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术套路
中国武术的内容极为丰富,流派甚多。其中既有以提高身体素质和以增强某一专门技能为主的基本功法,又有以踢、打、摔、拿、击、刺、劈、扎等攻防技击格斗动作技术组编而成的各种徒手拳术和器械套路运动,还有以散手、推手、短兵为主要形式的搏击运动。仅以武术套路运动形式而言,传统的拳术套路就有上千套之多,器械套路也有数百套。另外,还在传统套路的基础上又不断地发展和创造出新的套路。例如太极拳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太极拳又逐渐演化出功架大、小、高、低之分,风格特点截然不同的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和套路,以及新编的二十四式和四十八式简化太极拳套路。在现代武术比赛中,武术教练员和运动员根据竞赛规则的要求,运用攻防格斗动作技术规律和运动学原理而创编的自选拳术和器械套路,就更是琳琅满目,千姿百态,难以计其数了。
下面介绍的是经过挖掘整理出来的武术套路内容及种类:
拳术套路
①单练:长拳、查拳、华拳、炮拳、洪拳、少林拳、通臂拳、劈挂拳、翻子拳、八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心意拳、梅花拳、六合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洪式太极拳、付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忽雷太极拳、武当太极拳、太极五星捶、子午拳、花拳、红拳、串拳、行拳、跑拳、雄嘟拳、鹰爪拳、弹腿、戳脚、罗汉拳、猴拳、醉八仙、地躺拳、大成拳、关西拳、关东拳、大绵拳、小绵拳、靠身捶、硬捶、绵拳、鹰手、拦手、截拳、青龙拳、青虎拳、伏虎拳、金刚拳、黑虎拳、练手拳、练步拳、太祖拳、孙膜拳、七星拳、撩裆拳、大雄拳、小雄拳、雁行拳、猫行拳、虎形拳、狮形拳、鸭形拳、鸡形拳、蛇形拳、鹤形拳、龙形拳、地犬术、五虎拳、开打拳、挂拳、连腿、信拳、唐手拳、二郎拳、出洞拳、飞虎拳、四平拳、五祖拳、字门拳、迷踪拳、燕青拳、弓力拳、太平拳、大开门拳、溜腿架子、十二步架、黄莺架子、二十四式、太子拳、埋伏拳、岳氏散手、天里拳、十字手、十字单拳、蒋家子、下山拳、阴阳手、金抡手、杨家手、扶汉手、竞抡手、四门重手、封手八快、飞花乱天手、封头黑虎、孔明拜斗、连环钩搓、金刚大练、十八校、三皇炮捶、咏春拳、百合拳、金鸡拳、八法拳、宗法拳、赤雄拳、弥陀拳、新练拳、岳家拳、龙门拳、邬家拳、鱼门拳、四门拳、铁拳、石头拳、虎膝拳、凰眼拳、双龙拳、红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麦家拳、赵家拳、梅花单拳、短战拳、脱战拳、大战拳、脱铐拳、丧家拳、韦陀拳、五禽戏、八段锦、五虎架、卧地龙、跳地龙、四六拳、八面捶、八步捶、五花炮、杀手拳、十字战、杀虫变拳、八步转、顺步捶、冠拳、通背捶、八门劲捶、登州捶、环子捶、撕拳、八卦拳、八虎单拳等。
②对练:捻拳排子、短打、三步对架、串子、盘捶、接潭腿、挡步对拳、四门对打拳、开门炮、踊步捶、对子腿、五郎捶、对打梅花拳、对封截腿、套拳八折、赤龙连拳、对打子母莲拳、一百零八手对拳、对打安身炮、对打五花炮、对打连环拳、对打八极拳、对打七十二招、对打十字查拳、对打华拳、双红操手、花炮操子、文武操手、短手、会战、对打八卦掌、对打形意拳、太极推手等。
器械套路
①单练:剑--达摩剑、青萍剑、青龙剑、八仙剑、昆仑剑、龙形剑、绵袍剑、重阳剑、三才剑、穿林剑、大连环剑、小连环剑、峨崛剑、乾坤剑、银悟剑、午子剑、聋凰双剑、八卦剑、青虹剑、飞虹剑、紫微剑、撞郎剑、纯阳剑、武当剑、八卦双剑、太极剑、朝阳剑、青峰剑、青钢剑等。
刀--八卦刀、步战刀、朝阳刀、二郎刀、抱月刀、追风刀、少林刀、解腕刀、梅花刀、太保刀、六合刀、大金刚刀、小金刚刀、雪花双刀、露花刀、劈山刀、雪片刀、五虎刀、春秋刀、提炉大刀、太极大刀、八卦大刀、朴刀等。
枪--锁口枪、梨花枪、拦门枪、左门枪、五虎断门枪、断门枪、梅花枪、罗家枪、峨崛枪、太极枪、五虎枪、夜战枪、十路大枪、提炉枪、露花枪、三步枪、花枪、双舌枪、大六合枪、小六合枪、中六合枪、罗汉枪、高家枪、子龙'枪、岳家枪、杨家枪、八门枪等。
棍--少林棍、群羊棍、齐眉棍、奇门棍、,大扭丝棍、小扭丝棍、醉棍、四门棍、八把棍、开棍、排子棍、进山棍、出山棍、盘龙棍、黄龙棍、八卦棍、琵琶棍、朴坛棍、魏家棍、莫家棍、罗汉棍、猴棍、金箍棍、五郎棍、八卦鞭杆、扭丝铁门问、霹雳棍、降龙棍等。
其它--方天输、月牙铲、狼牙棒、流金锐、单架、峨崛刺、双斧、双锤、虎头钩、双座钩、子午鸳鸯饿、八宝钩、日月镰、竹节鞭、双铜、九节鞭、流星锤、三节棍、绳镖、阴阳锐、燕尾翅、老虎鞭、双匕首、单刀鞭、拦门铁、孙膜拐、大扫子、双拐、荷叶钮、判官笔、板凳等。
②对练: 三才剑对练、青龙剑对练、八卦剑对练、穿袖剑、金刀枪、双刀串枪、单刀进枪、棍对枪、双枪、战枪、鹊子枪、圈枪、缠拦枪、大刀对枪、月牙铲对枪、刀拐对枪、双拐枪、双扫对枪、双刺对枪、刀牌对三节棍、虎头钩对枪、三节棍对枪、三节棍对棍、盘龙棍对枪、对手八卦刀、断门刀、对手双刀、单刀对大刀、方天载对大刀、对手三节棍、双扫子对拐、对手齐肩棍、排子棍、霹雳钮、降龙棍、大扫子对枪、空手夺刀、空手夺双刀、空手夺双枪、空手夺叉、空手夺双匕首、双刀对棍、板凳战双刀、钮战刀牌等。
如此丰富多彩的武术套路内容,虽然都以不同的名称而定名,但是,它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都是遵循着武术特有的技击技法特点和运动规律创造而成的。这是中华武术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通背拳 也称通臂拳,强调以猿背或猿臂取势,故又称“通背猿猴”、“白猿通背”。通背拳流传较广,流派较多,除“白猿通背外”,还有“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背”、 “两翼通臂”、“二十四式通臂”等等。较早流传于山西的“洪洞通背”,也属于通背拳系中的一个流派。 关于通背拳的起源,传说不一。有人说是战国时代孙膑所传,显然是很牵强。近代流传于北京、天津一带的通背拳,是清末浙江人祁信所传,亦称“老祁派”。祁传其子,其子又改“通背猿猴”为“六合通背”,后世也称此派为“少祁派”。“二十四式通臂”和 “两翼通臂”流传于河北、天津一带。两者的技法、劲力、内容均相似,一般又兼飞通备劈挂拳。由于此两拳派的劲力、身法受劈挂拳影响较深,故有人将劈挂拳列为通背的一支,其实,劈挂拳应属另一系的拳种。少林通背拳系由通背拳和少林拳所组成,已失去通背拳的特点。五行通背拳传说由清末一韩姓道士所传,分金门、木门、水门、火门、土门五个阶段逐步练习,土门是最高阶段。 通背拳以其特殊的伸臂动作而著称。伸臂动作要力由背发,通过肩、肘、以达到指尖,所以要求背、肩、肘协调,用力伸展,并非单纯地伸臂。其实,这种要求在其他拳术(如劈挂拳、八极拳、形意拳等)也同样强调,不过在通背拳说来更加突出而已。通背拳的另一特点是能以较高的姿势迅速而巧妙地出击,在练功防技术前要练很多柔软功。通背拳与一般拳法比较,拳或掌的手形较丰富,通背拳主要有单晃掌、撩阴掌、双盖掌、引手掌、拍掌、踏掌、秀骨拳、平拳、尖拳、斩首等;劈挂通备拳主要有勾搂手、摔掌、撩阴掌、点掌、掖掌、中掌、蹦中拳、立冲中拳、扣冲中拳、石猴诀拳、猿猴诀拳等。 通背拳的劲力,以“缩小软绵巧,冷弹脆快硬”十字为主。其套路有“小连环”、“大连环” 、“拆拳”、“五马奔槽”、“六路总手”以及“十二连环拳”。手法有“摔、拍穿、劈、钻 ”。步法有“行步、散步、连环步”。腿法以暗发为主,重七寸低腿。身形要求做到头顶、项领,前空,后实,虚胸,凹肚,探肩,臂长,活腕。拳势则要求做到身似弓,手似箭,腰似螺丝,脚似钻。通背拳的器械内容,以及祁氏所传的棍、单刀、双刀、枪、剑等均冠以“白猿” 。“二十四式通背拳”、“两翼通臂”则以子龙大枪、青萍剑、苗刀传世,并兼习风摩棍、劈挂单刀,劈挂双刀。
蛇 拳 蛇拳因模仿蛇的动作而得名。有关蛇形的拳术,类别很多,如形意拳有以蛇形为动作的拳路;少林拳有以蛇形为主的蛇拳;南拳有以蛇形掌为主的蛇形拳;也有以模拟蛇的各种运动形象结合技击的象形拳类。
传统蛇拳的动作开合得宜,刚柔相济,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上体要求松柔,下肢则要灵活,做到步活而桩实。蛇拳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实战时则要求:身要颤,步要转,二手忽闪神要战;圈绕步,步偕身,用指抢喉快为准;龙戏珠,掌插肋,勿手啄人勿顶击;脚尖点,虎爪进,急来缓应巧柔还。发劲时,同时还发声,以声助势。
传统蛇拳的套路主要由神蛇炼月、金蛇陆起、蛇蟠天真、白蛇吐信、风蛇绕树、率蛇盘石、毒蛇喷沫、腾蛇走雾、角蛇应尾等形象化动作组成。蛇拳以蛇形掌为主要手型;以穿、插、按、劈、钻、压、摆、挑为主要掌法;以崩、钻、按、冲、横、劈、勾为主要拳法;以半马步、跪步、丁步、独立步、弓步和麒麟步为主要步型。 梅花桩 又名梅花拳,简称梅拳,是立于桩上练习的一种拳术,也常用来作为基础功练习。梅花桩起源于明末,最初以家传形式流传于民间,到清乾隆年间始向外界流传,近代以河北栾县韩其昌传人较多。
梅花桩所用木桩,直径3~5寸,下半截埋在地下,上半截高出地面 3尺3寸,桩与桩之间的距离前后为3尺,左右为1尺5寸。随着功夫不断增进,桩要不断加高,有的加高到 5尺;也有人以砖块代桩,先在平砖上练习,再站横砖,进而站立砖。布桩讲究上应天象,下合地时,中合节气,如“北斗桩”(又名七星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 ”、“五行桩”、“九宫桩”等。梅花桩,因立于桩上练习,故有别于诸拳,也不同于南拳中的梅花桩拳套,其难度远非地面练习可比,练起来要求式正势稳,要建立严格的动力定型。梅花桩最适合两人以上的集体练习,众人围成一梅花状,忽开忽合,伸缩无定,饶有兴味。其套路除五式固定外,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活而不乱。
梅花桩分大架小架两种。桩势(式)有 5式:①大式(丹凤朝阳);②顺式(大鹏展翅);③拗式(二郎担山);④小式(猕猴攀枝); ⑤败式(霸王卸甲)。演练时,1式变2式,2式变3式,3式变4式,4式变5式,循环无端,变化无常。
梅花桩的步法有八方步和行步两种。①八方步,也称群步。八方步又分大中小 3种。小八方步是基础步法,运动中便于闪、转,伺机进击。中八方步和大八方步用以对付多个对手,快而不乱,进退自如,可取主动之位置,占有利之地形,进退随情,起落随形,变化有法,动静有术。②行步有 3法,即摆法、扎法、撤法。
梅花桩的器械练习套路有大刀、大枪十二路和大杆劈刺法;长柄器械类有戟、枪、棍、槊、□、耙、倒钩矛、梢子杆等;刀剑钩刺类有连环刀、剑、虎头钩、月牙刺等;此外还有流星锤等。
练梅花桩,应该注重 5式桩步的静力练习,这有利于练出通身一体的摔打功夫。桩式还有开裆顺胯的特点,以加大髋关节的活动幅度,提高灵活性。练梅花桩要求用鼻均匀地做腹式呼吸。经常从事梅花桩练习,对身体有良好的作用,可以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灵活性、准确性得到改善,提高某些肌肉和肌群的弹性和力量,增强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南拳也有梅花桩,但与北方的梅花桩、梅花拳不同,它不仅上肢动作多样,而且又较多地采用腿上的动作,所以也称为“南北合拳”。其手法主要有点、转、沉、挪、解、落、带、进。步法以拖马步为主。其步型多用“一字马”,身型注重侧身姿式,术语称“一片身”,目的是在防守中暴露面积小,进攻时保持一条线,便于捷进直取。其动作要求虚实分明,交手讲究躲、闪、带、打,避其锋芒,攻其虚弱,进如暴风骤雨,勇猛敏捷。 连 环 绵 掌 中国拳术之一,简称绵掌。手法以掌为主,运转舒展如绵,动作连而不断,掌法运行成环。劲力要求内蓄刚劲,外现绵柔,爆发时如迅雷不及掩耳。绵掌分 3路;以一路绵掌为基础, 二路、 三路是一路的发展与变化。另有“连环拳” 3路;一、二路又称二郎拳,特点是内柔外刚,以爆发劲为主;三路又称白猿拳,介于绵掌与二郎拳之间,是刚柔兼备、拳脚并重的拳路。器械练习有刀、枪、棍、剑,风格与绵掌一致。绵掌的器械以枪法为主, 保持了一整套传统练习方法, 如 “ 抖大杆子”、“划大杆子”、扎大枪(一百单八枪)、对战大枪、花枪、对花枪等。尤其是六路“连环大枪”和“小六合枪”, 既可作为基础训练单练, 又可按套路中的“招式”对练。 “十三太保功”是连环绵掌的基本功,分蹲式、站式、卧式3段,共 13个动作,要求外形动作与内体运气相统一,不仅可以强筋壮骨,为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并具有气功特点,对慢性疾病有良好的医治效果。连环绵掌的起源无文字可考,清末传于河北省河间县罗姓家族中,后来逐渐传入城市。近年来,绵掌主要流传于河北、河南一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猴 拳 中国拳术之一,以模仿猴子的各种动作而得名。据记载,中国早在西汉时就有了猴舞和猴拳。西汉长信少府檀长清曾在一个盛大宴会上表演猕猴舞。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导引图》 上有“沐猴灌”的名目和图象,描绘的正是猴子的动作。明代戚继光著的《纪效新书 拳经捷要》也有猴拳的记载。
猴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技术风格,但基本要领却是共同的,即在眼、身、手、步等方面要做到 22 个字:刚、柔、轻、灵、绵、巧、躲、闪、神、束、抓、甩、 采、 切、刁、拿、扣、顶、缠、蹬、踹、弹。前10个字指的是整个动作的神态,中间 8个字指的是上肢手法,后 4个字是腿法。
近代猴拳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其动作内容既要模仿猴子机灵、敏捷的形象,又要符合武术的技击特点,如出洞、窥望、看桃、攀登、摘桃、 蹬枝、 拼抢、藏桃、蹲坐、吃桃、喜乐、惊窜、入洞等都是具有形、法统一的猴拳动作。有的套路还编进一些跌、扑、滚、翻动作。猴拳要求做到形象、意真、法密、步轻、身活。形象就是外形要像猴子,如耸肩、 缩颈、圆背、 束身、弯肘、垂腕、曲膝等。意真是要做到神似,表现猴子的精神。法密是方法要紧密连贯,有起伏,有节奏。步轻是步子轻巧迅速。身活是身子灵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猴拳在动作质量、套路编排、表演效果等方面都有提高。自19 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竞赛大会以来,历届全国性武术表演比赛都有猴拳项目。 华 拳 中国拳术之一。拳家讲究“三华贯一”,“ 三华”是指精、气、神,华拳因而得名。
华拳的内容有徒手、器械、单练、对练。 1~12路华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拳术套路。这些套路多由踢、打、摔、拿等攻守格斗动作,按照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经常练华拳,能训练人的格斗技能,对人体各部肌肉的发展、关节的灵活、韧带的伸张和强固,以及平衡器官、中枢神经的协调机能有良好作用。
华拳有下列 7个特点:①形体工整。势式要求齐正、匀称、 严整。 ② 遒劲有力。动作势式讲究运用 “撑、拔、张、展、钩、扣、翘、相、蹦、顶、 塌、 收、沉”等“骨法”,亦即“五体”(躯干、上肢、下肢)要骨梗强壮,雄健浑厚。③心动形随。强调心志的内在作用,认为内外合才能劲力遒健,动有意向,因之运动时总是“心在势前,势居心后”。④阴阳分清。强调矛盾的双方要相辅相成,认为只有使“阴阳二气”协调起来,才能产生“神”的功用,因之对动静、虚实、刚柔、快慢、伸缩、张弛、抑扬、顿挫、 轻重、 起伏、内外、上下、正偏、 左右等对立因素, 在运动中十分注意掌握。⑤势势连贯。练法上强调“连绵相属, 气脉不断”。所谓“连”,是在一招一势之间必须做到“形断意连”、“势断气连”,运用内在的心志活动和眼神把前后动作的意向连接起来,使之势势相连,贯串一气。⑥动迅静定。华拳有招有势,“势为守,属阴,主静;招为攻,属阳,主动”。拳法要 “动如奔獭,静如潜鱼”, “进如风雨,退若山岳”,动迅静定,有节有序。⑦善调气息。重视呼吸调节,其法有“提、托、聚、沉” 4种。在一般情况下,由低动作进入高动作或做腾空跳跃动作时,运用“提”法;在高式或低式的静止性动作出现时,运用“托”法;在刚脆、短促有力的动作出现时,运用“聚”法;由高动作进入到低动作时,则运用“沉”法。这些调节呼吸的方法,随着动作的变化自然地运用,而不是故意做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的项目,并曾先后整理出版《一路华拳》、《二路华拳》、《三路华拳》、《四路华拳》4本书。 花 拳 中国拳术之一,相传是清代雍正年间甘凤池在江浙一带传授的。花拳在起势前,先以左拳心外向,右掌心贴左拳背,双背成环形,于胸前自右向左划半弧,名为“请手”。花拳有散手一百二十字、七十二擒拿法、三十六腿、二十四势。花拳练习实打之法,有抄手、抄腿、肘击、肩靠、股插等法,分上中下三盘。短打跌法有88个势名,都是身手足配合以跌人之法。花拳要领主要有下列 4点:①“打拳喜怒哀乐,虚势则喜,着力则怒,过势则哀,逼门则乐”;②“气要运入丹田”,使内壮而加强抗击力和爆发力;③以腰为一身之本,盘旋转侧,形如虎相,步动如飞,眼到手到, 步到身到;④交手时,两手必须保护心口和裆部,眼斜视,侧身而进。花拳在近代传习不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甘凤池,生卒年月不详,江宁人,武艺高强,又善导引之术,名闻各地,曾因反清案受刑不惧。有关甘凤池的故事,在江南民间流传甚广。甘凤池除传授花拳外,还著有《花拳总讲法》。 地 趟 拳 中国拳术之一,也称地功拳,因套路多由跌扑滚翻组成,故名。关于地趟拳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是在醉拳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区别是醉拳以醉形进行摔跌,而地趟拳只有摔跌而无醉形;另一说是各种拳术都掺用摔跌动作,只是地趟拳以摔跌动作为主,古称“九滚十八跌”,俗称“就地十八滚”等。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载有“山东李半天之腿 ”、“千跌张之跌”的说法,可见地趟拳的产生历史很久。地趟拳初盛行于山东,后传至全国。
地趟拳的特点主要是以跌扑滚翻的摔跌动作来诱敌入彀,败中取胜。例如,摔跌动作有翻身楔(单手直臂支撑全身倒立,用身体砸向对方)、鲤鱼打挺(两脚蹬地跳在空中;仰身平衡,两腿交叉蹬直,挺身,以便用两脚蹬倒对方或用两大腿里侧冲倒对方)、地趟绞剪(分为 3种,上风剪用腿击打对方头部、胸部,中风剪击打躯干、腰部,下风剪扫打腿部)、抢背(上体前倒回手搂抱对方腿部,再借滚翻惯力用腿击打对方)、前滚翻(倒地翻身楔打)、后滚翻(两手扶地用脚后蹬对方),等等。《纪效新书》 载有 “ 滚躺刀”、“ 滚躺双刀”、“滚龙枪”等,都是用摔跌动作以克敌制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趟拳列为武术比赛项目,深受人们喜爱。 查 拳 中国拳术之一,是中国回族人民最喜爱的拳种,盛行于山东、河南、河北各省。
查拳重视弹腿,拳套共分10路,每路有30~60个动作。第1、2路又各有副拳一套,正、副套路又有一刚一柔的技术要求。10 路查拳的名称是1 路母子、2路行手、3路飞脚、4路升平、5路关东、6 路埋伏、7 路梅花、8路连环、9 路龙摆尾、10路串拳。查拳的基础功有炮拳、滑拳、洪拳、腿拳。查拳还分长短单(双)练器械以及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等)。构成查拳体系基本动作和技击方法的有步型、步法、手型、手法、腿法、平衡、跳跃旋转、击、刺、劈、砍等。
查拳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4点:
①姿势舒展,动作紧凑。肢体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有助于发展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灵活性。
②动迅静定。要做到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脚赛钻,行如风,站如钉,亦即在练功过程中,不论大动作或小手法都必须非常快速、敏捷,同时在异常快速旋转、闪躲或冲、蹬、踢等技击方法进行时,又能突然地静止而稳定。
③发力顺达,节奏鲜明。查拳发力的顺序是上肢起于腰,传于肩、肘,达于手;下肢起于胯,传于膝,达于足。在完成这个发力顺序的同时,还要做到节奏分明,即在整个套路演练过程中要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一气呵成,自然顺达。
④协调完整。人体内外要协调完整,对于动作中的手法、身法、步法必须上下照顾,前后连贯。有些比较复杂的动作,如转身、拍脚、跳跃、起伏、转折等技术动作,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同时眼神、意识、呼吸必须与动作密切配合,做到眼到手到,神形合一。这种内外配合的练法有助于增强大脑的调节作用,使呼吸和内脏器官得到锻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查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戳 脚 中国拳术之一。以腿脚功夫为主,相传起于宋代,盛于明清。中国民间传说的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故事,说是武松使用了戳脚里的玉环步、鸳鸯脚,所以现在还有人把戳脚称作“水浒门”。太平天国时,太平军战将赵灿益,精通戳脚和翻子拳。太平军打天津失败后,赵灿益隐居河北省饶阳一带, 将戳脚、翻子拳传给当地群众。
戳脚分文、武两种趟子,武趟子是戳脚的本源,文趟子是其发展变化。武趟子的特点是:舒展大方,矫捷刚健,放长击远,刚柔兼施,以刚为主;它在全面锻炼手、眼、心、身、步之中,重点锻炼腿法、脚功。基本腿法有挑、剪、丁、转、 迎门插拦、左右八腿 (指丁、踹、拐、点、蹶、错、蹬、碾等 8种踢法)。传统的武趟子套路也叫“九转连环鸳鸯脚”,简称“九枝子腿”,一共9路,各路可互接互换练习,故称“九转”;每路的腿法都是一步一脚,连连发出,环环相套,故称“连环”;其腿、脚连环出击,左右互换,成双配偶,故称“鸳鸯脚”。文趟子发劲柔中寓刚,棉里藏针,架小紧凑,灵活善变,逼近靠影,柔里带刚。传统的文趟子套路叫“八根”(自转脚、玉环步、开石雷、似箭手、蹶子腿、走外、五花炮、十字捶等 )。 文趟子动作明快,节奏鲜明,其练法是心到神到,手到脚到;其手法有推、提、棉、转、贴、川、缠、展;其步法有进、退、闪、摆、抽、换、窜、旋;其战术讲究一步一脚,出人不意,诱敌深入,后发制人,下肢发脚,半步赢人,似踢非踢,声东击西。
戳脚以腿见长,但又十分强调手脚并用。拳谚说:“手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手打三分,脚踢七分”;又说“上肢不到,腿脚何益”,“手到腿不到,净是瞎胡闹”。戳脚在身法上要求中正,灵活,主宰于腰,宾辅肩胯。出手由脊发,出脚从臀输,二者均借以腰隙肩胯,即所谓“艺备身法方显高,技至无形始见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戳脚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大圣劈挂门源流
猴拳是陕西人寇四所创,寇四生性任侠,幼嗜武技,早年远走关外,拜了老僧为师,练成绝技,以保镖为生,但到凊末叶,火枪传人中国,以及银行汇克发达,保镖这一行已日渐式微,到了民国初年,更几被淘汰。民初某一年,寇四押运最后一次镖银由北方到广东,交收之后,他的镖局便倒闭,寇四也因此失业。寇四本想返回北方家乡,这时中国爆发南北战争,兵荒马乱,交通切断,寇四只得在一小村中栖身。一日,军阀爪牙下乡抓壮丁,寇四眼见军阀爪牙横行,忍无可忍,把军阀爪牙多人打伤,跳墙逃走,闯进一间武馆内藏身。
武馆主人耿荣贵,乃北方劈挂门名师,寇四把刚才自己逃亡原因告诉耿荣贵,这时追兵已到门外,耿荣贵情急计生,叫寇四穿上自己徒弟衣服,混在徒弟之中,练习功夫,瞒过追兵。寇四得耿荣贵帮助,逃过一场灾难,衷心感激,看见耿荣贵的儿子耿德海,聪明仱俐,便收为徒弟,传以武功铯技。寇四在耿家住了不到半月,一天因事外出,竟被军阀爪牙认出页面目,立即把他拘捕,判了八年监禁。
寇四身陷牢狱,长日无聊,脑海中只好玄思默想,研究功夫,他所囚的监房近山,猴子联群游玩,时常闯人监牢外庭院,打斗嬉戏。寇四从监牢窗囗外望,默察猴子动作,日久而有所得,发觉猴子一举一动,包括轻、灵、扑、跌、刁等动态,终创出五路猴拳:「企猴」「石猴」「迷猴」「醉猴」和「木猴」,那便是日后的「大圣门」功夫。时光荏苒,八年刑期届满,寇四出狱了,那时候耿荣贵已归道山,他的儿子耿德海亦已成长,寇四念耿家厚恩,把耿德海收为门下,传授猴拳功夫。
耿德海南传大圣劈挂 耿德海十七岁便充当镖师,常常出关外,劈挂门武技,就是他的家传武学,他八岁那年,便开始学习,把「劈挂门」学得很好,这门拳术是分「打膀」、「穿手」、「劈挂一路」、「劈挂二路」、「劈挂三路」的,以第三路最为实用。说到这一门的兵器,有「劈挂单刀六(共二路)、「劈挂双刀」(共一路)、「九洲棍」、「劈挂剑」、劈挂棍。
他十七岁便出来当了镖师,常常押镖出关外,历八年时间,到廿一岁那年,便充任李鸿章的兄长李汉章的私人保镖,廿二岁投身人北京的万顺镖局充当镖师,至清朝塌台时,他还在北京押镖到西安,这是最后一次。
耿德海在北京,最初驰誉的,便是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开了一个游艺会来庆柷,会场是在京城的天桥地方,耿德海被邀请参加表演,所表演的就是大圣门的醉拲,因为他的动作有类于猴子的缘故,为一般人所惊讶,认定这猴拳是创见,因而高声喝采。不过这时的耿德海,却是在军界活动的,在东北军队里任国术教练,便把猴拳教给东北军。也普在冯玉祥部属,充当教官,苴到冯玉祥的势力消失,他便到南京,在南京和一个姓刑的太袓门人相遇,也学了他的太袓门功夫,还兼学八卦、太极、形意三派拳法,更和自然门的杜心五相遇,拜他为师,所以他也兼精自然门武技。
刚巧这时李任潮赴南京,得到张之江的授意,肴他返粤筹组两广国术婠,这时候耿德海也随同他们到广州。刚巧广州精武体育会正拟聘一位教师来教拳,知道耿德海也是到过上海中央精武总会的,对于精武体育会的十套基本拳,也曹经学过,认为可以胜任愉快,所以就聘他为教授。耿德海虽然是大圣劈挂门猴拲名师,但是也没有机会把本身的武技传给精武会员,不过他也正好借看这机会,把从前自己所学的功夫,整理一下。所谓整理,就是把劈挂门、大圣门、自然门的手法,融汇贯通。劈挂门的功夫有劈挂拳,自然门的功夫有鸳鸯拳,大圣门的功夫,是除却原有的地螳四平拳外,还有五猴拳。
所谓五猴拳,是包括有醉拲、石猴、迷猴、企猴、木猴五型的。 耿德海在三十岁时候,他看见日本人在东北的势力渐大,知道不容易立足,因此只身南下到南京,这时张之江和李景林正在南京组织中央国术馆,各地的国术名手,都云集金陵,称为少壮派,而他们的武功,也各有所擅,因而感情都很好。
耿德海的南来,虽然先到广州,不过他到达不久,香港的精武体育会已经由大坑迁到坚道,扩充国术部了,会中的委员,泱定把国术部分作南拳和北拳,南拲是由洪家拳师林世荣担任,还欠缺一位北派名师,因为这时候各处的精武体育会纷纷成立,所以精武体育会的教师,都是在成立的时候,向上海中央精武总会请求派教练来负责教务的,所教的拳术,也是规定要先教精武十套基本拳,而在这时候,梧州、星马各地的精武会也纷纷成立,都是请求总会派教师到来的,总会这时虽然已经训练出一班师资人材,但是各地分会都成立,变成求过于供,耿德海也是上海中央精武总会的教师,既然南来,这时还是在两广国术馆候差,没有正式委任,香港精武会既然欠缺这种人材,便认为适合,所以就请耿德海到港负责,耿德海也乐意受聘,因为这也是独当一面的,正好发扬自己的大圣劈挂门。
从这时起,耿德海便正式在香港立足了。这是一九三O年的事,不过他在香港精武体育会教了一个时期,觉得精武体育会仅仅只有这十套基本拳技,不可以教本身的功夫的,精武那十套基本拳技不是不好,但是对于发扬本门功夫,便有点障碍了,他这次到南方,最大目的就是发扬劈挂门和大圣门的功夫,现目既然有了这种障碍,因此泱定离开精武体育会,百待到中央总会有人到来接替之后,他便在石板街成立了民众国术杜,发扬大圣劈挂门的拳技。
耿德海自组成民众国术杜后,他教拳的程序都是这样,所以门下弟子中,学得他的劈挂拳的多,学得他的五猴拳的却少,他在香港教了四十年拳,门下弟于中,学成他的功夫后,得到他许可,用耿德海嫡传弟子的名义正式出来教拳的,却没有几人。陈秀中是得到他的许可,正式开设健身院,以大圣劈挂门猴拳教人的。耿德海为人注重武德,他的名望虽高,但是最不喜欢出来逞头露角,教授门徒,只是埋头苦干,绝不容许他们仗看武技欺人。当他初到香港的时候,以教猴拳出名的,他的民众国术杜迁到鹅颈桥的时候,因为门徒多北方少年,所以他每天早晚,都很喜欢率领各门徒到跑马地草坪练拳,草坪是可以作磙地葫芦的,为看五猴拳的拲理深奥,动作缓慢,平常人是不容易看得出它的巧妙处的。
这时有不少南方拳师,因为存心小觑北拳的缘故,对于他的猴拳,更不看在眼里,普经有过几位南拳的拳师,向耿德海挑战,要想打倒他,但是他总是持看和平态度,本身固然没有和人较量,并且教训各门徒,也以涵养为第一戒,常常向各弟子告诫,要他们切不可和外间人打架,致损大圣门的声誉,所以他的弟于,也是从来都守看师戒,没有和人争斗的。
他的门下弟于中,年纪最轻便投到他门下的,要算是陈秀中了,因为陈秀中是在大坑生长的,他的父亲已经是个国术能手,秀中年幼的时候,便得父亲的传技。住在大坑的孩童,为看这里习俗,每年中秋节都举行舞火龙的原故,当地的青年,都出来负责舞龙,他们都是自幼训练的。因此便影响到大坑的武风很盛,当地的儿童,都喜欢打斗的,陈秀中在这里生长,幼年更学技,自然是很嚣张,难免和人打架,可是投到耿德海门下的时候,耿德海首先向他警告,叫他切勿借技欺人,在外面借看大圣劈挂门的拲技招摇生事,否则一定开除学籍,逐出师门。因此陈秀中虽然是年少气盛,也不敢在外和人生事。
陈秀中说:他在耿德海门下学了廿多年功夫,耿师傅的训示,第一便是严禁和人较技,所以凡是他的弟子,都能秉承他的意旨,不喜欢在外面生事的,成为了猴拳的弟子,都没有正式和人较技的缘故,猴拳的奥妙之处也不容易被人看出。所以一般人对猴拳的估计,都不很高,更有说猴拳的名头虽大,但是从未有人看过它的页正成就怎样宁认定它有点是纯盗虚声的。直至一九六九年五月,新加坡举办东南亚国术比赛,香港的各派高手,都报名参加。陈秀中为了想替大圣劈挂门争荣誉起见,想选出他的得意门徒陈观泰及万荣佳参加,向耿德海请命,得到他许可才可以。耿德海也知大圣门猴拳在香港国术界估价还是一个谜,也是由于从来没有页正表露的缘故,现在既有机会参加东南亚国术比赛大会,所以毅然打破一向所持的主张,准许陈、万两人用大圣劈挂门猴拳的名义参加。可惜万荣佳因当时杜会动荡,警务繁忙,上级不批准许离开香港。这次陈观泰虽然是随夭天体育会出发,但是却声明是猴拳名师耿德海的再传、陈秀中的弟子的,可以说得是大圣劈挂门猴拲的创举了。
比赛结果,陈观泰在轻量级甲组赛程中,以无敌姿态出现,五战五胜,夺得冠军,这时候不论是东南亚那一处的报章,都把他的小史介绍出来,说他是陈秀中的弟子,大圣门猴拳的英雄,可以说得是一举成名了。为看从前耿德海对于门徒,约束严厉,不许在外面打架生事,就是正式拳术比赛,他也不许参加的缘故,使到一般人对于猴拲的份量,没有正视,现在陈观泰能够在新加坡扬威,尽显大圣劈挂门猴拳的威力,在陈观泰奏凯归来,大圣劈挂门同人,在百利酒楼替他庆柷的时候,一向不喜欢露头角的耿德海老师,在盛会当中,也笑逐颜开的嘉勉了他的徒孙陈观泰几句。由此大圣劈挂门在国术界中,声势抬高了许多。
耿德海挟技南传,经过四十年,听说他普经和二十多位拲师研技,都能够把对方屈服,此后更成为朋友,而这派功夫,传人也不计其数,只是能够另立门户的,不过是陈秀中、周升帆、林树藩、许海等几个,林树藩在一九六四年病逝,少了一个大弟于,而耿德海也在一九七0年病殁。
据我了解,吴秀峰著名的徒弟有四个。
丁玉林,字文通(1911—1993)回族,孟村镇人,1930年师从吴秀峰,后随吴会清学艺。
丁玉林功深艺纯,为人忠厚,授徒甚众。早年曾赴天津设场授艺,是孟村一带很有影响的八极拳师之一,为传播八极拳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长典(1911-1999),原籍山东省枣庄市。1948年后定居上海,八极拳门谱七世。
王长典先生七岁随祖父练拳,十岁拜玄真子道人刘金林学拳,得绝技混元气、津丹道和铁布衫功法。1933年拜八极拳六世大师吴秀峰为师,专攻八极拳,后随劈挂名家彭瑞庭(盐山人)习劈挂拳,人曰“申城八极王”。
王长典先生终生习武,忠义可嘉。授徒甚多,并多次参加全国武术比赛,成绩优异。曾担任过上海卢湾区武术协会顾问,孟村开门八极拳研究会常务理事。1993年入选“中国武术名人辞典”,1999年入选“世界优秀人才大典”。
吴兆海(1912—1988),回族,孟村镇人,1928年拜八极拳六世掌门吴秀峰为师。吴兆海练功刻苦,好学敬业,1931年随师赴山东枣庄,后两下天津教拳授艺,是吴秀峰得意弟子之一。
吴兆海功底深厚,授徒严谨,出手迅猛,从学者方园百里达百人以上,为孟村一带著名八极拳师。
冯景山(1912—1994),孟村西姜官屯村人,少年时拜吴秀峰为师习八极拳。
冯景山为人热情诚恳,忠厚善良,嗜武一生,授徒甚广。且精通外科医道,造福乡里,受人尊敬。
拳术套路
本文2023-10-21 05:12:4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0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