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里 茅 塘
茅塘,当今中国湖南宁乡市一个最基层的自然村落(村民小组),同时也是一个极普通的小地方。只因为四百年之前,那里是我先祖的故乡,因而成了我心中魂牵梦绕的地方。
在宁乡市这样一个县级行政区,叫茅塘的地方不下四处。前番已经去过朱良桥乡一处,那里仅有两户张姓人家,其相关情况因不符合我的寻访要求,故满怀希望而去,带着失落而归。
这次寻访的茅塘,位于宁乡市资福镇。经过对家谱资料的反复研究与推断,认为此处极有可能是我寻访的梦中之地。
10月3日上午7时,我从益阳市区出发,8时40分即到达宁乡市资福镇。在热心的宁乡本族宗亲张超的引导下,再从资福镇出发,沿着(X094)县道,行车不过几分钟,导航就提醒:目的地茅塘到了。
就在县道旁边,我们询问了两户人家之后,终于找到一个76岁的张姓老人张胜民。他家就在茅塘附近,具体地名叫资福镇清泉河村桃子组(原资福镇双泉村桃子坡组)。由于之前有过多次寻访经历,坐定之后,寒暄几句,就开门见山地询问老人家他们这支张氏的情况。但是,老人家所知甚微,无法提供有用信息,简单聊过数语,即起身告辞。
根据乡民指点,再次问过两户人家,几番兜兜转转之后,最终找到了“梦里茅塘”的准确地点:资福镇清泉河村吴山组。据当地人介绍,此处分为上茅塘与下茅塘。上茅塘是一个约五、六亩面积的水塘,地势居高。下茅塘则是一个类似小水渠的长条型水塘,地势低于上茅塘约2米,两塘相邻。当地就以水塘名(茅塘)冠为村民小组名称(今已改名为“吴山组”)。
鉴于此,我们只好在茅塘(水塘)边上拍照留念,以为佐证。
留影之后,我们再在茅塘附近走访了两户人家。第一户人家姓刘,男主人与我年龄相仿,问之茅塘的前世今生,知之甚少。但见其房屋门窗上的户籍铭牌写着:双泉村毛塘组3号(这个应该是2016年前的地名),同时在他家的另一面墙上,还看到了一块新户籍铭牌,上面写着:清泉河村吴山组49号。
告辞刘氏人家,转而访问了另一户邱姓人家。他家的户籍铭牌上显示的是:清泉河村吴山组52号。除了主人邱先生外,另有两位本地老者正好在座。聊天之中,我们获知现今茅塘(吴山组)只有一户张氏人家,且男主人已经过世数载,只剩遗孀独住茅塘对面的山梁上。我们进一步打听本地是否还有张姓人家,热心的邱先生告诉我们,不出几里地的胡家台,有很多张姓人家,那里人丁兴旺,每年还有人拜祖祭祖,可以去那里问问。
告辞邱先生,我们驱车前往胡家台。又是几番寻问,好不容易找到一户张姓人家(户籍铭牌上显示的是清泉河村许家湾组24号,即原山河村许家湾组24号)。男女主人刚好都在家,夫妻均是30多岁的样子。见是同宗来访,女主人热情地看座倒茶。简单说明来意,男主人即从室内拿出一本黑色封皮的厚册子,说是1995年修的家谱。我们接过家谱,看过先祖、世系和派语,发现他们是宁乡石坝张氏,始祖为添祚公,不是我们一族。
寻访至此,我们感到这已经是没有结果的结局了。这个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只有经过寻访之后,才会没有遗憾。四百多年前的事,加之道光年间老谱记载“宁邑茅塘”的这个小地名不够精准,并且随着历代区划的不断变更,茅塘只能存于后世子孙的梦里了!
中餐时间到了,我们就在资福镇上金月大酒店用餐。席间,张超聊到先祖贵文公的墓地距此处不远,他想去看看,我也正有此意,便欣然前往。
离开酒店,沿宁灰公路往坝塘镇方向前进,在鸟鸣村右转,往南行进了大约四五公里,到达坝塘镇抗大村(今沿江村)境内。张超手机联系了一位熟悉贵文公墓地的坝塘镇政府干部,车子开进了一处地名“草皮坡”的山坡下。山边住着一户人家,一位30多岁的男子告诉我们,贵文公墓地就在他家西边的山坡上,并指点我们上山的路。我们踏着山间小道,穿过布满杂草树枝的山坡,终于来到了贵文公墓地。此墓2005年经过当地裔孙修缮,拜台占地比较宽敞。墓碑上竖刻着“明兵部尚书张公贵文之墓”。我们面对墓碑,向贵文公行鞠躬礼!(作者注:应是元兵部尚书)
下山之后,我们到山坡下这户人家歇息。看到墙上的户籍牌上清楚的写着:沿江村沿江一组31号。户主姓唐,67岁,右腿残缺了,先前给我们指路的30多岁男子,就是他的儿子。老唐告诉我们,每逢清明时节,常有张姓后人来此祭拜。
闲聊一会,我们即起身告辞。离开沿江村后,再与张超告别,径返益阳,圆满结束本次寻访之旅!
2021107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佘家镇下辖村委会包括佘家巷村委会、商家村委会、蔡家村委会、观音堂村委会、程家庄村委会、王官村委会、郭官庄村委会、通官村委会、牛王东村委会、牛王西村委会、石庙南村村委会、石庙北村村委会、王家庄村委会、东张虎店村委会、西张虎店村委会、李官庄村委会、小王家庄村委会、东李村委会、西李村委会、东道口村委会、后道口村委会、前道口村委会、郭家仓村委会、阚家仓村委会、杨家窑村委会、刘家仓村委会、杜家仓村委会、马家仓村委会、王家仓村委会、卢家仓村委会、前张家仓村委会、后张家仓村委会、赵家磨徐村委会、前店磨徐村委会、单家磨徐村委会、邢家磨徐村委会、南邓村委会、中邓村委会、西北邓村委会、东北邓村委会、曾家庄村委会、武家庄村委会、孙王庄村委会、塔李村委会、小王家村委会、皂户张村委会、房家村委会、邱家村委会、栗家村委会、杨家村委会、姬家村委会、西栾村委会、东栾村委会、太平庄村委会、新立村村委会。
驾车路线:全程约791公里
起点:滨州市
1滨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府前街行驶40米,右转进入渤海十五路
2) 沿渤海十五路行驶170米,右转进入黄河五路
3) 沿黄河五路行驶33公里,左转进入渤海二十一路
4) 沿渤海二十一路行驶750米,右转进入黄河二路
5) 沿黄河二路行驶16公里,稍向右转进入滨州立交
2沿滨州立交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3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422公里,朝北京/德州方向,稍向左转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4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17公里,过沙洼枢纽立交,直行进入滨德高速公路
5无棣县内驾车方案
1) 沿滨德高速公路行驶161公里,在无棣/阳信出口,稍向右转进入阳信立交
2) 沿阳信立交行驶13公里,左转
3) 行驶240米,稍向左转进入S239
4) 沿S239行驶53公里,左转进入G205
5) 沿G205行驶680米,稍向右转进入棣新六路
6) 沿棣新六路行驶18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中心大街
7) 沿中心大街行驶18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无棣县
山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发祥地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北辛文化,距今有8000年左右。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
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之策,封吕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另外尚有曹、滕、卫诸国。
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齐、鲁作为周王朝的两大支柱,经济、文化取得更快发展,对以后山东地方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据考古发掘资料证明,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高密境域繁衍生息。秦置高密县后,治城阴城(今井沟镇前田庄东),属胶东郡(治即墨,今平度市东南)。西汉,高密县先属胶西国,改高密国(俱都城阴城)。新莽天凤元年,改高密曰章牟。东汉复称高密,属高密国(都城阴城)。
三国时,高密县归魏,属城阳郡(治东武,今诸城市)。西晋怀帝永嘉之乱后,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高密县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国。其上属皆相因袭。南燕亡后,又归东晋,属高密国(都黔陬,今胶州市黔陬村东)。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时,高密县属高密郡(治桑犊,今潍坊市坊子区泉河头附近)。北朝元魏、北齐、北周时,高密县仍属高密郡(元魏治高密,即城阴城;北齐移治东武,今诸城市)。隋文帝统一全国,高密县移治今柏城镇故献。初属密州,复改称高密郡(俱治东武,今诸城市)。
唐建国,高密县治移今市区(战国前夷维国都城,汉为夷安县治)。初属高密郡,改称密州,又改州为高密郡,后又改称密州(俱治今诸城市)。五代时,高密县上属仍为密州。北宋与金,高密县属密州(仍治今诸城市)。元代,高密县属胶州(治今胶州市)。
明代,高密县改属莱州府(治掖县,今莱州市)。清,初沿明制,光绪三十年,胶州升为直隶州,高密县改属胶州(治今胶州市)。新中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高密县初仍属滨北专区。1950年5月改属胶州专区。
1956年3月划归昌潍专区。1967年2月昌潍专区改称昌潍地区,1981年5月改称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改称潍坊市,高密县均顺次属之。1994年5月18日,撤销高密县,设立高密市(县级),以高密县的行政区域为高密市的行政区域。高密市归潍坊市代管。
扩展资料: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山东省土地调查面积总计157965万平方公里。2017年山东省年末总人口1000583万人。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山东省辖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17个地级市,县级单位137个(市辖区55个、县级市26个、县56个),乡镇级行政单位1824个 。
高密地处山东半岛腹地,秦代置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上属几经改变。撤县设市后,作为县级市,归潍坊市代管。行政区划及其称谓因社会发展变化而多次发生变更。
山东省人民政府-历史简况
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概况
高密市人民政府-高密概况
高密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历史:邱姓在大陆位列百家姓第七十七位,在台湾位列百家姓第十六位。邱姓出自姜姓。周朝时候,姜太公帮助周武王讨伐殷商,周武王的天下后,以姜太公居功至伟,封他于营丘(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姜太公于此为都,建立了齐国。后来齐国迁都临淄,而姜太公子孙中留在营丘的那一支就取邑名为姓。到了后来,由于孔子被尊为圣人,为了避圣人的名讳(孔子名丘),又由于在古代“丘”同“邱”,就把丘姓都改成了邱姓。另外北魏孝文帝的时候,邱姓也有新的发展,当时的少数民族鲜卑族的邱林氏,邱敦氏改为邱姓。这成为邱姓的另一个来源。在古代,邱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吴兴。
补充资料:
姓氏起源:
来源有四
1、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鄫(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3、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邾国(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
这几支以丘为姓的宗族,后来大多数都改了邱姓。满清入关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时的"丘"与"邱"通用)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民国初,晋代诗人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他首先将本人姓名写作丘逢甲,闽、粤邱姓族人也纷纷响应改邱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结果现在的邱姓人士随处可见,而以丘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
迁徙分布 :
春秋时,邾国(今山东曲阜东南)有大夫丘弱,鲁国(今山东西南部)有孔子学生丘吾。西汉时,有扶风人(今陕西兴平东南)丘欣;平帝时有扶风人丘俊,后居吴兴(今属浙江)。东汉有乌程人(今浙江吴兴)丘滕,还有云中人(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丘季智。这说明晋代以前丘氏已有迁至今陕西、浙江、内蒙等省者。据《闽书》记载:"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是知中原丘氏有一支于西晋末徙居福建。南北朝至五代时期,丘氏除上述地区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苏、山西、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唐初又有中原丘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宋代,丘氏称盛于福建,分布相当广泛,同时已有迁入今江西、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等省者。至明代,贵州、云南等省也都有丘氏的聚居点。从清初开始,闽、粤丘氏陆续有人迁到台湾,后又有移居海外者。
续家谱呢?有意义。继续吧。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
清河张
据荣成《院前张氏谱书》记载,张寿忠其先祖清河郡迁居小云南后,再迁莱阳城东门外又迁文邑张家埠,大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迁斥山集西昌邑村。后辈主居山东荣成市上庄镇院前村。张寿忠生两子:长张显明次张显文。张显文生一子:张学。张学生三子:长张为次张秀三张四。张为生二子:长张坤次张乾。张秀生一子:张坎。张显明后代字辈:丹光远耀,玉其火庆。锡世序可,永先志丕。承绍祖德,家道以兴。主要分布在荣成院前、刑格庄、武家、也子口、尹格庄、大小泊子、乔子头、邱家、岳家、朗家、文登张家庄、辽宁丹东等。家谱记载,院前村张氏是明朝万历三十八年由山西省洪桐县移来的,经过多次转迁,清朝顺治4年在人和镇昌邑村立足,在昌邑村经历了3代之后,其中一子到现在的上庄镇院前村落户。共有8支。
一世 张寿忠1/2
二世 张显明1/1 张显文2/1
三世 张丹 1/1 张学1/3
四世 张光 1/1 张为1/2 张秀2/1 张四3
五世 张远 1/1 张坤1张乾2 张坎1
一世张寿忠由清河郡迁入小云南后又迁山左莱阳城东门外,再迁文邑张家埠。大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由张家埠徙居斥山集西昌邑村。清顺治四年(1647)三世张丹、张学叔伯兄弟二人由人和镇昌邑村迁入上庄镇院前村。自五世张耀、张辉的后裔第六世起,八位叔伯兄弟依次形成八个分支。清嘉庆十七年(1812)院前第七支张玉相-其伟后裔张燕、张云、张炌[kai]、张谦、张营等先后自上庄院前迁入,清光绪六年(1880)第七支张玉相-张其仲后裔自荣成上庄邢格庄迁入,第八支张玉佩-张其任后裔,张灼[zhuo]及后裔张庆凝、张庆熙、张庆爵自荣成上庄邢格庄迁入文登侯家草地,1940年改称张家庄。
1清初由张家产东官道东南2公里迁入张家产蔡家庄;蔡家庄:永。
2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由荣成院夼迁入侯家草地张家庄;张家庄:世序可永。
清河郡、小云南、莱阳城东门外、文邑张家埠、斥山集西昌邑、院前、刑格庄、武家、也子口、尹格庄、大小泊子、乔子头、邱家、岳家、朗家、文登张家庄、蔡家庄等13村庄张姓字辈:寿显丹。光远耀玉,其火庆锡。世序可永,先志丕承。允绍祖德,家道以兴。施仁尚义,孝友勤俭。天佑伦长,宗泽久远。
梦 里 茅 塘
本文2023-10-20 17:42:2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00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