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宗谱的编纂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爱新觉罗宗谱的编纂历史,第1张

《爱新觉罗宗谱》是清朝产生的一部大型统谱。

清朝最后一次修玉牒,是在光绪33年(1907年)。1915年,逊清廷又通知各地宗室、觉罗呈报户口,准备再次续修家族宗谱,没有了江山,要做这件事很不容易,一直拖到了1921年阴历6月,到次年的闰5月完成。

1935年,宗室熙洽在东北上书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请求续修爱新觉罗家族宗谱。次年8月,溥仪下了一道“圣旨”,修谱所需的费用,由“恩赐款”项中支用,不足部分由同族人捐助。这次修谱由朴厚、钟继、溥瀛、斌碹、今松乔、庆厚负责。除了汇总、普查资料外,充分利用各宗支的原修家谱。关内京津方面由载涛、载润负责,把各府家谱正本送到东北。同时,这次修谱还参照了1907年、1922年玉牒,实际上是历次玉牒的总汇。最后用铅字排印,精装为8大册。

首卷转录自《清朝通志》的“爱新觉罗源流”之外,只包括例言、世系图、世系谱(录)3部分,与普通的民间家谱略有不同。子孙排行字语(字辈)作为谱录的排列依据,融人在世系谱之中;一般族谱中的“告身(恩纶录)”,记的是家族受到皇家赏赐,爱新觉罗本系皇族,自然也就无所谓皇家的恩纶了;由于历代皇室编有专门的《圣训》,记述了历代祖先对子孙的训示,而《宗人府则例》,实际上是以国家立法形式出现的皇族“族规”,在《宗谱》中也就没有一般族谱中的“家训”部分;至于像科举、传记、墓图、著述这几部分,同样因皇家各有专门的书籍,在《宗谱》中也没有必要重复记述了。

《宗谱》的首册是“星源吉庆”,为帝系图,以及历朝帝后大事,附录妃、嫔及皇子女。另外7册为世系表:甲册为文宗、宣宗、仁宗、高宗、世宗、圣祖、世祖、太宗位下世系子孙;乙、丙册为太祖位下世系子孙;丁册为显祖位下世系子孙;戊、己、庚册为景祖、兴祖位下世系子孙。

世系表中的内容,包括名字、生母姓氏、生卒年月日时、寿数、妻妾、子嗣、爵秩、封赠。不同于竖格玉牒,它没有关于女儿、女婿的记载。

参照原来玉牒的直格形式,这次修成的宗谱改为横格,布面封皮也统一用**。今有学苑出版社1998年影印本,分装28册,另索引2册、《星源集庆》1册。

徐丽华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2002年),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影印本—100册,第42-64卷p282收录了爱新觉罗宗谱。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全一百册),第11-32册也有收录。

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

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就是爱新觉罗家的后人。他生于 1912 年,满族人,是雍正皇帝的第 9 代孙,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启功先生

根据学者统计,满清灭亡的时候,爱新觉罗家族把努尔哈赤曾祖父、祖父后代算上应该人口有接近14万人。1936年修订的《爱新觉罗宗谱》显示,光努尔哈赤男性直系后裔就有34000多人,整个宗室后裔有46000多人。2017年左右应该有30万人,大致分布在我国东北、河北和北京等地,海外的人数没有看到有具体的数据。

满清灭亡之后,爱新觉罗这个姓氏较为危险,爱新觉罗家的人大部分都改了汉姓——如金、肇、毓、艾、罗、骆、赵等姓,更多人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爱新觉罗家后人似乎在文化领域发挥得不错,除了开头提及的启功先生之外,还有100多位书画届的名家。比如爱新觉罗·紫薇,是道光皇帝第五子惇勤亲王奕誴的第4代孙女。她的父亲溥佐就是是著名画家,擅长工笔宫廷画。在其父亲的熏陶之下,她和5个哥哥都成了书画家。

                                                                   爱新觉罗·紫薇

在海外的爱新觉罗家后人中有一位比较知名。爱新觉罗·嫮生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弟弟溥杰的第二个女儿。爱新觉罗·嫮生的母亲是日本皇族亲戚嵯峨家的女儿嵯峨浩。爱新觉罗·嫮生1940年3月出生在东京,抗战胜利后,爱新觉罗·嫮生和母亲于1947年回到日本外公家生活。溥杰被特赦之后,她和母亲来到中国和父亲团聚,后来父母留在中国,她在返回日本,并加入日本国籍。后来嫁给了日本人福永健治。婆家是和外公家有很深私交的家族,婚后生育了5个子女。爱新觉罗·嫮生后来一直致力于推进中日民间的友好。

                                                               爱新觉罗·嫮生的父母

爱新觉罗·嫮生还有一个姐姐叫慧生,比她大两岁。1945年2月,溥杰和浩带着嫮生乘军用飞机返回中国,慧生因为要上小学,没有一起回到中国。自此之后,她再也没有见过她的父亲。1957年12月4日,19岁的慧生在读大学二年级,同校男生大久保武道狂热追求她,将她胁裹至伊豆半岛天城山树林中用手枪杀害,大久保本人随后当场自杀;另一说法是慧生与大久保武道是恋爱关系,因双方家庭原因相约殉情自杀。这就是五十年代轰动中日的“天城山心中事件”。

                                                                爱新觉罗慧生

溥仪四弟溥任生有3个儿子,姓金都在北京工作生活,3人后代好像都是女儿,因此这一支直系后代就没有了,是旁系了。

年轻一代中有个女演员爱新觉罗启星,1983年出生,是一个标准的80后。爱新觉罗·启星的曾祖父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嫡堂兄。作为演员,爱新觉罗启星不算太成功。

                                                               爱新觉罗启星

以上就是爱新觉罗家后人中较为知名的了,还有很多后人他们选择过普通人的生活也就不为大众所知。毕竟曾经祖上的辉煌和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过好自己的人生才是关键。

爱新觉罗氏后裔之后流落何方?

清朝爱新觉罗的后裔之后都四散而去了,有的改姓。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历史, 行为的修谱已无可能,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

但1937年之前康德伪皇帝在伪满洲国最后一次整体的修缮了家族谱系,所有宗室、觉罗都罗列其上,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后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根据原先存留下来的碟谱和东北辽中新民地区的情况又由家族族长带领修缮了谱系,《爱新觉罗宗谱密雅纳支》 每十年系统修订一次,已经成为定规。经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批准,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恢复了家庙,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举行家族内祭祀。

清代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

民国至新中国文革期间族人多将姓氏改为汉姓, 如金、艾、赵、肇、罗、王等。

清朝末代皇帝宣统未生子。下面是他的亲戚都是爱新觉罗是的后裔。

溥仪有三个弟弟,七个妹妹,分别如下:

二弟 溥杰(1907年—1994年),字“俊之”。娶嵯峨浩,生两女,享年88岁。

大妹 韫媖(1909年—1925年),嫁郭布罗·润良,无子女,享年17岁。

二妹 韫和(1911年—2001年),改名“金欣如”;嫁郑广元,生一子三女,享年91岁。

三妹 韫颖(1913年—1992年),改名“金蕊秀”;嫁郭布罗·润麒,生三女,享年80岁。

四妹 韫娴(1914年—2003年),改名“金韫娴”;嫁赵琪璠,生一对子女,享年90岁。

三弟 溥倛(1915年—1918年),四岁夭折。

五妹 韫馨(1917年—1998年),改名“金蕊洁”;嫁万嘉熙,生三子一女,享年82岁。

四弟 溥任(1918年—),字“友之”,改名“金友之”;娶金瑜庭,生三子两女,现年93岁。

六妹 韫娱(1919年—1982年),字“芯多”,改名“溥韫娱”;嫁王爱兰,生一子四女,享年64岁。

七妹 韫欢(1921年—2005年),字“芯笑”,改名“金志坚”;嫁乔宏治,生两子一女,享年85岁。

堂兄弟  

爱新觉罗·溥聪。 

爱新觉罗·溥儁,光绪大阿哥。

爱新觉罗·溥侗,民国四公子之一。

爱新觉罗·溥佐,书画家。

爱新觉罗·溥伟,清末恭亲王,溥仪皇位的主要竞争对手,光绪末期三太子之一。

爱新觉罗·溥儒,书画家。

爱新觉罗·溥伒,书画家,光绪末期三太子之一

爱新觉罗·善耆,清末肃亲王,川岛芳子之父。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Aisin 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源于早期女真族。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原文为 hala(汉语哈喇、哈拉)。

古女真人并不注重自己的姓氏,皆冠以部族名为姓。比如完颜部的人就很多姓完颜,叶赫部的人就大都姓叶赫。努尔哈赤远祖姓夹古,是爱新(旧女真“按出虎部”)部族的远支。遂其一支都冠以觉罗。遂随部族冠姓爱新(满语 aisin,金的意思)又因其为远支,则冠以觉罗(满语 goro 或 gioro,远支的意思)。

遂称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其子皇太极建国清朝,效仿汉制,取消远支大宗之分,使爱新觉罗成为一个姓氏。由于古代女真族远支宗室划分详细,遂许多姓氏就出现了觉罗的划分: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舒舒觉罗、葛籣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扈伦觉罗(呼伦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伊拉拉觉罗、察拉觉罗等等。诸觉罗的前两(三)个字是地名或身份,后两个字是姓。

满洲姓氏

一部分是姓(哈喇),一部分是基于血缘宗亲关系的族名(穆昆)。爱新觉罗一姓中,觉罗为姓,爱新是族名,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张姓与桐城张氏,翁姓与常熟翁氏等)。类似的那拉氏有叶赫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等分支(叶赫、乌拉均为地名),瓜尔佳氏有苏完尼瓜尔佳、安图瓜尔佳等分支。因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该族遂成望族,以全称相称,“爱新”遂变为姓氏的一部分。

其子皇太极建国清朝,效仿汉制,取消远支大宗之分,使爱新觉罗成为一个姓氏。由于古代女真族远支宗室划分详细,遂许多姓氏就出现了觉罗的划分: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舒舒觉罗、葛籣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扈伦(呼伦)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伊拉拉觉罗、察拉觉罗等等。诸觉罗的前两(三)个字是地名或身份,后两个字是姓。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

康熙六十年时,康熙曾就爱新觉罗的这个姓与乾隆有过对话。

康熙:“你知道爱新觉罗的意思吗?”

乾隆:“是金子的意思。“

康熙:“那你觉得这世上最宝贵的是金子吗?“

乾隆:“不是,仁义为最宝贵。”

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绵”、“奕”、“载”。

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

咸丰时定“焘”、“闿”、“增”、“旗”。

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讳上亦没有划一方法。胤禛登基后,其兄弟则改名为“允”字辈,但其子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并不要求兄弟避讳。当乾隆传位予永琰后,为免其他人要改名,反而将永琰改名为颙琰。道光帝绵宁继位后也把自己名字改为旻宁。

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开始,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䜣、奕誴、奕譞等,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庆亲王奕劻,因其出生时已不属于近支,则自取偏旁。

2011年9月15日,“清祖文化园”在吉林省敦化市开园,在其主体建筑“清祖祠”里,一幅清代皇室爱新觉罗家族的族谱问世,该族谱长40米,高10米,是全中国面积最大的族谱之一。

参考链接:

爱新觉罗氏-

姓金的会不会是清朝爱新觉罗氏的后裔。

有一支据说是爱新觉罗氏改的。

源于满族,出自清朝时期满族诸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在清兴祖佟·福满、清景祖佟·觉昌安的清朝满族皇室后裔爱新觉罗氏族人中,皆取意为汉姓金氏,时代相传。 ⑵满族楚库勒氏,亦称车勒库勒氏、褚库尔氏、车克里氏,满语为Cukule Hala,世居楚库勒(今黑龙江黑河江北俄罗斯境内褚库尔村),以地为氏,后多冠汉姓为金氏、楚氏等。 ⑶满族金佳氏,满语为Gin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自俄罗斯滨海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金氏。 ⑷满族精吉氏,满语为Ginggi Hala,世居乌拉(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金氏、精氏等。 ⑸满族精格哩氏,亦称精厄礼氏,满语为Ginggeri Hala,汉义“洁净”,世居乌拉(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金氏、精氏、孙氏、景氏等。 ⑹满族索尔济氏,满语为Si Hala,以地为氏,世居乌拉(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金氏、索氏、锁氏、关氏等。 ⑺满族锡尔馨氏,亦称谢京氏,满语为Sirhin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以姓为氏,世居和托阿拉(今辽宁新宾),后多冠汉姓为金氏、谢氏等。 ⑻今辽宁丹东东沟大孤山镇满族金氏的始祖为佟·猛特木,他曾在后金时期督师南关,连战连捷,深受后金大汗佟·努尔哈赤所器重。后因为恃权私收降女为妻,被佟·努尔哈赤定罪处斩。经诸位大臣力保其征战之功,方予免死,却被贬配至辽东。其后裔爱新觉罗·塔石后来乘船过海,隐居在辽宁丹东的大孤山下,后代子孙散居在东沟金大岭、三道洼等地。满族金氏显祖爱新觉罗·塔石的后裔皆为宗室金氏。[1] 姓金的会不会是清朝爱新觉罗氏的后裔。

爱新觉罗(Aisin 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原文为hala(汉语哈喇、哈拉)。

满洲姓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於血缘宗亲关系的族名(穆昆)。爱新觉罗一姓中,觉罗为姓,爱新是族名,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张姓与桐城张氏,翁姓与常熟翁氏等)。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分支,都源於同一始祖。那拉氏有叶赫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等分支(叶赫、乌拉均为地名),瓜尔佳氏有苏完尼瓜尔佳、安图瓜尔佳等分支。因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该族遂成望族,以全称相称,「爱新」遂变为姓氏的一部分。 清代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 清亡以后族人多取汉姓, 如金, 赵等。 你可以去满洲论坛里问问,那里比较专业! 爱新觉罗现在还有后代吗?

有啊。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历史, 行为的修谱已无可能,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但1937年之前康德伪皇帝在伪满洲国最后一次整体的修缮了家族谱系,所有宗室、觉罗都罗列其上,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后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根据原先存留下来的碟谱和东北辽中新民地区的情况又由家族族长带领修缮了谱系,《爱新觉罗宗谱密雅纳支》 每十年系统修订一次,已经成为定规。经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批准,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恢复了家庙,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举行家族内祭祀。 不过,一种趋势是很明显的,爱新觉罗氏的人口,仍然还在不断膨胀,血缘关系也由近及远,逐渐形成众多分支。据估计,如今爱新觉罗氏大致有30—40万人。 其实到清朝最后的三代皇帝,由于近亲结婚,几乎是没有子女,有也是早早夭折,所以现在估计子孙很少。 爱新觉罗这个姓,后来也有了简化,有的改为"肇",有的为"罗"等等。 爱新觉罗氏后裔在全国分布广泛,其生活状态多种多样,对待“爱新觉罗”姓氏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爱新觉罗现在姓什么在哪儿 爱新觉罗家族后代还有多少

爱新觉罗氏的近支从康熙年间开始采用 按辈分取名的方法: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圣、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如今差不多发展到“闿”字一辈了。

清朝覆灭后,“爱新觉罗”一度成为一个讳莫如深的词,按照清帝逊位时的规定,爱新觉罗氏都改姓金、肇、毓、艾、罗、骆、赵……

有学者估计,清朝覆亡时爱新觉罗家族人口应该接近14万人(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祖父的后裔也算在内),如今爱新觉罗氏大致有30—40万人,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大多分布在北京、河北、东北三省。他们对待“爱新觉罗”姓氏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爱新觉罗后代中书画家很多,据统计有100多位书画名家。比如爱新觉罗·紫薇,是道光皇帝第五子惇勤亲王奕誴的第4代孙女。对媒体,她表示:“从心底里,我对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感到自豪,因为我们这个家族里出了康熙、乾隆这样的好皇上,这份荣耀不允许我做出与身份不符的事情。”关于姓氏与事业,她说:“画会好卖一些,人家一看,‘爱新觉罗’,就认你的画。”

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也本姓爱新觉罗,是雍正帝九世孙,他的高祖父是乾隆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弘昼,但启功先生却从来不承认自己姓爱新觉罗,只说姓启名功,有人曾给他写信“爱新觉罗·启功”收,他连看都不看,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老先生曾言“不吃祖宗饭,不做八旗子弟”,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靠家族图名牟利,就像王羲之落款时从不写上自己是琅琊王的后代,但书圣的地位却是自己挣来的。启功说他给百家姓增加一个姓氏:启。

爱新觉罗氏后人姓什么?

他们的姓氏没变

如 爱新觉罗·宝璇:载丰王爷的孙女———香港声乐协会会长 爱新觉罗·启贤:清皇室后裔,一九三六年生于吉林,现居北京。启贤先生自幼喜书画,临习柳、颜法贴,尤爱秦汉隶简,但不图于传统,在博采众长中独树一帜,将隶书笔法掺入行草。 爱新觉罗启星:虽然是影坛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其清醇亮丽的形象却会令广大观众耳目一新。去年毕业于北京**学院表演系的她是满清皇室后裔,还未毕业,便因演出《舞出彩虹》而崭露头角,并被擅画古典美女的导演陈逸峰评价为“前途无可 的当代新星”。 爱新觉罗启骧,字腾伯,生于一九三五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是清雍正第九代孙。 爱新觉罗·毓歌:1955年生,满族正黄旗。北京书协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会员。 爱新觉罗贝怡:真真正正的中国公主!目前在香港从事模特儿行业,由于其具有皇室血统,故出道以来特别引人注目。 爱新觉罗氏真的是宋徽宗的后裔吗 有没有证据

没有证据。

宋徽宗的后裔,在金国就是奴隶的存在。不可能让他们有翻身的会的, 爱新觉罗(329)后裔(15)

爱新觉罗在世辈分最高的人是爱新觉罗·溥光(宋曙光)。

爱新觉罗在世辈分最高的人是爱新觉罗·溥光(宋曙光),中国香港人,系清太祖第十一世孙、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同辈兄弟。

爱新觉罗,罗马字转写为Aisin Gioro(穆麟德式转写),历史上清朝皇室姓氏。“爱新”是满语“黄金”的意思。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的。意思即为爱新部族远支。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宗谱》是清朝产生的一部大型统谱。

清朝最后一次修玉牒,是在光绪33年(1907年)。1915年,逊清廷又通知各地宗室、觉罗呈报户口,准备再次续修家族宗谱,没有了江山,要做这件事很不容易,一直拖到了1921年阴历6月,到次年的闰5月完成。

1935年,宗室熙洽在东北上书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请求续修爱新觉罗家族宗谱。次年8月,溥仪下了一道“圣旨”,修谱所需的费用,由“恩赐款”项中支用,不足部分由同族人捐助。这次修谱由朴厚、钟继、溥瀛、斌碹、今松乔、庆厚负责。除了汇总、普查资料外。

充分利用各宗支的原修家谱。关内京津方面由载涛、载润负责,把各府家谱正本送到东北。同时,这次修谱还参照了1907年、1922年玉牒,实际上是历次玉牒的总汇。最后用铅字排印,精装为8大册。

现在还有爱新觉罗的后代。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有的家族流散南方,甚至多有改变民族者,宗室身份已成了历史,政府行为的修谱已无可能,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

但1937年之前康德伪皇帝在伪满洲国最后一次整体的修缮了家族谱系,所有宗室、觉罗都罗列其上,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后爱新觉罗四川支派(该支派家谱多有丢失)根据原先存留下来的碟谱和东北辽中新民地区的情况又由家族族长带领修缮了谱系。

《爱新觉罗宗谱密雅纳支》 每十年系统修订一次,已经成为定规。经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批准,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恢复了家庙,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举行家族内祭祀。

扩展资料

背景来源

爱新觉罗是清朝国姓,但是在满文资料中很少使用这个名称,爱新觉罗一共只出现过三次。文献上,对于其姓氏的起源的各种说法,经常自相冲突。所以这个姓氏是由清朝皇室创造,用来塑造其地位。 

爱新觉罗,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原文为hala(汉语哈喇、哈拉),gioro为首领之意。满洲姓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於血缘宗亲关系的族名(穆昆)。

爱新觉罗一姓中,觉罗为姓,爱新是族名,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张姓与桐城张氏,翁姓与常熟翁氏等)。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分支,都源於同一始祖。

因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後金,该族遂成望族,以全称相称,“爱新”遂变为姓氏的一部分。如同那拉氏有叶赫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等分支(叶赫、乌拉均为地名),瓜尔佳氏有苏完尼瓜尔佳、安图瓜尔佳等分支一样。

清朝统治者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清朝灭亡以后宗室多改汉姓,如金、廖、赵、肇、罗、艾、朱。而大部分皇室就改成了金,也有一些皇室改姓廖。

觉罗一词在女真语里是“远方”的意思,后来,就演变成了远支,与宗室(uksun)区分开来,比如满语里外祖父(goro mafa)外祖母(goro mama)外孙(goro omolo),觉罗其实就是远支的意思。觉罗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姓gioro。

爱新觉罗氏族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上文也有说法说来自满语的“远支”。但其来源与历史上的汉人无大关联。有叙述说是来源自廖氏,此说法为有学者认为是谬误。廖字读Iiao,古音为lao,而觉罗在满语读gioro,辅音为g,与之无关。

且清代时候的汉语“觉罗”读音和“廖”字读音除“罗”字相近外,相差甚远,但仍有欲攀关系者,改姓为“廖”。

参考资料:-爱新觉罗

1-4: 德宗景,穆宗毅,文宗显,宣宗成,仁宗睿,高宗纯,世宗宪,圣祖仁,世祖章,太宗文 皇帝位下 之子孙。

乙册

1-4: 太祖高皇帝位下 第一子贝勒褚英,第二子亲王代善,第三子镇国公阿拜 之子孙。

乙册

丙册

1-4: 太祖高皇帝位下 第四子镇国将军汤古代,第五子莽古尔泰,第六子辅国公塔拜,第七子亲王阿巴泰,第九子镇国公巴布泰,第十子德格类,第十一子巴布海,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三子辅国公赖慕布,第十四子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亲王多铎,第十六子费扬果 之子孙。

丙册

丁册

1-5: 显祖宣皇帝位下 第二子贝勒穆尔哈齐,第三子亲王舒尔哈齐,第四子郡王雅尔哈齐,第五子贝勒巴雅喇 之子孙。

5: 玉牒之末:太宗文皇帝位下第一子武肃亲王豪格之第五子温良郡王勐峨之第三子延信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一子广略贝勒褚英之第一子安平贝勒杜度之第六子追封怀愍贝子杜努文之第一子苏努此支降为红带子

玉牒之末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子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一子克勤郡王岳托支下奉恩将军兴瑞之第一子全亮比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子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二子硕托此比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二子颖毅亲王萨哈廉之第一子阿达礼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六子辅国厚公塔拜之第二子额克亲之第六子额尔济图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七子饶余敏亲王阿巴泰之第四子安郡王岳乐之第十九子务尔占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五子莽古尔泰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十子德格类此支降为红带子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十六子费扬果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一子阿尔通阿第一子舒尔赫宜此支降为觉罗[此处宗谱出现错误,改正]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二子已革贝勒阿敏支下塞胡之第二子拉哈礼此支降为红带

玉牒之末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二子已革贝勒阿敏第二子爱度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六子郑献亲王济尔哈朗支下扬桑阿第一子务能义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九子脑岱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四子巩阿岱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五子锡翰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八子德玛护此支降为红带子。

戌册

1-2: 景祖翼皇帝位下 第一子武功郡王礼敦巴图鲁,第二子多罗慧哲郡王额尔衮,第三子多罗宣献郡王斋堪,第五子多罗恪恭贝勒塔察篇古 之子孙。

2-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一子德世库 第一子素赫臣,第二子谭图,第三子尼扬古 之子孙。 

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二子刘阐 第一子陆虎臣,第二子玛英格,第三子门图 之子孙。

己册

1-5: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三子索长阿 第一子履泰,第二子务泰,第三子绰奇阿注库,第四子龙敦,第五子飞永敦 之子孙。

庚册

1-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五子包郎阿 第一子隋痕,第二子巴孙巴图鲁,第三子对秦,第四子郎腾 之子孙。

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六子宝实 第一子康嘉,第二子阿哈纳,第三子阿笃齐,第四子多罗郭齐 之子孙。

索引1-2: 爱新觉罗·常林主编。

付录: 星源吉庆

编辑本段宗室与觉罗

皇族,依据与历代清朝皇帝血缘关系的远近,就大者而言,分为宗室与觉罗两大部分。

宗室,是指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后世子孙,也就是努尔哈赤及兄弟们的后裔,包括塔克世系、努尔哈赤系、皇太极系、福临系、玄烨系、胤禛系、弘历系、颙琰系、旻宁系、奕詝系、载淳系、载湉系、溥仪系。

觉罗,是指兴祖福满和景祖觉昌安的后世子孙,还有塔克世兄弟的后裔,包括福满系、觉昌安系。宗室身系黄带子,觉罗身系红带子,以显示贵族的不同身分与地位。宗室又依据与皇帝血缘关系的远近,分为近支与远支。近支是指皇帝的直系本支,还有当朝皇帝兄弟之子女;别的各支则为远支。

宗室因罪革退者降束红带子;觉罗因罪革退者降束紫带子。据《玉牒》统计,在宗室各支系中,先后有20个支系被降束红带子: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长子阿尔通阿长子舒尔赫一支;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次子阿敏之孙塞克图次子拉哈礼一支;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次子阿敏次子爱度一支;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六子济尔哈朗之孙杨桑长子务能义一支;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九子脑岱一支;

显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四子巩阿岱一支;

显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五子锡翰一支;

显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八子德玛护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长子褚英曾孙苏努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九世孙兴瑞之子全亮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次子硕托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三子萨哈廉长子阿达礼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五子莽古尔泰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六子塔拜之孙额尔济图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七子阿巴泰四子岳乐十九子务尔占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十子德格类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十六子费扬古一支;

太宗皇太极长子豪格五子猛我三子延信一支。

圣祖玄烨八子胤禩一支

圣祖玄烨九子胤禟一支

在觉罗各支系中,因罪被降束紫带子的,最少有两支:

兴祖福满长子德世库主子尼扬古子瓦哈长子阿三一支;

兴祖福满次子刘阐子陆虎臣曾孙塔思护之曾孙长安保十二子丰盛额一支。

编辑本段袭爵与嗣子

爱新觉罗家族的先世要受到追封,他们的后代子孙也受到清朝的封赐。爱新觉罗家族的先祖被迫封为皇帝者有4人: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儿,追封为肇祖原皇帝;努尔哈赤曾祖父福满,追封为兴祖直皇帝;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追封为景祖翼皇帝,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追封为显祖宣皇帝。在他们的子孙中,封为亲王的1人,郡王2人,贝勒1人,一等男7人,二等男4人,三等男6人,一等子5人,二等子3人,合计33人。

袭爵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多数皇族的爵位是按辈递降承袭。如父为亲王,子无殊功则1人袭封为郡王,孙无殊功则1人袭封为贝勒,曾孙无殊功则1人袭封为贝子,以下类推。另一种是按原封世代承袭,即所谓“世袭罔替”。清初有6个亲王、2个郡王,他们的王爵以后每代由1人承袭,习惯上称之为“铁帽子王”。清中叶以后,又恩封了4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爱新觉罗的后世子孙,承袭先辈爵位大多是子袭父爵,但却不是如汉族的嫡长子承袭制,而是在诸子中,选择最具才能、功勋最大者承袭,有的是由最喜欢之子承袭,有的是由最心爱的妻妾所生之子承袭。

豫亲王多铎的子孙承袭王爵:

第二代豫亲王是由多铎次子多尼承袭;

第三代是由多尼次子鄂札承袭;

第四代是由鄂札五子德昭承袭;

第五代是由德昭十五子修龄承袭;

第六代先是由修龄长子裕丰承袭,因事革爵后又由修龄次子裕兴承袭,又因事革退,最后由修龄五子裕全承袭;

第七代是由裕全次子义道承袭,第八代是由义道长子本格承袭;

最后一代是由本格的嗣子懋林承袭。不难看出,爱新觉罗家族的爵位如同皇位一样,不是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择子继承。努尔哈赤及兄弟的子孙后代,受封及袭爵者多达1978人,包括亲王140人、郡王94人、贝勒63人、贝子53人、镇国公88人、辅国公209人、镇国将军148人、辅国将军249人、奉国将军261人、奉恩将军673人。

设嗣子主要是为了承袭爵位,但当嗣子承袭的爵位因事革除,他就不再作为嗣子,而要仍回到本支去。如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封为睿亲王,1650年死后无嗣,由同母弟多铎五子多尔博过继给他为嗣子,袭睿亲王爵。次年多尔衮以谋逆被革爵,多尔博当然也就无爵可袭,只好仍回原支。1778年乾隆帝为多尔衮昭雪,追还原封王爵,世袭罔替。而多尔博早几年已过世了,但仍追认为多尔衮的嗣子,由他的子孙袭爵。

在爱新觉罗家族史上,还出现几个“嗣子世家”。在这几个家庭里,有多名子孙过嗣给他支做嗣子:

一是乾隆帝十一子永瑆,他的次子绵懿,过继给他三兄永璋为嗣子;

四子绵偬,过继给他十二弟永璂为嗣子;

长子绵恕的次子奕纶,过继给他四兄永珹之子绵惠为嗣子;

七子绵傧之孙载岐,过继给他十二弟永璂之孙奕缮为嗣子。

二是道光帝五子奕誴,他本人过继给嘉庆帝三子绵恺为嗣子;

他的长子载濂之子溥修,过继给载濂五弟载津为嗣子;

次子载漪,过继给嘉庆帝四子绵忻之子奕志为嗣子;

四子载瀛之长子溥伒,过继给道光帝九子奕譓为嗣孙。

三是道光帝七子奕譞,他的次子载湉,过继给咸丰帝为嗣子,后为光绪帝;

五子载沣的长子溥仪,过继给光绪帝为嗣子,后为宣统帝;

六子载洵,过继给嘉庆帝四子绵忻之子奕志为嗣子;

七子载涛,过继给嘉庆帝五子绵愉的六子奕谟为嗣子,后又改继给奕譞的八弟奕詥为嗣子。

编辑本段

爱新觉罗宗谱的编纂历史

《爱新觉罗宗谱》是清朝产生的一部大型统谱。清朝最后一次修玉牒,是在光绪33年(1907年)。1915年,逊清廷又通知各地宗室、觉罗呈报户口,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