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且”姓的来源及“且”姓的人物有哪些。
拒《中华姓氏源流通谱》之《黄芾四妃嫫母氏次子禺阳之系》记载:
黄帝二代禺阳:辰字辈。氏族典第十二卷,禺阳,任姓,任分封十国有,谢氏欧阳修撰谢绛碑云:黄帝后任姓十族,谢其一也,至周宣王时,营谢以赐申伯,而任姓之谢,始失国。章氏、舒氏、洛氏、昌氏、刻(亥改契)氏、终氏、泉氏、卑氏、禺氏。谢之后又有,射氏、大野氏后魏,赐谢总为大野氏,一云申柏之后。舒之后又有,舒子氏、纪氏;洛之后又有,洛氏、雒氏。
禺阳之裔曰禺号者,生子三人,长曰禺京、次曰倕梁,季曰儋人。禺京居北海,禺号居南海,是为海司后有,禺强氏、强氏。倕梁生番禺,番禺主舟楫,生奚仲,奚仲生吉光,主车,封于薛,十二世仲虺,为汤左相,其裔祖己七世孙成,始迁於挚,有女归周,是生文王,逮武王复封于薛,薛之为国,历三代六十四世,而灭于楚后有,蘖氏、薛氏、且氏、祖氏、奚氏、稽氏、仲氏、挚氏、执氏、畴氏、伾氏、丕氏、邳氏、(女丕)氏、(女否)氏、李氏奚廷珪改姓。徐氏徐光祚本姓薛。佟氏;任姓之后又有狂犬氏。
由此看来,且氏应该是黄帝的后裔。
四川有一位姓且的名家
且大有 1929年10月生,四川大邑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逻辑学会理事,内蒙古哲学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哲学学会逻辑学研究会理事长。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早年曾在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以及在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双编部理论组从事编辑工作。1962年2月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政教系(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政经系)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曾任政教系逻辑学教研室主任,招收培养两届逻辑学硕士研究生5名。主要研究方向:普通逻辑与辩证逻辑。已发表逻辑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11种。主要著作:《证明与反驳》(河北人民出版社1962年出版)、《逻辑知识讲话》(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形式逻辑200题》(合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普通逻辑自学教程》(合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辩证逻辑教程》(参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辩证逻辑思维形式论纲》(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马克思的辩证逻辑思想研究》(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其中《形式逻辑200题》曾于1987年获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主要论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辩证逻辑》,发表于1958年1月Z6日《光明日报》;《论辩证思维概念》,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年第2期;《辩证思维的两种形态》,发表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其中《论辩证思维概念》曾于1993年获内蒙古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在科研中荣获1993年内蒙古乌兰夫奖金(社会科学)铜奖。
邳郑父,姬姓,邳氏,名郑,也有说名郑父的。他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的历史人物,是诸侯国晋国的一名卿大夫。不过,邳郑父和晋国宗族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应该是晋国宗族的一个分支中的代表人物,因为他是晋国的一位国君晋献侯的后代,虽不是主要继承人,但也属于晋国宗族中的重要人物。
晋献公时期,献公征战南北各地,战果累累,其中我们看到,里克这位将领由于出色的军事才能得到了献公的重用,成为了献公成就军事霸业的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里克被献公重视,在晋朝中的地位无人能及。除了里克以外,当年跟随着献公一起作战的还有一位叫做邳郑的晋国宗族。献公为了扩大晋国的军队,就改变了晋军的编制,将晋国的一军改变为上、下二军。军队编制改革以后,晋国军队人数增多了,军队的治理也较为系统化了。献公以此为基础,带领国家能善战的将才里克、荀息、邳郑父等人发起了对各个国家的征讨。晋献公在位期间,不仅兼并了晋国的邻国虞国和虢国,此后还将耿、翟、魏、赤戎、骊戎、杨、芮、郇、冀等国家和部族都消灭了。献公时期的晋国疆土甚至一度扩张到了黄河以南的地区,和当时的秦国、齐国、楚国四国争霸。
对外战争相对稳定以后,献公将眼光放在了国家的内政上,此时,他急需各种管理国家的人才和培养自己的心腹。里克、邳郑父、士、荀息等人曾跟随献公打仗,和献公比较熟悉,献公也很器重他们,因此他们这几个人就组成了晋国的高层管理集团。
献公宠爱一女子骊姬,而造成了一场大内乱——骊姬之乱的历史事件为人们津津乐道。献公有一长子,名为申生,按照周朝礼制被立为了太子,是献公和其庶母齐国公主齐姜私通后所生。因为武公晚年才娶了齐姜,所以齐姜后又成为献公的夫人,晋国大臣并未强硬的阻止,相反,大家认为齐姜背后有齐恒公的强大势力,可以为申生的将来提供政治帮助。所以,晋朝中很多大臣很看好太子申生的将来。申生为人很贤德,又重孝,风评很好。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招致了骊姬的狠狠的打击。除了晋朝里克以外,狐突、邳郑父等人也是太子申生的忠实的追随者。申生被骊姬害死以后,这些臣子们纠结起来,趁着献公去世,将骊姬母子杀死,也把骊姬妹妹的儿子卓子杀死了。
这是一场臣子们爆发的大内乱,里克、邳郑父等人掌控着晋国的军权,所以才能有这样的实力做到弑君这种事情。奚齐、卓子这两位国君继承人死了以后,里克和邳郑父想要迎立国外的公子重耳,因为公子重耳少年有贤名,也是一位贤能之人。但是最后重耳没有答应他们,最后当上晋国国君的是重耳的弟弟夷吾,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继位后感到君权大受威胁,因为里克和邳郑父时常阻挠自己做的决定,晋惠公对其起了杀心。无奈他回国之前许诺了秦穆公河西之地,现在他不想交出土地,需要一个人到秦国去赔礼道歉。这是一份很危险的差事,秦穆公要是发怒了,杀掉晋国的使者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晋惠公没有派自己的心腹芮和吕省去秦国,就是顾忌秦穆公的态度。邳郑父刀秦国去出使去了,可留在晋国的里克却遭了大难。晋惠公将邳郑父支走了,开始问里克的弑君之罪。晋惠公自继位以来就一直在打压里克,剥削里克的军权,现在晋惠公打算杀掉里克,他害怕里克反叛自己。里克自杀了,邳郑父也从秦国回来了。邳郑父听到里克已死的消息是在秦国出使的时候,他知道自己也很危险,就想利用秦穆公来对付晋惠公。他劝说秦穆公收买晋惠公身边的芮和吕省,让他们两个晋惠公最信赖的人背叛晋惠公,秦穆公就可以好好收拾晋惠公了。晋惠公杀邳郑父的决心很坚定,邳郑父一回国,晋惠公早早设置了陷阱,他找来一个叫做屠岸夷到邳郑父身边做奸细。屠岸夷搜集了邳郑父和秦穆公勾结的罪证,最后杀死了邳郑父。
姓氏(案四库全书风俗通义有附录一卷,乃从永乐大典“通”字韵中所载马总意林节本姓氏篇裒集而成者。嗣后,朱筠、钱大昕、卢文弨、严可均、张澍、顾櫰三、姚东升、徐友兰、陈汉章、王仁俊,俱有辑补,而张澍并为之注焉;则应书此篇虽亡,经后人之钩沉辑佚,庶几可复旧观矣。然诸家俱以四声为次,固非应氏之旧,虽失本真,此亦无可如何者,吾亦时且从众焉。至其自相抵牾之处,亦颇为之是正,夫岂故为薄古哉,亦将以之信今云耳。篇名旧引多歧出,今从苏颂所见,定为姓氏,盖汉人亦习称姓某氏云。)
万类之中,惟人为贵。春秋左氏传:“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羊讥卫灭邢,论语贬昭公娶于吴,讳同姓也。盖姓有九:或氏于号,或氏于谥,或氏于爵,或氏于国,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居,或氏于事,或氏于职。以号,唐、虞、夏、殷也;以谥,戴、武、宣,穆也;以爵,王、公、侯、伯也;以国,齐(一作“
曹”)、鲁、宋、卫也;以官,司马、司徒、司寇、司空、司城也;以字,伯、仲、叔、季也;以居,城、郭、园、池也;以事,巫、卜、陶、匠也;以职,三乌、五鹿、青牛、白马也。(北史高构传、姓纂二十三元、御览三六二、广韵五支、十虞、十二齐、六豪、十四清、十姥、一送、十九代、四十一漾、一屋、姓解一、三、古今姓氏书辨证五支、十二齐、通志氏族略、古今源流至论后七、困学纪闻二0、小学绀珠七、急就篇补注二、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一、五、二二九)
器案:广韵十二齐、姓解三、古今源流至论后七俱引作风俗通氏姓篇序。春秋左氏传: “官有世功云云。”见隐公八年。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卫侯毁何以名?绝。曷为绝之?灭同姓也。”又哀公十二年:“夏五月甲辰,孟子卒。孟子者何?昭公之夫人也。其称孟子何?讳娶同姓,盖吴女也。”论语述而篇:“陈司败问: ‘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齐、鲁、宋、卫四族,齐为之长。(姓解三)
张、王、李、赵,黄帝赐姓也。(姓解三)
器案:广韵十阳引作:“风俗传:‘张、王、李、赵,黄帝赐姓也。’”
东方氏,伏羲之后,帝出于震,位主东方,子孙因以为氏焉。(
姓纂一、通志氏族略、能改斋漫录五、辨误录下、类稿五七、路史后纪一、五、合璧事类续三0、通鉴注一七)平原厌次,汉太中大夫东方朔。(能改斋漫录五)
东郭氏,东郭牙,齐大夫,咸阳,其后也。(史记平准书索隐)
东陵氏,东陵侯邵平,子孙氏焉。(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二)
东关氏,晋东关嬖五之后,汉有将军北亭侯东关义。(古今姓氏书辨证二)
僮氏,汉有交址刺史僮尹。(广韵一东、姓解一、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六二、卮林四)
铜鞮氏,晋铜鞮伯华之后。铜鞮,晋之别邑也。 (通志氏族略)
中氏,汉有少府卿中京。(广韵一东、姓解一、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中行氏,穆子后。(路史后纪九下)
中垒氏,刘向为中垒校尉,支孙以官为氏。(姓纂一、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二)
冲氏,汉有博士冲和。(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辨证一)
终古氏,桀内史终古,后氏焉。(姓纂一、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二)
器案:吕氏春秋先识篇:“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 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淮南泛论篇:“
夏之将亡,太史令终古先奔于商,三年而桀乃亡。”此应氏所本,通志讹为“纣内史”,钱大昕以下诸家悉据之,而不知是正,所谓以讹传讹也。
钟离氏,钟离,子国,在九江,盖其后徙于此,吴灭之。(路史国名纪二)
嵩氏,汉有嵩极玄子。(古今姓氏书辨证一)
弓氏,鲁大夫叔弓之后,汉有光禄勋弓祉。(姓解二、卮林四)
熊氏,黄帝有熊氏之后也。(姓解二)
公旗氏。(古今姓氏书辨证二引姓源韵谱)
公文氏,卫有公文要。(姓解三)
公叔氏,卫大夫公叔文子。(姓解三)
公乘氏,鲁有公乘子皮,见列女传。(晋书音义六、姓源韵谱)
公宾氏,鲁大夫公宾庚之后。(后汉书刘玄传注、姓氏急就篇下、通鉴注汉纪三一)
公族氏,晋成公立嫡子为公族大夫,韩无忌号公族穆子,见左氏传。(后汉书党锢传注、姓氏急就篇下)
公玉氏,齐闵王臣有公玉冉,其后也。(史记封禅书索隐、武纪索隐)
器案:吕氏春秋审己篇、正名篇、过理篇及新序杂事五,俱作公玉丹,此作“冉”,疑误。战国策燕策上作公玉曰,“曰”亦是误字。
功氏,晋大司功景子之后,晋有功景。(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辨证一、类稿二、姓氏急就篇上)
蒙氏,东蒙主,以蒙山为氏,秦有将军蒙骜,骜生武,武生恬,皆仕秦。(姓纂一、通志氏族略、类稿二、合璧事类续二四、通鉴注四、强识略三三)
农氏,神农之后。(广韵二冬、姓氏急就篇上、韵会二冬)
龙丘氏,吴郡,汉时博士龙丘长。(姓纂一、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博士”通志作“高士” ,广韵十一尤云:“汉有吴人龙丘苌,隐居不屈。”寻后汉书循吏任延传:“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据此,则“博士”当作“高士”。
雍氏,周文王第十二子也,雍伯之后,以国为姓,今或音雍州之雍,郑大夫有雍纠,楚有雍子,齐有雍廪,宋有雍锄,汉什邡侯雍齿,沛人也。(通志氏族略、类稿二、急就篇补注一、合璧事类续二五、通鉴注八)
重氏,颛顼重黎之后,少昊时,重为南正,司天之事,黎为北正,司地之事。(姓纂一、通志氏族略、类稿二)
移氏,齐公子雍,食采于移,其后氏焉,汉有弘农太守移良。(
后汉书杨震传注、广韵五支、姓解二、容斋五笔一、古今姓氏书辨证三、路史后纪四、又国名纪四、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汉纪四二)
器案:移良见杨震传。
为氏,汉有南郡太守为昆。(广韵五支、容斋五笔一、姓氏急就篇上)
随氏,随侯之后,汉有博士随何,又有右扶风随蕃。(广韵五支、急就篇补注一)
岐氏,岐伯,黄帝师。(类稿四引风俗传)
羲氏,尧卿羲仲之后。(广韵五支、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上)
戏阳氏,卫有戏阳速。(姓解二)
皮氏,周卿士樊仲皮之后,汉有皮尚,又有皮延至孝,后汉有谏议大夫皮究。(姓纂二、类稿三、秘笈新书别二、合璧事类续一六、翰苑新书后六、强识略三三)
离氏,离娄,孟子门人,汉有中庶子离常之。(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三、类稿四)
訾氏,帝喾妃,訾娵氏女,汉有楼虚侯訾顺。(通志氏族略、类稿四、合璧事类续二七、急就篇补注二、强识略三三)
器案:楼虚侯訾顺,见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卑氏,郑大夫卑谌之后,汉有北平太守卑躬,议郎卑整。(后汉书皇后纪下注、容斋五笔一、古今姓氏书辨证三、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卑谌,汉书古今人表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论语宪问篇作裨谌。广韵五支引胡太傅碑有太傅椽雁门卑整,今本蔡邕集误作毕整,后汉书皇后纪下有议郎卑整,即其人也。
裨氏,郑有裨灶明天文。(姓解二)
器案:裨灶见左传昭公十七年、十八年。
差氏,人姓。(急就篇补注二)
池氏,汉有中牟令池瑗。(广韵五支、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夷维氏,故莱,夷维邑也,盖因邑为姓。(史记鲁仲连传正义引应劭)
师氏,师,乐人,瞽者之称,晋有师旷,鲁有师乙,郑有师悝、师触、师蠲、师成,又师服,晋大夫也。汉有东海师中作雅琴师氏八篇。(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三、类稿四、合璧事类续二七、强识略三三)
器案: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乐类: “雅琴师氏八篇。”本注:“名中,东海人,传言师旷后。”书钞一0九引别录:“师氏雅琴者,名忠,东海下邳人,传云言师旷之后,至今邳俗犹多好琴也。”
师尹氏,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姓。(诗经小雅节南山正义)
鸱夷氏,本范蠡也,后人以为氏。(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三)
资氏,资成,陈留人。(姓纂二、通志氏族略、类稿四)
尸氏,其先封于尸乡,故为尸氏,齐相有尸臣。 (通志氏族略、类稿四、姓氏急就篇上)
伊氏,汉有议郎伊推,又伊嘉为雁门都尉,石显党。(姓纂二、类稿四)
器案:伊推见汉书儒林瑕丘江公传,伊嘉见佞幸石显传。
累氏,累祖之后,晋七舆大夫累虎,里克、丕豹之党。(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三、类稿四)
器案:类稿“虎”作“彪”。
邳氏,奚仲为夏车正,自薛封邳,其后以为氏焉,后汉二十八将有卫尉信都邳彤。(广韵六脂、姓解一、通志氏族略、类稿四、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汉纪三一)
器案:水经泗水注引应劭曰:“ 邳在薛。”又曰:“奚仲自薛徙居之,故曰下邳也。”
司鸿氏,古有司鸿苟,着书,汉中大夫司鸿仪,谏议大夫司鸿荀。(通志氏族略、姓解三、古今姓氏书辨证四)
司功氏。(通志氏族略)
司马氏。(通志氏族略)
司寇氏,苏忿生为武王司寇,后以官为氏,礼记司寇惠子,鲁大夫。(姓纂二、广韵五十候、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四)
期氏,楚大夫居期思城,因以为姓。(古今姓氏书辨证四、类稿四、姓氏急就篇上)
期思氏,古有期思国,国人以为氏。(广韵七之、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辨证四)
旗氏,齐卿公孙灶,惠公孙也,生栾施,字子旗,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后汉有旗流甘,九江太守旗光。 (通志氏族略、姓解三、类稿四、卮林四)
旗思氏,楚大夫居旗思城,因以为氏。(姓纂二)
器案:此即前期思氏之误。
綦毋氏,汉有廷尉綦毋参;晋大夫綦毋张,战国策綦毋子与公孙龙争辩。(姓纂二、通志氏族略、姓解三)
器案:綦毋参见后汉书班勇传
□丘氏,勇士□丘欣。(姓解二)
飞廉氏,飞廉国,秦所灭,因氏焉,汉书光禄大夫飞廉安国。(
姓纂二)
器案:汉书无文,“书”疑当作 “有”。
非氏,非子伯益之后。(广韵八微、姓纂四、姓解三)
器案:汉书河渠志有大司农非调。
肥氏,汉有肥韶、英布将肥铢,又仁恕掾肥亲。 (姓纂二、通志氏族略“铢”作“赫” )
孙诒榖曰:“‘肥赫’即下条之 ‘贲赫’。”
器案:孙说是。史记黥布传:“ 中大夫贲赫。”集解、索隐并云:“贲音肥。”汉书黥布传师古注同,姓纂“赫”作“铢”,误。
贲氏,秦非子之后,汉有贲赫,礼有县贲父。(晋书音义六九、通志氏族略、通鉴注一一)
器案:县贲父见礼记檀弓上。
威氏,齐威王之后,以田氏始王,故其后以为氏。(广韵八微、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上)
威王氏,汉有中郎威王弼,出自楚威王后。(广韵八微、十阳、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下)
几氏,宋大夫仲几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姓纂二)
鱼氏,宋桓公子目夷,字子鱼,贤而有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汉有长安富人鱼翁俶也。(广韵九鱼、姓纂二、通志氏族略、姓解二、通鉴释文二一、二四、通鉴注晋纪二0、纲目集览四一)
器案:长安富贾鱼翁叔,见汉书张汤传。
鱼孙氏,宋大夫鱼石奔楚,在国者因氏焉。(姓纂二、路史后纪一0)
舒氏,舒子之后,以国为姓。(姓纂二、类稿八、合璧事类续一八)
渠丘氏,莒有渠丘公,因氏焉。(姓纂二、路史国名纪二)
器案:渠丘公见左传成公八年,路史“莒”作“鲁”,误。
余氏,秦由余之后,以国为姓,代居歙州。(广韵九鱼、姓纂三、通志氏族略、通鉴释文二七、类稿六、合璧事类续一六、翰苑新书后六、秘笈新书别二、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唐纪七三)
器案:姓纂新安望下引此,秘笈新书“歙”作“陕”,疑误。
夫余氏,吴公子夫概奔楚,余子在吴者,以夫余为氏。(广韵九鱼、姓纂二、姓解三、通志氏族略)
沮氏,黄帝时史官沮诵之后。(后汉书献纪注、通鉴释文七)
樗里氏,琴引有樗里牧恭。(姓氏急就篇上)
于陵氏,陈仲子,齐世家也,辞爵灌园,居于于陵,因氏焉,汉有议郎于陵钦。(姓纂二、姓解三、齐乘四、通志氏族略、急就篇补注二)
诸氏,汉有雒阳令诸于。(广韵九鱼、容斋五笔一)
器案:南唐书:“诸佑,蕲州独木人。”注:“诸音查。”
诸葛氏,葛婴为陈涉将军,有功非罪而诛,孝文帝追录封其孙诸县侯,因并氏焉。(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注、广韵九鱼、姓纂二、通志氏族略、通鉴释文一二、姓解一、类稿五六、合璧事类续三0、秘笈新书别三、姓氏急就篇下、通鉴注汉纪二0)
储氏,齐大夫储子之后也。(后汉书鲍永传注)
屠氏,汉末有屠景先,河东人也。(姓纂三、类稿五、通志氏族略)
屠门氏,秦屠门高。(姓氏急就篇下)
虞氏,凡氏之兴九事,一氏于号,唐、虞、夏、殷是也。(广韵十虞)
虞丘氏,晋有虞丘书为乘马御。(姓解二)
器案:虞丘书见左传襄公十六年。
驺氏,越王句践之后。(姓解二)
毋车氏,乐安毋车伯奇,为下邳相,有主簿步邵南,时人称毋车府君步主簿。(广韵十虞、姓解三)
巫氏,凡氏于事,巫、卜、匠、陶也,殷有巫咸、巫贤,汉有冀州刺史巫捷,又有巫都着养性经也。(广韵十虞、姓纂二、通志氏族略、类稿八、合璧事类续二三、卮林四)
瞿氏,汉有南阳太守瞿茂。(姓解三、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须氏,太昊风姓之后,有须句国,又殷有密须,并以国为氏,魏有须贾,汉有平陆侯须无,绍封传四代。(姓纂二、广韵十虞、一切经音义九、姓解一、类稿八、合璧事类续一八、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周纪五)
须卜氏,匈奴贵姓有须卜氏。(纲目集览七)
器案:汉书匈奴传下、王莽传下有右骨都侯须卜当。
区氏,欧冶子之后,转为区氏,又音欧,吴有区景,长沙人,官至苍梧太守。(类稿八)
案:广韵十虞区下云:“后汉末有长沙区景。”
蒲氏,汉有詹事蒲昌,又有蒲遵。(姓纂三、广韵十一模、姓解二、通志氏族略、类稿七、合璧事类续二四、通鉴注二九一)
器案:东观汉纪马援传:“受齐诗,师事颍川蒲昌,昌受诗于匡衡。”字作“蒲”,与此同;而汉书则作满昌,字君都,颍川人,詹事,见沟洫志、韦玄成传、王嘉传、王莽传中,满、蒲二字,形近易误,如“州满”一作“州蒲”,即其明证。
胡毋氏,本陈胡公之后也,公子完奔齐,齐宣王母弟,别封毋乡,远本胡公,近取毋邑,故曰胡毋氏也。(后汉书献纪注、通鉴释文七、通鉴注汉纪四八、纲目集览一七)
壶氏,汉有谏议大夫壶遂。(广韵十一模)
器案:壶遂见汉书律历志、韩安国传及司马迁传。
徒人氏,齐有徒人费。(姓解一)
屠氏,汉末有屠景先。(姓纂三、类稿五、合璧事类续二四)
屠门氏,秦有屠门高。(姓氏急就篇下)
涂氏,涂山氏之后,汉有谏议大夫涂恽,治尚书。(后汉书贾逵传注、广韵十一模、通志氏族略、类稿八、玉海三七、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涂恽,字子真,平陵人,受尚书,见汉书儒林张山拊传,类纂作“汉有谏议大夫涂禅,又涂子真治尚书”,既误“恽”为“禅”,又误分为二人,不可据。
齐氏,氏于国。(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二齐)
器案:并详篇首序。
黎氏,九黎之后,尚书:“西伯戡黎。”亦见毛诗,左传齐大夫黎弥、黎且,字亦作犁。(姓纂三、通志氏族略、类稿八、合璧事类续二四)
器案:左传定公九年作犁弥。
鞮氏,晋铜鞮伯华之后也。(姓纂三、通志氏族略、类稿八)
稽氏,稽黄,秦贤人也。(姓纂三、通志氏族略、类稿八)
西乡氏,宋大夫西乡错之后,尸子有隐者西乡曹。(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四、路史后纪十)
洼氏,汉有大鸿胪洼丹。洼音圭。(后汉书儒林传注、广韵十二齐)
枚氏,六国有贤人枚被。(通鉴注一七)
裴氏,伯益之后。(后汉书桓纪注)
案:姓解三引作“非氏,有非子者,伯益之后也”。
哀氏,鲁哀公之后,因谥以为姓,汉有哀章。(后汉书刘玄传注、古今姓氏书辩证六、类稿十、路史后纪十、姓氏急就篇下)
台氏,金天氏裔孙曰台骀,其后氏焉,汉有侍中台崇。(后汉书献纪注、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台崇即见献纪。
来氏,楚有来英,汉功臣表:‘轪侯来苍。’(通志氏族略、类稿九)
器案:软侯黎苍有作来苍者,此亦其证。
真氏,汉有太尉长史真佑。(姓纂三、广韵十七真、通志氏族略、姓解三、类稿一二、卮林四)
器案:姓纂作真俗,疑误。
新垣氏,魏将新垣衍,毕公高之后,汉书文帝时,新垣平善望气。(通志氏族略)
神氏,神农之后,汉有骑都尉神曜。(姓纂三、广韵十七真、类稿一一、路史后纪四、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申公氏,申公巫臣之后,汉太子傅申公。(姓解三、古今姓氏书辩证六)
申徒氏,本申屠氏,随音改为申徒,尸子:“申徒狄,夏贤人也,汤以天下授之,耻以不义闻,己自投于河。”庄子:“申徒嘉,兀者,郑人也。”汉有西屏将军申徒建。胜屠,即申徒也。(史记酷吏传索隐、姓纂三、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六、急就篇补注二)
器案:申屠建更始西屏将军,见汉书游侠原涉传、王莽传下,后汉书刘玄传,“西屏” 或作“西平”,非是。
秦氏,氏于国。(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二齐)
频氏,汉有酒泉太守频畅。(姓纂三、广韵十七真、姓解一、通志氏族略、容斋五笔一、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解云:“一云名旸。”
淳于氏,春秋时小国也,桓五年不复其国,一号州淳于公,子孙以国为氏。(姓纂三、通志氏族略、通鉴释文一七、类稿五六)
器案:汉书地理志:“北海郡淳于。”注:“应劭曰:‘春秋州公如曹。左传曰:淳于公如曹。’臣瓒曰:‘州,国名也,淳于,公国之所都。’”左传见桓公五年。
伦氏,黄帝乐人伶伦氏之后。(广韵十八谆、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六、类稿一一、姓氏急就篇上)
春氏,楚相黄歇号春申君,子孙氏焉。(姓纂三、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一)
钧氏,楚大夫元钧之后,汉有御史钧喜。(姓纂三、广韵十八谆、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一、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广韵作“侍中钧喜”。
文氏,周文王支庶,以谥为氏,越大夫文种。(姓纂三、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二、合璧事类续二七、翰苑新书后六、秘笈新书别二)
闻人氏,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其后遂以闻人为氏,汉有太子舍人闻人通汉、沛人,治后氏礼。(后汉书灵纪注、通志氏族略、姓解一、类稿五七、合璧事类续三0、通鉴注汉纪四八、通鉴纲目集览二二、二八)
器案:闻人通汉字子方,见汉书儒林孟卿传,类稿作“闻人通”,脱“汉”字。
芸氏,晋大夫芸贤,见战国策。(姓纂三、类稿一二)
器案:类稿作芸质。
云氏,祝融之后。(姓纂三、类稿一二)
芬氏,晋大夫芬贤。(通志氏族略)
顾櫰三曰:“疑‘芸贤’之伪。 ”案:广韵二十文芸下无文,芬下云:“又姓,战国策晋有大夫芬质。”则未必“芬”误而“芸”是也。
殷氏,氏于号,唐、虞、夏、殷是也。(急就章补注二)
勤氏,鲁有大夫勤成。(通志氏族略、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七、姓氏急就篇下)
元氏,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因而遂氏焉。(汉书地理志魏郡元城注引应劭)
器案:姓纂四:“元氏,左传卫大夫元咺之后,其先食采于元,因氏焉。”说与此异。
垣氏,垣,秦邑,因以为氏,秦始皇有将垣齮,汉有西河太守垣恭。(后汉书公孙述传注、古今姓氏书辩证七、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钱大昕曰:“今本史记作‘桓齮 ’。”
园氏,姓于所居,城、郭、园、池是也。(姓纂四、类稿一四、姓氏急就篇上)郑穆公之子圈,其后为姓,至秦博士逃难,乃改为园。(齐东野语五)
轩氏,轩辕之后,汉有谏议大夫轩和。(姓纂四、通志氏族略、类稿一四)
轩辕氏,轩辕,即黄帝也,姓公孙,或言姓姬。 (通志氏族略)
器案:张澍据路史收入轩丘氏。寻路史国名纪三:“轩丘,楚文庶子采邑。”不言出风俗通。汉书梁孝王传有轩丘豹。
孙阳氏,秦穆公时孙阳伯乐善相马,汉有侍御史孙阳敖。(古今姓氏书辩证七)
器案:姓纂四引风俗通孙阳氏一条,文大误,说详后栎阳氏条。
尊氏,太昊诸侯尊卢氏之后。(广韵二十三魂、姓解三、路史前纪八、姓氏急就篇上)
尊卢氏,太昊之世侯者。(路史前纪八)
屯氏,汉有常山太守屯莫如。(急就篇补注二、困学纪闻一二、卮林四)
困学纪闻曰:“儒林传‘毛莫如少路’,宋景文公引萧该音义:‘案风俗通姓氏篇。混沌氏,太昊之良佐,汉有屯莫如,为常山太守。’案此莫如姓非毛,应作屯,音徒本反。愚案:沟洫志云:‘ 自塞宣房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颜师古注:‘屯音大门反。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以此语之,则屯、毛之相混久矣。屯之为氏,于此可考。广韵云:‘后蜀录有法部尚书屯度。’”案:汉书杜钦传:“幸赖陛下至明,遣使者毛莫如先考验,卒得其奸。”李寻传:“光录勋平当、光禄大夫毛莫如与御史中丞、廷尉杂治。”儒林施雠传:“鲁伯授太山毛莫如少府,……莫如至常山太守。 ”字皆误作“毛”,自宋祁以来,多有质言其误者矣。
盆成氏,盆成括仕齐,孟轲知其必死,其子逃难,改氏成焉。(
广韵二十三魂、姓解三、古今姓氏书辩证七)
贲氏,鲁有贲浦。(通志氏族略、类稿一四、合璧事类续二一、通鉴注汉纪四)
根牟氏,根牟子,六国时贤者,着书七篇。(广韵二十四痕、姓解二、古今姓氏书辩证七、类稿一四、姓氏急就篇下)
我想知道“且”姓的来源及“且”姓的人物有哪些。
本文2023-10-20 23:14:2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02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