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王钱缪生平事迹?
吴越王钱缪生平事迹:
早期事迹:
唐朝大中六年二月十六日(852年3月10日),钱镠生于杭州临安县石镜乡大官山(现称功臣山)下的临水里钱坞垅。相传他出生时突现红光,且相貌奇丑,父亲钱宽认为不祥,欲弃于屋后井中,但因祖母怜惜,方得保全性命,因而取乳名“婆留”(“阿婆留其命”之义)。
而这口井后来也被称为“婆留井”。钱镠自幼学武,擅长射箭、舞槊,对图谶、纬书也有所涉猎,成年后以贩卖私盐为生。
跟随董昌:
乾符二年(875年),明人摹绘《吴越国王钱氏祖像轴》浙江省博物馆藏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拥兵作乱,石镜都镇将董昌招募乡勇平叛。
钱镠时年二十四岁,应募投军,被董昌任命为偏将,随军平定王郢之乱。乾符五年(878年),宣州(今安徽宣城)、歙州(今安徽黄山)一带群盗蜂起,有朱直管、曹师雄、王知新等数股势力,都聚兵劫掠。钱镠率军一一讨平,因功被授予石镜镇衙内知兵马使、镇海军右职。
乾符六年(879年),黄巢起义军劫掠浙东,进犯临安。钱镠分析形势,采用伏击与虚张声势等战术,以少胜多,击败起义军先头部队,而后又设下疑兵计,使得黄巢不敢进攻杭州。
淮南节度使高骈听闻,对钱镠称赞不已。广明元年(880年),董昌聚集杭州各县乡兵,组建八都兵(即临安县石镜都、余杭县清平都、于潜县于潜都、盐官县盐官都、新城县武安都、唐山县唐山都、富阳县富春都、龙泉县龙泉都),并以钱镠为石镜都副将。
不久,高骈召董昌、钱镠前往广陵,并对诸将称赞钱镠,认为他将来的成就必能超越自己。后来,董昌见高骈没有平定起义军的想法,便辞返杭州。高骈表奏董昌为杭州刺史,钱镠为都知兵马使、太子宾客。
攻入越州:
中和二年(882年),钱镠半身像越州观察使刘汉宏与董昌矛盾激化,命其弟刘汉宥与都虞候辛约进驻西陵(今浙江萧山西北),欲吞并杭州。钱镠率八都兵渡过钱塘江,偷袭刘汉宥,火焚其营寨。刘汉宏又命部将黄珪、何肃屯兵诸暨、萧山,而后亲自率军督战,但都被钱镠击溃。
何肃、辛约战死,刘汉宏扮作屠夫逃回越州(今浙江绍兴)。中和四年(884年),唐僖宗以宦官焦居璠为杭越通和使,命董昌与刘汉宏罢兵和解。二人都不肯奉诏,仍继续交战。刘汉宏命朱褒、韩公玫、施坚实等率水军屯驻望海(今浙江镇海)。
光启二年(886年),董昌命钱镠进攻越州,表示自己占据浙东后会将杭州授于钱镠。钱镠遂率军出平水,开山路五百里,直趋曹娥埭(今绍兴东南约四十余里),收降浙东将领鲍君福。
他屡破浙东军,进屯丰山,而后攻破越州。刘汉宏败走台州(今浙江临海),被台州刺史杜雄生擒献于钱镠,最终被斩于会稽。董昌占据浙东,遂自称“知浙东军府事”,移镇越州,将杭州让于钱镠。
扩展资料:
钱镠 历史记载吴越王钱镠有三十八个儿子、一个女儿,妻妾也有六人,然后其原配夫人戴氏却未见史载。钱镠与夫人戴氏的爱情传为一段佳话,“陌上花开缓缓归”就出自他们的故事。
吴越王钱缪爱情故事:
钱镠的妻妾有:
1、庄穆夫人吴氏,浙西观察判官吴仲忻之女,生钱传瑛等十三子。历封燕国夫人、晋国夫人、吴越国正德夫人。
2、昭懿夫人陈氏,生子钱元瓘,追赠晋国太夫人。
3、庆安夫人胡氏,生子钱元玑。
4、济南夫人童氏,生子钱传(王瞿)。
5、李氏,生子钱元懿。
6、郑氏,因父亲犯死罪而被休。
吴越王钱镠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横溪郎碧村的一个农家姑娘。戴氏是乡里出了名的贤淑之女,嫁给钱镠之后,跟随钱镠南征北战,担惊受怕了半辈子。
后来成了一国之母。虽是年纪轻轻就离乡背井的,却还是解不开乡土情节,丢不开父母乡亲,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
钱镠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最是念这个糟糠结发之妻。戴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带信给她:或是思念、或是问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
过去临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岭,一边是陡峭的山峰,一边是湍急的苕溪溪流。钱镠怕戴氏夫人轿舆不安全,行走也不方便,就专门拨出银子,派人前去铺石修路,路旁边还加设栏杆。
后来这座山岭就改名为"栏杆岭"了。那一年,戴妃又去了郎碧娘家。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想到与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见,不免又生出几分思念。
回到宫中,便提笔写上一封书信,虽则寥寥数语,但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其中有这么一句: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让戴妃当即落下两行珠泪。此事传开去,一时成为佳话。
清代学者王士祯曾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后来还被里人编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乡民间广为传唱。
——钱缪
贵人出世
钱镠年轻时钱镠简介,常与临安县录事钟起的几个儿子一起喝酒赌博,钟起为此很不高兴。后来豫章有相士发现钱塘地界有王气,于是便到临安暗中查访。钟起与这个相士认识,便宴请县中贤豪之士,请相士观察,可惜都不是。后来相士路过钟起家,恰好钱镠前来,相士看到后道:“此真贵人也!”又对钟起道:“你以后的富贵,就靠此人了。”从此,钟起不但允许儿子与钱镠交往,还时常接济他。
计退黄巢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攻掠浙东,打算攻打临安。钱镠分析形势后,率领二十余人伏击起义军的先头部队钱镠简介,然后撤退到八百里(地名)。钱镠告诉路边的老妪:“等会有人来,你就告诉他临安兵屯八百里。”追兵到来后,老妪将钱镠的话告诉他们。黄巢不知道八百里是地名,还以为临安兵马扎下了八百里的营地,说道:“刚才就十几人都打不过,何况现在有八百里的兵马。”于是,退兵而去。
衣锦还乡
钱镠幼年时,常与一群小孩在里中一棵大树下玩耍。他一统两浙后,衣锦还乡,大宴家乡父老,以锦缎覆盖山林,并将幼时戏耍的那棵大树封为“衣锦将军”。
钱镠还在临安故里建造豪宅,每逢回乡都前呼后拥,排场很大。其父钱宽对此很不满意,每次听闻他来,都有意避开。钱镠遂步行回家,向父亲询问原因。钱宽道:“我家世代以田渔过活,从未出过如此显贵之人。你如今为两浙十三州之主,周围都是敌对势力,还要与人争利。我怕祸及吾家,所以不忍见汝。”钱镠哭着拜谢父亲,从此小心谨慎,力求保住基业。
钱镠被封为吴越王后,回乡祭扫坟墓,延请故老。八十岁以上者用金樽,百岁以上者则用玉樽。钱镠亲自执杯,高唱《还乡歌》:“三节还乡兮挂锦衣,吴越一王驷马归。临安道上列旌旗,碧天明明兮爱曰辉。父老远近来相随,家人乡眷兮会时稀。斗牛光起兮天无欺!”他见乡民不懂歌中之意,便再用土语高唱:“你辈见侬底欢喜?别是一般滋味子。永在我侬心子里!”歌罢,满座叫好。
警枕粉盘
钱镠长期生活在混乱动荡的环境里,养成了一种保持警惕的习惯。他夜里睡觉,为了不让自己睡得太熟,用一段滚圆的木头做枕头,叫做“警枕”,倦了就斜靠着它休息;如果睡熟了,头从枕上滑下,人也惊醒过来了。为了防范侍卫夜间贪睡失职,钱镠还常向城墙之外发射弹丸,以期他们提高警惕。此外,钱镠还在卧室里放了一个盛着粉的盘子,夜里想起什么事,就立刻起来在粉盘上记下来,免得白天忘记。
。钱王祠纪念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五位钱王。公元923年临安人钱镠建立吴越国,定都在杭州,当时号称“西府”,钱镠即武肃王,之后又传位文穆王钱元瓘,忠献王钱弘佐,忠逊王钱弘倧,忠懿王钱弘俶,共三世五王,这五王长期采取“保境安民”的国策,治理江浙地方卓有成效,后人为表彰钱王深远的功德修建祠宇予以纪念。吴越国第一任君主武肃王钱镠生于唐末,目睹乱世,少年投军,骁勇善战,屡立战功。这幅“擒斩刘汉宏”讲的是唐中和三年(883年),当时居越州(也就是今天的绍兴)的浙东观察使刘汉宏带兵进攻浙西,钱镠当时是浙西观察使董昌的部下,十月,钱镠率领八都兵与刘汉宏大战于萧山西陵。刘汉宏大败被生擒,钱镠亲自执刀惩处了刘汉宏。“擒斩刘汉宏”后,董昌调任越州节度使,唐光启三年(887年)钱镠被任命为杭州刺史,这是钱镠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话说董昌进驻越州后,越州本是浙东第一古城,物产丰富,商贾云集。董昌的野心日渐膨胀,唐乾宁二年(895年)他在越州称帝,并邀老部下钱镠“共享荣华富贵”。钱镠反劝董昌:“与其闭门作天子,与九族百姓俱陷涂炭,岂若开门作节度使,终身富贵。”但董昌对钱镠的忠谏一点也听不进去。钱镠只得奉唐昭宗之令率兵讨伐董昌。他派出顾全武等攻打越州,生擒董昌。董昌在从水路被押回杭州的途中说,我与钱公本是同乡,而且还一直都是他的上司,今日这副模样实在没有脸面回去见大家啊。说完就投水自尽了。这幅图讲述的就是这一幕。(钱镠因平定董昌之乱有功受到朝廷嘉奖。乾宁三年(896年)钱镠被任命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可以说从这时开始,钱镠才基本控制了两浙之地,为后来开创吴越国奠定了基础。)
大家再过来看这一幅“狼山江之战”,说的是后梁贞明五年(919年),钱镠派儿子钱元瓘率水师与割据淮南一带的杨行密大战于狼山江(今通州静海县一带)。火烧敌船400余艘,大败杨行密。经此一役双方休兵乐业达二十多年。也就是在这次战役中他的第七子钱元瓘表现出色,被钱镠定为王位的继承人。
最后这一幅名叫“成就王业”。由于治理两浙地区政绩卓越,钱缪曾被多次封王。唐天复二年(902)被封为越王;唐天佑元年(904年)被封为吴王;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被封为吴越王。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后梁册封钱镠为吴越国王,建立吴越国,定都杭州,号“西府”。至此,钱鏐真正成就王业,杭州开始确立了它作为古都的地位。钱氏三代五王在治理杭州的九十多年里,一直休兵息民,不兴战事,致力于国内的经济建设,我们现在到对面的“文治”功臣堂去看看钱王是如何治国平天下的。“武”步行至“文”中间加说经幢讲解
现在我们经过的这两座经幢,早在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时在奉先寺。奉先寺当时是钱氏的家庙。到了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灵隐寺住持延珊将它们移到了灵隐寺天王殿两侧,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这两座就是按现在灵隐寺经幢的式样略略缩小重建的。
至堂内大家请过来看这边的展柜!这里陈列的展品叫“金书铁券”。“金书铁券”是古代天子赐给下臣的一种信物。钱镠平定董昌之乱后,唐昭宗御赐给他这块“金书铁券”以示奖励。铁券用铁铸成,上嵌金字325个,记载了颁发铁券的原因及意义。这“金书铁券”不仅是一种极高的荣誉,还有特殊的用途。钱镠及其子孙如果触犯刑法,凭着这块铁券可以免除惩罚,甚至免除死罪。金书铁券的原物目前收藏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一下。
这边墙上的五幅画展示的是钱镠 “文治”的功绩。
我们先来看三筑杭城!钱镠作了杭州刺史后,在杭州的城市建设方面作了不少努力,曾经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城垣扩建和改建工程。第一次是在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在老杭州城的西南部从包家山到秦望山(今六和塔西),然后北折,经钱王岭(今虎跑路一带)至湖滨筑起一座城墙,共50多里,史称“夹城”。三年之后,钱镠又修筑了罗城(外城),大大拓展了杭州城的范围,相当于现在南到六和塔,东到候潮门至艮山门一线,北至武林门,西至涌金门、清波门一带,使整个杭州城形成南北修长、东西狭窄的腰鼓状地形,所以杭州又被人称为“腰鼓城”。第三次是在吴越国建立以后,钱镠在凤凰山下建造了王城,也称作子城、牙城,是钱镠军政机构所在地。“三筑杭城”形成了杭州城市的基本格局。
这边射潮筑塘讲的是钱镠为消除钱塘江潮水的危害,修建捍海塘、射潮的故事。这些精彩的内容在后面的依光堂有生动的场景演示,我会那里为大家作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重复了。
这一幅疏浚西湖讲的是钱镠在水利兴修方面的另一则重大功绩。我们知道,西湖是一个内湖,很容易因葑草、湖泥淤塞而渐渐变小,甚至消失。历史上有很多有识之士对西湖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疏浚,比如大家熟悉的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苏东坡、明代修建杨公堤的杨孟瑛、清代的阮元。而钱镠疏浚西湖与他们不同之处在于,他曾按军队编制专门设置过一支“撩湖兵”,负责清除吴越国境内水系特别是西湖中蔓生的葑草和淤积的湖泥。(说到这里啊还有一段钱镠保西湖的佳话,据说吴越国定都杭城之后有一个方士对钱镠进言,说自己夜观星象得知吴越国只有百年国运,但如果能够填平西湖,在上面盖王宫的话,那么吴越国的国运将十倍有加;钱镠听完哈哈大笑说西湖乃是老百姓生活的依靠,无水则无民,更何况哪有千年不换主人的江山啊,说着就将那方士赶了出去。)
我们再来看这一幅东南佛国。杭州的佛教活动从晋朝就开始了,到了吴越时期因为吴越国的三世五王都非常信仰佛教,杭州的佛教活动因而呈现全面鼎盛的局面,僧侣众多、广建浮屠,寺院多达300余处,梵音远播,享有“东南佛国”的美誉。杭州现存的许多古刹名塔都建于那时,比如昭庆寺、净慈寺、六和塔、白塔、保俶塔;在吴山、玉皇山、灵隐飞来峰等很多地方都还有吴越时期遗留下来的精美石刻造像。这些现在都成了杭州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一幅富甲东南是当时吴越国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和乐景象。钱氏三代五王长期都采取“保境安民”的国策,不兴战事,大力发展农业、经贸,兴修水利、道路交通,重视教育,收罗人才,使得以杭州为中心的吴越国免遭战争破坏,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杭州因而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东南第一州”。历史上亦有“钱塘富庶,盛于东南”的说法,为今日我们杭州的繁华奠定了基础。
展柜里的这些精美的瓷器是越窑青瓷的仿制品。吴越国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的进步,制瓷业中的越窑青瓷高度发展,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越窑青瓷做工精美,釉色莹润,青翠欲滴,茶圣陆羽曾赞赏越窑青瓷“夺得千峰翠色来”,当时还曾精工烧制进贡朝廷御用,就是我国瓷器史上极为有名的“秘色瓷”,这也是吴越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出门去五王殿——殿前停留,观匾现在我们去钱王祠的中心建筑五王殿看看,这里供奉着三世五王的塑像,供大家瞻仰膜拜。这匾额上“保境安民”四个字正是吴越国历任君主治国方略的高度概括。正是由于长期实行这一国策,才使得杭州在当时军阀混战的历史背景下,仍然成就了西湖建设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殿内中间这一位就是吴越国的开创者——武肃王钱镠(852-932年),字具美,小名婆留,杭州临安人,出身农家。少年时曾贩卖过私盐,奔走两浙之地,目睹唐末乱世,二十岁投身当“义兵”,改名为钱镠。参军后屡立战功,受到重用,唐光启三年(887年)升任杭州刺史,遂控制江浙地方。公元923年建吴越国,钱镠一直奉行“保境安民”之策,“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奖励垦埴,发展农桑;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平定藩镇战乱,为江浙地区的安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钱镠卒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终年八十一岁,葬在临安,钱镠墓现在还在临安,保护得很好。
至文穆王前继钱镠之后的是这位文穆王钱元瓘!他是钱镠的第七个儿子。在钱镠晚年的时候,帮助钱镠管理政事。“徐(徐绾WAN)、许(许再思)”兵变时,曾主动请求前往淮南作为人质,请兵以解杭州之围。他在乾化三年(913年)的衣锦军保卫战和贞明五年(919年)的狼山江大战中都曾立下战功,被钱镠立为继承人。在位十年,继承钱镠“善事中原,保境安民”的国策,又发展了与日本、新罗的友好交流。后晋天福六年(941年)逝世,享年55岁。
随后继位的是那边那位忠献王钱弘佐,他是钱元瓘的第六个儿子,天福六年(941年)嗣位,在位七年期间轻徭薄赋,奖励垦殖,颇有成效。接着王位又传给了这位忠逊王钱弘倧,他是钱元瓘的第七个儿子,在位半年后由钱元瓘的第九个儿子钱弘俶嗣位。至忠懿王前
钱弘俶继位后承继先王们的国策,保境安民,善事中原,十分关心民间疾苦。到他在位第13个年头时,也就是公元960年,北方赵匡胤建立了宋朝,也就是北宋,全国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弘俶顺应历史潮流,将吴越国“一军十三州” 之地归予宋朝,史称“纳土归宋”,这一举措促进了国家的和平统一,这在当时天下分裂,战祸频仍的情况下,让老百姓平静地度过了朝代更替,“民知异姓而不知异国”,使社会经济建设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受到后世史学家的高度评价。在后面的庆系堂有一组“纳土归宋”的模拟场景,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庄严气氛!往后面庆系堂去大家在这边后面还会发现一幅古意盎然的木刻像,这位老者据说是吴越钱氏的老祖宗,姓钱名铿,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夏代,也就是咱们民间传说中常常听说的彭祖,据说他活了800多岁,是长寿的代表人物。
这座庆系堂是钱王祠里唯一可以登临两楼建筑。上书“光泽百世”,寓意吴越国钱王的业绩与声望世代传宗,延绵至今。请大家往这边来带至右侧这里是一幅吴越国的疆域图,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看看当时的吴越国到底有多大。史载吴越国的地理范围东至大海,西与歙州毗邻,南与漳泉(福州)相连,北到常润(苏州),包括了今天浙江省的全部和江苏、福建的一部分。大家再请看这边,这是钱氏远祖及吴越钱氏的世系图表,钱氏后人如大树开枝散叶,遍布各地。
这中间三幅大型立体场景就是钱弘俶纳土归宋的模拟场景。这边是钱弘俶出发往汴京(今河南开封)“献土”,吴越百姓出城相送;中间这幅是钱弘俶在金銮殿上向宋太宗赵光义呈献吴越疆土图;左边这幅的主题是修建保俶塔。当年钱弘俶上汴京“献土”,此一去吉凶未卜,吴越国的大臣和百姓就在宝石山顶建造宝塔保佑钱弘俶塔平平安安,这塔就是保俶塔,历经千年的风霜今天依然屹立在宝石山上,已经成为了我们杭州的一个标志。(相传宋王室为表示对钱弘俶纳土归宋贡献的肯定,在编制百家姓时,赵钱孙李,把钱姓排在仅次于赵姓的第二位。)
现在我们从这边楼梯上到二楼去,二楼陈列的是一部分钱氏的家谱、书籍和钱氏后裔名人像及其简介。刚才我们已经知道钱氏后人千余年来生生不息,分布于大江南北,又因为他们治家有方,尊师重教,子孙后裔中人才辈出。据记载,武肃王钱镠早在乾化二年(912年)就曾作《家训》八条,后来又不断积累完善发展为《遗训》十条。教化这样严谨,所以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人进仕为官,我们在这里按时间顺序陈列了一部分,大家可以看一看。…………到了近现代,钱氏后裔在政界、科学界、文艺界都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这其中有我们所熟悉的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钱其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著名文学家钱钟书等等。现在我们到怀慎堂去参观一下。下楼梯出门往怀慎堂
那边是揽远堂,这边是怀慎堂。这两座堂内的陈设内容是对应的,我带大家到怀慎堂去看一看。这些是康陵墓壁画。康陵是钱元瓘的妻子马皇后的陵墓。1996年发现于临安西南的玲珑镇祥里林。这边是墓内实景照片。康陵墓整个平面呈长方形,前室两侧各有一棵盛开的牡丹树,这棵就是牡丹树,它用象征富贵的金色、红色、绿色绘成。后室四面墙壁有嵌入墙内的壁龛,龛内刻有十二个人俑,每个人俑手上捧着一种动物,组成十二生肖。墙上还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它们是分别代表道教中四个方向的神。这里陈列的是墓室中一半的内容,另一半陈列在对面的揽远堂,有兴趣的朋友待会儿可以去仔细看看。这幅相片是水邱氏墓内的实景,水邱氏是吴越国第一任国君钱鏐的母亲。接下来我们就到依光堂去听一听水邱氏当年生钱鏐的故事。
进依光堂这个院落叫依光堂,这是一组婆留井雕塑,说的就是钱镠出生时候的故事。唐大中六年(852年),钱镠出生在临安石境乡一个叫钱垄坞的小地方。这位是钱镠的父亲钱宽,话说那天钱宽正在地里干活,他的邻居,也就是这一位,跑来告诉他妻子分娩了,钱宽急忙赶回家去,却看到屋里有红光,还传出兵马声,钱宽认为这孩子不祥,抱起襁褓想将他投入这后院的井中,幸亏这位阿婆拦住才将孩子保了下来,孩子的小名就叫“婆留”,这口井也被称为“婆留井”。这井现在还在临安的功臣山下,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去临安看一下。钱婆留长大到二十岁的时候去报名参军,觉得自己这“婆留”的名字过于土气,这才改名叫钱镠。
我们再到室内看看,这里展示的是钱镠筑捍海塘场景和钱王射潮场景。杭州地处东南沿海,钱塘江口,在吴越国钱镠统治时期,常患江潮之害,沿江百姓受害极大。后梁开平四年(910年),钱镠发调二十多万民夫,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以“石囤木桩法”南起六和塔、北迄艮山门筑起“捍海塘”,比较有效地遏制了潮水对杭州的危害。相传,在筑建捍海塘时潮涨不止,风大浪猛,木桩连连被掀,给施工造成极大困难,钱镠组织了大规模的典礼祭祀天帝、海神、潮神,祈求退潮,但都得不到效果,他一怒之下派人铸了三千支箭,带上五百名强弩手,来到江边张弓搭箭射退了江潮。这钱王射潮的传说流传很广,是不是确有其事,时隔千年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钱鏐当时修建捍海塘时确实是克服了种种困难,他本人坚强的意志、过人的勇武谋略从中也可见一斑。
一个家族里如果想要出人才,就得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培养,或者凭借某人自身的学习能力,自己打拼成才。成才之路不是好走的,往往一家出了一个成功人士就足以让许多人为之称道了。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想要再次抓住机会多培养出一个人才是难上加难的。
但凡事皆有例外,有的家族就能一代又一代的培养出许多人才,并且分布在各各个领域,成为延续千年的名门望族。吴越钱家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从五代十国至今都是人才辈出,家族始终兴旺不见丝毫颓势。能有这样的成就,与钱氏一族保持千年的良好家风有莫大关系。
家风,顾名思义,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从世家大族的文字化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都有所不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标准。
吴越钱家家风的书面形式就是《钱氏家训》,它以儒家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为依据,涵盖了包括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这四个方面,要求子孙在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等方面必须要严格恪守家训的规范,同时也以深刻的语言表现着祖先对未来整个家族子弟的谆谆教诲和循循善诱。
千百年来,钱氏族人也始终以家训为行为准则,践行着"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训言。内化于心后外化于行,使得钱家子弟大多都颇具君子之风,历朝历代也总能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名扬天下。
《钱氏家训》最初的订立者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开国国君钱镠。钱镠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唐天佑元年(904),上表朝廷后被封为吴王。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政权,加封钱镠为吴越王。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十分繁荣,渔盐桑蚕所获之利哪怕是在富庶的江南之地也是无人能比。他尊重文人,手下有不少学识渊博之人,吴越之地的文学和艺术至今仍令许多人赞叹不已。
本来钱塘江附近百姓深受水患之害,钱镠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捍海石塘,自此后"钱塘富庶盛于东南"。同样在管辖境内的太湖流域也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为开垦提供方便,此后附近居民不畏旱涝,周边土地膏腴,是"近泽知田美" "境内无弃田",史书记载"两浙里俗咸曰'海龙王'。"
不但治国有方,同样善于治家的钱镠给子孙后代立下了家训,吴越钱家就此诞生。宋朝末年出了钱选,他是著名的大画家,吴兴八俊之一。他是宋元之交的重要画家,在花鸟画、山水画、文人画方面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品行高洁,淡泊自在,他的画和诗中都带有天然的纯质气息,但同时不失其君子之风。
明代有绪山先生钱德洪这样的大理学家,他是继王阳明之后儒家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不光研究学问,还热衷于教育,并且将自己的思想和对儒学的思考教授给他人,对王学的传播和民间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明清之交的学者虞山先生钱谦益,此人虽然在所谓忠君、气节上争议颇多,但他在文学方面的建树无人可以否认。除此以外,在清代钱家还出了钱曾、钱大昭、钱大昕、钱松、钱杜、钱棨等同样在某一领域有着杰出成就的人。
到了近现代,吴越钱家也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伟大人物。如被誉为"一代宗师"的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的钱穆;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的钱钟书;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钱玄同;每个中国人都万分尊敬的 "三钱","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还有钱崇澍、钱家治、钱学渠、钱永健、钱家骏、钱其琛等等,可以说这段时期,钱家的人才几乎是呈井喷式爆发,谁不会由衷的赞叹一句这个古老家族的强大呢?
其实纵观《钱氏家训》,其中无外乎是一些质朴简单的道理,但就是这样的家训形成的家风却催生出许多人才,这本家训是无论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的大智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构筑的。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是因为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家风的家庭。
辈分都是始迁祖自己后续的,比照这个无意义,如国字辈,几乎每支都有,但相差很大。目前严格按照百字派辈分的只有安庆流光派一支。其他都各自为政,所以确定是钱王第几世才有实际意义。
桐乡钱氏基本为吴越钱氏,始祖钱镠。其支派有:一是乍溪支思贞公别驾派,二是石门钱林思福公孝廉派,三是崇德合仰桥君彩公派,还有洲泉钱元弼的后裔。但桐乡目前家谱相对完整的只有君彩公派,九里松山九公家谱也在美犹图书馆被发现,其他支派待修。
关键是你们分支还有没有家谱?目前重视家族谱牒建设的人少之又少,老谱丢失,新谱就无法修成。
钱镠,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因吴越国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只得始终依靠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吴越国创建者钱镠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钱镠个人简介
在中国浙江临安市,锦城镇,太庙山的南边,有一处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浙江唯一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也就是吴越王钱镠的墓地。那么吴越王钱镠的一生究竟如何呢
钱镠,生于公元八百五十二年。相传钱镠出生时有满屋的红光,还有兵马的声音,正因如此,他的父亲钱宽认为这是不详之兆,要把他丢到井中淹死,幸好被他的祖母拦阻才活了下来。钱镠自幼习武,擅长 射箭 ,舞槊,而且还阅读春秋,武经。二十岁参军成为了将领董昌的偏将,而后职位一路晋升。公元八百八十七年,董昌被任命为越州观察史,钱镠为左卫大将军,杭州刺史。
公元八百九十年,董昌被任命为威胜军节度使,钱镠则被任命为武胜军都团练使,掌管了杭州。钱镠占据杭州后,任用了杜陵,阮结,顾全武,沈崧,皮光业,林鼎,罗隐等。就这样钱镠的势力逐渐壮大。到了公元八百九十三年,董昌在越州自立为帝,并任命钱镠为两浙都指挥使。但钱镠却写信劝董昌不要这么做,但董昌不听。
董昌的做法,惹怒了唐昭宗,于是,唐昭宗消除了董昌官爵,并 命令 钱镠讨伐董昌至此钱镠与董昌反目,并打败董昌。
因此,唐昭宗在公元九百零二年任命钱镠为越王,之后又不断地被加封,并在公元九百二十三年被册封为吴越国王,设立百官,一切皆按照皇帝的规格。吴越王钱镠公元九百三十二年病重离世,终年八十一岁。
钱镠后人都有谁
钱镠是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吴越国在他的带领下国泰安民,风调雨顺,国家一片祥和之气,钱镠在位期间还带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钱镠如此卓越,那作为钱镠后人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资料记载,钱镠的后人也有着许多出众的人物,不像其他皇帝的子孙大多是凶死、短命、绝后,而钱氏家族一直源远流长,繁衍至今。钱镠后人比较出众的有钱学森,钱大昕,钱钟书,以及钱其琛,他们出众的表现分别是:钱学森,他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更是两弹一星的获得者,他所制造的导弹,原子弹使中国向前推进了20年,更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大昕,他是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是18世纪中国最渊博,最专业的学术大师,他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是享誉海内的著名学者,多名学者都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是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多名著名学者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被学者一致推钱氏为“一代儒宗”,并在晚年称之为潜研老人。
钱钟书,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写出了多本著名的小说,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围城》,被世界誉名为近代 国学 大师。而另一位钱镠后人钱其琛,他和钱镠一样都是走在了从政的道路上,是当代国务院原副总理。
钱镠后人几乎每一代都出现了比较出众的人,都在不同领域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钱镠王妃
吴越王钱镠的夫人是戴氏王妃,她是一个农家姑娘,居住在横溪郎碧村。钱鏐王妃在乡里是出了名的贤淑的女人,她嫁给钱镠后,便跟着钱镠南征北战,半辈子都在担惊受怕,最后苦尽甘来便成为了一国之母。
虽然钱鏐王妃年纪轻轻的就离开家,过着背井离乡的日子,却还是放不下乡土情节,放不下父母和村里的亲人们,所以她每年春天都要回到娘家住,看望双亲而且悉心侍奉双亲。钱镠是性情中人,特别想念并珍惜它的糟糠结发之妻。夫人要是回家住得太久了,他就要要带信给她:又是思念,又是问候,也有催促之意。以前临安到郎碧需要翻越一座山峰,而山峰的一边是陡峭的悬崖,而另一边却是湍急的溪流。钱镠怕夫人出行不安全,走路也不方便,于是就拨出银子,派人去铺石修路,路旁边还加了栏杆。这座山岭就改名为"栏杆岭"了。
有一年,钱鏐王妃戴妃又去了娘家。钱镠则在杭州处理政事,有天走出宫门,看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桃花红了柳树绿了,万紫千红,让人十分心旷神怡。他又被想到与夫人已经很多日不见,十分想念。回到宫中后,他就提笔写上一封书信,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是却充满思念,细腻入微,其中,“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九个字,情愫尤重,让夫人看到落下两行珠泪。这件事被后来被人们所知晓,一时间成为了佳话。
1 钱镠的人物生平
2 五代十国时期的钱镠生平
3 钱镠的历史评价
4 唐朝名将薛万彻生平简介
5 唐朝开国名将程咬金的生平简介
吴越王钱缪生平事迹?
本文2023-10-21 08:50:2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05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