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腾飞真实父母是谁
谢腾飞真实父母是曹星和尚霏。
谢腾飞的亲生父亲是电视剧《乡村爱情》中香秀的第二任丈夫马忠,马忠也是一副胖胖的形象,所以谢腾飞自然随了亲爸,而且两个人的模样十分相似。马忠原名曹星,是赵本山的弟子,本山传媒旗下艺人。妻子尚霏,也就是曹桐睿的妈妈,同是赵本山第63号弟子。
谢腾飞介绍
谢腾飞,男,原名谢飞机,是电视剧《乡村爱情7》中的人物,由曹桐睿饰演。剧中的他小时候生活在孤儿院,后被谢广坤爷爷领回家,成为谢永强、王小蒙领养的儿子,因其天生自带喜感的丰富的表情和犀利的台词而被网友们制成表情包,从而爆红网络。
不少网友发现,朋友圈的表情包里突然出现了一个胖胖的小男孩,眼睛小腮帮子鼓,犀利的小眼神,再配上金句,竟然魔性传播。说到这孩子的来历,原来他就是《乡村爱情》电视剧中谢广坤收养的孙子“谢腾飞”。
谢腾飞在《乡村爱情7》里就开始出现,只是当时他的戏份不多。剧中他是谢广坤为谢永强、王小蒙而领养的儿子。每一部里他都金句频出,戳中观众的笑点。
东汉三国,乱世纷繁,武将层出不穷,其中关羽的名声最为响亮,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关羽的名声依旧经久不衰。更有甚者,只要能跟关羽沾上边,照样也跟着留名青史,诸如颜良、潘璋、马忠及张辽、于禁、庞德等等,庞会也不例外。
庞会为父报仇而灭关羽满门,不仅行为残忍,而且事件真伪,在历史考察上,学术研究上都引起很大的争议,真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庞会灭关羽满门一事,只记载在尊曹贬刘的东晋王隐《蜀记》里及被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过,证据薄弱,且不符合“孤证不立”的原则。
具体如下。
其一,记载相悖。
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曾引王隐蜀记曰:锺会平蜀,前后鼓吹,迎德尸丧还葬邺,冢中身首如生。按王隐的说法,庞德死后,被安葬在蜀地。直到钟会平蜀后,才将庞德的尸首迁葬到邺城。《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记载:文帝即王位,乃遣使就德墓赐谥。魏文帝曹丕即王位时是延康元年(220年)正月,而即帝位是同年十月辛未(二十九日)。那段时间,正是魏蜀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刻,曹丕不可能派遣使者到庞德墓赐谥。再者,《三国志》比《蜀记》更具有史书的真实性。为此,裴松之否定王隐的说法,并将反驳的话也备注在《三国志》里,即臣松之案德死於樊城,文帝即位,又遣使至德墓所,则其尸丧不应在蜀。此王隐之虚说也。
其二,事件相违。
景元四年(263年)魏伐蜀时,三路大军中的东线钟会被姜维阻于剑阁,西线邓艾偷渡阴平,这两线战斗皆非常精彩。庞会是受钟会统领,却未见有参加过任何一场大小战斗,甚至连名字都未出现过。只有到了钟会进攻涪县时,庞会与胡烈、田续等人一同追击姜维。《三国志•魏书二八•王贯丘诸葛邓钟传》记载:(钟)会乃进军至涪,遣胡烈、田续、庞会等追维。因此,《蜀记》中记载庞会灭门复仇一事,是王隐强加于史书的记载之中的嫌疑,以致失去事件的真实性。
其三,情理相背。
在《三国志•魏书四•三少帝纪》中,庞会被高贵乡公曹髦称为“忠壮勇烈”之人。《辞海》对“忠壮”一词的解释是:“忠义勇武;忠直豪壮”;对“勇烈”一词的解释是:“刚猛忠烈”。总而言之,“忠壮勇烈”就是“忠勇”之意。另外,曹髦,虽死在亲自讨伐司马昭的战斗中,却被当时及后世评价极高,甚至在《晋书》中被评价为“非常人也,武帝更生也”。为此,曹髦下诏赞扬庞会为忠勇之人,绝不是信口开河,更不是胡编乱造。
庞会,作为一名忠勇之人,于心何忍杀害手无寸铁的受降之人,更何况是一大家老弱妇孺。从庞德被关羽所杀,到钟会成都之乱,时隔45年,庞会也由孩童,少年变成壮年,老年;而关羽早已作古,儿子俱亡,留在成都,要么是孙辈,要么是曾孙辈。如庞会为父报仇的心愿在近半个世纪中还未能淡漠,仍充满仇恨,不至于走如此极端的途径,采取如此决绝的手段,大可驱逐关羽后人到仍在蜀地的庞德墓前磕头赔罪。如此行为,对庞会而言,即可告慰先父庞德,亦可成就忠勇美名,可谓是一举两得。所以,庞会灭关羽满门,与人性情理不符。
庞会为报父仇而灭满门,只有王隐《蜀记》中有记载而引起质疑。虽受到质疑,却又无法拿出证确凿不移的证据来直接颠覆《蜀记》中的记载,只能留给读史者自己去思量。
马忠在三国中是吴国的将领,是潘璋部下的司马,武艺高强,杀于禁、许诸、毛介、曹仁、擒获关羽、关平,最后被自己人糜芳、传士仁刺杀,割去头,献给蜀主。此二人也难逃一死,被关兴用刀活剐。马忠,他也只是一个武将而已,有勇无谋。
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封建社会开始,讲的是忠孝,仁义。 有作为的君主都会重用自己信得过的人,这就是底线。哪怕你的本事差点,哪怕你的武艺稍微弱一点,至少你很忠心、对你放心。他是潘璋的部下,他跟随的人是潘璋,而潘璋不是吴国的领袖人物。吴国的领袖人物是孙权。
任何一个时代,都要跟对人。领袖都需要忠诚的人,如果看不到你的忠诚,并对你并不太了解,就不会太放心,将更大的权力交给你。哪怕你的功劳再大,也只能是攻高盖主,让人防备。况且马忠接触的圈子,净是些小人。那怕他立下汗马功劳,这些小人为了活命,依然要出卖马忠,将他杀了,用他的首级换自己的命。这完全是他自身的原因,造成了这些后果,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马忠自身不知道去找名主,去跟有义气的,仁义的人一块儿共事。跟这些小人打成一片。甚至说:甘心情愿的为他们卖命。一旦出了大事,这些人一定会出卖他!
刘关张桃源三结义,那就是个义字。那就是个情份,那就是一个忠心。无论是智慧人物,诸葛孔明,还是众多武将绝大多数,对刘备忠心不二。而马忠,尽管他武艺再高,尽管他再能杀,但没有投到名主。孙权也是名主,但却不相信马忠,只是利用他。因为他们之间的那种信任达不到。
所以说,千里马一定要表现绝对的忠诚义气,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得到名主重用。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章学诚在《丙辰杂记》提到演义时说“七分实三分虚”,演义里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极深。
事实就是这样,演绎的野史好看了,人物刻画丰满了,让人记忆深刻了,但不够真实了。
1、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罗贯中为了刻画曹操的“奸雄”本色,才编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
2、换巾脱险:是孙坚叫祖茂戴头巾逃走引开敌军,三国志也没说祖茂被华雄杀死。
3、温酒斩华雄:华雄并非关羽所杀,是被孙坚的部队杀的。
4、三英战吕布:是罗贯中要夸大吕布的勇,没有此事,且虎牢关和汜水关是同一地方不同时期称呼。
5、吕布杀董卓:他们是为了一位宫女,“貂蝉”是后人编撰的,没有王允设计连环计、美人计一说。
6、曹嵩之死:是陶谦派人去杀的。
7、吕布击退六将:没有此事,也是罗贯中要夸大吕布的勇。
8、血战宛城:是张绣、贾诩利用曹操和邹氏的谣言起兵的。
9、借头息怒:是虚构的,依旧是罗贯中为了刻画曹操的狠毒。
10、梦中杀人保护自己:是虚构的,同样是为了刻画曹操。
11、辕门射戟:真有此事,不过距离没那么远。
12、关羽降曹:是关羽作战失败被俘虏,且遇到张辽就自动投降了,更没有三个条件。
13、关羽斩颜良:真有此事,但是是张辽军先削弱颜良军,后来关羽杀出来斩了他。
14、关羽斩文丑:是徐晃杀的。
15、过五关斩六将:是虚构的。
16、博望坡之战:是刘备打的,此战发生在西元202年,早了孔明出山五年,且没有直接用火攻,是刘备放火烧了百姓的房子让夏侯敦得不到战利品,再设伏兵击退的。
17、赵云长板坡七进七出百万军中救阿斗:应为长坂,赵云只是护送刘备家小撤退,没有七进七出此事。
18、长阪桥张飞吓退曹军:也是刘备的命令,后来刘备自己跑了,张飞没有故布疑阵,也没有用气势吓死夏侯杰,是曹操觉得张飞很勇敢才不再进兵的,张飞的字是益德而非翼德。
19、苦肉计:黄盖是有诈降,但没被打。
20、草船借箭:这是孙权的策略,时间在赤壁之战后,罗贯中为了刻画孔明而故意编的。
21、周瑜使反间计:编的,想想也知道曹操没这么笨。还是在刻画他的多疑。
22、借东风:是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冬至会刮东南风的事周瑜知道,曹操也知道,只是曹操没想到周瑜会在那时攻击。
23、火烧赤壁:火烧赤壁的是周瑜,不是孔明。
24、计算华容:又是罗贯中为了往孔明脸上贴金,孔明根本没想到曹操会走华容道,是刘备想到的,他率军去追曹操时,曹操已经跑了,不过由此可知孔明的军事才能恐怕还不如刘备。
25、华佗之死:是因为他帮曹冲医病很慢,曹操认为他是故意要害死曹冲将他处死,他死在西元208年,当然不可能帮关羽刮骨疗伤(西元219年)。
26、三气周瑜:又是罗贯中为了美化孔明,周瑜是死在自己本身的疾病,跟孔明没关系。更没有说过什么既生瑜何生亮之类的话。
27、攻打西川:是庞统和法正,不是孔明的功劳。
28、马腾之死:正与史实相反,马超起兵造反在先,令到马腾被处死。
29、汉水之战:是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
30、水淹七军:那是天灾,不是关羽的策略。
31、杨修之死:他死的时候是45岁,是罗贯中为了让读者恨曹操而说他34岁。
32、甘宁之死:他是病死的,不是被沙摩可杀死。
33、黄忠之死:他也是病死的,不是死于战争。
34、陆逊的策略:不是一开始就坚守不出,而是被蜀军击败后才坚守不出。
35、骂死王朗:虚构。
36、司马懿算播谣言害孔明北伐失败:是罗贯中为了替孔明打败仗找藉口。
37、马谡失街亭: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破街亭的人是张郃。
38、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军相近时,蜀汉将军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当时在蜀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
39、徐庶:他本名叫单福,化名徐庶;演义说他本名徐庶,化名单福,他妈被抓后他自动请辞,没有假信。
40、火烧葫芦谷: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而编。
41、延寿祭坛:想也晓得是假的,罗贯中为了丑化魏延而安排他害孔明的祭坛失败。
42、空城计:虚构的,那时主帅根本不是司马懿。
43、桃园结义:正史并无写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
44、著名兵器:名兵器如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倚天剑等为虚构,用以描述人物性格。
45、张飞鞭督邮:为刘备所为,因督邮拒见刘备,刘备大怒下鞭打督邮。
46、曹操献七星刀:虚构故事,演义中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未遂,实是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连夜潜逃回乡里。
47、陈宫捉放曹操:陈宫在191年开始跟随曹操,不是陈宫捉放曹操,应是另有其人。
48、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事实上只有十一路地方军参与董卓讨伐战,包括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和广陵太守张超,而孙坚和曹操因官职问题而不在名列之中。陶谦当时有参加,贡献粮草金钱等,但未出兵。公孙瓒亦有参与连署,但当时正在对付乌桓而未出兵;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马腾与韩遂当时虽尚未接受招安,但亦不支持董卓(朝廷);青州刺史焦和虽曾起兵,因为青州黄巾复起,所以没有参与会盟,不久病死;荆州刺史王睿本来也有起兵,因为和孙坚有私怨,被其逼死。另外还有陈王刘宠与陈国相骆俊、河南尹朱隽反对董卓而起兵。
49、孙坚之死:由于只带几名随从追击敌军,中了黄祖伏兵,中流矢死于岘山。
50、刘皇叔刘备:三国演义为了显示刘备的地位,把他塑造为继承汉室正统的君主,而为刘备编造了一份完整的十八代家谱,排一排刘备就变成了皇叔,而这个称号正是刘备用来对抗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宝。史实上,刘胜的儿子刘贞,因为没有按朝廷的规定献纳酎金,而失去侯爵资格,后来又经历战乱及政治纷争,早已家世式微,族谱不明,只知刘备是汉室之胄,辈份不得而知。
51、赤兔马: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
52、孙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而刺客是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奴与门客,并非被于吉吓死。
53、遗计定辽东:虚构剧情,郭嘉暴毙而亡,年三十八,没留下任何计策,此计是曹操自己的计谋。
54、糜夫人跳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
55、刘琮遇害: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更迁为谏议大夫。
56、舌战群儒: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
57、南郡之争:没有发生,是周瑜死后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
58、关羽战黄忠:刘备征荆南,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
59、孙刘联婚: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只是政治性联姻之一,并没有男欢女爱的色彩,也没有后来的孙夫人投江。
60、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无采用周瑜之美人计。
61、周瑜心胸狭窄:史书记载了周瑜恢廓理智、大度友善的作风。而与诸葛甚至未曾见面,何来嫉妒之说呢?再者,周瑜的大度在三国时期是出了名的。
62、吊周瑜:吊周瑜是庞统,不是诸葛亮。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
63、割须弃袍:战况确实很激烈,但是是马超吃的败仗,而官史并无载曹操割须弃袍才逃跑。
64、许褚裸衣战马超:没有记载,马超甚至被许褚瞪得不敢动。
65、张松献图:应为刘备询问张松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地图给刘备。
66、落凤坡:该为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
67、马超战张飞: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小说中张飞和马超大战两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后被诸葛亮招降一事。
68、征汉中:征汉中时的总指挥是刘备,法正参谋。
69、计夺天荡山:纯粹虚构。
70、五虎大将:刘备并没有封“五虎大将”,五虎将是因为三国志中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传记放在同一章。后世称之蜀之五虎。
71、周仓、胡班: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记载。胡班可能指蜀将吴班。
72、关羽单刀会:鲁肃、关羽的一场官式会宴,鲁肃令东吴诸将手持单刀,往赴关羽所设的宴会。
73、刮骨疗伤:此时华佗于赤壁之战已经死了,是一般的军医操刀。
74、关羽麦城拒降:历史上并未记载明确拒降,而《江表传》有关羽以伪降谋突围之机的记戴。
75、擒关羽:并非潘璋,而是他的部将马忠。
76、玉泉显圣、追命吕蒙:玉泉显圣改编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且吕蒙是病死。
77、关平:关羽长子,不是义子,随羽临军,三国志里只出现两次名字。
78、关兴:弱冠(近二十岁)就因才高任侍中、中监军,于夷陵之战后数年死去。
79、张苞:虽称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张遵。
80、潘璋之死: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砍杀冯习等人,死于234年
81、白帝托孤:刘备临终是托孤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但仍有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主要情况雷同。
82、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所作的兵法图阵,所谓八阵是为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及蛇蟠阵,每个阵形都由三十二队士兵所组成。晋朝干宝的《晋记》以及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亦有记载。但不是神怪石阵、迷宫。
83、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七擒孟获。但《汉晋春秋》及《华阳国志》中有说过“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而鄂焕、祝融、孟优、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说所创作。
84、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且被曹真所阻。
85、《后出师表》:多认为是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86、司马懿与诸葛亮:诸葛亮头三次北伐时,魏军并非司马懿统领而是曹真。
87、气死曹真:曹真病死于洛阳。
88、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
89、诸葛亮用兵:诸葛亮用兵善于治军,不善奇谋,政绩才是最耀眼的。
90、火烧上方谷:诸葛亮大破魏军于卤城,司马懿仅以身还保营。《三国志》未提用何种战法大破魏军。陕西乡野传说与演义无大异;上方谷,一说葫芦谷,疑为卤城的浑称
91、七星灯续命:虚构剧情。
92、魏延反叛,被马岱诛杀:魏延与杨仪不和,相争失败、兵败被杀。
93、地理大搬家:把太白山移到祁山的旁边,把陈仓移到街亭的南方,甚至把祁山移到褒斜道北面的斜谷旁,或是移到五丈原附近。
94、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95、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96、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97、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98、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99、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严格来说,王平、张嶷、马忠三人是蜀汉中期武将,廖化、张翼二人是蜀汉晚期武将,五人所处的时代并不相同。与王平、张嶷、马忠所处蜀汉中期的武将还有句扶和邓芝,五人可以合称为蜀汉中期五虎将,与廖化、张翼所处蜀汉晚期的武将还有姜维、罗宪、霍弋,五人可以合称蜀汉晚期五虎将。
其实说到蜀汉武将,也只有拿来凑数,毕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人才匮乏,这些人可以算作是蜀汉所有的武将家底了,除此之外,蜀汉再无大将。蜀汉中期,以234年到254年的二十年间为中期,这二十年时间,蜀汉政权的主要战略是防御,以王平、邓芝、马忠、句扶、张嶷五人为中期五虎将,基本的任务就是镇守边境,防御外敌。
1、王平王平原本是巴西宕渠的少数民族,跟随当地首领投靠曹操,在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之战中投降刘备,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算是蜀汉中期最有名的大将了。王平的才能体现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王平随马谡守街亭,因马谡舍水上山,王平苦劝马谡,但马谡不听,魏将张郃到达街亭后,切断马谡水源,包围山上的马谡,马谡大败,仅王平依靠千余人列阵吓退张郃,保住了手下的大部分军队,在马谡被杀,赵去贬官,诸葛亮自贬三级的第一次北伐后,王平是唯一一个依靠军功升官的将领。
之后王平在随诸葛亮参与第四次北伐,也就是卤城之战时,王平坚守南营,张郃无法攻克王平,为诸葛亮大破司马懿提供了条件,王平也立下大功。诸葛亮去世,王平率军平字魏延作乱,之后王平成为镇守汉中的主将,王平镇守汉中近15年间,力保汉中平安,成功的守住了益州的北大门,其中还在公元244年完败魏国大将军曹爽的数十万大军,成为蜀汉北边门户的守护神。王平既是封疆大吏,又是蜀汉中期战功最多、能力最强、名望最高的大将,官至镇北大将军,王平于248年去世。
2、邓芝邓芝是河南新野人,是东汉名将邓禹的后代,比诸葛亮还要大三岁,因为战乱而流落益州居住,在一次与刘备的谈话后,被刘备提拔为郫县县令,后升迁为广汉太守,因政绩突出,被上调到朝廷任尚书。邓芝的前半身为官经历多是文官,还曾作为特使出使东吴,与东吴商定了如何瓜分魏国的计划,因表现出色,也得到孙权的赞赏。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邓芝被任命为中监军、扬武将军,与大将赵云作为疑兵,出斜谷,佯攻魏国郿城,吸引曹真大军并对峙。被魏国识破计划后,遭到曹真大军的攻击,赵云、邓芝依托地形勉强守住退路,不致大败。诸葛亮去世当年,邓芝升任前军师、前将军,并都督江州,开始镇守一方,之后升任车骑将军,在249年,邓芝率军平定了涪陵国人的叛乱,于251年去世。
3、马忠马忠是四川阆中人,之前在郡上做小吏,不久出任汉昌县县长,刘备参加夷陵之战时,马忠被派往前线,但是等马忠到永安时,战争已经结束。刘备去世后,马忠被诸葛亮任命为门下督。225年,马忠随诸葛亮南征南中,马忠被任命为牂牁郡太守,并率军攻打叛乱的牂牁郡郡丞朱褒,击杀朱褒,攻占城池,安抚百姓,马忠都做得很出色。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结束后,马忠率军讨伐在汶山郡作乱的羌人并平定,之后马忠接替张翼成为庲降都督,镇守南中,还参与平定了夷族首领刘胄的叛乱,平定了牂牁郡、兴古郡的獠人叛乱,为南中的稳定立下功劳。马忠镇守南中近十年间,不仅平定了当地的蛮夷叛乱,而且恢复了南中的官员建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修改了南中到成都的道路,加强了蜀汉对南中的控制,马忠也因此被封为镇南大将军。244年,魏国大将军曹爽北蜀时,费祎领兵从成都北上,马忠代替费祎在成都坐镇,费祎退敌回到成都后,马忠也回到南中镇守,可见蜀汉朝廷对马忠的信任,马忠于249年去世。
4、句扶句扶是益州巴西郡汉昌县人,公元247年,句扶接任向朗成为蜀汉的左将军,与当时的镇北大将军王平齐名,当时在蜀汉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廖化、张翼。是说蜀汉的四大名将,前期有王平和句扶,后期有廖化和张翼,句扶虽然立下很多战功,但是史书关于句扶的记载很少,推测句扶于249年去世。
5、张嶷张嶷是四川南充人,从小家境贫寒,张嶷年轻时因为勇斗山贼,救了当地县长夫人,因功被征召出任州从事。张嶷在任郡都尉时,曾参与平定在当地作乱的山贼张慕,通过诱骗的办法斩杀山贼。诸葛亮北伐时,张嶷是牙门将,蜀汉有不少名将是从牙门将升上来的,如魏延、王平都是从牙门将升上来的,张嶷当时是马忠的部下及先锋,跟随马忠参与平叛。张嶷巧施计谋,平定了汶山郡的羌人叛乱。之后张嶷随马忠又到南中平乱,马忠的很多战争都是张嶷做先锋出战的,夷族首领刘胄就是被张嶷斩杀的,还参与了平定牂牁郡、兴古郡的獠人叛乱。之后因功被封为越巂太守,这个越巂太守在当时由于南中的叛乱,很多蜀汉朝廷任命的官员不敢去上任,自从张嶷到任后,四周的蛮夷都表示对张嶷臣服。
张嶷任越巂太守后还参与平定了周边不少蛮夷陵的作乱,并开发了越巂郡,张嶷治理越巂期间得到了当地纯朴的蛮夷人信任,张嶷被调到成都任职后,还有不少蛮夷头目跟随张嶷到成都。公元254年,张嶷随姜维北伐,与魏将徐质交战,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蜀汉晚期,就是从254年到蜀汉灭亡的263年为止,以廖化、张翼、姜维、罗宪、霍弋五人合称蜀汉晚期五虎将。
1、姜维姜维是甘肃甘谷人,魏国降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受到太守的猜忌而投降诸葛亮,被诸葛亮认为是人才,封仓曹掾,加奉义将军,不久,升任中监军征西将军,并统领五千虎步军,以降将身份而得到火箭般的升迁速度,放眼整个蜀汉,也只有姜维一人而已。之后姜维多次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去世后,姜维被封为右监军辅汉将军,蒋琬执政期间,姜维随蒋琬驻守汉中,多次率领偏师进入羌中作战,之后升任镇西大将军。姜维可是继承诸葛亮北伐意志最坚定的人,就连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蒋琬和费祎对于北伐的态度也不如姜维坚决。
费祎执政后,姜维升任卫将军与费祎共录尚书事,费祎主政期间,大力限制姜维的北代,使得姜维每次出兵不超过一万人,姜维也没有太大的作为,只能偶尔平定些叛乱。费祎去世后,姜维才能独掌军权,在刘禅的支持下,姜维开始大举北伐,前后有十一次之多,比诸葛亮北伐的次数多一倍。姜维北伐有胜有负,但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还得到蜀汉内部部分大臣的反对,如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就反对姜维北伐,还有廖化、张翼等将也反对。
263年,魏国大举伐蜀,姜维迎战匆忙,在晃过诸葛绪后,姜维抢先在剑阁挡住了钟会大军,钟会无法突破姜维的防线,要不是邓艾偷渡阴平,蜀汉不会灭亡,邓艾偷渡阴平后,逼降刘禅,蜀汉投降,于是灭亡,姜维也听从刘禅的命令投降,并在投降后鼓动钟会造反,结果因为钟会造反未策划好,导致钟会、姜维被杀,成都大乱。2、廖化廖化是湖北省襄阳市,曾是关羽的主薄,关羽在襄樊之战败亡后,廖化被迫投降东吴,后趁东吴不备,带着老母亲上演千里大逃亡,一路向西逃回蜀汉,在秭归遇到正参与夷陵之战的刘备,刘备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立即封廖化为宜都太守。
刘备夷陵战败后,廖化跟随刘备退回益州,后任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238年,廖化率兵攻打魏国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率兵救援,结果被廖化打得一死一伤,游奕战败,王赟被射杀,这是廖化一生中最大的军事功劳。之后,廖化曾随姜维北伐,但无建树,同时廖化向姜维表达了反对北伐的意见,但姜维不为所动。263年,魏国大军伐蜀,姜维在前线抵抗魏军,廖化当时官至右车骑将军与左车骑将军张翼官位相当,刘禅派出廖化支援姜维作战,与姜维一起在剑门关挡住魏军。
蜀汉灭亡后,廖化与宗预一起被魏军迁移前往洛阳,在中途病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说的就是这个廖化,意思是蜀汉没有人才了,还要让廖化上战场作为先锋,要知道当时的廖化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人了,随时可能死去,果然,在264年,廖化与与宗预一起在迁往洛阳的途中去世。3、张翼张翼是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人,其家族在益州世代为官,标准的世家大族出身,刘备平定益州后,张翼被任命为书佐,后任江阳郡下江阳县县长。刘备打汉中之战时,张翼参战,并随赵云参与了汉水之战,此战大破曹军。
231年,张翼被任命为庲降都督,由于张翼执法严格,南中地区的蛮夷对张翼多有不满,境内的蛮夷叛乱此起彼伏,结果朝廷征召张翼回朝,让马忠接替张翼。此外,张翼还随诸葛亮参与最后一次北伐,但无建树。238年,张翼被朝廷征召入朝成为尚书,后升迁为征西大将军,驻守蜀汉的北部边境。张翼曾随姜维一起参与北伐,并在朝堂之上公开反对姜维北伐。264年,魏国大举伐蜀后,蜀汉灭亡,张翼在钟会之乱中于成都被乱兵杀害。
4、罗宪罗宪是湖北襄阳人,也是蜀地大儒谯周的学生,在蜀汉曾任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在朝中因得罪宦官黄皓,被贬为巴东太守。263年,魏国伐蜀时,罗宪镇守蜀汉的东大门-永安,东吴想要趁火打劫,袭击永安时,被罗宪击败。东吴却不甘心失败,派出陆抗率领援军攻打永安,罗宪死守城池六个月,而不败,后吴军撤退,蜀汉却因刘禅的投降,罗宪也投降魏国,后来司马炎纂位后,罗宪又成为晋臣,公元270年,罗宪去世。
5、霍弋霍弋是湖北枝江人,霍峻的儿子,刘备称帝时,霍峻是太子舍人,也就是太子的秘书或侍从官,诸葛亮去世后,霍弋担任黄门侍郎,霍弋因为一直是太子刘禅的近臣,与刘禅的关系较好。之后霍弋担任阎宇的参军,兼任永昌太守,永昌郡可是益州最南端的郡,霍弋曾平定当地的少数民族叛乱,之后进封安南将军,镇守南中六郡。
263年,魏国伐蜀,霍弋听说后,上表刘禅要求带兵北上救援成都,由于刘禅决定投降,没有同意霍弋的建议,刘禅投降后,霍弋在刘禅的命令下向魏军投降,司马炎代魏后,霍弋又成为晋臣,曾平定交址、日南、九真三郡,生卒年不详。
马忠,字德信,巴西阆中人,出身士大夫,三国时蜀汉名将。东汉末期为巴西郡吏,察孝廉,为汉昌长。昭烈帝刘备兵败夷陵,驻跸永安。巴西太守阎芝征集五千人,为刘备补充兵员,派马忠带兵前往。刘备与之交谈,甚为器重,对尚书令刘巴称赞说是黄权一类的人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辟马忠为门下督。诸葛亮南征,拜马忠为牂牁太守,率偏军平定当地叛乱。马忠治理牂牁政绩显著,诸葛亮又辟为参丞相军事,作为丞相长史蒋琬的副手,处理后方军政事务。接着又兼任益州治中从事。魏军大举进攻汉中,马忠到诸葛亮军中帮办军务。之后,又指挥牙门将张嶷等将领平定叛乱的汶山郡羌人。南中豪族刘胄叛乱,各郡骚动。诸葛亮以马忠接替原庲降都督张翼。马忠不负使命,平定了叛乱。诸葛亮加忠为监军、奋威将军,封博阳亭侯。建宁郡曾经杀害太守正昂,绑架太守张裔送给吴国,所以以前庲降都督常常驻扎在汉族居多的平夷县。马忠移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的味县。越巂郡一直处于混乱状态,马忠指挥并协助越巂太守张嶷恢复秩序,并因此直接晋升为安南将军,进封彭乡侯。大司马蒋琬北驻汉中,而马忠入朝述职,于是受命到前线宣传诏旨,加拜为镇南大将军。魏国进攻汉中,大将军费祎率军北上增援,马忠留在成都处理政事。费祎班师,马忠才回到南中。延熙十二年死于任上,儿子马修嗣侯。
谢腾飞真实父母是谁
本文2023-10-20 12:33: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