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皇族,隋朝皇族,唐朝皇族之间的亲戚关系。
隋开皇杨坚为北周静帝阐的岳父,其女杨氏为静帝时太后;唐李渊是杨坚的外甥,其妻为独孤信的女儿。
历史上有三位独孤皇后,北周明敬后,唐元贞后,隋文献后,她们系同父所生,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这位三朝国丈就是西魏宰辅独孤信。
1、长女嫁北周明帝(为宇文泰儿子),为敬皇后,有子——周宣帝。
2、四女嫁唐世祖李炳,被追封为元贞皇后,有子——唐高祖 。
3、七女嫁隋文帝杨坚,为文皇后,有子——隋炀帝。
所以这三朝的首层亲戚关系,就是这三朝都有皇帝是独孤信的女婿和外孙。
其次,杨家是北周的外戚,杨坚的女儿嫁给了北周宣帝,后来到宣帝的儿子(也就是杨坚的外孙)即位时,杨坚就把国家给夺了,改周为隋。
4、再者,北周的实际创建者宇文泰的长女,也就是北周明帝和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嫁给了神武公窦毅,他俩后来生了个女儿,就嫁给了李渊,后来此女被封为太穆皇后,也就是李世民的亲母。所以,李家当时也是北周外戚。
5、皇权就是这样,权力面前无父子,更别提这种亲家、姑姑、舅舅的关系了,隋朝替北周,就是杨坚抢了女婿的天下,而唐朝替隋朝,又是李渊截了亲姨夫的皇位。
虽说,在当时的境况下,群雄割据,但当至高无上的权力摆在面前时,也就不会顾及亲情了。
6、而促成这一层层密不可分的关系的主要原因是公元533年(永熙二年),关中大行台贺拔岳接受了北魏孝武帝的密令,开始对抗高欢,并率部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
这批军事贵族以贺拔岳旧部为班底,定居关中,胡汉杂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
到西魏时,完善了府兵制,在府兵的顶端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在当时战火纷飞的状态下,西魏是军政合一的,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都是出将入相,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还是当时关中地区最显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处于社会的顶端。
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曾是八柱国之一,而隋朝的始祖曾是十二大将军之一。
扩展资料:
还在北周时,独孤伽罗和杨坚就把他们的长女杨丽华,嫁给了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就这样,他们两家成了亲家,而后宇文邕去世,宇文赟继位,杨丽华也被封为了皇后,直到杨坚和独孤伽罗取北周而代之,建立隋朝,细思极恐,杨坚其实是抢了女婿的天下。
宇文邕的哥哥宇文毓娶的是独孤伽罗的长姐也就是北周的明敬皇后,所以说宇文邕是伽罗姐夫的亲弟弟,这样算,宇文邕与独孤伽罗虽没有血缘关系,但也算是兄妹关系了。
宇文邕亲妹妹襄阳长公主的女儿窦氏,嫁给了独孤伽罗四姐唐元贞皇后的儿子李渊,这么算的话,宇文邕就是独孤伽罗外甥的妻舅。
独孤伽罗三女儿广平公主嫁的是宇文邕的远房堂兄弟宇文庆的儿子宇文静礼。
:北周
:隋朝
:唐朝
不都是,隋文帝杨坚为汉族人。李世民有少数民族血统。
隋文帝杨坚(公元541年7月21日[1] -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父杨忠汉族,其母 吕苦桃汉族,因此,杨坚为汉族血统
史载杨坚出自关中高门弘农杨氏,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被北魏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其父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死后追赠太保,谥号桓。不过据陈寅恪的考证,杨坚家族可能是山东寒族,其弘农杨氏的身份应出于伪托;而所谓杨元寿留镇武川亦是宇文泰为笼络部下感情而虚构之事。
李世民于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农历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李渊是突厥人,李渊的名叫"大野",字"叔德",这才是他的真名所谓"字"是后人的说法,他是长子不可能字为"叔""叔德"原本是突厥的族名姓氏,"叔德"就是《史记·匈奴传传》中的"休屠(储)",李渊的母亲是鲜卑族(独孤信的女儿)。
隋文帝杨坚共有兄弟四人,分别是长兄杨勇、二弟杨整、三弟杨瓒、四弟杨嵩。
- 杨勇是隋文帝的长兄,在北周明帝时期,他凭借父亲杨忠的军功,在朝中任开府仪同三司、车骑大将军之职,并袭封陈留郡公。建德五年,杨整随北周武帝出征,攻打北齐,结果战死沙场。杨坚当上宰相后,杨整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司徒公、八州刺史。杨坚称帝后,追封二弟为蔡王,谥号“景”。
- 杨整是隋文帝的二弟,在北周明帝时期,他凭借父亲杨忠的军功,在朝中任开府仪同三司、车骑大将军之职,并袭封陈留郡公。建德五年,杨整随北周武帝出征,攻打北齐,结果战死沙场。杨坚当上宰相后,杨整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司徒公、八州刺史。杨坚称帝后,追封二弟为蔡王,谥号“景”。
- 杨瓒是隋文帝的三弟,因为父亲杨忠的军功,他被封为竟陵郡公,并且娶了北周武帝的妹妹顺阳公主,进而受封邵国公。北周武帝对杨瓒很是信任,当他御驾亲征时,就让其留守都城,还说将朝廷交给他便没有忧虑了。正是因为杨瓒和北周皇帝关系好,才导致他和兄长杨坚关系紧张。
- 杨嵩是隋文帝的四弟,也是隋文帝的同母弟。他曾经担任过宗正少卿、尚书右丞、秘书监等职务。
以上是隋文帝杨坚的兄弟情况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杨坚的先祖就是赤泉侯杨喜,杨喜因在垓下之战中,得到了项羽身体的一部分,公元前200年杨喜被刘邦封为赤泉侯。甚至杨喜的玄孙还是司马迁的外孙,整个两汉时期,杨氏家族发展速度极快。到了东汉末年杨震、杨彪,更是位极人臣。三国时期的袁绍虽然贵为三公之首,可杨家也有“四世三公”的称号。可是赤泉侯杨喜乃是陕西潼关人,到了杨坚这辈为何血缘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其实这还要从五胡乱华开始说起。
自从司马炎建立西晋,由于根基不稳,他主动让16个北方少数部族南下迁徙居住。按照司马家族的想法,是想通过这些剽悍异常北方胡人以起到震慑,更好的管理世家门阀,其目的还是想着维护统治。此时鲜卑族也成为司马家招揽的对象,早在汉献帝时期,鲜卑族部分族人就已经南下迁徙。鲜卑最早是诞生在关外,也就是大兴安岭一带,到了两晋时期鲜卑人已经彻底进行了南迁。
无论是西晋还是东晋,民风较为开放,其最代表的莫过于“竹林七贤”,个个豪放不羁视官位如粪土。民风如此开放的情况下,对于。和其他少数部族通婚,也就没那么看重“血缘”,并不讲究民族关系。此时鲜卑族他们学习中原人士的文化以及着装,从思想上就已改变。恰好两晋又是南北文化融合最统一的时期,各种文化流派不断衍生出,所以鲜卑族也和汉人进行通婚。直到近现代不少历史专家,通过不断的走访调查,已经可以确定五胡乱华已经到了最后,北方部族早已彻底融入到中原政权。此时,已经不分汉人和胡人的血统。杨坚之所以变成了鲜卑族人,还是因为他的母亲元贞太后,就是鲜卑贵族后裔,所以杨坚他的血统肯定有50%是源自鲜卑族。
陈寅恪老师则认为杨坚家族,是山东寒族,而他的鲜卑贵族身份都是进行伪装。可是笔者却认为,陈寅恪先生是通过父系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然而隋文帝的母亲是地地道道的鲜卑人这点事不容置疑。通过血统融合论来说,杨坚以及李渊他们都是带有胡人的血统。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两晋少数部族不断迁徙南下已经和汉人有了高度的融合,双方通婚之后自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在战乱中这些大家族自身实力锐减,不可能继续保持汉人与汉人之间相互联姻。而且五胡乱华时,大批的中原人士遭到肆意屠杀,反而这些北方部族实力得到增加,为了自身的血统,鲜卑、羯,等其他族人也和汉人进行相互通婚。双方的文化以及所思所想几乎一致。多民族血统融合之后早已融为一体。
据《彩烟杨氏宗谱》载,新昌彩烟地区杨氏的始祖杨白,即是隋炀帝杨广后裔,被封为荣王。隋末,杨秀(也算隋朝杨氏直系,杨坚第四子)初封越王,寻徙封为蜀王,进位上柱国,西南道行台尚书令,兼右领军大将军。他见杨广昏庸无道,避入闽,遂居浦城;其后裔分布闽北崇安、浦城、建阳、建瓯、松溪政和、及闽南南安等县。
隋炀帝族谱和山西杨家将族谱:
一、杨业以前世系一线图:
烈(太原太守)---桢(宁远太守)---忠(北周隋国公)---坚(隋文帝)---广(隋炀帝)---昭(弟元献,浙江始祖)---侑---慎(弟行知到四川)---播---炎(唐朝宰相)---昭宪---凭---茂孝---帐诚---临牒---煚---端(太原太守)--攽---衮
二、杨家将世系:
一世:衮
二世:杰安、杰康、继业
三世:延平、延定、延光、延辉、延德、延郎(景)、延兴、延玉(养子,原姓王)、延琪、延瑛)
延平,世称杨大郎,又名渊平,开赋义勇,曾保驾宋太宗出幽州,有纪信之谋,年未壮而卒于阵,于雄州(今河南雄县)建祠以祀,封忠义将军,葬河北省永青县西北大王坨子。配张氏金定,封靖国夫人。生子:宗政
(后代在河北省乐亭、江苏省南通市);
延定,世称杨二郎,又名延广。为殿直,迁供奉官,赠封忠烈候。配李氏翠平。继配耿氏,生子宗应
(后代在太原市西山一代);
延光,世称杨三郎,又名延训,为殿直,赠封忠烈显将军,配朱氏月梅,生子:宗勉(后代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西陶镇);
延辉,世称杨四郎,又名延环,赠封忠武候。配林氏素梅。生子:宗英
后到辽国当附马,(后代在大庆市和山东冠县)
延德,世称杨五郎,又名延贵,英武善战,屡立战功,任都
说到杨素和杨坚之间是什么关系,很多人认为杨素是隋朝的皇室,和杨坚之间也有亲密的关系。实际上两人除了是君臣的关系之外,追溯到北周时期,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多也就是同事。历史上杨素出身不低,但到了他这一代家族实力有所下降,但他凭借自身的能力一步步的获得隋朝皇帝杨坚的信任,挣得一份家产。
杨素是杨坚身边得力的大臣,在建立隋朝初期帮助杨坚稳定江山。在杨坚晚年期间杨素是老臣中备受信任的一位,杨坚如此重视杨素这和他们都姓杨没有直接关系。
杨坚是北周随国公的长子,而杨素和杨坚两人并不是同宗族的人,从根本上来说两人没有什么亲属血缘关系,说到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多就是君臣和同事的关系。
杨素能够获得最终的地位这和他的能力分不开。北周时期杨素和杨坚一样都是朝中大臣,当时杨素看出杨坚有取而代之的心思,于是选择依附杨坚。杨素具有不错的领兵能力,从北周到隋朝,杨素带兵打仗的能力被杨坚看在眼里。杨素在获得杨坚的宠信之后并没有恃宠而骄,而是兢兢业业的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在杨坚晚年,杨素极力讨好独孤皇后,并且有意拥立杨广为新皇。杨素利用杨坚和独孤皇后之间关于皇位继承人的矛盾除掉了对他有威胁的高颎。
上面提到杨素和杨坚并没有什么同宗族的关系,杨素自然也算不上是隋朝的皇室。虽然如此但凭借杨素在隋朝的作为却可以称得上名门望族,是隋朝皇室可以仰仗的大臣。
杨素和杨坚之间是君臣关系,是可以相互利用的关系,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杨坚为了隋朝江山,而杨素为了自身前途,说到底两人之间属于同谋利益。
有。
1、杨昭(584年2月21日-606年8月30日),隋朝宗室,隋文帝杨坚之孙,隋炀帝杨广长子,母皇后萧氏(萧皇后)。
2、杨暕(585年-618年),字世朏,小字阿孩 ,隋炀帝杨广次子,元德太子杨昭同母弟,母亲为皇后萧氏(萧皇后)。
3、杨杲(607年-618年),小字季子。父隋炀帝杨广,母萧嫔。大业九年(613年),年仅七岁,封为赵王。
4、南阳公主杨氏(586年-?),隋炀帝杨广长女,母萧皇后。南阳公主姿容俱美、言行有节,隋炀帝特所钟爱。开皇十九年,下嫁许国公宇文述之子宇文士及,为妇谨肃有礼,世以为贤,有子宇文禅师。
5、杨侑[yòu] (605年-619年),即隋恭帝(617年—618年在位),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母韦妃 ,隋朝第三位皇帝。
历史上的隋炀帝杨广,一统江山,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创科举,三征高丽。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功不可没,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杨广亡国的原因在于好大喜功且贪慕虚荣。
扩展资料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即隋炀帝(604年—618年在位),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 ,隋朝第二位皇帝。
杨广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后率军南下消灭南陈,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唐朝谥炀皇帝,隋恭帝杨侗谥世祖明皇帝 ,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参考资料:
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建国隋朝,定都长安,隋炀帝营建东都。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6]隋炀帝过度消耗国力,最后引发了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最终亡国。
隋朝皇帝列表:
第一位 隋文帝杨坚身世事迹(541-604) 581年称帝,在位24年 父杨忠,是北周的隋国公,杨坚袭位后,迫静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隋”。 杨坚称帝后,于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朝统一后,社会秩序安定,废除了一些酷刑,与民休息,对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作用。 604年,杨坚被其子杨广杀死,时年64岁。 在公元578年,周武帝病死,宣帝即位。杨坚的长女做了皇后,杨坚升任上柱国、大司马,掌握了朝政大权。加上年少的皇帝也比较昏庸荒*,在群臣中没有威信,于是,杨坚便开始准备取而代之。 杨坚的行动多少让小皇帝有所察觉,但没有真凭实据,他也没法处罚杨坚,何况他还是自己的岳父大人,更难下决心做事。杨坚为了避免皇帝的猜疑,就想到地方上去任职,也为将来有变时能利用实力争夺皇位。于是,他便把这种愿望告诉了自己的朋友、内史上大夫郑译。 到了公元580年,机会来了,皇帝决定出兵南伐。郑译便向皇帝推荐了杨坚,皇帝对郑译原来就很信任,于是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但是,还没有等出征周宣帝便一病不起,而且很重。在郑译的参与下,杨坚他们做了一个假诏书,以宣帝遗诏的名义宣布:杨坚总管朝政,辅佐刚八岁的周静帝宇文衍。 宣帝死后,杨坚等人并没有立即公布消息,而是趁机用假诏书夺取了军政大权,以及京城部队的指挥权,等一切准备就绪后,这才发布了皇帝去世的消息,辅佐小皇帝即位。 杨坚做了辅政大臣后,首先建立了新的领导班子,吸收了一些有才干的人,稳定政局。然后又向威胁他地位的宗室各王展开了攻势。 刚去世的周宣帝的弟弟宇文赞在朝廷中和杨坚的地位不相上下,是杨坚秉政的一大障碍。杨坚便派人对他说,你不必再这样劳累地参与政事。以后的皇帝位置肯定是你的,你只管回家等着就行了。宇文赞一来年轻,二来也没什么谋略,就相信了。 没了身边的对手,杨坚又向其他的王下手了。已经成年而且在地方有些势力的是五个王,如果他们联合起兵,杨坚还很难对付。所以,在他们得知宣帝病逝的消息之前,杨坚便用假诏书将他们召回到长安,然后收缴了他们的兵权和印信。五个王见自己无法与杨坚抗衡,便秘密联系在外的另一个王起兵,但不久便被杨坚打败。五王只好寻机下手。一次,他们设下鸿门宴,请杨坚去,幸亏随从的人有所察觉,拉他借口跑出来。然后,杨坚便以谋反罪杀掉了主谋的两个王,其他三个不久也被除掉。宗室势力被消除后,杨坚的皇帝之路平坦了许多。 解除了中央的威胁后,地方势力也开始反对他,河南、四川、湖北等地的将领纷纷起兵。经过打与拉两手策略的较量,杨坚在半年后,终于平定了三地的军事力量,彻底控制了北周的政权,做皇帝仅仅是一个形式的问题了。 到了公元581年的正月,杨坚走了一个前人使用过的体面形式--皇帝禅让帝位。他让人替周静帝写好退位禅让诏书,然后送到他的王府。杨坚假意推辞,最后才接受了大家的意思,穿上皇帝服装,登上心仪已久的宝座。这时的杨坚刚四十岁。 因为杨坚是继承的父亲的爵位随国公,后来又进封为随王,因此把新王朝定名为"随",但又觉得这个字有个和"走"同义的偏旁,于是,把这个不太吉利的偏旁去掉,成了"隋"。年号也按照惯例改了,定为"开皇"。但都城没有变动,仍上长安。杨坚虽然改了随字,但隋朝还是没有逃脱短命的命运,仅仅三十年便灭了。说来也是巧合,当初杨坚夺取的是宇文氏的帝位,而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也是命丧宇文氏之手。隋文帝杨坚
北周皇族,隋朝皇族,唐朝皇族之间的亲戚关系。
本文2023-10-21 08:28: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0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