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见面为何叫“二哥”?民俗背后的文化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4收藏

山东人见面为何叫“二哥”?民俗背后的文化,第1张

山东人见面叫“二哥” “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不是个堂堂的数字,以它为称谓,总含有蔑视、贬评的含义,如:小二哥(酒店伙计)、二大人(官者之弟)、二大爷(横行乡里者)、二流子(地痞)、二小(奴仆)、二本(汉奸)、二水、二手货、二婚头(再婚妇女)、二毛子(洋人)、二奶、二房(妾)、二杆子(鲁莽之人)、二混子、二汉(男佣人);形容品质恶劣低下,则为“二虎八蛋”、“二性”、“打二五眼”、“二百五”、“二不楞登”、“二乎”、“二流大挂”、“二蛋”。但与山东人打交道,则必需称其为“二哥”。称“大哥”反而不高兴。这是为什么呢? 一说老大为鳖。民间对鳖奉若神灵,而内心则是厌恶的,以为其寿百千年,必有灵,故称百岁之人为属鳖的,平时也以鳖为詈语。 二说因为武大郎。《水浒传》和《金瓶梅》故事的发生地,主要在山东,其中潘金莲、西门庆、武大郎、武松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武大的猥琐,令人羞耻;武二的正气,刚烈,嫉恶如仇,令人称赞,堪为山东大汉的代表。 三说因为老大憨。俗以为,弟兄同胞,一般是老大憨厚,老二精明,老三娇惯。 四说老大在民间传说故事中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民间关于兄弟分家的故事很多,以“牛郎织女”为例,老大往往娶了一位没有仁慈心肠的恶老婆,便成了“妻管严”;父母双亡以后,不是好好照料未成年的老二,而是将其撵出家门。但后来,老大往往成为受社会公德惩罚者,如民间流传的一些贪心故事,说老二被老大骗入井中,或骗进山林。正遇到狐仙们聚会,谈论所见所闻,无非是××员外女儿生了一种奇怪的病,用××草就能治好,谁治好就招谁为婿;或皇帝公主生了一种奇怪的病,与池塘里鳖精有关系,除去鳖精,就会得到高官厚禄。老二按所说去做,果然娶得好妻,得到高官,而老大眼馋,去学老二,而葬身井水、林中、成了野兽美餐。 五说因为孔子。孔子是山东人的骄傲,他的仁义礼智思想给予山东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而孔子正是排行老二。 六说山东人谦虚,不愿被人视为“大”,故而喜欢被人称为“二哥”。 但也有例外。在鲁南广大地区,则禁忌人家称自己为“二哥”。其中原因,有的说“老大王八老二鳖,只有老三是好人”;有的则说“老二”在民间指男性生殖器,除非排行而称二是无可奈何之外,外人称“老二”,就是污辱自己。 一个称谓,打上了鲜明的地方文化烙印。在旅游成为一种文化消费的今天,必需知讳问禁,只有这样,才能既尊重了别人,又方便了自己。黑龙江渡船,没山东人不开 在祖国最北边的河流黑龙江上,每当船家要开船时,总要习惯性地问一问船上有没有山东人。这时,船上的乘客中不管有没有山东人,总是回答说有,如果说没有,那么船家就不开船。这种习惯的形成和“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有关。 相传,秃尾巴老李被他爹砍断尾巴以后,一口气往北跑到黑龙江边才住下。那时,江里住着一条白龙,经常欺凌两岸的百姓,民众不堪其苦。秃尾巴老李听说以后,立志要为民除害,赶走小白龙。 秃尾巴老李召集了当地的山东老乡,请他们帮忙准备很多的馒头和石灰,并吩咐乡亲们说:“我和小白龙打仗时,江里冒黑沫子,你们就往江里倒馒头;江里冒白沫子,你们就往江里倒石灰。我吃了馒头就会越来越有力气,他吃了石灰就会越来越难受。这样,就能帮我打败他。” 秃尾巴老李入江以后,两条龙就打起来了。江水被他们搅得大浪滔天。老乡们在河边观战,看见江水冒黑沫子,就赶紧扔馒头;看见江水冒白沫子,就倒石灰。经过几天的鏖战,秃尾巴老李终于赶跑了小白龙,并且在江里住了下来。由于秃尾巴老李的形象是一个黑面汉子,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条江称为黑龙江。 秃尾巴老李战胜小白龙,靠的是山东老乡们的帮助,因此,老李特别照顾山东老乡,只要在黑龙江上行驶的船上有山东人,老李就会保佑船只一路平安。后来人们都知道了老李的这个特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开船前问船上有没有山东人的习惯。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是在山东和东北地区流传十分广泛的一个民间故事,其中的情节自然只能当作故事来看,但这个传说及其“黑龙江上行船,没有山东人不开”的习惯,却反映了山东人闯关东的历史事实,以及山东人在东北的开发过程中团结互助的精神。人参娃娃红绳拴 挖野山参,俗称“放山”。在深山老林中挖参,充满神秘色彩。然而,细加推究,那种种神秘的言行,原本是一个个实用的目的。 放山人一字排开,用“索拨罗棍”(即拔草的木棍)拨开野草,寻觅人参,这叫“压山”。另一种方式叫“掇山”,众人分散寻找,以敲“索拨罗棍”为联络信号。无论哪种方式,都严禁说话,更不准吃东西。放山人说,一旦惊动了穿红肚兜的人参娃娃,人参就跑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找人参要全神贯注,说话、吃东西会分散大伙的注意力。还有,倘若在山林中大声呼喊,容易产生回声而麻达山(迷路)。 谁发现了人参,便立即将“索拨罗棍”插在地上,用系了古铜钱的红线拴在人参茎上,并在人参下面铺上一块红布。据说,人参娃娃有遁土而逃的本事,一拴红线就跑不掉了。其实,拴红线是为了醒目,因为人参长在杂草丛中,一不小心就会踩坏了。拴上一根红线,红绿相间,格外醒目。至于红布铺地,那是用来接一碰即掉的参籽——这东西也很宝贵,是一种催生助产良药。 做完这一切,那位幸运者才喊一声“棒棰!”——东北人俗称人参为“棒棰”。伙伴们忙问:“什么货?”回答:“四品叶!”众人一听,高兴地说:“快当!”快,捷也;当,顺当。这是东北林区的一句行话。 “拿火!”发现者话音刚落,便有人为他递烟点火。向发现者敬烟,这是放山的规矩,一来表示慰劳,二来让他吸一袋烟,把心静下来,因为接下来由他来挖参,免得他过于激动而挖坏人参。倘若不慎而碰破一点表皮,或挖断一根参须,人参浆就会渗出来,价值就大减了。还有,东北的“小咬”特别多,烟可以把它们熏跑,免得它们骚扰挖参者,使他分心。 挖参要用木刀、鹿角,因为铁器过于锋利,碰上人参就会划破了。与别的花草往下扎根不同,人参是贴紧地面平卧着的,其根须则向上生长,以便吸收表土的露水和腐殖质。因此,挖参须从人参的外围开始,自远而近,由下往上,一点一点地挖。 一棵野山参终于挖出来了,伙伴们找来桦树皮和青苔,把参包扎起来。有柔软、湿润的青苔裹着,外面再包上桦树皮,人参就不会干瘪了。 离开前,他们又走到附近一棵红松跟前,削去一块树皮,先砍出四个大口子,再砍上五道小口子,这叫“留兆头”。日后有人到这里放山,一看就知道曾有五个人在这里挖到了一棵四品叶的人参,他们也会撞上好运。其实,一些参籽落入地里,会长出新的人参,留个记号,告诉后来人注意这一带;若日后自己路过这里,也便于查寻有没有新的人参长出来。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是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俗信。许多地区的人们认为,老人到了七十岁以后,如果到了亲戚或朋友家,主家不应该强留其住宿;到了八十岁以后,便不要再强留其吃饭;到了九十以后,如果老人自己想走,便不要再留他多坐。如果违背这种俗信,人们认为可能会给老人家和自己家里带来不吉和灾难。尊老重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民间俗信看上去似乎与传统美德相违,但从中国传统养葬习俗和人的生老规律来看,也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中国人对自己的双亲和没有亲生子女的孤寡老人,具有传统的赡养秩序和终老习俗。一般情况下,父母由亲生儿子们共同赡养送终。如果儿子早于父母去世,则靠孙子赡养。如果没有儿子只有女儿,一种情况是给女儿招赘女婿上门,由女婿和女儿共同赡养送终,即所谓“招养老女婿”。另一种情况是等女儿出嫁后,同没有儿女的老年夫妇们一样,过继他人的儿子上门做养子,继承财产、养老送终。 这种传统赡养秩序的特点是,老人们始终不离开他们生活了一生的生存环境,从熟悉的生存环境中得到主人感和生存安全感的双重满足,从而平静安详地安度晚年。这种传统赡养秩序又给中国老人们造成了另一种心理现象,即非常重视他们的最终离世之地。圆满理想的目标是在自己家的正房中离开人世,即所谓“寿终正寝”。 在中国传统赡养秩序中,作为赡养者儿孙辈是以“孝顺”为道德准则的。“孝”指赡养父母尽心尽力;“顺”则指对父母意愿的遵从。父母的愿望是寿终正寝,儿女们当然应该遵从老人的心愿。对儿孙辈来说,只有能使老人顺心如愿地寿终正寝,才能被社会舆论视为符合“孝顺”的赡养道德规范。在 这一点上作为赡养者儿孙,和被赡养者父母的愿望是一致的。人到七十岁后已进垂暮之年,病老弃世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外出不幸死丧他乡或亲友家中,首先是违背了老人们寿终正寝的心愿。其次是赡养老人的儿孙们会因自己不孝,使老人外出死于他乡而受到良心的谴责和社会舆论的批评。再次是接待老人的亲友家会因老人不幸死于自己家中,产生许多尴尬和麻烦。显然这种局面是人人都不想看到的。因此,老人们到了七十岁以后,儿孙们都尽可能劝阻老人到亲友家走动。亲友们也并不欢迎老人们到自己家里来。 当然。这并不代表老人的亲戚们对老人没有亲缘感情。这种老人与亲戚间的亲缘感情交流,在民间遵循着另一敬老尊长秩序,即每逢过年过节晚辈应主动去看望前辈,同辈年轻者主动去看望长者。即便是有这样的亲缘感情交流机制,作为儿孙辈也不愿老人外出。但因特殊情况,如家庭矛盾,想念亲友,年节去探望比自己更老的长辈等原因,老人外出去亲友家的事还是时常发生的。遇到这种情况,亲友们会想法劝老人尽快回家,或通知老人的儿孙们尽快接老人回去。 民间对待外出老人“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的信条,是说年龄越大发生不测的可能性越大。民间所说违背这一信条带来不吉和灾难,主要是指万一老人发生不测,会给接待老人的亲友家带来许多意外的麻烦。 门前房后,种上几裸树,不仅能美化环境,也是一项经济收入。 但是,什么地方栽什么树,民间很有讲究。如: 门前一棵柳,珍珠玛瑙往家走。 门前有棵槐,金银财宝往家来。 门前植柳、槐为好。还有一句民谚云: 前槐枣,后杏榆,东榴金,西柿银。 庭院之中,植什么树,栽什么花,也有讲究: 前兰后桂庭牡丹,迎门松竹梅耐寒。 影壁墙上爬山虎,金银菊花门窗前。 刺梅不是庭中物,除去丁香留金兰。 小桃花开红似火,月下夜赏斗颜鲜。 这些花草树木,有些是根据位置安排的,如“影壁墙上爬山虎,金银菊花门窗前”;有些则是从审美情趣出发,如“前兰后桂庭牡丹,迎门松竹梅耐寒”;有些则是心理需求,如门前植柳、槐、枣,乃取其谐音“流”、“怀”、“早”,意为珍珠玛瑙流入大门,怀有金银财宝,早生贵子。 最忌讳的是门前栽桑,院中植杨,屋后种柳。谚云:“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所谓的“鬼拍手”,即杨树,民间又叫“呱哒手”等。刮起风来,杨树叶子“哗哗”响,噪得人心烦,也易为盗者遮音,故此院中不可植此树。桑与“丧”音近,民间忌讳;柳与“流”谐音,屋后植柳,有金钱财宝流出之嫌。 这种俗信,应是汉唐以后形成的。因为,在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的竹简中,有门前植桑的简文。这条简文讲的是某乡一个官吏奉县丞之命,查封一个人的家产,此人家产有:“一字二内,各有户,内室皆瓦盖,木大具,门桑十木。”意思是说,这人有堂屋一间、卧室二间,都有门,房屋都用瓦盖,木构齐备,门前有桑树十株。可见,当时云梦一带并不忌讳门前植桑。云梦古属楚地,楚地巫风极盛,素以“好巫鬼,重*祀”著称,却不见“前不栽桑”这条俗信。君不见蚕茧之乡遍地皆桑,也不忌讳房前屋后,并以“桑梓”代称故乡,可见此俗信未必死板恪守。 “前不栽桑,后不栽柳”这一俗信,乃后人的一种求吉心理,也是一种迷信说教,我们今日理应摒弃;“院中不栽鬼拍手”,乃是为了安静,尚有一点道理。 摘自《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定价:1800

1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齐鲁大地给了山东人一副伟岸的体魄北国苍茫,山高地阔,黄河 雄劲奔放,山东人的血液中流淌着原始的野性

登上泰山,你所能感到那种博大宽广就是山东人的胸怀!

山东人粗犷剽悍,很有些草莽气概勇于抗争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中有叛逆的因素,所以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大多数都有山东人的身影

山东人胆大,好打架南方人争吵,唇枪舌剑理论半天,都没有动起手来如果你辱骂山东人,对不起,他马上会瞪眼撸袖子揍你

有人觉的山东大汉不善辞令,粗犷豪迈有余,圆滑精明不够其实山东人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只是他们不愿意逞口舌之能而已

“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齐国还有邹衍,田骈等善辩者据说有个齐人去拜见田骈,当庭羞辱的田骈哑口无言(6)齐人说,我邻居家有个女儿,没到30岁就生了七个孩子,她没有出嫁,实际上和出嫁了有什么区别呢然后齐人话锋转向田骈,先生能言善辩,自称不做官,却享受着上大夫的俸禄,养着门徒百人,名为不做官,可是和做官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无名之辈尚能如此雄辩,所以司马迁说“齐人大智若愚”

鲁亡于楚,楚灭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全国36个郡山东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到朱元璋诏设山东行中书省,齐鲁合而为一

山东人的性格是把双刃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起到了磨合的作用

山东民情淳朴,悍而不刁,崇武尚勇者数不胜数我居住的这个县城就有十几家武术学校!

剑是古代山东人的饰物,穷困潦倒的冯惯去投奔孟尝君,身上只带了一把剑,不过没有剑匣,用草绳缠着(7)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留下千古侠风,舍生取义乃大丈夫之勇象“二桃杀三士”所表现出的则是匹夫之勇,三个人争两个桃,一个人“不得其桃而自杀,余二士亦愧而自杀”(8)粗犷的性格使他们以轻生为荣,为了面子将生死置之度外宁死不辱有时竟到了令人膛目结舌的地步《吕氏春秋》里有个故事:齐国有两个争强好胜的人,一个叫东郭,一个叫西郭一天,两人在路上相遇,东郭说去喝一杯如何西郭说有肉下酒吗东郭说用你我身上的肉下酒怎么样东郭不甘示弱,找来些豆酱,两个人彼此割肉而食,直到倒毙

孔子主张以礼制国,这是圣人之勇,而东郭西郭只能算是莽汉之勇

山东人的刚烈

山东男人脾气暴躁,路见不平常常拔刀相助,山东女人大胆泼辣,敢爱敢恨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

在我室兮,履我既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在我闼兮,履我发兮(9)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痴情的齐国女子,早晨跑到心上人的家中,依偎在他身边到了晚上,她又悄悄走来,以身相许

如此大胆外露的女子还有钟离春钟离春,齐国无盐人,长的奇仇无比,四十岁还没有嫁出去有一天,她找到齐宣王,要求嫁给他宣王掩口大笑,问她什么理由钟离春列举出齐国的四大隐患危险,齐宣王肃然起敬,择良日娶她为王后,辅佐国家大事

山东人的刚烈容易走极端!

晋朝有个叫刘伯玉的书生,有一天诵读《洛神赋》,禁不住心神荡漾,叹道,如果能娶这样美丽的一位女子,就是死也无憾了谁知道被妻子听到了,她觉的自己受了奇耻大辱,就跳河自尽了这条河就在山东临清,名叫妒妇津,传说貌美的女子过河时河水会波涛汹涌,而相貌一般者则会风平浪静

连山东女子都这么刚烈如火,更不用说堂堂男儿

山东人的刚烈是一种优点,看上去又很脆弱,很容易摈弃文明,回归野蛮这种刚烈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不能使头脑清醒,一直处在短暂的矛盾之中,既是果断的,又是犹豫的

山东人的正直

山东人胸怀坦荡,爱憎分明,有话就说,从不顾忌什么顺理直言,是山东人说话的原则

山东的胡同直来直去,不象江南的小巷曲径通幽山东快书开门见山,不做任何铺垫山东人感情直露,喜怒哀乐全在脸上

2 跪朝山东

柳下惠坐怀不乱,被称为正人君子,刘镛以直言进柬名传千古“忠果正直,志怀霜雪”的祢衡裸衣骂曹操惹来杀身之祸

山东人的直,是极纯正的不含任性,蛮横或粗野的味道其直是发源于良心深处,公正庄严的动机所以,这样的直是一种美德

山东人不善做官官场复杂,言行直来直去往往到处碰壁但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只有容纳直言者方能成其大业

山东人的勤俭

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写了一幅对联:上报九天五谷丰登,下表九泉一门忠孝,横批又是一年父亲看了后,说横批不好,我征求他的意见,他说横批改成勤俭持家吧

勤俭持家,透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底蕴

“山东人好存粮,山西人好盖房”祖祖辈辈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山东人把勤俭当成最基本的美德勤俭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标准山东人说的败家子指的就是好吃懒做的人山东人赞扬一个女人时会说她是个勤快媳妇

山东人吃苦耐劳,安贫乐道当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从清代起,山东人源源不断的涌入东北三省,(11)1930年(民国十九年)因蝗灾,旱灾,人口大量外流,195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又组织移民垦荒种地据不完全统计,每七个东北人中,就有一个是山东人或其后裔

山东和东北都流传着一个关于秃尾巴老李的民间故事:

山东有户姓李的人家,没有子女,有一天,女主人去河边洗衣裳,被一条龙误配而怀了孕,过了三年,生下一条小黑龙村里人以为它是妖怪,就砍了它的尾巴,它化做人形,到一个大财主家打长工

财主有个哑巴女儿,貌美如花,见到秃尾巴老李就开口说了话财主把女儿嫁给了秃尾巴老李过了两年,山东大旱,秃尾巴老李不忍心看百姓受苦,就私自下了一场大雨,得罪了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派了一条白龙来捉拿秃尾巴老李两条龙从山东打到东北,打了三天三夜,不分胜负

第四天,秃尾巴老李托梦给他媳妇,让她在六月初三,把山东老乡邀集在一起,准备一些生石灰帮他打架

山东老乡为了报恩,不辞辛苦跑到东北,到了六月初三这天,两条龙又打起来了,江水浑浊,天昏地暗,山东老乡就把生石灰扔进江里,结果两条龙同归于尽

人们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便把这条江叫做黑龙江

山东和东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同样的勤劳俭朴,热情好客东北人家来了客人,一概让到炕上就座,这是最荣耀最亲密的内室礼遇山东人家来了客人,无论家境贫富,都得让客人酒足饭饱之后再走

一个外地人路过山东,碰上大雪天气,便向一个老头打听哪里有客店,老头说,俺山东家家都是客店,你要不嫌脏,就住下吧!老头把外地人安置在厢房里外地人看老头态度冷冰冰的,也不敢再兴求食之想,就饿着肚子睡了一会,老头进来,勃然大怒,骂道,你咋睡了,看不起俺,俺家里穷,一顿饭还管得起你外地人看见老头张罗了几样菜,有酒有肉,都是为过年准备的大雪下了好几天,老头天天酒肉招待雪停了,外地人准备向老头告辞,老头说,你咋还没走,你想让俺养你一辈子啊外地人表示连日打扰,想付钱给老头老头火了,你觉的俺是个开客店的,想挣你的钱,走,快点走,别觉的俺说话难听,你给钱就是看不起俺,要是俺二哥在这里,早就揍你个小舅子了(12)

这种让人敬畏的热情有着丰富的内涵!

山东人的节俭表现为自己省吃俭用,对待亲朋邻里甚至陌生人又极其慷慨大方

沂蒙山老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鲁西南地区的山东人见面问候的是“喝汤了不”而不是“吃饭了不”,喝汤就是节俭的意思大年初一,天没亮,拜年的人要互相问候对方“起得早”,起得早就是勤劳的意思,是一种祝福,代表着一年的好兆头

山东人的忠孝

山东人重伦理,崇礼仪 忠孝的传统理念遗传的最为深厚

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齐王室后裔田横率领500余人揭竿而起刘邦和项羽逐鹿中原后刘邦一统天下,项羽乌江自刎,田横与五百将士逃匿东海刘邦以为日久必成心腹大患,就遣使招降田横,田横带了两个随从去洛阳见刘邦在城外,田横对随从说,如今汉王刘邦做了皇帝,而我却要以亡虏之身俯首称臣,深以为耻,刘邦只不过想看看我落魄的样子,你们砍下我的头,让他看吧说完,田横自杀身亡两个随从捧着他的头去见刘邦,刘邦叹息不已,下令厚葬之安葬的时候,两个随从在坟边各挖了个坑,皆自刎,海外500将士知道这个消息后亦皆自杀

3 跪朝山东

田横之高洁,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圣贤!(13)

想我国人,不为国死,更为谁生山东人有着强烈的报国思想“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在青岛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平原让日本鬼子吃尽了苦头《地道战》,《地雷战》一直是我最喜欢的**

对国家要至忠,对父母要至孝,对朋友要至诚,这才是为人之本!

曾子每日“三省吾身”,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无信乎,传不习乎”(14)

山东人讲义气,爱交朋友对待朋友,崇尚诚信,遇上困境厄运,也不轻易向朋友张口寻求帮助,但假如朋友有难,必将两肋插刀,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小时候,我读《水浒》,常常想宋江武艺平平怎么就坐上了梁山头把交椅现在明白了,待人以至诚,救人之急,急人之难,方为领袖之楷模

“常存报柱信,岂上望夫台”(15)李白的这句话出自一个典故:有个叫尾声的人,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下起大雨,河水暴涨,尾声监守信约,不忍离去,最后抱着桥柱,直至淹死(16)

至死不渝的爱情世间罕见,守信如尾声者更是百代难寻

忠为国之纲,孝为家之梁

《二十四孝》辑录了24个“孝动天地”的故事,其中山东就有10个:孝感动天的虞舜,龇指心痛的曾参,单衣顺母的闵损,为亲负米的仲由,鹿乳奉亲的剡子,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卖身葬父的董永,行佣供母的江革,卧冰求鲤的王祥,扼虎救亲的杨香

王祥少年丧母,父亲又娶了个姓朱的女人后母对王祥非常刻薄,王祥孝心不改,逆来顺受有一年冬天,后母心血来潮要吃鲤鱼,王祥就到河里去捉河水已结成了厚厚的冰,王祥就用铁锨去铲,冰层裂开,从水里蹦出来两条鲜活的鲤鱼传说至此,人们又加入了自己美好的意愿,后来就改成了卧冰求鲤王祥跪在冰上,要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寒冰,天地为之感动,冰层自行裂开,两条鲤鱼跃了出来

闵损单衣顺母,没有半句怨言,这是一种无条件的孝赡养老人,既是一种美德,又是一种义务如今,我们的道德和法律都对此提出了新的规范

战国时期,某地发生械斗事件,伤及人命官吏赶到现场,见有兄弟二人,哥哥说,是我杀的弟弟却说,不是哥哥杀的,是我杀的兄弟俩争担罪责,官吏就上报了齐宣王,宣王把兄弟俩的母亲找来询问母亲听完事情经过,毫不犹豫的说,杀那个小的宣王问其何故母亲说,小的是我亲生的,大的是继子

我曾经在武氏墓祠见过这个墓刻,整个画面雕琢精细,齐国义母和蔼可亲,其形象栩栩如生置亲生骨肉于不顾,舍己而为他人,天地永存其光辉,流芳百世!

山东人的忠孝还表现为强烈的故土情结一个老华侨,思乡成疾,几经周折从海外归来,刚踏上山东土地就哭的昏死过去

大概是1998年,我看山东台转播的新疆春节晚会,晚会邀请了十几位山东籍的油田工人,他们都4,5年没回家了当主持人让他们给远在家乡的父老乡亲拜年时,十几位黑脸膛的大汉竟然在演播厅齐唰唰的跪下,面朝山东方向磕头叩拜

电视机前的我激动的热泪盈眶,那一刻,我想,所有的山东同胞都会同时感到一种温暖,这温暖来自一个群体——山东人!

参考资料:

《跪朝山东》

2蒙山旅游区蒙阴云蒙景区 蒙山旅游区平邑龟蒙景区 沂水沂蒙地下奇观画廊 山东地下大峡谷 知春湖(国际)温泉度假村301天魁星_中国之战神_轰天雷_蚩尤

02天罡星_弯弓射九日_神射手_后羿

03天创星_齐国始祖武圣_通天叟_姜尚

04天圣星_儒家始祖文圣_一指禅_孔子

05天首星_墨侠始祖_拼命巨子_墨翟

06天儒星_儒家大师亚圣_圣手书生_孟轲

07天兵星_三令五申兵圣_擎天龙_孙武

08天战星_法家首创者军事家_花面锦锣_吴起

09天微星_孙庞斗智_九霄龙_孙膑

10天谋星_春秋兵法家_飞箭龙_司马穰苴

11天匪星_中国抗暴第一人_啸天吼_盗跖

12天满星_曾子杀猪宗圣_呼孝郎君_曾子

13天霸星_春秋第一霸_入林龙_齐桓公

14天累星_鞠躬尽瘁死而后已_归海龙_诸葛亮

15天书星_大书法家_玉弹指_王羲之

16天捷星_大摆火牛阵_钻地龙_田单

17天巧星_木匠始祖_玉手金匠_鲁班

18天义星_建德卖牛_斗战圣佛_窦建德

19天策星_战国计谋家_通背猿_鲁仲连

20天丑星_才貌单全第一人_秀皇后_钟离春

21天论星_新朝皇帝_火眼飞龙_王莽

22天医星_讳疾忌医_神医_扁鹊

23天智星_战略家军事家_紫气乾坤_崔浩

24天勇星_西汉名将_跳涧虎_彭越

25天文星_文武奇才_玉树灵猫_辛弃疾

26天词星_词坛女霸_南飞玄女_李清照

27天英星_抗倭名将_摩云金翅_戚继光

28天清星_管宁割席_旋地罗刹_管宁

29天骄星_洛阳纸贵_镇纸神兽_左思

30天杀星_大汉皇后_六指神魔_吕稚

31天乱星_乱唐第一人_塌天虎_黄巢

32天伤星_赤眉领袖_咆哮虎_樊崇

33天慧星_西晋名将_锦帆忽律_羊祜

34天败星_乃坏汝万里长城_立地太岁_檀道济

35天侠星_一鼓作气_圣剑手_曹沫

36天刺星_风萧萧兮易水寒_穷匕书生_荆珂

72地煞:

01地魁星_萧齐皇帝_翻身蟒_萧道成

02地煞星_抗暴英烈_三晋霸王_刘黑闼

03地智星_柴荣智囊_智多星_王朴

04地权星_北魏重臣_南天一柱_崔宏

05地勇星_东晋名将_夺命荆棘_王镇恶

06地贤星_前秦重臣_铁秤砣_王猛

07地英星_西汉名将_奔雷手_陈汤

08地创星_高鸡泊义军开创者_九尾羚羊_孙安祖

09地柱星_东晋重臣_重磅炸弹_王导

10地谋星_战国名相_银狐_邹忌

11地斗星_田忌赛马_雪山藏獒_田忌

12地圣星_孔子弟子复圣_镇九州_颜渊

13地矮星_晏子春秋_金锅盔_晏子

14地财星_中国纸币第一人_白蝇_张咏

15地俊星_中国美男第一人_秋海棠_柳下惠

16地诙星_相声鼻祖_笑弥勒_东方朔

17地侯星_刺虎第一人_镇地虎_卞庄

18地彗星_房谋杜断大唐重臣_凌波飞象_房玄龄

19地良星_大唐名臣_白水牛_马周

20地隐星_商山四皓_水幽兰_夏黄公

21地烈星_八百壮士_花斑豹_田横

22地飘星_东入大海_踏雪无痕_徐福

23地元星_中国状元第一人_铁面判官_孙伏伽

24地礼星_孔融让梨_双面境_孔融

25地富星_西汉大商业主_吊死鬼_刁间

26地书星_东汉书法家_点墨麒麟_左伯

27地冶星_中国炼刀第一人_百炼金刚_綦毋怀文

28地忠星_北宋大臣_卧地马_王伦

29地修星_东汉水利家_汴渠小霸_王景

30地狐星_短篇小说之王_九尾狸_蒲松龄

31地母星_巾帼起义第一人_飘灵芝_吕母

32地战星_五代名将_铁枪_王彦章

33地乱星_东晋起义领袖_丧门神_孙恩

34地仰星_天文学家_窜天猴_甘德

35地画星_清明上河图_神笔_张择端

36地荐星_脱颖而出自荐第一人_小白猿_毛遂

37地藏星_望门投止思_遁地神行_张俭

38地制星_太初历制定者_冲天飞鹤_倪宽

39地史星_汉后书著者_御笔_华峤

40地会星_大唐理财家_铁算盘_刘晏

41地直星_曹魏名臣_紫髯阎罗_崔琰

42地哭星_哭倒万里长城_一剪梅_孟姜

43地医星_西汉医学家_妙手空空_淳于意

44地灵星_竹林七贤_灰风菊_王戎

45地侠星_西汉大侠_闪电手_朱家

46地匪星_檀乡军领袖_火狐狸_历子都

47地蝶星_巾帼豪杰_天寒玉兔_迟昭平

48地学星_建安七子_花面獐_刘桢

49地微星_三国武将之楷模_神亭少年_太史慈

50地猎星_曹魏名将_雪山狐狼_李典

51地育星_教子三迁_绣花婆婆_孟母

52地逃星_大唐名将_钻地鼠_李绩

53地降星_大唐开国元勋_带病二郎_秦琼

54地福星_半路杀出_三板斧_程咬金

55地镇星_镇压文佳皇帝者_猎豹_崔义玄

56地文星_唐文学家_朝天竹_段成式

57地猾星_曹魏重臣_狡兔_华歆

58地悔星_口中雌黄_无常鬼_王衍

59地仙星_白日升天_九霄云雾_马明生

60地词星_苏门四学士_木琵琶_晁补之

61地骂星_击鼓骂曹_双尾蝎_弥横

62地戏星_戏曲大家_戏曲家_火锦鸡_李开先

63地猛星_元朝霸都_恨无环_刘国杰

63地道星_全真七子_飞天蜈蚣_丘处机

65地驼星_中国罗锅第一人_大漠神驼_刘墉

66地鼠星_水泊梁山_及时雨_宋江

67地艳星_梨花枪天下无敌_玉蜻蜓_杨妙真

68地娥星_女仙外史_一丈青_唐赛儿

69地丐星_行乞办学_九指神丐_武训

70地抗星_义和团团首_吠日犬_朱红灯

71地廉星_北洋儒帅_八臂哪吒_吴佩孚

72地悔星_抗日名将_急旋风_张自忠

中国十大名相山东占四席:

管仲、诸葛亮、王猛、房玄龄

在林海苍茫的小兴安岭中间,有一汪神奇的水湾,湾中各种鱼类翕忽其间,一派水美鱼乐的好景致,这汪水当地人名之“回龙湾”。说起这个传奇的名字,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秃尾巴老李”传说是人遭龙戏,即人龙杂交的产物。

在海南岛、珠江流域也有“掘尾龙老李”传说,龙母姓温,广西武鸣河古称“温水”,故可推断出她是生长于骆越壮侗民族地域。译音“李”字,在壮语中就是“蛇”的称呼。

又有传说的是山东文登有一位农妇在田地里干活,因为困极打盹被“龙戏”而怀孕,后来生下一个怪物,即一条小黑龙。小黑龙落地即能腾云驾雾,来去无踪,但从那时起,那水潭变得格外动人。更为奇特的是那水的水流方向,上下午各不相同。上午水流自南向北,下午自北向南,湾中水位基本不受雨水大小的影响,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又过了好久,有人发现湾中好象有条黑色的龙,开始人们很是惊恐,后来发现那龙从不滋扰乡民,只是生活在水湾中,与百姓相安无事,便不再害怕了。但小黑龙每天都要回到母亲身边吃奶,非常恋母。农妇的丈夫姓李,对此非常恼火。一天,趁小黑龙来吃奶的时候,挥起菜刀向小黑龙砍去,小黑龙躲闪不及,被砍掉了尾巴,负痛逃到了东北黑龙江。

传说黑龙江原为一条白龙镇守,名曰白龙江。白龙兴风作浪,残害人民,弄得人心终日惶惶。突然有一天,美溪上空雷电交加,乌云密布,一条黑龙自湾中腾空而起。转瞬间,雷息了,雨停了,风和日丽。然后在白龙出没的水域多了一条黑龙,二龙一见,便厮杀在一处,直杀得天昏地暗。当地百姓恨透了小白龙,再加上当地“闯关东”的山东人居多,人们都聚集在江边,看二龙大战,看黑龙上来了,就扔馒头,看白龙上来,就扔石子儿,二龙鏖战了三天三夜,最后黑龙终于战胜了白龙,黑龙江也因此得名,后来黑龙便应天命,司守黑龙江了。据说,白龙统治时期,土是白浆土或黄沙土,黑龙来了之后,为了报答当地百姓,造福家乡,全变成了黑土地,肥沃的黑土地,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小黑龙非常眷恋母亲和家乡。每年山东大旱不雨,他总会想办法给老家行云布雨,只不过有时来得急了,会携带来黑龙江的冰碴子,即下雨时有冰雹。逢有冰雹时,人们就会联想起当年小黑龙被菜刀砍伤的情形,于是便扔菜刀吓唬吓唬小黑龙。当然,大多数情况下,小黑龙带来的都是为人所喜的及时雨。因此,山东各地均有为纪念“秃尾巴老李”而建造的庙宇。现存最早的应该是即墨市城东边龙山的龙王庙,庙中有一直径约一米的水洼,内中清水荡漾,盈盈见底,甚为神奇,相传为秃尾巴老李的栖身之所。以前每遇大旱不雨,人们习惯到此求雨,据说颇为灵验。至今庙中还保存着明清时期求雨用的令牌。

无形中,小黑龙充当了河神和雨神的角色,因为他生在李姓人家,人们便尊称他为“秃尾巴老李”。秃尾巴老李是个孝子,民间又有“龙不离母”之说,所以龙王庙附近往往又建有“龙母坟”。因为来祈祷的人很多,许多地方还因此兴起了“龙王庙会”或“龙母庙会”在黑龙江当职的黑龙,家乡情结总是难以割舍,便在闲暇的时候回到自己的出生地,人们便把那汪水叫做“回龙湾”了。

回龙湾,伊春市著名的风景区,渡过“汤旺河第一渡”,便到了山庄的牌楼,沿着石板甬路继续向前,就可以看到那传说中“黑龙腾天”的雕塑,栩栩如生,英武不凡。黑龙一爪持灵珠,踏祥云昂首飞天,一副临战受命,天降大任的样子。

除上所述,民间关于“秃尾巴老李”的习俗还有许多:如传说农历六月六日是“秃尾巴老李”的生日,每逢这天,他们家的人都要把他断留在家里的龙尾巴拿出来晒一晒,并有谚语说“六月六,晒龙衣,阴晴四十天”,即这一天是什么天气,就会持续40天都这样。后来演变为民间晒衣日,据说这一天晒了衣服穿着吉利。还有就是一些地方妇女都穿绑腿裤,伏天夜里不敢在户外乘凉,更不敢打盹,生怕遭到龙戏等等。

传说老家是山东青岛市平度市马戈庄镇闫庄村,该村每年农历四月十七都有纪念老李的民俗活动。四年三

次,2010年是近四年中最大的一次。

关于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在山东各地流传甚广,并且民间认为秃尾巴老李的家就在山东。这一现象颇值得玩味。

各地流传的秃尾巴老李故事虽然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别,但主要情节其实是一致的:居住在某一地区(该地区往往在夏季经常出现龙卷风)某一村庄的某一户人家(其姓氏众说不一,但大多数故事传为李姓),婚后妻子多年不孕(怀孕的原因也有各种说法,有的说是因为吃了李子或桃子,有的说是到河边取水时被龙“戏”了,也有的说是在自家门口被一个白胡子老头——其实还是龙王碰了一下身子),后来产下一个怪物(有的说是个肉蛋,切开后是条龙,有的说是生下来就是条小龙),状如巨蛇,颜色黢黑,而且有鳞有角,每次吃奶时身子盘在梁上,把母亲吓得要命。其父见状以为是个妖怪,随手摸起刀(也有说是斧头)去砍他,结果砍断了他的尾巴,所以就成了秃尾巴龙。

这条龙长大后时而变成人形,时而又变成龙形。变成人形时给地主扛活,力大无比,饭量惊人,能承担常人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除此之外倒也老实本分。后来去了东北。当地有一条白龙江,里面住着一条白龙,这条龙品行不端,经常无端兴风作浪,致使江水泛滥成灾,淹没农田,毁坏庄稼,冲倒房屋,淹死百姓无数。秃尾巴龙看不下去,决心为民除害,要把白龙除掉。事前他料定是场恶战,于是化作人形(也有说是托梦)在江边求人帮忙,他告诉人们准备好馒头和石头(也有的说是石灰),于某月某日某个时辰前往江边,见白浪上翻时就往里投石头(石灰),见黑浪上翻时就往里投馒头。由于秃尾巴龙平日里为人实在而又随和,经常帮助别人,人们都亲切地称他“老李”,所以人们都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他最终借着人们的帮助杀死了白龙,自己也被玉帝批准管理那条江,那条江从此成了黑龙江,他便是黑龙江的龙王了。

据说秃尾巴老李战白龙时出了很多汗,而他是条黑龙,所以出的是黑汗,黑汗把江染黑了,黑色的江水渗进两岸的土地里,土地于是变成了黑色,而且特别肥沃,不用施任何肥料也能长出好庄稼。另外,秃尾巴老李对山东老乡特别友好,山东人在黑龙江上撑船时,江里的鱼会自动往船上蹦,那是秃尾巴老李送给老乡的礼物。据说在黑龙江行驶的船上,只要有山东人,就不会翻船,所以每次开船之前,船家都要问“有山东人吗”,不论有没有,乘客们都会答“有”,因为厚道的秃尾巴老李并不追究是不是真老乡,只要听说有老乡就一概照顾了。秃尾巴老李还是个孝子,每年夏天,他都要回山东老家给母亲上坟,由于他腾云驾雾,挟风带雨,所经之处必然风雨大作,并且往往夹杂着冰雹,所以他每次回山东时,带给家乡的都是或大或小的灾难。

秃尾巴老李这一神话的民俗意义非常丰富。从民俗学的角度考察,秃尾巴老李实际上是山东人自己造出来的神。我们可以看出,秃尾巴老李性格里明显带有山东人的特点:忠厚、老实、本分,但是好打抱不平,眼里揉不得沙子。这一神话的原始功能,主要还是试图解释两个问题:为什么会有龙卷风;黑龙江水为什么是黑色的。当然,稍稍具备科学常识的现代人都知道,这种解释是不对的。但是民俗事象是不能用对不对来进行评判的,其中包含的先人们探索世界的艰难与酸辛,似乎更值得我们体会吧。

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类型县市区国家级非遗(19)省级非遗(83)市级非遗(283)市级及以上非遗总数总数名称总数名称总数名称1任城区05济宁面塑、小铜唢呐、查拳、董氏古兵器制作技艺、拓片制作技艺35二人斗、渔鼓、托板豆腐、吉祥字组画、泥人唐、查拳、董氏古兵器制作技艺)、面塑、葫芦制作技艺、泥塑、剪纸、刺绣(绣球制作)、中医正骨疗法、中医诊疗法、古旧书画揭裱、马大兴糕点制作技艺、蛋雕、刻瓷、木工、拓片制作技艺、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内画、烙画、太极拳、抖空竹、唢呐(咔戏)、山东快书、济宁传统小吃制作技艺、陶器制作技艺、传统榨油技艺、中国华拳、唢呐(小铜唢呐)、刺绣、落子、传统酿酒技艺352兖州区02花棍舞、柳下惠传说28柳下惠传说、孔子师相橐传说、大禹的传说、花棍舞、砰砰鼓、贾凫西鼓词艺术、兖州大烧饼、请猴、兖州第一窑酿造工艺、范氏牌坊的传说、金口坝下聚金石的传说、嵫山的传说、兴隆塔的传说、漕河斗蟋蟀、查拳、兖州民俗人灯、兖州宋氏秸秆扎制技艺、兖州道勤五谷画、花轿制作技艺、济宁民歌、石雕、济宁小吃、八仙之一曹国舅传说、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传统服饰制作技艺、马氏形意拳、民间虎饰(双头老虎枕制作技艺)、刺绣283曲阜市5祭孔大典、鲁班传说、曲阜楷木雕刻、孔府菜烹饪技艺、琉璃烧制技艺19孟母教子传说、鲁班传说、孔子诞生传说、曲阜楷木雕刻、孔府菜烹饪技艺、祭孔大典、韶乐、曲阜大庄绢花制作技艺、曲阜尼山砚制作技艺、桑皮纸制作技艺、曲阜琉璃瓦制作技艺、颜子传说、拓片制作技艺、毛笔制作技艺、弓箭制作技艺、孔府家酒酿造技艺、孔尚任的传说、曲阜刘氏古建筑木作营造技艺、建筑彩绘(古建油漆彩绘)39孟母教子传说、鲁班传说、孔子诞生传说、颜子传说、箫韶乐舞、曲阜楷木雕刻、孔府菜烹饪技艺、孔府家酒酿造技艺、祭孔大典、桑皮纸制作技艺、孔宴香油制作工艺、熏豆腐制作技艺、琉璃瓦制作工艺、大庄绢花制作工艺、张姥姥传说、孔府婚俗、始祖文化、九仙山庙会、孔子世家谱、曲阜尼山砚、扶兴和毛笔制作技艺、闻春礼烧鸡制作技艺、曲阜徐弓坊弓箭制作技艺、虎头服饰、面塑、袁氏正骨、鲁班技艺、古籍印刷技艺、周制婚礼、石雕、济宁小吃、仲尼古琴制作技艺、鲁壁藏书的传说、孔子作春秋的传说、孔尚任的传说、古建油漆彩绘、木工、拓片制作技艺、阙里食礼394泗水县03柘砚制作工艺、泗水民间剪纸、柘沟民间制陶技艺20泗水民歌、柘砚制作技艺、柘沟民间制陶工艺、杨柳粉皮制作工艺、泗水民间剪纸、卞庄子刺虎的传说、仲子传说(扩展)、毛家刀制作技艺、泗水泉林传说、泗水舜的传说、泗水泗河传说、泗水宴请习俗、鸭蛋制品制作技艺、华胥传说、柳琴戏、中医正骨疗法、泗水豆腐皮加工技艺、核雕、济宁传统小吃制作技艺、泥塑205邹城市3邹城“平派”鼓吹乐、孟母教子传说、阴阳板(公示期内)10孟母教子传说、邹城“平派”鼓吹乐、阴阳板、火虎、尚寨竹马、花鼓、软弓京胡、峄山会、祭孟大典、鼓儿词(石门小鼓)41孟母教子传说、峄山传说、邹城平派吹打乐、峄山道乐、阴阳板、尚寨竹马、火虎、山头花鼓、峄山会、吹糖人、滚磨成亲的故事、匡衡的传说(凿壁偷光)、漆女的传说、夯歌、邹城舞龙舞狮、二人斗、石门小鼓、鲁南民间游戏、孟氏家谱、铁山传说、软弓京胡、柳子戏、太平糙纸、古琴(峄阳古琴)、祭孟大典、邹鲁礼乐、剪纸、柳琴戏、泥玩具制作技艺、拓片制作技艺、核雕、烙画、打(抡)铁花、腹语、木雕、济宁传统小吃制作技艺、陶器制作技艺、面塑、泥塑、梅花拳(落地梅花拳)、庙会(伏羲庙会)416微山县1端鼓腔2端鼓腔、微山渔家虎头服饰31端公腔、渔家虎饰、柳编、夏镇八景的故事、陷留城的传说、微山湖歌谣、仲子传说、微山湖漂汤鱼丸、桂花炒糖、续家谱仪式、微山湖渔具、渔家婚俗、微山泰山庙会、微山湖排船技艺、微山湖鸭蛋制品制作技艺、微山湖民俗绘画、葫芦制作技艺、起草、鲁西南鼓吹乐、微山民间传说、微山湖谚语、独弦琴、万仙阵、麦秸画、劳动号子(打排斧)、渔鼓、鲁菜烹任技艺、传统榨油技艺、面塑、木板年画、查拳317鱼台县02闵子骞传说、山东清音20闵子骞传说、木板年画、樊子迟的传说、宓子贱的传说、夯歌、跑竹马、坠子、落子、独杆子轿、鲁隐公观鱼处的传说、山东快书、山东清音、绾结葫芦、葫芦制作技艺、红丹膏药、山东大鼓、锔瓷、布贴画、打(抡)铁花、古琴制作技艺208金乡县2四平调、山东落子9四平调、山东落子、鸡黍之约、金乡花鼓、渔鼓、坠子戏、猫蝶富贵、金乡木雕、三两三白鸡膏正骨疗法24四平调、落子、山东琴书、鸡黍之约、金乡花鼓戏、渔鼓、简板大鼓、一顺石刻法、两夹弦、金乡蜜制红三刀制作技艺、松柏堂中医外科、三两三白鸡膏正骨疗法、济宁小吃、猫蝶富贵、快板书、梨花大鼓、中医诊疗法、金乡糖供制作技艺、泥玩具制作技艺、山东快书、坠子、济宁传统小吃制作技艺、木雕、坠子戏249嘉祥县5鲁西南鼓吹乐、麒麟传说、嘉祥石雕、山东梆子、鲁西南民间织锦技艺9麒麟传说、嘉祥石雕、鲁西南鼓吹乐、山东梆子、鲁西南民间织锦技艺、彩印花布印染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绾结葫芦技艺、嘉祥木雕23麒麟传说、鲁西南吹鼓乐、嘉祥跑竹马、山东梆子、嘉祥石雕、嘉祥彩印花布、鲁锦、岳飞祭奠、嘉祥蓝印花布、柳编、秋胡戏妻的传说、岳镇九的传说、嘉祥高跷、柳子戏、曾子祭奠、青山庙会、绾结葫芦、花鼓戏、木雕、坠子、山东琴书、文圣拳、嘉菊加工技艺2310汶上县04山东渔鼓、文圣拳、山东梆子(汶上梆子)、郭氏木雕24黄金塔的传说、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二人斗、山东梆子、渔鼓、文圣拳、柏籽加工工艺、蚩尤文化、孔子宰中都的故事、黄河号子、岳王拳、民间虎饰、蝌蚪文字、济宁杂技、木雕(郭氏木雕)、中医脓毒搬家疗法、鲁西南鼓吹乐、柳子戏、面塑、汶上锡器制作技艺、扑拉袖拳、花鼓(汶上花鼓)、济宁传统小吃制作技艺、刺绣2411梁山县1梅花拳9山东梆子、梁山武术、梅花拳、子午门、水浒传说、梅花桩舞狮子、枣梆、拳铺李家驴肉制作技艺、水浒菜烹饪技艺37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水浒人物故事、梁山地名传说、梁山儿歌、山东梆子、枣梆、落子、梁山武术、梁山中华子午门、梁山梅花拳、水浒传说、梅花桩舞狮子、劳动号子(梁山夯歌)、梁山吼、刺绣、水浒故地乡俗画、水浒菜烹饪技艺、梁山刘氏指针按摩法、洪拳、二门洪拳、珠算、鲁西南鼓吹乐、花鼓戏、坠子、鸭蛋制品制作技艺、传统酿酒技艺、中医诊疗法、拓片制作技艺、秘踪拳、掌洪拳、佛汉拳、黄氏二郎拳、忠义堂酒传统酿造技艺、济宁传统小吃制作技艺、石雕、传统榨油技艺、泥塑3712高新区004中医诊疗法、麦秆扇编制技艺、彩粉瓷器制作技艺、花轿迎亲习俗415市直2梁祝传说、二仙膏制作技艺9梁祝传说、玉堂酱菜制作技艺、二仙膏古法生产制作工艺、山东梆子、小儿牛黄清心散古法制作技艺、平调、岭儿调、刘氏民族乐器制作工艺、八角鼓32孔孟之乡的梁祝传说、刘氏民族乐器制作工艺、张氏_篆书刻技艺、线光画、太极拳、木雕、传统酿酒技艺、济宁传统小吃制作技艺、鲁菜烹任技艺、石雕、传统兵器制作技艺、查拳、济宁杂技、劳动号子、八角鼓、山东快书、山东渔鼓、山东梆子、两夹弦、李氏中医、昆仑拳、济宁民歌、柳子戏、山东大鼓、花鼓戏、山东琴书、坠子、剪纸、玉堂金波酒生产技艺、中医疗法、玉堂酿造技艺、鲁西南鼓吹乐36

家族传承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有些家族传不过几代就败亡了,有一些却能保持长久的光辉荣耀,即便中途有过暗淡,但是最终还是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就比如唐太宗李世民,近一点说,他的父亲李渊,曾祖父李虎都已经是了不得的人物了,但是再往上看,根本想不到,家族中竟然有过这么多的名人。那么,究竟是那些名人,都是李家的人物呢

一般来说,将门出虎子。唐太宗李世民即是将门之后,以前只知道他的老爹李渊了不得,他的曾祖父叫李虎,也很厉害,是西魏著名的八柱国之一,就是国家的八根栋梁之一,说得再透彻一点,皇帝要唱戏,台底下有八根戏柱子撑住,要不戏台不就塌了呵!这个荣誉称号很形象。

后来,再挖了挖老李家的族谱,可真不是富贵了三代五代,而且不是一般的富贵,那是皇家贵胄。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开国皇帝名叫李暠,也有写成李皓的,那是李世民的爹李渊的祖父李虎的爷爷的爷爷,呵!直说就是李虎是李暠的五世孙!而这个李暠也是名将之后,他的爷爷名叫李弇,乃是堂堂大汉飞将军李广的十四世孙。

这往上就快挖到根上了,李广的先祖是李信,那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所以李广家族世代接受仆射这一官职,而李广一家世代传习射箭,这就恍然找到了李世民善射的基因了。

再往下说,李暠的儿子李歆接了他的班,史称西凉后主。李歆生了李重耳,李重耳在西凉国被灭后,出仕北魏,官至弘农太守。李重耳生了李熙,官至金门镇将,曾镇守武川。李熙生了李天锡,也有叫作李天赐,这史官是怎么搞的名字怎么都弄不准反正不管是这李天锡还是李天赐官至宿卫统兵的武官幢主。李天锡就是八柱国之一李虎的父亲了。

现在重点说说李渊的爷爷李虎,此人不仅继承了家传的手艺,射得一手好箭,还喜好读书,轻财重义。

据记载,李虎有一次陪同周文帝宇文泰在北山下阅兵,想不到这北山里有豹子,还常常出来捣乱吃士兵,没人敢上去救人。正好这一次李虎来了,豹子也来了,李虎闻讯,“不暇持杖趋往,捉豹杀之”,意思是连个趁手的兵器也来不及拿,直接就冲上去了。结果是豹子流年不利,撞上了“虎”,李虎赤手空拳把豹子干掉了。宇文泰大悦,赞道:“公之名虎,信不虚也。”你这老虎的名字可真不是白叫的!

公元551年5月,李虎去世。北周建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现在大家就明白,为什么后来李家打下了江山,开个公司大朝廷就叫“唐”,根儿在李渊他爷爷这儿呢。

那李渊的父亲呢叫李昞,是李虎的三小子,曾任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他没有什么征战的纪录,倒是一位治世的能臣,其为政简静,就是施政简约而不扰民,个人认为那是为官的极高境界。

这样就明白了,李渊当年为什么能独占花魁,搞定了他的太太——北周武帝的外甥女窦**,就是凭着家传的这一手百步穿杨的好箭法!

当时窦**要出嫁,她的父亲窦毅常说:“这个女儿颜值如此之高,文化水平也如此之高,怎可随便嫁人呢!”于是用了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选婿:摆下一个画着孔雀的屏风,在规定距离外射中孔雀的两只眼睛者中选。

当时骏马轻裘的翩翩佳公子李渊在一干尚武好勇的关陇贵族子弟面前,唰唰两箭,正中孔雀的两只眼睛!不仅抱得美人归,还留下了一个“雀屏中选”的浪漫传说,真让靠卖几句嘴就让男宾牵手美女的《非诚勿扰》策划人汗水湿了一地。

靠箭法赢回来一个太太,应该是李渊稍带玩的事儿,真正箭法得在战场上验证,于瞬息间取人性命。

“李渊曾在龙门镇破贼,发七十二箭,杀七十二人,如此威名远近皆知。”

如果不是古代文人写得手滑吹大牛,这算是一个相当恐怖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空前绝后。

这样的一手好箭法,就如此顺理成章地传到了李世民的手里。

李世民天生好膂力,开得硬弓,出名的大羽箭,不仅能射死战场上的敌人,还能射死他的哥哥。

李世民对自己的箭法也是相当自信,当然他需要一个好保镖。等他打败了宋金刚,与尉迟敬德风云际会的时候,他踌躇满志地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意思是咱俩这搭档,我执弓箭你执槊,百万军中平趟过去,谁能把咱奈何!

还真不要以为李世民在吹,他起兵攻打宋老生时,“愤气弥厉,手杀数十人,两刃尽缺,血流入袖,洒而复战。”这简直就是一个不要命的沙场悍将,一人杀几十人,杀得两把兵刃都钝了(咦他和刘备一样是用双剑的还是钝了一把,又钝了一把),敌人的血灌进了他的袖子,洒出来,再次冲杀。

人家确实有自信的资本,就说那次与窦建德的交锋,他和尉迟敬德仅带了几苗人就敢去当诱饵,几千骑兵从窦建德的营帐中杀出,李世民招呼大家:“你们先走,我跟敬德殿后!”

这两人真是心大到舞台都没那么大,他们竟然“按辔徐行”,敌一靠近,李世民张弓就是一箭,杀一个,追得再近一点的,立刻有尉迟敬德的长槊招呼。如此这般,两人密切配合,边杀边退,直至将敌军引入埋伏圈,随后伏兵大起,取得大胜。

写完了,剩下四个字:不服不行。

山东人见面为何叫“二哥”?民俗背后的文化

山东人见面叫“二哥” “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不是个堂堂的数字,以它为称谓,总含有蔑视、贬评的含义,如:小二哥(酒店伙计)、二大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