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教父杜月笙(2)
有人说,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上最传奇的城市是上海,上海最传奇的人物是杜月笙。
确实,杜月笙从一个小瘪三到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再到海内外闻名的“杜先生”,他的一生充满了浓郁的传奇色彩。
在上海实业界横 空出世
杜月笙时刻睁大眼睛,寻觅着更大的发展机会。他发觉法租界没有一家烟土行,如果开一家烟土行必然能够赚大钱。
1925年,他向师母林桂生提出建议,林桂生认可,还馈赠金钱让他作为自己入股的原始股本。不久,杜月笙成立了三鑫公司,公司有三个股东,黄金荣、杜月笙和黄金荣的红人金廷荪,他们各占三分之一股份,杜月笙负责公司运营,金廷荪负责财务。
就在公司业务进展顺利的时候,老朋友张啸林从杭州回到上海滩,杜月笙在上海长城大饭店设宴为他接风洗尘。
张啸林
“张兄这次回来有什么大的计划?”杜月笙问。
“招兵买马,大干一番。”张啸林笑道,“看着别人家姨太太三五成群,出门小 汽车 ,我羡慕啊!”
“我与黄老板、金廷荪开办了公司,不知道张兄可否愿意加入?”杜月笙问。
“三鑫公司步入正轨,我加进来黄老板会不会有意见呢?”张啸林急切地问。
“放心,我来沟通。我们几个人联手,不但能够将法租界的烟土生意全部拿下,说不定还能拿下整个上海滩的烟土生意。”杜月笙说。
第二天,杜月笙说动了黄金荣和金廷荪。两天后,杜月笙、黄金荣、金廷荪和张啸林齐聚一堂,张啸林正式加入了三鑫公司。
杜月笙邀请张啸林加盟,除了友谊,还看中张啸林的独特人脉,他与几个军方要人都是好朋友,这有利于鸦片的运送。张啸林拿着杜月笙给的1万元,打通了淞沪军政各衙门,他还将林桂生的妹妹介绍给淞沪护军使何丰林的母亲做干女儿,他本人和军警头目俞叶封攀了儿女亲家。
联合了驻沪部队和警察,三鑫公司迎来加速度发展时期,鸦片登陆上海,受到军警和租界巡捕的一路保护,安全运入公司仓库。三鑫公司将鸦片盖上法租界巡捕房的收条,收取烟土分销商们支付的鸦片总值10%保险费;三鑫公司将鸦片批发给法租界的烟土行,赚取一笔可观的利润,法租界大小烟馆有几千家,三鑫公司又是一笔收入;三鑫公司与法租界当局商定,凡在法租界销售的烟土,必须贴上三鑫公司的“三鑫”印花标志,否则不得出售,而贴一个印花标志就得交纳一笔费用。三鑫公司生意异常火爆,财源滚滚,公司成立第一年,营业收入达到6000余万元,当年中国财政总收入仅345亿
黄金荣看到自己挂个虚名就赚了大钱,就在华格臬路(今宁海西路)造了两幢楼房,一幢216号送给杜月笙,一幢212号送给张啸林。于是,杜月笙的家从民国路钧福里搬到华格臬路,人称他的住宅为杜公馆。
做赌场生意,做烟土生意毕竟不太上台面,杜月笙考虑如何做既赚钱又有脸面的新生意。
这时,1928年春节,四行储蓄会经理钱新之来访,建议他办银行。
“以您的名望办实业才对,那样名望会更大,办实业第一要义就是办银行。”钱新之说。
金融家钱新之
杜月笙连连点头,深为所动。他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创办银行。上海滩除了“黄”、“赌”、“毒”以外,最赚钱的是开办银行。瞧瞧,外滩至江西路一带银行林立;更重要的是,银行家可是有头有脸啊。
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自任董事长,黄金荣、张啸林和金廷荪则担任常务董事和董事。开业那天, 社会 各界头面人物纷纷前来捧场。
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
1931年7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遭遇灭顶之灾,一连几天,银行门口排着长龙似的队伍,争先恐后地挤兑现金。董事长陈光甫赶忙赶到杜公馆求救。第二天,银行门口驶来一辆小 汽车 ,杜月笙下车走进大门,要求存款300万元。消息传开,挤兑的储户纷纷散去,连杜月笙也来存钱,这家银行实力强大呢。杜月笙救了上海银行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浦东、国信、亚东等银行邀请杜月笙出任董事长,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邀请杜月笙担任常务副董事长,杜月笙成为上海金融界标志性的人物。
中汇大厦
杜月笙又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以自身财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100万元,再向朋友借款100万元,建造中汇大厦。中汇大厦建成,其塔楼耸立云霄,是外滩至江西路沿线的一道风景。至今中汇大厦还在,位于上海市河南南路16号。1934年9月,中汇银行迁入中汇大厦办公,上海银行总经理、上海银行公会主席陈光甫将50万两白银存入一年,利息分文不取。
杜月笙雄心勃勃,又扬鞭催马进军轮船业。
杜月笙看中了名人张謇创办的大达轮船公司。大达轮船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民营轮船公司,生意一度十分红火,1926年张謇病重去世后,生意开始落败。杜月笙不断吃进大达轮船公司的股票,渐渐成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最后出任大达轮船公司董事长。他花了60万两白银,建造了一艘“大达号”客轮,下水之日,邀请各界名流前来观礼。杜月笙成为继虞恰卿之后的上海船联会理事长。
状元实业家张謇
杜月笙后来收购了华丰面粉厂,最终接替荣宗敬和荣德生荣氏兄弟,担任上海面粉交易所的理事长。
杜月笙成为上海金融界和实业界的****。
会做人的杜月笙
人们这样评价上海三大亨: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要要 社会 上善于做人,首先自己要像样子。
杜月笙一改身着短打、手戴戒指的白相人打扮,而是四季身着长衫,即使大热天在家会客也是穿着长衫马褂,他让门生弟子称他为“先生”。
杜月笙从小读书不多,为了在文化上补课,他重金聘请读报秘书,听到不懂的地方就详加追问,一直到弄通弄懂为止。他专门聘请说书先生说书,从春秋战国起,历经秦、汉、唐、宋、元、明直到清朝,他把两千年中国 历史 听了个滚瓜烂熟。杜月笙再忙还是抽空勤练书法,形成了他的书法特色。
我们来看看杜月笙是如何做人的?
民国总统黎元洪下台后到上海,不再有人追捧,可是杜月笙却热情招待,整天陪着他,还在家中大摆宴席,邀请上海名流贤达作陪;他对黎元洪的二三十名随从也是待若上宾。黎元洪深为感动,命令随行秘书饶汉祥当场作联表达谢意。饶汉祥特撰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杜月笙很喜欢这幅对子,让名家雕刻成黒底金字的楹联,隆重地特地挂在客厅里。
杜月笙和戴笠(右)
戴笠1923年来到上海,艰苦地停泊在十六铺一带。杜月笙偶然和他认识,对他十分赏识。尽管杜月笙已经在上海有头有脸,尽管长他8岁,仍然和他成为结拜兄弟。杜月笙看他在上海滩打拼不易,就请黄金荣把戴笠介绍给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戴笠来到广东拜见蒋介石,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后受到蒋介石重用,从此时来运转,开始了辉煌的人生。
章太炎先生
国学大师章太炎看不起杜月笙,因他侄儿在上海租界与权势人物发生房屋纠纷,被迫写信请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很快把事情摆平,还专程去往苏州拜访章太炎。临别之际,杜月笙悄悄把一张两千银元支票压在茶杯底下,表示对国学大师的敬仰。此后,二人开始来往。杜月笙本名“杜月生”,章太炎认为不够文雅,为其改名为“杜镛”,号“月笙”,并亲笔为其修订家谱。
杜月笙对达官名流以礼相加,热情热心,他又是如何对待普通百姓的呢?
杜月笙持续多年,购买预防传染病的药水,送到浦东老家,按户免费发放。
1934年9月,法租界水电工人、环卫工人大罢工,法国人请杜月笙出面调解,杜月笙给主事的法国人打电话:“工人要求工资上涨一倍,你们看着办,不然我也解决不了。”
“不行,只能上涨75%!”法国人回答。
杜月笙在杜公馆召集工人代表开会,询问希望工资上涨多少。有的人说40%,有的人说20%也行。
杜月笙挥着扇子说,你们要求太低了,我保证帮你们要到75%。工人代表热烈欢呼。
“法国人不答应罢工期间付工资,你们看行吗?”杜月笙问。
工人代表都说算了。
“不能不要,你们上有老下有小,得养活家人。这样,法国人不给你,我给。”杜月笙说。
工人们惊呆了,最后,杜月笙补贴了工人30万大洋。
1930年,杜月笙曾对人说:“我杜月笙从来只干雪中送炭的事情,不做锦上添花的事情。”杜月笙接济朋友有两大原则,一是给的钱不许退还,二是不许有第三者在场。有人总结,杜月笙对求助的人几乎都是三句话:“你的事情,我晓得了!”“我会替你办好!”“好,再会!”
杜月笙仗义疏财,乐于助人,结交的朋友遍布海内外各界,每天都有上百个人到杜公馆来,“杜先生”、“杜先生”的叫唤声不绝于耳。这些朋友,成为他的 社会 资源,成为他的实力,使得他的世面越越大,名气越来越响。
杜月笙(左一)和中外名流在一起
我们再记录杜月笙关于做人的语录,和大家分享:
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 人面,场面,情面。
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上等人本事大,脾气小;中等人本事大,脾气大;下等人本事小,脾气大。
对你吹拍的人,最可能背叛你。伤你最深的人,一定是你最爱的人。
爱骂人的人,内心都很恐惧。一群人中最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
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得到想要的,肯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善忘是一件好事,善良的人不记得对别人好过,也不记得别人对自己坏过。
快乐最重要,何人、何物、何事使你快乐,你就同他们在一起。何人、何事、何物让你不快乐,你就离开他,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离开他。
看了杜月笙做的事,听了杜月笙的这些话,我们应该理解人们说他“会做人”的原因了。
(待续)
上海滩教父杜月笙(2)
本文2023-10-20 12:46:1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8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