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结婚有什么讲究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4收藏

山西人结婚有什么讲究,第1张

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小叔子带领迎亲队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

  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晋南一带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晋中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倌”。

  山西各地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左权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婿”。雁北平鲁等地讲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

  回来时,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大同一带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对陪伴新郎的人,太谷一带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客”。“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

  女儿在出嫁前,山西各地大多有“哭嫁”的习俗,人称“媳妇哭,娘家富”。据民俗学专家研究,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后来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嫁”。这不是乐极而悲,往往有其真实的内容。

       1、求婚流程,求婚前首先要确认求婚日期,要找两人都有空的时刻,并且较好有备选日期,避免突发事件影响求婚。定好日期后就需要确认地址以及购买所需物品,物品包括求婚戒指以及其他烘托气氛的东西。全部准备就绪后求婚那天就可以邀请伴侣去准备好的求婚地址,然后对他表达真情。

  2、订婚流程,订亲前一般是由男方来定婚宴地址,还需要准备订亲礼,然后两家人需要商议订亲相关事宜。订亲当天男方先要去祭先人,然后再去新娘家。男方需要在女方家喝甜茶而且新人双方要给老一辈敬茶,然后一起前往订亲仪式举行地址。订亲仪式开场前都会放炮庆祝,接着是由司仪掌管新人入场、互戴戒指、敬茶、致辞、开席环节,仪式结束后一般也会放炮示意礼成。

  3、结婚流程,接亲。成婚当天早晨新郎要先去女方家接新娘,到女方家后需求通过堵门、敬茶、拍全家福环节,然后将新娘背上婚车。迎亲。迎亲主要是指男方家人需求做的事,新娘及送亲人到了后男方家人应该出来迎候,而且吃点喜糖喜饼之类的东西。婚礼典礼。婚礼典礼主要分为开场、新人进场、发誓、交流戒指、敬茶、致辞、喝交杯酒、敬酒、离场环节。闹洞房。成婚当天晚上新人的朋友会来婚房玩闹一下,主要是让成婚的气氛更浓郁、更热烈。回门。回门是成婚较终一个流程,新年成婚后的第三天要带着新郎会娘家省亲,女方家也会准备回门宴招待来宾。

要庚帖

过去,男方若是家道殷实的讲究人家,还要向女方“要庚帖”,又称“讨八字”。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便将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即年庚八字)写在一张红纸(即庚帖)上交给媒人,再转交给男家,以卜命相。男家请算命先生推算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命相是否相配,以决定这桩婚事是否吉利。命相以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论之。简单地说,如女方命相属金,男方命相属木,金克木,则此桩婚姻不吉利,那么,这桩婚事就要告吹;如女方命相属土,男方命相属木,土生木,则此桩婚姻吉利。总之,如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命相无相冲相克,便可商议定亲条件,如彩礼、嫁妆等等。这主要是由媒人牵线说合。当然,也有因为彩礼、嫁妆问题使婚姻告吹的。一般人家不讲命相,认为只要“大婚相配”就可以了。

定婚

定婚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议程。定婚也要看个好日子。这天男方通过媒人交女方一半的“彩礼”,这日出叫“定婚日”。定婚时男方到女方家送去糕点、馍馍等食物,还有一个用大块红布包裹着的包袱(称为“定亲红”),内装女方婚前穿戴的衣物及部分嫁妆。定婚时一般由男方、媒人及其好友前往,女方要设宴招待。现在的定婚,则是男方的家人和亲戚在酒店宴请女方的家人和亲戚,使双方彼此之间熟悉、认识。

请期

“请期” 又称“下日子”,即定婚之后,选择娶亲的日子。男方一般会请风水先生掐算个黄道吉日。风水先生会根据男女双方生辰八字及其父母属相来推算出良辰吉日。娶亲的日子确定好了,媒人就和男方代表,到女方家“下日子”,通知女方要娶亲的时间,催促女方做好婚前准备。同时,交付清全部的彩礼、嫁妆。娶亲时间的选择,也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即由女方的“大利月” 决定,而“大利月”又由女方的属相而定。具体内容是:

正、七月迎鸡兔,二、八月虎共猴。

三、九月蛇和猪,四、十月龙与狗。

五、十一并牛羊,六、腊月鼠马走。

“正、七月迎鸡兔迎”,即属鸡和兔的姑娘,正、七月是她们的“大利月”,正、七月出嫁,每天都是好日子。以下以此类推。因此,男方到女方家“下日子”时,女方家长也会因所下的日子不符女方的“大利月”,而推迟婚期的。

迎娶

迎娶是婚嫁礼仪的高峰,是一个男女双方都十分繁忙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程序。

1.“净身” 和“吃翻身饼”

娶亲的前天,新娘必做两件事:洗、吃。

洗,又称“净身”,这对将出嫁的姑娘相当讲究。乡俗里,姑娘出嫁前的“净身”关系到一生的幸福,关系到婆家的兴衰,似乎冼不好冼不净就会将晦气带进婆家,这辈子便“过不好日子”。

吃,就是吃“翻身饼”。新娘的母亲亲手烙若干张白面油饼,称为 “翻身饼”。新娘吃了后,就会给婆家带来好运。这是过去贫人渴望“翻身”,过上好日子的具体表现。美好的愿望在美好的事情中,即使实现不了也是美好的,因而这一风俗一直沿革至今。有时新娘不想吃,她的母亲则劝道说:“娘烙的翻身饼,哪怕吃一口,这是乡俗”。在吃的中间,亲友们会大张旗鼓地高声问:“翻身了吗?”新娘必答:“翻了!翻了!”全家便是一阵幸福的大笑。

同样,娶亲的前天新郎也要“净身”和“吃翻身饼”。另外,还有一件大事“铺床”,即布置新房。

2.娶亲

娶亲这天,男方家贴对联、囍字,垒旺火,张灯结彩。早年娶亲,男方都要雇佣花轿。铺龙湾一出门往东往西便是山,往南往北虽然是大道,但娶亲路途遥远,因此花轿都是骡马架载。

娶亲一般为媒人和新郎的姐夫,带上“离娘肉”,一瓶绿豆一颗葱,和花轿一起浩浩荡荡直奔女方家。女儿是娘身上掉下的一块肉,男方带的“离娘肉” 算补偿了娘身。绿豆易生根发芽,男方期盼娶进的媳妇及早生儿育女,生下的儿子象葱身一样白胖,生下的女儿如葱叶般绿嫩盈人。花轿中还必须有一个“押轿”的男童,返回时还要和新娘同乘一轿。所选男童必须五官周正,父母齐全,儿童还未沾有“邪气”,意为娶亲之“圣洁”。

娶亲队伍到达女方家后,女方往往“节外生枝”,不梳头或不上轿。这时媒人和新郎的姐夫就和女方谈判。因为怕误了“拜天地”的良辰吉日,男方大都答应女方提出的条件,如增加嫁妆,或给“上轿钱”等等。条件谈妥,新娘开始梳洗打扮,身着绣衣绣裙,凤冠霞披,盖了盖头,由哥哥抱起(或背上)细步上“轿”,任家离轿多远,哥哥都得咬牙努力,一气呵成,万不可让新娘脚沾地——这说法有两种:一说新娘脚沾地会带上在娘家养的坏习气;一说新人要新,光光鲜鲜、一尘不染地进婆家,所谓“新人新貌新气象”。

3送亲

送新娘出嫁称“送亲”。送亲人一般为新娘的姐夫哥弟。这送亲人被敬称为“新亲”,全权代表着女方,是上上宾,不可怠慢,不可得罪。

“新亲”带着新娘父母、亲友赠送的陪嫁品,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地在男方热情、敬臣的接迎下,稳健而慎重地迈着每一步。随“新亲”而来的还有一支庞大的队伍——“圆饭人”,这班人马清一色女性,多为新娘的嫂嫂、姐妹和好友,少则五六人,多则数十名,均给新娘带着陪嫁品。这班“女子军”不会忌讳什么,该吃则吃,该喝则喝。铺龙湾尚有一个很奇怪的习俗,“圆饭人”在喜宴上一定要“偷”点东西,如茶杯、酒杯,那怕是一双筷子。男方家则严防死守。到头来总是防不胜防。

4迎亲

迎亲的人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人选,总是自发地涌上村头、巷口。这多半是孩子们。花轿快到村口时,娶亲的队伍就放大麻炮(大型的二响爆竹)告知男方家长及看热闹的人们,媳妇娶回来啦! 孩子们远远地见花轿到来来,就兴奋地没命往回跑,一路报喜:来啦,来啦。随着孩子们的欢叫,男方家赶快发旺火,准备迎接新娘。花轿一停,锣鼓唢呐齐鸣,这时新郎和“迎亲人”出场了。新郎身穿礼服,满面笑容,迎接送亲队伍。迎亲人则面施粉黛,打扮得体,细步走到花轿前,撩起轿门帘,往新娘嘴里塞一块冰糖,意为新婚甜甜蜜蜜。然后请新娘下轿。新娘先前都不肯下轿的,总是在“迎亲人” 的连哄带拉下才答应,条件是得给“下轿钱”。因为新娘脚不能沾地,因此轿前放有几块羊毛毡,让新娘走在毛毡上。当新娘头蒙着红盖头(俗称蒙“眼纱子” ),在“迎亲人”搀扶下走完第一块毛毡,马上有人把这块毛毡拿起,又放到最前边,如此循环往复,使新娘始终脚踩毛毡走进新房。“迎亲人”一般是新娘的妯娌。原因是:一则与新娘是同辈,认亲时好称呼;二则可及早沟通妯娌间的感情;再则“迎亲人”要参加婚礼的全过程,这样妯娌并行,好让村里人去品评新、旧媳妇的仪表、能力等等。当然“迎亲人”也可在本村寻找的一位公婆父母俱在、儿女双全的已婚妇女。

新娘进入新房后,吃点东西,准备“拜天地”。同时,宾客入座,婚宴开始。

拜天地

“拜天地” 又称拜堂。一般在新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爷的画像,点灯,上香。桌上还放一斗,斗内装有五谷、弓箭等镇物,用于镇妖避邪。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供桌前方的地面上放置一块毛毡。“文革” 期间由于“破四旧”,拜堂不供天地爷画像,而以毛泽东主席像代之。

主持“拜天地” 仪式的司仪一般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已婚男宾担任。新郎头戴礼帽身穿礼服,新娘头戴凤冠身穿绣衣绣裙,双双来到供桌前,站在毛毡上。新娘旁边还有那位“迎亲人”陪伴新娘。一切准备妥当,司仪宣布“拜天地”开始。接着就高喊:“一拜天,二拜地,三拜诸神”,新郎新娘双双向天地爷画像鞠躬三次(一般不行下跪拜磕头礼)。铺龙湾的婚俗把拜父母、夫妻对拜放在“拜天地”仪式的最后。其原因是这里的“拜天地”还有两层作用:其一,在此过程中要收取来宾的“贺礼”;其二,借机“耍笑新媳妇”。

拜完天、地和诸神后,司仪就拿着“礼单”,按其上预先已经写好的顺序宣读名单。第一个宣读的是“新亲”。主持人大声说“给新亲磕头啦”,并一一道明新亲带来的陪嫁物。其后依次是姥爷、姥姥、舅舅、妗妗、姨夫、姨姨、姑父、姑姑等至亲。再后按辈份排列。长辈只说尊称,不念姓名。同辈或晚辈既说称呼,又念姓名。如“给姥爷磕头啦”,姥爷立刻交付礼钱。司仪把钱数记载在礼单上,马上宣布“姥爷交礼XXX元,磕头”。作为长辈,都谦虚地说“不用磕啦”。但新娘新郎总是要鞠躬的。姥爷、舅舅的礼钱是一个指挥棒,他们上的礼钱多,别人就跟着多上,他们少,别人也少。因为晚辈的礼钱是不能超过长辈,一般亲朋好友的礼钱是不能超过至亲的,否则就视为不懂礼数。

拜天地的过程中“耍笑新媳妇”是必备的内容,主角是新郎姐夫及几个爱开玩笑的小年青。耍笑新媳妇花样翻新,但主旨都是想方设法让新媳妇“出洋相”,引发大家欢笑。比如:姐夫上礼10元。他先装模作样地掏了好长时间,还说出一句引发众人哄笑的话:“我这钱在肋支板上栓着哩!”然后竟然拿出一毛钱,高高举起,并高喊“磕头,磕头,我再掏!”。新郎新娘鞠躬后,又掏出五毛钱,再让新郎新娘鞠躬……直到最后一次拿出一个大钱,补满礼钱。也有的小青年用线栓着一个苹果,高高吊起,让新郎新娘双双啃苹果。当新郎新娘快啃着了,他又移动一下苹果,让新郎新娘的脸碰到一起,引起围观者的哄堂大笑。

拜天地仪式结束,司仪把礼钱放在一个盘子上,叫新娘抓钱,称为“抓喜钱”,但新娘一般不好意思多抓。

山西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婚俗和习惯。以下是一些山西的有趣结婚习俗:

面食仪式:在婚礼当天的早晨,新郎会带着自己父母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来到新娘家中。然后新娘的母亲将自制的面食递给新郎,在新郎吃完之后,新娘的母亲才会开始调整新娘的头发和穿戴婚纱。

敬茶仪式:这是山西婚礼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敬茶仪式中,新郎和新娘分别向对方的父母敬茶,以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同时也代表了两个家庭的融合和互相支持。

沐浴仪式:这是一种村里比较常见的传统习俗。在婚礼前夕,新娘便要在村中流水中沐浴清洁自己,以表示新生活重要的第一步的洗涤。

守门石仪式:在新娘出嫁的时候,她会把家庭守门石搬到自己新家的门口。这代表着新娘与长辈继承家族的责任和荣誉,并希望新家更加幸福。

除此之外,在山西还有一些地区特有的婚俗,如吃麻饼、玩射箭等。总的来说,这些传统文化和习俗是山西人非常重视的部分,它们代表了人们对历史的关注和对未来的祝福,同时也展现了我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充满活力的生活气息。

山西人结婚有什么讲究

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小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