶的,因而人性既非善,也非恶, 但是在不同的情景下,却有善意善行、恶意恶行。所以,一个所谓的好人,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下可能会因一念之差做出恶事,同样,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也可能去做好事。
意念有善有恶,良知则像24小时工作的雷达随时侦测意念的动向。 阳明先生说:“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尥怍,他还忸怩。”弟子于中对曰:“只是物欲遮蔽:良心在内,自不会失,如云自蔽日,日何尝失了。”
你的良知即是善恶判别的准则。阳明先生的良知学说充分肯定了个人的主体价值,“自己良知原与圣人一般,若体认得自己良知明白,即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所以,满街都是圣人。既然每个人都有圣人的良知,那么每个人也就具有了判断是非的道德权力。 如果你的良知告诉你说,这句话是错的,哪怕这是圣人所言,也不能将就。每个人都具有了与圣人一样的主体精神,依据良知进行价值判断的权力。
阳明先生说:“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著扈,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著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
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知行合一。作为世俗凡人,我们整天都是杂念纷飞,一会想偷个懒,一会想占个便宜。幸好,有良知和天理随时站岗放哨,“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这份良知永远都不会泯灭。
格物就是学会转念,就是“去恶为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不是将人变为草木,而是要控制人的私心杂念,把恶念转化成善念,使得事事合乎天理。
阳明先生的一位朋友说:“私意萌时,分明自心知得,只是不能使他即去。” 其实,私心杂念一出现,我的良知就侦查到了,可总是不能将这些私欲去除。
阳明先生回答说:“你萌时,这一知处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工夫。”私意刚开始萌动之时,恰恰是彻底革除之机,这才是人生立命的真功夫。
阳明先生继续说:“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用修行的话来理解阳明心学 :我们每个人(众生)的心都是一样的:本无高低,本无善恶。当我们有起心动念(意念)的时候就有了善恶的分别,那是什么知道我们有了起心动念(意念)呢?那就是我们的觉知(良知),它是如如不动的。在生活中难免不动念,如果要动念就动善念,动了恶念就要马上转念(格物),真正的修行(真功夫)就要把握每个起心动念,当念头的主人,当生命的主人。
古语云:'相由心生',意思是外在的一切都是由我们的心灵最真实的呈现的,所以只有回到内心才会找到问题的根源。外在的一切呈现如投影的屏幕,真正的投影源是我们的这一颗心,外在的呈现反映了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与信念,所以当外在发生一切问题,我们懂得往内去寻找答案的时候,这就走向了觉醒。通过修正自己不正确的认知和信念的时候,就走向了圆满合一的生命状态。
在现在万物快速更替换新的时代,我们只有快速回归内心,明了此心,才会快速成长,才会让生命活出全然的精彩绽放,才会跟得上地球的觉醒新时代。而快速回归内在的方法是:静默止语,独处内参‘我’是谁’?当我们参悟到'我'是:本自倶足、本自圆满、本自清净、本不生灭的时候,即是开悟。
阳明先生在文中说:“前在寺中所云静坐事,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拿,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意思是外面的纷扰太多,我们要在收放心上下功夫!不要随波逐流,随动而动,不管外界的环境如何变化,我都要去做到每天该做到的事情,此心不动,心生万法。细思自己,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必须要做到的事情有哪些呢?礼佛、运动、读书、学习阳明心学、事业!这些都是每天必须做的!其中涉及到事业这一块儿,又有哪一些工作是必须要做的呢,才能让自己早日达成事业的目标?倘若知道这些工作是必须要做的,那又是为什么没有做到呢?是不愿意去做,还是真的就做不到。如果是不愿意去做,那是为什么不愿意做呢?……果然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很多看起来正确又重要的事情,也许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正确那么重要。因为你心生抗拒,必有原因!譬如能跑马拉松的人一定不是靠毅力坚持下来的,而是他真的很享受这个运动的过程。!
(导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思想是永恒的。企业要想拥有无限的生命力,就必须建立起一套与企业生存相适应的文化体系,把我们企业里每个人的思想紧密相连,息息相通,使我们每个人的行为相互协调,才智相互融汇,使企业迈向灿烂的明天。回顾康菱的发展,是一部成长史,更是一部不断学习、不断否定自己、倾力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历史。康菱率先成立“知行合一”读书会,学习推行圣贤文化,以此期望将传统文化沉淀的智慧灵活运用到康菱的管理实践中,为企业创造和谐强大的管理氛围和文化氛围。常言道:优秀的企业领导者能创造企业文化,他的工作是无形的,看不见的;在创造了企业文化之后,优秀领导者的工作就如老子所说:无为而治。学习初始阶段,有些伙伴不适应,这很正常,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康菱人在业内一向以创新和团队闻名,小微相信大家一定能克服困难、端正心态、传承优良传统。本专栏将持续为大家分享康菱“知行合一”读书会同修文章,皆为原创。
《与王纯甫书》
作者/明•王守仁
出处/阳明先生文集
壬申
别后,有人自武城来,云纯甫始到家,尊翁颇不喜,归计尚多抵牾。始闻而惋然,已而复大喜。久之,又有人自南都来者,云“纯甫已莅任,上下多不相能”。始闻而惋然,已而复大喜。吾之惋然者,世俗之私情;所为大喜者,纯甫当自知之,吾安能小不忍于纯甫,不使动心忍性,以大其所就乎?譬之金之在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某平日亦每有傲视行辈、轻忽世故之心,后虽稍知惩创,亦惟支持抵塞于外而已。及谪贵州三年,百难备尝,然后能有所见,始信孟氏“生于忧患”之言非欺我也。尝以为“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患难,行乎患难;故无人而不自得。”后之君子,亦当素其位而学,不愿乎其外。素富贵,学处乎富贵;素贫贱患难,学处乎贫贱患难;则亦可以无人而不自得。向尝为纯甫言之,纯甫深以为然,不番迩来用力却如何耳。
近日相与讲学者,宗贤之外,亦复数人,每相聚辄叹纯甫之高明。今复遭时磨励若此,其进益不可量,纯甫勉之!
汪景颜近亦出宰大名,临行请益,某告以变化气质。居常无所见,惟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亦便是用力处。天下事虽万变,吾所以应之不出乎喜怒哀乐四者。此为学之要,而为政亦在其中矣。景颜闻之,跃然如有所得也。甘泉近有书来,已卜居萧山之湘湖,去阳明洞方数十里耳。书屋亦将落成,闻之喜极。诚得良友相聚会,共进此道,人间更复有何乐!区区在外之荣辱得丧,又足挂之齿牙间哉?
20140224玉根读《与王纯甫》有感
(李玉根同修简介:北京/天津办/长春办/沈阳办大区资深总经理)
勤俭持家,艰苦创业,置之死地而后生。我自2002年加入康菱,进入康菱可以从月收入八百养家至今日收入难以生活。思来想去,除去物价因素终因欲望的增加所致。今日有幸读到阳明心学得以总结反思,本出自寒楼更因以勤俭而持之以恒,然今日在物欲洪流时代不能坚持勤俭,此心中之贼不除将很难得以永恒发展。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其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患难,行乎患难;故无入而不自得”。先人能以此而行,今我等后生晚辈更应身体力行。
知之而行。今日我已经看到自己出现的问题,在企业面临艰辛险阻之时带领团队勤俭持家,艰苦创业,之死地而后生。
玉根个人之感悟己见,还望各位同修指引光明!
20140224苏斌读《与王纯甫》有感
(苏斌同修简介:东莞地产/广州大区高级经理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何修得如此高深的境界。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有明示:大概意思是尧、舜重万金;孔子君王重千金;我等百姓重两金。人与人之间有重量不同又无所谓重量之分,只要我们千锤百炼,“经烈焰,受钳锤”而达到精一之功。只要最终我们冶炼成金,哪怕只重一钱也是完美人生。
而烈焰钳锤之时又有几人能泰然处之,生活中有时竟为一些鸡毛蒜皮小事而常记恨于心,为一些身外之物而时时挂念,读书时常思绪飘飞不知所云,前进路上不停怀疑自己所努力之方向等等均不能释怀。
阳明有历经磨练后在龙场误道后所见之人间大道“心即理”,终信孟氏所言,定位为孔门谪传。
时至今日,我等凡夫俗子应深信《心学》精义,时时砥砺,不枉李总裁一番苦心!终有一曰我等会如金子般闪闪发光。苏兵2014224请同修指正。
@李玉根:看了苏兵同修的文章我才能真正明白文章之意啊!可见我等是要那般千锤百炼!这就是读书会的好处啊!
@苏斌:学习应因人施教,因个人所处功夫深浅决定如何用功。所有的一切的前提是大家必须打开沉默的心结,同修们共同去发现、挖掘心中的金矿,如不挖掘如何钳锤!
@李国亮:各位前修:晚上好!近期我受读书会极大的影响,我下载看了了凡先生用一生在践行种善得福的因果循环关系影视,似远又近,因身傍处处有善相伴!看完后我感触很大,告诫自己要日行日善、留福子孙!我要组织给家人和朋友多看多悟!也查阅了关于阳明学的书籍,思想哲学方面虽有所迟钝,但有各位前修的心得分享指引,我浅学入门会有更多顿悟!一起进步!谢谢!
20140224 明煜读《与王纯甫》有感
(刘明煜同修简介:新疆/佛山大区高级经理)
甲午年春,有幸结缘致良知,而后入求是书会,无奈根基太弱,至今入会已半月有余,但翻阅全集仍感吃力,决定先从《传习录》入手,渐渐的好像有了些许的收获之感,决意坚持研读,渴盼自己能够收益多多,日日精进!始《与王纯甫》
当“金之在冶,经烈焰,受钳锤,为此之时,为金者甚苦”,然出冶,金亦喜挫折锻炼之有成矣。
一块金子在冶炼的时候历经烈焰灼烧,受钳锤锻打,在这个过程中,作为金子的本身会感觉非常痛苦和煎熬,然而一旦锻造成功成为一个美轮美奂的作品而受世人赞叹褒扬时,金子会非常欣慰自己的磨难终于有了成就或认可。“今复遭时磨砺若此,其精益不可量!”如此往后倘遇凡事都能依此为信念勉之,长此以往,其精益获增不可估量也。
回顾在康菱的十余年,渐渐的会发现我们变得越来越淡定,每每遇到项目与领导交流我们会有一种莫大的安慰与豁然开朗、天门顿开之念,细细想来,领导的这种仙力这是与生俱来的潜质吗?非也!遇到困难其实并不可怕,我们从事康菱的一线销售,最大的困难是什么?1、没有项目成交,经营不好,连年亏损;2、成交了项目,货期满足不了,货款不能按期收回;3、生意很好,售后跟不上,客户抱怨四起,销售人员疲于应对,成了片区的万金油,那里需要哪里上;4、产品起初多多少少的毛病,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等。如果谈起困难就如同我们在冶炼过程中的烈焰、锻打、淬火、变形数不胜数,但是最终结果呢?当初的十万火急、面临被起诉、经营灾难等问题都会一件一件的被化解,而如今经历了种种磨难使我们已经逼得自己百毒不侵,懂得保护自己的企业、保护自己的团队,懂得了从源头控制。试想:我们的上述的哪一个困难都能和自己脱得了干系呢?能于己无关吗?所以,其实困难并不怕,相反如果没有了困难也只能证明我们非常的失败,连犯错的机会都没有,连历练的机会都没有,又何能谈精益?此为《与王纯甫》有感之一。
“天下事虽万变,吾所以应之,不出乎喜怒哀乐四者。”而今,世间广为流传一网络热语,亦或是“心灵鸡汤”,言曰“世间诸事除生死,无大事矣”。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被自己的情绪左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其实有词正解,虽苛寡,但我以为非常受用,人说“情绪是智慧不够的产物”。不妨用魔镜审视下我们自己,我们或多或少的都是在成为了情绪的奴隶,初始,遇件件事均面露惊色,疾呼“大事不好”以至于迁怒与人,迁怒于事,将情绪弥漫于所到之处。渐渐,虽情绪能有所控制,但遇到稍大点的挫折,一泻千里,近乎崩溃,公众情绪虽能控制,但将办公室的情绪带回家,带回客厅,带回餐厅,带回卧室…对越亲近的人越严苛,听不进任何谏言,认为自己就是永远的智者。文中短短数语,“不出乎喜怒哀乐四者”我的理解其实可以归为当今的“情商”。人,所经的种种活动,言谈,均有“情”---即喜怒哀乐而发,常常会有我们的朋友常常说“你的事等我们老板那天心情好的时候我一并提了,放心吧!”听了后我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不高兴。总之,“荣辱不惊,世间之事除生死无大事也,既如此,何不泰然处之,淡定、冷静、微笑处理每一件发生于我们身边的事?”如若我们在此论点上进行最浅显,基础的知行合一,区区在外之荣辱得失,又足挂之齿牙间哉?
人生本是一部充满未知的书卷,了凡敢于冲破既定的命运咒语终获新生,我们为何不在自己尚年轻之时干一番属于自己的轰轰烈烈的事业,而不为将来两鬓斑白时再回首时留下憾词?此为《与王纯甫》有感之二。
365天,何时见明煜时,明煜不是以微笑示人?我愿依此为名片给每个相见的人留下烙印,我愿以致良知为善缘,潜心研读阳明学,吾虽蠕动前行,可绝不会见我退后半步!
启蒙期,肤浅理解,恐与原著原意多有理解相悖之处,请前辈指正,感念!
@李玉望:难得明煜同修发心之作!只要我们能够写一些文字上来,就说明我们心中之贼开始去除了,去除得快慢,顿悟的智慧深浅,要看同修们的重视和投入程度。
我与苏兵仁者今日出差同行探讨了读书的形式和步骤,他的建议是先读“心即理”阶段(就是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前或者其后较近时间的文章,这个阶段大家读熟后再研读“致良知”和“知行合一”阶段的有关文章,知行合一始终贯穿学习的始终)的文章,我们在一路上初步甄选出需要研读的文章。
我们读书会组建至今,我们一再强调阳明心学的研习是帮助我们提高心性拓展经营之用,绝不空谈理论,做言的高标,行的矮子。除开新近邀请进来的同修,还有一些老同修不甚投入,可能还是内心的认识不够。阳明心学提倡人们积极修炼,积极入世,事上磨练。正常情况下这些出发点是很容易获得积极追求进步的康菱人学习参悟的。请还没有发表看法的同修积极说出来,这里是修炼境界顿悟智慧的圣地,不是工作讨论,也不必拘泥于职务,只有道行的深浅。
@苏斌:明煜同修感受很深,通过此文与前文相比让我有截然不同的感觉,能和刘兄同修甚感荣幸!儒家讲“中”、“和”,喜怒哀乐未发而谓之中,发之有度(节制)谓之和。让我们一起前行,寻金之灿灿!
@李玉根:明煜同修句句刺痛我心啊!过去经常将情绪带回家搞的自己总像一个外星人样,公司受气回家没地位。今日读你的有感让我深知之前所犯下的错误要马上改掉,善待所有的人。李总裁常教导我们“相由心生,口乃心之门户”,要想成金必须经由千锤百炼!坚持一起和同修前行。
@张兴田:我所理解:心态很重要,方法为之行。中国5000年文化,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哲理,当悟透其中一理皆受用一生!知性合一道出做人做事之真理,唯有明起理行之事,表里合一方为人脉长久处之!谢谢支持,我需多学习,非常赞同明煜同修的建议,文言文需大家慢慢理解,慢慢提高,庆幸的是大家都主观的愿意学习,多点注释,让明其意,效果非凡!
@刘明煜:@张兴田/Tishon,一篇文章我们能吸收到一条观点并结合自身加以融合,久而久之,我们就会精益无量了。
20140225昌龙研习《与王纯甫》有感
(余昌龙同修简介:云/贵/桂/武汉大区资深经理)
改变乃痛苦之事,被改变更苦不堪言。“譬之金在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先生以博大之善心与人为善,劝人为善,以自身知行感悟堪比金需经冶炼锤打方成器而告诫众生能堪大任者必先苦其心智,饿其体肤,劳其筋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先生也是经历百般之苦痛,忍受白昼之煎熬方明孟子之“生于忧患”也。
吾已不惑,自省存心归佛,万般天注定,做事莫强求,怠心起,得过且过,已难寻当年之雄心猛志,导至团队近两年经营一落千丈!昨夜观《了凡四训》,如梦大醒,“造命在天,立命在我”,一切之源皆因己之善根不稳不状,缺积善之方,更不明何为正善、大善也。由此使我想起鹰之重生之故鹰需何等之勇气与毅力方可获新生,而吾有此善缘使明白知行合一,良知在心,一切的一切皆由心导之,人生最可怕莫过于心死,幸甚得先生之良药救吾也。
“我”是一切的根源,知彼易,知己难,能明自身并正确刨析者,伟人也。吾承敬畏之心不敢自恃,然明先生“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炼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感谢(知行合一读书会)解吾心结,洁吾心垢,使吾“痛”并快乐着!
打油诗一首以谢玉望同修及苏导,见笑了。
甲午之春结良知,宝卷重翻心茫然。知行悟道从头起,方知苏导不一般。玉望同修谱善举,人欢马叫行军忙。世界三甲康菱梦,遍布全球科克欢。
@李玉望:昌龙同修此文谁说不能成为在他自己职业生涯中具里程碑意义!又对我等同修极具警示意义!我们看不到英雄迟暮,分明看到重整后立志赶超之精神!“造命在天,立命在我”这份顿悟,又怎能以收获多少金钱所能衡量?“宝剑锋之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经此惊醒,昌龙同修一定能够破除心中之贼,借方今恰为人生大好年华,成就心中之目标。
@余昌龙:昌龙致谢玉望同修苏兵仁者及各同修之鼓励而赋,缘聚康菱十五载,图谋大业布衣交。任重身轻不堪负,孤胆边陲正煎熬。书会普传灵章到,知行合一心量高。重握三寸金兰剑,画龙点晴有高招。
@苏斌:2014225苏兵《读余总分享有感》
今日在安徽,拜读余总 而有深度的文字数遍,直至此时才能收心,又拜读一遍,回味无穷。忍不住将收获写成文字以便余总及同修指正。
余总曾几何时,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舍我其谁。后因世事变迁雄鹰利爪变拙,面临重生之际心生怠慢,有短暂蹉跎之感。
然识良知学后,如梦大醒,看了凡生平,誓起鹰之重生。以颠覆自我之勇气和人定胜天之誓言唤起了心灵深处积压许久的豪情快意!着实让我酣畅淋漓,更深信阳明心学之神奇再造。
余总的痛,是您的快乐,也是我们的快乐,让我们一起痛也快乐,快乐更快乐!
有您同修,三生有幸!
附诗一首:
闭塞一颗心,良知光照影。
聚于书会中,悄然已天成。
20140225冯慧读《与王纯甫》有感
从事鱼类买卖的人都知道远程运输防止鱼会大批死亡的诀窍:在装好鱼的车内放一定比例的食肉类鱼,这样整个运输途中鱼会奋力逃避追逐,直到目的地鱼依然会活蹦乱跳,我想这个例子是对"生于忧患"最基本的诠释吧。工作中何尝不是呢?虽加入康菱才三年,但有幸能耳濡目染、处理一些关乎营销、合同的事务,特别是通过2014年工匠精神年会全程的用心感受使我深深体会到:凡事都一定要抱着"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态度,才能持续、稳定前行。
@李玉望:我相信冯慧同修此文发自内心!记得不久以前冯慧同修在一次工作交谈中顺便问我为什么对她的工作批评多肯定少?从这篇文章中看出应该已经明白了。今晚与刘远征同修一起他还说遭到公司某业务伙伴抗议他是第一个批评她的人,因这位伙伴马虎的提供了错误客户数据。相形之间,高下顿出。这篇文章一定可以为就业不久心生障碍的伙伴以启迪和动力!不难相信,按照这个方向一直坚持精进下去,在事上磨砺,冯慧同修的未来一定无比美好!
先生之“特别”——阳明
本文2023-09-22 05:12:2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0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