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为何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如今的民族中,是否存在契丹的后裔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3收藏

契丹族为何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如今的民族中,是否存在契丹的后裔呢?,第1张

契丹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柔然部,而柔然又是源于鲜卑族一部,是鲜卑中一支部分带有白种基因的部落,柔然至南北朝后期分化出契丹,最初的契丹人白种血统占优势,至隋唐时期,契丹贵族一改其他民族的封闭,开始吸收接纳大量南北朝时期在中原遗留下来的混血儿以及北迁的汉人。

由于隋唐时期属于一个民族整合时期,对于之前(主要是五胡乱华)几百年发生的过度民族融合进行消化和沉淀,故这个时期的民族概念和民族观念空前淡化,胡汉之间的界限较为混沌,契丹人适时向那些民族归属比较模糊的群体抛出绣球,立即获得了大量的有生力量,至五代十国时期,契丹集聚的人气已经相当丰满,但苦于没有管理国家的经验,不得不打破诸多民族界限,更进一步引进人才。此举使契丹收获颇丰,不到一百年时间,他们建立的辽国就发展成为跨中原与漠北的大国,一度威胁初建的北宋。

但是,大量“招贤纳士”的结果也使得族内的权利分配和血统比例被改变,至辽国鼎盛时期,国家高级管理者中存在相当比例的其他民族人士,契丹族的血统也由白种占优转变为黄种占优,后来契丹高层中自满情绪高涨,辽国日渐空虚,终于被兴起的女真和南宋联合所灭。

金国和宋国灭辽后,辽末的杰出契丹名族首领耶律大石率领辽人残部西迁至西域建立西辽。耶律大石死后六十多年(公元1208年),西辽领袖菊儿汗收留了被成吉思汗打败的乃蛮部部人曲出律,得罪了蒙古政权,为后来西辽灭亡留下祸根。而曲出律竟然趁菊儿汗打猎的机会率领手下发动政变突袭菊儿汗,将菊儿汗囚禁,自己攫取了西辽的最高权力。

但是曲出律在统治期间抑制伊斯兰教招致当地民众不满,最终被后来的成吉思汗大军所灭亡。所以,契丹人的一部分融入了今天中亚和新疆一带的民众中去,被当地的民族所同化。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契丹人(漠北契丹)在西辽灭亡后流落伊朗建立新的政权,他们被完全伊斯兰化,完全丧失了契丹传统。

中原方面,女真灭辽后女真将原来契丹民族中的一部分编入女真政制下的猛安(千人长)和谋克(百人长),实际上依然实行契丹人治理契丹人的策略。但是金世宗在位时把猛安和谋克打散,最终导致契丹人逐渐的融入中原地区的民族当中,但是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在金朝灭亡时在北方建立后辽和北辽政权(两辽政权帮助蒙古人剿灭大金),甚至干脆直接向蒙古臣服。

成吉思汗统治时期的契丹人耶律楚材是其最直接的代表。这部分契丹人其中一部随蒙古南征云南,留在了云南,他们登记汉族的族籍,但是自称“本人”,并且藏有表面祖先是耶律阿保机的家谱和草原风格绘画。经过人类学家DNA鉴定,这些“本人”就是契丹人后裔,他们主要是云南保山地区“云南宝山地区阿、莽、蒋姓”。

最后一部分是现今居住在东北的达斡尔族。达斡尔族在清朝就被人怀疑是契丹后裔,其风俗,如举火烧天、东向拜日等,都和当年的契丹十分相似。考古学家对其也进行了DNA鉴定,认定其是契丹后裔。

金灭辽以后,原辽朝境内的居民大部分都投降了金朝。但辽宗室耶律大石则率领一小部分臣民穿过大漠,在西北地区重建辽国,史称“西辽”,西辽的契丹人和汉人都非常少,大部分人口是当地的各种突厥语部落(包括后来窃国的乃蛮人),以及从中西亚迁入的穆斯林。在西辽统治后期,契丹人通过文化和血统、很快就与这些突厥语居民融合,还有的改信了伊斯兰教,不然西辽臣民也不会把皇位拱手让给一个乃蛮人屈出律。。蒙古灭西辽的时候,西北几乎已经见不到一个真正的契丹人了。

而降金的契丹人较为优待。尤其是军队当中, 仍有大量的契丹士兵和契丹将领,继续效忠大金王朝;金朝在东北边境驻扎的戍边精兵“乣军”,也是直接继承辽朝遗留下来的建制,官兵几乎都为久经沙场的契丹人。。但另一方面,金朝又试图废除契丹文化,将契丹人女真化,比如废除契丹文,以及把契丹和奚人的两大姓耶律氏、萧氏分别改为女真语读音的移剌氏、石抹氏

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蒙古攻金以后,由于这时金廷内部忙于争权夺势,朝政混乱腐败,主力军队御敌不力。遂有大批契丹人投靠蒙古,有些还恢复了过去的耶律姓、萧姓。其中汉化的契丹文官耶律楚材,还有上面所提到的“乣军”,就是其中之一。

元朝统一整个中国以后,把中国境内的民族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其中这里的“汉人”指的是原金朝统治区内的居民,也包括了契丹人、女真人、渤海人、奚人等。由于金朝中后期,居于关内的女真人等少数民族早已全盘接受了汉文化,后期有些皇帝和女真大臣甚至都只会说汉语。元朝此举更是加速了他们的汉化进程,到了元末,关内的契丹人已经完全成为了汉人的一部分。。但元军当中仍有成建制的契丹人和女真人部队,今天的云南有一个蒋姓汉族村落,宗祠竟然供奉着耶律阿保机的牌位,相传他们的祖先就是元代移防至此的一支契丹人部队

还有一些居于关外的契丹人,被认为是今天达斡尔族的祖先。他们则和关外的女真三部一样,继续保持森林游牧生活,但语言接近蒙古语;大多散居在大兴安岭和嫩江流域。。努尔哈赤征服此地以后,将他们和鄂温克人一起编入满八旗之中,并且都属于正黄、镶黄、正白的“上三旗”,至此这些契丹人后裔又进入了满洲化的阶段。清朝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便是达斡尔族。乾隆皇帝钦定的《八旗姓氏通谱》和《辽史语解》在正史当中第一次提到了“达呼尔”的说法,认为达呼尔是契丹古八部之一大贺氏的音译,这个“达呼尔”就是“达斡尔”的另一种译音。。如今随着DNA技术的发展,达斡尔人是契丹后裔的说法,已得到了科学上的证实。

契丹族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寻找消失的民族——契丹

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然而,自元末明初以来,契丹族却从史籍中突然消失。阜新,开州立县是从辽开始,阜新被史学家称为契丹人的“故地”和“摇篮”。辽时,阜新建有头下州9座,人口达20万。可以说,阜新与契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近,在有关专家用DNA技术认定达斡尔族及云南阿、莽、蒋姓“本人”为契丹族后裔的消息公布于众之后,阜新成为解开契丹源流问题的“重地”。昨日,记者对契丹族的源流问题做了进一步追踪调查。 用DNA技术破解契丹消失之谜 曾经创建了持续219年之久的辽王朝的契丹民族,从元末明初以来忽然从史籍中消失得不见踪影。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民族是否如逝去的时间一样不复存在了? 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专家利用DNA技术解开了契丹族消失之谜: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云南的阿、莽、蒋氏“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后裔。 事实上,云南省保山地区约有十余万分属现在十来个民族的阿、莽、蒋姓“本人”,近些年一直自称是契丹族后裔,要求有关部门澄清他们的来历。但是因为考古技术上的障碍,学术界对这个自称是契丹族后裔的人群始终未能“正名”。同样,从前关于达斡尔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也一直存在争论,有说源于契丹大贺氏者,也有说自古就独立发展于其他民族者,各执一词。 而现在,这个一直令历史学家困惑的历史之谜终于被破解,DNA技术解决了达斡尔族和云南阿、莽、蒋姓“本人”的源流问题。这个破解过程是这样的:在云南保山的5个小村庄,专家们取到了阿、莽、蒋姓“本人”和其他民族的血样;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经过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显示出了准确的结论:达斡尔、阿、莽、蒋氏“本人”都是契丹后裔。 至此,专家们做出这样的结论和比喻: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用兵的契丹人被征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后者是最难寻找的,因为,契丹族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外婚制”,所以纯粹意义上的契丹人已不复存在了。经过不断地迁徙、隔离和融合,多数契丹人如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样融化了,用一个专业术语命名即“分子意义上的后裔”。 这些业已融化了的“冰”还能找到吗? 两份家谱述说着这个耶律姓人家的家史 20世纪80年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原人大副主任戴位彧在作一项调查时,在王府镇河东村叶长青家发现了叶家珍藏的两份家谱,一份以蒙文书写,一份以汉文书写。与这两份家谱一同珍藏的还有两份土默特官府发给这个家族的文书,一份颁于清道光十五年,一份颁于1918年,均为蒙文。后来,这两份家谱与文书一同载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高勒巴干主编的《蒙郭勒金姓氏及村民考》。此后,阜新市建设局干部陈志健根据汉文版的《蒙郭勒金姓氏及村民考》结合叶长青家的家谱认定这个叶氏人家是契丹后裔,肯定其族源出自耶律氏,即现在的这个“叶”姓源自辽契丹的“耶律”姓。 昨日,记者见到了叶长青。尽管年过七旬,但叶老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向记者展示了他家珍藏的两份家谱及随同珍藏的两份官府文件。颁于道光十五年文书的题头是:“准耶律氏希如们宝路等入册入甲土籍执照”。其汉文家谱序言为:“大清康熙庚子年奉旨陪侍和硕格格。祖父系正白旗包衣牛录,康熙壬寅年故于本京。至雍正元年,父与祖母郑氏陪从出外”。这份家谱从祖父那哈、祖母郑氏起,记到第四代。 著名契丹史学家朱子万这样评价叶长青家珍藏的两份家谱:“它为辽亡后契丹人之流向提供了一份珍贵资料。” 契丹:留给今人的一份历史记忆 阜新,是契丹族故地,这早已被史学家所认同。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阜新活动。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建大辽开始,在整个辽朝时期,契丹统治者将阜新当成了它的“腹地”。据考证,今阜新境内有9座头下州,属于辽早期的有遂州、顺州、豪州、欢州,属于中期的有徽州、成州、横州,另有一个时代不太明确的闾州。这9个头下州当时有人口19万多人,如再加上军队人口等,可达20多万人,其中契丹人占10%之多。 辽亡后,阜新的这些契丹人流向何方?还有多少外地的契丹人流向阜新,他们究竟融化在哪些民族当中? 目前,阜新的这份家谱为证的契丹后裔的发现,为探索契丹消失之谜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脉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消失的民族契丹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 契丹人是现在中国哪个地方的人?他们的起源是哪个省?属于哪个民族?

现在的达斡尔族是契丹族后裔,另外居住在云南的“本人”也有契丹人的血统。

契丹族起源于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的西拉木伦河流域。

早期分契丹八部, 后来形成部落联盟,先后依附于突厥、回纥。唐朝末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称帝,国号契丹。947年改国号为辽。辽国后来被金朝所灭,之后耶律大石又建西辽,一度成为中亚强国。西辽最终在1218年被蒙古所灭。

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还有少部分演变为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本人,生活在云南省保山地区,有10余万人,,为阿、莽、蒋姓,现在分属10多个民族。

扩展资料:

服饰:契丹与周边各族各国的交往甚为密切,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因素,尤其与汉文化的交融最为深入。以服饰为例,契丹人传统的服装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腰间束带,下穿长裤,裤在靴筒之内。

发型:契丹人男女皆佩戴耳环,并同乌桓、鲜卑人一样,也有髡发的习惯。其发式不一,有的只剃去颅顶发,颅四周发下垂并向后披;有的在颅两侧留两绺长发,自然或结辫下垂;有的留双鬓上两绺,自然或结辫下垂,或使其从耳环中穿过再下垂,即沈括所说的,“其人剪发,妥其两髦”。 辽墓壁画提供了髡发的形象资料,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豪欠营出土女尸又提供了不见于文献记载的契丹女性髡发样式。

参考资料:

-契丹族

契丹人是现在中国哪个地方的人?他们的起源是哪个省?属于哪个民族?

1:契丹全盛时,疆域东北至今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朝相对峙,形成南北朝对峙之势,《辽史》称“幅员万里”。

2:契丹族起源于中国的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

3:契丹人现在大多融入其他中国北方的民族,如女真族、蒙古族等,还有一部分发展成当今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一个叫做"本人"的群体。

扩展资料:

契丹族(英语:Khitay)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

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帝,国号契丹。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统和二年(984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辽。

天庆五年(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朝。在金军的进攻下,辽朝于保大五年(1125年)灭亡。西辽延庆九年(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又称“哈喇契丹”,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西辽于金兴定二年(1218年)为蒙古所灭。

契丹人髡发,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契丹人住所为毡帐,皇帝的御帐称为捺钵。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还有少部分演变为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

参考资料:

契丹族-

契丹人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2004年以来,在有关专家用DNA技术认定达斡尔族及云南阿、莽、蒋姓“本人”为契丹族后裔的消息公布于众之后,阜新成为解开契丹源流问题的“重地”。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专家利用DNA技术解开了契丹族消失之谜: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云南的阿、莽、蒋氏“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后裔。

而如今,这个一直令历史学家困惑的历史之谜终于被破解,DNA技术解决了达斡尔族和云南阿、莽、蒋姓“本人”的源流问题。经过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显示出了准确的结论:达斡尔、阿、莽、蒋氏“本人”都是契丹后裔。

至此,专家们做出这样的结论和比喻: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用兵的契丹人被征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后者是最难寻找的,因为,契丹族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外婚制”,所以纯粹意义上的契丹人已不复存在了。经过不断地迁徙、隔离和融合,多数契丹人如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样融化了,用一个专业术语命名即“分子意义上的后裔”。

扩展资料:

契丹族(英语:Khitay)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

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帝,国号契丹。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 统和二年(984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辽。

:契丹族

辽国契丹族后来是哪个民族

是达斡尔族。10世纪以前,契丹是随寒暑逐水草的北方游牧民族,其活动区域在今北起洮儿河(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发源于大兴安岭东南麓,流入嫩江),南至大凌河(在今辽宁省境内,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流域的广阔地区。

辽极盛时期的版图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和蒙古国的部分地区。1125年辽亡,契丹族一部分誓“不食金粟”的族众,北投正在崛起的蒙古族。以库烈儿为首的契丹人,北迁至大兴安岭西北之额尔古纳河流域。

元、明交替之际,散居西拉木伦、哈拉木伦和洮儿河流域的契丹遗民北迁黑龙江流域。黑龙江中、上游地区成为历次北迁之契丹人的聚居地。上述契丹族的历史变迁,与达斡尔族人民关于自己祖先的历史传说极吻合。

扩展资料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达斡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原文字已丢失,现使用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达斡尔族能征善战,后金为入关巩固后方,三征索伦,故有俗语“索伦骑射甲天下”。

清朝内外战争均有达斡尔将领参与。抗日战争时期,为东北地区抗日做出杰出贡献。达斡尔族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钟形式。

-达斡尔族

契丹属于现在的哪个民族,大辽国处于现在中国的什么

契丹族属于已经消失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

辽国疆域:

辽朝全盛时,辽国疆域东北至今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

公元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

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公元1125年被金国所灭。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展,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制,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

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辽朝的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扩展资料

契丹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

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

游牧指在草原上形成的一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现代考古发掘逐渐证明,游牧诞生的时间不会早于公元前1000年。有史可查的最早的游牧民族是公元前8世纪中叶,分布于阿尔泰山以西西徐亚人,被称为斯基泰人。

简单的说古代契丹在现在的北京以北地区,一开始他们的部落不打,和奚族一起相接。而现在已经没有契丹人了,应为契丹已经被同化了,还有一部分契丹人在金灭辽的时候一路西迁,在耶律大石的带领下建立了西辽,西辽还一度称霸中亚,不过由于人数太少,就被当地人渐渐同化了,所以现代社会已经没有契丹人了,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就是他们同化后的后代,主要分为中国地区和中亚地区

历史上的辽国契丹族是现在的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

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

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帝,国号契丹。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统和二年(984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辽。

扩展资料:

蒙元时期,元朝为统一中国,开疆辟壤,动员契丹兵马参加灭金、灭南宋的战争。契丹人也对女真亡其国十分不满,遂积极参战,而且屡建战功。从地域来看,蒙元时期的契丹人主要部分仍分布在故地,即今内蒙古的赤峰市、通辽市和辽宁、吉林一带。

但随着蒙古人破西夏、灭金、降高丽、平大理、亡宋、西征等战争的进行,部分契丹人被征调出征,离开了上述地区,开始遍布整个中国,甚至远至朝鲜、中亚和西亚地区,他们有的被安排在各地驻防,有的留在当地做官并定居下来。

契丹族

1民族

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少数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杨,国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国称做“契丹”。

契丹本属东胡族系,是鲜卑的一支,4世纪中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游牧于潢水(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锡拉木伦河)。土河(今赤峰市境内的老哈河)一带。6世纪前期,契丹族尚处在部落阶段,唐初形成部落联盟,曾臣服于漠北的突厥汗国。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契丹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契丹与唐朝之间,既有朝贡、入仕和贸易,也有战争和掳掠。907年,契丹建立了政权,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强大势力。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创建契丹国。947年,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辽成为中国北方统一的政权。契丹王国强盛,其疆域东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长城,北绝大漠。1125年,辽为金所灭,此后契丹逐渐被融合。

契丹是一个进取开放的民族,通过与中原及西方的密切交往,创造了具有特色的文化。契丹人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又仿汉制实行科举,制订成文法典。建立全体男丁皆人兵籍的兵制,又依本身游牧民族习俗而首创五京制。共建有5个都城,即上京、中京、东京、南京和西京。其中首都辽上京和陪都辽中京均建在北方草原契丹本土内(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是著名的草原城市。

契丹人于920年仿汉字偏旁创制了契丹文字,史称大字,后又仿回鹘文创制了契丹小字。契丹文字的创造标志着契丹族的进步。契丹人还喜欢绘画,皇太子耶律倍便是契丹国著名的画家,尤其擅画马。契丹族广建佛寺和佛塔,使辽王朝的文化颇为昌盛。内蒙古草原东部是契丹族的发祥地,也是其立国后统治的中心区。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契丹族遗迹遗物,成为草原文明繁荣的象征。

2艺术

契丹是骑马打天下的民族,骑兵部队是其立国之本,契丹骑兵骁勇善战,与宋、西夏战争中经常取胜。在契丹贵族墓葬中,均有殉马或马具随葬,还有打马球图、引马图等壁画。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白塔子辽墓出土的《契丹人引马图》,描绘了一个髡发短须的契丹引马,右手执杖,左手牵一匹膘月巴体壮的枣红马。这是研究辽代契丹风俗、服饰及马具的珍贵资料。马鞍具和铰铁兵器也是契丹贵族墓中常见的物品,特别是契丹鞍,可以与中原的端砚、蜀锦、定瓷并称,被北宋人评为“天下第一”。出土于赤峰市大营子辽驸马赠卫国王墓的铜鎏金马鞍具等全套马饰具,数量达l64件,反映了江代马具成套成成组配置随葬的特征。

契丹瓷器是在契丹传统制陶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北方系统的瓷器技法而饶制的,在五工和北宋时期南北诸窑的产品中独树一帜。其中,具有契丹族传统工艺的仿皮囊式鸡冠壶可谓辽瓷中的典型器物。鸡冠壶造型别致,制作精美,堪称国之瑰宝。此外,如内蒙古博物馆馆藏的三彩摩揭壶、“官”字款镶金口白瓷盘、绿釉刻花凤首瓶等瓷器,皆为辽瓷中的佳品。近年,考古工作者在赤峰市松山区发现了松州窑,又称“缸瓦窑”,这是辽金两代的官窑址,被誉为草原瓷都。

辽代金银器是中国古代金银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契丹贵族的奢华生活,也反映了契丹本上文化与内地文化、外域文化之间的交融。辽代贵族墓葬中大量出土金银器。如赤峰市耶律羽之墓中出土的花式口圈足金杯、金花工艺御赐“万岁台”石砚、金花银唾盂、摩羯纹金花银碗,哲盟奈曼旗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鎏金道教银冠、錾花银靴、金銙银碟躞带等,皆是辽代金器中之上品。

契丹王国与周边各族各国的交往甚为密切,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因素,尤其与汉文化的交融最为深入。以服饰为例,契丹人传统的服装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腰间束带,下穿长裤,裤在靴筒之内。在内蒙古兴安盟出土的大批契丹式服装,表现了契丹服饰的丰富多采。其中有些服饰的图案具有明显中原特色。出土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宝山2号辽墓的《仕女出游图》,高07米,宽23米,为巨幅工笔重彩,具有晚唐至五代宫廷绘画的风格。图中女主人可能是从内地远嫁到契丹的汉家闺秀,颇具中原仕女的风尚。此壁画对于研究唐末五代的绘画艺术及契丹与中原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契丹王国统治者崇信佛教,自太祖以来一代胜似一代,至道宗时达到极盛。百多年间,契丹皇族和高级僧侣投入巨资,请能工巧匠建造了大量佛教寺院,与寺院密不可分的辽塔和佛教法器也大量出现。内蒙古地区现存著名的辽塔有中京大明塔、上京南塔、庆州白塔、丰州万部华严经塔等。在庆州白塔内出土的释迦涅盘石雕像、万部华严经塔砖雕菩萨头像、白瓷迦叶、阿难像等文物,都是辽代佛教艺术的代表作。

契丹王国在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方面,也有很大贡献,由于辽国的疆域东西横长,正好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渠道。在辽代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琥珀、玛淄和玻璃筹文物,很多都来自西方。

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然而,自元末明初以来,契丹族却从史籍中突然消失。阜新,开州立县是从辽开始,阜新被史学家称为契丹人的“故地”和“摇篮”。辽时,阜新建有头下州9座,人口达20万。可以说,阜新与契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近,在有关专家用DNA技术认定达斡尔族及云南阿、莽、蒋姓“本人”为契丹族后裔的消息公布于众之后,阜新成为解开契丹源流问题的“重地”。昨日,记者对契丹族的源流问题做了进一步追踪调查。

用DNA技术破解契丹消失之谜

曾经创建了持续219年之久的辽王朝的契丹民族,从元末明初以来忽然从史籍中消失得不见踪影。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民族是否如逝去的时间一样不复存在了?

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专家利用DNA技术解开了契丹族消失之谜: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云南的阿、莽、蒋氏“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后裔。

事实上,云南省保山地区约有十余万分属现在十来个民族的阿、莽、蒋姓“本人”,近些年一直自称是契丹族后裔,要求有关部门澄清他们的来历。但是因为考古技术上的障碍,学术界对这个自称是契丹族后裔的人群始终未能“正名”。同样,从前关于达斡尔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也一直存在争论,有说源于契丹大贺氏者,也有说自古就独立发展于其他民族者,各执一词。

而现在,这个一直令历史学家困惑的历史之谜终于被破解,DNA技术解决了达斡尔族和云南阿、莽、蒋姓“本人”的源流问题。这个破解过程是这样的:在云南保山的5个小村庄,专家们取到了阿、莽、蒋姓“本人”和其他民族的血样;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经过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显示出了准确的结论:达斡尔、阿、莽、蒋氏“本人”都是契丹后裔。

至此,专家们做出这样的结论和比喻: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用兵的契丹人被征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后者是最难寻找的,因为,契丹族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外婚制”,所以纯粹意义上的契丹人已不复存在了。经过不断地迁徙、隔离和融合,多数契丹人如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样融化了,用一个专业术语命名即“分子意义上的后裔”。

这些业已融化了的“冰”还能找到吗?

两份家谱述说着这个耶律姓人家的家史

20世纪80年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原人大副主任戴位彧在作一项调查时,在王府镇河东村叶长青家发现了叶家珍藏的两份家谱,一份以蒙文书写,一份以汉文书写。与这两份家谱一同珍藏的还有两份土默特官府发给这个家族的文书,一份颁于清道光十五年,一份颁于1918年,均为蒙文。后来,这两份家谱与文书一同载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高勒巴干主编的《蒙郭勒金姓氏及村民考》。此后,阜新市建设局干部陈志健根据汉文版的《蒙郭勒金姓氏及村民考》结合叶长青家的家谱认定这个叶氏人家是契丹后裔,肯定其族源出自耶律氏,即现在的这个“叶”姓源自辽契丹的“耶律”姓。

昨日,记者见到了叶长青。尽管年过七旬,但叶老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向记者展示了他家珍藏的两份家谱及随同珍藏的两份官府文件。颁于道光十五年文书的题头是:“准耶律氏希如们宝路等入册入甲土籍执照”。其汉文家谱序言为:“大清康熙庚子年奉旨陪侍和硕格格。祖父系正白旗包衣牛录,康熙壬寅年故于本京。至雍正元年,父与祖母郑氏陪从出外”。这份家谱从祖父那哈、祖母郑氏起,记到第四代。

著名契丹史学家朱子万这样评价叶长青家珍藏的两份家谱:“它为辽亡后契丹人之流向提供了一份珍贵资料。”

契丹:留给今人的一份历史记忆

阜新,是契丹族故地,这早已被史学家所认同。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阜新活动。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建大辽开始,在整个辽朝时期,契丹统治者将阜新当成了它的“腹地”。据考证,今阜新境内有9座头下州,属于辽早期的有遂州、顺州、豪州、欢州,属于中期的有徽州、成州、横州,另有一个时代不太明确的闾州。这9个头下州当时有人口19万多人,如再加上军队人口等,可达20多万人,其中契丹人占10%之多。

辽亡后,阜新的这些契丹人流向何方?还有多少外地的契丹人流向阜新,他们究竟融化在哪些民族当中?

目前,阜新的这份家谱为证的契丹后裔的发现,为探索契丹消失之谜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脉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消失的民族契丹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

契丹族为何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如今的民族中,是否存在契丹的后裔呢?

契丹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柔然部,而柔然又是源于鲜卑族一部,是鲜卑中一支部分带有白种基因的部落,柔然至南北朝后期分化出契丹,最初的契丹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