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懿荣会被称为“甲骨文之父”?他是如何发现甲骨文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为什么王懿荣会被称为“甲骨文之父”?他是如何发现甲骨文的?,第1张

王懿荣获得‘甲骨文之父’的名头实至名归,他是中国历史上可考的第一位发现了殷商甲骨文的学者。

王懿荣能发现甲骨文的故事,与他光绪二十年(公元1899年)身患痢疾有很大的关系。

得了病当然得吃药,所以王懿荣便派仆人到京师的鹤年堂(公元1405年便已经创建的中药店)去抓药。由于王懿荣本人精通医术,所以仆人从鹤年堂抓药回来后,他便照例对这些药材进行检视,看有没有抓错药,结果在这些药材里一味叫做‘龙骨’的药,引起了王懿荣的注意。

龙骨这味药材是一种动物的甲骨,在上面有一些形状奇怪的符号。作为北京城里著名的金石专家的王懿荣,立马就认出了这些符号是人为刻画上去的。而根据他多年对古文字的研究,他很快便判定这应该是一种自己从未见过的古文字。

王懿荣对于这个发现十分上心,他立即前往鹤年堂将所有库存的所谓龙骨全部买下,并从鹤年堂打听到这种甲骨是安阳的药贩子范维卿售卖来京的。王懿荣辗转找到了范维卿,向他高价求购此类有特殊符号的龙骨。

范维卿也是不辱使命,在当年求便收购到了12块有符号的甲骨转售给了王懿荣(每块王懿荣出价二两银子)。在重金的激励下,范维卿在安阳等地到处千方百计的收购甲骨,1900年他入京面见王懿荣时,一次性就拿出了多达800块的甲骨。据说其中有一片上面特殊符号多达52个之多!

王懿荣不但通过范维卿收集甲骨,他还通过别的渠道收集甲骨。当王懿荣了解到潍县古董商赵执斋屯有大量的此类甲骨后,于是便登门求购,一次性又获得了数百片甲骨。

王懿荣对自己收集到的1500多块甲骨进行了初步研究后,他根据自己丰富的金石学知识,判定这些甲骨上的符号正是殷商文字!中国已知最早的系统文字——甲骨文,就这么被王懿荣确定了下来,因此王懿荣是当之无愧的甲骨文之父!

可令人叹惜的是,正当王懿荣想要进一步对收集到的甲骨进行研究时,八国联军侵华发生了!

身为京师团练大臣的王懿荣积极在北京组织守备工作,当八国联军进抵北京城下时,王懿荣在北京东南的东便门,组织人手竭力抵御。然而慈禧太后裹挟光绪帝西逃的消息传来后,守军顿时做鸟兽散。

在受命成为团练大臣时,王懿荣便私下对亲友说‘此天与我以死所也’。眼见军队溃散,外国侵略者杀入北京城里,王懿荣毅然遵守了自己的前言。王懿荣赶回到家中后,便携夫人谢云鹤、守寡的儿媳张允淑投井殉国,王懿荣时年55岁。

让人感到一丝宽慰的是,王懿荣生前不惜血本收集的龙骨并没有随着他一起湮没。

1902年王懿荣之子王崇烈回京办理父亲的丧事,他将父亲生前收集的古玩一一变卖,偿还父亲生前所欠下的债务。这时恰好《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也在北京,他听说了甲骨文的事情后便向王崇烈求购。王崇烈认为刘鹗是个能完成父亲遗愿的人,于是便将王懿荣生前所藏的1500多块甲骨,以半买半送的价格系数转让给了刘鹗。

刘鹗其后又凭自力收集了3000多块甲骨,他后来将这些甲骨的拓片遴选一部分,编辑成《铁云藏龟》一书发行于世。《铁云藏龟》一书是中国学术界的第一本关于甲骨文的著述,它的面世代表着甲骨文研究正式开始。刘鹗在为《铁云藏龟》一书做的序里,详细记述了王懿荣收藏甲骨的过程,向世人介绍了这位甲骨文之父。

甲骨文被王懿荣无意间发现后大力收集,再经由刘鹗整理发表出书为世人所知。距离我们近三千年前的古老的商朝,就此向后人们缓缓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甲骨文于1898年被古董商、金石学家、学者王懿荣所识别。

甲骨文发现的故事

  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

《清史稿》云“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龢、潘祖荫并称其学”。凡书籍字画、金石印章、钱币瓦当,无不珍藏。感叹收藏之艰,王懿荣作诗云:“典衣还惹群书债,折券时蒙小贾羞。”

王懿荣常与同僚鉴藏家翁同龢、徐郙等切磋交流。徐郙购得宋拓虞书《庙堂碑》,王懿荣作《为徐颂阁尚书题所藏宋拓虞书〈庙堂碑〉长安本》一诗:

兰亭秘妙覃溪通,千两黄金说涪翁。

城武长安合买本,从来唐拓总朦胧。(《王懿荣集》)

王懿荣建有“天壤阁”、“海上精舍”、“天绘阁”等藏书处,其制式与规模堪与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相媲美。藏书中不乏宋元刊本,以宋刻《汉书》为最珍贵。所藏稿本甚多,如《王渔洋诗稿》、《池北偶谈》原稿等。

藏书印有十数枚:翰林供奉、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印、廉生登来、慈圣御赐多受福祉、海上精舍藏本、小莲花室、天绘阁、湛华阁藏书印,等。

金石学家与收藏家叶昌炽曾观其所藏,叹其“鉴别之精,近时收藏家无以过矣”。

甲骨文是由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中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的。甲骨文早在商朝之前就已经存在,但后人的最早发现,是王懿荣在清光绪25年,即公元1899年确认的。

王懿荣为清末翰林,进士出身,具有深厚的金石学造诣。据其子王崇焕所编《王文敏公年谱》记载,清光绪25年秋,山东潍县古董商人范维清一干人等,携带发现的“龙骨”至京师,遂被药肆掌柜引荐到王懿荣府上。由于这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很像古代文字,王懿荣视为珍宝,以每板银二两如数收购,并让范氏等人铺纸研墨,为每人写了一副对联或条幅以示感谢。其后,由于古董商知道此骨可以赚钱,纷纷携之登门,时不多久,王懿荣已收“龙骨”达一千五百余片。据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所载“依据不同记载,王氏一共买过三批甲骨。第一次,己亥年秋,范估以十二版甲骨售于王氏,每版银二两。第二次,庚子一九零零年春,范估又以八百片售于王氏,其中据说有一片是全甲的上,刻五十二个字。”“后有潍县赵君执斋得数百片,亦售文敏。”

王懿荣在得到甲骨之后,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它们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他从甲骨上的刻划痕迹逐渐辨识出“雨、日”、月、山、水”等字,后又找出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由此肯定这是刻划在兽骨上的古代文字。因此,学界认为是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了甲骨文。近代金石学家吴士鉴在《王文敏公遗集序》中说“鉴别宋元旧椠,考释商周彝器,得公一言,引为定论。”首对甲骨文作出确认的王懿荣,也被后人誉为“甲骨文之父”。

王懿荣纪念馆位于烟台市福山区城里街中心古建筑群里,共有三进院落,55间房屋,占地799平方米。其前身为清末福山画家李程九的画室“听松斋”,是当时文人墨客集会的场所。1927年,李程九将其捐给世界红十字会作为福山分会会址。1984年,被烟台市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10月中国发现甲骨文90周年之际,为纪念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爱国学者王懿荣,山东省文物局、福山区人民政府利用该建筑群建立了“王懿荣纪念馆”。

纪念馆分7个展室,展示了王懿荣的遗物,包括手札、书信、著作、书法、甲骨文片等300余件。馆内还收藏了国家***、国内外著名历史学家、甲骨文学者、书画家的佳作珍品200余幅。

2009年,为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设立了“王懿荣甲骨学研究奖”,旨在推动甲骨文字考释、促进甲骨学发展。

该馆现为山东省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据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我爱你汉字》课文显示,直到1899年,这些龟甲和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朝国子监主管员王懿荣的注意,他认为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甲又称为卜甲,多用龟的腹甲,兽骨又称为卜骨,多用牛的肩胛骨,也有羊、猪、虎骨及人骨。

第一个研究甲骨文的人是王懿荣目前公认的甲骨文发现者为王懿荣。王宇信等所撰甲骨学发展120年一书认为,王懿荣1899年第一个鉴定、购藏甲骨文,奠定了国际性学问甲骨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被海内外学者尊崇为甲骨文之父。

王懿荣的成就

王懿荣的主要成就是发现甲骨文第一人。光绪二十五年,王懿荣因通晓医术在鹤年堂抓药时,买到一种叫龙骨的药材,对其上面的图形文字进行研究,并通过山东古董商人范维卿大量收购,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并将其断为商代。

该发现轰动中外学术界,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代,成为甲骨文研究的奠基人。王懿荣对甲骨文字的最初判断,被后来的研究所证实。

王懿荣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着精深的研究,殷墟甲骨文经他之手,从龙骨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避免了被继续当作药材而遭毁灭的厄运。王懿荣对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和甲骨学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什么王懿荣会被称为“甲骨文之父”?他是如何发现甲骨文的?

王懿荣获得‘甲骨文之父’的名头实至名归,他是中国历史上可考的第一位发现了殷商甲骨文的学者。王懿荣能发现甲骨文的故事,与他光绪二十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