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继位后,为何只追尊祖父为戾太子,而不是追尊为帝?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3收藏

汉宣帝继位后,为何只追尊祖父为戾太子,而不是追尊为帝?,第1张

汉宣帝从什么地方来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皇帝位置从什么来,这一点马虎不得。

中国历代王朝都非常讲究礼法,也就是所有王朝必须遵循的一套封建礼仪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思想就是——正宗。

皇权社会里,皇帝的位置永远只能是一个,而能继承皇位的人是很多的,那么如何来确定皇位继承的纯正性、权威性和认同性呢,那就必须遵循一套礼制。

汉宣帝刘洵登基后,他的身份比较复杂,首先他是前朝废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刘彻的嫡孙,按照传承礼法来讲,他的祖父刘据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可是刘据在汉武帝后期的巫蠹案中被冤枉,受迫害,被迫造反,最后落得个自杀身死,也牵连了当时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自杀了。

汉武帝在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自杀后,首先废除了皇后卫子夫,其次废了太子刘据,并且新立太子刘弗陵,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那么这就从封建礼法和法统上确立了原皇位继承的正统由刘据一脉转移到了刘弗陵一脉。

汉昭帝刘弗陵继位后,权臣霍光掌权,并在汉昭帝死后,由于汉昭帝无子可继承大统,就立了昌邑王刘贺为帝,虽然只有短短的27天,但是从法统来讲刘贺也是继承了汉昭帝的大统的。

刘贺当了短短一个月的皇帝,就被权臣霍光给罢黜了,再立刘病己,也就是汉宣帝刘洵为皇帝,而此时的刘洵从法统上来讲是继承刘贺的法统的。

我们从辈分来看,刘弗陵与刘据同辈,刘贺与刘洵的父亲刘进同辈,而刘洵就继承的是刘贺的大统,虽然刘贺只是个废帝,但从帝王法统来讲,这是相当严谨的。

解决了皇位继承的法统问题,我们就回到题主的问题上。

既然刘洵继承的是汉武帝——刘弗陵——刘贺的法统,那么皇帝的正宗传承就与自己的祖父原太子刘据没有半点关系了,如果刘洵要尊自己的祖父为帝,上帝号,那么他的法统地位就成疑了,也就是从传承关系上否定了自己皇位的正当性。

刘洵在登基后依然受制于权臣霍光,如果他做出这种有违法统的事情,指不定又变成了第二个刘贺。所以,刘洵能做的只能是以刘弗陵继承者的法律身份而忘记自己是刘据亲孙子的私人身份,给自己的祖父上“戾”太子的谥号了。

汉书霍光金日_传载: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这个刘贺,是历史上最荒唐的短命皇帝,在其皇帝的任期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平均一天40件。真是耸人听闻,匪夷所思。

刘贺,西汉第9任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史称昌邑王,刘贺是西汉时期最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之孙,五岁时袭父刘_封为昌邑王。刘贺是个典型的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行事十分荒唐怪异。平日在他的封国中一向狂妄放纵,所作所为毫无节制,无论是汉武帝驾崩,还是汉昭帝去世,刘贺依旧如故,照样出外巡游狩猎,放纵如常。

刘贺能够登基成为皇帝,其实是很有戏剧性的。汉元平元年四月,汉昭帝仅仅二十一岁就害病去世了。那一年,上官皇后才十五岁,还没有生孩子。汉昭帝的其他后宫,也没有生过儿女。那么,又该立谁做皇帝呢?当时,汉武帝的儿子只有广陵王刘胥还活着。大臣们都主张立刘胥做皇帝。大将军、大司马霍光不同意,说刘胥这个人太荒唐,不是做皇帝的材料。史载刘胥力能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好倡乐逸游。昭帝时,刘胥觊觎帝位,曾使女巫祝诅。

霍光是西汉著名将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上官皇后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汉武帝病死前,任命霍光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所以,当时霍光的意见是举足轻重的,满朝文武都在看霍光的脸色行事。

其时朝廷内有人给霍光写信说:立皇帝主要看他合不合适,不一定考虑辈分的大小,只要合适,那怕立晚一辈的也可以。

霍光把这封信转交给丞相杨敞,请大臣们讨论。最后商议的结果,大家都主张立昌邑王刘贺。于是,霍光就以上官皇后的名义下了诏书,派少府乐成、总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等去迎接昌邑王,请他到长安来即位。

昌邑王刘贺是个不折不扣的浪荡子弟。在为汉武帝治丧的时候,他竟敢带着随从去打猎。按着当时有关规定,这是极其严重的罪过。他手下有个中尉叫王吉的,抓住这件事,把他狠狠地数落一顿。他赏给王吉五石酒和五百斤牛肉,表示一定要改过自新。可是他事过之后又是老样子。

刘贺手下有个叫龚遂的郎中令,也曾经多次规劝他。刘贺听得不耐烦了,就双手捂着耳朵朝外跑。他一边跑,一边还嬉皮笑脸地说:郎中令真会羞人啊!后来,龚遂征得昌邑王的同意,专门挑选了十几个读书人去伺候他,向他讲解各种礼仪。还没过几天的工夫,他就把这些人轰走了。

当乐成、刘德、丙吉三人风尘仆仆奉命赶到昌邑见到刘贺时,正值夜漏未尽一刻,也就是在半夜。按说碰到这种能当皇帝的天大喜事,应该是迫不及待地马上启程进京。可刘贺一直拖到第二天中午才开始启程,而且一走就像是急行军,三个多时辰竟然狂奔了135里地,不少侍从的马都被累死在路上。刘贺没有行程安排,没有时间观念,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行事就是如此荒唐。

然而,刘贺在去长安的一路上所做的事情,更让人感到荒唐:车驾行至济阳时,刘贺还惦记着当地的特产,派人求得长鸣鸡,作为沿途解闷的玩意;经过弘农时,他还吩咐家奴抢了一些乡下美女,藏在装衣服的车厢里,供自己在路上寻欢作乐。行事如此下作,当地的老百姓没有不咒骂他的。

刘贺一行到达霸上后,当皇宫的礼仪官员献上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享用的乘舆时,刘贺兴奋得手舞足蹈,甚至得意忘形。但为了顺利过关,他不得不把自己一贯的荒唐行为予以收敛,牢牢记下了郎中令龚遂对他的嘱托,在车驾到达长安未央宫时,下车,向阕西面伏哭,尽哀止。刘贺尽哭如仪的即兴表演,通过了宫廷众人的面试,也打动了霍光的心。霍光带他参见了上官皇后,接着上官皇后下诏书立他为太子。六月,刘贺以皇太子的身份接受了皇帝玺绶,即皇帝位;尊昭帝的遗孀、年仅十五岁上官皇后为皇太后。

俗话说得好,死狗扶不上墙。昌邑王刘贺做了皇帝,却没有一点做皇帝的样子。每天从早到晚,他不仅不同霍光和大臣们商议国家大事,反而将原来昌邑的全套人马都带到了长安,甚至把昌邑的那些打鼓的、的、斗狗的、耍把戏的都弄到皇宫里来,叫他们陪着自己玩儿,随意赏给他们钱财。在居丧期间,宫里不允许吃肉,他却偷偷地派人到宫外去买鸡、买猪,拿回来宰了大吃大喝。他闲着没事儿,甚至还跑到汉昭帝的后宫里去奸污宫女。

一天,刘贺梦见在皇宫西门的台阶东侧,有一大堆绿头苍蝇的粪便,约有五六石之多,上面盖着大片的屋瓦。刘贺向龚遂询问,龚遂说:陛下平日所读的诗经中,不是有这样的话吗:绿蝇往来落篱笆,谦谦君子不信谗。

陛下左侧奸佞之人很多,就像陛下在梦中见到的苍蝇粪便一样。因此,应该挑选先帝大臣的子孙,作为陛下身边的亲信侍从。如若总是不忍抛开昌邑国的故旧,信任并重用那些谗佞阿谀之人,必将招致不祥之祸。希望陛下能反祸为福,将那些昌邑旧人中的奸佞之徒全部逐出朝廷。我龚遂愿以身作则,第一个走。

刘贺依然不加理会,根本就听不进龚遂的话。

一时间,整个皇宫被刘贺搅的天昏地暗、乌烟瘴气。根据汉书霍光金日_传载: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平均一天40件。这个数字确实惊人!霍光没有想到自己拥立了这么一个浪荡皇帝,真是又气愤又后悔。他不敢声张,悄悄地把他的心腹大司农田延年找来,问他应该怎么办。田延年说:大将军认为这个人不能做皇帝,为什么不禀告皇太后把他废掉,再挑选一个贤明的人呢?霍光说:我也想这么着,但不知到古时候有没有这种先例?田延年说:怎么没有呢?殷朝时有个国相叫伊尹的,曾经废黜了昏君太甲,使国家得到了安定,后世人都说他是忠臣。大将军要是这么做,那就成了汉朝的伊尹了。

霍光又去跟已经升任车骑将军的张安世商议,张安世也同意把刘贺废黜了。

霍光又派田延年去报知丞相杨敞。杨敞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他一听说要废掉新立的皇帝,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一时张嘴结舌说不出话来。他的夫人趁田延年出去更衣的功夫,急忙对丈夫说:这是国家大事,如今大将军已作出决定,还派大司农来通知您,您若不痛痛快快地答应,跟大将军同心合力,还能有好结果吗?杨敞的夫人没办法,只好自己出面说明。汉书杨敞传上说,延年从更衣还,敞夫人与延年参语,许诺,请奉大将军令。

言及杨敞的夫人与田延年两个人一起研讨此事路,代替杨敞表明态度说:一切遵从大将军的命令!就在昌邑王即位的第二十七天,霍光把文武百官召集到未央宫,跟他们一块商议废除昌邑王的事。霍光开门见山地问道:昌邑王昏庸无道,恐怕要危害社稷,大家说应该怎么办呢?群臣见霍光不称刘贺为皇帝而称昌邑王,一个个都吓得半晌说不出话来。田延年看这种情况,不由得站起身来,手按着剑柄说:先帝把天下托付给大将军,是因为大将军忠厚贤明,能够安定刘家的天下。要是汉朝的宗庙从昌邑王的手里绝祀,大将军死后还有脸到地下去见先帝吗?今天大将军作出的决定,容不得半点迟疑,谁要是不响应,我马上砍了他的脑袋!霍光道:所有责任应当由我来负。

群臣听了,全趴在地上磕头,齐声说:我们一定遵从大将军的命令!于是,霍光就让尚书令把事先写好的奏章拿出来,请大臣们在上面一一签名。

随之,霍光率群臣晋见太后,陈述刘贺种种无道行径,于是皇太后乘车前往未央宫承明殿,下诏命皇宫各门不许放原昌邑国臣属入内。守门的太监们接到太后的诏令,每人手握一扇宫门,刘贺一进入温室殿,太监们立即将门关闭,把跟在后面的原昌邑国的臣属挡在外面。刘贺面有惧色地马上问道:这是干什么?霍光在旁跪道:皇太后有诏,不许原昌邑国的群臣入宫。

刘贺说:慢慢吩咐就是了,何必如此吓人!霍光命人将昌邑国的群臣全部驱赶到金马门之外,被张世安率领的羽林军全部逮捕,关进监狱。同时,霍光又命曾在汉昭帝时担任过侍中的太监专门守护刘贺,命令道:一定要严加守护,谨防刘贺被害或自杀,让我在天下人面前担上杀主的恶名。

此时,刘贺还不知内因,便问身边的人说:我以前的群臣和从属们犯了什么罪?大将军为什么要将他们全部关押起来呢?等到皇太后下诏召见刘贺时,刘贺才真正感到害怕地说:我犯有什么错?太后为什么要召见我?就这样,刘贺在霍光与文武群臣的联名参劾下,皇太后下诏将刘贺废黜。刘贺仍不死心,说:我听说天子只要有七位耿直敢言的大臣在身边,即使荒*无道,也不会失去天下。

霍光说:你已被废黜,岂能再称天子。

随即抓住刘贺的手,将他身上佩带玉玺的绶带解下送与皇太后,然后扶刘贺下殿,直送到长安所设置的昌邑王官邸。刘贺过了二十七天的皇帝瘾,连一个年号也没有定下来,就被糊里糊涂地废掉了。刘贺从昌邑国带来的臣属共200余人,除王吉、龚遂等少数正直人士外,皆被处死。

事后,霍光亲自把刘贺送到昌邑邸,并对他说:大王自绝于天下,臣下也没有办法。臣下宁可对不起大王,也不能对不起国家。从今天起,臣下就不能再服侍大王了,请大王多多保重!就这样,刘贺仅仅做了27天的皇帝,又被赶回封地昌邑。可叹刘贺,曾经是堂堂大汉皇帝,离开皇宫时只配享用牛车的待遇。到宣帝时,曾封为海昏侯,后又被贬为庶人。公元前59年,刘贺病故,年仅30多岁。

当年七月,霍光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为皇帝,这就汉宣帝。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上官太后论辈份是汉宣帝的祖母,这样,上官氏年仅十五岁,就尊为太皇太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

汉宣帝即位前曾长期在民间生活,颇知民生疾苦。所以他即位后勤俭治国,政治更加清明,社会经济更加繁荣,使汉朝的强盛局面又保持了几十年。宣帝统治期间,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号称中兴,应该说,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因此史书对宣帝大为赞赏,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文治武功,可谓中兴。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笔者认为,刘贺之所以很快就被废黜,除了他荒唐透顶这一众所周知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治权力的角逐。刘贺被拥立为帝,本应依赖和重用以霍光为首的拥立他为皇帝的朝廷大臣,维护他们在朝中的既得利益,然而,刘贺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将原来昌邑国的全套人马都带到了长安,权力与利益的斗争,在对于一个在朝中还没有扎下根来的刘贺来说,只有被废黜的一条路了。下诏废黜刘贺皇位的皇太后,年仅十五岁,朝廷的实际权力其实掌握在大将军霍光的手里。通过废立,权臣霍光的地位和权力更稳固了,资治通鉴汉纪十六中这样记载:及昌邑王废,光权益重。

  据粤东及其周边地区《刘氏族谱》记载的世系,大部分编列西汉高祖邦公为75世祖;景帝之子中山靖王胜公和长沙定王发公为78世祖。已作定论。但从胜公至备公的世系有记载十七代、十八代等不一。现举例如下:

  胜公至备公的世系,有的族谱记载十七代。如清朝光绪期间刘展程重修的《刘氏族谱》等;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胜一贞一昂一禄一恋一英一建一哀华一宪一舒-谊一必一不疑一惠一雄一弘一备。

  记载十八代的族谱,大体有两种:第1种中间多‘达公’一代;第2种中间多‘向公’一代。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1 胜一贞一昂一禄一恋一英一建一哀华一宪一舒一谊一必—达—不疑一惠一雄一弘一备。(如‘泰国刘氏宗亲总会1985年修编的《刘氏族谱》等。)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2 胜-向-贞一昂一禄一恋一英一建一哀一宪一舒一谊一必-不疑一惠一雄—弘一备。(如湖南溆浦1999年修编的《中华刘氏总谱》等。)

  我经多方考究、查证,得出的结论是:从胜公至备公只隔十二代。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胜一贞一昂一禄一恋一英一建一哀华一宪一雄一弘一备。

  从长沙定王刘发至东汉献帝刘协是十三代。刘备是刘协的宗叔。是名副其实的‘刘皇叔’。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发一买一外一回一钦一秀一庄一炟一开一淑一苌—宏一协。

  考究和查证各谱出现差错的关键,是各祖的生卒纪年!

  。。。。。。

  《三国演义》二十回中宗正卿所宣读的刘备先祖历代封侯的官称,我怀疑是《评话》和《演义》的作者为颂扬三国蜀汉的建立者刘备是继承汉朝的正统,是正宗的帝王之胄,出身于历代官宦世家,提高刘备的身世而任意杜撰、虚构的。试想,如果刘备的先祖历代都封侯爵,是官宦世家,《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正史中应该有记载。其次,其祖业资产必定豪富。刘备只父亲一代不仕,早丧,也不至于少孤,家贫,而孤穷到与母织席贩履为生。

  现在就来考究试探《三国演义》任意杜撰、虚构的刘备先祖部份世系: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中,有一段记述刘备先祖的详细世系,其中的内容就是史实与虚构、杜撰并存。现引录其原文:“……献帝设朝,(曹)操表奏玄德军功,引玄德见帝。玄德具朝服拜於丹墀。帝宣上殿,问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刘贺霍光在诸侯之首,登上皇位,本来是出于霍光操纵朝政的需要。汉武帝死后,霍光通过各种阴谋,逐一消灭了照顾其生活和事务的桑弘羊、上官桀等人,达到了独揽大权的目的。然而,傀儡皇帝汉去世时年仅22岁,这给了他一个大问题。

昭帝没有子嗣继承皇位,所以新皇帝应该从他的兄弟中选出。当时“汉武帝六人独得广陵王,群臣同意捧广陵王。”但广陵王刘绪早已长大成人,霍光对他相当畏惧,于是选择了昌邑王刘贺取而代之。根据相关情况推测,霍光起用昌邑王刘贺,很可能是基于以下考虑:第一,刘贺是梁武帝的孙子,辈分比刘旭低,更容易用孙女上官太后的名字来压他。

第二,刘贺当时不到二十岁,政治经验很浅,相对容易控制。再次,从汉书描述的一系列行为来看,刘贺的心智肯定还不够完善,至少还不是很有战略眼光。当然霍光会觉得像他这样的人会更好掌控。

霍光废刘贺的秘密

但是,问题出在刘贺不够理智。从进京途中,直到进入未央宫领取皇帝的玉玺,刘贺做出了一系列奇怪的举动,但都只是生活琐事,完全符合他“疯疯癫癫,童心未泯”的精神状态和“行事无拘无束”的行为特征。

按理说,这些都是霍光预料到的事情,也应该是他暗自得意的事情。然而,刘即位仅二十七天,霍光就列举了一系列自己生活中已经乱了套的琐事,并将其命名为“昏庸危亡”,冒用上官太后的名义,将其弃往故国。如果昌邑王的行为真的已经危害到国家,就应该公之于众。当霍光宣布这个决定时,人们应该平静地接受它。但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众臣皆惊”,可见并无相应征兆,其间必有隐情。清朝方梦夷曾对此提出质疑:“昌邑领玺仅27天,却连名簿都是罪大恶极。你信吗?”

宣帝元康第三年四月,宣帝发布诏书,成了海昏侯,并迁居张羽郡。四年后,申珏在位第三年,“久坐放荡,绝不能留”。元帝被捕即位后,始于元初三年,被封为“海昏侯”,并传子传孙,直至东汉。

年:刘贺“自得印第二十七日,午时在使者旁,举行祭典,发函官职,共涉及1127件事。”这个刘贺,历史上最荒唐的短命皇帝,在他当皇帝的27天内,做了1127件荒唐的事,平均每天40件。太煽情了,太不可思议了。

网络图

刘贺,西汉第九任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被称为昌邑王。刘贺是汉朝最有才华的皇帝刘彻的孙子。五岁时,他继承父亲刘波的王位,成为昌邑的国王。刘贺是典型的无知者纨绔子弟,行为举止十分荒诞怪异。在他的封地里,他总是骄纵放纵,行为无拘无束。无论汉武帝死了,还是汉昭帝死了,刘贺都不变,照样出去巡游打猎,照常放纵。

刘贺登基做皇帝,其实很有戏剧性。汉元平元年四月,汉昭帝病逝,年仅21岁。那一年,上官皇后才十五岁,还没有生育。汉昭帝的其他后宫都没有孩子。那么,谁应该当皇帝呢?

当时只有汉武帝的儿子广陵王刘绪还活着。大臣们都主张立刘绪为帝。将军,傅霍光不同意,说刘旭太荒唐,当不了皇帝。石能扛鼎,空手斗熊斗兽,崇尚游乐。昭帝时,刘绪贪图皇位,曾使魔女咒。

他是西汉著名将领霍光的异母兄弟霍去病,上官皇后是霍光的孙女。汉武帝去世前,霍光被任命为汉武帝刘弗陵赵迪的侍郎。所以,当时霍光的意见很重要,满清所有的人都在看霍光的脸色。

当时朝廷有人上书霍光,说:“皇帝主要是看他适不适合,不必考虑辈分大小。只要合适,连后辈怕立的都可以。”把霍光的这封信交给宰相杨昌,让大臣们商量一下。最后讨论的结果,大家都主张建立昌邑王刘贺。于是,霍光以皇后的名义写了一封信,派少府乐城、宗正刘德和光禄大夫丙吉去见昌邑王,请他来长安,登上王位。

昌邑王刘贺是个不折不扣的浪子。他在为汉武帝丧的时候,敢带着随从去打猎。按照当时的相关规定,这是极其严重的犯罪。他的一个副手王吉抓住这件事,把他臭骂了一顿。他奖励王姬五石酒和五百斤牛肉,说一定要洗心革面。但是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之后,他还是老样子。

刘贺手下有一个郎中叫龚遂,他也多次向他进言。刘贺不耐烦了,就用手捂着耳朵跑了出去。他一边跑,一边傻笑着说:“郎钟灵真丢人!”后来征得昌义王同意,龚遂专门挑选了十几个文人侍候,向他讲解各种礼仪。他没花几天时间就摆脱了这些人。

来自网络。

乐城、刘德、丙吉奉命赶到昌邑见刘和时,已是“夜不归宿”,也就是半夜了。按说这是当皇帝的大喜事,恨不得马上动身去北京。但是刘贺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开始他的旅程,当他离开时,就像是在“行军”。三个多小时,跑了135里,路上很多侍从的马都累坏了。刘贺没有时间表,没有时间观念,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演戏真是太荒唐了。

然而,刘贺在前往长安途中的所作所为更令人啼笑皆非:当他驱车前往济阳时,刘贺还惦记着当地的特产,派人索要“昌明鸡”作为沿途消遣;当他经过弘农时,他还让他的家奴去抢劫一些漂亮的瓷器

刘贺一行到达坝上后,当皇宫的礼仪官员提供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享受的乘坐服务时,刘贺兴奋得手舞足蹈,甚至忘乎所以。但为了顺利“过关”,他不得不克制自己一贯的荒唐行为,坚定地写下郎中龚遂对他的指示。车夫到了长安未央宫,“下车哭长安西,尽哀”。刘贺即兴表演的《哭如一米》通过了朝廷的“面试”,打动了霍光的心。霍光带他去见上官皇后,然后上官皇后写了一封信让他做太子。六月,刘贺接受皇帝加封为皇太子,即皇帝之位;赵迪的遗孀,年仅十五岁的上官皇后,就是皇太后。

俗话说,死狗扶不上墙。昌邑王刘贺当了皇帝,却一点也不像皇帝。每天从早到晚,他不跟霍光和大臣们讨论国事,而是把昌邑原来的军队全部带到长安,甚至把昌邑的那些鼓手、斗狗、耍把戏的都带到宫里,让他们自己玩,随意用钱奖励。服丧期间,宫内不准吃肉,他却偷偷派人到宫外去买鸡和猪,带回来宰了吃,喝。他游手好闲,甚至还去韩的后宫强奸宫女。

有一天,刘贺梦见皇宫西门的台阶东侧,有一堆绿头苍蝇的粪,大概有五六块石头,上面铺着大瓦片。刘贺问龚遂,龚遂曰:“陛下平日念的《汉书霍光金日_传》里不是有一句话吗:绿蝇来过,下篱去,谦君子不信谤。你左边有很多奸夫,就像陛下梦里看到的苍蝇屎。因此,我们应该选择先帝大臣的后代作为陛下的亲信和侍从。如果你不忍心抛开昌邑国的过去,而信任重用那些奉承你的人,必将招致不祥的灾难。希望陛下能化恶为善,将昌邑老人中的奸夫全部驱逐出朝廷。龚遂愿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刘贺还是不理,根本不听龚遂的话。

一时间,整个皇宫被刘贺弄得漆黑一片,乌烟瘴气。据公元《诗经》年,刘贺“自封后的第27天,使者在下午举行了一次祭典,并向各官署发出了一封信,其中涉及127件大事。”7天做了1127件可笑的事,平均一天40件。这个数字真的很惊人!

霍光没有想到,自己竟然立了这么一个浪子皇帝。他真的很生气,很后悔。他不敢出声,悄悄把心腹田延年找来,问他该怎么办。田延年说:“将军认为这个人当不了皇帝。为什么不告诉太后废了他,选个贤人?”

来自网络。

霍光说:“我也想这样做,但不知古代有没有这样的先例?”田延年道:“有何不可?殷朝有个叫伊尹的国家,曾经废黜过太甲皇帝,使国家稳定。后来世人都说他是忠臣。将军若如此,便成了汉朝的伊尹。”霍光去和已经晋升为骑将军的张安世商量,张安世也同意废黜刘贺。

霍光派田延年去通知丞相杨昌。杨畅是个胆小的人。一听说要废掉新皇帝,他吓出一身冷汗,嘴巴一时间张口结舌。他的妻子趁着田延年出门换衣服,急忙对丈夫说:“这是国家大事。将军既然做了决定,就派大司农来通知你。如果不发自内心的答应,和将军一起努力,会有什么好结果吗?”杨昌太太没办法,只好自己解释。说:“延年更衣归来,开妻与延年,答应,请遵将军军令。”杨燕常的妻子和田延年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她代替杨昌说:“服从将军的命令!”

昌义王在位第二十七天,霍光召集所有文武百官到未央宫,与他们商议废除昌义王。霍光开门见山地问道:“昌邑王昏庸无知,恐怕会危害国家。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办?”大臣们见霍光称刘贺为昌邑王而不是皇帝,都吓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看到这种情况,田延年忍不住站了起来,按着剑柄说:“先帝把天下托付给将军,是因为将军忠厚贤明,能够定刘氏的天下。如果汉朝的祠堂完全是从昌邑王手里祭出来的,将军死后还有脸下到地下见始皇帝吗?将军今天做出的决定没有犹豫的余地。谁要是没反应,我马上砍了他的头!”霍光道说:“所有的责任都应该由我来承担。”大臣们听了,都跪在地上磕头,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必须服从将军的命令!”于是,霍光让秘书提前把写好的纸拿出来,让大臣们一个个签字。

接着,霍光带领大臣们面见王太后,陈述刘贺的种种不道德行为。于是王太后驱车来到未央宫程明厅,下令宫门不要让以前的昌邑国大臣入内。守门的太监们接到太后的圣旨,每人守着一个宫门。刘贺一进温室大厅,宦官们马上把门关上,把跟在后面的前昌邑国诸侯挡在外面。刘贺马上惶恐地问:“这是什么?”霍光跪在他身边说:“太后有诏书,禁止前昌邑国的王公入宫。”刘贺说:“慢慢下命令就是了,干嘛这么吓人!”霍光下令把昌邑国的所有诸侯都赶到金门门外,由张的于逮捕,关进了监狱。与此同时,霍光命令曾在汉昭帝任过仆从的宦官镇守刘贺。他下令:“一定要防备刘贺杀人或自杀,让我在世人面前背负杀主的恶名。”此时的刘贺还不知道内因,就问身边的人:“我以前的王侯将相犯了什么罪?将军为什么把他们都关起来?”

慈禧太后召见刘贺的时候,刘贺真的觉得很害怕,说:“我做错了什么?太后为何召见我?”就这样,在刘贺和霍光等文武官员的共同参与下,皇太后发函废黜了刘贺。刘贺仍不死心,说:“我听说只要天帝有七个敢说真话的大臣,即使他放荡也不会失去这个世界。”霍光说:“你已经被废黜了,怎么还能再称为天子?”然后一把抓住刘贺的手,把他戴着玉玺的缎带解开送给太后,然后把刘贺扶到下厅,直接送到昌义王在长安设置的官邸。过了二十七天的皇帝瘾,刘贺连个爵位都没定,就这么莫名其妙地被废了。从昌邑带来的200多名大臣,刘贺被处死,除了王绩、龚遂等少数老实人。

网络图

事后,霍光亲自把刘贺送到昌邑府,对他说:“陛下已死于世,臣下无能为力。我宁愿对不起陛下也不愿对不起我的国家。从今天起,我的臣下不能再为国王效力了。请保重!”就这样,刘贺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赶回了封地昌邑。可惜的是,曾经的大皇帝刘贺,出宫时只配享受牛车待遇。当宣帝到达时,他被命名为海昏侯,然后他被贬到庶人。公元前59年,刘贺三十多岁就去世了。

当年七月,霍光立汉武帝的曾孙刘秉义为帝,这就是汉武帝宣帝。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上官太后是汉武帝宣帝的祖母。就这样,上官石年仅十五岁,就被尊为太皇太后,成为最年轻的皇后

汉高祖宣帝登基前长期生活在民间,深知民生疾苦。所以他即位后勤政治国,政治上更加清明,社会经济更加繁荣,让汉朝强大了几十年。宣帝统治时期,“官有责,民有乐”,被称为“中兴”。应该说,在宣帝统治时期,汉朝实力最强,经济最繁荣。所以史书上对宣帝皇帝大加赞赏,说“孝而宣之,功而赏必罚,武可谓中兴”。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刘继兴认为,刘贺之所以很快被废黜,除了众所周知的他是完全荒谬的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政治权力的争夺。刘贺做了皇帝,本应依靠和重用以霍光为首的让他做皇帝的朝臣,维护他们在朝鲜的既得利益。然而,刘贺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原昌邑国的军队全部带到了长安。权力和利益的斗争,现在是没有在朝鲜扎根的刘贺被废黜的唯一出路。被诏书废黜的刘贺太后年仅十五岁,朝廷的实际权力实际上掌握在霍光将军手中。通过废除,霍光这位权臣的地位和权力更加稳固。《汉书霍光金日_传》年记载“昌邑王废时,光权益更重”。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

  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

  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

  ,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

  南刘氏。

  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

  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

  ,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

  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

  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

  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编辑本段]当今刘姓概况  时代在不停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

  创造过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经过先辈们数千年的经营、创造、弘扬,到21世纪初的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代表辉煌的东方文明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

  作为中华民族主要成员之一的刘姓,他当前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他的最新面貌又是怎么样的?这大概也是每一个刘姓成员都想了解的问题。

  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往往都有构成这个民族主体的所谓大姓,如英国的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Smith、Johnson、Carson;法国的Martin, Bernard、Dupont;德国的Schultz、Mueller、 Shmildt;苏联的Ivanov、Vasiliev、Deternov等等。刘姓,则是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大姓之一。

  在中国民间,很早以来就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另外历史上也有"刘天下,李半边"说法。这些说法都说明了刘姓的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早已在为中国人的共识。

  据1987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人员杜若甫、袁义达在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82年全国人口千分之五随机抽样资料以及1970年出版的《台湾地区人口之姓氏分布》一书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所作的综合分析,刘姓为全国10大姓之一,人口数仅次于李、王、张3姓,排在第4位,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4%。据此推算,到公元21世纪初的今天,刘姓在中国地区的人口总数,约有6500万。如果考虑到中国人口的实际总数(有估计为15亿),再加上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和已完全本地化的刘氏后裔,则世界刘氏人口总数应该在8千万以上。

  刘姓主要分布在中国本土地区,此外还广泛地分布世全世界各地。在海外的刘姓,又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和东部周边国家,如东南亚南洋地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印支三国;又如南北朝鲜、日本;其次则是北美、澳大利亚;再其次是欧洲和南美,非洲则是世界上刘姓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

  在中国本土,据不完全的统计,刘姓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南部,如在北方,刘姓与李、王、张3姓一同为中国北方大姓,约排在第4位;而在中国东南,刘姓的人口所占的比例相对要小在于在北方与中南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但也排在前20位之内。

  有统计表明,刘姓人口在中国北方的北京市排在第4位,在辽宁、陕西二省也均排在第4位;而在华东的上海则排在第12位,在广东省排在19位,在福建省排在第12位,在台湾省排在第9位或8位;在四川省排在第4位。

  如果从人丁繁衍、人口数量来说,现代刘姓是北方强于南方的话,那么从宗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显赫来说,则明显地是南方刘姓胜过北方刘姓。(补数据)而在南方刘姓中,又明显以湖南、四川、湖北、江苏等省的刘姓最为兴盛,如湖南的刘少奇家族,四川的刘湘家族、刘伯承家族,湖北的刘华清家族,江苏的刘海粟家族、刘淇家族。

  刘姓成员以汉族为主,但也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壮族、土家族等20多个民族之中,此外还分布于高丽民族、日本民族、越南民族等多个外国民族之中。,

  从宗族支派上看,当代刘姓中,除少数成员明确属于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改姓为汉字姓刘氏之外,绝大部分都自称源于汉代皇族,是由2000年前那支曾创造过两汉文明的古老丰沛刘氏一脉发派繁衍而成,都是汉之子孙、刘邦及其兄弟的后裔。在民间,甚至出现了"汉后无二刘"的说法,意思即天下刘姓都是汉朝皇族后裔。(笔者认为这一说法似乎不准确。)

  虽然现代刘姓大都属于"汉室之后",但具体来说,又分为几大宗派,而且各个宗支所占比例也不一样。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现代刘姓主要有以下几个较大的支系:一是楚元王刘交后裔彭城刘氏派,该支刘氏分布范围较广,南北东西都有,但以北方较多。二是中山靖王刘胜后裔中山刘氏派,这一支刘氏人数众多,但主要分布在南方,以闽粤台地区最多,其次是浙江、江西、两湖、广西、海南、港澳、云贵川,另外在东南亚南洋的刘姓,也以源出中山的客家刘姓居多。三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长沙刘氏派,该派刘氏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系当年留在长沙国的一支,如安成侯刘苍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两省,并辐射到邻近的鄂、川、江浙、两广、云贵等省区;南支则是当年北迁南阳的东汉皇室后裔,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华中、华北、华东地区,另外还辐射到朝鲜、日本等国。四派为梁王刘武后裔刘氏,这一支刘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山西、陕西和山东、江苏一带,人数较少,如今刘邦故乡汉里堂刘氏就是梁王后裔。五为代王刘参后裔刘氏,该支刘氏也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江苏、山东一带,人数较少。六是淮南王刘安后裔刘氏,这支刘氏主要分布在今安徽省,再辐射到邻近省区,人数也较少。此外,还有属于荆王刘贾后裔和代王刘仲后裔等派的刘姓。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

  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 是汉高祖的后代。

  2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

  4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

  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

  中山靖王刘胜。

  6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

  文所开基。

  7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西汉

  长沙定王刘发。

  9 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

  ,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

  所开基

  11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

  12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

  氏。

  13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

  苍之后。

  15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

  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

  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

  定王刘发。

  18 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

  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堂号:

  1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

  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

  郡望堂号的正宗。

  2 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 藜照堂: 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

  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

  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

  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姓启刘国;望出彭城。 [编辑本段]大陆各地刘姓分支介绍  北方刘姓

  21 北京刘姓

  据北京市1978年人口调查资料统计,北京市共有2225个姓氏,刘姓为全市10大姓之一,人口总数仅次于李、王、张3姓,占全市人口总数的77%,排在第4位。依此推算,则今天北京市刘姓人总数约有95万人(全市1989年总人口1240万)。

  22 河北、天津刘姓

  河北是刘姓的重要发源地。当年尧帝之子受封于刘,肇基刘姓,这个刘地邑,就在今河北唐县。作为今天世界刘姓中的主体宗派--中山刘氏和客家刘氏,也是发源于河北的刘姓中山国。

  天津市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素有"渤海明珠"之称。在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人口总数仅次于上海、北京、重庆。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26万人,其中市中心地区3693万人,辖13个区、5个县。

  刘姓也是天津的大姓。早在近代,天津刘氏就有一支家族以工商业起家,成为天津工商八大家之一。

  河北黄骅滕庄刘氏:

  形成于明代,来自山东,以刘五老为入冀开基始祖和族谱第一世祖,以刘五老之孙刘泽为本支始祖。

  据刘常山、刘恩道先生提供、清雍正二十一年刘照邻主修的河北省黄骅市《刘氏族谱》记载,黄骅滕庄刘氏开基始祖刘五老,原籍山东省莱州府即墨县金钯齿刘庄人氏。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靖难之后,刘五老奉诏率领家人子弟北迁,从山东即墨迁到河北省,落籍于河北省沧州府城东60余华里的沧县将相乡(今河北省黄骅市毕孟村)。刘老五的后裔后来世代居住在河北,散处于河北沧县、青县、保定、通州、宝坻、天津以及外省的哈尔滨、山海关、盐山、包头等地。至今,这支刘氏最多的已传到刘五老的第24代,人口已达万余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南部地区。刘氏族人从事农、工、商者都有,其中明朝时有刘子延,字体仁,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官任慈溪知县、工部主事、承德郎。

  这支刘氏家族在清雍正二十一年首修族谱时,制订了一个16个字的四言派语:"世守中合,习北元吉;文明延祚,永存成式"。

  刘老五的孙子刘泽,又从黄骅市毕孟村迁到黄骅市滕庄乡李官庄村。现将李官庄村刘氏两位资料提供者的祖先递世系抄录如下:

  1刘五老→2刘真行→3刘泽→4刘祈→5刘思睦→6刘永良→7刘观→8刘九河→9刘国发→10刘世美→11刘瑶→12刘文旺→13刘清→14刘玉麟→15刘凤亭→16刘常山

  1刘五老→2刘真行→3刘泽→4刘祈→5刘思睦→6刘南刚→7刘邦宠→8刘允康→9刘养儒→10刘凤翔→11刘福恩→12刘子榛→13刘全立→14刘义→15刘长安→16刘其廉→17刘朝宗→18刘恩道。

  天津大港刘氏:

  天津建市前属于河北省,因而天津刘氏大多自认为河北刘氏。如天津市大港区刘岗庄刘氏,就是属于河北沧州聚馆刘氏一派。

  据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天津敦睦堂《聚馆刘氏家谱》记载,聚馆刘氏来自山东即墨,该族因有"二十世源分即墨,五百年派沿沧江"的宗联。聚馆刘氏形成明代,以刘洪为该族开基始祖。谱载该支刘氏是唐代著名将领刘巨容的后裔。刘巨容生2子:刘德、刘量。刘量立军功,任临河尉,生3子:刘汾、刘回、刘迪。刘迪因功封麻城国公,因此迁居麻城。刘迪娶绕州牧代叔伦之女为妻,生3子:刘亦、变、刘信。刘信生14子,其中第九子刘荣胜官任州牧,又生5子:刘义逵、刘义传、刘义宗、刘义江、刘义荣。刘义荣生子刘仁彻,刘仁彻中进士,官任大理评事,生子刘大显。刘大显,字文丕,赠通议大夫,夫人许氏,生3子:刘省一、刘省二、刘省三。刘省二,又名刘定,宋中宗皇祐年间高中状元,官任吏部尚书、朝议大夫,至夫人黄氏,生3子:刘一三、刘一二、刘一六。刘一六公迁山西晋城,官任直秘阁、朝议大夫赐紫金鱼袋,生5子:刘五一、刘五二、刘五六、刘五十一、刘五十二。其中,刘五六公又名刘高,字念伦,官任河南中宪大夫,生3子:刘七三、刘七四、刘七八。刘七三官任资政大夫,生3子:刘丁二、刘小三、刘小六。其中,刘小六,又名刘落,夫人汪氏,生2子:刘伯一、刘伯三。刘伯三,字渊曜,生子刘三一。刘三一生子刘千四。刘千四在山东莒州做官,后因官留信山东莒州,生子刘万三。刘万三,又名刘仕进,字连三,号儒贤,又迁于山东即墨,为即墨刘氏开基始祖。刘万三生3子:刘洪、刘汉、刘清。其中,刘汉一支留居即墨;刘清后裔居军粮城。大老刘洪,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奉旨率领4个儿子和2个侄儿随驾北迁,落籍于直隶沧州东北乡聚馆,成为聚馆刘氏的开基始祖。到今天,聚馆刘氏后裔人丁兴旺,广泛分布于河北、天津、北京等地。

  23 山西刘姓

  山西是刘姓的发源地之一,因为当年尧帝的主要活动地区就在今天的山西。另外,有许多刘氏族谱认为,山西洪洞是刘氏的最早发源,并说当年刘姓的得姓大始祖、尧帝的儿子源明的封地--刘,就在洪洞。笔者虽然不敢赞同这一说法,但却相信山西确是先秦时期也即刘姓滥觞时期刘姓远古祖先们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

  山西洪洞刘氏:

  此洪洞刘氏是山西地区比较古老的刘姓宗族之一。但据康熙五十四年(1754年)洪洞《刘氏宗谱》记载,现在的"洪洞刘氏之先为汉诸王孙,其世次不详矣",因此,该族以明朝人刘祥为可知一世始祖,到康熙年间修谱时已传十三代,到今天大概已传到二十四、五代。

  洪洞苏堡刘氏:

  此支与上一支同姓不同支。据民国二十一年洪洞《刘氏宗谱》记载,这支洪洞刘氏宗族形成于明朝初年,来源于汝南。明朝初年,刘氏"有老翁同汝南携三子入滋",其中长子刘道韵、二子刘怀翁。此后5个半世纪以来,洪洞苏堡刘氏族大丁繁,枝繁叶茂,而且"自金吾公以诗书科第显,后先辉映,衣冠蝉联甲天下",蔚然而为山西刘氏望族。该族自乾隆时始创修宗谱,此后同治四年、光绪二十三年、二十六年、民国二十一年,均有续修。

  山西太原刘氏:

  据《太原文存》卷8《刘氏族谱序》记载,太原刘氏形成于明朝,以刘信为开基始祖。刘信,明成化时人。

  山西芮城刘氏:

  形成于明朝初,以刘敏为开基始祖。该族以"孝悌堂"为堂号。至明嘉靖时,有第7世孙刘良臣,始创修芮城《刘氏家传》,明万历时刘良臣的儿子续修。清康熙时,刘敏第十四世孙也即刘良臣的第七世孙刘士锡,再次重修《芮城刘氏家传》。

  山西岳阳(今古县)刘氏:

  据清咸丰时手抄本山西岳阳《刘氏宗谱》记载,该支刘氏家族形成于明初,以刘美天为开基始祖。刘美天在洪武年间定居岳阳县金堆里石佛叠,传到第七世时分为四大房,分别居于岳阳县罗家山、弱柳、凌云、邓家山等地。清朝乾隆58年(1793年),四大房始合宗祭祖,创修族谱。现在,这支刘氏家族已传到开基始祖刘美天的第24代。

  山西徐沟太常村刘氏:

  据民国二十六年手抄本《太常村刘氏系图》记载,该支刘氏形成于明初,开基始祖刘仲礼,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徐沟太常村。到今天,该支刘氏已传到始祖刘仲礼的第27代。

  山西交城刘氏:

  据民国末年刘学光编交城《刘氏世谱》记载,这支刘氏家族原籍江南,明朝初年徙居山东省济南桓台县等地,清朝光绪十五年以后,才陆续迁入山西省中南部八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有一支又由屯留迁入交城瓦窑村落籍,此后到今仍居于此。这支家族现在已传到第23左右。据族谱记载,该族历史上较著名的人物有刘麟,曾任直录河间府通判;刘泰华,曾任下德骑尉、候迁守备;刘志通,曾任安徽怀远县丞;刘得洪,任江西浮梁知县,补用知府。

  24 辽宁刘氏

  辽宁刘氏有汉族、满族、朝鲜族等族。

  据8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的资料统计,辽宁刘姓是全省10大姓氏之一,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79%,排在第4位。据此比例推算,现全辽宁全省人口万,其中刘姓若有万。

  辽宁北镇满族刘氏:1941年刘恩铨、刘名仁等重修北镇《刘氏宗谱》记载,这支刘氏宗族本是汉族,原籍山东登州府栖霞县俗名山后大户刘家。据先人传述,与汉高祖刘邦、东汉光武帝刘秀均系同族,与宰相山东诸城刘墉更属一派。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因"山东诸邦烽烟相望,吾一世祖忠公,携家避乱,乘筏匿岛。居无几,遂飘泊乎洪涛巨浪中,经旬日而入于辽东,至盖川西十里海山寨居焉。"后遂加入满族,属汉军正黄旗人。到康熙四十年(1701年),又迁居海城县前三台子、新河屯两处居住,直至今天,仍世代居此。到20世纪中叶,这支满族刘氏已传到第二十代,发展350户2500多人,分布在前三台子屯、新河屯、大二台子屯一带,为当地望族。族谱还记载,该族"移居盛京、安东、吉林、龙江、锦州、盖县、盘山县等处之户人口非常稠密,可以称为兴旺族耳"。

  这支刘氏宗族的一世祖刘忠死后葬在海山寨东北山,传到六世祖刘德进,生子4人,后裔因此分为4大房。从一世到十五世"多以耕讲工商为业,忠厚传家。入军政两界充差者,率皆显耀门第,颇极一时之盛。"这个宗族在清嘉庆八年、咸丰七年、民国三十九年先后编修了宗谱,并订立了一个16字的字辈:

  汝应学养,名显文登

  清时懋树,维国兴宗

  到今天,该族已传到了"文"字辈、"登"字辈。

  江苏刘氏

  江苏是汉家刘氏的发源地,中华刘姓的摇篮。当年的汉朝皇族,就是从江苏丰沛地区崛起于世的。后来,江苏的彭城--今徐州市,更成为天下刘姓公认的郡望。历史上,江苏地区刘姓也是名人辈出,族姓盛兴。一直到现代,江苏刘姓在整个刘氏族姓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此处特将江苏刘氏从华东地区刘姓中单独抽出作为一节向读者介绍。

  丰县刘氏

  汉皇故里刘氏

  今江苏省丰县赵庄金刘寨,就是当年的刘邦出生的丰邑中阳里,当地人又称之为汉皇故里。这里有一支刘氏家族,世代守护着汉家祖先的陵墓,他们自称为汉皇故里刘氏。

  据(丰县)中华刘氏宗亲会会长刘恒心行生提供的《古丰刘氏族谱》和《汉祖流史》记载,汉皇故里刘氏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出自汉文帝第二子、汉景帝之兄梁孝王刘武。本族以刘邦为一世始祖,以梁王刘武为分派祖,以刘武的第6代孙灵乡侯刘欣为回归丰县汉皇故里开基始祖。

  正史记载载,公元前168年,刘武由淮阳王改封为梁王。当时仍留住长安,直到公元前161年才正式就国来到河南,肇基刘氏梁藩王族。刘武所建的汉代梁王国建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县),统辖从河南开封到山东泰安一带的40多坐城市。梁国疆域辽阔,土地肥沃,是西汉中期势力最大的几个藩国之一。

  梁孝王刘武生梁共王刘买,刘买生梁平王刘襄,刘襄生梁贞王刘毋伤,刘毋伤生梁敬王刘定国,刘定国生14个儿子。

  第五代梁王刘定国的第十个儿子刘欣(族谱误作"刘欣")封陵乡侯(族谱误作"灵乡侯"),从睢阳移居沛郡丰县金刘砦汉皇故里,世守汉朝皇帝祖陵墓地,后裔遂繁衍成今日汉家刘氏的正宗之一--江苏丰县金刘砦汉里堂刘氏,又称古丰刘氏或丰沛刘氏。

  陵乡侯刘欣在汉成帝建始二年被削爵免为庶民,从此留在汉皇故里祭扫祖墓,专尽孝道。他的后裔到宋代有第45代孙刘运太,开始纂修汉皇故里刘氏的第一修族谱。后来,因金兵和蒙古相继入侵中原,古丰地区也战果纷飞,刘氏族人为避战乱,一度失散避乱南迁。后来战乱平息,一部分刘氏族人又重返故里,继续承担起守陵扫墓的责任。

  汉皇故里刘氏堂号为"汉里堂"。历史上,汉皇故里刘氏曾5次撰修族谱:宋代第54代刘运太首修,明代第51代祖刘廷立二修,民国二十三年刘作检三修,1962年刘万邦四修,1995年刘恒心五修。

  宋代刘运太创修族谱时,订立了24字的汉皇故里刘氏四言派诗:

  "运继昌期,家修廷献。安兴基业,尊崇西汉。宗德万怀,应水泗玉。"

  其中,"运"字派是刘邦的第45世。民国二十三年刘作相三修族谱时,又续订了如下16字的字派:

  "本敬作法,恒念相承,远绍明训,恪守仪型。"

  此字派与首次所颁字派相接,"本"字派为刘邦第69代。1962年刘万邦再续订如下16字字派:

  "忠厚显著,永庆升平。唯善吉祥,世续繁荣。"

  汉皇故里刘氏到今天已传到刘邦的第77,全族人口约有6万人。族人主要从事农业。

  汉皇故里刘氏自汉高祖刘邦至中华刘氏宗亲会会长、汉皇祖陵管里处主任刘恒心会传递世系如下:

  1刘邦→2刘恒→3刘武→4刘买→5刘襄→6刘毋伤→7刘定国→8刘欣→9刘孝→10刘贡→11刘晨→12刘炜→13刘然→14刘熙→15刘陵→16刘隆→17刘泰→18刘光→19刘崇→20刘乾→21刘符→22刘元康→23刘弘圣→24刘淳→25刘裕→26刘祥→27刘邕→28刘权→29刘祖哲→30刘立显→31刘洪昭→32刘群范→33刘敦诚→34刘谕铭→35刘后起→36刘贤明→37刘孝慈→38刘义礼→39刘谨遵→40刘记敬→41刘福海→42刘泽纪→43刘延庆→44刘传仁→45刘运太→46刘继荣→47刘昌意→48刘期明→49刘家龙→50刘修磊→51刘廷立→52刘献麟→53刘安康→54刘兴成→55刘基建→56刘业立→57刘遵德→58刘崇文→59刘西安→60刘汉川→61刘宗尧→62刘德远→63刘万成→64刘怀桢→65刘应祥→66刘汕配→67刘士禄→68刘官配→69刘本键→70刘敬思→71刘作检→72刘法崇→73刘恒心→74刘伟。

  江苏沛县刘氏

  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

  据世界刘氏宗亲总会秘书长兼(沛县)中华刘氏宗亲总会会长刘忠新先生提供的资料,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属于西汉皇族,出自汉高祖刘邦长子齐王刘肥、城阳景王刘章一支。这支刘氏家族以"藜照堂"为堂号,以刘邦为族谱第一世始祖。

  刘园刘氏传递世系如下:

  1刘邦(汉高祖)→2刘肥(齐王)→3刘章(城阳景王)→4刘喜(城阳共王)→5刘延(城阳顷王)→6刘义(城阳敬王)→7刘武(城阳慧王)→8刘顺(城阳荒王)→9刘勋(高广节侯)→10刘贺(高广哀侯)→11刘福(高广质侯)→12刘吴(高广侯)→13刘畋→14刘般→15刘瑾→16刘沇→17刘耿→18刘憍→19刘(亢+鸟)→20刘詻→21刘距→22刘富→23刘凗→24刘模→25刘耀→26刘珩→27刘钺→28刘澧→29刘椿→30刘光→31刘基→32刘镇→33刘渭→34刘轲→35刘炎→36刘坤→37刘锺→38刘广业→39刘锜→40刘法→41刘树→42刘煇→43刘垣→44刘录→45刘琥→46刘焕→47刘信→48刘定家→49刘盛→50刘慈→51刘满→52刘和亭→53刘杰→54刘茂→55刘禄→56刘致→57刘朴→58刘锏→59刘岭→60刘子龙→61刘恕太→62刘爵一→63刘礼→64刘学道→65刘士棠→66刘玉璋→67刘效春→68刘彦德→69刘敬汉→70刘凤奎→71刘忠新、刘忠保、刘忠国、刘忠家、刘忠智、刘忠杰。

  沛县朱王庄藜照堂刘氏:

  沛县朱王庄刘氏是沛县有名的望族大姓,相传属于中山靖王刘姓大宗,出自三国蜀帝刘备次子刘永。但刘氏明确可知的始祖,则是明朝初年的刘元、刘真、刘冠、刘启4兄弟。

  据1998年刘鸿爱主编的(沛县藜照堂五修)《刘氏族谱》记载,最早迁回刘邦当年发迹起家的根据地沛县开基始祖,是刘备的曾孙、刘永的孙子刘乾玄。

  当年刘备的次子刘永受封为为思王,后改封为甘陵王。蜀汉亡国后,刘永随后主降魏,徙居洛阳,被削去王爵,贬为乡侯、奉车都尉。刘永生子名叫刘晨,刘晨,字耀辉,娶妻张氏,生3子:刘乾玄、刘乾镇、刘乾清。

  魏晋之际,洛阳一带战火频繁。后来又发生"八王之乱",洛阳再度成为兵荒马乱之乱。迁居于此的蜀汉刘氏皇族,为了避难,又开始向四处迁散。刘晨的次子刘乾镇和三子刘乾清均南迁江浙和福建,而长子刘乾玄则迁回沛县故里,落籍沛县西北老刘庄。从此,这支刘氏皇族就以庶民的身份在沛县世代居住下来,形成沛县的刘氏望族。他们以刘邦为本族始祖,以刘乾玄为回归沛县开基祖。

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这两人的关系实在很戏剧,在刘弗陵是皇帝时,刘病已刚从监狱里出来,是一个"罪臣"的后人,被世人鄙薄。

刘病已和刘弗陵是什么关系,咱们细细掰扯掰扯。

第一层关系:亲缘关系

刘弗陵生于公元前94年,刘病已应该生于公元前91年,两人就差三岁,但在辈分上却差三辈。

刘病已是卫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的曾孙;刘弗陵是卫太子刘据的弟弟,汉武帝的幺儿。刘弗陵虽然只比刘病已大三岁,但按照辈分,刘病已应该管刘弗陵叫叔公。

汉武帝晚年因为迷信巫蛊之术,引发全国性的灾祸,最后祸及太子刘据。太子刘据被逼谋反,遭镇压,刘据一脉被屠戮,仅存尚在襁褓中的刘病已一人。刘病已自小在监狱长大,几经生死坎坷,侥幸活了下来。

刘病已是巫蛊之祸最无辜的受害者。

刘弗陵是汉武帝晚年诞下的最小的儿子,据说怀胎十四个月,从小聪明伶俐,他貌似巫蛊之祸的受益者,年仅八岁,成了汉室千里江山的继承人。

可是,上天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

公元前87年,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被赐死,接着父亲汉武帝驾崩五柞宫。刘弗陵在成为皇帝的那一刻,也成了一个孤儿,那一年他年仅八岁,搁现在不过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却担负起天下的重任。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幸还是不幸,不好说。

第二层关系:承继关系

刘弗陵是西汉第八位皇帝,八岁继位,二十一岁驾崩,没有子嗣。霍光迎来昌邑王刘贺做皇帝,继位二十七天就被废黜。遂迎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登基为帝,成为西汉第十位皇帝。

汉武帝一生宠幸美人无数,却一直子嗣稀薄,可能与他热衷神仙之道,服丹药有关。

巫蛊之祸后,卫太子刘据一家被镇法,汉武帝刘彻面临一个重大问题,帝国的江山到底该交给谁承继?

公元前87年,病入膏肓的汉武帝做了两件事,机缘巧合刚好事关刘弗陵和刘病已两人:

第一件:托孤

汉武帝临终前,六个儿子,只剩下了三个,燕王刘旦和刘胥都被PASS了,剩下了刘弗陵。武帝命内廷画工绘制“周公辅成王”图,赐给奉车都尉霍光。为了防止自己死后钩弋夫人专权祸国,武帝将其赐死。

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十二日,汉武帝病重,将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立为皇太子。二月十三日,武帝诏近臣托孤,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接受遗诏辅政。加封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佐少主。三月二十九日,汉武帝病逝五柞宫。

第二件:赦免

同年,即后元二年(前87年)春二月,刘病已尚不满五岁。汉武帝病重之时,在长杨宫、五柞宫之间腾挪,哪儿住得都不舒服。有望气者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汉武帝便派遣内谒者令郭穣,把长安二十六官狱中的犯人,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杀掉。

当晚,使者来到丙吉所在的官狱,丙吉紧闭大门不开,说:“皇曾孙在此。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杀,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呢!”邴吉冒死不许使者入内执行武帝的命令。

两边相持到天亮,使者无奈只得回宫,如实奏报。此刻饱受疾病折磨,命悬一线的汉武帝,似乎想起了自己枉死的太子刘据,念及那位幸存的曾孙,悔悟说:“也许这是天意。”于是大赦天下。一直在监狱长大的刘病已也得以出狱,身份得到宗室承认,开始入住汉掖廷。

第三层关系:昭宣中兴

汉武帝时期,穷兵黩武,四处征战,国家经济疲弊,民生凋零,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昭宣二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着力整顿吏治,任用贤能,废除苛法;多次下诏赈贷农民,减免田租、口赋等税收,减轻农民的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行了一系列经济的

汉宣帝继位后,为何只追尊祖父为戾太子,而不是追尊为帝?

汉宣帝从什么地方来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皇帝位置从什么来,这一点马虎不得。中国历代王朝都非常讲究礼法,也就是所有王朝必须遵循的一套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