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先生的一生大事的资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3收藏

齐白石先生的一生大事的资料,第1张

齐白石先生的生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在长沙湘潭出生,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1957年5月15日,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5到6月间,作最后一幅作品《牡丹》。9月16日,在北京医院逝世。

扩展资料:

光绪14年,24岁的齐白石还是个雕花木匠,叫齐纯芝,人称芝木匠。附近有个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喜结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园先生。

从芝木匠的一举一动中看到了他天赋才气过人,且有刚直不阿的品格,认为他是个非凡之人,若有名师栽培,定会前途无量。于是,胡沁园决定将他收为门生。

胡问你愿不愿意读读书、学学画,芝木匠答愿意倒是愿意,只是家里穷,年岁又大了,怕学无所成。胡沁园说怕什么,《三字经》里面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你正当此年龄。

只要有志气,什么都学得好,我有意收你为徒,你可以在我家一面读书,一面卖画养家。”芝木匠听了,激动万分,立即向胡沁园深深地三鞠躬,九叩首,行了大礼。

从此,纯芝在胡家住下,烧松烟以夜读,步落月而晨吟,潜心钻研诗词书画。胡沁园是书香门第,教育子侄外甥和家人不得对纯芝有任何怠慢、冷落的表现。

并准备了15担谷、300两银子,着几个力夫送到他家,解除其后顾之忧。胡沁园为便于纯芝将来作画题诗,给他取了几个名字。

胡沁园对为纯芝授课的陈少蕃先生说按照老习惯,在授课前需要给纯芝取个名、取个号,是不是取个璜字,斜玉旁的璜。

陈说好,有意思,半璧形的玉。取个什么号呢,你看,濒生如何,不错,湘江之滨生,湘江之滨长。

胡沁园说画画恐怕还要取个别号。纯芝的家离白石铺近,就叫白石山人吧。从此,齐白石这个名字,伴随着他辉煌的艺术生涯,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传遍了五洲四海。

—齐白石

1864年生,1957年去世,汉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三岁。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在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 他专长画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 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的山水画表达他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刻体悟,他的人物画长于传神达情,他的书法简约大方、雄健浑厚的笔意融入人物画中,完善了人物内在的神情的表达。 齐白石1951年的留影 (87岁)

齐白石画像(15张)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曾居住于湖南省涟源市杨市镇。1877年,跟随叔祖父学过木匠,次年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间画工入手,曾习古人真迹,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他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作幕僚寓客,终于成了诗、书、印、画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的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 齐白石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 齐白石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

、《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他专长画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 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要理解齐白石的书法,就要先看他的学书法的过程。齐白石书法大体分三路风格,一是早期楷书,二是篆字,三是行楷书。齐白石早期学何绍基,题画酷爱用金农书法风格,但他临仿的不是冬心的漆书,而是带点颜真卿多宝塔碑调子的隶味楷书,拙劲十足。后来他受吴昌硕行草影响,拓开了,参以己意,开始了自由挥洒,行楷张手叉脚取势欹侧,篆字厚重朴茂,力道十足。用形象来比喻,齐白石的字像个高大挺拔的庄稼汉,手上有厚厚的老茧,脚上沾着泥土,红脸膛,健康,结实,而眉眼间又有内秀,一望而知是个精明人。他的书法把拙气、稚气与霸气结合得很好。齐白石以卖画卖印为主,书法是捎带的,现在传世的齐白石书法作品数量与其画相比,可以说微不足道。他的书法篆书较多,其中为人题斋号匾额较多,对联较多。他自定的润例里,画上写篆字是要加钱的。作为篆刻家,篆籀是必修课,也是看家本领,所以他的篆字造诣最高,大幅多字篆书尤见功力,如果说他的画是写出来的,他的篆字则是画出来的——每个字都是一个优秀的形象。他的篆字书法与其篆刻风格是高度一致的,也可以说,他怎么写就怎么刻,反过来,怎么刻就怎么写,个性鲜明。中国书法自古重视书卷气,因此,秀丽工致的文人字广有市场,突出代表就是二王一路书风占压倒地位。而齐白石的书法却另辟天地,说实话齐白石也确实书卷气不够,他也不装,早年写金农体楷书时还拘泥扭捏,后来就放开了,坦诚直率, 长枪大戟,追求雄强壮劲老辣,带着很强的草莽性情,行草间以篆籀,亦庄亦谐,挥洒自如,有自己的面貌。

        故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齐白石的书法线条,来源于碑学,是金农体加行草,比较雄强而率真。附齐白石画作题跋供您参考。

生平简介

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寄萍老人老萍、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等,湖南湘潭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遂以卖画、刻印为生。中年曾多次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诗宗樊增祥,用真心,有古民歌意趣。制印取法秦权、汉印、汉碑额,单刀直下,豪快有力。书学何子贞、金冬心、李北海、《天发神谶》、《三公山》,晚年参以曹子建碑。绘画在陈师曾支持下有“衰年变法”,在博大与精微之间游刃。做了不少“千古绝唱”的“好文章”。

齐璜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无不卓绝的大艺术家,在艺术上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对这四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齐白石是在各方面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他跨越了两个世纪,活到将近百岁。继清末民初海派画家之后,他把传统中国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的人品、绘画、诗句、书法、篆刻,无不出类拔翠。他的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

齐白石,原名纯芝,字谓清、兰亭,小名阿芝,后改名璜,字萍生,号白石,白石翁,老白、又号寄萍、老萍、借山翁、杏子坞老民、齐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生于公元1864年,卒于1957年,湖南湘潭人,长期侨居北京。

1983年底至1984年1月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齐白石诞辰120周年作品展览》。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齐白石山水画选》等问世

齐白石先生的一生大事的资料

齐白石先生的生平:齐白石1864年1月1日在长沙湘潭出生,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