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庄村位于哪里
窦庄古堡建筑群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东南部沁河河畔,西距沁水约50公里,西依_山,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文化深厚,是晋东南地区明代中后期名重一时的大型古堡建筑群。
窦庄古村落,西依_山,三面环水,风景秀美,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于崇祯二年( 1629 年)历时九年告成。现存古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80%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建筑除大量民宅外,还有庙宇、楼阁、祠堂、书房、校场、法庭、地牢、城墙、城门楼、牌坊、店铺和大量的碑刻等。除佛庙主殿及配殿为元代遗构,其它多为明、清建筑。建筑脉络清晰,特色鲜明,被前来考察的专家学者誉为研究明清时期北方民居建筑的最具典型代表作。窦庄古城堡开启了乡村城堡建筑的先河,它是乡村城堡建筑的代表作, 是研究当地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俗民风的重要物证。
沁水县嘉丰镇窦庄村,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村庄。
窦庄的故事总是和女人缠绕在一起。从东汉的沁水公主、窦皇后,到宋朝时期的肃穆夫人、明朝末年的霍氏夫人,窦庄无不被女性的色彩渲染着、萦绕着。“夫人城”的称谓也因此而更加悠远、神秘。
窦庄村历史悠久。窦庄最早的主人是窦氏。《后汉书》上记载的与沁水公主、窦皇后密切相关的“窦宪还田”的典故就发生在窦庄。窦庄村《窦氏家谱》记载:“吾氏家乘,自汉讳广国至宋讳_,始祖而上,原祖贯本扶风平陵韩所,谱者,皆扶风平陵人也。自不为无考,然而远矣。即所载汉(沂)国公,因宦不返流,寓河东泽州端氏县窦庄村。讳贞固者,今亦无考,唯村西及卧牛山下碑碣翁仲等岿然而存者,为三大将军墓,则吾氏奉讳_祖为始祖,固于礼为甚洽也”。
据古代文献记载,远在北宋之前,窦氏已迁入沁水端氏。窦庄村西窦将军墓,存有清代康熙年间窦斯在撰写的《窦将军墓碑》记载:窦庄“始祖讳_,字廷玉,宋哲宗朝以女肃穆夫人贵,赠左屯卫大将,配祖妣罗氏,赠宜春郡太君。初居本县端氏镇,后赐葬于此,子孙依冢而居,遂家焉。”由此可知端氏窦_有女被宋哲宗纳为妃子。窦氏因此兴盛荣耀,在朝为官者几十人,逐渐成为当地显贵。窦_死后,宋哲宗亲赐墓地于沁水卧牛山下,窦家为守墓而筑庐,世代居住了下来,便形成了窦庄。据光绪《沁水县志》,在仕途方面,窦氏甲科绵延至清不绝。宋代以来窦氏共有2人中进士,12人中举人,另有1人中武举。
窦氏是窦庄最早的主人,然而真正使窦庄扬名天下的,却是窦庄的张氏家族。在宋朝时,张家只是当地的土族庶民,是窦家的守墓人。斗转星移,世代更迭,到了明代,张氏家族自万历二十年(1592年)张五典中进士入仕后,书香传家,一时人才辈出,十代不衰,其势力已经超过了窦氏家族。据光绪《沁水县志》,明清两代窦庄张氏有6人中进士,15人中举人。
窦庄是沁河流域现存古堡中最早的一座。有史可考的窦庄城,最初修建于北宋末年。现存的窦庄古城,为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天启年间大理寺卿、兵部尚书张五典所修。《明史·传》说“五典度海内将乱,筑所居窦庄为堡,甚坚”。窦庄从明朝天启三年 (1623 年)开始修建,到崇祯三年(1630)竣工,共用了7年时间才完成。当时的窦氏内外两城,九门九关,留下了“天下庄,数窦庄,窦庄是个小北京”的民谣。
就在窦庄城建好的第二年,明崇祯四年5月,张献忠与王嘉胤率农民起义军从陕西杀入山西。此时的窦庄,张五典已经去世,儿子张铨殉国。儿孙们在外为官,家里只有张铨的妻子霍氏当家。族人请霍氏远走避难。霍氏夫人说:“避贼而出,家不保;出而遇贼,身更不保。不如盍死于家。”夫人将庄中男女组织起来,组成护庄兵丁,日夜习武,看守庄园。6月,王自用率起义军攻打窦庄。霍氏夫人率僮仆家丁坚守城池,抗击流寇。农民军攻打四昼夜,终于不克而去。第二年农民军又两次攻打窦庄,均未遂。《明史》记载:泽潞各州县除了窦庄小小的城堡外,俱为义军攻下。《明史·烈女传》记载:明兵备道王肇生上疏褒扬“窦庄城”为“夫人城”。皇帝还亲赐玉笔“燕桂传芳”。
现在窦庄保存较完好的建筑有尚书府、上下宅、九宅院、旗杆院、武魁院、常家大院、古公堂等十多个明清院落和佛庙、观音堂、三圣阁、五凤楼、耕读院和南花园等。这些院落建筑成为承载窦庄历史的重要标志。
窦庄村附近有赵树理故居、湘峪古堡、沁水历山国家森林公园、柳氏民居、沁水示范牧场等旅游景点,有沁水黄小米、沁水刺槐蜂蜜、沁水黑山羊、沁水黑木耳、七须黄花菜等特产。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端氏镇下辖村委会包括端氏村委会、苏庄村委会、樊庄村委会、高庄村委会、曲堤村委会、坪上村委会、金丰村委会、西头村委会、杏林村委会、东山村委会、古堆村委会、野六村委会、板掌村委会、槐庄村委会、林村村委会、马寨村委会、下沟村委会、横头村委会、必底村委会、韩王村委会。
端氏村简介
端氏村位于沁水县城东45公里处,是镇政府所在地。地处坪曲线与端润路交汇处,侯月铁路紧依村西,是通往高平、阳城、翼城三县的交通枢纽,交通非常便利,全村共有1681户,4350口人,3800亩耕地,18个村民小组,加上40余个驻镇单位,常住人口约18000余人,自古以来就是车水马龙的商业重镇,现在是沁水县城东地区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近年来,端氏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端氏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端氏村两委班子依托优越的地域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商贸业、蚕桑业和蔬菜业成为当地的品牌。全村共种植观光蔬菜园区700余亩,种植标准桑园500余亩,每年为县蚕桑服务中心提供蚕种12万张,成为沁水县蚕种生产基地。
为了彻底改变端氏面貌,创建良好的商业发展基础,村里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为3000余户居民接通了瓦斯气;投资600余万元,对旧市场进行了扩修改造,容纳了商户200余户,安排了300余名劳动力就业;投资100余万元,规划修建了小吃一条街、商业步行街、北街严管区、南街商贸区等,改善了商贸环境,促进了全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投资400余万元,修建了四层街面楼1600平方米,新建门面房40余间,解决了100余名劳动力就业;投资4600余万元,修建了10栋单元式移民新居,解决了 288户移民的住房问题;投资1500余万元,对端氏村河道进行治理改造,共清理河道1000余米,打坝1200米,安装栏杆1200米、安装路灯100盏;投资800余万元,修建了端氏文化休闲广场和端氏文化活动中心,投资4000余万元,占地200亩,修建了士敏公园。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端氏人民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收入也节节攀升,到2013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81元,基本达到了全市水平。未来五年,端氏村两委班子将依托优越的地域条件和党的惠民政策,对全村进行详细规划,修建西山森林公园、滨河北路、拓宽东门外出村道路,修建村民经济适用房,改造旧城,修建水上公园,建设美丽端氏村。
如今,端氏街道宽阔、干净卫生,大楼鳞次栉比,市场繁荣,商业网点星罗棋布,崭新的村容村貌、一流的基础设施。村里有三星级宾馆一个,民营企业几十个,煤矿一座,各种商店、饭店、超市等800余个,成为沁水县新农村建设的先进集体。目前村班子成员正研究着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端氏转型跨越的发展大计,我们相信端氏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2016年12月9日,端氏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端氏村附近有湘峪古堡、沁水历山国家森林公园、柳氏民居、沁水示范牧场、沁水抗大太岳分校旧址等旅游景点,有沁水黄小米、沁水刺槐蜂蜜、沁水黑山羊、沁水黑木耳、七须黄花菜等特产。
沁水县特色文化有柳氏清明祭祀习俗、土沃老花鼓、元王高跷、霍家山龙灯、青龙圪栏棒等。1、柳氏清明祭祀习俗:柳氏家族诞生礼俗、行冠礼俗、婚嫁礼俗、丧葬礼俗等。每一项礼俗都有一整套完整的程序和仪式。2、土沃老花鼓:主要表演步法是“曲曲步”,要求全脚擦地行进,身体左右宁转,如风摆杨柳,轻柔优美。
沁水县特色文化有柳氏清明祭祀习俗、土沃老花鼓、元王高跷、霍家山龙灯、青龙圪栏棒等。
1、柳氏清明祭祀习俗:柳氏家族的人生礼俗,包括诞生礼俗、行冠礼俗、婚嫁礼俗、丧葬礼俗等。每一项礼俗都有一整套完整的程序和仪式。
2、土沃老花鼓:主要表演步法是“曲曲步”,要求全脚擦地行进,身体左右宁转,如风摆杨柳,轻柔优美。
3、元王高跷:元王高跷有武高跷之称,因这种高跷鼓点快,以表演高难度动作着称,扮相常以“三国人物”及戏剧人物为主。
4、霍家山龙灯:龙灯舞是我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舞蹈,又称“龙舞”“龙灯”“耍龙”等。霍家山村位于沁水县端氏镇南部山区,耍龙灯的习俗历史久远。
5、青龙圪栏棒:青龙圪栏棒的音乐伴奏以打击乐为主,无规律性、固定性的伴奏曲调,以编制各种各样的鼓曲和演员口号声加强表演的气氛,只是在入场和退场表演时,在演员表演时,不说不唱,只配于一定口号和鼓乐气氛增强表演效果。
沁水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隶属于晋城市,位于中条山东北,沁河中游。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24′-36°04′,东经112°47′-115°55′。县境四周环山、东至老马岭、岳神山与高平市、泽州县为邻;西至东坞岭与翼城县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与阳城、垣曲县接壤;北至香山岭、关帝岭、宇峻山与浮山、安泽、长子县毗邻。
沁水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女娲补天,舜耕历山的传说。70年代发掘的“下川遗址”,证明早在23万年到16万年前,沁水人的先祖们就创造了灿烂的“下川文化”。现存的河头村汉墓群、武安村战国古寨等,映证了沁水历史的遗迹。
历史沿革
沁水历史悠久,下川遗址、八里坪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旧时期晚期,人类就在此居住。下川遗址位于于沁水城西70公里的下川乡,1970年从其挖掘出土的箭镞、骨针等细石器文物。
沁水古为端氏城。
春秋属晋,战国属韩。两汉时,属河东郡端氏邑。三国始隶平阳郡。北魏属建州,端氏时废又复置,并在今城西30里另设东永安县,隶属建州泰宁郡,北齐仍属建州,端氏时改为永宁县,和端氏县同属建州安平郡。隋开皇三年属泽州,隋开皇十八年(598),泽州改称长平郡,改永宁县为沁水县,和端氏同隶长平郡。
唐至元代,端氏、沁水隶泽州。元至元三年(1266),端氏县并入沁水县,属泽州,隶晋宁路。明代属泽州(直隶州),隶冀南道,清代属泽州府,民国三年改属冀宁道。
窦庄村位于哪里
本文2023-09-22 05:06: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