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的正确写法
家谱的正确写法如下:
家谱除了具有民用存录文书共有的特点之外,还有以下特征:
一、由族人编修和续写家谱通常由同一支脉家族的后代进行编修和续写,其他人一般不参与。因为,这是家族内部的事。
二、入谱者有严格规定。在旧式家谱中,只要有据可查的来历清楚者,不论身份贵贱,不论地位高低,都可以入谱。但是,不是所有的家族成员都可以入谱。例如,许多家谱对被收养的人员和母亲改嫁后带到家族中的人,大多不准入谱。
论资排辈的编写次序:
家谱十分讲宄论资排辈,严格按照辈分的高低和山生的先后来排列家族成员。在旧式家谱中,对官位显、地位高、名望大、影响广的人物,除了介绍他们的举考、仕宦、功绩、分迀、生卒、聚葬之外,还要单独为他们立传,以表述他们荣宗耀祖的功德,供后世族人效仿。
实录来龙去脉:
家谱的编写,着重于记录家族支脉的来龙去脉,列清血缘源流。自始祖而下的家族衍生、发展、存亡、变迁的历史,要一一实录,不能有虚妄之处。
写作要点提示:
续编和新修家谱,最主要的是如何处理好继承传统和发扬新风的关系。对旧式家谱中的封建性做法要剔除,如对收养的人,对母亲改嫁后带到家族中的人,不应有所歧视,应一视同仁。
家谱中新修的内容,既要发扬新风,又要符合家谱的特点,不是什么材料都可以放进去的,要有一些新的规范。
: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辈分排行:
一、泌阳西关赵氏《泌阳西关赵氏辈序》:“维世永金,国广运清;”又续:“文学传家宝,俊杰冠英豪。”
二、河南省西平赵氏辈序为:
“仲才恭凤之,天良景成增,殿启从名圣,尊严宜思齐,高远庆咸若,熙甫昭封题,传世振兴荣,福善尽登昌,观君培惠儒,文理济函光,锦琳育升茂,桢廉贺卫襄,硕权宏志顺,英敏贵端刚。”
三、自太祖、太宗、魏王三派始,各以十四字以别昭穆,篡修成谱,以不失其次序。
1、太祖派十四字:德惟从(守)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
2、太宗派十四字: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3、魏王派十四字: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次古光。
4、《山西沁水县赵姓族谱》老字派为:“忠、和、树、德,孝、友、传、芳”。重点是“忠”、“孝”,目标是“德”、“芳”。
四、安徽合肥赵氏字辈:治本修家,宜叙伦常,仁义礼信,万世传芳。
五、湖北公安赵氏字辈:大国益之仕,世秉忠德全,立志承先泽,诗书继祖传,代远永佑启,家邦振万年。
六、《天水堂赵姓族谱》同治辛未年重修版老派字号为:
以洪壬万庭,为子若卿成,荫必望显单,立良应之文。
七、《天水堂赵姓族谱》的续派二十字号:
添心常祜善,人贵自光宗,世业开宏远,英华庆国隆。
八、民国年间的家谱 《慈溪鸿庄赵氏宗谱》载有其家族的百代行辈,
号《百代歌》:
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昌期崇隆,尊显和易纯熙圣神文,
卓荦英奇温良恭俭,仁敬孝慈持行瞻视动,作威仪纪纲法度礼乐,
书诗切磋磨琢学问辨,思格致诚正修齐平治,疑丞辅弼明听翼为周,
召伊傅稷契皋夔勋劳,阀阅锤鼎常旗衣冠俎豆。
扩展资料: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汉族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
源流二
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到战国初年,赵氏联合韩、魏二卿击败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继而赵敬侯赵襄子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纷散落民间。因为造父是秦人和赵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开始姓赵,所以秦国公族也姓赵,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称赵政。
秦国公族也以赵为氏,有“诸赵”的说法。
源流三
源于帝王赐姓或外族改姓。先后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再有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温后裔避乱于甘肃陕西等地,随母姓改汉姓赵。
源流四
源于冒姓。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的情况很多,这在姓氏学上称之为“冒姓”。赵氏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情景。其中多数为:清王朝覆灭后,清官职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因害怕被压迫多年的其他民族复仇,伊尔根觉罗、爱新觉罗等满姓氏者迫于压力改名换姓,不少人便改的是“赵”姓。
参考资料:
直系血亲
●父系
◢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高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注:祖父一辈人的称呼:
祖父的哥哥
伯祖父(伯公)
祖父的嫂嫂
伯祖母(姆婆)
祖父的弟弟
叔祖父(叔公)
祖父的弟妇
叔祖母(婶婆)
祖父的姐夫、妹夫
姑祖父(姑公)
祖父的姐姐、妹妹
姑祖母(姑婆)
祖母的哥哥、弟弟
舅祖父(舅公)
祖母的嫂嫂、弟妇
舅祖母(妗婆)
祖母的姐夫、妹夫
姨祖父(姨公)
祖母的姐姐、妹妹
姨祖母(姨婆)
●母系
◢高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高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子孙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父、伯伯、大爷
◢伯母:伯父的妻子,也称大妈、大娘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父、叔叔
◢婶:叔叔的妻子,也称叔母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妈
◢姑父: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母:舅舅的妻子也称舅妈、妗母、妗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姨母
◢姨父:阿姨的丈夫
●晚辈
◢侄儿:兄弟的儿子
◢侄女:兄弟的女儿
◢外甥:男性称姊妹的儿子
◢外甥女:男性称姊妹的女儿
◢姨甥:女性称姊妹的儿子
◢姨甥女:女性称姊妹的女儿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妻:或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岳父:丈人,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岳母:丈母娘,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大姨子:对妻子姐姐的称呼
◢小姨子:对妻子妹妹的称呼
1、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2、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3、姓氏源流: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迁移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古老,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每套《家谱》都认清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4、写清堂号: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如任氏的“五知堂”(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
5、家训、族规: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了,比如我们熟悉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家规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戒、家法、家礼、族规、族约、祠规、戒谕等。
家谱的正确写法
本文2023-10-20 12:34: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