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氏族谱的内容结构
从目前流传的古氏族谱来看,其基本内容与结构,大致包括谱名、谱序、凡例、谱论、世系谱、迁徙图、源流考、人物传、恩荣录、艺文志、遗像、坟茔祠庙图、五服图、族产、契约、字辈谱、族规、家训、卷次、领谱字号等,尤以世系谱和人物传为主要核心。
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谱名、谱序、艺文。
1、谱名
随着人口的增多,居域渐广,同是记载古氏家族的谱牒,冠名方式不一。如清代江西《宁都横塘古氏六修族谱》,有地名、姓氏、几修;广东五华《新安堂古氏族谱》,标明堂号、姓氏;《四川省川东道重庆府璧山县天池古氏谱》,有地名、姓氏;《古氏二拾五府君派谱》,有姓氏、始祖;《新安古氏八修谱》,有郡望、姓氏、几修。由此可见,谱名一般是由姓氏、郡望、堂号、地名、几修、始祖等组成。
2、谱序
古氏肇姓已有数千年,唐代以前的谱序已失记。在南方以唐末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古云应为南迁始祖的族谱中,要数江西省宁都县、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和五华县的《古氏族谱》记载较为完整、全面。从五华县《古氏族谱》序中,可以看出广东省古姓第一次修谱时间是在宋仁宗皇祐至嘉祐七年间(1049—1062),由时任殿中丞、勋都骑尉的古宗悦所修,但这次修谱时的序文已失。到了宋代绍兴十四年(1144),古革、古堇、古巩在梅州分了家后,各自修谱、各撰序文,是次以后的序文方见谱传。
谱序一般延请那些取得一定功名或有很高誉望的本族士子、或外姓社会贤达撰写,从而提高氏族声望,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如明代洪武年间,广东梅州在第三次修谱时,请原任五军都督府参议、后任程乡县知县的樊思明和洪武五年壬子科解元、任职程乡县儒学训导的刘德海分别撰写《古氏宗谱引》和《新安古氏家乘记》。到了万历年间第五次续修时,则请广东省潮阳县人林大春撰序。林大春是一名进士,两奉敕谕总理两浙学政、参与预修《世宗皇帝实录》、任职浙江等处按察司副使,他撰的序文,议人叙事,文笔精炼,深受世人好评。与福建省长汀县毗邻的江西省瑞金县古姓,虽在明初拓基,却以忠厚传家,耕读为本,至清代康熙四十一年(1702)续修族谱时,因族中没有显赫人物,只得硬着头皮请县中望姓杨氏家族的杨以兼撰写序文。杨以兼在县中是知名学者,进士出身,还担任过康熙庚午科河南同考官,更主要的一点是因为他系古家亲戚,不请他写哪有更好人选?
不管在哪个时期写的谱序,其内容都谈及姓氏来源、家族人文状况、迁徙路线、倡修者谁及修谱的经过,昭示后人应引起重视,“家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功用与国史相提并论。
3、艺文
艺文在古氏族谱中较为普遍,通常将家族源流考、人物传、恩荣录、像赞、族产、契约、字派、族规、家训等编辑一册,在卷中署“艺文”字样。
艺文类多见于刊本,如广东河源、重庆梁平、江西兴国、湖南浏阳等地古氏族谱,最为突出,且对族规、家训之类,不惜篇幅地记载,从这里可以看出旧社会时族权统治之深刻。
当然家规族约是先祖对后辈的训诲,教导该如何去做人。“每年于清明会中,或于家常往来之际,详细宣讲,俾我族人人恪守礼让,不犯国法。”
其他
古氏族谱编修的年限,刊本一般都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手抄本则表现在每年或每几年陆续誊录完成。
而族谱的版本有木活字、石印、手抄、铅印、影印等刊本,也有大幅的挂谱(如山东莘县古氏挂谱)。
木活字和石印本多出现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和四川诸省。如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编的《新安堂古氏族谱》、光绪十九年(1893)古耀金主编江西龙泉《古氏续修族谱》。
手抄谱在全国各省均普遍存有。如清代乾隆年间手稿后裔历次手抄增续的广西贺县《古氏族谱》、咸丰四年(1854)广东南海人古硕元修撰的《西村古氏家乘》、同治十二年(1873年)陕西宜川人古丽中编、后裔历次续录的《古氏渊源纪实》。
随着影印机的问世,影印谱牒应运而生,图书馆和个人收藏者比比皆是。如美国犹他州家谱图书馆收藏的《绘图古氏宗谱历代书》、《新安堂古氏宗谱》。
至于铅印本,在民国15年(1926)就刊印有广东梅州《古氏族谱》、1956年刊印有台湾美浓《古氏简谱》。当代刊印的族谱,铅印本是最为常见的。
“修”是一个姓,而修杰楷是一个艺名。在百家姓中并没有“修”这个姓氏,因此“修”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而修杰楷是一个知名的台湾艺人,他的本名是修孝然。他使用修杰楷作为自己的艺名,可能是因为“修杰楷”这个名字更加有诗意和易记性,能够更好地符合他的艺术形象和个人品牌。
修家是受皇封的古代游牧民族,我感觉时间上把握不准,不知是什么年代受的皇封,近期无意间查到一些资料,在坚持受皇封的观点同时,对时间上有了新的推断.
据资料表明,中国的百家姓是宋朝初年编定。而百家姓中包罗所有姓氏,却惟独没有修姓,由此可推断修姓的产生的年代是在宋朝的中叶或后期。
其次,我坚持皇封的道理观点原因有四
1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开国始君,赵姓排在百家姓第一位合天理顺民义,其次是宋朝赵姓很多,其中很多都是皇上赐姓。皇帝赐姓屡见不鲜,有典为证:
上古时期,少昊的女儿女修因吞鸟卵而生皋陶,皋陶的十四世孙赵文生活在周朝,因善驯马驾车而深受周穆王的喜爱,由于他在平定徐偃王叛乱时救驾有功,周穆王就赐赵城(今天的山西洪桐县)作为封邑,赵文的子孙便以赵城做为姓氏,可见,上古时期就有皇帝赐姓氏之说,可见皇帝赐姓屡见不鲜。
2如果上古时期有修姓,到了宋朝收入百家姓氏而没有修姓,说明没有,那么究竟从何而来,自然是皇帝金口玉言所赐,而且我的确在书上见过此类文字。我借周王赐赵姓典来证明皇赐修姓的成立,而且皇帝赐姓一般不会赐比比皆是的姓。一定赐一个新的姓氏,那修是不二之选,根据赵城之说,那么今天的修县,修庄,修家沟就可见一斑了。
3我们修家人无论是男女老幼。骨子里都有一种无形的贵族气,那总是无法掩饰的。记得有几年,我无意遇见一个修家人,虽然他们不过是农村卖大米的,可眉宇间的谈吐豪放自信与亲切却也自然流露,我不是唯心主义者,但那真真切切的感觉却是不可抵挡的,而且凡是我见过的修家人大多身材高大,谈吐豪爽大方,无论是体貌还是生活习惯都和北方人尤其是游牧民族吻合。
4许多修家人都提到一个搬迁的问题,和逃荒的话题,习惯上,中国人不喜欢搬家,所谓穷搬家富挪坟,有的家族在一个城市或地方居住几十年或上百年,可修家人却拿搬家不当回事,很愿意,为什么呢因为祖上是北方游牧民族么,哪里水草丰美,哪里就是家嘛,所以大江南北都有修家人啊,而北方居多,我们祖先习惯北方生活,喜欢分明的四季,喜欢咸、辣、酸、膻等浓重的口味,这些都是北方人的特征,综上所述,修家人是受皇封的北方游牧民族。
古氏族谱的内容结构
本文2023-10-20 23:42:5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02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