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件出土文物,件件与现代之物相似,难道是穿越了?
穿越剧近些年来较为流行,像什么《步步惊心》、《宫》等穿越剧的鼻祖,通过这些穿越剧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主人公必定是历史爱好者,或者文物爱好者,不然你凭什么穿越回去?你说人能够穿越,文物或者现代的物件能吗?说不定可以哦,不然怎么会有下面这些看起来像穿越回去的文物呢?
莫高窟壁画中的唐代女式挎包现在的女孩子都喜欢包包,就像男生喜欢球鞋,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为什么古代要裹脚,就是为了防止女人出门买包。那你就错了,女人对包的热爱那是从古至今遗传下来的。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瑰宝,莫高窟壁画中更是如同史书一般,记载着过去的种种现象。莫高窟壁画不同于我们印象中认为的壁画,严肃深沉,其中记载了许多有趣的场景,比如晚唐绘制的《近事女》:
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女仆在树下休息,而树上挂着一个挎包,这挎包不是我们在古装电视剧中常见的一块布包裹的挎包,而是我们现代女性上街背的时尚挎包,时尚程度不亚于现在的LV挎包。确定不是穿越的LV同款吗?
越窑青瓷方格盒1984年的一场暴雨,冲出了三国东吴大将朱然的古墓,专家赶到现场开始组织挖掘,出土了不少精美的文物,大多为做工精致的漆器,不过也难免有一个“叛徒”——越窑青瓷方格盒:
咋一看这方格盒长得像食堂里随处可见的餐盘,仔细一看,更像食堂大妈手中的餐盘了。方格盒的格子都是按照现代餐盘样式划分的,该不会是什么盗墓贼吃完饭遗弃的餐盘吧?经过专家鉴定,还真不是。也对,哪个盗墓贼还吃餐盘装的饭啊。
这出土的越窑青瓷方格盒与现代食堂餐盘最大的区别除了格子里面刻的圣兽以外,恐怕就是人家可以装六个菜,不用担心菜品太少吃不好。
明朝香皂盒看《庆余年》时,主角张若昀饰演的范闲作为一个穿越者,想凭借自己在现代生活的经验大赚一笔,结果哪知他那同为穿越者的母亲却先他一步,将他想要发明的香皂和肥皂全发明了。
初看的时候当个笑话,直到看到上面这个明朝香皂盒时,我不禁开始怀疑,这是也哪个穿越者发明的吗?这个香皂盒出土于明定陵,给古人放香皂用的,盒子分成两部分,一边放香皂,一边放精油,香皂洗完脸,再用精油护肤,古人的精致程度丝毫不亚于当代人。
南宋水晶壁水晶听起来十分高大上,在古代也是等同于金银珠宝玉器等所在的地位,不过要是在不识货的人眼中,不过是块玻璃罢了。
浙江赵伯澐墓中出土的一块水晶壁质地光洁、晶莹剔透,更难得的是同这块水晶壁一起出土的还有它的原配编织绳,但是和我们想象中的文物不同,这块南宋水晶璧咋一看,实在是太像大街上十块钱就能买到的塑料吊坠,连编织绳的编制手法看起来都如出一辙。要是流落民间恐怕也没几个人能将它当作文物吧,说不定转手就给小孩玩耍了。
东汉青铜卡尺要说最像穿越回去的人物,王莽当之无愧排名第一。而王莽时期的青铜卡尺无疑成为了他穿越的一大物证。
青铜卡尺与我们现在所用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极为相似,现代游标卡尺有的主尺、副尺、游标架等组成结构它都有,唯一不同的就是王莽时期的青铜卡尺的精确度不及现在的游标卡尺。
不过这样一个现代感满满的测量工具出现在东汉时期未免让人疑惑,就连专家在刚见到时,都以为是现代做的仿品。
要说那些所谓的“穿越”回去的文物,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呐,毕竟中国历史如此悠久,难免有一些神奇的与现在物品高度相似的东西,只能说中国古人的智慧丝毫不亚于现代人,他们所发明的物件,也不一定就比现在的东西差。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最老的盛香之器
2016年5月,黄岩南宋赵伯澐(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七世孙)墓被当地老百姓发现,据了解,在浙江近年发现的南宋棺木中,赵伯澐墓是唯一未盗的墓例。此次的考古发现轰动一时。考古专家从该墓中发现了大量珍贵历史文物,除了大量保存极好的丝绸衣物,墓主随葬品中一件历经800年时间却仍未彻底腐朽的竹制香盒和数枚沉香同样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据报道,就目前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而言,我国最早发现的盛香之器是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一只口径为95厘米的红漆香盒,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南越王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香盒出土时,器表仍可见细小的卷云纹图案,内盛树脂类物品(推测为乳香),其工作人员称:“漆盒里面装的香料极有可能是乳香,乳香原产地是在阿拉伯,所以,现在‘海丝申遗’把乳香当作广州最早的舶来品看待。”
事实上,到了北魏时期,香盒使用已经十分普遍。在洛阳龙门石窟,刻于北魏时期的弥勒洞北二洞,窟顶就有一飞天持香盒的场景;而河南巩县石窟的礼佛图,供养人一手捧香盒,一手拈香送向博山炉,也是当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关注的人在增长,价格开始攀涨
尽管香盒历史悠久,并且造型精美一直以来深受文人欢喜,但如今对于此类物件关注的人却非常少,在搜索网页对其进行搜索的时候,相关的资料或报道寥寥无几。
有趣的是,收藏周刊记者在有关香盒的拍卖记录中却发现,早在1997年北京翰海春拍上,一件清中期玉兽面纹香盒就已经以33万人民币成交。可见,早在二十年前,香盒就已经以不菲的价位进入二级市场,此外,有关香盒喜人的拍卖成绩持续涌现。
据雅昌拍卖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一件清雍正时期的伽南香雕百寿纹穿带多层香盒以230万人民币高价成交,为目前可查询香盒拍卖价格中的最高价。事实上,自2008年北京匡时秋拍上,一件元代的剔红应龙纹香盒以168万人民币成交开始,至今,已有至少12件百万以上的拍品。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自2008年开始就已经出现了百万元以上成交的香盒,但在此以前,香盒成交价格多在几万元的价位徘徊,偶有上十万元,超过二十万元的则极少。在低价方面,甚至还有不少仅以几千元拍出。而且在2008年以后,香盒价格仍然在几万元甚至几千元区位徘徊。可以看到,香盒在进入拍卖市场的前十余年,拍卖状况一直不是十分引人注目。
2010年是香盒拍卖的一个转折期。虽然在2007年有关香盒拍卖已经开始多了起来,但一直到2010年,拍品总体价格才有所提升。除了继续有百万级别的香盒拍品出现,低价位上也不再仅仅徘徊于几万元,破二十万元的拍品也开始涌现,价格节节高升,在2014年,还同时出现了四件百万拍品,为香盒的拍卖市场营造了小高潮。
有关香盒拍卖的价格开始攀升,但总体情况依旧并不理想。从1997年至2016年的香盒总体拍卖数据来看,有成交记录的香盒拍品总共有880件,却只有90件是在20万元以上,所占比例大概只有102%。香盒拍品的成交价格不高,人们对其认识不深,或许就是如今市场对其关注热度不够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从反面来看,关注的人少,但价格却开始攀涨,这说明有关香盒仍是一片尚未被完全开发的价值洼地,其收藏前景可期。
轻巧、造型精细别致是香盒两大特点
翻查史书可以发现,历来对于香盒也多有古诗典籍记载,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探春就特地交代第二天出门逛市集的宝玉帮她带点轻巧玩意,“像你上回买的那柳枝儿编的小篮子儿,竹子根儿挖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子儿,就好了。”
正如曹雪芹所描述,香盒确实是一种轻巧玩意。
由于香品体量通常很小,香盒的大小也多为手掌可握,有扁平的圆形、方形、长方形、鱼形以及其他瓜果等等形状。不过也有例外,有一种用来储存瓣香、末香或塔香等香品的小罐子同为香盒,但其大小通常依个人习惯选用,一般采用木制、可以密封不透气的圆罐或方罐。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香盒易与印泥盒混淆或互用。通常,香盒相对较小,趋于扁平,而印泥盒较大,且有一定的深度,以便装盛一定量的印泥而不粘到盒盖。
而除了轻巧,造型别致精细是香盒的又一特点。
香盒种类繁多,有竹、木、象牙、漆器、金属、玉、瓷等多种材质,并且汇聚了雕刻、镶嵌、描金、书画等诸多工艺,精美别致,充满雅趣,小器物能见大手艺。
为此,也有研究学者表明,在古代文人文房器物中,香盒所获得的关注,丝毫不逊色于其他的文房用品。香盒因其既有实用价值,且造型精美,又可执于手中把玩,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文人案头的又一珍爱。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绚丽多姿、风格独特,为近现代服饰提供了较多的灵感和素材。宋代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奇特的朝代,它的服饰文化也异彩纷呈。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但与唐朝服装相比,宋朝服装与传统的融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其一般指宋朝流行的服饰,包括北宋南宋流行的服饰,是服饰史发展的一颗明珠,其特点是修身适体。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流行着直领,对襟的一种服饰,出土实物有福州南宋黄升墓、湖南衡阳何家皂北宋墓、江苏金坛茅麓南宋周瑀墓。浙江黄岩赵伯澐墓等
宋代服饰分为三大类,一为皇族服用之“冠服”,二为文人士大夫阶层所用之“公服”与“常服”,三为平民阶层日常所用之“民服”。宋代服饰总体上体现出质朴儒雅的特征,大多具有保守的特点。因宋代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在程朱理学统治思想的影响下,没血和服饰观念趋于朴素与理性,服饰风格修长、纤细、朴素无华,且提出变革 思想,主张“衣冠变身,酌古之制,去其重复,吏之简易”
宋代服饰因循旧制。承袭晚唐遗风,行适时、适世、适量之变;且其政治、文化南移促使南北服饰间的融合与发展服饰讲究便利性与世俗性;而民族文化的碰撞则使其被动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服饰之融合。宋代服饰可谓上承唐之遗风,下启明之范本。
历史上不存在宋抹外套大袖衫的形制。
首先宋抹是最内层的内衣,虽然宋内衣可以内衣外漏,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宋抹+褙子,但是褙子属于便服一类,换成现代时装就是休闲服装的款式。
宋抹如图:
黄升墓
花山墓
宋赵伯澐墓(男士内衣)
其次,宋大袖衫是礼服,当然不是普通的礼服,他是命妇们最高规格的礼服,可以说宋女性礼服里除了皇后礼服翟衣,最高规格就是大袖衫。按古墓仙这边说法,大袖衫属于第五层物,特就是大袖衫里至少还要再穿4层衣物。
说了半天你可能不太懂什么叫宋大袖衫,如图:
宋黄升墓
南宋陵铁拐墓
宋茶园山墓
宋周氏墓
所以搭配图看,你还觉得有宋抹外套大袖衫的形制吗?
赵伯沄墓的裤子多是因为遗体是把一年四季所有的八层衣服都穿上了,所以才多。
南宋赵伯澐墓穿在遗体上的衣物揭取过程,一共大大小小76件衣物,大多保存完好,被称为宋服之冠。
赵伯沄墓开采出的其他衣物
赵伯澐墓为浙江省内出土唯一没有被盗的墓棺,考古人员已从该墓中清理出文物66件,以丝绸文物为主。陵墓主人赵伯澐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七世孙。
遗体是完整的,头骨已经在之前拿掉了。所有衣服只有黑黄两色,朴素淡雅。棺内除了一块玉佩一块水晶,并无其他随葬品,令人惊奇。这都体现了宋朝士大夫的品味。
赵伯澐墓中出土这批服饰的特殊之处不止在于数量之多,且品类之全涵盖了衣、裤、袜、鞋、靴、饰品等形制,其中,衣共27件,形制最为多样,有圆领衫、对襟衫、交领衫等;裤有合裆裤、开裆裤、胫衣、裙裤等;饰品有幞头、帽、腰带、玉环绶等。
古代五件出土文物,件件与现代之物相似,难道是穿越了?
本文2023-10-21 02:23: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03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