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尤”姓的起源、历史人物等等?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谁能告诉我“尤”姓的起源、历史人物等等?,第1张

 尤姓系承晡季 源起河南汝南

  尤姓,是来自福建的沈家,跟姓沈的人实际上是同一家人。

  尤、沈的这段渊源,是见诸宋代学者李纲所撰的《梁奚谷漫录》:“系出沈姓,五代王审知据闽,闽人沈姓者,避沈音,去水的尤氏。”

  由此可见,五代时期福建姓沈的人,为了避讳当时潜立为闽王的王审知的名字的读音,就把沈字的水旁去掉,改为尤姓。于是,开始有了“尤”这个姓氏。

  尤姓既然是出自沈姓,则其来源当然也跟沈姓一样,是黄帝的后裔。根据《姓纂》的记载,沈姓是源自周文王的第十子晡季,因为食 采于沈而得姓,所以天下尤姓最早的发源地自然也是三千年前的沈国。当时的沈国,现在的位置就在今河南省汝南县的东南,以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一带的地方。

  大约于1000年以前在福建出现的尤姓,后来又自福建繁衍出来,成为了江苏吴兴一带的望族,因此,尤姓人家,以福建和江苏两地最多。

  最早见诸史书的尤姓人士,是宋朝绍兴年间的进士尤袤,后来做到礼部尚书。他是江苏无锡人,学识渊博,十分受到朝廷的器重,宋高宗还曾称赞他:“卿才识近世罕有”,可见他的才华。

  宋代还出过一位著名的儒将尤�育,他是尤袤的孙子,据传他守边时威惠兼济,十分成功,后来并因功累官至工部尚书。

  尤台和尤彬,也都是宋代知名的高士,他们二人同样的词藻绝出,同样的不求仕达,优游林石,被誉为宋代的两大高士。 [编辑本段]历史人物  尤袤:南宋诗人,诗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著有《梁溪遗稿》。

  尤袤:清初剧作家,有才名,曾被康熙称为“老名士”。著有《西堂全集》。创作出传奇《钧天乐》等出色的文人戏曲作品,发表过“寄托说”等颇富见地的戏曲理论观点。

侯 姓

5348天津侯氏族谱不分卷(清)侯洵等修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钞本 四册 美国;

5349河北南皮侯氏族谱不分卷 侯光藜编辑 民国七年(1918)重修石印本 五册 北图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注:始修於明崇桢八年,此为三修。

5350江苏侯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清)侯应洹重修 清宣统二年(1910)清忠堂活字本 三十九册

吉林大学;

5351江苏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宗谱十二卷(清)侯守廉等六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5352江苏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八修宗谱二十卷(民国)侯学愈纂修 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 十八册

历史所 美国(附二卷、二十一册)注: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侯先春始修。

5353浙江鄞县侯氏支谱不分卷 民国间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5354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卷(清)洪枰序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序刻本;浙江临海县博(存卷3);

5355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卷(清)周来宾序 清这光二十九年(1849)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2);

5356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清)陈甫序 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 浙江临海悬博(存卷1-7);

5357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十二卷(民国)李定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3、6-10)浙江临海县邵东乡山下坦村朱家岙;

5358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清)胡朝翰 王世昌修纂 清嘉庆十年(1806)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图;

5359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清)侯宝九 侯允晚修纂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活字本 二册

浙江图;注:书口镌《昆阳上谷侯氏宗谱》。

5360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 (清)侯千扶 侯千瓜修纂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三册

浙江图 注:书口镌《上谷郡侯氏宗谱》。

5361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清)夏增荣辑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活字本 三册 浙江图

书馆 注:书口镌《上谷郡侯氏宗谱》。

5362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民国)侯载元 侯载绘修纂民国十一年(1922)木活字本 四册

浙江图书馆;

5363湖南大庸永定侯氏初谱不分卷(清)侯昌铭 侯鸣珂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刻本河南图 日本 美国;

5364湖南湘乡湘西侯氏三修谱□□卷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3-l6);

5365湖南衡山若驿侯氏三修谱十六卷(民国)侯业绍 侯声洋等修 侯家麟纂 民国十一年(1922)活字本 十二册 湖南图;

5366广东侯善行堂族本不分卷 民国七年(1918)钞本 一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香港新界、广东宝安等地。

5367广东番禺金钱村侯氏族谱不分卷 (清)侯子城志 清道光十二年(1832)写本 一册 美国;

5368广东南海亨田乡侯氏族谱不分卷(民国)候恒钟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注:明嘉靖三十六年侯继禄首撰。

5369四川简阳侯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严正相编辑 民国三十年(1941)石印本 二册;北图 四川图;

5370四川高县上启侯氏族谱一卷(民国)侯泽金纂民国十六年(1927)钞本 四川高县落润乡红星村晒坝生产队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四十八年。

5371云南洱源邓川侯氏族谱不分卷(清)侯钧瑞撰 民国钞本 一册 云南图;

5372 香港新界丙冈侯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二十四年(1935)写本 一册 美国;

5373 侯氏家乘 《清》侯鹏著 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 五册 北图 。

5374 侯氏族谱 水西侯氏宗亲理事会编 1999年印 一册 20多万字 贵州黔西

据文献记载,侯姓在中国历史长河的近万个姓氏中,是一个古老而多源的姓,也是一个分布较广的大姓,在《百家姓》中列在第73位。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有57人,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者有121人。著名人物有:魏国名将侯嬴,汉代大司徒侯霸,北朝大将侯景,隋代艺术家侯白,唐朝首任宰相侯君集,北宋大臣侯蒙、水利专家侯叔献,清朝文学家侯方域、侯涵,当代化学家侯德榜、医学家侯宝璋、著名相声艺术家侯宝林、全国政协副主席侯镜如等。

据我多年的考证,现居桂林市县(自治县、区)的侯氏家族约一万人,占桂林市总人口的五百分之一,其分布情况如下:兴安县的侯姓现约5000人,祖先是北宋大臣侯蒙,他因与当朝宰相不和,怕遭诛连九族的灭顶之灾,于公元1120年巧妙地南逃到兴安董田隐居。八百多年来,其后裔先后分居在兴安镇的粉洞,高尚镇的灵龙、东源,华江瑶族乡的六洞河等近30个村寨,垦荒耕田,繁衍生息;临桂县的侯姓是明代朱元璋的驸马、镇蛮大将军侯德天,他在临桂茶洞定居,其后裔分居在两江镇的妙田和永福县罗锦的谷岭、高田的葡萄,共约1000人;灵川县的侯姓约1100人,是宋代山东侯姓人迁到灵川大圩定居,其后代有一支迁至兴安高尚庙脚居住;荔浦县的侯姓约300人,是广东侯姓人迁到花簪定居;资源的侯姓约1100人,是江西侯姓分别迁到黄龙、坪水底定居,资源车田小地的侯姓,却是从兴安华江瑶族乡六洞河迁入;全州县侯姓有600多人,从资源县坪水底分居到大西江镇定居;恭城栗木镇大营村侯姓100多人,是太平天国时从兴安迁入;灌阳侯姓700多人,是从兴安高尚兰田和临桂妙田迁入,另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为侯姓;龙胜的侯姓约1000人,是从灌阳、资源、湖南城步等地迁到平等、马堤等地定居;桂林市区、雁山龙潭的侯姓约200人,平乐、阳朔两县的侯姓约100人,均从本地侯姓迁入。

近千年来,侯姓人绝大部分分居在桂北湘漓两水的发源之地和山区,吃苦耐劳,为开垦山区荒原,发展山区生产,保护山区资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侯姓人勤耕勤读,据兴安董田侯蒙家族家谱记载,在明清时代,有侯蒙的六代到十一代孙共10人到北京、山东、山西、浙江、广东、湖南、四川、重庆等省市赴任未归,在那里繁衍后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侯姓青年读大学、研究生,或出国留学,如兴安镇的侯波,从上海大学毕业后,就东渡日本留学深造;资源县梅溪坪水底农民侯光南的4个子女和侯光献的3个子女,都大学毕业,成为有较高文化的侯姓家庭。

后魏时有中山人侯洛齐,本为侯姓,后为仇氏养子,故改仇姓。太武帝时,他以平凉州功高,拜为内都大官,其后渐成望族,成为中原仇姓一支。

侯 氏 族 谱

侯 姓

5348天津侯氏族谱不分卷(清)侯洵等修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钞本 四册 美国;

5349河北南皮侯氏族谱不分卷 侯光藜编辑 民国七年(1918)重修石印本 五册 北图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注:始修於明崇桢八年,此为三修。

5350江苏侯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清)侯应洹重修 清宣统二年(1910)清忠堂活字本 三十九册

吉林大学;

5351江苏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宗谱十二卷(清)侯守廉等六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5352江苏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八修宗谱二十卷(民国)侯学愈纂修 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 十八册

历史所 美国(附二卷、二十一册)注: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侯先春始修。

5353浙江鄞县侯氏支谱不分卷 民国间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5354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卷(清)洪枰序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序刻本;浙江临海县博(存卷3);

5355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卷(清)周来宾序 清这光二十九年(1849)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2);

5356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清)陈甫序 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 浙江临海悬博(存卷1-7);

5357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十二卷(民国)李定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3、6-10)浙江临海县邵东乡山下坦村朱家岙;

5358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清)胡朝翰 王世昌修纂 清嘉庆十年(1806)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图;

5359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清)侯宝九 侯允晚修纂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活字本 二册

浙江图;注:书口镌《昆阳上谷侯氏宗谱》。

5360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 (清)侯千扶 侯千瓜修纂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三册

浙江图 注:书口镌《上谷郡侯氏宗谱》。

5361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清)夏增荣辑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活字本 三册 浙江图

书馆 注:书口镌《上谷郡侯氏宗谱》。

5362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民国)侯载元 侯载绘修纂民国十一年(1922)木活字本 四册

浙江图书馆;

5363湖南大庸永定侯氏初谱不分卷(清)侯昌铭 侯鸣珂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刻本河南图 日本 美国;

5364湖南湘乡湘西侯氏三修谱□□卷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3-l6);

5365湖南衡山若驿侯氏三修谱十六卷(民国)侯业绍 侯声洋等修 侯家麟纂 民国十一年(1922)活字本 十二册 湖南图;

5366广东侯善行堂族本不分卷 民国七年(1918)钞本 一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香港新界、广东宝安等地。

5367广东番禺金钱村侯氏族谱不分卷 (清)侯子城志 清道光十二年(1832)写本 一册 美国;

5368广东南海亨田乡侯氏族谱不分卷(民国)候恒钟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注:明嘉靖三十六年侯继禄首撰。

5369四川简阳侯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严正相编辑 民国三十年(1941)石印本 二册;北图 四川图;

5370四川高县上启侯氏族谱一卷(民国)侯泽金纂民国十六年(1927)钞本 四川高县落润乡红星村晒坝生产队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四十八年。

5371云南洱源邓川侯氏族谱不分卷(清)侯钧瑞撰 民国钞本 一册 云南图;

5372 香港新界丙冈侯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二十四年(1935)写本 一册 美国;

5373 侯氏家乘 《清》侯鹏著 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 五册 北图 。

5374 侯氏族谱 水西侯氏宗亲理事会编 1999年印 一册 20多万字 贵州黔西

据文献记载,侯姓在中国历史长河的近万个姓氏中,是一个古老而多源的姓,也是一个分布较广的大姓,在《百家姓》中列在第73位。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有57人,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者有121人。著名人物有:魏国名将侯嬴,汉代大司徒侯霸,北朝大将侯景,隋代艺术家侯白,唐朝首任宰相侯君集,北宋大臣侯蒙、水利专家侯叔献,清朝文学家侯方域、侯涵,当代化学家侯德榜、医学家侯宝璋、著名相声艺术家侯宝林、全国政协副主席侯镜如等。

据我多年的考证,现居桂林市县(自治县、区)的侯氏家族约一万人,占桂林市总人口的五百分之一,其分布情况如下:兴安县的侯姓现约5000人,祖先是北宋大臣侯蒙,他因与当朝宰相不和,怕遭诛连九族的灭顶之灾,于公元1120年巧妙地南逃到兴安董田隐居。八百多年来,其后裔先后分居在兴安镇的粉洞,高尚镇的灵龙、东源,华江瑶族乡的六洞河等近30个村寨,垦荒耕田,繁衍生息;临桂县的侯姓是明代朱元璋的驸马、镇蛮大将军侯德天,他在临桂茶洞定居,其后裔分居在两江镇的妙田和永福县罗锦的谷岭、高田的葡萄,共约1000人;灵川县的侯姓约1100人,是宋代山东侯姓人迁到灵川大圩定居,其后代有一支迁至兴安高尚庙脚居住;荔浦县的侯姓约300人,是广东侯姓人迁到花簪定居;资源的侯姓约1100人,是江西侯姓分别迁到黄龙、坪水底定居,资源车田小地的侯姓,却是从兴安华江瑶族乡六洞河迁入;全州县侯姓有600多人,从资源县坪水底分居到大西江镇定居;恭城栗木镇大营村侯姓100多人,是太平天国时从兴安迁入;灌阳侯姓700多人,是从兴安高尚兰田和临桂妙田迁入,另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为侯姓;龙胜的侯姓约1000人,是从灌阳、资源、湖南城步等地迁到平等、马堤等地定居;桂林市区、雁山龙潭的侯姓约200人,平乐、阳朔两县的侯姓约100人,均从本地侯姓迁入。

近千年来,侯姓人绝大部分分居在桂北湘漓两水的发源之地和山区,吃苦耐劳,为开垦山区荒原,发展山区生产,保护山区资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侯姓人勤耕勤读,据兴安董田侯蒙家族家谱记载,在明清时代,有侯蒙的六代到十一代孙共10人到北京、山东、山西、浙江、广东、湖南、四川、重庆等省市赴任未归,在那里繁衍后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侯姓青年读大学、研究生,或出国留学,如兴安镇的侯波,从上海大学毕业后,就东渡日本留学深造;资源县梅溪坪水底农民侯光南的4个子女和侯光献的3个子女,都大学毕业,成为有较高文化的侯姓家庭。

后魏时有中山人侯洛齐,本为侯姓,后为仇氏养子,故改仇姓。太武帝时,他以平凉州功高,拜为内都大官,其后渐成望族,成为中原仇姓一支。

姓氏考略:

是姓来源有二:

1齐大夫之后。本氏姓,后改,见三国吴志是仪传。又,汉有是盛、是迁,见隶释。

2通志氏族略载:南北朝时,鲜卑族代北复姓是奴氏、是云氏,皆改为汉姓是氏。

郡望堂号:北海郡

姓氏家谱:是氏宗谱

历史名人:是盛, 是廷, 是仪, 是监, 是辅卿

2005年7月,一部完整的《江苏是姓宗谱》在焦溪镇找到,全国是姓人群的主要聚居地是江苏常州,全国是姓人口约8000余人,常州是姓是是仪的后裔,是姓在宋末元初居苏州吴江,后迁至常州已有600多年,子孙已衍为26世,现主要分布于常州武进焦溪镇、横山镇及无锡陆区江阴南闸。

尤氏图腾释义

释义尤,本义是特异、突出。尤是一个形声字,“乙”为形符,“又”是声符。“又”表示事物的发展。越加优秀越会受阻,虽受阻碍仍能超出。这就显出它的优异。

起源源于芈姓,出自五代时期闽越国沈氏族人,属于因谥改姓为氏。沈氏族人避五代时期闽越王王审知的名讳而改为尤氏。沈氏,源自周文王的第十子聃季,因为食采于沈邑(今河南汝南)而得姓,所以天下尤姓最早的发源地就是三千年前的沈国。

得姓始祖:季载(周武王之子)

始 祖 地:河南汝南

郡望堂号:吴兴、汝南、南阳;树德堂、吴兴堂

当今排序/人口::第185位/约68万

宋朝百家姓排序:第160位

现存家谱:42部

姓氏起源

1、沈姓改姓而来。据《梁溪漫录》所载,五代王审知据闽,闽人姓沈姓者为避讳,去水为尤姓。或言尤姓出自仇姓,尤、仇古音同,且皆为怨义。

2、出自他族改姓而来。清满洲人姓,世居沽河、辽阳等地;赫哲族尤可勒氏,汉姓为尤;满、台湾土著、蒙古、佤、苗、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聃季。又称冉季载,姬姓,为黄帝后裔,周文王第十子。周初,武王驾崩后,年幼的成王即位,由周公旦摄政。当时的三监(即霍叔、管叔、蔡叔)很是不服,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是趁机勾结三监,联合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在这次平叛斗争中,聃季立下大功。战后,周公旦将这位有才华的弟弟举为周天子的司空,成王后又将他封于沈,建立了沈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沈姓。五代时,王潮、王审知入闽,后王审知建立闽国,称闽王。因沈与审同音,为避讳,沈姓去掉水旁,改称尤姓,但念念不忘尤为沈姓所改,故尊沈姓的得姓始祖聃季为尤姓的得姓始祖,此当为尤姓之主要来源。

沈姓郡望有二:吴兴和汝南,而吴兴(浙江省)地处闽地,沈改尤后,吴兴郡自此成为尤姓郡望,但在北宋时,尤姓族人并不多,直至宋真宗天禧年期(1017年—1022年),其后人才开始大举繁衍,《常州府志》记载,宋真宗时,泉州晋江人尤叔保举家迁往浙江常州府无锡,子大公,孙尤辉,曾孙尤著,玄孙尤袤、尤梁,尤袤子尤概,孙尤火育、尤耀,曾孙尤冰寮均名载史册。

到了元兵南侵时,宋赵王朝丧师失地,节节败退。尤姓族人大举迁移至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北方落入外族统治后,政治相对稳定,部分尤姓人亦举家北上。其中,战乱时,大批难民涌入相对稳定的山西,致使山西成为人口稠密旳地区,明初 为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50年间八次大规模迁移山西移民到不同地区,当中就包括尤姓,被分迁于北京、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尤姓人以福建、潮州和江苏两地最多,而福建、潮州亦因邻近海岸,近百年其族人进一步迁徙至海外,并见于台湾、越南等地。在越南胡志明市南部的美拖一带,就有一批尤姓族人群居,来自潮州饶平;而在菲律宾创立超拼音编码系统的尤扶西,则来自福建晋江,反映其族人近代的迁徙路线。

尤姓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在台湾,尤姓是第八十四大姓。尤姓可考的起源较晚。据《后汉书·卷七十七》和《傅山全书·六卷》等所载,东汉时有尤来, 外孙、鄯善王尤还,龟兹王尤利多,后被班超废掉,并送往当时的首都——长安(陕西省西安),三国吴有鄱阳(江西省波阳)贼帅尤突。这些均为五代前见诸史册之人物,但其后无世系可考。907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尤姓始盛于世,闽立国近四十年,九四五年被后唐所灭,尤姓不复本姓似乎有悖常理,但无论如何,北宋之前的尤姓寥若晨星,宋真宗之后,尤姓始光芒四射 蔡叔简介 ,却是不争史实。

沈姓郡望有二:吴兴和汝南,而吴兴地处闽地,沈改尤后,吴兴郡顺理成章成为尤姓郡望。据《常州府志》所载,宋真宗天禧年间,泉州晋江人尤叔保举家迁往常州府无锡,子大公,孙尤辉,曾孙尤著,玄孙尤、尤袤、尤子尤梁,尤袤子尤、尤概,孙尤火育、尤耀,曾孙尤冰寮、尤带等均名载史册。南宋时都城为临安(浙江省杭州),由于仕宦等原因,浙江也成为尤姓大批涌入之地。五代至两宋,尤姓除继续繁衍于福建外,已开始播迁于福建周边省份。宋末,元兵大举南侵,宋赵王朝丧师失地,节节败退。

尤姓或仕宦,或逃难,于是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尤姓人落籍。而一些大胆的尤姓人则举家北上,因为当时北方已由夷族统治多年,不会发生你来我往的拉锯战,相对稳定。宋末至元,尤姓在北方繁衍兴旺。明初,山西尤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北京、江苏、安徽、湖南等地。郑和下西洋,表明中国造船水平的提高,时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尤姓有渡海赴台,扬帆东南亚者。因此尤姓进入台湾的一百大姓,也就不奇怪了。另外,尤安礼随父由江苏省长洲(苏州)徙居武昌,尤求由长洲移居太仓。清代尤萃由浙江嘉兴徙居平湖。尤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福建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尤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八,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等省市亦多此姓,上述五省市尤姓约占全国汉族尤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六。

尤氏世系图

思礼公(尤氏始祖、驸马公)——2世:志威公——3世:美公、构公(文简祖)——4世:宋公——5世:叔保公——6世:有终公——7世:阳秋公——8世:云耕公——9世:文简公(尤袤)——10世:鹏公(佳蕃一世祖)、异公、宜中公、贤公(泉州市卿田派、福州市罗源、长乐一世祖)、忠公——11世:思宗公——12世:宏公——13世:无咎公——14世:义公——15世:惠公——16世:君实公——17世:天保公——18世:信公——19世:义端公——20世:佛惠公(毅然公,南厅一世祖) 泉州卿田尤氏的字辈是(1-6无字辈),7世起为:公、侯、伯、子、开、基、茂、奕、世、传、芳、祖、泽、长、锡、畴、祉、大、吉、祥、孙、谋、贻、厥、克、寿(守)、永(道)、昌

另:泉州其他各地尤氏分支始祖如下:

晋江佳潘、庵前之祖为17世长孙

泉州安内之祖为18世佛佑

郡东之祖为17世仕铭

郡西之祖为18世庚生

御里之祖18世仕斌

笋江、郡南之祖为19世隗齐

永春之祖为18世公安

浙江省台州市之祖令闻公之子志学

泉州卿田尤氏第一~六世无字辈,从第七世起字辈:“公侯伯子开基茂奕世传芳祖泽长锡畴祉大吉祥孙谋贻厥克寿(守)永(道)昌”。

一、郡望

尤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主要郡望有:吴兴郡——三国吴置郡。治所在乌程(浙江湖州南)。辖境相当浙江临安、余杭、德清等地。

二、堂号

“树德”、“志清”、“吴兴”、“归闲”、“鹤栖”、“遂初”、“卿田”等

历史名人

尤叔保:常州无锡(属江苏)人,宋代书画家、富翁。为人正直,以书画名世。晚年颇雄于财,其园亭池馆,为一时绝胜。

尤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无锡人,南宋诗人、大臣。绍兴进士。任泰兴令时有政绩。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诗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清尤侗辑有《梁溪遗稿》。

尤概:尤袤子,宋代官吏、诗人。孝宗时进士,历任建康府推官、左朝奉郎、太常博士。惜未耆而殁。有《绿云寮诗草》。

尤时泰:常州无锡人,宋代名士。曾举博学鸿词,授予国子监主簿,其拒绝赴任。后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寿命长达一百二十余岁。

尤瑛:常州府无锡人,明代官吏。嘉靖年间进士。留心韬略,绘《九边图》,著论三十余篇。任广东按察佥事期间,数平地方骚乱。官至江西布政使参议。

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禄:陕西榆林卫人,明末将领。长兄世功出身武举,累官至总兵,清兵破沈阳时战死。次兄世威与清作战屡立战功,累官至左都督,李自成破西安后,被俘杀。弟世威为宁夏总兵官,李自成攻榆林时,守城死。

尤侗:字同人,号悔庵 蔡叔简介 ,晚号艮斋,江南长洲(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康熙年间举博学鸿词科,任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纂《明史》,三年后辞官回乡。诗词古文俱佳,被康熙称为“老名士”。有《艮斋杂记》、《鹤栖堂文集》、《西堂杂俎》及传奇《钧天乐》、杂剧《读离骚》、《吊琵琶》等。

尤怡:江苏吴县人,清代医学家、诗人。家道中落,好为诗。晚年医术益精。著有《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医学读书》、《静香楼医案》等。

尤珍:尤侗子,号沧湄,清代官吏、诗人。康熙年间进士,由编修累擢右赞善。工诗,每作一诗,字字求安。有《沧湄类稿》、《日卒示录》。

尤澹仙:江苏长洲人,清代学者。工词赋及骈体文。年十八,名列吴中十子。有《晓春阁诗词》。

尤维熊:字祖望,号二娱,江苏长洲人,清代官吏、诗人。拔贡出身,官蒙自知县。工诗词。有《二娱小庐诗词钞》。

尤荫:江苏仪征人,清代书画家。山水、画鸟、兰竹皆入逸品,尤长写竹,得文、苏法。其作苍古浑厚,如挟风雨之势,书法从画竹中来,有金错刀遗意。有《出塞诗钞》、《出塞集》、《黄山集》。

尤渤:甘肃武威人,清朝将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任安徽寿春镇总兵,他率部猛烈反击,将进犯松江府的英军击退。旋升江南提督。

尤锦:江苏太仓人,清代画家。工山水,擅花卉翎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仇姓源流 郡望堂号

一、来源有三

1、出自九吾氏。夏代时,九吾氏为诸侯,商代立国号九,商末

,纣王杀九侯。其族人避居各地,不少人加入人字为仇姓。

2、为春秋时宋国大夫仇牧之后。仇牧为在蒙泽(在今河南商丘

东北)被杀的宋缗公报仇而讨伐宋万。宋万在自家宅门外与仇牧展开

一场恶斗,仇牧被宋万摔死。仇牧的后代便以他的名字仇为姓,称仇

氏。

3、出自侯姓。后魏时有中山人侯洛齐,本为侯姓,后为仇氏养

子,故改仇姓。太武帝时,他以平凉州功高,拜为内都大官,其后渐

成望族,成为中原仇姓一支。

二、郡望堂号

堂号:

"方正堂"、"德化堂":东汉仇览为蒲亭长,用德来感化人

。亭民陈元的母亲告儿子不孝,仇览亲自跑到陈家教育陈元,终使陈

元变成孝子。朝廷征仇览做方正。

郡望:《郡望百家姓》与《姓氏考略》都有记载:仇氏望出南阳

郡,战国时秦置郡。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谁能告诉我“尤”姓的起源、历史人物等等?

 尤姓系承晡季 源起河南汝南   尤姓,是来自福建的沈家,跟姓沈的人实际上是同一家人。   尤、沈的这段渊源,是见诸宋代学者李纲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