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什么家?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巴金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什么家?,第1张

巴金是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描写革命党人杜大心反抗军阀的斗争及其命运,该作品引起文坛的关注;1月,译著《断头台上》出版;5月,译著《蒲鲁东底人生哲学》出版。

1951年3月,散文集《华沙城的节日枣波兰杂记》出版;3月,当选为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7月,散文集《慰问信及其他》出版。

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2003年11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2005年10月17日,因恶性间皮细胞瘤在上海逝世。

艺术特色:

巴金的小说通过打破时间限制,让各种意象并置、叠加、重组,在意象空间中编织不同的情景生态,使之各自发出不同的话语声音,形成了可供反复参照小说空间形式,使意象与意象之间呈现一种共时性的状态,并通过外在意象的塑造与并置,来营构内心的情意与神思,从而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种并置性的艺术选择,一方面加强了作家对情感的这染,增加了作品的审美效果;另一方面由并置形成的对照,给读者留下了阔大的想象空间。

写回答有奖励查看全部42个回答

濮阳邦7J

2021-11-24

关注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著书颇丰,代表作品主要有《家》《春》《秋》。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巴金晚年患有多种疾病,曾经要求安乐死。

身份: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作家

定位、评价:思想家

巴金(1904 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古老的封建官僚大家庭。

1914年巴金的母亲病逝,1917年父亲又病故,这两件事是巴金人生道路上的激变。

巴金说,父亲的死“使这个富裕的大家庭变成了一个专制的大王国。在和平的、友爱的表面下我看见了仇恨的倾轧和斗争;同时在我的渴望自由发展的青年的精神上,‘压迫’象沉重的石块重重地压着”。

这些压迫主要来自陈旧的封建家庭观念以及长辈的威权。在这虚伪的礼教的囚牢中,巴金看到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在挣扎、受苦以至死亡。于是,他心中燃起了“憎恨”的火苗。“接着‘爱’来的就是这个‘恨’字。

从封建的大家庭出走:

五四运动爆发,唤醒了巴金。各种广泛传播的“主义”与思潮,在巴金眼前展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而最先打开少年巴金心扉的是无政府主义。 1923年,巴金从家中出走,离开闭塞的四川去到上海、南京求学。

“五四”运动时,巴金就读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巴金随兄离开四川,赴上海、南京、北京等地求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中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巴金”这个笔名,就是“安那其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两人名字中之一字合成的。

1931年的《家》是巴金前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巴金因此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巴金于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 (又名《火》) 。一九四四年,四十岁的巴金与萧珊在贵阳郊外的“花溪小憩”结婚。

新中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

1966年“文革”开始,巴金受到上海市文联“造反派”批判。

1978年,在香港《大公报》开始连载散文《随想录》。1985年出版《随想录》(5集),并首倡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随想录》使巴金被认为是敢于讲真话,并具有忏悔意识的作家。

巴金还是获得国际性荣誉最多的一位中国作家。

1981年获得意大利但丁学会颁给的国际荣誉奖。

1983年获得法国荣誉军团奖章。

1999年国际编号8315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

2003年11月25日,国务院授予了他“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

巴金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以及翻译家

巴金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成就和贡献,巴金在翻译著作中有着十分出色的成就,他曾经翻译过许多著作,如今都已经成为人们印象中的经典。巴金一生中也用过很多的笔名,有人统计后发现,巴金曾经用过多达二十几的笔名,每个笔名都有一定的深刻内涵,但是至于为何巴金如此偏爱巴金这个笔名至今依旧无人知晓。巴金还具有无私奉献的品质,他创作了无数优秀的作品,并不期待为此能够得到什么,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的作品来告诉大家要有一个真诚的心,要热爱自己的国家,他的作品重重的影响了我们这些后人看,他具有崇高的道德精神,因此,巴金备受我们的爱戴,他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的拥护,这就是巴金的品质。

巴金是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觉新:《家》中的长房长孙。他一表人材,"能文能武"。曾对未来充满幻想,但"家"的重压却过早地笼罩了他。他尊敬长辈,真切地爱着弟妹们,维护着这个家的名声,甚至不惜把种种过失揽到自己身上。梅是他青梅竹马的爱人,但他还是无奈接受了长辈们为他挑选的妻子--瑞珏。觉新对生活有无限的眷恋,他爱妻子、爱孩子、爱家中的每个人。长子的责任、懦弱的性格、尴尬的处境,使他费尽心力,要努力讨好每一个人,结果却无法让任何人满意。 他有哈姆莱特式的犹豫,内心的矛盾和搏是"家"的人物中最丰富和最激烈的。

觉民:觉新的二弟。身体矫健,目光深邃,正直、聪明、冷静、外表显出一些内敛的气质。他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中庸,也没有觉慧那么好斗、冲动。他是个怀疑主义者。 觉民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因子,但在行动上,他讲究策略,更重行为结果。觉民与觉慧的愤怒不同,觉民更多的是轻蔑。没有效果的反抗和斗争,他是不会轻易干的。觉民决不作无谓的牺牲,更不会作祭品。 觉民的爱情缺乏情趣,共同的境遇促使他与琴走到了一起,为共同志向奋斗取代了谈情说爱。 觉民有理性、有勇气和顽强的生命力,觉新在"家"中渐渐"死"去,他却在"家"中成活,并走向成熟。

觉慧:觉新的三弟。热情、纯洁、直率,可说是高公馆中的一个"异数"。他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对自己所认定的道理,决不妥协,哪怕是他至亲的人。年轻的觉慧既敏感又爱冲动、行事莽撞,他还不了解人生有多复杂,也不能完全理解大哥。他所爱的女孩鸣凤的死,令他看清了家中的世态炎凉,他心里有一把火在燃烧,他愤怒,这不是他该过的生活,然而应该过怎样的生活,他又只有些模糊的想象。觉慧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出走。 觉慧的感情是外露的,火热的。他是《家》中最清新的因素,他对于未来充满着希望,深信青春终归属于自己。在心灵经受过痛苦的历练后,他的青春觉醒开来,激励他离开家,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巴金是著名的现代文学家和翻译家。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

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

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巴金的故事:

一个18岁的女中学生陈蕴珍几乎通读了巴金所有的作品,深为感动,于是经常给这位年轻的作家写信,这个女孩的信给巴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他们通信达大半年之久,却未见过面。

这个女孩叫陈蕴珍,即日后的萧珊。巴金和萧珊的恋爱长达八年。这8年中,他们在战乱的烽火中几度离散,几度相聚,天南地北,两情依依。患难与共的岁月,早已把他们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1943年,巴金和萧珊结婚。婚后的巴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家,他与萧珊开始了相濡以沫的婚姻生活。婚后的四五年中,他们仅有两次小别,此外巴金就不曾离开过上海。

-巴金

巴金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什么家?

巴金是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