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俗||年俗之三:祭祖先、拜长辈
生活在东北的人,多数是闯关东过来的。想当年太爷爷一辈或是更上一辈,领着妻儿,挑着挑子奔向东北求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不肯丢下背在身上的家谱。虽然家谱上只是记载家族已逝先人的名字,但那就代表着祖宗,家在祖宗在,祖宗在,家也就在。无论在哪里落脚,每逢春节的时候,他们都会把代表祖宗的家谱请出,背北朝南,也就是朝着先人家乡的方向供奉起来,以此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时至今日,不但供祖宗的记忆一直还在,祭祖先的传统也一直没丢。
每年腊月二十九或三十,也就是除夕当天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开始张罗供老祖宗。
爸爸准备祭祀用具:拿出家谱掸去灰尘,悬挂在北墙上,粘好祭祀用的对联,上联是“金炉不断千年火”,下联是“玉盏长明万岁灯”,横批是“祖豆千秋永”;家谱下面一般是一口大木柜,在上面摆一对烛台、一个插香碗、四双、六双或者八双红筷子。
妈妈准备上供的食品:用白菜切花刀在水缸里泡成花,再用红纸染上色;把粉条油用油炸成团状,也用红纸点上色;烀好的大块肥肉螺旋着切,做成宝塔的形状;猪肚里面塞上东西,肚头插一根白绿相间的小葱当鼻子做成大象的形状;大小适中的小鲤鱼用油煎到发黄;满满的四小碗米饭,两两对扣到一起,形成圆圆的小山形状;专门蒸一锅上供的馒头,上面要用筷子头沾红印泥点缀上梅花的团图案。
在妈妈准备供品和午饭的这段时间里,爸爸带领我们贴对联和福字。大约中午十点左右,对联贴完了,供品也基本做好了,爸爸妈妈开始摆供品,一切就绪后,点上一炷香。
老祖宗虽然供好了,但实际祖宗还没有回来,需要天黑以后由家人接回来过年。
一点到两点是吃午饭的时间。吃过午饭,为了保证晚上能通宵守岁,大人们一般让孩子们先睡一觉。有的孩子也会先去找小伙伴玩,总之天黑之前尽量都找时间休息。
夜幕降临了,到了家家接神的时间。接神就是接神仙的意思,也就是接自己家的祖先回家过年。民间认为,过年的时候天上地下都放假,只有这个时候自己的祖先才能回来和家人团聚。
接神的地点在村里的十字路口。去接神的时候需要拎一盏灯笼,拿一撮香和一些纸钱。到达十字路口后,把香点燃插在雪地上,再把烧纸点燃烧掉。然后冲着西南方向跪地磕头,嘴里念叨:“老祖宗回家过年了,老祖宗回家过年了”。然后起身,大人拎着灯笼带孩子们往回走。回去的路上不许说话,大概是因为老祖宗跟在身后,怕惊扰了祖先。
回到家中,把蜡烛点上,香点燃,再用铁盘子倒点白酒用火柴点燃,蓝色的火焰燃烧完毕后,爸爸带着我们给祖宗磕头,老祖宗算是正式接回来了。这时候,妈妈煮好了上供的饺子,用盘子盛两盘摆在供桌上,老祖宗吃过年回家后的第一顿饭。因为下午刚吃过饭,一会儿还要吃年夜饭,所以这一顿全家人都象征性地吃几个饺子,算是陪祖先共进晚餐。
这顿饭吃过后,爸爸会和我们打扑克,或者我们去找小伙伴玩,大人们可以乘机休息一会儿,然后又接着准备年夜饭。
夜半子时左右,到了吃年夜饭的时间。年夜饭前,有个“发纸”的环节,这时,万家鞭炮齐鸣,芝麻秆点燃的篝火映彻整个村庄。孩子们会从火中跳过,试图烧去身上的晦气,也会手把门框的上坎,一边抻一边念叨“某某长大高个啦!”。
发完纸,全家人洗手洗脸,洗去过去一年的晦气,然后给祖宗上香、磕头,之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年夜饭。
年夜饭结束后,就到了去亲戚家拜祖宗和长辈的环节。在爸爸哥哥带领下来到亲戚家,先到供祖宗的房间给亲戚家的祖宗磕头,嘴里念叨着:“给老祖宗磕头”,就好像不念叨亲戚家的老祖宗就收不到似的。给先人磕头后,紧接着就要给亲戚家的长辈磕头。依然是一边磕头一边念叨:“给舅姥爷磕头”、“给舅姥姥磕头”、“给大叔磕头”、“给大婶磕头”。磕完这家,再去另一家,照例是“给老祖宗磕头”、“给舅爷磕头”、“给舅奶磕头”……
如果除夕夜没有去亲戚家磕头,那么初一也要一大早就去磕头,拜先人拜长辈的仪式绝对不能省略。
那时候磕头拜年,有时长辈会给一元两元的压岁钱。对于孩子来说是那是一笔极大的收入,很可能会让孩子们兴奋一整个正月。
这是封建礼仪的遗存,但是在我看来,存在即是合理,山东本来就是礼仪之邦,深受孔孟思想的影响,跪拜礼本来就是从古代遗传下来的一种礼仪,有可能在城市里很难看到这种情况,但是,每年过年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是很普遍存在的,特别是鲁西南地区,一个大家族的年轻人集体上门给长辈行跪拜礼,那场面很是壮观,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年过年的跪拜礼,这事上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我觉得存在即合理, 对于一些遗留下来的传统礼仪。我们更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单单从跪拜礼这事上。我还是非常支持的。
传统文化礼节不能丢 跪礼从春秋时期甚至更早 延续到秦汉时期就是席地而坐坐在自己腿上躬身施礼 后来人们就把这礼节延续下来了
齐鲁之地,礼仪之邦,国民中别处己断代的传承,在我们山东仍然在延续。古代的叩拜大礼,是跪拜天地君亲师,现代早已没有了君王,但人生天地间,感恩天地祖先教化,感思父母养育亲情,为之叩拜似也无不妥。
众所周知,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对传统的礼仪非常重视。逢年过节,给长辈行礼,这是传统,是每个山东人从小被熏陶的,从会跑就跟着父亲过年去拜年磕头,女孩跟着母亲(有的地方女孩可能不去拜年),这不是陋习,这更是一种传承,一种仪式,一种对祖先的敬仰和认可,对逝去先人的一种尊敬。
山东农村人挨家挨户磕头拜年除了给长辈行礼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会把家谱轴子挂出来供奉,而上面有的是这一姓的祖先和所有逝去的先人,所以跪拜的更是自己的祖先,自己的先人。
除此之外,在山东很多地方,每当村里有人去世,基本上村里每户都会去给逝者去送点纸钱,磕个头(磕头也不是简单的跪下就拉到,分九拜礼、四拜礼,等等,甚至拱手放在哪边都有讲究),以表惋惜之情,这是习俗,也是文化传承。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
一般都是在年三十早上太阳还没出来,就挂上家谱,摆上祭品。在天黑的时候提着灯笼去十字路口接年,请祖先回家过年。在路口烧纸、念叨祖先回家过年,磕头礼毕。提灯回家,路上不许回头,如果回头,就说明祖先还都没有回来,你在张望。回到家门里,要用个棍子横住门口,这个棍子是给祖先拴马的用的马桩。将房门打开,烧几张纸请到屋里,来到家谱前,要点起蜡烛,点起香火,拜上三拜。从这时开始你就要早晚给祖先磕头,定时上香,每顿吃饺子,都要给供桌上先放上两个,以表示尊敬。修谱续谱哪家强,家谱国际修谱王。到初三晚上就要送年了,要把所有供品撤掉,卷起家谱,放好备用。在撤掉挂家谱的位置中间贴上大福字,两边贴上对联。一般对联都是这样写的:"俎豆千秋永,本支百世长",“敬祖先长命富贵,孝父母金玉满堂”。横批:“俎豆千秋、本支百世、永言孝思”。一直到正月十四,再把家谱供上,再去请,到十六再去送。在煮元宵的时候,也一定要给祖先敬上。祭祖形式或有不同,但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就是按照这样的规矩在春节和元宵节的两个节日里来供奉家谱。结束这一祭祀过程后,把家谱卷起来,等明年再供。
东北民俗||年俗之三:祭祖先、拜长辈
本文2023-10-21 09:34: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0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