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和蒙古族有什么不同?
1、民族语言和宗教信仰不同:
哈萨克族,民族语言为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的语言是蒙古语,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宗教信仰为萨满教,藏传佛教,回教。
2、民族服装不同:
哈萨克族服饰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吐马克”是哈萨克族男子冬季戴的帽子,后面有能够遮风雪、避寒气的长尾扇。夏季,上了年纪的哈萨克族男子一般穿软革制成的靴子,外套胶鞋,以保护靴子。年轻男子穿长筒皮靴。猎人则穿便于跋山涉水的高翘首软靴。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3、分布不同:
哈萨克族主体在中亚、西亚,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 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655%。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
4、文化习俗不同:
哈萨克族的节日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主要节日除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外,还有“那吾肉孜”节。“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虽然源于宗教,但已变成哈萨克族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为国家法定的民族节日。
蒙古人是传统的马背上的民族,所以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蒙古人有马背民族之称。古代时期童叟均以马代步。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
-哈萨克族
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是由新疆的哈萨克族外迁过去的。
哈萨克族源比较复杂,主要是古代的乌孙、康居、阿兰(奄蔡)人和原在中亚草原的塞种人、大月氏以及以后进入这个地区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契丹、蒙古等各族人融合而形成的。
从13世纪初蒙古民族强大,到15世纪哈萨克王朝的建立,前述有关哈萨克族源的一些部落和氏族加快了联合的步伐。而哈萨克民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与历史上的“白帐”汗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乌孙、克烈、乃蛮等部落也被迫西迁。蒙古帝国的金帐汗国、察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各有部分地区是哈萨克人的牧地。不久,由于领户分封,造成了金帐汗国新的割据局面,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建立的白帐汗国于14世纪统一了整个金帐汗国。
1698年至1718年,哈萨克族的许多部落,按照部落谱系划分为三个玉兹。大玉兹被称为右部,主要分布在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塔拉斯河以及伊犁河到锡尔河的广阔地区;中玉兹称左部,主要分布在大玉兹以北,夏牧场在锡尔河中游及卡腊山脉一带,冬牧场在托博尔河、伊斯姆河、努腊河、萨雷苏诸河流域;小玉兹称西部,领地是现在的哈萨克斯坦西部地区。
扩展资料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1、服饰
哈萨克族服饰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吐马克”是哈萨克族男子冬季戴的帽子,带有两个耳扇,后面有能够遮风雪、避寒气的长尾扇。帽子里层通常用黑羊羔皮或狐狸皮,面子用色彩鲜艳的绸缎。冬季还戴一种称为“波尔克”的圆顶帽,通常用水獭皮、貂皮、狐皮等兽皮以及羊羔皮制作。
2、饮食
哈萨克族的饮食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主要有茶、肉、奶和面食。在哈萨克人的日常饮食里,可以一日无菜,但决不能一日无茶。
一日三餐,白天的两餐,主要是饮用砖茶和茯茶煮出来的清茶或奶茶,奶茶的做法是在煎好的浓茶里加点盐,兑点奶和奶皮、酥油,伴之以馕或炒面、炒小麦,这是早餐和午餐。
中国政府网-哈萨克族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与蒙古人有密切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是,我认为哈萨克不能简单地算作蒙古人的分支。哈萨克族是一个多民族、部落融合的形成的民族,血脉的来源也不单单是蒙古人。
在中亚哈萨克这块土地上,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文明的痕迹,哈萨克斯坦教育部审定的历史教科书上写道,哈萨克在南部卡拉套山区发现了最古老的石器。也就是说,从旧石器时代,哈萨克当地就有了人类活动和文明的踪迹。
青铜器时代之后,哈萨克境内出现了氏族部落,他们就是被中国史书上称为的塞种人。塞种人由于地处丝绸之路上,同时受到了东部中国文化和西部波斯文化的影响。到秦汉时期,随着月氏人被匈奴击败西迁,月氏人和当地的塞种人融合并建立了乌孙国。
乌孙国也被哈萨克人视为祖先,乌孙国的复国者猎骄靡,据说还曾被匈奴单于冒顿收养。乌孙国同匈奴一样,都是游牧为主。乌孙国与当时的西汉也有密切的联系,为了拉拢乌孙国对付匈奴,汉武帝曾先后将宗室之女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嫁给乌孙国国王,以增加联姻。
乌孙国形势
与此同时,位于哈萨克南部地区锡尔河流域还生活着康居人所建立的康居国。康居国也与中国及周边的安息、贵霜、罗马等国有密切的联系。到公元六世纪时,在草原上崛起的突厥人建立突厥汗国。随后,分裂后的西突厥征服西域,并将哈萨克地区纳入了统治范围。哈萨克的土地上,又有了突厥人的融入。
随后,哈萨克一直没有能够完全统一,多个民族和国家交替主宰这个地区。西突厥被唐朝灭亡后,突骑施取而代之。不过,突骑施的统治也没有延续多久,很快就被葛罗禄部落代替。同时,阿拉伯人开始占据哈萨克南部地区,伊斯兰教也从此传入。
哈萨克人
随后,哈萨克地区又先后经历了奥古兹国、耶律大石所建的西辽、花剌子模等政权。公元12世纪末,蒙古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在铁木真的率领下逐渐强大起来,并开始向中亚扩张。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征讨花剌子模,并占据了哈萨克的七河流域,蒙古人成为哈萨克的统治者。随着长子西征,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建立金帐汗国后,哈萨克成为金帐汗国的统治的一部分。随着蒙古部落的大量侵入,哈萨克也成为蒙古人的游牧之地。
金帐汗国
金帐汗国的统治维持到14世纪初,金帐汗国衰落后分裂出蓝帐汗国和白帐汗国,哈萨克又进入白帐汗国的统治之下。1428年,白帐汗国瓦解,原属于白帐汗国的克烈汗和贾尼别克汗建立了哈萨克汗国,这也是哈萨克一词最早的出现。
从哈萨克汗国的历史中也可以看出,哈萨克民族是多个民族和部落的集合体,它包括塞种人、月氏人、汉人、突厥人、蒙古人、契丹人等等。虽然哈萨克汗国是金帐汗国的继承者之一,但显然不能简单地称其为蒙古人。
哈萨克汗国按照地域、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分为三个民族区域联合体,即我们熟知的大玉兹、中玉兹和小玉兹,在清朝,这三个玉兹也被称为左部、中部和右部。
哈萨克汗国三个玉兹
哈萨克汗国存在200多年之后,哈萨汗国北部的俄罗斯人和西部的蒙古准噶尔开始崛起。同时,由于哈萨克汗国内部的内乱,准噶尔人大举进哈萨克汗国,与此同时,北方的俄罗斯人也不断的入侵哈萨克。
衰落后的哈萨汗国在俄罗斯的侵略之下,小玉兹被迫投靠了俄罗斯。而在清廷剿灭葛尔丹之后,中玉兹和大玉兹首领先后归顺清王朝。然而,在19世纪60年代的清末年代,随着清朝的衰落和沙俄的进一步侵略中,玉兹和大玉兹先后被沙俄吞并,哈萨克进入沙俄统治时期。
清朝时期哈萨克汗国形势
从此,哈萨克地区成为了俄罗斯的一部分。为了巩固对当地的统治,沙俄开始迁入大批俄罗斯移民。仅在20世纪末,就有数十万俄罗斯人迁到了哈萨克草原。
随后,沙俄和苏联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增加哈萨克地区俄罗斯人的比例。因此,哪怕是在苏联解体,哈萨克独立之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俄罗斯人依然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不过哈萨克独立之后,在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哈萨克族已经成为哈萨克境内人数最多的民族。
哈萨克族来到中国的原因简单的说就是民族迁徙和融合。在我国汉代和唐朝丝绸之路经济交往,也带来了民族的融合,与文化的合璧。哈萨克族人民公元前就活跃于我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及伊犁河谷、伊赛克湖一带,是“丝绸之路”古老的开发者和经营者之一。
《汉书·西域传》称“西域”:“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为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则接汉,扼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这说的是南疆。当时,这里有农业,有畜牧业,能制兵器,所产玉石和葡萄已为人所知。由敦煌西行的南北路线,都从这里向国外延伸,这就是所谓“丝路”的国内部分。
《汉书·西域传》所记乌孙,是在北疆的游牧民族。汉朝曾多次遣嫁公主,跟乌孙建立了和亲的关系。自唐以后,在天山南北或其局部地区,先后出现了突厥汗国、高昌王国、喀喇汗国、喀喇契丹汗国、蒙古统治和叶尔羌汗国等历史时期。在这一悠久的过程中,天山南北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历史,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和历史文献。
扩展资料:
哈萨克族怎么来到中国:
从十八世纪中叶起,沙俄势力侵入中亚,开始蚕食中国领土,逐步吞并哈萨克草原和哈萨克人居住的其他地区,使一部分哈萨克人中断了与祖国的联系,并被迫迁移到沙漠地带。1860年到1883年,沙俄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调所谓“人随地归”,先后割占原属我国新疆地区的土地40多万平方公里,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哈萨克族人民成了异国公民。
原来就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及划界后纷纷投归祖国的哈萨克人,主要聚居在伊犁地区和博尔塔拉一带,部分在阿尔泰山以南地区。这就是今天新疆哈萨克族聚居地形成的由来。清代,还有部分哈萨克人因军事征调和其他原因,流散在甘肃、青海等地,建国以后这部分人中约有25000多人先后回到故地阿勒泰,重建家园。
-哈萨克族
因为在清朝政府打败准噶尔的之前,大玉兹已经被准噶尔吞并了,小玉兹和中玉兹都先后加入了俄国,也就是说当时并没有哈萨克存在。
15世纪今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土地从金帐汗国分离,成为月即别汗国的一部分,随后一些部落脱离月即别汗国的统治,被称为“逃亡者”“脱离者”,并逐步形成了哈萨克族。
16世纪初,哈萨克族分为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三个汗国。
17世纪中亚新兴起一个强大的游牧政权—漠西蒙古建立的准噶尔汗国。在准噶尔汗国的侵略下,小玉兹于1730年9月派遣使团请求俄国接受加入俄国;1735年12月中玉兹也加入俄国,而大玉兹则被准噶尔汗国并吞。
但准噶尔汗国于1757年亡于更强大的清帝国,于是大玉兹、中玉兹成为清帝国的藩属。
因准噶尔在长期与清朝的战争中,人口锐减,加上疾病的爆发,准噶尔在今天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消失,哈萨克人因沙俄对中亚的侵略逐步向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水草丰盛、人烟稀少的清帝国版图迁徙。
扩展资料:
哈萨克斯坦地域位置
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面积为27249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2%,领土横跨亚欧两洲,以乌拉尔河为洲界。国境线总长度超过105万千米。
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东接中国。
历史沿革
1864年,中俄双方签署《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侵占了中国西北边疆大片领土,一些哈萨克部落表示“众民随地划归俄辖,虽死不从”的坚定立场,纷纷投归祖国。清政府对所辖哈萨克人在原氏族部落的基础上,实行千户制。
官员分为千户长、百户长、台吉、公等。哈萨克人开始缴纳赋税,履行国民义务,最终接受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
辛亥革命期间,哈萨克族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共同推翻了清朝政府在新疆的统治,在辛亥革命思潮的影响下迅速觉醒。
1912年,阿勒泰扎克热亚、拜穆拉等率领哈萨克族使团到北京,北洋政府封库库岱公第四世孙艾林为郡王,吾木尔泰为公,马米和扎克热亚为贝子,下设12个台吉,12个乌库尔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哈萨克族和汉族及其他民族一起,互相支持,团结奋斗,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新疆的统治。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汗国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其余在河南、广东和甘肃三省。
哈萨克族主体在中亚、西亚,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65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哈萨克族的人口数为1562518人。
哈萨克族源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古代的乌孙、康居、阿兰(奄蔡)人和原在中亚草原的塞种人、大月氏以及以后进入这个地区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契丹、蒙古等各族人融合而形成的。
从13世纪初蒙古民族强大,到15世纪哈萨克王朝的建立,前述有关哈萨克族源的一些部落和氏族加快了联合的步伐,而哈萨克民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与历史上的“白帐”汗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哈萨克族的建筑
哈萨克人居住的地方,按一年四季分为冬窝子、春窝子、夏窝子、秋窝子,一般春秋两季为一处。冬季,住在土块或干打垒的房子里,林区则在木房里过冬,其它季节住毡房,几户人家称作一个阿吾勒。阿吾勒由有血亲关系的人家组成,居住的地方草场相连,协作生产,一同转场迁徙。
毡房是春夏秋从一个栖息地搬到另一个栖息地的简便的活动房屋。毡房日遮阳,夜隔潮,防风挡雨,通气透亮,移动方便,一般30分钟内就可支撑拆除装卸完毕。
富裕家庭的毡房很讲究,里面用不同的布剪裁出各种图案,围毡都加以修饰。格栏四周挂着壁毡和花色毡子。地上铺满花毡,绣花毡、地毯。富有的人家毡房格栏、辐柱上漆,镶上镂刻的骨饰和银饰。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历史上主要生活在新疆北部和中亚一带。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原因,这个族的大部分人从古至今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们的生活与牛羊马匹为伴,也创造出了极富游牧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
一、生在马背上的草原儿女对哈萨克同胞来说,马是最具有亲切感的动物。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亲近马、学着骑马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常而言,哈萨克孩子们从10岁左右就会参加“库南卡布”,也就是赛马驹的活动。小孩子骑上不带鞍子的、两岁左右的小马驹,比赛谁的速度最快、谁的骑术最佳。
等到他们成人之后,马背追逐就被赋予另一种含义——这就是哈萨克族著名的“克孜库瓦尔”风俗,汉语称为“姑娘追”。
二、以毡房为家为了适应随水草而动的生涯,哈萨克先民发明了独特的房屋形式——毡房。
这种房屋拆卸之后,只需要两三头牛或者骆驼就可以驮着走,到了新的草场之后,只用几个小时就可以重新搭建起来。搭好的毡房包括围墙杆、房顶杆、顶圈、房毡和门五个组成部分,虽然十分轻便但却完全能满足草原生活的基本需要。
三、新年节日:纳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的纪年法沿用十二生肖法,他们同样也有庆祝一年开始的古老习俗。每年阴历正月春分那一天是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纳吾热孜节”,这个词在哈萨克语言中是“辞旧迎新 ”的意思,相当于哈萨克人的春节。
在每年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要用小麦、小米、大米、面、盐、肉、奶子共七种食材做成纳吾热孜饭,还要食用马肉制成的各种美食。人们互相拥抱,祝愿新年牲畜繁盛,还会结伴到草原上“踏青”,唱特有的民歌,跳特别的“纳吾鲁孜舞”,从这一天开始,整个新月都称为“纳吾鲁孜月”。
哈萨克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也处处与马密切相关。
哈萨克族的族源比较复杂,包括了古代不同时期进入这个地区的斯基泰人,(塞种人是波斯,印度史料的称呼),乌孙人、大月氏人、匈奴人、柔然人、铁勒人、可萨人等民族。哈萨克这词有四解释:尼合迈德·蒙加尼指出是奄蔡的异译。这字也有白天鹅的意思。kaz是天鹅,ak是白。他们把自己说成是天鹅化身成的美女与一个男人生出的后裔。俄罗斯人拉甫罗夫指出在八世纪僧侣叶弗卑尼著作中的哈索格即是哈萨克,在晚清,丁谦指出哈萨克是可萨人的异译。
在哈萨克族的氏族部落里都有乌孙和匈奴(阿尔根)
哈萨克族和蒙古族有什么不同?
本文2023-10-20 22:02:5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01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