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字在百家姓里排名第几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3收藏

申字在百家姓里排名第几,第1张

申氏出自姜姓。远古的时候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姜水而姓姜,他的子孙后裔传到上古周朝时,出现了一个叫做申吕的,被周王封于申(在今河北南阳市北),随后不久就建立了申国,他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以申氏为姓。

申(Shē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氏,以国名为氏。据《姓氏考略》和《元和姓纂》、《史记》等所载,商末时,原姜姓封国在今河北省卢龙一带的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境),后人居住在大河一带。周宣王时,其族一部分被封于谢(今河南省南阳),建立申国,春秋初为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为氏,是为申氏。

2、留在大河一带未迁走的伯夷、叔齐后人渡过大河,移居陕西,称为西申,后称为申戎,又叫姜氏之戎。西周末年,曾联合犬戎攻周。后被秦所灭。其后人也以申为氏。

3、炎帝后人吕封于申地,这个申地在今上海市一带,今黄浦江就叫申江(战国时楚公子春申君黄歇封于此地,申江改春申江,这是后来的事了),称为申吕。申吕建立申国,为伯爵,称申伯吕。后被楚所灭,后人以国为氏,也是申氏。

4、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有申姓:

① 明时云南永昌军民府(今保山)土同知申保。

② 清满洲八旗姓申佳氏后改单姓申;彝族阿牛氏,汉姓为申。

③ 今满、蒙古、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申姓始祖:伯夷。名允,商末孤竹国(今河北省卢龙西)君长子,炎帝之后。父死时,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嗣君,弟兄互让,相偕去周,投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西伯死,武王举兵伐纣,他和叔齐叩马而谏,以为父丧用兵,是不孝、不仁。武王严辞拒之,后经牧野之战,商纣自杀,商王朝土崩瓦解。伯夷和叔齐避逃到首阳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南),不食周粟而死。但其后裔仍留居周王朝,成王即位后,便封伯夷的后裔在申建立申国。春秋初,申国被楚文王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申姓。他们尊伯夷为申姓的得姓始祖。

由上可知,申姓发祥于今河南南阳一带。春秋初期,申国很快就被强大的楚国吞并了,伯夷的后人很可能很快纷纷以国为氏而姓申了。据许多学者判断,先秦时代的楚国,有很多姓申的人士,大概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春秋战国期间,申姓名人云集,代表人物主要有:申伯、申不害、申俞、申舟、申犀、申骊、申蒯、申枨、申叔仪等,这些名人分布于鲁、郑、楚、韩、晋、吴等国,表明当时申姓人已分布于今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河北、江苏等地。西汉时,申姓名人依旧甚多,有必要提一下的尚有栎阳(今江苏省溧阳)人申砀,苍梧(今属广西)人申朔,表明此际已有申姓人入居祖国南端——广西。此期至东汉,东海人见诸史册的申姓有申咸、申转、申君,为后期申姓琅琊郡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东汉末期,有申仪入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申姓发展史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期,此期,申姓历史上的三大郡望——魏郡、琅琊郡、丹阳郡开始形成,并逐渐昌盛起来,并有力的推动了涵盖其郡望的省份:河北、山东、安徽等地申姓的发展。隋唐之际,申姓有一支由湖北迁居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并有一支由丹阳徙居信州(今江西省)。五代十国到两宋,申姓族人已广泛地分布于今江苏、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四川等南方诸省。明初,山西申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此际,已有申姓人迁居至今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清初,闽、粤一带的申姓开始陆续有人迁至台湾、东南亚及欧美等地。亦有豫鲁一带的申姓迁入东北。如今,申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申姓约占全国汉族申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

申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一。

花园口村:位于惠济区花园口镇人民政府北3公里处,北依黄河,东临郑州黄河公路大桥,107国道由村穿过。据传,明朝此处为黄河渡口,许某在此建一座花园,故名花园口。辖核桃园、刘家堤、靳家堤、赵高庄、化庄、新村6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1850人,61名党员。耕地434公顷,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蔬菜。200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5360元。

京水村:位于惠济区花园口镇人民政府东35公里处。据《辞源》载:“贾鲁河郑县以上谓之京水

”,因村当时建于京水之滨,故名。辖京水、兰坟、王庄3个自然村,18个村民组,3950人,128名党员,有回、汉两个民族,其中回族1000多人。耕地3207公顷,主要种植蔬菜、水稻、小麦。200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673元。大庙村:位于惠济区花园口镇人民政府东15公里处。据传,村原名黄埔庄,唐朝尉迟敬德在村西建了一座大庙,逐渐大庙代替了原村名。辖大庙、李拐、张庄、邵庄和小张庄5个自然村,12个村民组,2625人,99名党员。耕地1565公顷,主要种植蔬菜和水稻、小麦。200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657元。

南月堤村:位于惠济区花园口镇人民政府东北45公里处,临黄河大堤。此地原有许桃村、史家堤、桂家庄、许家堤四村,1938年国民党政府决花园口大堤,四村被冲毁。后四村逃荒的人回来合并一起,在月牙形的大堤南边建村,取名南月堤。辖赵兰庄和南月堤2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1140人,46名党员。耕地593公顷,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483元。

祥云寺村:位于惠济区花园口镇人民政府东南7公里处。据传,唐初尉迟敬德在此建有祥云寺,明末王姓迁此定居,形成村落,以寺为村名。1938年国民党政府决花园口大堤,村被冲没。1962年重建,仍用原名。辖祥云寺和东岗2个自然村,2个村民组,574人,18名党员。耕地393公顷,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200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799元。

花园口镇

申庄村:位于惠济区花园口镇人民政府东14公里处,紧临黄河大堤。据《申姓家谱》载:“明中期,申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取名申庄。”辖3个村民组,808人,34名党员。耕地50公顷,村建有鱼塘,以养殖业为主。200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862元。

石桥村:位于惠济区花园口镇人民政府东16公里处。村原建在索须河一座石桥两侧,故名。辖石桥、张桥和新石桥3个自然村,6个村民组,1520人,43名党员。耕地9067公顷,村建有鱼塘,以养殖业为主。200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875元。

八堡村:八堡村位于惠济区花园口镇人民政府东10公里处。清光绪年间,因村建于黄河大堤上防汛修筑的堡房而得名。辖六堡、七堡、田河、八堡、小八堡、凌庄和于庄7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2222人,81名党员。耕地14867公顷,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从事养殖业。村办有企业。200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775元。中国--荷兰奶牛示范中心和黄河生态旅游区在村北黄河滩区。

申志强 申志轩 申志玮 申志帆 申信志 申志鸿 申博志 申志盛 申志恒 申志诚 申达志 申志新 申志朋 申志南 申志欧 申志浩 申文志 申志明 申言志 申志峻 申志国 申志德 申志晋 申豫志 申弘志 申志元 申志海 申志材 申志高 申志逸 申新志 申志安 申志青 申强志 申志邦 申志鹤 申志瑞 申志伟 申浩志 申志辉 申志涛 申志清 申志博 申志宇 申志君 申云志 申志天 申志佑 申志韵 申明志

申字在百家姓里排名第几

申氏出自姜姓。远古的时候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姜水而姓姜,他的子孙后裔传到上古周朝时,出现了一个叫做申吕的,被周王封于申(在今河北南阳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