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额图的陨落,大清权臣的落幕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1收藏

索额图的陨落,大清权臣的落幕,第1张

1703年7月1日,康熙下令拘禁索额图

索额图被康熙帝拘禁,他和权臣明珠的斗争走向尾声,他拥护的太子势力也大受打击,为康熙二废太子埋下了伏笔。可以说,索额图被拘禁,是影响康熙朝后期政局走向的重要事件。

和索额图党争的明珠,同是康熙重臣,但明珠在平定三藩和统一台湾中作出过突出贡献,下场并不算凄惨,索额图却被圈禁在宗人府,最终活活饿死。

索额图的政治末路要从他的发迹说起,那么,他是如何成为康熙朝权臣的呢?

首先,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让索额图声名鹊起。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朝在雅克萨之战中战胜俄罗斯。两年后,索额图奉命去和俄人谈判。出发前,索额图曾和康熙说,如果沙俄能归还逃人,承认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是清朝领土,大清则可以与之签订条约,如果沙俄不同意划分界限和贸易往来的原则,那合约不签也罢。

签约过程中,俄方在尼布楚哨卡增派300名火枪手,进行武力恫吓,并以停止谈判相挟。但这都没有动摇以索额图夺回雅克萨主权的决心。在他的力促下几经周旋,《尼布楚条约》中对清廷有利的内容得到了落实。

这个条约为中俄两国带来一百七十年的和平。和议回京,索额图的声望也达到了高峰,俨然成为朝廷重臣。

其次,帮助康熙平定噶尔丹,立下不朽功勋。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准噶尔部噶尔丹入侵。康熙不能忍受对手挑衅,决定亲征。在长达七年的与噶尔丹的持久战中,索额图展露出高超的军事能力和眼光,他亲自指挥战事,最终噶尔丹众叛亲离,逃走后服毒自杀。

平定噶尔丹战役中,索额图曾亲自率领八旗子弟和绿营兵作为先头部队进攻,当敌人败逃时,他还提出了缓追敌人,等到敌军反抗的心态彻底衰竭,再一举歼灭的作战计划,为清军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额图也成了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那么,功勋卓著的索额图,又是怎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呢?

首先,索额图误导太子,意图不轨。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为了太子胤初日后有更好的帮手,命索额图领侍卫内大臣辅佐太子。但康熙没想到的是,这个任命让索额图和太子都走向了深渊。

索额图对太子的辅佐,成了结党营私。他为了讨好太子不遗余力,提出让太子衣着用帝才能用的**,吃穿用度也要与帝保持一致。太子的母亲赫舍里氏和索额图是同一家族,索额图成了太子言听计从的人。

索额图的支持,让太子也忘乎所以,他肆意捶挞各位王公大臣。很多人对康熙埋怨,说太子之所以胆大妄为,都是索额图教坏了他,康熙对索额图动了杀机。

其次,和明珠结党争权,触碰逆鳞。

索额图是顺治顾命四大臣之首索尼的儿子,还是康熙后赫舍里氏的叔父。

康熙即位时只有8岁,受到同是顾命大臣之一的鳌拜的擅权和制约。索额图帮助康熙平鳌拜后居功自傲,围绕在他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多。

索额图出身高贵,平素不把同僚放在眼里。每次朝会时,有不附他意见的,都会被他大声训斥。除了名臣李光地,其他人都被他视作草芥,但是还是有人敢和他分庭抗礼,这人就是明珠。

索额图亲近太子,结成太子一党,而明珠则予以反对,只要是太子党的人,就一律斗争。索额图争权夺利的事情被康熙看在眼里,这也就有了索额图被囚禁的一幕。

索额图出身尊贵,屡建奇功,本来有希望做一代名臣,却因被利欲遮蔽了双眼,这也再次验证了好坏逆转的规律

历代评价

卿辅弼重臣,勤敏练达,自用兵以来,翼赞筹画,克合机宜。

一一康熙

索额图诚是本朝第一罪人也。

一一康熙

大清第一罪人索额图背不起这么大的锅!

评判历史人物,两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利益、人性。对于高度极权化的封建王朝而言,对错真的不重要,罪行轻重全凭皇帝一句话、一个念头,自然会有;专业人士却网罗罪名、书其大罪,甚至是玩弄文字、颠倒黑白。

事实上,仔细梳理索额图和鳌拜这两个权臣的所做所为,很难说哪个罪过更大,对朝廷的危害程度也难分轩轾,索额图之所以比鳌拜还要惨,被康熙称为大清第一罪人,是因为;康熙认为他是大清第一罪人。

一、鳌拜到底犯了什么错

如果没有鳌拜,就没有康熙。鳌拜是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追随皇太极征战四方、战功赫赫,被称为;满洲第一勇士。如果鳌拜仅止于此,那也只是个出色的武将罢了,鳌拜最大的功劳是拥立之功。

公元1643年皇太极突然病逝,多尔衮对皇位虎视眈眈,关键时刻,鳌拜力主拥戴九皇子福临即位,并因此招来了多尔衮的打击报复,如果不是他命大,早就一命归西了。可以说,如果没有鳌拜的拼死一搏和全力支持,福临根本不可能成为皇帝。

如果多尔衮当了皇帝,哪还有福临什么事更不用说康熙了!顺治去世后,康熙即位,鳌拜成为顾命大臣,权倾朝野。那么,作为一个权臣,结党营私、打击政敌、揽权弄权,有什么问题吗难道皇帝心里不清楚这些大臣的作为吗没有皇帝及其背后所代表的皇权的纵容,鳌拜敢这么干吗

说得再深一点,如果鳌拜勤政清正、孤节自守、官声极好、百官拥戴、百姓交口称赞,皇帝能对他放心吗一个位权人臣的顾命大臣,手握兵权却又如此深得人心,到底想要干什么

事实上,鳌拜真正的罪过就是罔顾皇权,自恃有功于朝廷、个人膨胀了,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把一把手放在眼里,所以在康熙八年被下狱论罪、囚死牢中。

二、索额图的取死之道

索额图是玩弄权术的高手,是政治投机的墙头草,在康熙一朝可谓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但索额图却始终没有弄懂人性,更没有明白何谓;皇权。或者说,他始终没有弄清自己凭什么能够身居高位。

索额图于康熙一朝确实有功,在擒拿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中出谋划策,但是这些东西与皇权相比,可谓微不足道,康熙真正在意的,是如何确保朝政的稳定、如何确保权力的顺利交接。在这一点上,索额图原本拥有着先天的优势。

索额图是仁孝皇后的亲叔叔,仁孝皇后所出的胤_极得康熙喜爱,刚满周岁就被立为太子。胤_精通诸子百家、弓马娴熟、文武双全。曾经代康熙祭祀、并数次以太子身份监国。很显然,胤_是康熙钦定的接班人,皇位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如果索额图够聪明的话,他根本不需要做任何事,只需要隐忍等待、静待时机,康熙百年之后,他就是头号的外戚,家族必然富贵满门、延绵长久。

可是索额图作为头号太子党,急切盼望着太子早日登基为帝,这就触犯了康熙最为看重的皇权。皇权之下无父子,在帝国最高的权力面前,所有的亲情都要让步于此。

索额图能够有如此的权势地位,是康熙给予的,跟太子没有任何关系,他所有的一切,都在康熙的一念之间。而胤_的太子之位,也是康熙给予他的,康熙才是决定一切的皇帝。

索额图自认功高,但他可能错误地估计了自己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却不知道他在康熙眼里也就是个工具而已,康熙给予他的一切,既想让他与明珠抗衡,又想让他成为太子的助力。当太子作出挑战皇权的谋逆之举时,康熙果断处死了索额图。

康熙处死索额图的真实目的,首先是为了剪除太子羽翼,避免太子做出;人神共愤的谋逆之举,其次是为了敲打太子,让胤_认清现实、摆正位置,最后也是给太子上一课,让他认清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必要时刻可以放弃一切、牺牲一切。

最后,康熙如此处置索额图,也是想借此树立权威,给别的大臣们敲敲警钟,打个;预防针,也算杀鸡给猴看吧!

三、鳌拜与索额图的下场区别

无论是鳌拜还是索额图,他们确实飞扬跋扈、为所欲为、结党自重,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没有越过一条底线:那就是造反谋逆。

以封建王朝森严的皇权制度,以及相互制衡的八旗军事制度,除非脑子坏了才想着造反,因为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换来的可能是整个家族被屠戮一空、斩草除根。

鳌拜和索额图的权力再大也是依附于皇权之上的,纵使他们再飞扬跋扈,也不可能脱出皇权的掌控,把他们拿下,根本不需要费什么力气,也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而已。

鳌拜够跋扈吧,可16岁的康熙一句话,鳌拜就老老实实俯首就擒,根本没有任何反抗之举,所谓康熙设计擒拿鳌拜,更多的是美化康熙英明神武而已。索额图更是不用提了,老老实实丝毫不敢反抗。就连废立太子都是一道诏书的事情,何况是处置两个大臣!

所以,所谓大清第一罪人,还不是康熙一句话,康熙说是,就是,康熙说不是,就不是。所以;大清第一罪人,是以康熙自己的;观感为出发点的。索额图之所以被罗织这个罪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作为头号太子党,唆使胤_篡权而已。

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康熙的掌控之下,根本无法对康熙的皇权形成实质的威胁,康熙更在意的,无非是索额图的态度而已:他已经不把康熙放在眼里了。

最终康熙废掉胤_,造成了九子夺嫡的混乱局面,百官纷纷站队、攻讦不休,。康熙一生,算是清朝皇帝中少有的英明之主,却也没有跳出;继承人之乱的九王夺位的套路。让康熙烦不胜烦,最终这笔账还是记在了索额图头上,焦头烂额之下,才说出了;索额图是大清第一罪人。

就凭索额图做的那点事,算得上;大清第一罪人清起自关外,在向中原王朝挑战的过程中,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围绕皇权的归属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生死一线的大事,索额图能排得上号究其根本,也就是康熙的一句气话而已。

但也就是这句气话,索额图被牢牢地扣了一顶大帽子,康熙既然张了口,负责此案的大臣就要想方设法去罗织索额图的罪名,此时索额图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性。

如果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索额图势力过于膨胀,对于皇权来讲也是极大的威胁,将来胤_即位后,索额图就是第一等的外戚,康熙是尝过皇权旁落的苦头的,他绝对不愿意自己的继承人落到同样的境地。

封建王朝的任何一次皇权交接,可以有相互牵制的顾命大臣,但绝不可能容忍一家独大的权臣,从这一点来讲,索额图的悲惨下场早已经注定了。

结语:封建王朝的皇帝,最为在意的就是自己手中的皇权,不到驾崩的那一天,永远不会交出自己手中的权力。

只要把握了这一点,就能够理清康熙为什么会对索额图如此痛恨。相比较之下,鳌拜的下场就好多了,康熙五十二年,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雍正时期,复一等公,加封号;超武,世袭罔替。即使是乾隆年间,仍旧让其后代袭一等男爵。

这实际上是为鳌拜平反了!

在封建王朝时代,一个权臣及其家族的兴衰,往往在皇帝的一念之间,但谁忠谁奸、功过是非,皇帝的心里还是有数的。被;牺牲掉的,往往会以别的形式来作为补偿,自古至今,并无不同,一切为了大局而已。

《康熙王朝》有这样一个情节,康熙看到索额图认罪的奏折大怒说道,这些罪状即使索额图认罪,他也不会认。

康熙继位的时候,索尼力荐皇上亲政。铲除鳌拜的过程中,索额图安抚众臣,为康熙争取时间,称得上是尽心竭力。康熙待索家不薄,索额图的女儿被封为皇后,外孙被封为太子,自己也位及人臣。在别人眼里,索额图应该是知足了。人总是这样,贪心不足蛇吞象。随着明珠入朝理政,索额图在争权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皇帝西征期间,索额图为了让太子提前登基,竟然私通葛尔丹。大战在即,放火烧了军粮。后来,不甘心失败,组织明朝后裔夜袭皇驾。在审理索额图案时,康熙大怒:就算是养条狗也知道亲顺主人,索额图!你是大清第一罪人!

清太祖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清太宗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清世祖 福临 顺治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是清太宗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戊时(晚七点至九点)生,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袭父位,时年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第二年甲申,正值明朝崇祯十七年正月,改元顺治。九月自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皇帝位于武英殿。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死,世祖始得亲政。在其母孝庄文皇后的说明下,他励精图治,宵旰靡倦。他整顿吏治,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节约,减免苛捐杂税,广开言路,网罗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后因爱子、宠妃的相继病亡,福临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身体每况愈下,后又染上了天花,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子刻崩于紫禁城内的养心殿,年仅24岁。1663年葬入河北遵化清东陵的孝陵内。顺治有8子、6女。

清圣祖 玄烨 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二代皇帝。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于景仁宫,为表世祖顺治帝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时年八岁,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共辅政,年号康熙。康熙六年(1667年)亲政。八年,年仅十六岁的康熙暗结内大臣索额图等人智捕鳌拜,夺回大权。亲政后,宣布永停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又奖励垦荒,益钱免粮,任用靳辅,陈潢治理黄河,规定“额外添丁,永不加赋”;设立南书房掌票拟谕旨,加强皇权;又平定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继茂之子耿精忠长达八的三藩之乱,派兵攻入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又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反击战,沉重打击沙俄势力侵略,派索额图、佟国纲赴尼布楚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行前确定黑龙江流域的广大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弃之于俄罗斯”的原则,签定《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固发展。他一生苦研儒学,表倡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同时,屡兴文字狱,残酷镇压反清思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死于畅春园,葬于清东陵之景陵。享年六十九岁,在位六十一年,庙号清圣祖。

清世宗 胤禛 雍正

清世宗,名爱新觉罗· 胤祯(公元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3帝。在位13年,传说为侠女吕四娘报家仇所暗杀,终年58岁;一说为正常死亡,葬于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说到雍正的即位,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谜,民间最流行的说法是雍正皇帝串通隆科多,篡改诏书,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得即大统。但这种说法显然是谣传。其原因如下:一,清代的传位诏书是由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的,一边是满文,另一边是汉文,即使汉文可以修改,但满文是由字母拼成,无从修改。二,清代对皇子的称呼一般都要加上皇字,如皇四子,皇十四子,因此在传位诏书上如果是传位给十四子那么就应写成,传位皇十四子,如果这样写,那么就不存在将十字改成于字的可能了。

雍正在位期间,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等措施,平定了青海和硕特部贵族的叛乱,反击了准葛尔部贵族的骚扰,与沙俄订立了《中俄布连斯奇界约》《中俄恰克图界约》,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同时雍正大兴文字狱,严厉镇压知识分子中的反清思想,竭力强化君主专制。

雍正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雍正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为人冷峻,猜忌多疑,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清高宗 弘历 乾隆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时生于雍和宫邸。是雍正帝的第四子。康熙六十一年命养于宫中,时年十二岁。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储,将弘历名字写好放于干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雍正十三年九月即位,年号乾隆,时年二十五岁。乾隆在位六十年,在祖父康熙,父皇雍正两朝的基础上,奋发有为,勤于政事,政治上,继续平定国内叛乱,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民族团结并大力整顿吏治。在经济上,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屯田垦荒。在文化上提倡汉学,编纂大量图书。在他统治期间,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把“康乾盛世”时期推向了顶峰。乾隆在位六十年后,自动让位给儿子嘉庆,自称太上皇,但仍旧主持朝政,一直到嘉庆四年他死去为止,实际掌权统治中国达六十三年四个月,不仅是历代封建帝王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也是岁数最大的一位,卒年八十九岁。乾隆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死于养心殿,葬入清东陵的裕陵,庙号:高宗。有子17人、女10人。

清仁宗 顺埮 嘉庆

嘉庆帝顺埮,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清宣宗 旻宁 道光

道光帝旻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

清文宗 奕宁 咸丰

爱新觉罗·奕宁,生于1831年,死于1861年,清朝第七世皇帝。1850-1861年在位。年号咸丰,庙号文宗。为清宣宗道光的第四子。道光三十年正月即皇帝位,时年二十岁,第二年改元。咸丰帝在位11年,内忧外患,战乱频繁,几年没有一天安宁的日子,最后还死在出奔逃避之中。咸丰十一年七月(1861年8月),咸丰帝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内,卒年31岁,葬入清东陵的定陵。有子女3人,子2人,女1人。是清朝有子女皇帝中最少者。

清穆宗 载淳 同治

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5年)清朝第八代皇帝。1861-1875年在位,年号同治。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驾崩,群臣忙着治理丧事,同时也为新登极的六岁皇帝操办政务,改元的年号为“祺祥”。遵照文宗遗命由八大臣辅政,两太后是不干予朝政的。权欲熏心的慈禧发动了一场宫延内部的夺权斗争。咸丰十一年九月肃顺等人扶文宗梓宫回京,两太后挟小皇帝另程返京。慈禧一行先抵率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八大臣拿获,以“图谋不轨”之罪,斩首的斩首,赐死的赐死,革职的革职,废除了“祺祥”年号,十月九日载淳即帝位,改元“同治”,寓两太后同时治理天下之意,两太后破祖制,实行垂帘听政,真正执掌国政的是慈禧。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同治帝崩,亲政两年,终年十九岁,是清朝皇帝中寿命最短的一个。葬于清东陵惠陵。

同治帝无子女,而后光绪、宣统二帝均无后代,数十年间宫中不闻儿啼,世名称为“宫荒”、“国统三绝”。讲求迷信的遗老遗少无不感叹大清气运将尽、天数兆定。

清德宗 载恬 光绪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溥仪 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1906一1967),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氏。1908年登位,年号宣统。辛亥革命爆发后,子1912年2月退位。1924年,废除皇帝称号,出宫。1934年在侵华日军策划下当上“满洲帝国皇帝”。后被苏军俘获,1959年特赦。196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文史研究馆馆员,1967年在北京病逝。着有《我的前半生》。

张廷玉

在明珠和索额图倒台后,辅佐康熙的是张廷玉,因为张廷玉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能够成为内阁首辅。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1]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领班军机大臣(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也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42][2]

张廷玉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

本名

张廷玉

衡臣

砚斋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汉族

人物关系

张英

父亲

张廷璐

弟弟

相关视频

148万播放|05:35

乾隆:我不要面子的吗?聪明一世的张廷玉,退休竟让乾隆写保证书

历史金点

54万播放|01:57

张廷玉是历经三朝的老臣,晚年不断“抹黑”自己,只因怕功高盖主

千秋史尚

285万播放|00:59

《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为何推荐废太子胤礽为新太子?

战争史

57万播放|08:49

解密雍正继位之谜:康熙的遗照究竟写了什么?为何当时没有公布?

挖史人

44万播放|03:22

职场必修课修炼了一辈子的“臣术”,最后还是一败涂地!

历史金点

67万播放|02:50

雍正急需用人,张廷玉:死牢有个现成的,因此造就一代名臣

送历史个救生圈

28万播放|02:35

雍正遗旨交代乾隆,这几位大臣要重用,乾隆上任,一个不留

葩奇说历史

7855播放|04:12

他是雍正的文胆,创立清王朝奏折制度和军机处体系

文心宇轩

13万播放|02:22

张廷玉身为三朝元老,为什么最后落得被乾隆抄家的下场?

小乔剧好看

41万播放|01:36

雍正王朝中最聪明的臣子,既非邬思道也不是李卫,而是三朝老臣!

老陈通史

查看更多

相关星图

中国清王朝名臣

共30个词条

175万阅读

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香涛(一说号香涛),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

姚启圣

姚启圣(1624—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隶汉军镶红旗。清朝康熙年间政治家、军事家、名臣

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

查看更多

清乾隆朝大学士

共60个词条

99万阅读

鄂尔泰

鄂尔泰(1680—1745年),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清朝中期名臣,国子祭酒鄂拜之子,与田文镜、李卫并为雍正

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

纳喇·查郎阿

查郎阿(?—1747)纳喇氏,字松庄,满洲镶白旗人,清朝大臣。曾祖章泰,以军功授拖沙喇哈番。祖查尔海,复以军功进一等阿达

查看更多

人物生平政治举措学术成就轶事典故人物评价家族成员史籍记载后世纪念艺术形象TA说

人物生平

合集清朝配享太庙“第一汉臣”,三朝元老张廷玉生平回顾

囯士潇湘馆

174万播放

|

02:00

第1集 乾隆为什么偏爱汉臣张廷玉?张廷玉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共5集

初入仕途

在清代安徽桐城张氏家族中,张英、张廷玉、张若霭,祖孙三代,侍值内廷,颇受康、雍、乾三帝的青睐,可谓“合家顶戴”,满门朱紫。尤其张廷玉,“登朝垂五十年,长词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军国大事,奉旨商度”[3]。

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九月九日,张廷玉生于京师。

共5张

张廷玉作品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十六岁的张廷玉准备参加会试,但因其父张英奉命为总裁官而回避不试。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张廷玉的夫人姚氏离世,父亲张英登上相位。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4]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张廷玉授翰林院检讨,开始担任《亲征平定朔北略》的纂修官。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四月,入值南书房。康熙帝召他至畅春园,询问其父张英致仕居家近况。命他赋诗,张廷玉作七言律诗二首,颇得康熙帝称许。当日奉旨侍值南书房,特旨带数珠,著四品官服色。“辰(早七时)入戌(晚九时)出,岁无虚日。塞外启从,凡十一次,夏则避暑热河,秋则随猎于边塞”。圣祖车驾远巡遍历蒙古诸部落,“穷边绝漠,余(廷玉)皆洱笔以从”。[5]张廷玉身居内廷,承袭父业,“久持讲握,简任机密”[6]。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后,多次随康熙南巡及巡行蒙古诸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六月,张廷玉母亲离世。九月,父亲张英离世。服阕,仍原官。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充会试同考官。四月,授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1718年1月),充经筵讲官。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充武英殿试读卷官,十一月,充纂修《省方盛典》副总裁官。[7]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授刑部左侍郎。次年授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士。康熙六十年(1721年)二月,身任刑部右侍郎的张廷玉奉旨与都统耗赖等赴山东稳妥地处理了盐贩王美公等“聚众劫掠屯庄”案。[8]六月,调吏部左侍郎。他“绝苞且,杜请花,锉玫肃然”。张廷玉涉政不久,他的才干便崭露头角。

深受重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入承大统。经过二、三十年的艰苦激烈的奋争,胤禛深觉皇位来之不易,为了实现自己夺得皇位的夙愿,大力扶植和培养自己的势力。他曾说:“为政以得人为要,不得其人,虽食法美意,徒美观听,于民无济也。”[9]于是,慎选张廷玉作为辅佐他筹划军国大政的主要助手。张廷玉在《澄怀主人自订年谱》中记述了胤禛相中他,并对他赋予厚望。一是他学问优长,“气度端凝、应对明晰”,有才干。二是他为自己恩师张英之子。这对胤禛来说是日后难得的贴己之人。圣祖新逝,胤禛登极,即命张廷玉兼学士衔,协同翰林院掌院学士阿克敦等办理大事典礼翰墨,供几筵祭告文字。康雍之交,政务殷繁,谕旨每日下数十次,皆由张廷玉承命应办。若有紧急奏事,胤禛令他入大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而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精敏详瞻,悉当圣意”。同年十二月,特旨授礼

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也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

索额图的陨落,大清权臣的落幕

1703年7月1日,康熙下令拘禁索额图 索额图被康熙帝拘禁,他和权臣明珠的斗争走向尾声,他拥护的太子势力也大受打击,为康熙二废太子埋下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