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辈份是怎么安排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2收藏

姓氏辈份是怎么安排的,第1张

姓氏辈份是字辈谱排的。

家族中同辈人为了体现宗族关系,通常在起名时需找一个共同用字,不同辈分的共同用字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用以标明世系次第的字辈。

字辈的形成是为了分尊卑,别长幼。此处的尊卑并不是指政治地位上的尊卑,而是指家族内部辈分的高下。

关于字辈的产生,在汉代,甚至在先秦时期,即已出现了一些在名字用字上反映同辈关系的萌芽或苗头,如选共同用字或在偏旁部首上体现出来。

然而,这只能是萌芽,它离真正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共同字来区别辈分,进而预先选取一定数量,且有一定意义的“吉字”作为一种规定性、后代子孙取名时必须遵守的字辈,尚有相当大的距离。

扩展资料:

儒家文化对论资排辈的强调,源于农业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中国人的这种特点与儒家文化几千年来的影响有关。孔子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礼”的人,而礼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形式。在孔子认可的礼中,大多都是在强调身份的重要性。

《论语乡党》整篇都在讲礼,包括士人在各种场合、面对各种人的时候应当遵循何种规矩。孔子讲的礼有两个维度的内核,一个是以亲疏作为判定依据的“孝”,一个是以尊卑作为判定依据的“忠”。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

孝的第一要义是要听话,而且要和颜悦色(色难),这才算礼数周到。对于君主,要“事君尽礼”(《论语八佾》),才能算忠。有了这两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平等的了,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一种论资排辈的表现。

-辈分

姓氏渊源:

中国人的姓,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27位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

一、姓氏源流

有三大支:

一支出自已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定陶北县)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董父也被尊称为董姓始祖。

一支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据《姓氏急就篇注》、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即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其职责是“董督晋史”,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一支出自少数民族及其他,匈奴及南蛮均有董姓。另外,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便有以董为姓者。

--------------------------------------------------------------------------------

二、繁衍播迁

据史料所载董姓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三个地方。

秦汉时,董姓在今山西、甘肃、河北、河南较为集中。

另外,陕西,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

后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甘肃、山东两地董姓发展成当地望族。

这一时期,据史书所载的董姓族人繁衍迁徙情况有:出自晋国太史一支的辛有后裔董狐裔孙董翳被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后其子孙又迁居陇西(今甘肃临洮);西汉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由广川迁至陇西,后人又迁往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百姓四处流散,大举迁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徙而来者。

隋唐时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时期,唐代的《元和姓纂》记载董氏有四个郡望:即陇西、弘农(今河南灵宝)、河东、范阳(今河北涿州)。此外还有济阴(今山东曹县)。唐末,固始(今属河南)董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福建、广东又有董姓迁居者。

又唐代固始(今属河南)人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及王潮、王审知入闽时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迁,浙江余杭一带此时出现董姓族人。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董氏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董姓这一时期可谓遍布海内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郡望堂号 董姓郡望主要有陇西郡、济阴郡等,其中以陇西郡最旺。

1、陇西郡,战国时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三国时治所在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2、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堂号有:“陇西”、“直笔”、“良史”、“豢龙”、“正谊”、“三策”等。�

宗族特征

1、纵观董姓名人,可以看出董姓是一个多武夫将帅和画家的姓氏,忠臣良将辈出,在历史舞台上争相竞妍,各展风姿。

2、董姓字行辈份层次分明,特征显著,如董贻玖所修《董氏族谱》中载有湖南一支字行为:“名初怡世业,继序振家声,祖泽由来远,诗书裕后昆。”又董德庵所修《董氏宗谱》中载有河北一支为:“维士生亨,初伯叔仲,汝文继夭,圣国祯祥。

--------------------------------------------------------------------------------

三、历史名人

董 狐:春秋时晋国史官,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东)人,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董安国:西汉内史,曾著农书十八篇。董忠: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西汉时被封高昌侯。

董宣: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时以秉公执法,廉洁奉公著称于世,有“卧虎令”和“强项令”之称。

董 贤:云阳(今陕西淳化)人,西汉大司马。他22岁时就被哀帝宠幸,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家族在当朝显赫一时。

董小宛:著名才女,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丽,善书画,通诗史,后来嫁给清代著名文学家冒襄为妾。

董邦达:著名画家,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 源:五代南唐画家。用披麻皴法画山水,平淡天真,后又巨然承其风格,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董解元:金朝时戏曲家。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董卓:东汉末陇西临洮(今甘肃氓县)人,字仲颖。189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太师,后为王允、吕布所杀。

董昭:定陶(今属山东)人,东汉时曹操谋士。

董王己: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人,东汉屯田都尉,著名女诗人蔡文姬之夫。

董正:东汉时番禺(广州)人,以雅性高洁,累辟不仕为世人敬仰。

董昌:东汉浙江余姚人,官至蜀郡太守。

董遇: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三国时任曹魏大司农。

董厥:义阳(今河南桐柏县东)人,蜀汉时任职尚书令,被称为“良士”。

董和:三国时南郡枝江(今属湖北枝江),蜀汉时与诸葛亮协力辅佐蜀后主,居官20余年,死时家无檐石之财;其子董允,蜀后主时任黄门侍郎,颇得诸葛亮信任,常谏诤后主过失

董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三国时神医,为人治病不取钱,治愈者使裁杏树,数年达万株。后人用“杏林”颂赞医者,即出于此。

董景道: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西晋经学大师。

董征:南北朝时顿丘(今河南清丰南)人,曾官至平东将军。

董僧慧:姑熟(今安徽当涂)人,南朝萧齐之义士。

董展:隋代汝南人,长于作画,与展子虔齐名,又雅号:“智囊”。

董纯:隋代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以功进位上开府、拜柱国、爵郡公。董庭兰:陇西(今属甘肃)人,唐代宰相、琴家,以善弹《胡茄》而扬名。

董源: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五代南唐画家,擅画秋风远景,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潇湘》、《夏山》、《溪岸》等。董枢:河北元氏(今河北石家庄附近)人,北宋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

董槐:今安徽定远人,南宋时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被封许国公。

董俊:藁城(今属河北)人,元朝大将。

董其昌: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书画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潇湘白云图》、《夏木垂阴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

董邦达:浙江富阳人,清代著名画家,被誉为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海川:河北省文安县人,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2年)逝于光绪九年(公元1882年),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拳师,传说其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创立了八卦掌。

董必武:黄安(湖北红安)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卓越的***之一,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董振堂:河北新河人,宁都起义***之一,原在国民党任职,后起义投奔***,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等职。

--------------------------------------------------------------------------------

四、董姓家谱

10290河北丰润董氏家谱二十四卷

(民国)董嘏忱 董庭敬等修

民国十五年(1926)天津华西书庄排印本

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注:创修於清康熙五十二年,此为四修。

10291河北青龙董氏家谱四卷

(清)董塽纂

清道光十六年(1836)董镇钞本

河北青龙县官场乡文子村

10292江苏钢山董氏分谱二卷

(民国)董士恩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北平刻本 二册

北图

10293江苏赣榆董氏宗谱八卷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木刻本

江苏赣榆县档

10294江苏赣榆董氏宗谱八卷

(清)董杏重修

民国十七年(1928)木刻本

江苏赣榆县档

10295江苏武进毗陵董氏家乘二卷

民国间钞本 二册

吉林大学

10296江苏无锡董氏家乘十卷

(清)董春亭 董元吉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苍梧草堂刻本 十四册

历史所

10297江苏无锡董氏家乘十卷

(清)董耀庭等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苍梧堂刻本 二十册

吉林大学

10298江苏无锡董氏家乘十二卷

(清)董庭序修

清光绪间苍梧草堂刻本 二十二册

中央民院

10299江苏宜兴胥井武进前街董氏合修家乘二十

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董秉清 董康等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木活字本 二十册

美国

10300浙江馀杭董氏家谱不分卷

清咸丰十一年(1861)写本 一册

美国

10301浙江馀杭尚义董氏家乘四卷

(民国)董凯等修

民国八年(1919)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封面作《禹航尚义董氏宗谱》。

10302浙江馀杭董氏宗谱

民国木活字本 八册

杭州大学

10303浙江富阳富春董氏宗谱十五卷

民国二十五年(1936)木刻本

浙江富阳县春江乡友谊村

10304浙江馀姚云楼董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民国)董正锐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正谊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10305浙江鄞县四明儒林董氏宗谱二十卷末一卷

(清)董秉纯纂修

清钞本 七册

北图(存卷5-17、20、卷末,又一部存卷3、

8、10、12-17)

10306浙江鄞县鄞城儒林董氏元二房支谱□□卷

清崇本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11)

10307浙江鄞县四明儒林董氏宗谱二十卷首二卷

末二卷

(民国)柴永祺纂修

民国七年(1918)崇本堂木活字本 十册

天一阁

10308浙江鄞县董氏宗谱二卷

民国十一年(1922)木刻本

浙江鄞县古林乡文化站

10309浙江鄞县鄞西湖泊董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董承脯 董敦修纂修

民国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

天一阔(存卷首、卷1、2、5-8)

10310浙江鄞县鄞高塘董氏家谱十四卷

(民国)张琴总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重德堂刊本 十二册

南开大学 浙江图 天一阁

注:谱始修於明天顺间,此为十修。

10311浙江鄞县四明五都董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董纯芳纂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孝友堂钞本 二册

天一阁

10312浙江慈溪董氏宗谱三十四卷

(清)董懋文纂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 二十八册

河北大学

10313浙江慈溪董氏宗谱三十四卷首一卷

(民国)袁汉卿 董兰如等重修

民国十七年(1928)刊本

南开大学 天一阁(存三卷)

10314浙江奉化雪溪董氏宗谱十六卷

(清)舒帷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10315浙江奉化董氏宗谱四卷

(民国)樊东华纂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徐伴始修於清乾隆三十五年。

10316浙江奉化中心奥董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董乃武 董梦昌同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存卷首、卷1)

南阳市:昌-忠-孝-仁-爱。

南阳市:汉-毅-弘-达-兴-金-印-亮-广-慧-国-顺-民-昌-盛。

南阳市〖始祖原居山东青州府草坊集后,有碑记可查三十二代,迄今六百余年〗:鸿-金-增-慈-保-爱。

卧龙区百里奚街道社区〖始祖公宋九经,约在明末清初自山西洪洞宋家川迁居今南阳市卧龙区〗:祖-业-忠-志-远-德-荣-传-万-春-善-照-应-宣-振-家-道-永-世-昌-(1995年续修)冠-强-卓-昂-昆-伟-丰-育-迪-勤-浩-敖-勉-彦-明-礼-冶-吉-宁-平。

卧龙区七里园乡大庄村:宋廷贵(字步蟾,妣解氏)-宋宏臣(字亮輈,妣杜氏)-宋尽道(字庻庵,妣谢氏、继张氏、续张氏)-宋尽伦(自敦五)、宋天树(字春卿)、天赐(字纯嘏)、宋天盈(字玉枢,妣丁氏)、宋天桂(字香山)-宋德耀(字光远)、宋德灿(字英甫)、宋德辉(自煌甫)、宋德煜(道光乙丑相11月初10日吉时生,排行四,字旭,斋号晓楼,同治3年甲子科乡试中式第62名;妣郭氏)-春祥、寿祥、兆祥、嘉祥、凝祥、卯祥、宝祥、泰祥、安祥-金堂、升堂、中堂。

卧龙区陆营镇陈庄村:始迁祖宋文升(字中魁),御配恩惠氏-2世:宋濂式(字清洁),配吕氏-3世:宋贤(字德纯),配张氏-4世:宋魁章(后裔迁徙湖北省老河口市);宋成章(字斐然,曾任开封(汴梁)府京城师傅,道光皇帝尊称为宋公,道光二年御赐荣寿碑一座),配周氏、阎氏;宋成振,配孟氏-5世:宋钧(后裔迁徙湖北省老河口市);宋文(字华国),配吴氏、王氏、贾氏;宋元,配袁氏、杨氏-6世:道善、向善、乐善(迁徙湖北省老河口市);宝善(字安全),配吕氏、张氏;全善(明善、字昭亭),配冯氏、王氏、刘氏;国善,配袁氏、马氏-7世:占(三)-8世:百-9世:德(振)-10世:景-11世:应(英)-12世:厚-13世:长-14世:远。

卧龙区陆营镇冢头村〖始祖公宋九经,约在明末清初自山西洪洞宋家川迁居今南阳市卧龙区冢头村〗:祖-业-忠-志-远-德-荣-传-万-春-善-照-应-宣-振-家-道-永-世-昌-(1995年续修)冠-强-卓-昂-昆-伟-丰-育-迪-勤-浩-敖-勉-彦-明-礼-冶-吉-宁-平。

卧龙区潦河镇崔营村〖始祖公宋九经,约在明末清初自山西洪洞宋家川迁居今南阳市卧龙区〗:祖-业-忠-志-远-德-荣-传-万-春-善-照-应-宣-领(凌)-敏。

宛城区〖始迁祖原居山东青州府草坊集后,有碑记可查三十二代,迄今六百余年〗:鸿-金-增-慈-保-爱。

宛城区白河镇溧河店(80年代因建筑迁坟,在溧河店北宋坟挖出的墓碑记载,自唐河县宋营迁居冯堂,又从冯堂迁溧河店,俗称“老六门”,代表名号有:榆树底宋家,椿树底宋家,银匠楼宋家,油坊宋家等,及炮楼院,盐场、杂货铺等,其世系字辈为):承-平-庆-康-乐(清乾隆28年续谱)-国-九-文江-朝金、朝寅(子四:荣、华、儒、陶)-陶(妣张太君)-永宁(妣李、王太君,子七:大、晟、昌、昂、五、六、普)-普(妣阚太君,子四:立德(出继四门昂)、润德、耀德、慎德(润德,妣袁、王、邢、雷太君;耀德,妣武、张、姚太君;慎德,毓琨,孟太君)-玽、璁、琮、珍、珂、琳、玶、瑾、振(溶、雷太君)-燕、渲、浩、法、聘、崎、仙舟、渠潧、漳潧(广山、徐太君)-金全、金成、金铭(妣袁氏文华)、金玉(妣谢氏志兰)、金有-志、万、堂、亭、明、英、德-长-江-海(民国八年续谱)-宗-德-克-世-守-朝-应-毓-富-恒(公元2002年续谱)-宪-顺-政-昭-彬-仁-明-晢-钦-礼-嘉-丰-睿-祥-生-宣-成-润-环-东(参见社旗县桥头镇大宋庄、晋庄镇大里宋、李店镇、唐河县桐寨铺镇宋营村、郭滩镇宋营村)。

宛城区瓦店镇:〖始祖公宋九经,约在明末清初自山西洪洞宋家川迁居今南阳市卧龙区冢头村〗:祖-业-忠-志-远-德-荣-传-万-春-善-照-应-宣-振-家-道-永-世-昌-(1995年续修)冠-强-卓-昂-昆-伟-丰-育-迪-勤-浩-敖-勉-彦-明-礼-冶-吉-宁-平。

宛城区红泥湾镇〖始迁祖宋桐,配邱氏,初居山西洪桐,明朝洪武24年(公元1392年)迁南阳府唐河县西北四十里宋家营居住,宋桐卒后葬于桐河南七里许王家桥〗:承-平-庆-康-乐-(清乾隆28年续谱)国-九-文-维-□(单字)-永-元-法-大-邦-同-万-长-江-海-(民国8年续谱)宗-德-克-世-守-朝-应-毓-富-恒-(公元2002年续谱)宪-顺-政-昭-彬-仁-明-哲-钦-礼-嘉-丰-睿-祥-生-宣-成-润-环-东。

宛城区官庄镇(南阳油田)〖先祖系文贞公宋璟第58世孙,自四川遂宁迁居〗:祖-其-经。

邓州市罗庄镇:相-云-合-英。

邓州市小杨营乡白庙岗村:三-公-相-汉。

邓州市后桥:三-公-相-汉-九-卿-佐-元-宗-子-和-顺-崇-德-象-贤。(同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区宋营村)

南召县皇后乡郭庄村:祥-广-来-金-玉-蓝-天-朝-富-贵。

南召县石门乡宋家沟村:始迁祖宋由—宋国敬—宋典—德—文—广(立)—长—建(向)。

南召县(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移居河南孟津,后由孟津迁居南召):希-朝-德-其-大-文-国-可-有-长-学-福-道-宽-广-心-平-治-安-祥-干-孟-宏-召-业-勤-俭-定-运-康-哲-诚-修-忠-正-耘-和-景-群-章-师-谊-存-翰-公-恒-持-俊-彦-赠-冠-宇-献-机-勇-宗-泽-贺-同-庆。

方城县〖一支迁唐河县〗:应-生-玉-文。

方城县〖自山西洪洞移居豫东又迁方城〗:宇-法-国-德-洪-兰-天。

方城县广阳镇〖自山西洪桐县迁来〗:明-成-文-俊-春-国(登、付、清)。

方城县博望镇湾街村:全-有-明。

方城县杨楼乡宋庄村〖始迁祖宋明自襄县迁居〗:明-天-化-田-金-庆-自-彦。

镇平县:振-炳-天-建-德-也-远。

镇平县殷宋营〖始迁祖宋士艺,字照贵,江苏南京水西门人,1387年随燕王扫北时任兵马总指挥,获胜后被封为南阳侯,1420年自山东省青州府草房集搬迁镇平〗:宋士艺-宋福(子三:宋贞、宋升、宋杰)、宋寿、宋祥-杰-军-虎—六—俊-九经-应光、应先。

镇平县东宋营:老-英-铎-虎-添-大-来-升-若-成-巨-文-长-作-周-云-鸿-金-增-慈-保-爱-五-洲-同-伦-尧-舜-世-京—兆。

镇平县西宋营:老-英-铎-虎-添-大-来-升-若-成-巨-文-长-作-周-云-鸿-金-增-慈-保-爱-五-洲-同-伦-尧-舜-世-京—兆。

内乡县鱼道河〖先祖宋介眉(满族)清朝乾隆年间自江南省庐州府庐江县西乡马庆村绣球山迁徙内乡县鱼道河〗:宋介眉-宋东有-宋义恒-宋得周-宋启蛟-宋昌平、宋昌绪(迁回江西)-宋希孔-宋嘉飞-宋炳堂-宋德利。

淅川县:国-祥。

淅川县宋湾〖前五世不详〗:泽-际-君-天-朝-德-龙-之-祖-秉(生)-育-先(仙)-泽-明-修-家-训-守-仁-存-厚-弘-科-强-国-永-保-世-昌。

社旗县:如-国-长(明)-保-建-书。

社旗县兴隆镇后门李〖明朝正德年间,宋天官(名讳失考),此官职乃为追封,原为转本御史,因参焦阁老拐娘娘一案,被焦芳反诘一口,故被诛。相传天官有八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由开封逃到方城县陈堰村〗:国-九-文-维-□(单字)-永-元-法-大-邦-同-万-长-江-海-宗-德-克-世-守-朝-应-毓-富(付)-恒-宪-顺-政-昭-彬-仁-明-哲-钦-礼-嘉-丰-瑞(睿)-祥-生-宣-成-润-环-东。

社旗县桥头镇大宋庄〖先祖九河公,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唐河宋营,本支由唐河宋营迁居〗:国-九-文-维-□(单字)-永-远-发-大-邦-同-万-长-江-海-宗-德-克-世-守-朝-应-玉(毓)-付-恒。

社旗县晋庄镇大里宋:永-元-发-达-邦-同-万-长-江-海-宗-德-克-世-守-朝-应-毓-富-恒-宪-顺-政-昭-彬-仁-明-哲-钦-礼-嘉-丰-睿-祥-生-宣-成-润-环-东。

社旗县李店镇(原青台镇):永-元-法-大-邦-同-万-长-江-海-宗-德-克-世-守-朝-应-玉(毓)-付-恒-宪-顺-政-昭-彬-仁-明-哲-钦-礼-嘉-丰-睿-祥-生-宣-成-润-环-东。

唐河县桐寨铺镇宋营村〖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徙,一世祖宋桐,配邱氏,二世祖宋世南,三世祖宋国兴、宋国旺从桐寨铺镇宋营村迁到郭滩镇宋营村,后代按此派语传承〗:(民国28年从第77世起续谱)国-九-文-维-□(单字)-永-元-法-大-邦-同-万-长-江-海-(民国8年续谱)宗-德-克-世-守-朝-应-毓-富-恒(2002年续谱)-宪-顺-政-昭-彬-仁-明-哲-钦-礼-嘉-丰-睿-祥-生-宣-成-润-环-东。

唐河县郭滩镇宋营村〖据唐河县桐寨铺镇宋营村新修家谱记载,一世祖宋桐,配邱氏,二世祖宋世南,三世祖宋国兴、宋国旺从桐寨铺宋营村迁到郭滩镇宋营村,后代按此派语传承〗:(民国28年续谱)国-九-文-维-□(单字)-永-元-法-大-邦-同-万-长-江-海-(民国8年续谱)宗-德-克-世-守-朝-应-毓-富-恒(2002年续谱)-宪-顺-政-昭-彬-仁-明-哲-钦-礼-嘉-丰-睿-祥-生-宣-成-润-环-东。

新野县〖系出元御史大夫宋恭让,其后裔散处新野、邓州、襄阳,毗连各村,历经数代,徙居各地,族谱散逸,世次失考,率以其始迁者为祖,而归于宋恭让〗:大-登-永-鸿-而-自-怀-先-泰-廷-之-三-公-相-汉-五-权-建-国-宗-子-和-顺-崇-德-象-贤。

新野县前宋庄:始迁祖宋大余(配郝氏,子二)-登魁(配熊氏,子四)、登贵-永昌(登魁长子,配韩、孙氏)、祚昌(登魁次子,迁徙韩营)、兆昌(又名永治,登魁三子)、永和(登魁四子)-鸿济(永治长子)、鸿度(永治次子)、鸿儒(永昌子,鸿度弟,配肖氏)、鸿镜(祚昌长子)、鸿彦(祚昌次子)-而襄(鸿儒子,配尚氏)-端(而襄子,配柳氏)-荣先(鸿儒曾孙)、承先(荣先弟)、茂先(祚昌玄孙)-天民(荣先子,嘉庆丙子举人,官至商丘教谕)。

新野县后宋庄:始迁祖宋登贵(前宋庄宋大余子)-永誉(登贵子)-(4、5世失考)-自新(永誉曾孙)、自好(自新弟)-元吉(自新子)、元魁(元吉弟)-振和(元魁子)-纯(振和子)、会泰(纯弟)。

新野县城郊乡王营村宋营〖始迁祖宋乾银明朝末年由新野县新甸铺镇后宋庄迁居,现存碑文记载,清光绪16年小阳月(公元1890年农历10月);中华民国23年中秋月(公元1934年农历8月中秋节)重修,碑文记载到十二世。〗:一世:乾、艮(为堂兄弟同迁,以姓为村名,曰宋营)—二世:先□—三世:宏□(宋乾银4子,长子绍先之子宏风、孙子国举、国用还居西山,后辈不详;次子维先6子,其3子宏烈还居果封,后辈不详)—四世:国□—五世:钦—六世:□麟、德□、鸣□、天□、名□、宗□、法□—七世:廷□、□魁、炳□、殿□、清□、□中、景□—八世:有□、全□、□贵—九世:□儒、□文、□振—十世:□善、明□、心□、□祥、学□、□陵(东陵之子扩君迁湖北襄阳)—十一世:贤□、有□、□亮、炳□、□东、□安、明□、长□、士□—十二世:□强、□峰、浩□、子□、朝□、海□、全□、云□(常安之子宋武、宋斌迁江西南昌)—十三世之后(字辈均未统一)。

新野县五通庙宋庄〖自第5世起〗:存斗-纲、良荣(纲弟,典史)、良鳌(良荣弟)-如璟(纲子,岁贡)-耀淳。

新野县黄漥:2世:士良-3世:锡琮(庠生)、锡玠(廪生)、佳胤(庠生)。

新野县宋湾〖自第10世起〗:春-安澜-维勤。

新野县宋湾〖自第9世起〗:权-锦堂、廷祯-之炳(廷祯从子)、之芳、之纲(庠生)-宗海(之芳子,官至陆军少校)。

新野县歪子镇〖自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东岗村迁居,碑记有宋子善名讳〗:

商丘市:长-学-崇。

睢阳区〖宋亨支系,自第65世起〗:元、亨、利、贞-贤宗、儒宗、瑞宗、朝宗-壮图-迎文-睛-芷-名敬-崇贤-若兰-和杨-孔训-衢-耀本-治平-国宾-义诚-兹、佩、健-于南-琨-文-广-连-云-汉-惠-信-忠-孝-谨-绪-延-仁-厚-绵-世-泽-书-声-振-坤-干-守-训-永-昭-宪-保-德-可-进-贤-礼-仪-徽-千

龚姓辈分---郡望堂号

1、郡望

武陵郡:西汉时,治所在义陵(今湖南省溆浦南),东汉移治临沅(今湖南省常德市)。

六 桂:指“六姓联芳”之誉称,隋代治所在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唐代移治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

2、堂号

中隐堂:宋朝时候龚宗元任句容县令。他在破案、挖掘藏犯、追捕逃犯上,像神仙一样。有一次,为政酷苛的杨弘(隋文帝的弟弟)奉旨到各地视察。但当他到句容边境时,却对人说:“这里已被龚先生治理得很好啦。我再去,不是徒找麻烦打扰他吗?”于是没入境就到别处去了。龚宗元官至都员外郎。退休后建了一座“中隐堂”。朝野上下都赞他是“耆德”(年高有德)。

此外,龚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六桂堂”、“中隐堂”、“耕读堂”、“渤海堂”等。

============================================================

龚姓宗祠通用对联

〖龚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荆楚仙范;

渤海清风。

——佚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宋汉寿人龚祈,字孟道,风姿高雅,举止潇洒,中书郎范述见了他说:“这是荆楚的仙人哪!”下联典指西汉山阳南平人龚遂,字少卿,以明经为昌邑王刘贺的郎中令,勇于谏诤。宣帝时,渤海和附近各郡因饥荒引起农民反抗,他任渤海太守,开仓借粮,奖励农桑,使农民归田、狱讼减少。后官水衡都尉。后世将他与黄霸作为封建“循吏”的代表,并称“龚黄”。

姓启炎帝;

望出武陵。

——佚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龚姓的源流和郡望。

抚循异迹;

行谊纯修。

——佚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水衡都尉龚遂为渤海太守。至任所,悉罢捕盗之吏,劝民务农桑,一郡大治。下联典指宋代学者龚郯。龚郯,字墨伯,师承朱熹,不务口耳,一意躬行。

武陵世第;

渤海家声。

——佚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龚姓宗祠“武陵堂”堂联。

-----------------------------------------------------------------

〖龚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读书先审器;

稽古有遥源。

——清·龚自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诗句联。龚自珍,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他提倡“通经致用”,强调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散文自成一家;诗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

鱿跃清波彻;

莺啼众缘深。

——清·龚贤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画家龚贤撰书联。龚贤,号半亩等,又名岂贤,昆山人。能诗,善画山水,为八家之一。有《画诀》、《香草堂集》。

耆德并三老;

山水列八家。

——佚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都官员外郎龚宗元,与程道、程之奇,皆以耆德称,吴人谓之“三老”。下联典指清代画家龚贤。

-----------------------------------------------------------------

〖龚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偷闲颇异凡夫法;

著书先成不朽功。

——清·龚自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诗句联。

天问有灵能置对;

阴符无效勿虚陈。

——清·龚自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龚自珍《秋心》诗句联。

-----------------------------------------------------------------

〖龚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大汉遗民,甘心绝粒;

横波侍史,雅擅画兰。

——佚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彭城人龚胜,字君宾,先后举孝廉、茂才,为重泉令,哀帝时历官谏议大夫、光禄大夫、渤海太守,后因病辞职回乡。王莽篡汉建新朝,派人征他做官,门人向他报告时,他斥责门人为“棺敛丧事”,从此绝食十四天而死。下联典指清代合肥人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明末崇祯年间进士,官兵科给事中。清康熙年间,官至礼部尚书。为人旷达,博学多闻,诗文与吴伟业、钱谦益齐名,并称“江左三大家”,著有《定山堂集》。他的侍妾顾横波,名媚,字眉生,号横波,通文史,尤其擅长画兰花,独出心裁,不龚前人旧法,当时人推她为“南曲第一”。

安车不征,孝廉不就;

易剑买犊,卖刀买牛。

——佚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名人龚胜的事典。龚胜,彭城人。三举孝廉不就。下联典指汉代水衡都尉龚遂的事典。龚遂,字少卿,刚毅有大节。宣帝初,渤海盗贼并起。帝以遂为渤海太守。遂劝民务农桑。有带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郡遂大治。

五马数循良,偃武修文,练就甲兵还绿野;

一龙看变化,出风入雨,普将膏泽润苍生。

——龚鹤亭撰安徽省怀宁县西广村龚氏宗祠联

希望对你有用

下面还有各地区的

1 安徽合肥龚氏字辈维仁存义,忠孝从之,遵其典则,宏济乃宜。

2 福建邵武龚氏字辈万原层正端,仲永景贵天,世国应文长,鼎玉兴得元,述作思孔孟,惟士敏茂联,大志承道本,荣宗绍祖华。

3 广西宾阳龚氏字辈礼义承宗祖,诗书则古先,荣华昌景运,发达庆长年,勤俭生富贵,浩杰保清廉,良民怀盛德,孝顺念英贤。

4 广西防城港东兴市龚氏字辈明知义有章

5 广西桂林永福县三皇乡龚氏字辈祖籍南昌府,字辈:邦世然如寿

6 广西陆川龚氏字辈元凯济跄仪应运,文章炳海业传家。

7 贵州某支龚氏字辈启肇代圣天,尚应普学成,大发兴文德,洪云宪丙丁。

8 河南信阳罗山龚氏字辈学志心思玉献朝廷道义光明安邦定国永正家身。

9 湖北恩施龚氏字辈武陵堂,从湖广田四川到湖北荆州,后面在荆州始祖在黄果老家上门,字辈:玉启承家学,传经绍祖芳,仁文亏道德,缀绪发明扬,胜者出门远,诗书由厚昌,强辉光尚国,万世选民扬

10 湖北武穴龚氏字辈以必逢应世,材灿奎钧藻,霖蒸起巨源,云勋堂锡泽,生烈在铭濂,彬炽基钟泰,棠辉增锦添。

11 湖南宁乡巷子口龚氏字辈始祖是明代从江西迁到湖南连源一带,后清代中期迁到安化东山乡,清末迁到宁乡巷子口檀树,字辈:清德荀高后,家传博尚勤

12 湖南武陵龚氏通行原字辈武昌宗子荣,文朝百万成,廷大兴世守,国泰定长春,亲德如天重,君恩与日新,能明伦序理,裔载建奇勋。日公房原字辈:日曰奇福泽,允敬凤朝阳。增订字辈:亲德良高厚,家传尚慎勤,尽伦敦爱敬,为学在明新,士慕垂诗教,臣怀立汉勋,先贤均可法,后起益多英。月公房字辈:月敬安湖道,绍仕志丹成,天希文圣祖,良善世生贤,继先思树德,诗礼允传家,立品崇儒雅,观光应国华。暹公房原字辈:昌耐荣进金,正思宗水永,廷朝邦守大,律法正乾坤,文明宏世德,孝友克昌荣。

13 江西抚州龚氏字辈仲世承家学,传经绍祖芳,人文光道德,天启翼元良,善政昭齐渤,英贤贯楚湘,裕后辅朝堂,泽宜永扬昌,俊硕满际涯,科博遍星宇,海振新兴强,儒能遵孝治。

14 江西进贤龚氏字辈诗礼传宗宝,简戟树奇珍,子孙隆茂发,科海呈精英。

15 江西南昌龚氏字辈尚国以大义,仲应懋元鸿,世享绵千代,循良楚汉真。

16 江西遂川龚氏字辈汤侧朝元宰,天开文运世,宏道为卿相,经邦克字平。

17 刘南武陵堂龚氏字辈俊秀崇伦起,彩凤贵铭香,高朝开景连,贻厚诏祖光,奎璧聊辉照,堂中耀吉祥,成就千秋业,长发永攸芳。合祠新字辈:同福临喜康,忠孝永继昌,兴旺人才广,富贵发文章。

18 上海南汇龚氏字辈云台丕显文,炳志仁大可。

19 四川遂宁龚氏字辈方立体年一成休士本.

20 重庆某支龚氏字辈国正天心顺,官清明自安,启行志和少,子孝父兴亮。应大贤仁启,荣发富贵昌,孝祖本元茂,吉地福连忠。

21 重庆巫山龚氏字辈兆龙启天洪,斯士能绍文,行仁崇正道,德大众明君,孝卓传家典,忠为建国勋,昌隆光太祖,万派一元分。

22 某地龚氏字辈汉时宣世茂泽金祁显正生诗书家学远庆习国恩云繁衍归益本万载记昌明

23 某地龚氏字辈清樟治祥(武陵堂)

24 某地龚氏字辈光正荣子安

25 某地龚氏字辈汉宣世茂泽,金祁显正生,诗书家学远,庆习国恩云,繁衍归益本,万载记昌明。

26 某支龚氏字辈仲仕添思显,元大阳如应,兴世若方东,佐辅文明运。续字辈:立政兆嘉祥,时升遇盛昌,逢道承先志,修纪定伦常。

27四川省乐至县三星桥乡龚氏字辈:一宏三正明仁崇先祖德继绪大承宣孝友立家本忠良开国贤兴文昌景运守义光前传圣朝杨英俊奇才显茂年。(40岁这一代为绪字辈)

28湖南双峰一脉龚姓排序:武昌棕子箜,文章百大成,廷万正朝兴,夭以永世荣,承宗先泽远,绍祖贻谋宏,孝友端家训,忠诚佐圣明,发祥应昌顺,继序有洪声

29重庆巴县龙凤(现金凤)大虎峰武陵龚氏。原湖南邵阳老字辈:源居思忘秉(本) 廷政永兴代时开万载祥锦秀定联芳。续订新字辈:亲德良高厚先贤可式型传家敦孝弟和顺致盈庭。

30四川仪陇,祖籍福建,我只知:世蛟有遇,元德永昌,万国宏师,正大光明,

家谱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家谱

作者:李军钢

第一章 老祖宗

更新时间2009-9-6 15:12:43 字数:3377

 家谱

  前言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河上有座石板桥。

  一天,大雨倾盆,小河里水流湍急,把石板桥冲垮了。大雨过后,大水消退,膝盖深的清水缓缓地,哗哗地从石板上冲刷而过。

  乡亲们重新搭建石板桥,忽然一人惊呼:“这个石碑上有很多字!”大石碑像是一个值钱文物,大家立刻围拢过来,鉴定它的价值。大石碑上起头有一段前言,随后就是密密麻麻的名字,全姓严,原来这是我们严姓家族最古老的一段家谱,我们村二百多名姓严的人都来自同一个老祖宗,老祖宗的名字就在最上面。然而,这个刻满祖宗名字的大石碑却被铺在桥面上,大家每天踩着祖宗的名字,在桥上走过来,走过去,老祖宗名符其实地做了后世子孙的铺路石。

  于是有人提议把石碑保存起来,竖立起来,让石碑告诉大家:大家是一家人。有人说石板不够用,坚持要用石碑修桥。一位白须老者摇头叹气说:“现在家家都关门过日子,哪里还像一家人?”老者说的是实情,家家户户各扫自家门前雪,不管别人瓦上霜,夜里谁家遭贼偷,除了狗咬贼之外,没有邻居出来撵贼。只有很少人对大石碑有热情,大多数人对大石碑很冷淡。如果不用这个大石碑修桥,那么谁也不肯从自己家里献出一块石板来修桥,更没有人愿意自掏腰包,买一块大石板来替代大石碑。最后,大石碑只好仍然坚守自己的原有岗位,老祖宗的名字继续充当后世子孙脚下的铺路石。……

由于我国古代历次兵荒马乱,导致绳氏族人为躲避战乱、饥荒、瘟疫,在全国各地迁徙。绳氏族人在全国各地人数少,而族谱系别太多的情况。下面为可记载的绳氏族谱。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竹山县一带,绳姓居民大约有1000多户,约有4、5000千人。邻县竹山县大约还有几百人,与房县同宗同族。

辈分排序:

启有金永 ,继大光明

家崇德广, 万发宗荣

全文斯正 ,传世道仁

立学寅朝 ,凡锡再庭

以先奎藻 ,克武维新。 山东省菏泽巨野县一带、河南省兰考县十数村庄,绳姓居民大概1500多户,约有6、7000千人。与江苏沛县龙固集、江苏铜山县绳庄同辈分。

辈分排序:

锡钦献召瑞 ,庆光耀体鸿

希克承继俊,允协际显同

君明荣长在, 国昌云祥龙 河南省邓州市淅川九重一带有绳姓居民8、9000人;另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区绳姓居民约60户300多人与河南邓州淅川同族谱。 河南淅川现保存碑文:族之有家谱,犹国之有史乘也。国之史乘以知本源。盖吾绳氏自始祖国治公、国顺公从邓县城东口口,有二百余年。若不有以志之,深恐父口湮没无得而口,共商特将前后沠列石以志不忘焉。

辈分排序:

国玉可君克,万文振传德

敬先家声久,尊宗世泽长

荣光通龙殿,显明达风堂 安徽阜阳市颍上县一带现有8000人左右,另在安徽涡阳一带有数千人与颍上同族谱。

辈分排序:

知文大学道明新,国章家法起立刚

帮兴业安盛世民,庆贺和平乐长春

永远幸福梦成真,天堂生活来实现

神人同在千禧年,留给后代作记念

姓氏辈份是怎么安排的

姓氏辈份是字辈谱排的。家族中同辈人为了体现宗族关系,通常在起名时需找一个共同用字,不同辈分的共同用字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用以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