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的名言或诗歌。
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伏泰)
○我的房屋对于我如同一座城堡,法律也无法将我从那里赶出去---(威·斯汤福德)
○家园,世界的乐园(德国)
○鸟自爱巢人爱家(英国)
○别人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任何一只害鸟不会弄脏自己的窝巢(英国)
○黄裳元吉,邦家以宁。(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储宫第六》)
○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山川只询物,宫观岂为家。(张九龄《奉和圣制初出洛城》)
○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宋之问《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王勃《山扉夜坐》)
○浦口多渔家,相与邀我船。(储光羲《采菱词》)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王昌龄《浣纱女》)
○万里依孤剑,千峰寄一家。(刘长卿《赠元容州》)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李昂《题程修己竹障》)
○帝宅王家大道边,神马龙龟涌圣泉。(蔡孚《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二章》)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李白《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夏歌》)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王建《杂曲歌辞·辽东行》)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李白《江夏行》)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美国)罗素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萨福
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的悲痛。我痛恨战争。——罗斯福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法)罗曼·罗兰
亲人不睦家必败。——(美)林肯
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慈母的心灵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同婴儿交织在一起了。——狄更斯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狄更斯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狄更斯
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苏格拉底
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欢笑,就是使父母认识统一能得到巩固的伟大精神动力。——苏霍姆林斯基
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苏霍姆林斯基
父母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它能激发起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关心,激发起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
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儿童去创造。——苏霍姆林斯基
成为母亲之后,女性美像一朵盛开的鲜花焕发出全部的力量和美。——苏霍姆林斯基
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真不公平,原谅青年人寻欢作乐,却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
1 古文《三槐堂铭》的全文翻译
一、全文翻译如下:
上天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吗?但为什么贤德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不一定长寿?难道上天不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吗?但行善仁爱之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是对的呢?我听申包胥曾经说过:“人为的因素可以改变天命,天命胜于人为因素。”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上天的意愿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因此认为天是茫茫无知的。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上天还没有表现出来他的真实意愿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之中,起初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还是四季长青,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上天赐予它的天性。关于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一直到子孙后代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上天确定已久的。我根据所见所闻来验证,上天的意愿一定会展现的,这是明白无疑的。
国家将要兴盛时,必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做了很大的好事而没有得到福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循先王法度的太平君主,共享天下的福禄。已故的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显赫于后汉、后周之间,先后在太祖、太宗两朝任职,文武忠孝,天下的人都期盼他能出任宰相,然而王佑由于正直不阿,不为当世所容。他曾亲手在庭院里种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后世子孙将来一定有位列三公者。”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王旦),在真宗皇帝景德、祥符年间做了宰相,当时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他享有福禄荣耀十八年。
现在如果把东西寄存在别人处,第二天就去取,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了。但晋国公自身修养德行,以求上天的福报,在几十年之后,得到了必然的回报。如同手持契约,亲手交接一样。我因此知道上天的意愿一定会展现的。
我没来得及见到魏国公(王旦),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他事奉仁宗皇帝时直言敢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这种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上天将再一次使王氏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的贤人呢?世上有的人把晋国公(王佑)与李栖筠(唐代贤相)相比,他们两人的雄才大略、正直气节,确实不相上下。而李栖筠的儿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也差不多,但忠恕仁厚,则不如魏公父子。由此可见,王氏的福份正旺盛不衰啊!懿敏公的儿子王巩,跟我交游,他崇尚道德而又善诗文,以此继承了他的家风,我因此把他记了下来。铭曰:
“啊,多么美好啊!魏公的家业,跟槐树一起萌兴。辛劳的培植,一定要经过一代才能长成。他辅佐真宗、天下太平,回乡探家,槐荫笼庭。我辈小人,一天从早到晚,只知窥察时机求取名利,哪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只希望有意外的侥幸,不种植就能收获。如果没有君子,国家又怎能成为一个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的住所,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啊,多么美好啊!”
二、扩展知识:
1、作品简介:三槐堂,即三槐王氏的堂号。三槐王氏是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是太原王氏的一衍派。三槐堂是王氏子孙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王氏家谱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目录,占有堂号的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
2、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3、作品赏析:
本文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为学生王巩家中“三槐堂”提写的铭词。三槐堂,是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佑家的祠堂,因王佑手植三棵槐树于庭而得名。古代传说,三槐象征朝廷官吏中职位最高的三公。而王佑正是王巩的曾祖父。
文章主题在于歌颂王佑的品德和功业,分五段进行。第一二两段,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善恶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为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三四五层,记叙了王佑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说明王佑仁爱厚施、积善成德,因此才子孙多贤,福祚绵绵不绝,从而论证了观点,突出了主旨。
全文贯穿着天命有常、因果报应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认为“善恶之报,至于子孙”,显然带有惩创人心、引为鉴诫的良苦用心。文章叙议兼行,挥洒如意。文字简洁,自然流畅。
2 《陋是铭》的文章原文: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2〕 注释: 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德馨,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⑦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⑩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1〕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2〕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
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虽其时其宦途不顺,然这段时间的经历,却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
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刘禹锡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
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分理析,论证周密,文采沛然。
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此节引自于刘禹锡小传)。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
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自明。
出处: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零八(中华书局1983年版)。 文体: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
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
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 主题: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立意: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
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
3 文言文记铭说表的文学常识说: 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
说,也称杂说。 是一种文体说这种文体很象现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2616438在的杂文或短篇的小论文。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早期的“说”是谋臣向君主献计献策的“说辞”,要求深入浅出,生动婉转,多借助比喻、传说、寓言等来增强说服效果。
后来“说”体由口头转向书面,演变成阐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的文体,形式自由活泼,带有杂文、杂感性质,或侧重记叙,或侧重议论。一些接近于文学散文的“说”一般不采用“论”这种体裁。
如《爱莲说》《捕蛇者说》《马说》等。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记: 描写事物的书、文章或文体志 也是古代文体一种 有“志”的意思:~载。~述。
笔~。杂~。
旅游~。大事~。
《岳阳楼~》。 表: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1 古文《三槐堂铭》的全文翻译
一、全文翻译如下:
上天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吗?但为什么贤德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不一定长寿?难道上天不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吗?但行善仁爱之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是对的呢?我听申包胥曾经说过:“人为的因素可以改变天命,天命胜于人为因素。”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上天的意愿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因此认为天是茫茫无知的。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上天还没有表现出来他的真实意愿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之中,起初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还是四季长青,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上天赐予它的天性。关于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一直到子孙后代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上天确定已久的。我根据所见所闻来验证,上天的意愿一定会展现的,这是明白无疑的。
国家将要兴盛时,必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做了很大的好事而没有得到福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循先王法度的太平君主,共享天下的福禄。已故的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显赫于后汉、后周之间,先后在太祖、太宗两朝任职,文武忠孝,天下的人都期盼他能出任宰相,然而王佑由于正直不阿,不为当世所容。他曾亲手在庭院里种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后世子孙将来一定有位列三公者。”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王旦),在真宗皇帝景德、祥符年间做了宰相,当时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他享有福禄荣耀十八年。
现在如果把东西寄存在别人处,第二天就去取,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了。但晋国公自身修养德行,以求上天的福报,在几十年之后,得到了必然的回报。如同手持契约,亲手交接一样。我因此知道上天的意愿一定会展现的。
我没来得及见到魏国公(王旦),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他事奉仁宗皇帝时直言敢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这种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上天将再一次使王氏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的贤人呢?世上有的人把晋国公(王佑)与李栖筠(唐代贤相)相比,他们两人的雄才大略、正直气节,确实不相上下。而李栖筠的儿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也差不多,但忠恕仁厚,则不如魏公父子。由此可见,王氏的福份正旺盛不衰啊!懿敏公的儿子王巩,跟我交游,他崇尚道德而又善诗文,以此继承了他的家风,我因此把他记了下来。铭曰:
“啊,多么美好啊!魏公的家业,跟槐树一起萌兴。辛劳的培植,一定要经过一代才能长成。他辅佐真宗、天下太平,回乡探家,槐荫笼庭。我辈小人,一天从早到晚,只知窥察时机求取名利,哪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只希望有意外的侥幸,不种植就能收获。如果没有君子,国家又怎能成为一个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的住所,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啊,多么美好啊!”
二、扩展知识:
1、作品简介:三槐堂,即三槐王氏的堂号。三槐王氏是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是太原王氏的一衍派。三槐堂是王氏子孙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王氏家谱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目录,占有堂号的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
2、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3、作品赏析:
本文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为学生王巩家中“三槐堂”提写的铭词。三槐堂,是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佑家的祠堂,因王佑手植三棵槐树于庭而得名。古代传说,三槐象征朝廷官吏中职位最高的三公。而王佑正是王巩的曾祖父。
文章主题在于歌颂王佑的品德和功业,分五段进行。第一二两段,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善恶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为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三四五层,记叙了王佑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说明王佑仁爱厚施、积善成德,因此才子孙多贤,福祚绵绵不绝,从而论证了观点,突出了主旨。
全文贯穿着天命有常、因果报应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认为“善恶之报,至于子孙”,显然带有惩创人心、引为鉴诫的良苦用心。文章叙议兼行,挥洒如意。文字简洁,自然流畅。
2 三槐堂铭的原文和翻译苏轼《三槐堂铭并叙》 原文: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而其定也久矣。
吾以所见所闻所传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杆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券,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
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筅盗窃案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们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是以录之。
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志。
既相真守,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荫满庭。
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
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
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呜呼休哉! 参考译文: 上天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吗?但为什么贤德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不一定长寿?难道上天不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吗?但行善仁爱之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是对的呢?我听包申胥曾经说过:“人为的因素可以改变天命,天命胜于人为因素。”
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上天的意愿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因此认为天是茫茫无知的。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
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上天还没有表现出来他的真实意愿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之中,起初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还是四季长青,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上天赐予它的天性。
关于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一直到子孙后代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上天确定已久的。我根据所见所闻来验证,上天的意愿一定会展现的,这是明白无疑的。
国家将要兴盛时,必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做了很大的好事而没有得到福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循先王法度的太平君主,共享天下的福禄。已故的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显赫于后汉、后周之间,先后在太祖、太宗两朝任职,文武忠孝,天下的人都期盼他能出任宰相,然而王佑由于正直不阿,不为当世所容。
他曾亲手在庭院里种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后世子孙将来一定有位列三公者。”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王旦),在真宗皇帝景德、祥符年间做了宰相,当时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他享有福禄荣耀十八年。
现在如果把东西寄存在别人处,第二天就去取,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了。但晋国公自身修养德行,以求上天的福报,在几十年之后,得到了必然的回报。
如同手持契约,亲手交接一样。我因此知道上天的意愿一定会展现的。
我没来得及见到魏国公(王旦),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他事奉仁宗皇帝时直言敢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这种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
上天将再一次使王氏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的贤人呢?世上有的人把晋国公(王佑)与李栖筠(唐代贤相)相比,他们两人的雄才大略、正直气节,确实不相上下。而李栖筠的儿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也差不多,但忠恕仁厚,则不如魏公父子。
由此可见,王氏的福份正旺盛不衰啊!懿敏公的儿子王巩,跟我交游,他崇尚道德而又善诗文,以此继承了他的家风,我因此把他记了下来。铭曰: “啊,多么美好啊!魏公的家业,跟槐树一起萌兴。
辛劳的培植,一定要经过一代才能长成。他辅佐真宗、天下太平,回乡探家,槐荫笼庭。
我辈小人,一天从早到晚,只知窥察时机求取名利,哪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只希望有意外的侥幸,不种植就能收获。如果没有君子,国家又怎能成为一个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的住所,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
啊,多么美好啊!”。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1D 12C 小题3①我根据所见所闻事实考察,天理必然(一定)会彰显出来,这是明白无疑的。
(4分。 “以”、“考”、“必”、“审”,各1分。)
②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由于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4分。
“望”、“卒”,“直道”、被动句式,各1分。) 10①(晋公)手植三槐于庭 ②魏公之业,与槐俱萌 ③(魏公)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④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词理解,实词理解要结合句子,句子理解要结合上下文。
本题 D “王氏之福盖未艾也”结合文意理解大意是“王氏的福份大概还没有完结吧”。可见这里的“艾”不是“到达”,而是“停止”。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C“作者比较了王祜的后人与李栖筠的后人,认为王李两家子孙的才能、气质、功名富贵和忠信仁厚等都不相上下”理解错误。原文理解是“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 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即“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信仁厚方面,却赶不上魏国公父子”。
可见“忠信仁厚等都不相上下”的说法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要联系上下文,要确定考点,本题的考点涉及到的是①“以”依据,“考”考证,“必”必然,“审”明白。
②“望”希望, “卒”最终,“直道”性情正直,“不容于时”被动句。解决了这些考点,再翻译其他的句中成分,最后串联成句即可。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三槐”与王家人的关联,从文章中摘原句即为“盖尝手植三槐于庭”“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归视其家,槐阴满庭”“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文言翻译天理一定会彰显出来吗?但是贤能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却不一定长寿。
天理一定不会彰显出来吗?但是仁爱的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是正确的说法呢? 我听说包申胥说过:“人的意志可以胜过天,天的意志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
世上议论天理的人,都不等天的意志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它,因此认为天理是不可捉摸的。善良的人因此而倦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
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天理还没有彰显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中,开始时,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经过四季而长青,历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天的意志。
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到子孙后代才表现出来,天的意志可以说是由来久远的。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理必然会彰显出来,这是明白无疑的。
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们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祜,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由于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
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做三公的。”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
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于是享受了荣华富贵十八年。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第二天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
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从上天那里得到回报。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象手持契约,亲手交付一样。
我因此知道天理一定能彰显。 我没有赶上看到魏国公,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
他常常对仁宗皇帝直言进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是上天要使王氏重新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贤能之士呢?世人有将晋国公与李栖筠相比的,他们杰出的才能、正直的气质确实不相上下。
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信仁厚方面,却赶不上魏国公父子。由此看来,王氏的福份大概还没有完结吧。
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以此继承了他的家风,我因此记叙了这些事。铭文是: 啊,多么美好!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
辛勤地培植,一定要经历世代才能长成。(魏国公)辅佐真宗,天下安宁。
回家一看,槐树掩映庭院。我辈小人,早晨不考虑晚上,只知 窥察时机,追求名利,哪里还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只希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
如果没有那些君子,国家怎么成为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居住的地方,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啊,多么美好。
4 写诸葛亮的名诗句从陆游的诸葛书台、文天祥的怀孔明中找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书愤》第二联的“楼船夜雪瓜洲渡”说的是虞允文长江破金兵的故事,后一句铁马秋风大散关也是一场少见的胜利的战役宋朝对外民族的战争中,胜利的战役简直是凤毛麟角,难得有几场,何况瓜州之役的领导者虞允文以一个文官督师而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自然更成了陆游的“偶像”了最后一联更举出诸葛亮的出师表相比陆游以这些儒将自许,希望能象孔明、虞允文那样为国做一番事业,可惜,“镜中衰鬓已先斑”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叙述了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另外也倾诉了诗人自己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历代写诸葛亮的诗很多,选唐,宋,金诗敬献 唐诗: 1、陈子昂《岘山怀古》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2、杜甫《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3、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4、杜甫《遣兴五首》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5、杜甫《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 孔明多故事,安石竟崇班他日嘉陵涕,仍沾楚水还 6、杜牧《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治化轻诸葛,威声慑夜郎 7、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辄献此诗》 百年明素志,三顾起新恩 8、费冠卿《闲居即事》 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 9、韩偓《雷公》 闲人倚柱笑雷公,又向深山霹怪松 必若有苏天下意,何如惊起武侯龙 10、何赞《书事》 阔步文翁坊里月,闲寻杜老宅边松 到头须卜林泉隐,自愧无能继卧龙 11、胡曾《草檄答南蛮有咏》 为报南蛮须屏迹,不同蜀将武侯功 12、李白《赠友人三首》 岁酒上逐风,霜鬓两边白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 13、李德裕《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一作和王播游故居感旧)》 千骑风生大旆舒,春江重到武侯庐 14、李洞《送韦太尉自坤维除广陵》 全蜀拜扬州,征东辍武侯 15、李华《咏史十一首》 蜀主相诸葛,功高名亦尊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 16、李频《送友人游蜀》 鼓吹青林下,时闻祭武侯 17、李峤《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宁知天子贵,尚忆武侯庐 18、李山甫《蜀中寓怀》 蛙似公孙虽不守,龙如诸葛亦须休 19、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得主劳三顾,惊人肯再鸣 20刘叉《入蜀》 孔明深有意,钟会亦何才 21、刘兼《中夏昼卧》 壮图奇策无人问,不及南阳一卧龙 22刘禹锡《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 王城晓入窥丹凤,蜀路晴来见碧鸡 早识卧龙应有分,不妨从此蹑丹梯 23、刘禹锡《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 一吟梁甫曲,知是卧龙才 24、刘禹锡《江陵严司空见示与成都武相公唱和,因命同作》 南荆西蜀大行台,幕府旌门相对开 名重三司平水土,威雄八阵役风雷 彩云朝望青城起,锦浪秋经白帝来 不是郢中清唱发,谁当丞相掞天才 25、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 孔明卧龙者,潜伏躬耕耨忽遭玄德云,遂起鳞角斗 26、罗邺《上东川顾尚书》 轻财重义真公子,长策沈机继武侯 27、罗隐《淮南送李司空朝觐》 宣父道高休叹凤,武侯才大本吟龙 28骆宾王《幽絷书情通简知己》 汉阳穷鸟客,梁甫卧龙才 29、骆宾王《畴昔篇》 诸葛才雄已号龙, 公孙跃马轻称帝 30、齐己《寄岘山道人》 辩鼎上人方话道,卧龙丞相忽追兵 31钱起《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 更怜归鸟去,宛到卧龙居 32、戎昱《上湖南崔中丞》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33、唐彦谦《兴元沈氏庄》 江绕武侯筹笔地,雨昏张载勒铭山 34、王建《送裴相公上太原》 还携堂印向并州,将相兼权是武侯 35、韦庄《闻官军继至未睹凯旋》 已有孔明传将略,更闻王导得神机 36、韦庄《喻东军》 独把一樽和泪酒,隔云遥奠武侯祠 37、吴融《敷水有丐者云是马侍中诸孙,悯而有赠》 天地尘昏九鼎危,大貂曾出武侯师 38、徐夤《蜀》 虽倚关张敌万夫,岂胜恩信作良图 能均汉祚三分业,不负荆州六尺孤 绿水有鱼贤已得,青桑如盖瑞先符君王幸是中山后,建国如何号蜀都 39、许浑《南阳道中》 荒草连天风动地,不知谁学武侯耕 40、薛逢《题白马驿》 满壁存亡俱是梦,百年荣辱尽堪愁 胸中愤气文难遣,强指丰碑哭武侯 41、薛能《游嘉州后溪(开元观闲游,因及后溪,偶成二韵)》 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42、杨衡。
5 《三槐堂铭》苏轼译文参考译文:
上天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吗?但为什么贤德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不一定长寿?难道上天不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吗?但行善仁爱之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是对的呢?我听包申胥曾经说过:“人为的因素可以改变天命,天命胜于人为因素。”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上天的意愿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因此认为天是茫茫无知的。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上天还没有表现出来他的真实意愿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之中,起初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还是四季长青,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上天赐予它的天性。关于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一直到子孙后代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上天确定已久的。我根据所见所闻来验证,上天的意愿一定会展现的,这是明白无疑的。
国家将要兴盛时,必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做了很大的好事而没有得到福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循先王法度的太平君主,共享天下的福禄。已故的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显赫于后汉、后周之间,先后在太祖、太宗两朝任职,文武忠孝,天下的人都期盼他能出任宰相,然而王佑由于正直不阿,不为当世所容。他曾亲手在庭院里种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后世子孙将来一定有位列三公者。”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王旦),在真宗皇帝景德、祥符年间做了宰相,当时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他享有福禄荣耀十八年。
现在如果把东西寄存在别人处,第二天就去取,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了。但晋国公自身修养德行,以求上天的福报,在几十年之后,得到了必然的回报。如同手持契约,亲手交接一样。我因此知道上天的意愿一定会展现的。
我没来得及见到魏国公(王旦),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他事奉仁宗皇帝时直言敢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这种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上天将再一次使王氏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的贤人呢?世上有的人把晋国公(王佑)与李栖筠(唐代贤相)相比,他们两人的雄才大略、正直气节,确实不相上下。而李栖筠的儿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也差不多,但忠恕仁厚,则不如魏公父子。由此可见,王氏的福份正旺盛不衰啊!懿敏公的儿子王巩,跟我交游,他崇尚道德而又善诗文,以此继承了他的家风,我因此把他记了下来。铭曰:
“啊,多么美好啊!魏公的家业,跟槐树一起萌兴。辛劳的培植,一定要经过一代才能长成。他辅佐真宗、天下太平,回乡探家,槐荫笼庭。我辈小人,一天从早到晚,只知窥察时机求取名利,哪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只希望有意外的侥幸,不种植就能收获。如果没有君子,国家又怎能成为一个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的住所,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啊,多么美好啊!”
6 三槐堂铭的作品原文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1),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2),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3),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4),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哉(5)!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6)?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注释:
(1)汉、周之际:指五代的后汉、后周。
(2)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
(3)左契: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左契凭以索偿。
(4)李吉甫、李德裕:均唐代贤相。
(5)休:美。
(6)皇:通“遑”,闲暇。
(7)有:通“又”。
关于家的名言或诗歌。
本文2023-10-21 07:32:4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05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