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欧”姓,的祠堂哪里有?
▲欧姓网上祠堂:
http://memnetorcom/m/zc/zcaspbID=37483
一 姓氏源流
欧姓的起源有二:
1 出自欧冶氏,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2 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钩践又复国。到钩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
二 迁徙分布欧姓望族居住在平阳(今天的临汾西南)。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平阳郡:据《郡望百家姓》的记载,欧氏望出平阳郡。三国的时候魏国所置。在今天的山西临汾一带。
堂号:
八剑堂:春秋的时候有欧冶子善于铸造剑,越王请他铸了五把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后来,干将又为赵王铸造了三把剑(龙渊、太阿、工布),这八把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剑。
四 历史名人
1 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师事,从游者数千人。 2 欧冶子:春秋的时候匠人,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3 欧普祥:元代起义军将领。 4 欧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广东顺德人,嘉靖时期国子博士。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 5 欧宝: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子。平都人,而且性格开朗,为人豪爽 6 欧容: 1981- 欧氏系承无疆 家世源流悠久 欧氏,跟欧阳氏一样,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雪耻复国”的越王勾践的后裔。
关于欧氏的传自越王勾践,历来有关的姓氏古籍都已有过考证,《路史》所记载的:“越王无疆次子,封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以及《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详载的:“出自姬姓,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和《姓氏考略》上所说的:“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4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氏和欧阳氏的得姓历史,算起来至少也已经在2000年以上,真是名符其实的源远流长。 这个家族的子孙尤其值得自傲的是,他们的家世源流,不但可以源源本本地推溯到春秋时代的越王勾践。而且,更可以遥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圣君夏禹;因为,先秦时期位于浙江的越国,正是由夏禹的五世孙,那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之子所传。换句话说,不论是欧氏,抑是欧阳氏,都拥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家世源流。作为一个欧姓人还有什么比这份荣誉更值得自豪的! 区、欧、欧阳三姓同宗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如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 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 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如果追溯上去,欧氏和欧阳氏的历史不只2400多年,还可以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至于“区”姓始于何时,源自哪一位祖先?根据广东新会《区渭泉祖家谱》记载,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为夏禹埋葬在这里,食粟于欧山,因而以“欧”为姓。 到了汉朝,欧氏族人欧安是一位富商,他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区渭泉祖家谱》又说,他们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来。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莆田,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不过,他们的始祖越王勾践在历史上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勾践是春秋末年(公元前497—前465年)越国的国君,他是越王允常的儿子,曾被吴国战败,勾践向吴王夫差称臣求和,亲自到吴国伺候夫差,他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得到夫差的信任。另一方面,任用范蠡、文种等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势转弱为强。 与此同时,范蠡派越国美女西施到吴国去,迷惑夫差,使夫差迷恋女色而对国事松弛下来,吴国由强转弱,最后勾践把吴国灭掉。接着,他又在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 在中国文学史上,欧阳修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北宋时代的欧阳修集文学家与史学家于一身,他是宋仁宗天圣年间的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早年他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王安石推行新法时,他曾上疏指陈青苗法的弊害。 欧阳修主张文章必须“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所写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风与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他的词婉丽,承袭南唐遗风。 欧阳修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单独撰写《新五代史》,并著有《欧阳文忠集》。 欧阳予倩(1889—1962)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位著名戏剧家兼演员。他是湖南浏阳人,1907年在日本参加春柳社。回国后倡导新剧运动,担任**编导兼演京剧10多年。30年代,他主持广东戏剧研究所,40年代担任广西艺术馆馆长。1949年后出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并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和戏剧运动倡导人之一。他著有回忆录《自我演剧以来》,论文集《一得馀抄》以及话剧剧本《运动力》、《桃花扇》、《黑奴恨》等。 《三字经》是从前流行的启蒙课本之一,相传是宋朝区适子的著作,明清学者陆续补充。与《千字文》相得益彰。 由于区、欧、欧阳三姓的族人较少,只有欧阳族人成立宗亲会馆,那就是坐落在乞纳街96号的欧阳家族联合会,会员有222人。
一、姓氏源流
欧 区(ōu 欧 区)姓源出有二:
1、出自欧冶氏,与区氏同出于一个源流,以祖先名字为氏。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2、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钩践又复国。到钩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至汉朝时,由欧安又分出一支区氏(见下《三、历史名人·欧安》),称区姓。
得姓始祖:无疆。欧氏是春秋时代著名的越王勾践的后裔。欧氏与欧阳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欧氏的得姓,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根据《路氏》上的记载说,越王无疆的次子,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边,后代中有欧氏,欧阳氏。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欧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于会稽,传至越王无疆时,为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蹄,改封乌程欧余山南方,为欧阳亭侯,子孙就以欧为氏。而《姓氏考略》上也有记载。望族居于平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部。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氏和欧阳的得姓历史,大致2000年。故欧姓后人尊无疆为欧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关于欧氏的传自越王勾践,历来有关的姓氏古籍都已有过考证,《路史》所记载的:“越王无疆次子,封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以及《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详载的:“出自姬姓,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和《姓氏考略》上所说的:“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4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氏和欧阳氏的得姓历史,算起来至少也已经在2400年以上,真是名符其实的源远流长。这个家族的子孙尤其值得自傲的是,他们的家世源流,不但可以源源本本地推溯到春秋时代的越王勾践。而且,更可以遥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圣君夏禹;因为,先秦时期位于浙江的越国,正是由夏禹的五世孙,那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之子所传。换句话说,不论是欧氏,抑是欧阳氏,都拥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家世源流。作为一个欧姓人还有什么比这份荣誉更值得自豪的!区、欧、欧阳三姓同宗。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据《区渭泉祖家谱》又说,广东新会区氏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莆田,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
三、历史名人
欧 宝: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子。平都人,而且性格开朗,为人豪爽。
欧 安:汉朝富商,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师事,从游者数千人。
欧冶子:春秋的时候匠人,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欧普祥:元代起义军将领。
欧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广东顺德人,嘉靖时期国子博士。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的记载,欧氏望出平阳郡。
平阳郡:三国的时候魏国所置。在今天的山西临汾一带。
2、堂号
八剑堂:春秋的时候有欧冶子善于铸造剑,越王请他铸了五把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后来,干将又为赵王铸造了三把剑(龙渊、太阿、工布),这八把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剑。
============================================================
欧(区)姓宗祠通用对联
〖欧(区)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欧冶;
望出平阳。
——佚名撰欧(区)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欧(区)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孝格禽兽;
光佩芙蓉。
——佚名撰欧(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平都人欧宝,性极孝,父亲去世,他在墓旁庐中守孝。乡邻打虎,虎跑进他庐中,他用衣服盖住虎,虎得以逃脱。后来,虎送来鹿帮他祭祀,人们认为孝能格(感化)猛兽。下联典指春秋时冶工欧冶子,善于铸剑,相传曾为越王勾践铸五剑,称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又与干将为楚昭王铸三剑,称龙渊、泰阿、工布。曾拿纯钧给善于鉴别剑的薛烛看,说:“光彩耀人,像是芙蓉刚刚生出。”
菟虎供祀;
芙蓉闪光。
——佚名撰欧(区)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才高吴下;
惠被泉溪。
——佚名撰欧(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欧海。下联典指宋·欧道。
-----------------------------------------------------------------
〖欧(区)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菟虎供祀第;
芙蓉闪锷家。
——佚名撰欧(区)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欧(区)氏宗祠“八剑堂”堂联。
-----------------------------------------------------------------
〖欧(区)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荣列广东五才子;
师事长乐数千人。
——佚名撰欧(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南京工部郎中欧大任,广东省顺德人。嘉靖间历国子博士。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下联典指明代学者欧道江,长乐人。博学洽闻,四方师事游者数千人。
-----------------------------------------------------------------
〖欧(区)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虎感念藏,卸鹿供祭;
技精冶铸,纯钩似芙。
——佚名撰欧(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孝子欧宝,平都人。性至孝,义丧庐墓。里人恪虎,虎投其庐中,宝以衣覆之,虎得脱。其后虎致鹿以助宝祭。人为孝能恪猛兽云。下联典指战国时铸剑家欧冶子,越王聘之作五剑。后又于又于干将为楚王作三剑。福建省闽侯县冶山西,有欧冶池,相传为欧冶子铸剑之地。
孝子庐墓,名声传自汉代;
义军领首,威望肇于元朝。
——佚名撰欧(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孝子欧宝。下联典指元代起义军将领欧普祥。
============================================================
附录:欧姓典故、趣闻
〖欧阳修的后裔为什么姓欧?〗
2004年初,广东省乐昌市有些欧姓群众要求改姓欧阳,说是恢复原来的姓氏。原来,这些欧姓群众都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后裔。日前,记者在乐昌采访时获悉,原籍江西吉安的一代文豪欧阳修,竟然有四、五千后裔在乐昌聚居。位于乐昌黄圃镇的欧阳氏宗祠(始建于嘉庆十二年)最近已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为乐昌市文物保护单位。一木箱“湘南粤北欧阳氏族谱”。
家住乐昌北乡镇的欧汉荣今年已是66岁,他是欧阳修的第35代后裔。日前,记者来到欧老汉家,得知来意,他的儿子欧阳彪抱出一个高近七八十厘米的木箱,里面收藏有欧家12本族谱,名叫《湘南、粤北欧阳氏族谱》,记者翻开一卷细看,便见其中有“第十六传至修(即欧阳修),履官尚书”的记载,扉页上还有欧阳修的毛笔画像,下面题有“宋太师允国公欧阳修(文忠)公遗像”数字。据悉,欧阳修的后裔中,过去有不少人只知道画中像是一位先祖,但并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近年来,随着乐昌文史研究的发展,欧阳修的后裔认识到祖先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并以此为荣。欧老汉的儿子已改名叫欧阳彪,他告诉记者,后来知道先祖就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除了将“欧”姓改为“欧阳”之外,他们更觉得应该“发奋读书”,向先祖欧阳修学习。乐昌为何有欧阳修后裔
乐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欧阳修后裔呢?据乐昌文史研究专家沈阳先生介绍,原来,早在南宋年间,欧阳修第九世裔孙欧阳永隆,于南宋绍熙五年,出任韶州,始居乐昌黄圃镇东村。从永隆公至今已经历29代,后裔遍及乐昌及湘南等地。在清代康、乾、嘉年代,乐昌的欧阳修后裔进入繁盛时期,有做进士、举人、贡生、增生、附生、庠生等,共二三百人。曾有县里科举考试,中榜者全都是姓欧者,“全榜皆欧(县试),无一异姓,号称欧半城,名扬乐邑”之誉(引自《欧氏族谱》)。欧阳修后裔为何会改姓欧?
欧阳修的后裔,为什么会改姓欧呢?原来,这里还有一个典故。欧阳修玄孙欧阳光祖当年平定“金乱”有功,皇帝封其为“灵佑威显欧王”。因此,后裔弃“阳”从“欧”。但过了两代之后,由于朝野议论及宗族认为单姓不妥,于是又恢复原复姓“欧阳”。为什么乐昌欧阳修后裔仍然沿用单姓呢?沈阳分析说,其一出于历史原因所致;其二基于历代祖业田产契约、证券不便更改;其三乃政府对户籍、档案、证件管理严格,不可随意改动之缘故。不过,他们的祖源、谱中记载仍是欧阳氏复姓之史籍。改回欧阳复姓要去户籍申报。
对于这个问题,乐昌市公安局一位户籍管理人员认为,一般来说,只要没有经济问题等,按照更改姓名的相关规定程序,填写有关申请表格,即可以办理姓名更改手续,何况这些“欧”姓的欧阳修后裔本来就是姓“欧阳”。
--------------------------------------------------------------------------------
中国人民解放军欧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欧致富少将
欧致富(1915-1999),原名欧阳致富,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人。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团7军供给部排长,第5师15团连长,第13团特派员,红31军教导队营长,援西军随营学校校长,红31军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副营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参加了黄崖洞保卫战,在这次保卫战中,特务团抗击了5000敌军进攻,歼敌近千,1500的特务团仅伤亡166人,老百姓称特务团为欧团。八路军总部授予欧团“包围水腰立战功”锦旗,荣获“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光荣称号。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热辽纵队第22旅旅长,热河军区热中军分区司令员,第17旅旅长,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1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8军142师师长。董存瑞就出在这个师。锦州战役时,欧致富率31师沿长城南进百里,进攻滦河以东石门地域,一举攻克石门车站,切断了铁路交通线。尔后31师包围了北戴河,北戴河守敌大部被歼。31师和所在的11纵出击北宁线,扫清了滦河以东至北戴河一线各据点之敌,切断了华北敌军的陆上交通,完成了保障东野主力南下,分割包围锦州之敌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48军副军长兼师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61年任广西军区司令员,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79年参与组织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为巩固西南边防和捍卫祖国主权不受侵犯作出了贡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3月28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84岁。著有《戎马生涯》等。
历史来源「欧」源出:
欧姓的起源有二:
1 出自欧冶氏,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2 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钩践又复国。到钩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 二 迁徙分布欧姓望族居住在平阳(今天的临汾西南)。 堂号: 八剑堂:春秋的时候有欧冶子善于铸造剑,越王请他铸了五把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后来,干将又为赵王铸造了三把剑(龙渊、太阿、工布),这八把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剑。
家族名人历史名人1 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师事,从游者数千人。
2 欧冶子:春秋的时候匠人,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3 欧普祥:元代起义军将领。
4 欧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广东顺德人,嘉靖时期国子博士。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 5 欧宝: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子。平都人,而且性格开朗,为人豪爽
6 欧容: 1981- 欧氏系承无疆 家世源流悠久 欧氏,跟欧阳氏一样,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雪耻复国”的越王勾践的后裔。 关于欧氏的传自越王勾践,历来有关的姓氏古籍都已有过考证,《路史》所记载的:“越王无疆次子,封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以及《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详载的:“出自姬姓,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和《姓氏考略》上所说的:“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4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氏和欧阳氏的得姓历史,算起来至少也已经在2000年以上,真是名符其实的源远流长。 这个家族的子孙尤其值得自傲的是,他们的家世源流,不但可以源源本本地推溯到春秋时代的越王勾践。而且,更可以遥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圣君夏禹;因为,先秦时期位于浙江的越国,正是由夏禹的五世孙,那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之子所传。换句话说,不论是欧氏,抑是欧阳氏,都拥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家世源流。作为一个欧姓人还有什么比这份荣誉更值得自豪的! 区、欧、欧阳三姓同宗 --------------------------------------------------------------------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如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 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 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如果追溯上去,欧氏和欧阳氏的历史不只2400多年,还可以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至于“区”姓始于何时,源自哪一位祖先?根据广东新会《区渭泉祖家谱》记载,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为夏禹埋葬在这里,食粟于欧山,因而以“欧”为姓。 到了汉朝,欧氏族人欧安是一位富商,他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区渭泉祖家谱》又说,他们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来。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莆田,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不过,他们的始祖越王勾践在历史上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勾践是春秋末年(公元前497—前465年)越国的国君,他是越王允常的儿子,曾被吴国战败,勾践向吴王夫差称臣求和,亲自到吴国伺候夫差,他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得到夫差的信任。另一方面,任用范蠡、文种等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势转弱为强。 与此同时,范蠡派越国美女西施到吴国去,迷惑夫差,使夫差迷恋女色而对国事松弛下来,吴国由强转弱,最后勾践把吴国灭掉。接着,他又在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 在中国文学史上,欧阳修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北宋时代的欧阳修集文学家与史学家于一身,他是宋仁宗天圣年间的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早年他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王安石推行新法时,他曾上疏指陈青苗法的弊害。 欧阳修主张文章必须“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所写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风与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他的词婉丽,承袭南唐遗风。 欧阳修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单独撰写《新五代史》,并著有《欧阳文忠集》。 欧阳予倩(1889—1962)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位著名戏剧家兼演员。他是湖南浏阳人,1907年在日本参加春柳社。回国后倡导新剧运动,担任**编导兼演京剧10多年。30年代,他主持广东戏剧研究所,40年代担任广西艺术馆馆长。1949年后出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并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和戏剧运动倡导人之一。他著有回忆录《自我演剧以来》,论文集《一得馀抄》以及话剧剧本《运动力》、《桃花扇》、《黑奴恨》等。 《三字经》是从前流行的启蒙课本之一,相传是宋朝区适子的著作,明清学者陆续补充。与《千字文》相得益彰。 由于区、欧、欧阳三姓的族人较少,只有欧阳族人成立宗亲会馆,那就是坐落在乞纳街96号的欧阳家族联合会,会员有222人。 分布地区平阳郡:据《郡望百家姓》的记载,欧氏望出平阳郡。三国的时候魏国所置。在今天的山西临汾一带。
1欧姓发源有关于欧氏的历来,有关的姓氏古籍都考证,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据传自圣君夏禹;因为,先秦时期位于浙江的越国,正是由夏禹的五世孙,那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之子所传。
2《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一 姓氏源流 欧姓的起源有二: 1 出自欧冶氏,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2 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钩践又复国。到钩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 二 迁徙分布欧姓望族居住在平阳(今天的临汾西南)。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平阳郡:据《郡望百家姓》的记载,欧氏望出平阳郡。三国的时候魏国所置。在今天的山西临汾一带。 堂号: 八剑堂:春秋的时候有欧冶子善于铸造剑,越王请他铸了五把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后来,干将又为赵王铸造了三把剑(龙渊、太阿、工布),这八把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剑。 四 历史名人 1 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师事,从游者数千人。 2 欧冶子:春秋的时候匠人,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3 欧普祥:元代起义军将领。 4 欧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广东顺德人,嘉靖时期国子博士。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 5 欧宝: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子。平都人,而且性格开朗,为人豪爽 6 欧容: 1981- 欧氏系承无疆 家世源流悠久 欧氏,跟欧阳氏一样,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雪耻复国”的越王勾践的后裔。 关于欧氏的传自越王勾践,历来有关的姓氏古籍都已有过考证,《路史》所记载的:“越王无疆次子,封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以及《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详载的:“出自姬姓,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和《姓氏考略》上所说的:“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4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氏和欧阳氏的得姓历史,算起来至少也已经在2000年以上,真是名符其实的源远流长。 这个家族的子孙尤其值得自傲的是,他们的家世源流,不但可以源源本本地推溯到春秋时代的越王勾践。而且,更可以遥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圣君夏禹;因为,先秦时期位于浙江的越国,正是由夏禹的五世孙,那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之子所传。换句话说,不论是欧氏,抑是欧阳氏,都拥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家世源流。作为一个欧姓人还有什么比这份荣誉更值得自豪的! 区、欧、欧阳三姓同宗 ( 2004-07-15) --------------------------------------------------------------------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如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 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 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如果追溯上去,欧氏和欧阳氏的历史不只2400多年,还可以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至于“区”姓始于何时,源自哪一位祖先?根据广东新会《区渭泉祖家谱》记载,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为夏禹埋葬在这里,食粟于欧山,因而以“欧”为姓。 到了汉朝,欧氏族人欧安是一位富商,他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区渭泉祖家谱》又说,他们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来。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莆田,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不过,他们的始祖越王勾践在历史上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勾践是春秋末年(公元前497—前465年)越国的国君,他是越王允常的儿子,曾被吴国战败,勾践向吴王夫差称臣求和,亲自到吴国伺候夫差,他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得到夫差的信任。另一方面,任用范蠡、文种等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势转弱为强。 与此同时,范蠡派越国美女西施到吴国去,迷惑夫差,使夫差迷恋女色而对国事松弛下来,吴国由强转弱,最后勾践把吴国灭掉。接着,他又在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 在中国文学史上,欧阳修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北宋时代的欧阳修集文学家与史学家于一身,他是宋仁宗天圣年间的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早年他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王安石推行新法时,他曾上疏指陈青苗法的弊害。 欧阳修主张文章必须“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所写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风与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他的词婉丽,承袭南唐遗风。 欧阳修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单独撰写《新五代史》,并著有《欧阳文忠集》。 欧阳予倩(1889—1962)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位著名戏剧家兼演员。他是湖南浏阳人,1907年在日本参加春柳社。回国后倡导新剧运动,担任**编导兼演京剧10多年。30年代,他主持广东戏剧研究所,40年代担任广西艺术馆馆长。1949年后出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并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和戏剧运动倡导人之一。他著有回忆录《自我演剧以来》,论文集《一得馀抄》以及话剧剧本《运动力》、《桃花扇》、《黑奴恨》等。 《三字经》是从前流行的启蒙课本之一,相传是宋朝区适子的著作,明清学者陆续补充。与《千字文》相得益彰。 由于区、欧、欧阳三姓的族人较少,只有欧阳族人成立宗亲会馆,那就是坐落在乞纳街96号的欧阳家族联合会,会员有222人。
百科名片
欧 ōu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山西太原,内蒙古乌海,江西金溪、崇仁,广西田林,云南河口、陇川、泸水、兰坪,四川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怒族、水族、瑶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僳僳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汉代有欧宝,平都人;宋代有欧庆,乾德人,永春知县;明代有欧大,顺德人,国子博士。
目录
一、姓氏源流出自欧冶氏
出自姒姓
出自独孤氏
孔氏
二、迁徙分布
三、郡望堂号
四、历史名人
五、欧、欧阳、区的关系一、姓氏源流 出自欧冶氏
出自姒姓
出自独孤氏
孔氏
二、迁徙分布
三、郡望堂号
四、历史名人
五、欧、欧阳、区的关系
展开 编辑本段一、姓氏源流
欧姓的起源有:
出自欧冶氏
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 欧姓
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出自姒姓
与欧阳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钩践又复国。到钩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
出自独孤氏
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再三国时期独孤氏一部分人改成了欧氏。
孔氏
汉朝时孔氏的一些人为了避嫌改姓了欧氏。
编辑本段二、迁徙分布
欧姓发源有关于欧氏的历来,有关的姓氏古籍都考证,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据传自圣君夏禹;因为,先秦时期位于浙江的越国,正是由夏禹的五世孙,那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之子所传。近溯到距今2440多年前,传自越王勾践,《路史》所记载的:“越王无疆次子,封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详载的:“出自姬姓,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姓氏考略》上所说的:“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4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再近溯到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有《区渭泉祖家谱》又说,广东新会区氏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 迁徙分布: 1、二千四百多年前的越国,即今浙江和江苏以南地区。在得姓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欧姓继续繁衍于上述之地。后人在浙江福建一带,建有宗祠,后人为念欧冶子。堂号:八剑。 魏晋南北朝之际,欧姓人于史书鲜见。 东汉时,有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欧宝入载史册,说明当时在江东之地欧姓人繁衍之大。 西汉时,繁衍于平阳郡之欧姓兴旺发达,也是不争之史实。文景之治及其后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力强盛,百姓富有,北方经济一片繁荣。时江南蛮荒,民不开化,经济发展滞后,故欧姓因仕宦、谋生等原因北上中原,其中一支欧姓越过黄河进入山西临汾,经长期繁衍,他们在山西临汾等地繁衍成为望族,这个地方过去属平阳郡,所以后世欧姓子孙有以“平阳”为其郡望堂号的。 隋朝末年,山西亦成为军阀纷争之地,而平阳郡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欧姓人涂炭于战火自不待言。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欧姓随之入闽,是故欧姓人南迁闽南,始自唐初。 唐贞元年间,林石公(765-846年)讳册,字君轼,贞元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为“区氏岭南六世”(即“区氏广州一世”)。居于今广州一带。 唐末五代时,欧姓在南方各省的播迁范围更广,今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均有欧姓人定居,如欧宏练因仕宦之故落籍于今湖南长沙。 北宋时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据考究,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卒于河南新郑,欧阳修陵园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西辛店镇欧阳寺村。 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广东新会区氏的始祖竹溪公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 宋元之际,欧姓人有播迁两广之地者。明中叶以后,有闽粤之欧姓赴台谋生,进而播迁东南亚及欧美各国。 光绪癸未(1883)年春,林石公后人区作霖公,联络族中时贤,在省城广州大东门芳草街置地备料,兴建家塾,名“林石家塾”(现称“广州区家祠”)。是年冬,三进的祖祠始建告成。安神位,会族人,已有所地。有《徴信录》又称《区氏林石公祖祠谱》,藏于广州中山图书馆。清·区作霖(1818-1889年)篡修,光绪十七(1891)年刻印。为证。接着继续建设内外环列耳房,按例派定,分给各房,为子弟读书应试之用。祠内设施齐备,管理严谨,奖学有例,制度分明。分配、供奉排位源地皆录于《徴信录》。 区氏林石家塾兴建其间,区氏族人,计有一州(广州)十五县(南海、番禺、顺德、高要、新兴、高明、新会、开平、中山、鹤山、阳江、新宁、增城、恩平、罗定)共丁口12万人参与。集资、捐资总款逾四万两白银。然昔日先贤创下的祖业,早已神位全无,庄严不再。今为广州市某部门租借给私人作食肆经营。抚今追昔,惜哉痛哉。 2、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族人分散各地,如今,欧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两省之欧姓约占全国汉族欧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一。其余主要分布在江西临汾、吉安、永丰、万载;湖北枝江、荆州、潜江;广东广州、河源、新会;河南新郑;四川绵阳、遂宁;安徽阜阳、滁州;湖南长沙、浏阳、隆回、贵州;广西滕县、贵港等地。 3、广东新会区氏的始祖竹溪公一脉,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 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
编辑本段三、郡望堂号
郡望: 平阳郡:据《郡望百家姓》的记载,欧氏望出平阳郡。三国的时候魏国所置。在今天的山西临汾一带。 堂号: 八剑堂:春秋的时候有欧冶子善于铸造剑,越王请他铸了五把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后来,干将又为赵王铸造了三把剑(龙渊、太阿、工布),这八把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剑。
编辑本段四、历史名人
1 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师事,从游者数千人。 2 欧冶子:春秋的时候匠人,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3 欧普祥:元代起义军将领。 4 欧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广东顺德人,嘉靖时期国子博士。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 5 欧宝: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子。平都人,而且性格开朗,为人豪爽
编辑本段五、欧、欧阳、区的关系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如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 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 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如果追溯上去,欧氏和欧阳氏的历史不只2400多年,还可以追溯到夏朝。 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至于“区”姓始于何时,源自哪一位祖先?根据广东新会《区渭泉祖家谱》记载,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为夏禹埋葬在这里,食粟于欧山,因而以“欧”为姓。 到了汉朝,欧氏族人欧安是一位富商,他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 《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区渭泉祖家谱》又说,他们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来。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莆田,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请问“欧”姓,的祠堂哪里有?
本文2023-10-21 11:03: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06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