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姓 化氏家谱 化姓起源 化姓名人 化姓的来源 化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2收藏

化姓 化氏家谱 化姓起源 化姓名人 化姓的来源 化姓简介,第1张

化姓来源:

望出南越,黄帝臣化狐之后。据考证,自盘古开天地,“化”氏子孙有文字记载的共同祖先是“化狐”。据史料记载,黄帝时,手下有一名曰“狐”的大臣(远古时代,人只有名,没有姓,如:尧、舜、禹等),因“狐”创造车船随黄帝出征四方而深得黄帝的喜爱,特赐姓“化”。后来化姓后人繁衍至今,子孙已分散遍及华夏各地。所以,“化”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可与华夏五千年文明同寿,化狐是“化姓”始祖无疑。我们的祖先在历史上也曾经辉煌过,明朝有文学家化晖、援朝将领化燮,清朝有骁骑将军化守登。化氏子孙应以“化”姓为荣,努力发掘、弘扬“化姓”文化。

按:中华姓氏中与我“化”姓同音的姓氏还有“华”“花”“滑”“画”“划”等。这些姓氏可能是同出一源,其间存在一种相互转换的可能,我景泰县化氏老谱载有“化姓由华姓讹传而来”之语,这有什么可靠的依据吗?是谁在什么时间因为什么原因改为“化姓”的?谁都无法回答这些问题。所以,我们应当认识到,无论是“华姓”改为“化姓”,还是“化姓”改为“华姓”,总之,“化、花、划、画、华”等姓之间存在深刻的历史渊源关系,而“化姓”是中华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比“华姓”的起源还要早千余年。“化姓”与中华五千年古老文明同寿,是值得我们化氏子孙引以为豪的姓氏。

化姓分布:

◆山东省

莒南县岭泉镇化家庙子村、薛家墩后村及县城以西的十字路镇化家白龙汪村、东南团林镇李家团子村、北泉子四村及县城以北的北园镇虎园村、团林镇化家村均有化姓子孙聚居。以岭泉镇化家庙子村最为集中,化姓人口近千。其地始祖为化元、化芳等兄弟三人,据传说是明朝年间由江苏省东海县迁移而来。1996年左右立祖坟,祖坟从村后(村北)迁至村南,在鸡龙河北80米。祖坟面南背北,主要由三座主坟构成。

◆甘肃省

景泰县大部地区都有化姓人,以芦阳镇、三塘村、兴泉村、喜集水村等地区较为集中,近年有许多化姓人渐聚居于县城一条山镇。景泰县化姓以明朝武骑尉化盘为始祖,大约于1522年以后由固原卫(今宁夏固原)迁居景泰大芦塘城(原属靖远县管辖),子孙繁衍生息四百余年,已传至第十八代人。据近日对本地化姓人口的不完全统计,有姓名可考的族人自始祖化盘起共有1708人,其中亡故者683人,在世者1025人。大约有100-200人尚未纳入计算。另外,本地化姓在第八世高字辈、第九世天字辈(约公元1800年前后)时期,有大半族人或因官府工作调派、出征、经商,或因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陆续外迁(外迁方向主要是新疆、内蒙),也有支派因某种灾难而绝户,致使世系表空白之处很多。而本地家谱语焉不详疏于记载,故天灾人祸使此次家谱人口统计难以准确计算,1708人也许只是其中一半而已。

永登县华姓与景泰县化姓本为一祖,都是弟兄数人由山东避难而来。因认为“化姓”本是“华姓”而不知于何年复改为“华姓”,难道有什么可靠的依据吗?

静宁县有化姓几十户。与景泰县、永登县、宁夏固原化姓是一个祖先的后人。

◆韩国

韩国晋阳、罗州等地今有化姓人口2000左右,以明朝援朝将领化燮为始祖。辽宁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秋华在2004年6月发表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一文中有如下记载:

明万历二十年(1592),即李朝宣祖二十五年(壬辰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经过长期备战,亲率水路大军,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史称“万历朝鲜之役”,朝鲜称“壬辰战争”或“壬辰倭乱”。当时朝鲜疏于军备,日军很快攻下王京(汉城)、开城、平壤等地,宣祖逃往义州。在万分紧急的时刻,宣祖多次向明朝求援,“请援之使,络绎于道”。明朝于当年两次派兵援朝抗倭,相继收复王京、开城等地。万历二十五年(1597),日寇再次发动侵朝战争,此年为丁酉年,故称“丁酉之役”。明廷再次援朝,战果累累。次年,中朝两国军队又在海上与倭寇展开殊死决战,终于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战后,明朝东援将士多人落籍朝鲜,援朝将士的子孙也有陆续东渡朝鲜者。

晋阳化氏。《大明遗民史•广东陈氏•明国东渡人目录》认为:“晋阳,化燮,丁酉(1597年)再乱时,以中军之职参战,战后东留定居晋阳。”《韩国姓氏大百科•姓氏的故乡》认为晋阳化氏是明朝开国功臣、大司马、大将军化云龙后代,丁酉再乱时,化燮在蔚山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荣获一等功臣,战后定居,以晋阳为本贯。化氏子孙在朝鲜受到重用,化燮子奉祥官至嘉善大夫,孙英俊官至通政大夫,玄孙日就为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使,还有资宪大夫化日长,嘉善大夫化日熙,折冲将军化东辉,通德郎化允泽,五卫将化廷汉,参判化锡汉等。韩国经济企划院1985年的国情调查报告显示,化氏已有1592人。

◆其它地区:

◆河南省上蔡县化庄村、新野县前高庙乡郭湾村、禹州市褚河乡化庄村均有化姓人口千余人。

◆安徽凤阳临淮有化姓20余户。

◆北京丰台区花乡黄土岗村有化姓20余户。

◆宁夏贺兰县立岗乡化姓人也不少,至少几十户。

◆沿着京杭运河河畔,分布着很多化姓家庭,如山东省枣庄附近、江苏邳州、高邮、金湖和高邮湖、地龙船闸等地都有姓化的。

◆北京房山区张坊镇,安徽颍上半岗镇蔡庙村,广西岑溪市、梧州市,河北邯郸、衡水、石家庄、宁晋县刘家台儿、雄县,江苏邳州市、盐城市、徐州,内蒙古河套平原,山东临沂、微山县、曲阜、菏泽市单县,山西,陕西,新疆,青海,宁夏固原等地亦有化姓分布,户数及具体人口数字不详。

化姓名人:

●化狐

化狐,也称作化狄、货狄(狐、狄古字形相近而易),黄帝臣。据史料记载,黄帝23年(公元前2845年),手下有一名曰“狐”的大臣(远古时代,人只有名,没有姓,如:舜、尧、禹等),因创造车船帮助黄帝征讨四方而深得黄帝的喜爱,特赐姓“化”。自盘古开天地,此为化氏子孙有文字记载的共同祖先。后来化姓后人繁衍至今,子孙已分布遍及华夏各地。化狐作为中华远古时期第一个舟楫的伟大发明者,是我们的光荣与骄傲!是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永远学习的榜样!!

《廿六史》中有如下记载:

黄帝始制阵法,内行用刀锯,外行用甲兵,设旌麾,有不顺者征之。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命共鼓、化狐制造车船,水行用船,陆行乘车,以通行四方。行六相而天下治。立五官以叙五事:命羲和占日;常仪占月;鬼叟蓲占星;车区占风;命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刚所建。始作甲子,干支相配,而定之以纳音;命容成作盖天以象天,占日月星辰,而定气运;造神历,置闰月,以知时节;命仓颉制文字。仓颉四目,生有圣德,当时有灵龟负书,出于洛水之汭,丹甲青文,仓颉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园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语山川,以指画掌,而造文字。文字成,苍天为之降下雨粟,鬼神夜间为之哭泣。

初,自伏羲画八卦以来,略有文字,至仓颉造字,则以六义造字。一曰象形,二曰指事,三曰谐音,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至此时,天下的文字就具备了!帝命隶首作算数,命伶伦造音律,命大客作承云之乐,命名为《咸池》。黄帝元妃嫘(音累)祖,教民种桑育蚕,制造衮冕衣裳,制作杵臼使谷粟能够脱壳,作釜灶而民始粥,作甑而民始饭,以烹煮之法,制造甜酒和奶酪;让人们过河有桥梁,走路有鞋穿,死后有棺椁。命挥作弓,夷牟造箭,歧伯作鼓吹,铙角、灵[革+卑](军中击的小鼓)、神钲(行军乐器),以扬武德;命共鼓化狐剖空树干制成舟船,把木头削成桨,用来渡河。命邑夷仿照北斗的旋转,制成车子以供出巡四方。

其它古本中亦有如下记载:

《初学记》卷二十五 器物部 舟 第十一 引《物理论》曰:化狐作舟。

《世本》曰:“共鼓、货狄作舟。宋衷云:二人并黄帝臣。注云:货狄亦作化狐,化孤见鱼尾画水而游,乃剡木为楫以行舟。”

澍桉玉海引世本云: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当是宋注。又桉共鼓见木可以浮水而渡,即刳木为舟;化狐见鱼尾画水而游,乃剡木为楫以行舟。路史引货狄作化狐,说文同。

●化益,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之后,父亲皋陶。化益也被称作伯益、伯翳、伯繁、柏翳,或只称益。因佐舜有功,被封于费,因此又叫大费、费侯。化益是尧舜禹时期的农业专家、地理学家、政治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还是一个发明了“凿井取水”和“以卦占卜岁时吉凶”的办法的伟大的发明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具有传奇色彩和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人物。舜时化益与大禹同朝为官,因善于狩猎与畜牧,被佥推为九官之一的虞官,负责治理山泽,管理上下草木鸟兽,并佐舜调驯鸟兽。由于他在长期狩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鸟兽语言和习性,鸟兽多被其驯服,因而在畜牧方面功绩卓著。又始食于嬴,被舜赐姓嬴氏,作为东夷少昊部落嬴姓的继承人,并赐给其封土。大禹继承舜的王位之后,化益又辅佐大禹治理水土、开垦荒地、种植水稻、凿挖水井(《世本•作篇》引《周易释文》:“化益作井。”)。化益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树。《吕氏春秋•慎行论•壹行》:“得陶、化益、真窥、横革、之交,五人佐禹。”化益曾告诫大禹,凡事要有前瞻性,要虑事周全。不要违背法则、制度,不要过度游乐享受,不要违背规律去追求百姓的称誉,不要违反民意而满足自己的欲望。治国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废,谦虚会受到益处,自满能导致失败,要选贤任能、除奸去邪。在处理民族矛盾方面,化益亦表现出远见卓识。舜时,三苗族离心离德,舜便派大禹武力征服,三苗不服,化益提议,要恩威并举,德武相济。大禹接受了化益的建议,撤退军队,实行文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终于归顺。化益还将跟随大禹治水时所经历的地理山川、草木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记录下来,成为《山海经》的素材。据史料记载,大禹有意禅位于化益,班固《后汉书•律历志》称张寿王治《黄帝调历》言:“化益为天子,代禹。”但因禅让制度的社会背景发生变化而未能实现,大禹之子启夺取继承权。从此,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禅让制度亦被世袭制取代。后来化益的后嗣非常繁盛发达,分衍出徐姓、黄姓、赵姓、秦姓、江姓、化姓、马姓、梁姓等十多个姓氏,俱尊他为血缘始祖。

●化晖

化晖,明朝文学家,《辞海》有此记载。其余不详。

●化盘

化盘,行二,其父兄名讳已无法查考。原籍固原卫人。据甘肃景泰《化氏家谱》残卷记载,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十月初九日公率全家种地应帮军役(即参加兵户,平时屯种,战时出征),军名虎都巴才户,因军功,官至武骑尉。后因军事需要,全家随军屯种戍守迁居靖北大芦塘城(今景泰县芦阳镇旧城),因之为景泰化氏始祖。其后代繁衍生息近五百年,已至第十八世,千余人口。子孙忠勇可嘉,多以军人效国。四世孙化守登在清初平定叛乱战争中建功于“秦之兴安、蜀之西川、楚之竹山”等地,战绩赫卓,“东镇海口”,参与 ,解救、引进琉球国首次进贡朝拜清朝使臣,被康熙帝封为骁骑将军,任兴国副将,位列二品,世袭三代,此人臣非常之荣也。八世孙化兴廉、化兴朝随宁远大将军岳锺琪建功新疆等地。十四世孙化文仁在抗日战争中出生入死,击杀倭寇无数,屡立战功,晋升中校代理团长,隶属于国防部,后实授上校团长。

按:

固原卫地处西安、兰州、银川的三角交汇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戎、羌、匈奴、敕勒、鲜卑、突厥、柔然、党项、女真、鞑靼、 等少数民族和汉族聚居地区。素有“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之称。秦始皇、汉武帝、宇文泰、成吉思汗、忽必烈都曾经营过固原,他们或亲临固原视察、或在固原设置州、或在固原设置中央派出机构,其规模之大,权力之显赫,在当时就全国而言也是罕见的。靖北大芦塘城亦其属地也。

景泰县在军事上明朝属于固原卫,清朝属于靖虏卫,其地理位置独特,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位于甘、蒙、宁三省交界处,是河西走廊的东端门户,这一独有的地域特征和地理位置成就了它在丝绸古道中东引西联的枢纽地位,故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常争之地,历史上战乱非常频繁。天灾人祸,原居民多已离散,今之居民多数系明朝年间迁移而来。

●化燮

化燮,明朝援朝将领。明万历二十年(1592),即李朝宣祖二十五年(壬辰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经过长期备战,亲率水路大军,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史称“万历朝鲜之役”,朝鲜称“壬辰战争”或“壬辰倭乱”。当时朝鲜疏于军备,日军很快攻下王京(汉城)、开城、平壤等地,宣祖逃往义州。在万分紧急的时刻,宣祖多次向明朝求援,“请援之使,络绎于道”。明朝于当年两次派兵援朝抗倭,相继收复王京、开城等地。万历二十五年(1597),日寇再次发动侵朝战争,此年为丁酉年,故称“丁酉之役”。明廷再次援朝,化燮以中军之职参战,在蔚山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荣获一等功臣。次年,中朝两国军队又在海上与倭寇展开殊死决战,终于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战后,明朝东援将士多人落籍朝鲜,化燮以晋阳为本贯定居。化氏子孙在朝鲜受到重用,化燮子奉祥官至嘉善大夫,孙英俊官至通政大夫,玄孙日就为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使,还有资宪大夫化日长,嘉善大夫化日熙,折冲将军化东辉,通德郎化允泽,五卫将化廷汉,参判化锡汉等。韩国经济企划院1985年的国情调查报告显示,化氏已有1592人。

《韩国姓氏大百科•姓氏的故乡》认为晋阳化氏是明朝开国功臣、大司马、大将军化云龙后代。

●化守登

化守登,字标吾。甘肃省景泰县人。乙卯相,生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二十八日寅时。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九月二十九日。葬景泰大芦塘城南九道岭祖茔。清初从军,征剿建功于秦之兴安,蜀之西川,楚之竹山,渐陟福建闽安协标中军游击,康熙六年授兴国副将总兵。参与 ,解救、引进琉球国首次进贡朝拜清朝使臣,被康熙帝封为骁骑将军,位列二品,世袭三代,此人臣非常之荣也。恤军爱民,兴民戴之,制《荣寿春搜图》并为叙赞,以颂其德。

《靖远县志》道光志卷四二十四页行伍条中记载:化守登任福建闽安副将标下中军游击。

《靖远县新志》卷三仕官表五(武)康熙时代二品总兵副将条中记载:化守登任兴国副将。

《靖远新志》卷十七耆旧传条中记载:化守登,靖北大芦塘人。清初从军,征剿建功于秦之兴安,蜀之西川,楚之竹山,渐陟福建闽安协标中军游击,康熙六年授兴国副将总兵。恤军爱民,兴民戴之,制《荣寿春搜图》并为叙赞,以颂其德。

《景泰县志》载:化守登,字标吾,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一六一四),卒于清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大芦塘人。清初参军,在平定明朝残余势力中为清王朝屡建功勋。顺治四年(一 七),调兴安军给都司职。同年,剿杀明宦王应泰,随总镇任珍剿王关锁运粮明军,活捉王关锁明总兵李世英等。五年剿杀明将杨三、整齐王等,于石梁山活捉明副将张尔起。六年,同游击仰九明随平西王北征,大败明总兵张山猴、李奇德,活捉刘三众等,招抚榆林、神木等地。七年,随仰九明杀明将高有才;复石梁山,擒明永历王朱生枝。八年破松树岭,活捉明将李琦;围攻两河口,获明将覃琦;攻克石沟寨,生擒明军首领覃一涵,杀中军李君治。当年八月,清廷予守登以银牌花帛奖。十一月,又破明将孙守金与西川残余势力勾结连犯西乡之举,斩明将翘兴宁、赵定国等。九年,赴湖北竹山县破黄家寨,明游击黄国泰被射死,孙守金、宜州王朱敬耀等被擒。清廷授守登以游击职。之后,又杀明将杨某,获大旗二十七杆,刀枪器械盔甲千余件,救出县官、典史二人,难民男妇千余人。十一年,赴竹山县广峪寨杀明总兵傅起德,擒副将田福等。此后军功、职级无从考查,惟清封“骁骑将军”一节可知。据大芦塘父老相传,守登为人忠厚,年老还乡,热心公益,颇受地方尊敬。制“荣寿春搜图”并为叙赞,颂其德。

(注)“荣寿春搜图”系康熙六年,守登公以副总府衔协守兴国时所绘,有叙赞为证。景泰县志误。

●化文仁

化文仁(1912。5。9-1960。5。17),字贯群,一名化贯群,世居甘肃省景泰县喜集水。自民国十八年应征入伍,勉受军训于没疆场。曾参加中日战争,九一八暨七七事变等战役。卢沟桥畔呼杀跳梁倭寇,团河宫前惨流敌弹鲜血,既膺伤而就医,旋平痊以游击,枪林弹雨从征廿余年,金戈铁马,奔驰万里。兹将详细事迹叙述如下:二十二年,大军驻节察冀,日本兵于民国廿年登陆秦皇岛,进兵沈阳,东北失守,是为九一八事变。日寇秣马厉兵,朝夕训练,测绘地图,进兵喜峯口,以东亚共存共荣之军事侵略攻陷华北。全国人心为之愤慨。时年贯群二十有二,晋级陆军少尉排长,率领全排披星戴月开拔前线,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与倭寇巷战百余次,手刃倭寇千余人。倭寇为之丧胆褫魄。虽非江东八千子弟,似同田横五百壮丁。二十三年驻节察绥边区,伪司令季守信、季英等受日军煽动,窜扰察绥后防,贯群奉旅长密令,并赴百灵庙与匪对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攻势毙匪数十人,擒伪队长一人、马三十余匹、枪械数十支。游击三月,所到之处,匪兵敛迹。二十六年,驻节河间府,日军驻平津各租借地,以保护侨民之名义保送白面,私贩枪支运我内地。勾结土匪汉奸,时向我 挑衅。我军民忍之再忍,敌意未逞,然敌节外生枝,以致引起芦沟战事之发生。贯群时年二十六岁,晋级陆军上尉连长,率兵参加。夜渡黄村站,遇敌于团河,敌众我寡,兵力悬殊情形之下,全连壮烈牺牲。贯群脸部受伤,绿纱帐中昏晕一夜,天雨淋漓,渐觉清醒。即于北平协和医院医治一月后,病体复原。是时北平已被倭寇占据多日矣。贯群虽已脸受重创,然报国之心勿稍怠,病将愈即赶赴雄县,组织游击队,追奔逐北,搴旗枭酋,游击于冀鲁豫晋之间者,八年之久也。致使敌人时刻提心吊胆,未能高枕安眠,实华北游击之功也。胜利后,晋级陆军少校营长,围剿河北各县土匪有功,晋升中校代理团长,隶属于国防部,时年三十有五。华北日渐紧张后,以剿匪有功,实授上校团长。三十七年冬时受伤赴平医疗。平痊后整束归装,返里省亲。(据族叔化廷述文整理)

●化绍新

山东临沂人,出生于1953年10月。1971年高中毕业,1974年参军,复员后在临沂市运输公司任驾驶员,后入济南经济管理学院学习经济管理专业,1986年毕业。综合钓创始人;中国渔业大学钓鱼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鱼学院院士;辽宁渔友之家常务理事长;辽宁渔友渔具公司董事长;辽宁渔友钓鱼俱乐部总经理。

化绍新自小爱好钓鱼,擅长用饵,对悬坠钓组物理化学变化中的饵重关系和外力作用下的信号反应有独到见解。曾加盟上海海狮钓鱼俱乐部,2000年被湖北老鬼钓鱼学校聘为主教练,在竞技钓鱼中夺杯得奖如探囊取物。1997年起亮相竞技钓坛,即获第三届“钓王杯”第4名和十三届全国钓赛手竿第5名的不俗战绩。1998年又提高一个等级,获第四届“钓王杯”第3名,1999年在圆梦“钓王杯”成为新“钓王”的同时,又在第十五届全国钓赛中获手竿第4名。然而,在竞技钓鱼的鱼种变化为较大鲤鱼和草鱼的比赛中,化绍新和大多数钓鲫高手一样,出众的钓鲫技术就难免见拙了。是年的第三届“海狮杯”全国俱乐部总决赛上,他告负于两场钓大鱼而留下遗憾。钓技成就于鲫鱼可称“时代特色”,他是特定条件下物质、鱼情和竞技规则促成的。成为“钓王”后的化绍新依然钟情于“钓王杯”,第六届因故中途收竿,今年的第七届又有上佳表现。如此稳定的成绩是化绍新成了年轻钓手的崇拜偶像,他也从不拒绝钓友求教,在钓界极有口碑。

●化桂云

化桂云,女,安徽淮北矿务局张庄煤矿综合经营分公司工人。单肢残疾,自强不息。1985年九月获得全国女子乒乓球单打第二名。1988年获得第八届世界伤残人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1989年9月获得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伤残人运动会金牌。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授予女劳动模范。中国残联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残联1991年5月9日“全国自强模范”。杜集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化姓地名

◆北京市昌平区昌平镇化庄村。

◆北京朝阳区西部化家胡同。北起朝阳门外大街,南至芳草地北巷。民国时已有其称,以姓得名。化家胡同以西有芳草地西街,再西有贾家胡同,东起芳草地西街,西至神路街。民国时亦有其称,亦以姓氏得名。化家胡同北部现盖有蓝岛大厦,芳草地西街北部亦盖有大厦,其街型亦同化家胡同,发生了颇大变化。五十年代初,辅华矿药厂发生爆炸,贾家胡同受到波及,房屋受损倒塌。九十年代,贾家胡同北部建天福园小区,东北部亦盖楼,亦发生了颇大变化。

◆河南省新蔡县化庄乡,占地面积68平方公里,东南与杨庄户交界,西临县城紧靠106国道,且与涧头乡、棠村镇接壤,东接安徽临泉。该乡现辖20个自然村,205个自然庄,347个村民小组,全乡人口54400人,耕地面积65289亩。止年底,全乡将有80%的村委之间可通柏油路。驻阜国家二级公路由该乡横贯而过,将为该乡带来勃勃生机,引来滚滚财源。新筹建的集中心贸易市场将以崭新的姿态喜迎八方来客。化庄乡的经济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地处平原,属半湿润地区,可谓阳光充分,水源充足,加上有利的交通地理优势,基础设施健全。全乡共有柏油路8条,长达60多公里,实现了全乡村村通柏油路;建成移动、联通两个手机接收塔,大大提高了手机、电话的入户率。为加大小城镇建设步伐,该乡新修街道两横三纵,整修的主街道宽敞,路灯、水道、绿化带等设施齐全,已建成综合贸易市场一个,停车场一个,专业交易市场四个,同时,加大市场管理力度,规范市场行为,招来外资。

◆河南省永城市化庄村。

◆河南省禹州市褚河乡化庄村。

◆河南省上蔡县化庄村。

◆河南省郾城县化庄村。

◆山东省莒南县化家庙子村、化家白龙汪村、化家村。

◆山东省滨州地区邹平县化庄村。邮政号码 256217

◆山东曲阜市姚村镇化庄村。位于曲宁公路以南,是曲阜、宁阳、兖州三县交界处。全村土壤是沙土地,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为主的产业结构。全村共有人口976人,土地1600亩,党员25人,干部4人,人均收入3100元。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化桥村。户数381,人口数1437。邮政编码276704。明朝中叶,化氏徙此定村,因村东有一小桥,故称化桥。后传薛礼征东时,曾在小桥上挂甲小憩,逐改称挂甲桥。

◆陕西省洛川县朱牛乡东化庄村。

◆河北怀来县小南辛堡镇化庄村,海拔约1000米,位于山区的腹地,被大片的黄土丘陵和黄土台地环抱,仅有一条通道与外界相连。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瀛化庄村。邮政号码 212361

◆安徽省阜阳市化庄村。

◆焦作高新区李万乡仇化庄村。

◆青海省乐都县桃红营乡化庄村

◆甘肃省景泰县有化家崖湾、化家坟掌。

◆山西省介休市连福镇化家窑乡化家窑村、化家窑煤矿。村子四面环山,风景秀丽,不过近几年由于人们疯狂的开采煤矿,山已经快塌了,全村将要迁出了。这个村大部分都是姓化。

◆安徽省濉溪县新蔡镇化家湖。化家湖位于淮北市濉溪县新蔡镇北部,距淮北市区直线距离十千米,公交里程约十五千米,淮北市公交公司庆相桥车站有专线12路公交车直达。

◆湖北省潜江市张金镇化家湖村。

甘肃景泰县化氏盘祖之第十四世孙化栋搜集、整理、修订

黄帝纪年四七零五年正月十六日(西元二零零七年三月五日)成初稿

第18集:秦始皇统一中国

在西安临潼区东面五公里的骊山北麓,高隆着一座土山丘,这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帝王陵,陵园占地5625平方公里,陵墓封土现在周长仍有1700余米,雄伟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在这里,沉睡着一位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巨人,他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是他,结束了中华大地列国纷争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因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青史,又因实施暴政,遭千古骂名,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而他所主持设计的皇帝制度,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家喻户晓的秦始皇,不仅他的身世。生平功过引人注目。如今,就连座落在骊山脚下的始皇陵,也因重多未解谜团而倍受关注,神秘莫测的秦始皇陵,空前绝后的兵马俑,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烟云,感受这位伟大帝王的丰功伟绩。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的邯郸,赵国的首都,秦国公子异人正在这里充当人质,公元前259年,异人的长子出生,他就是后来彪炳史册的秦始皇,公元前250年,异人继承秦国王位,称秦庄襄王,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薨,13岁的嬴政继位,因为年幼,朝政大事控制在相国吕不韦手中。公元前238年,22岁的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仪式,戴冠、配剑,这不仅意味着他已经正式成人,而且将亲理朝政。此前秦国内,形势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朝政大权已经从相国吕不韦转移到了长信侯嫪毐手中。嫪毐被吕不韦送入宫,与赵太后私通,嫪毐仗着太后的势力日益嚣张,自称秦王继父,嬴政亲政,让嫪毐感觉莫名恐惧,他盗用秦王玉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率兵进攻蕲年宫。面对这一突发事件,这位年轻的国王向世人展示了超凡的魄力和领袖才能,他迅速组织兵力,平定叛乱,将嫪毐车裂,随后罢免举荐嫪毐的相国吕不韦,将其放逐到巴蜀,吕不韦畏罪自杀,嬴政顺利铲除了两大权力集团,将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相互攻伐,战争不断,经济破坏,民不聊生,天下百姓都渴望和平,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战国七雄的激烈角逐中,经过商鞅变法洗礼的秦国,实力逐渐超迈关东六国。这是收藏与咸阳博物馆的秦国青铜剑,长度均在81至948厘米,远远超出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的宝剑,剑的表面多呈青白色,有八个的棱面,结构致密,剑身近锋部束腰,锋利无比,可以洞穿铠甲,秦剑是青铜铸造致工艺的顶峰。秦国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兵工厂,与军事装备的先进相呼应,在军队建设方面,秦国继续大力推行军功爵制,士兵们为了立功封爵,授田而奋勇作战,极大地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在内政方面,秦国坚定不移地发展经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对外政策方面,则采取各种军事和外交活动,不断兼并周围弱小国家,扩张领土,秦军在长平大败强敌赵国,活埋赵国四十万士卒,此时,秦国统一天下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朗。

郑国渠,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流经今天陕西省的泾阳、三原、高陵、富平等地,绵延300余里。两千多年前新建的这项大型水利工程,却源起于一桩著名的间谍案,秦国所在的关中平原,原本土地贫瘠,降雨量稀少,粮食产量不高,这极大地影响了秦国国力。公元前246年,一个名叫郑国的韩国人来到秦国,游说秦王在关中平原上开凿水渠,引泾水东注洛水,灌溉泾水沿岸的干旱土地。秦王闻之大喜,采纳了他的意见,开始征调大量人力修建水渠。今天,在泾河中有许多巨大的石头,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石头就是当年郑国拦河筑坝时留下来的,如果这个推测属实,那么这些巨大的石头,就是当年郑国企图用来阻碍秦国进攻脚步的历史证据。

徐卫民:韩国当是应该是比较弱势的一个,在七雄里面比较弱势的一个国家,它又和秦是一个相邻的国家,秦可能灭的第一个就是韩国。这样的情况下,韩国就想出了一个疲秦的一个办法,就派他的水利工程师郑国游说秦国,然后在秦国渭河以北,修建一个引泾水到洛水的一个人工的水渠,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要修建这么一个人工的河流,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在,修到半中间的时候,秦王政就发现了,韩国这个阴谋。

郑国事件在大臣中引起激烈反应,他们认为外国客到秦国来大多是为了本国利益,企图削弱秦国,因此要求驱逐所有外国来客,嬴政接受大臣进言,下《逐客令》,驱逐六国客。李斯是楚国上蔡人,时任客卿,也在被逐之列,他愤然上《谏逐客书》,力陈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王欲成大业,必须不拘国别,唯才是用。嬴政看后深为所动,废逐客令,允许各国人才继续留在秦国,为秦国效力。

徐卫民:秦王政这个时候他还是,对人才还是非常重视的,所以他就没有让郑国回去(杀郑国),也没有让其他的政治家离开秦国,郑国渠的修建完成了,修建完成以后对秦国后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这个史书里面的记载,郑国渠的修建是秦国统一的一个很好物质基础,也是关中后来成为,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此后,秦王嬴政开始重用尉缭、李斯等六国客卿,不久,提拔李斯为廷尉,成为自己的重要谋臣,受到器重的李斯竭诚效忠,他建议,对六国采取离间、暗杀与战争相结合的策略,派遣雄辩之士暗中出使六国,以黄金、珠宝拉拢诸侯名士、大臣,离间君臣关系,如遭拒绝,就派刺客进行暗杀,秦军紧随其后进行武装占领。这一计策果然奏效,日益削弱的六国更加混乱不堪,公元前230年,秦军发动强大攻势,一举灭韩国;揭开统一六国的序幕,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率兵攻破赵国国都邯郸,俘虏赵王,赵国灭亡;秦军势如破竹,前225年秦灭魏国,公元前223年灭楚国,公元前222年灭燕国,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最后一个堡垒—齐国,将六国的疆土全部纳入秦的版图。这一年,嬴政三十八岁,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秦先后消灭东方六国,结束了数百年来诸侯分立、割据混战、生民涂炭的局面,统一了中国。相传周文王时,国有万邦,春秋时期见有记载的还有一百七十余国,至战国中期孟子生活的时代,只剩下十二个了,大国只有七雄而已。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这块神州大地由万邦到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然而,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由秦始皇来完成,却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偶然。

杨振红:其实秦从孝公开始,然后一直在发展,然后不断地向东扩张,然后一直不断地在向统一迈进,到了秦始皇的时候,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内,他就完成了这样一个统一的大业,这和他的能力、个性以及他的雄心都是密不可分的。

周时周天子称为王,战国后期,各诸侯国君纷纷僭越称王,秦王嬴政在横扫六国一统中原后,认为自己建立的功业亘古未有,五帝所不及,继续沿用王的称号,无法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于是从泰皇(即人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创皇帝称号,以往君王死后,后世根据他生前的品行功过论定谥号,嬴政认为,这是子议父、臣议君的大不敬行为,于是废除谥号制度,改以数字为序,自称始皇帝,希望秦的统治可以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水土养人,秦人世居关中沃野,身材魁梧彪悍,他们的声音敞阔洪亮,直接影响到当地最著名的地方戏曲,秦腔的品质与特色,每到天色渐晚,陕西礼泉县的文庙里都会上演弦板皮影戏,老艺人们唱着秦腔,十指熟练地挑动着皮影,台下观众凝神聚目,台上战马嘶鸣、鼓声雷动。秦腔起源于周,形成于秦,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秦腔那粗犷雄浑的特色,充分凸显了秦人骠悍雄劲的个性,由秦人组成的秦国军队,正如这荡气回肠的秦腔,激扬高昂壮烈,成为当时华夏大地上最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在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之后,秦人并未止步,嬴政继续开疆拓土,他心里的目标是统一他目光所及的天下。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将屠睢率50万大军发动了征服岭南越族的战争,平定南方之后,嬴政的目光转向了帝国的北方,公元前215年,嬴政命将军蒙恬率30万秦军北击匈奴,蒙恬大军取得大捷,一举收复河套地区。次年秋,蒙恬率军北渡黄河,将匈奴赶出阴山,汉朝贾谊称其,去匈奴7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上不敢弯弓而抱怨。嬴政对东南、岭南、西南以及北方等边远地区的持续开拓,建立起一个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至东海朝鲜、北起阴山及辽东、南至今越南北部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国,这不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具有极其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李开元:秦统一中国,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不只是统一了中原,统一了六国,他更重要,他在秦始皇和当时人的眼里,他是统一了世界,统一了天下。

秦统一中国之后,疆域得到了空前的拓展,为了加强对广阔领土的有效管理,对边疆地区的守护,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在今天内蒙古固原境内有一段长度为一百多公里的秦长城遗址,依山就险,就地取材,由褐色的板岩石片堆砌而成,将北方草原和戈壁沙漠隔绝在外,每隔一段都设有烽火和障城。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抵御匈奴入侵,北方的秦、赵、燕三国都曾在边界上修筑长城个。深切体会到长城战略价值的秦始皇,从内地征发上百万民工,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绵延5000余公里,号称万里长城,对巩固秦国北方边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千多年来,长城有效地防范了北方游牧民族对内地居民的侵扰,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到了明代,进一步对长城进行了全面的整修重建,万里长城仅仅是秦国庞大军事工程的一部分,还有一项伟大的工程,至今鲜为人知。在陕西省富县的崇山峻岭中隐藏着的一些泥石夯就的道路,每天都有车辆驶过,仔细观察这些道路,当年修筑的遗迹依然清晰可见,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高速公路—秦直道,直道从都城咸阳开始,向北直达内蒙古九原,长约700余公里,路面平均宽20米,最宽处达60米,直道是秦始皇为攻防匈奴,令大将蒙率数十万士兵、百姓修筑而成,是一条重要的军事道路。

陈兰:我们现在所在这个位置,就是秦直道的富县车路两端,秦直道往南起咸阳淳化,北到内蒙古的包头,就是史书上对秦直道的建造的方式,只有这么四个字,就是堑山堙谷,遇到山,他就把山劈开,遇到沟的话他就把沟填上,所以呢,在这个秦直道上我们能看到他开山的地方,也能看到他夯土的地方。

秦直道纵穿陕北黄土高原,沿海拔1600米的子午岭一路北上,所经之处,地势险恶,人迹罕至,遇到大山也不绕开,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大部分路面依旧保存完好,有些道路至今仍可使用。秦直道是用黄土夯筑的,由于夯筑的十分结实,至今在直道上种树也无法成活。为了证实史书上对秦直道的描写,考古学家对道理遗迹进行了勘测。

陈兰:车路两端,挖过四条文物考古的探沟,这个探沟挖出来以后,它路面的结构是中间高两边低,靠沟的这边有夯土,最高的夯土层有8米高,有4米多宽,。所以,就是说它夯土,当时的这种技术跟排水,还有这个路面中间两边低的这个结构,跟现代的高速公路的建设结构是一模一样的。

然而,直道只是秦帝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中的一环,为了有效控制广阔的疆域,秦始皇下令修建从首都咸阳通往各地的道路,称为驰道,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四方道等,秦始皇以都城咸阳为中心,建立起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交通网络。据统计,秦修建道路的总长度约6800公里,大约四个世纪后罗马道路的总长度才达到5984公里。四通八达的交通,即促进了各地物资的交流和商业的发展,更为军队及人员的快速运输提供了便利,提高了秦朝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管辖和统治能力。

卜宪群:秦统一以后,他为了实行文书管理,他要建立庞大的道路、交通,还有邮驿系统,还是为了加强统治,因为秦统一以后,他面临的形势是非常复杂的。比如说东方的这些国家,对秦并不服从,而时刻准备着东山再起。所以秦,包括汉初很长的历史时期,对这些六国的势力都是非常防范,他只有建立这些道路,才能够快速的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反抗势力进行镇压。

作为皇帝,秦始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秦始皇以执政勤勉著称,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文书章奏上呈到中央,秦始皇都要逐一审阅,亲自批示。当时的文书,是在竹简木牍上书写的,秦始皇为了给自己定每天阅览的数量,以衡石量书,即用120斤的衡器石称量,不完成定额绝不休息。为了建立一人天下的集权体制,秦始皇一方面不断强化个人专制,一方面大力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在中央,秦始皇着手建立了一套以公卿为首的庞大的百官体制,通称公卿制,在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下设掌管具体政务的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诸卿,分掌司法、财政、京师戍卫等政务。国家军政大事,通常由公卿大臣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做出裁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杨振红: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的这样一个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官僚制,确实使皇帝的统治,可以直接贯彻到每一个人,废除了贵族的世袭制,选择、选拔官吏来管理这些百姓。

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龙山县的古城的一口古井里,发现了36000余枚秦代竹简。

谭富:整个一号古井,就是(发现)36000余枚简牍的一号古井,它的井口四周全部都是大小均等的楠木,以榫卯的结构镶嵌而成,出土的简牍文字总计在20万字左右,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秦代历史发现文字总数的十倍有余。

考古人员在对秦简进行整理时,发现了大量写有洞庭地名的简,《史记》明确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但是其中并没有洞庭郡,洞庭郡名的新发现,反映出秦始皇时设置郡县的实际情况远比文献记载的要复杂得多。

杨振红:秦始皇二十五年,或者应该叫秦王政二十五年的时候,在湘西建立了洞庭郡,它(里耶秦简)主要反映的,还是秦的地方行政是如何运作的,郡县制是如何展开、发展的,中央与郡县之间的是如何进行统治,如何进行联系的。

里耶古城地处武陵山脉腹临酉水河而建,城墙、城壕、水井、道路、官署等结构和布局完整,里耶秦简表明,两千多年前,里耶是洞庭郡下辖迁陵县的县治,秦在全国推行的郡县制分为两级行政体制,分社主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的长官,郡行政长官称郡守,军事长官称郡尉,监察官称郡监,郡下设县,万户以上为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为行政长官,同时设县尉主管军事,县丞为行政副长官,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不能世袭。县下设乡、亭,乡下设里,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为治安组织。皇帝和中央通过严格的文书制度,将中央的政策、法规推向全国,并及时掌握地方的治政情况和动向。

徐卫民:从中央到地方就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后来影响了中国历史2000年,我们知道一直到清代,仍然实行皇帝制度,而且这个郡县制度不但影响了我们中国,到现在在实行,而且很多的国家也在实行郡县制度。

然而,秦始皇废除西周实行800余年的分封制,在全国全面推行郡县制,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公元前213年,一次朝宴上,博士淳于越抨击郡县制,主张重新分封,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丞相李斯认为,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祸乱百姓,建议除医药、卜筮、农书外,将民间所藏诸子百家书全部焚毁,有敢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这一建议正合秦始皇的心意,全国各地燃起焚书的熊熊火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事件,焚书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许多珍贵的先秦文献典籍因此失传。焚书次年,卢生等人因求不到长生不老药害怕秦始皇怪罪,偷偷商议:秦始皇刚愎自用,专任狱吏,乐以刑杀为威,不可能求到仙药,相约逃走。秦始皇闻知大怒,让人彻查诸生,是否有制造谣言迷惑百姓者,共查出460余人,下令将他们全部活埋,史称坑儒事件。

卜宪群:焚书坑儒,当然后来也被一些思想家,也把它放大了,过于放大,当然它本身是一个文化政策,体现了秦始皇这个人的极端的残暴的这一方面,这样一种政策应当说是对文化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当然,也从意识形态上进行一个控制的这样一种反应。所以,他这样的一种文化政策,是与他的这样一种集权体制是相伴相随的。

为了便于全国各地的交往和经济商贸往来,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巩固大一统的意识形态,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统一全国文字。战国时期,各国文字虽然基本机构大致相同,但繁简程度和偏旁位置却有差异。秦始皇命李斯以战国时秦人通用的小篆为基础,加以规范,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在全国推广,同时废除其他各异体字,在当时民间更为通用的是秦隶,隶书书写简易,相传为程邈所作。

但实际上,是战国以来不断演变而来,隶书打破了古体汉字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统一和简化文字,即有助于文化普及国家政教的推行和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中华民族长期保持文化认同和凝聚力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统一全国经济方面,秦始皇只要采取了两项措施,第一,统一度量衡,将商鞅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推广到全国,第二,改革币制,废止六国货币,全面推行秦的半两钱,实行以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的复本位货币制。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严禁私铸,如果说,版图疆域的空前拓展与统一是秦始皇完成中华统一大业的第一步,那么,统一文化和经济则是他为统一大业迈出的第二步,只有迈出这一步,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统一,才能建立起一个有稳定根基的统一的中华帝国。

在当时人们所描绘的大一统的盛世景象中,圣明的君主要定期在疆域内进行视察,称作巡狩,还要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自认为功盖三皇五帝的秦始皇显然不能缺少这样的仪式,从统一中国的第二年开始,秦始皇便开始举行声势浩大的巡游活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巡游选择东方,他登上泰山,刻石立碑,举行封禅仪式,铭刻下自己的丰功伟业。秦始皇更追求现实的享乐,统一战争开始后,秦每灭一个国家,便在在咸阳仿制该国的宫殿,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开始在渭南上林苑营造规模更大的明宫,规恢三百余里,先建前殿阿房宫,占地八万多平方米,上可容纳万人,下可竖五丈旗,周围修建阁道,直抵终南山。自继任王位起,秦始皇便开始在骊山为自己修建陵墓,他希望自己死后,也能像生前一样享受荣华富贵。

1974年,陕西临潼几个农民的意外发现,震惊了世界,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规模浩大,阵列整齐的秦始皇兵马俑身上,这些高大魁梧、气宇轩昂的兵马俑,显然是以秦军官兵为模特经过陶工精心烧制而成。临潼是兵马俑的故乡,至今,在秦始皇陵附近的村子里,当地人仍仿照古法制作兵马俑,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然后先烧后结。在这个庞大的兵马俑坑中,矗立着几千个秦俑,每个秦俑栩栩如生、富有生气,几十辆战车,几百匹战马,几千名战士整齐的排成军阵,前三排是前锋弓弩手,随后是步兵和战车,排成三十三列纵队,这是军阵的主体,最后三列为后卫,军队两侧为侧翼,军士皆面向外,护卫中军,6000个充满生气、神态各异的陶俑组成了强大军阵,生动在现了当年秦军的魏武雄姿。而离兵马俑坑仅一公里左右的地方,秦军最高统帅秦始皇就安葬在这巨大的土堆下,继续指挥着他这支庞大的地下军队。

田静:秦始皇帝陵墓的修造工作,从秦始皇13岁继承王位开始,一直到他死的时候,经过了38年时间的修建,方圆5625平方公里,非常庞大,就是从秦始皇的陵墓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扩展75公里,在这562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600多座陪葬的墓和渠。

秦始皇同时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耗费巨大,修建工匠,刑徒多达70万人,秦始皇在短短数十年间,一面对外大肆兴兵,一面对内改革制度,大兴土木,它使得刚刚建立的帝国很快便危机四伏。公元前211年,一块陨石落到东郡,有人在陨石上刻上:始皇帝死而地分,预言秦帝国在秦始皇死后,就会分崩离析,秦始皇大为光火,下令官吏迅速破案,但一无所获。秦始皇于是下令,将住在周围的人全部杀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少子胡亥,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等随行。行至今山东平原县南时,一向身体强健的秦始皇病倒了,病情来势凶猛,秦始皇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写信给在上郡监军的长子扶苏,让他速归咸阳送葬,继嗣帝位。一这封信被掌管玺印的赵高扣了下来,赵高曾任胡亥师傅,并深得其宠幸,野心勃勃的赵高想利用自己的职权,立胡亥为帝,以此改变自己的命运。七月,秦始皇捱到沙区时,终于一命呜呼,享年49岁。

卜宪群: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的时候,病死在沙丘,那么他病死以后,当时所知道的人是很少,他为了防止事情败露,就拉了一车鲍鱼与秦始皇的车同行,以此掩盖秦始皇的尸体所发出的腐臭,后来他们是严着河北到内蒙、到包头,从包头再南下到咸阳,就是走秦直道这条线回到咸阳。

叱咤风云的秦始皇生前恐怕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竟会以如此不堪的方式告别人世。秦始皇死后,赵高胁迫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赐死扶苏,将军蒙恬,胡亥回到咸阳后即皇位,为秦二世。公元前209年7月,大雨滂沱。陈胜吴广为首的九百名戍边壮丁,因为大雨耽误了行期,按照秦法,误期当斩,于是他们揭竿而起,各地民众纷纷响应,反秦起义迅速遍及全国。公元前207年,赵高逼迫秦二世自杀,去二世侄子子婴,去皇帝号,改称秦王,子婴杀死赵高。次年十月,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攻陷武关,秦王子婴投降。秦始皇一手缔造、盛极一时的大秦帝国,仅仅经历了15个春秋便轰然倾覆。

李开元:秦的统一它是结束了周以来的长期的战乱,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那么这个历史过程是历史的一个发展的趋势,但是我们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各当时秦的统一,它是用的是军事征服,就是暴力征服,那这样它并没有考虑到各国各地的具体的名意。

徐卫民:他把大量的人力不是用在发展经济上,而是用在了大兴土木。比如说说他修长城,修直道、修驰道,修大型宫殿,像阿房宫,这些工程实际上是把全国人口、有效劳动力的10%到15%,都用到这个上。

历史上很少有伟人像秦始皇这样在其身后备受争议,有人誉之为千古一帝,有人称之为暴君,对于这一点,西方人似乎难以理解,在他们看来,秦始皇时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或拿破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秦始皇创立的丰功伟业,很少有人能够企及,他为实现中国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不仅给中国、也给世界留下了难以估量的丰厚遗产。

李开元:对秦始皇,我自己觉得他是一个强君,强大的强,非常强势的一个君王,而不是一个暴君。他在历史功绩,我们讲统一了中国,秦统一以后建立一个整套的制度,我们2000年都动不了,这个统一国家、这个制度,包括中国需要一个统一国家这个观念,就因此以后就固定下来。

秦始皇花费半生精力完成统一大业,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然而,长年累月的战争也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秦始皇在位期间,大兴土木,举办各种盛大典礼,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这一切不可避免地促成了秦的速亡,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仅从疆域上、更是从文化上、民族心理上铸就了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大国的不可撼动的牢固根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国军师(第1部)》免费在线听mp3音频百度网盘资源

3tvd 

中国几千年的朝代更迭、兴败盛衰,造就了一个广阔的中华历史大舞台,无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文人士子纷纷登台亮相,而“军师”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化姓 化氏家谱 化姓起源 化姓名人 化姓的来源 化姓简介

化姓来源: 望出南越,黄帝臣化狐之后。据考证,自盘古开天地,“化”氏子孙有文字记载的共同祖先是“化狐”。据史料记载,黄帝时,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