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原本为什么姓夏侯?曹家和夏侯家是什么关系?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4收藏

曹操原本为什么姓夏侯?曹家和夏侯家是什么关系?,第1张

可能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曹家和夏侯家会这么亲,很多姓夏侯的都是曹操的亲戚。其实曹操家原本就是姓夏侯,只是后来改成姓曹,这是什么呢?其实这方面的记载有很多,因为曹操的生父曹嵩原本就姓夏侯,而且曹嵩还是夏侯惇的叔父,所以这两家实际上也就是亲戚关系。而且曹家和夏侯家也是非常争气,出了很多有名的人物,这样才撑起了曹魏这个国家。

听说,曹操原本姓夏侯。为啥曹操后来不把姓改回来?到底怎么回事?

1,讲真,曹操的身世之所以有争议,就是因为没人知道他爹曹嵩到底是谁的儿子,目前来说曹嵩的爹最有可能的是曹腾的某一个亲兄弟,过继给了曹腾,至于曹嵩的本姓是夏侯家,不足为信。

2,曹操的祖辈不是认了一个曹性宦官做爸爸吗。

3,复旦大学已经对曹操后人和夏侯后人做了一些基因对比,得出结论曹操跟夏侯家没有关系。

4,关于曹嵩的身世,《三国志》记载:曹嵩生曹操,曹操被认为是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人 ;但《三国志》又记载莫能审其(曹嵩)生出本末;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三国吴人所注《曹瞒传》提到曹嵩本姓夏侯,为夏侯惇之叔父;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中对曹嵩出身的诋毁说法是父嵩乞丐携养(路边要饭的) 。

5,已经有结论了。曹操后人和夏侯家后人有同一个祖宗的概率可以说是0。曹操本夏侯氏完全是抹黑。不过曹操是曹参后人的概率也被清零了。

6,只能说明他原本不姓夏侯。。。

7,因为夏侯操 难听 瞎猴操

8,推测曹操本姓夏侯这个流传的信息大体可以从这3个基本条件进行讨论,1是曹操父亲是被曹氏宦官收养 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的收养思维都不太可能会收养一个异族的男孩 即使是真的出于类似战友好兄弟这种深刻情感而收养 也不需要改姓,2曹操生性多疑 却偏偏对夏侯家族无限信任 甚至把夏侯后辈视如己出说两者没有特殊关系不太符合常理,3现代所谓DNA检测以证曹和夏侯两家没有关系说服力不强 首先2者当时有可能是远亲 到了N代以后再检测 准确性很低其次现代检测的范本是否准确不能保证。个人更偏向于曹操跟夏侯家可能是隔几代的远房亲戚,但两家是世交,才有了夏侯家族对曹操的鼎力资助以及曹操对夏侯家族的无限信任。

9,这个好像是这真的,本姓夏侯,跟夏侯渊们是有亲戚关系的,不然夏侯渊他们怎么可能帮他。

10,对曹操墓的关注只有13年,不知其后有什么新发现,有劳知道的帮忙科普下。据我所知,DNA鉴定古人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技术,也并不为考古界所认同,只能说是一种结论或者成果。其次,若曹嵩为夏侯氏,那么曹嵩和曹操的DNA必然与曹鼎等人不同,以曹鼎的DNA为依据只能是个自欺欺人的笑话。最后,将近二千年无论是家谱所追寻到的现代人,还是曹操这一系的血脉,早就无考,而族谱的真伪,以及二千年保持血脉没有过继等其他常见历史因素在内几乎是不可能的。若撇清曹操和夏侯氏关系是根据13年的DNA测验,怕是笑话没看够的。

11,貌似是类似于陈家和司马家那种吧。

12,嗯,原名夏侯吉利。

13,曹氏和夏侯氏有通婚的,夏侯尚娶了曹真的妹妹。

14,原来研究历史就是研究这个的呀。故纸堆里刨这种学问,已经刨了几千年,还要继续刨下去?

15,为啥要改回来,他爸姓曹,他随着姓就是啦,至于他爸之前叫什么,有啥关系。再说,他爸都过继给了曹腾,随曹腾姓,没问题呀。

16,嗯,曹家那么多人,曹仁曹洪曹纯曹休等都姓曹就曹操姓夏侯。

17,因为曹操跟夏侯惇亲的和一个人似的。

18,因为和夏侯杰同姓他嫌丢人。

19,曹操听说是夏侯一族的养子,如果这么说的话夏侯惇那一波夏侯族人不是跟曹操兄弟伙的?

戊子岁末,承安省身。春秋一载,所为孤零。近得<<巨罡曹氏族谱>>,追思先祖,筚路蓝缕,成今繁盛。山河重立,子孙维念,易难常理。

——题记

阳历2008年将尽的时候,整理了一年所做的诗。这是第一次整理,确实有原因。

喜欢诗是从初中开始的,写诗也是从那时开始,而真正开始按着古人的规则写格律诗却是从07年开始。以前总认为“平仄”是很难的东西,如果写诗要按着这样的规则写,不是像明清的八股文一样被束缚了吗?这似乎倒是外行的看法,因为我真正开始按着格律写的时候,没有觉得有一点束缚,倒是越发觉得自己所学谫陋,不能很好地运用词汇。我先从简单开始写,所以先开始写绝句。这三年来写的也几乎都是绝句。本来是一个爱好,没有想着会把这些诗注释成散文。今天,坐到这里写文章的时候,发现这些诗记录了三年来我的生活内容。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实我的诗也可以称为“诗史”,他是有关江山社稷的大历史,而我不过是记录个人情感流动的小历史。

整理下来,总共梳理出七十二首,而用来注释的大约一半,因为有的内容有些重复,我的文思又有限,实在不能再写出一些新的感想。

回忆自己二十多年的经历,只有这一年进行了这样一段文字的总结。(题记中的话。)诗固然写的不是很多,更重要的是现实中有事情在打击着我,那就是家父从三叔手里拿来一本家谱――《巨罡曹氏族谱》。巨罡是我的老家,在新乡市封丘县。其实,村子的名字不是这样写的,两个字前边各有一个“土”字旁。罡字加土在字典里尚可以查到,巨字加土就不好找了。本来名字前边是没有土的,这一个土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据传清朝康熙年间,山东有一曹姓人士在朝为官,曾来巨罡村联过族谊,说是山西洪桐系一个支脉,与我祖上同出一支。后来该人在朝获罪,皇上下诏:诛灭九族,株连到巨罡曹氏家族。当时我村族人辩解说:我们村与巨罡是两个不同村庄。我们的巨罡,两个字前面都有土字旁,而诏书上没有土字旁。官府所派人员认为说的在理,又无据可查,便撤兵回朝,因而我们避免了一场大的劫难。自此,“巨罡”就成了现在的村名。

古代的生活殊为不易,株连九族的确是一个让人恐怖的事。我向来喜欢看历史书,拿到家谱后,更是爱不释手。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我功利地浏览了一遍。实在抱着有些希望,原本还想拿着家谱去向同事炫耀一下。可翻看之后才发现正如家谱上写的“我族由洪桐移居封邑以来,力田者多,显仕者少。”不要说显仕了,自明朝洪武年间起五百多年连一个进士都没有出现,最高的官也就是正八品。这不禁让我有些泄气,可是和刚才的故事联系起来,似乎也很有道理。也许正因为是老实的庄户人家,才没有那么多的风雨,不像那个曹氏官员,虽然可以得到达官显贵的荣华富贵,却同样可以得到“族灭”的惩罚。生存的方式有很多,韬光养晦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虽然是八品官,可是就在家门口,县官不如现管,倒是可以为家乡谋些好处。祖宗之聪慧,后人不敢妄揣。

父亲总是向我说起他的爷爷如何如何有文采,如何如何书法好。我翻了一下族谱,曾祖果然是家谱名人中的一位。只是翻遍了族谱,也没有找到父亲说的曾祖有秀才举人之类的功名。我的心里顿时更加平静。

小时候在老家生活过两年,还是有些感情。不像我的弟弟,到现在也只去过老家几次,加起来还不到半个月,于那个地方自然是陌生的。我虽而在那里上了两年学,也认识一些同学,可终究由于时间和空间的缘故,同学之间到现在没有一个联系的,因而思绪也像断了线的风筝。不像祖父和父亲,在那里还认识一大堆的人,可以和乡邻聊上一些时候。原本想着和老家的关系会越来越疏远。实在没有想到会得到这样一本族谱。看过之后,的确使我很受震动。不是在古代,而是在当今。

老家人在古代的确没有显赫的功绩,也没有我可以引以自豪的官员。但这却正是祖宗的高明处,毕竟古代“伴君如伴虎”,官场之无情倾轧,帝王之喜怒无常,家族虽然可能荣耀,自然也会忽降灾难。像我的本家曹雪芹,虽然祖上那样的煊赫,被称为“百年望族”,甚至巡抚的奏折也要附在曹寅的奏折里才能引起康熙的重视,可最后却还是“呼啦啦似大厦倾”,往日富贵都似烟霞散去,连子嗣也没有留下来。这样想去,我的祖先倒有些大智如愚了。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家族开始兴盛起来,不仅人口增多,各行各业的人才也不断涌现,省辖市的市长有之(如果是清代的话,这已经是五品了,帽子上顶的应该是水晶帽珠,比祖上的正八品高出许多),法院的副院长有之,妙手回春的名医有之,建筑公司的董事长有之,电业局副局长有之,援助西藏扎朗县并任副县长者有之,农业局副局长有之,(省辖市)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有之。可见祖宗用心之良苦。这几十年出现的杰出人才比几百年间出现的都要多。但这毕竟是我的祖辈和父辈中的人,对我的激励还不够,最让我感慨的是,和我同龄的人中,新乡的文科状元而被北京大学录取者有之,郑州大学的研究生有之,到俄罗斯留学者有之,上海经济学院的学生有之,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专科师范生似乎也不能光宗耀祖。但是,我却不甘于忍受现在的'局面,不要说像秦叔宝一样绘图凌烟阁了,我连可以上家乡的族谱的事迹也还没有,的确太打击我了。

想起“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的达芬奇说的一段话“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他的母亲。”以前自己的确有些盲目得狂妄,明明什么能力也没有,却想立不世功勋,志向高远本没有错,错就错在空有志愿而没有坚持不懈的行动。还不到半途而废的时候就已经觉得困难而放弃了。通向成功的道路的确有很多条,但都是浅尝辄止,这也注定失败会光顾没有恒心的人。况且参加工作以后,又在单位住,与外界的联系也仅限于吃饭。倒真进了夜郎国,像井底之蛙一样,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只是仍旧念叨着曾经的鸿鹄志向。等到族谱传到手上的时候,猛然发现,虽然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却也有如此大的进步,我虽然居住在省辖市的鹤壁,却可以堕落到整日碌碌无为。我的确觉得自己已经是城里人了,而不是像牛顿一样觉得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没有经历挫折的年轻人总觉得自己就是巨人,事情的成功远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复杂和难以达到。只有他们真正碰壁了之后,才发现现实中的确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也才体会到秦琼卖马究竟有多悲惨,也体会到趋炎附势的威力,也感受到社会的包罗万象。

比起祖先,我真得要好好学学了。在等级制度那么森严的社会,老家的始祖曹瑚以编筐得以生存,虽然和刘备卖草鞋的处境差不多,但却没有“皇叔“那样的金字招牌,其实什么招牌也没有。因为庄户人家,所以读书人不多,以至祖上连一个进士也没有。我其实喜欢说自己出身书香世家,在中国,这样的出身似乎显得很有身份。虽然不见得继承者一定也有书香的气质,起码可以拿祖宗来炫耀一下。原本听家父讲曾祖是个举人,而且在当地很有名,曾经和黄河南边的一个人并称过什么,如果这是真的话,县志里应该有记载,因为并称在古代比出身书香门第还吃香,虽然并不见得并称的人各各都是精英,却可以流传美名。比如说“建安七子”,我除了可以很明确地叫出孔融的名字外,其他的还需要认真思考,因为我一不小心就把他们和“竹林七贤”混到一起了。尽管这样,并称的美名还是流传了下来,而且一提并称,就觉得这些人一定很牛,给人不同凡响的感觉。我似乎是受了不良影响的毒害,为了一个虚名而或喜或怒。祖上有名固然可以夸耀,子孙无能才是丢人现眼。真正有本事者不需借祖宗之光,徒有其名者只能为先人抹黑。其实,都在自己的拼搏了。现在的时代毕竟不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时期,真正有才学者终有用武之地,不会像汉朝的贾谊一样不得志,也不会像杜甫一样没有钱接济家里而使小儿子饿死。

之所以这样说,固然是因为我在家谱里发现曾祖虽然熟读儒家经典,而且书法的确有些造诣,却没有发现有什么功名和并称,家谱里找不到,县志里更不会有了。但我却是从亲身经历中得出要有自己的本事。因为当学生问我问题而我答不出来的时候,我才发现自觉的知识比自己以前想像的还要贫乏。我固然知道乾隆的生辰年月,却不能将他一生的事迹清晰地讲出来。我只是知道一个个点,却没有成为系统。即便我说自己就是曹雪芹的后代,而现实中的成绩却一谈糊涂的话,世人也会以为我欺世盗名,这才是让人找地缝而不得的时候。

所以,我记住了郑板桥的话——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祖,靠祖宗,不算是好汉。我的祖先没有留给我荣耀,却留给了我智慧,而这智慧却又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荣耀只是鱼,智慧才是渔。这一本朴实无华的族谱,或将启发更多的族人,激励更多的族人,以淡泊平静续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探访文峰乡金庄村曹家古桥纪实

在舞阳县文峰乡金庄村北的三里河上,有一座建于明代中期的古桥,当地村民称此桥为“曹家桥”,又称“曹完粮桥”。

古桥所在的古道如今是一条普通的田间道路,解放前却是舞阳通往西南山区的主要道路。

古桥原来是七孔桥,七八十年代洪水泛滥时期,当地村民私自拆除了两头的两孔桥板在其他田间路跨河处搭建小桥,桥梁就由七孔桥变成了五孔桥。

现存的古桥桥面长95米,宽30米,上铺花岗岩石板,方孔,下面桥墩由石滚做成,石滚上铺青石条。桥墩间距13米,桥墩长25米,宽045米,高064米。桥面基本完好,但由于年久失修,其中有一块石板塌于桥下,另有一块石板不知去向,亟待维修保护。

2019年6月22号下午,省土木建筑学会桥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的刘工协同漯河市摄影师、古桥爱好者等,与舞钢市上曹村曹完粮后人一起前去考察了曹家古桥。

关于这座桥的建造,舞钢市曹氏二十四代的曹绍明老师这么告诉我们:明朝中期,河南连年遭灾,百姓很多都饿死了,上曹村曹家大义施粮,救济饥民,并代舞阳百姓交完三年的纳贡税银。朝廷为表彰曹家的义举功德,特批从舞阳县衙至上曹村为曹家修了一条三丈二尺宽(有说三丈六尺宽)的专属大道,这座古桥就位于专道过潕水河处,因为是曹家帮舞阳百姓交完了公粮被政府奖励才建造的路桥,故此人称完粮桥。数百年来,这座桥梁方便了沿途群众通行,上曹村曹完粮的义举事迹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清咸丰年间,因古桥年久失修破损,曹氏族人曾主动筹资维护,并于桥北立功德碑以示后人。后此碑在上世纪70年代初被附近群众挪往他处,中间很多年没有音信,现在据说在古桥北面小杨庄的一口井里面。如果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出面打捞出来,就能够更确切地知道古桥的过往史料。”曹氏二十三代的曹耀增律师说。

我们一行到达金庄村,顺着一条弯曲的小路前去探访古桥。路边田园风光无限,村民的小菜园里豆角辫子一样挂着,韭菜一畦畦碧绿,偶尔有农人在菜园子里锄草。曹律师顺手拽了一把韭菜,捋了捋泥土塞进嘴里,说:这样绿色环保没农药的菜小时候常吃,如今想吃到不容易了。

挨着小路,是一条干涸的沟渠,里面茅草深深,荆花正烂漫开放。

“这就是当年的那条舞阳县城通往上曹村的古道!”曹律师边走边给我们讲解,“听说过‘大路沟’这个词吗?所谓大路沟,就是因为曾经是大路,车马行人走来走去,路面土质越来越瓷实,就比路两边低了,夏季雨水大了顺着路面冲刷,久而久之就成了沟。我们现在走的这条小路,以前应该是古道边,古道成了沟渠后,你看,现在这条小路是不是也比两边田地低了?”

面前的小路夹在两边的田地中,确实已经成了路沟了。我们顺着路沟往北走,三里河在路沟左边弯弯曲曲的蔓延。河滩上有牧羊人在牧羊,天空中一朵朵白云飘过,映在河水里的就不仅仅是云朵,还有云朵一样走走停停的羊群。经过了几重弯曲之后的三里河,在古桥所在地自西向东奔流而下。

“三里河是自然形成的河流,可称"九曲十八湾",因为湾多减小了水流对古桥的冲击破坏,古桥才能够保存得如此完好。”桥梁建筑文化中心的刘工看着面前的古桥说。

因为刚下过一场大雨,小桥的桥孔处堆积着一大片从上游冲下来的垃圾,看起来很不美观。曹律师跑到河滩上找到一根长长的木棍,一点点地拨开垃圾团,让它们穿过桥孔顺流而下。古桥附近的河滩上有几个老农正在开荒,曹绍明借来老农的铁锹扒开垃圾去探桥下水深,结果根本探不到底,最后用曹律师手里的长木棍才探到了河底。

“看这木棍的水印,估计水深得有二米多。”曹绍明说。

据曹绍明讲,他们家族正在续写曹氏家谱,祖上是明代景川侯曹震。

“我们曹氏“景川堂”这一支系,祖上是宋朝武惠王曹彬的后裔。千年以来,景川堂曹氏文贤武俊,历代英才辈出:宋朝先祖武惠王曹彬、明朝景川侯曹震、民国黄埔学员曹东龄、当代曹东昌驻澳大利亚使馆总领事、曹刚川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曹华川少将,曹志恒司长,曹峰大校,曹恒大校,曹英武文职少将等都为我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曹氏后人说起祖先来,脸上洋溢着骄傲与荣光。

为了铭记祖先的功德,曹氏后人曾经多次前来探访古桥,寻根究底。

舞钢与舞阳原为一县,从舞钢山区到舞阳县城去,必须经过潕水,潕水上只有这一座桥,所以这座桥就是连接舞阳县城与西南山区的必经之路。

承载百姓车来人往的古桥,几百年来没有出现下沉与不均匀沉降,那么古桥的建造究竟有什么技巧?古桥的桥墩都是大型石磙,在古代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施工难度有多大?为什么要用石磙做桥墩?

对于这些疑惑,桥文化中心的刘志杰老师解释道:古代梁式桥的桥墩,大多数使用圆柱形石头,一是运输方便〈装车、运到现场距离远的话,可滚动到水边〉,二是分水效果好,减小对桥墩的冲击力;三是造型美,给人以艺术感。

在河滩上开荒的苏老汉今年六十多岁,是附近的小杨庄人。苏老汉回忆说自己小的时候曾经多次在桥下游泳,游到水底时曾亲自摸到桥下面有很多木桩。

“自从我记事起,很多河道都慢慢干了,只有这条河,啥时候都有水,再旱的天气这河里的水都一直流着。”苏老汉说。

对于古桥下河水至今未干的原因,苏老汉介绍说是桥下有泉眼一直往外冒水的缘故。“再往下走的河道边上,还有好几个泉眼呢!一直咕嘟咕嘟地往外冒水,不信我可以带你们去看!”苏老汉说。

据舞阳博物馆康馆长说,舞阳有泉眼的事在县志上有明确记载,这也是舞阳城所在地名叫‘舞泉镇’的缘由。

曹律师拨走了桥下垃圾,我们仔细观察了桥下的水面,发现的确多处有大大小小的水泡不时往外冒出来。

“这还是我们漯河古桥自小商桥以后第一次听说桥底打桩的事!也是漯河留存古桥中唯一一座至今仍然有流水的古桥。”刘志杰说,“三里河是条以泄洪为主的河道,滩涂面较宽,中间河道较窄,水流较急,将部分河道下边淤泥卷走,致使河道水越来越深,修建桥梁有一定难度,桥面至今平整无下沉或不均匀沉降,正是因为桥下打有多根木桩,增加了桥体的抵抗不均匀下沉的能力,古代工匠智慧之高,令人敬仰! ”

从金庄往西南方向去,大概有十多里的舞钢市任桥村有另外一座古桥,古桥桥头的石碑被人为推倒在干涸的河道里。推到的石碑断裂为三节,上面的字迹依稀可见。世代居住在任桥边的八十七岁的任黑娃说任桥建造于明代。“这桥打我小时候就这样,七孔桥,石磙桥墩,花岗岩桥板。石碑上的年代是嘉靖廿六年。”老人肯定地说,“门前的路以前是西南山往舞阳城去的大道,再往北走要过三里河上的曹家桥。”

“不从曹家古桥过不行吗?到舞阳没有别的路可走?”刘志杰老师问。

“不行!到舞阳要过三里河,三里河上只有这一座桥。老辈人传下来的说是上曹曹家的桥,曹家的祖上曹完粮替舞阳城百姓交了税银,官家赏赐从舞阳城往西南山上曹曹家修路建的桥。”任黑娃说。

当年的古官道究竟经过哪个村庄,如今已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任桥与金庄曹家古桥的建造年代大致相同,桥梁结构形式一样,所用的建材都是石磙桥墩,花岗岩桥板;任桥村又在上曹村与舞阳县城的中间,任桥村的道路就很可能是当年古官道的分支道路,桥梁也是同一时期修建的。

临别的时候,孙爱国老师与漯河医专的张老师特地为任黑娃老人与古桥拍了合影,以纪念这位老人对于古桥多年的守护。

对于这次考察,曹家后人与漯河桥梁建筑文化中心的刘老师,以及《情满漯河》的编辑摄影师孙老师一样,是本着发现历史文化,抢救文物古迹,传承优良传统美德的衷心去做的。古桥,古建筑,如同老人一样需要护理体检,如果不及时查勘并登记在册及时维护,等他们(它们)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记忆了。

一、介绍

曹雪芹(约1715或1725年前后—约1763或1764年),男,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名沾(雨字头),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居士。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故 ,其子曹顒、嗣子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锦绣”之乡生活中长大的,少年时代过着富贵奢华生活,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到了这一年的除夕(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之交的2月12日壬午除夕),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据裕瑞《枣窗闲笔》记载,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除了《红楼梦》中的诗词,他的诗现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均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也有人认为已经写完,但80回后的内容散佚了)。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

据说,曹雪芹出生后三天,正是久旱逢喜雨,他的父亲曹頫很高兴,就给他起名为“沾”,这个字取自诗经上的“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意思细雨溟溟濛濛,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滋润大地并沾溉四方,让我们庄稼蓬勃生长。与“久旱逢甘霖”有关。“沾”字也可以与“世沾皇恩”挂上钩,是感谢皇上的意思。

“雪芹”这两个字出自苏轼的诗句:“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意思是说:泥土里留有芹菜的根,只有一寸多长。在这雪地里,它什么时候才能发芽生长呢?要等到春天到来,才可与斑鸠肉一起炒着吃呀!

而且他的自注:“蜀八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泥芹之泥虽是污浊,但它“雪芹”却出污泥而不染。苏东坡常以“芹”自比。东坡兄弟诗里的“雪”,他也多是洁白而有保护之意。因此,曹雪芹就给自己改名为“雪芹”。这就是后来世界文学巨匠曹雪芹名字的来由。

(1)身世籍贯

关于曹雪芹,很多方面仍难有定论,除却生卒年的争议,他的字、号也不能十分确定,按照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的说法,应该是“姓曹名沾,字梦阮,号芹溪居士”,但有的研究者认为他的“字”是“芹圃”,“号”是“雪芹”。

他的生卒年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十年。他的生年,主要有二种看法,一种认为他生于公元1715年,即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另一种说法认为他出生于公元1724年,即雍正二年甲辰。他的卒年,主要有三种看法,

一种认为他卒于公元1763年2月12日,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另一种看法认为他卒于公元1764年2月1日,即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他卒于公元1764年初春,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

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是贾母的原型——李氏的过继子(李氏的丈夫曹寅的侄子)。曹雪芹的上世的籍贯,现有几种看法,一是河北丰润,于明永乐(明成祖年号,1403—1424)年间还至辽东铁岭,后来跟随清兵入关,一是辽阳,他的上祖曹振彦原是明代驻守辽东的下级军官,大约于天命六年后金攻下了辽阳时归附,以后随清军入关。

(2)身世考证

曹振彦归附后金以后,先是属佟良性管辖,后来又归了多尔衮属下的满州正白旗,当了佐领。旋即跟随清兵入关。曹振彦在入关前的明、金战争中以及入关后的平姜瓖之叛的战争中是立过功的,他历任过山西吉州知州、阳和府知府、浙江盐法道等官职。曹家的发迹,实是从曹振彦开始的。

此后,曹振彦之媳,即曹玺之妻孙氏当了康熙的保母。1663年(康熙二年),曹玺首任江宁织造之职,专差久任,至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在江宁织造任上病故,康熙旋即命其子曹寅任苏州织造,后又继任江宁织造、两淮巡盐御史等职务。并命其纂刻《全唐诗》《佩文韵府》等书于扬州。

曹寅之所以很得康熙的信任和赏识,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康熙最重要的教引嬷嬷(康熙曾对别人介绍曹寅之母时说过:此吾家老人也。)曹寅又曾是康熙的陪读,是康熙儿时的玩伴。所以康熙南巡六次曹寅家曾主持过四次接驾大典。

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在扬州任上病危,康熙特命千里马送药拯救,只可惜曹寅已死。曹寅病故后,康熙又因极其宠爱曹寅,就叫其子曹顒继任江宁织造(那时好像不许世袭)。

不幸的是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曹顒病故,康熙又特命曹寅的胞弟曹荃(宣)之子曹頫过继给曹寅的妻子李氏并继任织造之职,直至1727年(雍正五年)12月24日曹頫被抄家败落,曹家在江南祖孙三代先后共历60余年。曹雪芹就是出生在南京的。直到1728年(雍正六年)曹家抄没后才全家返回北京。

当时,曹雪芹尚年幼,按生于乙未说是虚岁是四岁,按生于甲辰说是虚岁五岁。曹家回北京以后的情况,文献绝少记载,曹頫曾经在给康熙的奏折里说道:“惟京中住房二所,外城鲜鱼口空房一所,通州典地六百亩,张家湾当铺一所,本银七千两”等等。

曹雪芹在穷愁困顿中于公元1763年或1764年即乾隆二十七年或二十八年的除夕去世。他的不朽巨著《石头记》的前80回,早在他去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书的后半部分据专家们研究,认为基本上已经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行世,后来终于迷失,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3)武阳说

300年前《南昌武阳曹氏宗谱》问世,武阳镇曹村是曹雪芹祖籍地。

2010年4月8日,在浙江图书馆。找到了300年前的《南昌武阳曹氏宗谱》,这是一本300年前保存完好的《南昌武阳曹氏宗谱》的手抄本。

在这本1693年修的《南昌武阳曹氏宗谱》里就清楚地记载了“盖自永乐二年,始祖伯亮公从豫章武阳渡协弟溯江北上,一卜居于丰润咸宁里,一卜居于辽东铁岭卫。则武阳者,洵吾始祖所发祥之地也。”和武阳曹氏的宗谱记载完全一样。历史的清楚记载,事实胜于雄辩,武阳镇曹家是就是曹雪芹南宋祖籍地,千真万确。

曹雪芹南宋祖籍地在武阳。自中央电视台1994年报道以来,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全国很多的红学曹学专家都为之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来武阳曹家深入研究考察,周汝昌对曹雪芹祖籍更是研究之深,并亲笔题字:《曹雪芹祖籍武阳镇》。

这部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江西南昌武阳曹氏宗谱》的出现,不但证明了南昌武阳曹氏宗谱的真实性,还为研究探讨红学和曹学的专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据。

《南昌武阳曹氏宗谱》不但记录了曹氏的世系和世序,还清楚地记录了曹氏的迁徒志和祠堂志。从这本宗谱可以得知:曹雪芹南宋祖籍地在武阳镇,300年前就有真实的记载和认定!看到这本300年前的修的《武阳曹氏宗谱,几十年来曹雪芹祖籍地的争论,考察,研究,今天真相大白,所幸的是许多专家能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历史记载一模一样,应感心慰。

(4)乳山说

据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曹雪芹高祖曹玺是被清军自胶东半岛虏获,因同姓而被曹振彦收养,因此曹雪芹祖籍地的研究应以曹玺为主,而不能把曹振彦的祖籍地当做曹雪芹祖籍地。致力于红学研究的曹祖义先生从1998年就提出曹雪芹是曹髦后裔,同曹祖义是宗亲的观点。并在全国红学大会上发表其研究成果,获得了部分红学家的认可。

曹祖义说,曹雪芹的祖籍在乳山,不管从历史资料上,还是曹雪芹在书中亲撰的家谱上,以及曹祖义的家谱上,都充分证明曹雪芹是曹丕、曹髦的后裔。另外,曹雪芹家和曹祖义家以范字起名上的规则完全统一,这些都是有力的证明。

曹祖义在对《红楼梦》多年的研究中发现,曹雪芹把他们家的家谱,用“十首怀古诗”灯诗谜的方法,写在《红楼梦》第51回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家和其亲宗东港市大孤山曹家在起名范字上是一脉相承的,以此可以证明他们是同宗谱的本家人。如此,曹祖义和曹雪芹有着共同的祖籍———当时的宁海州河南村。

复旦大学对国内与曹雪芹有关的曹姓人群进行了DNA检测,现有的曹姓DNA数据支持曹雪芹祖籍“乳山说”,而不支持“丰润说”、“辽阳说”等众多学说。

扩展资料

曹雪芹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文学创作。他创作的《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雪芹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不仅对后世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而且在绘画、影视、动漫、网游等领域产生了大量优秀衍生作品,学术界、社会上围绕《红楼梦》作者、版本、文本、本事等方面的研究与谈论甚至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参考资料:

——曹雪芹

曹操原本为什么姓夏侯?曹家和夏侯家是什么关系?

可能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曹家和夏侯家会这么亲,很多姓夏侯的都是曹操的亲戚。其实曹操家原本就是姓夏侯,只是后来改成姓曹,这是什么呢?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