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与90后的代际矛盾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3收藏

70后与90后的代际矛盾,第1张

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 Kartion

曾经90后是被赋上“非主流”标签的一个群体,如今他们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行为也非常“非主流”,你会常常在网络上看到一大群年轻人叫喊着“日常恐婚”“日常恐育”“春节防催婚指南”“过年过节男朋友女朋友出租”……

80后,夹在70后与90后之间,他们既有着70后特有的关于家庭、婚恋的一套思想,他们到了适婚年龄便自然而然地结婚生子,不会对父母的要求有过多的叛逆;而他们也耳濡目染到90后的“非主流”,80后比70后更能接受LGBT、丁克族、不婚主义等等群体……可以说80后行为上很传统,思想上很潮流。 所以,90后还是可以跟80后和谐地相处,代际矛盾还是主要集中在70后跟90后之间。

90后曾经特立独行的光辉形象,在婚恋问题上总是显得很狼狈。催婚的70后,和不结婚的90后,究竟是谁错了?我想谁都没错,只是代沟在作祟罢了。但千万别小看这个“代沟”,就是它让几个代际的人互相折磨,彼此不放过。

 70 后的婚恋观 VS 90后的婚恋观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90后们在大学里谈了恋爱,家里人知道以后,总会悄悄地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打量孩子的恋爱对象。甚至有的会直言不讳地对孩子说出“你们差不多毕业就去领证吧”或者“你的这个男/女朋友不适合结婚”……

很多90后听到这些评论一定会炸毛,这就是赤裸裸的干预啊!我就谈个恋爱,你跟我扯到结婚干嘛!

关于婚恋问题,90后一定会区分的很清楚的概念:“谈恋爱的对象”和“结婚的对象”。但是如果你跟70后说, “有些人只适合谈恋爱,不适合结婚” ,他们一定会疑惑地说:这都在瞎扯什么呀!——在90后看来不过是一些常识的东西,在大人看来,他们就是“在玩玩而已”。

在70后的观念里,恋爱几乎是跟结婚划上等号的一回事。 他们还是认为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 。他们的年代,交通不发达,住在农村里的人,遇过最远的人可能就是隔壁村的人。所以70后面临的选择少,遇到的人价值观、家庭背景、生长环境也都不会相差太多,结婚这回事,也就容易多了。

90后面对的选择多,不仅在现实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在网络上会遇到更多形形色色的人。选择多了,诱惑也就多了。只要对得上眼神,就可以在一起,当然结婚是另外一回事了。再加上90后生活条件好了,对各方面要求也高了。总之就是,90后结婚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70 后的生育观 VS 90后的生育观 

当我们听到某个90后朋友嫁人了、或是生小孩了,总要感叹到:哇!她不是93年的吗!/她才25岁就生孩子啦!……仔细想想,二十几岁生孩子太早了吗?一点都不,20几岁本该就是结婚生子的黄金年龄。

在70后及前的几辈人眼里,20岁的女孩子就可以结婚了,但现在的孩子要上大学,那大学毕业就马上结婚是最合适的;25岁生孩子一点都不早!他们会告诉你,农村的女孩子23岁就生三胎了呢!25岁不生孩子就晚啦!

……

70后、80后生孩子的时候,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非常严格。他们会说:如今国家开放全面二胎,甚至有开放三胎的趋势了,你们90后还有什么理由不生孩子呢?

关于生孩子这回事,90后,期待的太少,害怕的太多: 他们害怕生孩子让自己丢掉工作、让自己身材变形、怕生活质量下降、怕养不好孩子,怕没钱……再加上现在的女孩子独立意识都很强。

70后刚好反过来,他们期待的很多,害怕的很少。甚至有的不惜计划生育的巨额罚款也还是要生。——他们才不会害怕生孩子让自己丢掉工作,反而是生了孩子才能让自己家庭主妇的身份更加丰富;也不担心没有学区房、名校,因为大家普遍的文化水平都很低啊;更不害怕令身材变形,因为生了孩子的妇女都一样,都一样变胖,皮肤变松弛,没有对比,也就没有伤害了。

他们渴望孩子的存在,让一个家庭更完整,延续家族血脉,孩子将来也可以指望给自己养老。

70后只会抱怨90后“不正常”,不结婚不生孩子,整天瞎整些有的没的;就像90后只会抱怨70后整天瞎催婚,乱安排相亲一些有的没的。怨气太大了,导致他们都忽略去思考:ta为什么要催婚?ta为什么不结婚?

……

救救孩子!救救父母!

 - END - 

■  排版|Renee,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重男轻女的问题。不管男女都是自己的骨血。当父母的疼他爱她,抚养长大。尽到自己的责任,问心无悔就可以了。绝不绝的,百年之后,两腿一蹬,你的身后事,谁知道呢?想太多没用,过好今生

这个话题对全国相当一部分人来说,是个无形的、刻薄的、诡讳的、阴沉的、难以启齿的内痛伤疤!

喂!首先别骂本无虚言只说真话耿直的我!更别自欺欺人无奈于当前事实即成的人生。

就本人来说是五零后,结婚晚于27岁,79年生一子却正赶上计生“大好时机”!同单位三位女同胞同年生女后就“勇敢”的作出了“英明决策”生二胎!有一人还真如愿生了一男孩!当然恭喜她啰!可刚喜过后就“大难临头”了,公然被开除了工作籍!生存无源的她,只得做起了街边小吃生意炸油饼……

我内心暗喜得一子,可儿子,媳妇待事业有成(同年同月)时却结婚更晚,头胎子流产(美国可将孕期二个多月性别实告),38岁才迟迟喜来“双千金”!这不,表面虽喜内心却总有那么一点点遗憾哟,真话,网友别喷我哟!

人生苦短,又有谁能见“后”面多少代?保证代代“香火旺旺”尽生男?

我看到;这世上有多少家庭原生过一子二子,下代孙辈却反生一女二女?

这世上又有多少嫁出去的独生女却生一子二子,又怎能“返回”娘家所谓的“血统姓”?

试问;有生之年你我真能看到几代孙?你又能“主宰”几代根(男)?

我娘家绝后了,我婆家也绝后了。我爸几代单传,生了几个女儿,我老公几代单传,我们独生女。

绝后以前在农村是个骂人最狠的词,不积德让人断子绝孙,这断子绝孙就是指的男丁,一个家庭没有男丁就是绝后了。我们那里叫老绝户。

我爸妈一有决心有信心不当绝户的,为此,生了六个孩子,结果生的两个男孩都夭折了,如果在我家的仇人来看,肯定骂我们做坏事的报应,然而并不,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辈都是出了名的好人,在村里没有人和人闹过矛盾,更别说仇人了。

我爸对绝后一事心有不甘,在弟弟夭折后消沉过一段时间,但后来还是把全部的爱转移到我们姐妹几个身上。晚年的父母,比那些有儿子的父母更享福。

后来我爸也就想开了,有时候还会自嘲说没想到自己这个老绝户头还能过上如此享福的日子。尤其是遇到那些被不孝儿媳责骂的老人,总是被别人羡慕呢。

我婆家也绝后了,我老公几代单传,到我了就生一个女儿,前些年不放二胎,等放二胎年龄大了,当然主要是想得开,我公婆倒没有那么老思想,他们虽然是农村的,但很现代思想,觉得这辈子过得好就行了,有没有香火延续没大关系。

我们一心一意培养女儿,只要女儿在我们的晚年能力所能及的给以照顾,至于有没有姓氏传承,香火延续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又没有皇位继承。

其实“绝后”一词逐渐的会退出 历史 舞台,现在这个已经几乎失去了过去的意义。

过去讲究家族传承,每个家族都有家谱,每一家第一代的男丁就都会写在家谱,传上百年百代,一个家庭没有男丁,在家谱上就后继无人,就是绝后了。

而现代 社会 ,家谱这个东西早已不再具有普遍意义,很多地方已经没有续家谱的风俗,有没有后人,也没有记录,人死如灯灭,一代人留下的记忆最多也就保持到曾孙子这一代。

现在代更讲究活着这一生如何过,不太计较死后的事,不管绝不绝后,活着幸福就好,于是就有很多的丁克族,很多的独女户。

有哪些人过完这一代就绝后呢:

1:对男丁没有执念的人,生一个或者两个女儿都不再生了。现在大部人都是这样观念,很少为了男孩子拼了命的生,那个不生男孩不拉倒的人,往往经济困窘,再加多子,经济更加雪上加霜,后倒是没有绝,但生活却进入了绝路,贫穷,直接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孩子的教育,直接导致穷N代现象。

2:丁克族。只讲究自己人生幸福,对下一代不感兴趣。这样的人往往为一些人群所诟病,说这些人自私,只顾自己享福,不为人类着想,如果人都丁克,不承担繁衍的义务,这世界就要灭绝云云,其实这种说法都是杞人忧天,人类这么多,有那么一些丁克怎么可能影响人类的人口大业。

3:不孕不育,又不愿意收养孩子的人。很多不孕不育家庭选择收养孩子,也有一小部分顺便“丁克”享受二人世界。

4:单身人士,随着 社会 进步,单身也成为一种很常见的生活方式,一种是被动单身,找不到对象,一种是主动单身,不愿意找对象。不管是哪一种,单身一般都没有孩子,都自然绝了后。

5:最伤痛的一种,就是失独家庭,相比而言,这种是最让人痛心的,然而,命运无法言说,在命运面前,个人的努力与自觉都是如此渺小无能为力。

其实,绝不绝后对个人的人生真的有意义吗?只有自己心里在意,它才有意义,不在意,就完全没有意义,传承姓氏,一个姓氏那么多人,有没有后人,姓氏都在传承,就算有后人,几代过后也没有人再记起几代前的祖宗是谁,除非是名存青史的大人物。普通的小人物过好自己的今生就好,后不后随他去吧。

因为中国人很注重传承,而家谱它记载着整个家族从建立开始,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初衷和过程。毕竟一个国家有历史,一个家族也有自己家族的历史,而且家谱一般都记载着每一代人的姓名和一些事迹,所以说传下来是比较有意义的,也可以追溯到自己是从何而来的根本。

所以很多大家族里一般都有家谱,家谱是这个家族的根之所系。有很多家族里面对家谱是非常看重的,并且还为自己的祖宗修建祠堂,并且每到节日就会去祭拜他们。其实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习俗,毕竟生而为人都是有先有祖先才有自己,所以要心怀感恩,不忘初心。家谱可以寻祖归根,树有根,水有源,小孩经常都会问的一句话,就是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而家谱就可以诠释这一切。

但其实在现代社会中,家谱也是一个让人比较陌生的东西,因为很多人家里的家谱都只会传给长子,而且并不会将他经常拿出来翻看。甚至是有些人虽然家不在家中,却会断了家族的记载,这就是现在人忘性很大的一个原因,而且现代社会人生活节奏加快,并不会特别在意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老古董”思想的东西。

但其实家谱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家谱来梳理庞大家族的血脉走向,什么关系是人的第1种关系,也是家族中最看重的关系。而且有家族的家族中一般都是有家训的,而家训一般都是能够激励人,并且是有强有力束缚性的。这样也能更好的教育下一代,而且有信仰的人一般内心都会比较独立且自信,所以这对教育后代也有非常大的帮助。相比之下家谱也是一本非常好的正面教材,他可以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学习优秀的祖先事迹也可以作为激励孩子以后成长做人的方式。

会后悔的。从前觉得,丁克也挺好的,二人世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一生潇洒快活。可是自从有了姑娘,才觉得,人生还是有个孩子才叫完整。确实,诚如丁克家庭所想,有了孩子,就有了一辈子的操心挂念,辛苦受累,经济压力也大,生活变得复杂,夫妻会经常为孩子的鸡毛蒜皮小事算计来算计去,生活质量下降,这都是现实。

我们的养老问题,确实,如丁克家庭所说,年轻挣钱,买个保险,晚年把自个往养老院一送,也就解决了。然而,有了孩子后,突然觉得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如果几十年如一日的夫妻二人世界,也很单调无聊,不如有个孩子痛快!

我总在想,我们为什么要孩子?真的只是为了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吗?不,其实更多的,我们是想见证一个小生命的成长。因为有了她,我们的生活不再是单调的你看手机我看电视,我俩一起去约会这样的轻松模式。

一个孩子,会让我们全家人齐上阵,个个累的半死。会让我们经济压力变大,会让我们操心一辈子,会让我们经常为了孩子在日常琐事中挣扎。可是,孩子带给我们的,远远超过了我们所遭受的痛苦。

她会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给一家人带来惊喜和快乐。看着她一点一点从一个小婴儿慢慢长大,一点一点学会很多东西,那种感动是任何其他的东西都不能带给我们的。她让我们单调的生活有了色彩,让我们尝尽这世上的酸甜苦辣,品尽这人生的滋味。

虽然经济压力会变大,可是有一句话,叫做船到桥头自然直,一切都能够解决,穷有穷的养法,富有富的养法。夫妻会因为孩子的日常琐事烦恼,可是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夫妻感情加深,这种感情才是能够白头偕老的深厚积淀!有了孩子,我们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爱与责任!孩子让我们有了追求奋斗的动力,让我们得世界明媚靓丽!

孩子并不不是婚姻的必需品。但是在维持家庭稳定等方面,只有孩子是夫妻之间联系的纽带,在现实中,也许由于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思想,很少看到无孩子而白头到老的夫妻。由于家庭等等外界因素,让我们觉得一定要有孩子的婚姻才会长久。

我的身边就有一对夫妻,两人恋爱10年结婚,感情很好,可结婚6年后还没有孩子,一查是女方的问题,又试管折腾了3年,还是没怀上。

男方父母直接让两人离婚,告诉女方不要给自家绝后。

男方内心里还是想有自己的孩子,转弯抹角地表明可以不离婚,但要允许男方生育一个孩子。女孩不答应离婚,也不答应他婚外生子。最后男的直接不回家,一年后在外生了儿子。女方绝望自杀。

还有人到中年后独子发生意外,两老几乎是一夜白头,对生活和人生失去支撑力,过的比较凄凉。网上报道有几对绝经后不惜倾家荡产,做试管婴儿,结果年龄渐大,却无力抚养。

人生,一言难尽,似乎都为儿女活着,如果没有孩子,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真正不受孩子影响婚姻的很少很少,尤其是农村文化程度不高,不能生育,哪怕是领养,也要有个孩子,除了防老而外,也是为了家中有生机。

真正的丁克家庭,那要文化层次很高才能达到为自己而活的目的。

其实,我们都比较熟悉的周恩来和邓颖超,他们就达到了这个境界。

他们半个多世纪的爱情传奇,其对爱情的忠诚和专一至今还为人们称道。

现今社会,无论50后、60后,还是70后、80后,爱情和婚姻生活常面临一些普遍问题:缺少话题、信任危机、聚少离多、工作太忙、诱惑太多等。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中,他们是难得可见的“灵魂伴侣”。

邓颖超一生怀过两次,却都失去了,第一次是为了工作自己堕胎。从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口中的话来看,周恩来也特别喜欢孩子,得知邓堕胎后大动肝火。

她说:“我伯父就发现她脸色这么不好那么苍白,就问她,她就如实说了,说孩子打掉了。我第一次看到他发这么大脾气,从没有见过他发这么大的脾气,他说你怎么可以一个人做这样的主,这是两个人共有的孩子,你没有权利一个人做主把他打掉。而且你怎么可以把革命和生儿育女对立起来呢,我们的革命就是为了孩子们的生活更好,而且我们的革命也是需要有接班人的,你怎么可以把孩子说打就打掉。”

周恩来悲愤的心情可见一斑。但他更多的是对爱人的心疼。

事实上,在51年的婚姻生活中,由于各有各的工作,两人经常处于分离状态。好多的***在那个特殊年代,身边没少过女人,而周恩来没有。

他们总能创造在一起的机会。只要有条件,周总理走到哪里,邓颖超就跟到哪里。1925年,周恩来到汕头东征,不久后邓颖超也前往汕头做妇女工作。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失败后到了上海,邓颖超身体虚弱,仍到上海登广告寻夫。

从邓颖超身上看到,她也是经营婚姻和家庭的高手,给了周恩来所有柔情和爱恋。而周给了她一个女人最需要的忠贞不移。

他们一直白头到老,活在两个人的世界里,让众人羡慕!

西方国家一般都比较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丁克家庭比较多。西方国家的人们和我们国家不同,我国比较注重传统,在意传承,所以一般都对子孙传递较为注重,而西方国家的人自己的生活感觉比较在意,为了追求生活质量,所以丁克较多。

丁克”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多指那些不生孩子的夫妻。

在过去,“丁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毕竟那时候的社会还是相对封建的。正所谓母慈子孝,相夫教子。但是在现代社会,丁克家族却十分常见,尤其是在那些80后、90后之中,丁克主义十分盛行。

一项关于“丁克家族(Double Income No Kids)”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丁克人都认为丁克家族并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有些家庭,是主动选择的丁克,因为夫妻双方都不想要孩子。还有一些家庭是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无法生育,而被迫成为丁克家庭。

尤其是在70后、80后中,“丁克”这个词被众人所熟知,越来越多的家庭在经过考虑后加入了丁克家族。

但是,大多数家庭仍然会选择生孩子,繁衍后代。选择“丁克家庭”的,终究还是一小部分人。那么,70后、80后那些选择“丁克家庭”的人,现在都过得怎么样呢?

现今,人们的思想都比较开放,而且社会的养老体系也逐渐完善,老人的生活有了保障,这也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权利。

但是,多数主动选择丁克家庭的人,都会受到父母、长辈的反对,他们无法理解选择丁克的孩子为什么不生孩子,他们认为没有孩子的家庭生活是不完整的。

老一辈的人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固执的认为,没有孩子,夫妻之间的关系就会不稳定,而且在他们老了之后,没人照顾会很孤独。同时,也受到“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长辈认为这种选择会被人非议。

所以,父母和其他亲人会用各种方法让你改变心意。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父母的担心并非全无意义。

于那些刚刚结婚的夫妻而言,他们仍保持着恋爱时的心态,关系比较亲密,彼此也都满意对方。

可是,在一起过日子的时间长了,彼此都熟悉了,就会失去恋爱时那份激情,很容易产生分歧,为一些生活小事争吵。

而那些有孩子的家庭,就算夫妻吵架,也会因为孩子的存在而相互包容。孩子,也会成为中介,使夫妻的关系更加亲近,一起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

70后与90后的代际矛盾

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 Kartion 曾经90后是被赋上“非主流”标签的一个群体,如今他们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行为也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