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的家谱有谁知道??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何氏的家谱有谁知道??,第1张

  一、来源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

  ,因居于姬水之滨,故而改为姬姓,其后裔后稷被周人尊为始祖。后

  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避难逃亡

  到江淮一带,当地人因"韩"、"何"音不分,后误写为何,子孙沿用。

  2、唐代的"昭武九姓"之一有何氏。隋唐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

  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

  和戊地。

  3、出自冒姓或赐姓。如汉时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鲜卑复姓贺拔氏为单姓何氏。五代吐谷浑亦

  有何氏,吐谷浑亦作吐浑,为鲜卑的一支。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

  铭入明,被朝廷赐姓何氏,其后也有以何为姓的。

  4、以名为姓。《汉书五行志》载,西汉时有朱何苗者,以己名

  的第一个字为姓,改姓何名苗。他的子孙沿袭下去形成望族,成为何

  姓的另一支。

  5、少数民族改姓何。据《五代史》载,唐时北方少数民族吐谷

  浑氏,其中有的改为姓何。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水部堂":南朝何逊,官尚书水部郎,诗文很有名,著有《

  何水部集》。

  2、郡望

  庐江郡:秦代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相当

  今安徽省庐江一带长江以北地区。

  东海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陈 郡:秦时置郡,西汉改为淮阳国,东汉改为陈国,治所

  在陈县(今河南淮阳)。

  郫 县:秦时置郡。此支何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何武

  。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此支何氏

  ,其开基始祖为汝阴(今安徽阜阳)何氏6世孙何比干及平舆(今属

  河南)汉吏何并。

  http://wwwchina-stemmatacom/dir/xiangxiaspid=978

何姓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分布地区不同字辈也不同。同一省的也不尽相同。按你说的老家是山东。但是山东的何姓字辈没有符合你说的你爷爷和太爷这样的承接顺序。

山 东

山 东:何其。何忠。何常 何宝

山东临沂:守登昌

山东临沂册山:(元)太,凤,秀,新(感谢 何新国 提供)(源于山西洪桐喜鹊窝)

山东莒县:传家延庆长

山东日照莒县:燕、发、敬、茂/振、兆/召\正、乃

山 东:寿世德

山东莒州:光、成、公

山东东平:维庆树敬

山东:承、、、、、、思、锡、洪(正)、恩(丘/秋)、世

山东滕州:岱,永,克,志

山东济南历城:大、有、振、凤、光、明、贞、青、元、 连盛、英、殿、永、洪、福、继、世、兴、文、宪、培、嘉、玉、寿、延长、春、登

山东青岛:井 秀

山东汶上县石楼村: 维庆树敬西,源于山西洪桐喜鹊窝 。

反倒辽宁地区的何姓字辈与你说的有点相符

辽 宁

辽宁葫芦岛:万凤守玉树,清泉瑞久长

辽宁海城:慧经武伟(源于广西林海)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何氏的主要分布何氏的主要分布

人口的分布与人口的迁徒流动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有这幺几个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宋之际、两宋之间、元末明初时期、明清之际、近现代,作为全国人口重要组成部分的姓族的流徒自然要受到全国性人口流徒的影响。除了社会的、历史的、政治的因素之外,具体一个姓族,他们的流动播迁必然还有姓族本身发展演变的因素。何姓是全国范围内的一大姓族,得姓之始,即处于江淮大地上,但可以广泛地遍布祖国各地,出现了无处无何姓的局面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必须回到2000年前何姓的形成时期,追踪寻迹,来探讨他们迁徒分布的来龙去脉。

1、何姓形成时期的活动范围

何韩一家,这种特殊的历史渊源决定了何姓初始阶段分布方式、范围的与众不同。何姓的来源是在秦统一全国之后,流徒散居在江淮之间的韩姓后裔们逐渐地演变而宋的。其特殊性就在于何姓是在流徒播迁中诞生的,因此,得姓伊始,她就具有分布广泛的特点。秦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何姓早期的分布情况只有到两汉时期才有可能显现出来。

据史书记记载,两汉时期较早的何姓人是丹阳都尉何比干,他原籍汝阴(今安徽阜阳),于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徒居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在此定居下来,其后世人丁兴旺。(后汉书)有这样一则故事:征和三年(公元前89年)三月辛亥日,何比干午休时梦见贵客车骑满门,睡醒后告诉妻子梦中情景,话未说完,来一80老妪,语告比干:“公积有阴德,今天赐公符策,以保佑广济公之子孙”。言毕,抽出怀中符策,状如竹简,长九寸,共九百九十枚。使比干子孙,人各有一。这则神话故事固不可信,但它说明,在当时的陕西境内至少有像何比干这样兴旺的何姓家族的繁衍生息。史书记载,何比干确有六男三孙。还有颖川太守何并,是从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北)迁往干陵的。两汉时期,见于史籍的各地何姓人还有汉灵思何皇后,南阳宛县(今河南省)人,其兄何进位至大将军。何休,任城樊县(今山东济宁市东北)人。何熙,陈国(今河南淮阳)人。何颐,南阳襄乡(今湖北枣阳市东北)人。从这些人的籍贯可以看出,两汉时期何姓人的分布基本上是在今河南、陕西、山东西南部、安徽西北部、湖北北部这样一个有限的区域之内,范围不大并且也不怎幺稳定,时常有迁徒活动。但也有特殊情况:后汉司空何武是蜀郡郫县(今四川省郫县)人,早在西汉宣帝时就因善唱歌颂汉德的诗歌而被召入宫。何武兄弟五人,其弟显有“市籍”,看来是专门经商的人,其家很可能是因经商而辗转进入四川的。此时流入四川的何姓人并不少见。隋朝时有何妥者,史称其先祖因从事商业贸易而迁入四川郫县,与何武家族的西迁似乎是同时代的事情。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何姓三大郡望的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何姓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随着何姓三大郡望的形成,该时期何姓的分布也出现了新的格局。这三大郡望分别是庐江郡潜县(今安徽省庐江、潜山霍山县)、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淮阳、太康县)。三大郡望在东、西、南三个方向,恰呈等距的鼎足之势。庐江郡辖有今天安徽省寿县以南、江西省九江市以北、河南省以东、安徽省芜湖市以西的广大地区,东海郡横跨现在的鲁南和苏北两省区,西起山东的枣庄市,东至江苏海滨城市连云港。陈郡较小,但也相当于现在河南省中部四五个县的范围。郡望者,一郡中名门大族也。三大郡望的形成,标志着何姓人口的迅速增长,分布区域的稳步拓展。名门望族往往是众多庶族的代表,可以想象,三大望族之外的何姓人在这一时期也一定有大的发展,他们也一定有众多的人口,这自然也是后来何姓流徙播迁的因素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何姓的发展分布并不仅仅局限在三大郡内。三国吴后主孙皓生母何姬,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西晋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何楷曾为吴郡太守。南朝齐高帝时,表彰过一个四世同堂的何姓家族,是衡阳(今湖南衡山东北)人。北朝北齐宗室高绰有位很受他爱戴的少数民族人叫何猥萨,他是何地人,不得而知。南朝萧梁时代还有一位绰号“细脚胡”的何姓人,祖籍西域。这些何姓人的出现虽然不能与三大郡望相比,但也足以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何姓人的分布已相当广泛。总之,这一时期何姓人的分布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北方三大郡望为中心,逐步向东南发展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后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漫长岁月中何姓分布的基本走向和趋势。

何姓的一支

黄帝为一世(最前面的数是代数,"-"后的数是兄弟的次序)

62韩厘王咎,23年卒,B295-273

63-1韩桓惠王,34年卒,B272-239

64韩王安,9年秦虏王安,韩亡,B238-231,子孙居江淮间读韩为”HE”

63-2韩瑊祖,秦灭韩,携妣姜氏隐居庐江府,葬东乡

何姓始→

64-2何适

64-3何过

64-1何通,兄弟合垦千亩

65-3何齐

65-1何采

65-2何亮

66-2何叔森

66-3何叔尧

66-1何叔玉,汉吴刘濞时,迁居湖南 徙桂汉郡(桂阳)

67-1何惧

67-2何怀

68-2何绍韩

68-3何绍献

68-1何绍姬,妻芊氏,迁祯阳(英德)大庆坊

69-2何筹锡字禹祥

69-3何筹鉴字禹

69-1何筹钟字禹祯

70何丹字伯张,汉成帝鸿嘉(B20)举茂才政政官,中散大夫

71-2何统71-3何结71-4何弦

71-1何犹

72-2何云

72-1何岳

73-2何显

73-1何禺字维为,妻邓氏,东汉荆州主部,徙阳山

74-2何勖

74-1何旦

75-2何准

75-1何睢

76-2何珙

76-3何珰

76-1何瑷

77-1何观

77-2何靓

78何苗

79何载

80-2何鲟

80-3何鳟

80-4何鲸

80-1何鲂字时美,南雄法曹

81何天民

82-2何景嘉

82-3何景哲

82-1何景道

83何原忠,妻刘氏

84-2何长锁

84-3何长琦

84-4何长瑞

84-1何长瑜字伯润,南朝宋增城县令

85何三就

86-2何邮

86-1何郭

87何朝臣

88-2何承先

88-1何承本

89何牧字养民,妻吴氏

90-2何信

90-3何偕

90-4何修

90-1何亨

91-2何光昭

91-3何光颜

91-1何光述字传甫

92何梦寿

93-2何何谋

93-1何言字子宣,650唐高宗云浮镇将

94-2何攸,守云浮

94-1何徽(661-)字子宏,又名泰一郎,妻杨\黄\姚氏,镇守云浮,迁宁化(福建武平)\梅州\徙增城旧居

95-1何昌期

95-2何昌佑字伯吉,妻容氏

96-1何鸣瑁,妻李氏

97何如兰

96-2何鸣环,妻莫氏

97何如惠

96-3何鸣晋,妻聂氏

97何如瑞

96-4何鸣玑,妻王氏

97何如珠

96-5何鸣璇妻张氏

97何如清

95-3何昌熙字伯治,妻李氏

96何鸣臻,妻黄氏

97-1何二郎

97-2何四郎

97-3何五郎

97-4何六郎

97-5何八郎

97何仙姑

95-1昌期字伯泰,号朝阳,妻侯氏(英州人),755安禄山之乱,卫尉将军\上将军\宁国伯\建阳山大宗祠

96-2鸣瑀字子栗,妻张氏

97何庭办

96-3何鸣(),妻刘氏

97何庭捍

96-4何鸣珪字子衡,妻冯氏

97何庭选

96-5何鸣瑾字子信,妻冯氏

97何庭操

96-6何鸣璋字子玉,妻岑氏

97何庭候

96-1何鸣珦字子和,妻张氏,曲江人,坟在凤径山(连山县)

97何庭扬字朝显

98-2何旬

98-1何甸字邦辅,妻唐氏,曲江人

99-2何国礼

99-3何国祯

99-4何国祥

99-1何国祚字懋廷,妻侯氏,迁徙曲江定居

100何楷字仲端,迁番禺,太和初应进士

101何鼎字邦器,妻唐\刘氏,847进士\营管经略使,重修宗牒,坟抱旗龙州(沙湾)

102-2何溉

102-3何灌

102-4何渍

102-1何泽字君泽妻妣容氏,番禺人,923后唐同光元年登进士

103-2何旭

103-1何昶字名楚,妻载氏

104-2何迈字超,,妻游氏

104-1何迥字子逸妻谭氏葬于嵩秀山

105-1何著

105-2何存

105-3何模

105-4何范

106何弼字时佐妻苏氏,葬于小瘦岭

107何任重,妻赵\张氏

108-1何伯逢

108-2何伯达字道行,妻毕氏,葬何村水口山遂溪(德庆)

109-1何勋

109-2何煦

109-4何然

109-3何照

110何西杰字周英,妻区氏

111何明允,妻杨氏棠(又名曰集)

112-1何棠,宋政和七年(乙末)进士,妻杨氏

113-1何德临

113-2何德栽

113-3何德延

113-4何德全

113-5何德高

113-6何德御

113-7何德容

113-8何德方

113-9何德洪

112-2何栗(1089-)字文缜,号北齐,宋政和乙末年中状元\尚书令\右丞相\中侍郎,妻赵氏

113-1何雍

113-2何熙

112-3何榘,宋政和乙末年进士,后裔分居黄连\马宁\梅乡诸地者多

113何禹

何氏的家谱有谁知道??

  一、来源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  ,因居于姬水之滨,故而改为姬姓,其后裔后稷被周人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