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氏光之辈下来是什么字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1收藏

庄氏光之辈下来是什么字辈,第1张

  [龙姓源流]

  在中华民族的各种传说中以龙的传说历史最悠久,龙的形象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根植最深。早在6000年前,龙的形象已经诞生,这从河南濮阳发现的6000年前用蚌壳摆塑的龙图案可以证实。龙在远古受到华夏先民的尊崇,中华民族以炎黄为始祖是五千年历史的共识,他们的氏族就以龙为图腾。作为姓氏的龙姓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统计龙姓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名列第85位。龙姓的起源大致有如下几处:

  (1)黄帝大臣龙行的后裔。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及《竹书纪年》中记载:“黄帝臣有龙行。”据各种史籍记载,黄帝居住在有熊,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作为皇帝重要大臣之一的龙性行自然也应居住在有熊,因此这一支龙姓出自河南省新郑市。

  (2)舜时纳言龙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广韵》和《元和姓纂》等书记载,舜有个大臣叫龙,任纳言(《书·尧典》中说纳言是负责宣达帝命的官员,相当于后世的尚书令)之职,《书经》《舜典》中说:“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指的就是龙任纳言之事。他的后裔就以龙为姓氏,舜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在晋南地区,因此这一支支龙姓应出自今天的山西省境内。

  (3)出自己姓,豢龙氏的后裔。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董父曾经为帝舜驯养龙,因此被赐姓董,任为豢龙氏。他的后代中有有一支就以龙为氏。董父是黄帝的后裔,黄帝为己姓,所以说皇帝出自己姓。相传今天河南省临颖县境内的豢龙城就是董父的封邑,另一种说法是董父的封邑位于今天山东定陶县西北。

  (4)御龙氏的后裔。《姓氏考略》引《姓氏急就篇》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武陵、天水。尧帝的后裔刘累曾经跟豢龙氏学过驯养龙的技术,因此被夏朝第13代后孔甲赐为御龙氏,负责驯化孔甲的几条龙,此事见于《史记·夏本纪》。刘累的后裔中的一支以龙为氏。《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中的记载:“刘累故城在洛州缑氏县南五十五里。” 洛州缑氏县位于今天河南省偃师县南,因此这一支龙姓也出自河南。

  (5)西汉时爿羊 柯大姓。据东晋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中记载,爿羊 柯大姓中有龙氏。爿羊 柯郡,西汉时设置,治所今天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西域古国且弥(今天新疆鄯善县)、焉耆(今天新疆焉耆西南四十里)王族的后裔。据唐朝李延寿所著的《北史》中记载:“且弥王、焉耆国王均龙姓。”焉耆西汉时西域的一个王国,龙会为其王时,国势甚胜,在葱岭以东地区声名远播。后来,他的儿子龙熙继位,自龙熙之后,这支龙姓渐渐融入中原文化圈中,成为龙姓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7)宋元时期位于今天贵州省惠水一带少数民族中的龙番的酋长都姓龙,明清时期其后裔融入汉、布依、水、苗等民族。

  (8)彝族卢丝普氏族汉化而来的龙姓,卢丝普的汉语意思为龙氏族,后来该氏族的人就以龙为姓。此外,龙姓还是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姓氏。

  从龙姓的起源可知,龙姓最早的活动地区应在河南、山西一带,以后由于各种原因,龙姓人开始不断的向外迁徒,约在夏代,有一支龙氏向东迁移到今天山东省钜野县西南的龙涸集。春秋时期,在今天泰安市西南曾存在过一个叫龙邑的小诸侯国。汉代之前,龙姓人已开始迁入蜀中,之后由蜀中南迁至贵州。到了汉代,很多地方已经有龙姓人活动了,这一时期龙姓人主要活动在今天的甘肃、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区。魏晋南北朝时,历史的变迁使龙氏家族吸纳入了许多新的支派,一些少数民族加入了龙姓大家庭,龙姓人的活动区域更加广泛。与此同时,居住在中原地区的龙姓为避战乱而大举南迁,南方龙姓人数有了急剧增长。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原籍福建莆田的龙海清奉命授封为琼州总镇,率兵数千入驻海南,他们在在文昌县会文镇冠南墟附近的下洋登陆,龙海清的后代便落籍文昌,龙海清成为龙姓进入海南的始祖。之后江西永新的一支龙姓迁至湖南茶陵东山。明洪武初年又从自东山迁至攸县。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原籍江西吉水县的龙秀三,带领兄弟迁到湖南。清朝康熙年间太湖洞庭山的龙又宏迁至松江。19世纪末期,许多龙姓人为寻找生计,乘船到南洋,分别驻足于新加坡、马来亚、印尼及菲律宾等地,新加坡的龙姓先祖南来后在寻找生计之馀,于1903年在狮城成立了一个“龙氏祠”,以便让来到南洋的老乡们能聚集在一起共同祭祀祖先并促进各龙姓者之间的感情和互助精神。“龙氏祠”后来发展为“琼崖龙氏公会”之后又发展为“新加坡龙氏公会”,从从龙姓第21世开始,新加坡龙姓的派序排列如下:武陵发其源,莆田仕籍登,官声著南粤,英杰垂继承。据此排序来看,新加坡龙姓很有可能是北宋时迁入海南的龙海清或其所率官兵中龙姓人的后裔。

  龙姓在家族在历史上出过很多杰出人物,龙氏历史上出过许多有作为的人物,如《孟子》中提到的龙子,《列子》中提到的龙叔,魏国大将龙贾,项羽的大将龙旦。东汉时的龙述曾任零陵太守。北宋有著名诗人龙太初。明朝的龙华民精通天文历法,万历年间与徐光启等人在北京同撰《新法算术》。清朝有著名传奇作家龙燮,他所著的《琼华梦》、《英蓉城》等,为时人所称颂;龙汝言曾任内阁中书,著有《赐砚斋集》……,这些龙姓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龙

  一、姓氏源流

  龙(Lóng 龙)姓的来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源出有七:

  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传两千多年至汉代,有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

  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数民族有龙姓:

  ① 据《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② 小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二、迁徙分布

  传说时代的龙姓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姓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约在汉代,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属四川)有龙姓迁入者,后又南迁至贵州,形成四大姓氏(龙、傅、尹、董)之一。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龙姓为避战乱而南迁,促使了南方龙姓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次迁徙也为后来江南龙姓发展势头盛于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北史》所载:“且弥王、焉耆国王皆龙姓。”焉耆国为西域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一时葱岭以东,皆率服,其子龙熙在位时,投降后凉,遣子入侍,渐与汉族相融。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姓,后分为大龙番、小龙番安抚司,养龙坑、谷龙、上龙长官司,安龙土千户。宋元时期,龙姓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促使南方龙姓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明清时期,上述“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渐与汉、布依、水、苗各族相融。从龙姓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姓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姓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今日龙姓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最近调查表明,四省龙姓均属武陵郡江西龙庚支派,约占全国汉族龙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他们迁徙原因是宦游,与五胡乱华无关,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四。

  三、历史名人

  龙 子: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据说,这位贤人又被称为龙叔,由于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而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因而青史垂名。

  龙 且:秦末名将,官拜先锋,后封大司马。

  龙 勉:生于西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0年),祖藉河北钜鹿,汉时官于秦,子孙定居扶风京兆。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任程邑学长。

  龙 述:字伯高,扶风京兆人,生西 汉元寿(公元前1年)2月15日 ,东汉时,初任山 都长,建武(公元49年)为零陵太守,家武陵,龙氏因以武陵郡名。

  龙 庚:字西仲,生唐元和(807年),开成(838年)举人,自道州出任江西庐陵吉水丞,时芝巢义举,道梗难归,父子孙曾避居永新莲塘,为永新肇基一世祖。

  龙 况:字景荀,生咸通(860年),龙纪元年(889年)任大理事十五评事。卒天佑13年(916年),葬盐堆岭,有诗云:“富贵千百世,居分亿万家,子孙流出外,永远有声华”。生5子,皆显贵。

  龙 琰:字太初,北宋元符(1099年)举人,任安远尉。宋代诗人。

  龙近天: 字飞,生于(1135年),终于(1223年),南宋孝宗淳熙四年进士,初任福建莆田知县,后升南雄路剌史,为官清廉,为民办实事,政绩彪炳,为世所颂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亲领南雄珠玑巷九十七家居民迁徙粤中

  龙 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

  龙 燮:清代著名戏剧家,望江(今属安徽省)人。著有《琼华梦》、《芙蓉城》等,颇称于时。

  龙 云:云南昭通人,原在军阀唐继尧部下任军长,后归附国民党,1949年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领导。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席等职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中国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会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龙太初:宋代人,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

  龙禹官:字相丞,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被封为南昌节度使。又封为湖南安抚招讨使,平定楚苗之乱。病故营中,追封为南平侯,谥忠武,并赐“湖湘世家”称号。

  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省)人,元代浙江儒学副提举,著有《周易传》一书。

  龙汝言:字锦珊,安徽桐城人。嘉庆年间中一甲一名(状元),历官修撰,继任内阁中书。著有《赐砚斋集》。

  龙许保:明代贵州人,苗族,率众起义与官军对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镇压,被俘遇害。

  龙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为其所著。

  龙汝元:字春舫(-1859):清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均属北京市)人。行伍出身,曾从河南巡抚英桂镇压太平军,历任游击、参将。咸丰八年(1858年)升大沽协副将,助僧格林沁加强天津海防。次年英法联军挑起第二次大沽之战,他坚守北岸前炮台,手燃巨炮,重创敌舰,卒中炮阵亡。

  龙启瑞:字辑五,号翰臣(1814-1858):清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道光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在籍开办团练。后历任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著有《经德堂诗文集》、《小学高注补正》等。

  龙泽厚:清末广西临桂人,字积之,光绪优贡。以知县引见,在广州从康有为学,为万木草堂学长。曾参加桂林圣学会、上海强学会、上海不缠足会、上海中国国会和自立军起义。光绪二十九年(1903),因为参加 《苏报》工作,被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曾主持旧金山《文兴报》。后为上海天游学院教务长。编有《南海先生上书记》。

  龙鸣剑:四川省荣县人。早年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后组织同志军,开展武装斗争,在去往叙州(今宜宾东北)的行军途中因病去世。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武陵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省溆浦南)。相当于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省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地。东汉移治临元(今湖南省常德市西)。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西晋时移窒上邽(今天水市),北魏时相当于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

  武阳郡:隋代将魏州改为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省大名东北),唐代又改为魏州。相当今河北大名、磁县、涉县、武安、临漳、肥乡、魏县、丘县、成安、广平、馆陶、河南滑县、浚县、内黄及山东冠县一带等县地。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太原市西南),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武昌郡:公元221年孙权分江夏、豫章、庐陵三郡置郡,治所在武昌。西晋时有今湖北省长江以南,嘉鱼、咸宁、通山等县以东和江西九江、瑞县等市县地。

  南阳郡: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治所在今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汉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间地。其后渐小,隋初废。龙述为山都长,山都是南阳郡的一个县。

  2、堂号

  世师堂、八德堂、敦厚堂:三堂号皆源自后汉龙述,字伯高,为山都长官。马援给他侄子一封信,劝他侄子学习龙述的两句话:“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谨约节俭,廉公有威。”马援称这是龙述的“八德”。皇帝知道了,提拔龙述为太守,说他“堪为世人师”。

  经德堂:清朝龙起端著《经德堂文集》,他的书房叫“经德堂”。

  遗安堂: 广东粤中地区支派,包括广州地区,佛山地区,肇庆地区,清远地区等,最新调查,村庄二百多条,人口10万余,旅居海外的占二成多,始祖龙近天, 遗安堂来由;刘表向庞公曰;不享官禄,无以遗子孙,公曰;世人遗之以危,我独遗之以安,未尝无所遗也故曰遗安遗安堂字派;(见粤中龙氏族谱)

  此外,龙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武陵堂”、“天水堂”、“纳言堂”、“敦本堂”、“忠勤堂”等。

  五、家乘谱牒

  全国:福建泉州龙氏族谱不分卷

  广东:;粤中龙氏族谱二卷, 顺德大良龙氏族谱十七卷, 花县大坳龙氏族谱不分卷, 花县南溪龙氏族谱, 东莞龙屋基龙氏族, 德庆大宁龙氏族谱, 高要金山龙氏族谱, 广州白云区大田庙边龙氏族谱,

  浙江:兰溪龙舒宗谱六卷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1782,卷数不清)、万载江塘龙氏族谱(卷数不清)、万载龙氏族谱(1812,卷数不清)、万载龙氏族谱不分卷(1839)、万载龙氏族谱不分卷(1876)、万载康乐坊龙氏族谱、万载龙氏族谱三十九卷首二卷末四卷、万载龙氏族谱二十卷、万载龙氏族谱十二卷首二卷末四卷、万载义井龙氏族谱

  湖南:配西高桥龙氏五修族谱三十七卷、长沙龙氏族谱十六卷、茶陵云杨龙氏族谱不分卷、湘乡上湘城南龙氏续修族谱十八卷、湘乡城南龙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湘乡龙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湘乡城南龙氏四修族谱五十二卷首四卷

  重庆:大足县<龙氏宗谱>不分卷(2002) 。大足县高升镇<龙氏家谱>全一册(1980)。

  六、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倍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

  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

  贵州省麻江县龙氏族谱:再正通胜秀继祖永春光召世承忠德明生重大帮

  ▲凤

  一、姓氏来源 来源于官名:远古黄帝的曾孙帝喾高辛氏时,以凤鸟氏为历正(官名),就是专管历法天文,以指导人们按照季节时令耕田种地和收获的官。他的子孙便以风为姓,世代相传。 据《左传》记载:“高辛氏时,凤鸟氏为历正。凤盍以官为氏。望出平阳、邰阳。” 二、郡望堂号 望出平阳、邰阳。 汉置邰阳县,现在陕西省武功县。 三、历代名人 1、凤纲一-汉朝时渔阳人。传说他常采百草花以水渍封泥之,自正月开始,到九月末止采制,埋100天,煎9次火。刚死者以药纳口中,可救活。他常服此药,至数百岁不老,后“成仙”去向不明。 2、凤翕如一-字邻凡。明朝时吴县人。以贡生人官。崇帧未任汉阳通判,摄县事。张献忠来攻,太守弃印而逃。他动员官兵和全城居民,奋力死守。贼不能克,退去。卫城卫民有功,升衡州知府。卒于官。 3、 凤山——清朝时满洲人。以番泽举人袭佐领,充骁骑营翼长,印务章京,累迁参领,总办北京东安巡捕分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任副都统,训练京畿陆军。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升西安将军,仍留京供职。宣统三年(1911年)由荆州将军调广州将军,未行而武昌起义爆发。广东革命党人酝酿响应,他不听京中同僚劝阻,抵任时,行至南门夕卜,被革命党人李沛基抛掷炸弹炸死。

  

参考资料:

贝聿铭生平简介    (Ieoh Ming Pei)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 ------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风格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 贝氏家族以行医卖药起家,单是一个贝聿铭在当今世界建筑设计业的显赫地位,就足以令世人对贝家刮目相看了。更何况,这个家族中还出过「颜料大王」贝润生、「金融巨子」贝祖诒,还有那座被乾隆爷原样仿造了两处的花园--狮子林……   家谱和方志如同历史的岩层一样,小心翼翼地翻开其中的某一层,抚去尘埃,当时的社会状况如同化石一般地呈现了出来。翻开《吴中贝氏家谱》的第一本,苏州贝氏的脉络终于清晰起来。原籍浙江金华府兰溪县的贝兰堂作为苏州贝氏的始祖,于明朝中叶以行医卖药为生定居苏州。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贝氏由于经营中药业成为苏州四富之一。如今的贝氏家族支脉繁杂,据民国时「承训义庄」印制的《吴中贝氏家谱》中记载,贝氏那时已经延续到第十六世了。    近代,贝氏一族最为兴旺的支脉,是同为第十三世孙的贝哉安和贝润生两支。他们的六世祖是亲兄弟,两人同为贝氏余脉,却都不以医药业成名发家,贝哉安及其子孙被称为「金融世家」,而贝润生则被称为「颜料大王」。贝哉安年长贝润生4岁,两人关系甚密,曾共同为苏州政建和家族事业作出了许多贡献。    贝理泰,号哉安,生于1866年。其父贝晋恩曾在浙江为官,告病还乡后,与人合伙在苏州一带经营典当、酱园等行业。贝哉安青少年时便中得秀才,20岁时成为苏州府学贡生。在他即将走上仕途时,由于父亲去世,他只得放弃事业,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打理父亲留下的大批产业。经过七年的经营,他将所有的产业安排得井井有条,并且能脱出身来计划自己的将来。由于他极善理财,为人又有着很好的口碑,知县吴次竹很赏识他,聘他为幕僚,掌管赋税和财会工作,当时被人称为「钱谷师爷」。    后来贝哉安协助陈光甫、庄得之于1915年创办了上海银行,1917年出任苏州分行经理。他还协助陈光甫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后来又在苏州成立了分社,贝任经理。当然,仅凭贝哉安的这点资历,在巨头林立的上海滩是不足以被称为「金融家」的。之所以享得「金融世家」美誉,是因为他还有五个儿子、四个孙子从事银行工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贝哉安的三子贝祖诒,也就是贝聿铭的父亲。 贝祖诒,号淞荪,生于1892年,苏州东吴大学唐山工学院毕业,曾供职于盛宣怀创办的汉冶萍煤铁公司统计部。1914年贝祖诒进入中国银行北京总行,先后担任广州、香港、上海分行经理及总行副总经理。抗战胜利后,时任行政院长、掌握财政金融大权的宋子文,极为赏识已是中国银行副总经理的贝祖诒。由他推荐,贝祖诒于1946年3月1日出任中央银行总裁。    在一年的任期内,贝祖诒致力于外汇管理,被视为最有才干的财务官员。后为了对付通货膨胀,主张开放外汇,抛售黄金,因外汇枯竭引起黄金风潮,再加上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1947年2月宋子文和贝祖诒被迫下台。1973年贝在任香港上海商业银行办事董事11年后退休,寓居纽约,1982年12月27日去世。 贝祖诒东吴大学毕业后,娶了庄的女儿为妻。庄氏出身名门,是一位笛子高手,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夫妇间十分恩爱。1913年,他们添了个女儿,取名贝聿华。1917年4月26日(农历三月初六),他们又添了一个男孩,他就是贝聿铭。    1930年,庄氏患癌症在苏州逝世,留下了年仅13岁的贝聿铭和弟弟贝聿昆、贝聿枞以及三个姐妹。    中年丧妻使贝祖诒十分沮丧。他所在的银行为了使他从丧妻的悲伤中解脱出来,决定派贝祖诒出访欧洲,考察欧洲国家分行的工作情况。就在这次出访中,贝祖诒邂逅了蒋士云。当时贝祖诒40岁,而蒋士云仅21岁。    蒋士云,作为江南名媛,外交家蒋履福的女儿,她不仅以艳丽容貌,而且更以娴熟流利的英语和法语,让上流社会为之惊羡。蒋**的人生也很传奇,在未嫁给贝祖诒前差一点嫁给张学良,尽管后来失之交臂,但张学良至死都念念不忘这位“士云贤妹”,并称她为“自己最喜欢的女人”。1991年当张学良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阴影中走出来时,第一个想去美国会面的人就是这位贝夫人。他在纽约的三个月,即下榻贝公馆。也是由于贝夫人的穿针引线,才让张学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世人留下了一份厚重的“口述历史”。    蒋士云当时为了忘掉张学良,把心底的痛苦变成自己发奋读书的动力,远赴欧洲求学,开始新的生活。而贝祖贻则因发妻庄夫人新丧,是前来欧洲散心消愁的。蒋士云与贝祖贻早在上海和南京就见过面,此次相逢国外,又是同病相怜,所以与贝祖贻交谈数日,沉寂的心灵竟然碰撞出爱之火花。    蒋士云的父母无法允同婚事,因为贝祖贻膝下毕竟已有6个子女,年长士云许多。可蒋士云是个极重感情的姑娘,经过书信交往,毅然决定嫁给贝祖贻做续弦夫人。1932年春,他们在法国巴黎举行了婚礼。    蒋士云现在还健在,目前住在纽约。她与贝祖诒只育有一女。女儿已成家,只在每星期六回到曼哈顿的高级住宅和母亲共度周末。 看过**《蒙娜丽莎的微笑》的人除了记得朱丽娅的大嘴,也记住了拥有“美国最优秀女性”的卫斯理学院。       卫斯理学院的校友陆书华女士一生默默无闻,甚至因英文名Ellien Loo的关系芳名一度被写作卢爱玲或卢艾琳。但提到陆书华的丈夫建筑大师贝聿铭则是誉谤全球,无人不晓。       相比美女建筑学家、美女诗人、美女教授林徽因,条件匹敌的陆书华则是十分内敛的女性她父亲是麻省毕业的工程师,在上海中学毕业后,往美国读本科,这一经历和贝聿铭相同,都是接受了中西不同文化的熏陶。      陆在卫斯理毕业之后往哈佛读园林建筑专业的研究生。贝在波士顿接站时认识她,并且发生十分狗血的一幕:“美女,要不要搭顺风车啊?”   贝聿铭是阔少,家里开着中国银行,祖业还有狮子园,极有可能开了一辆豪华跑车过来勾引华人美女。此时陆**不卑不亢地回答:“谢谢,我已经买了火车票了。”但是贝聿铭大师展示出其牛皮糖精神,往返麻省和卫斯理之间看望陆**。   一来二去二人成为男女朋友,并且在陆**毕业后五天就注册结婚。也就是一开始那张颇有喜感的照片了 唐绍仪,又名唐绍怡,字少川,生于1862年1月2日,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国民党政府官员。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第一任内阁总理。经孙中山同意,他加入了同盟会。1912年3月到南京组织新内阁,4月迁往北京。唐力图推行责任内阁制,同袁世凯的意图不能相容,被迫弃职离京。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1932年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山县县长。日本侵占上海、南京后,策动其出任伪政权首脑,未成事实。后在上海寓所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刺杀身亡。    张荫棠(1866-1937) ,字朝弼、号憩伯、又号少卿。广东新会双水人。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任驻美使馆三等参赞。次年改任驻旧金山总领事,旋调任驻西班牙代办。    戊戌变法前, 与张元济创办通艺学堂,且与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梁启超和支持改革的户部侍郎张荫桓等有来往。    戊戌变法失败后,因涉嫌参与维新派“逆党”而被罢职。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委张荫棠为驻美外交代表 ,次年12月任驻美公使,1913年年初至6月21日,任驻美全权公使。 1914年5月26日 , 袁世凯任张荫棠为参政院参政,张不愿出任,于6月22日辞职。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不久,张荫棠病逝于北平寓所,终年71岁。著有《使藏纪事》五卷。 为什么要八这两个人,因为他们就是陆书华女士的祖辈 媒体称贝老的着装得体(安藤忠雄的锅盖头我欣赏不来),但他的气质却不会令人误会他是银行家;贝氏夫妇言语谦逊得平易近人,却又在举手投足时高雅内敛,被称为“神秘的东方贵族”,区别着自己和那些西方野蛮人。

庄氏光之辈下来是什么字辈

  [龙姓源流]  在中华民族的各种传说中以龙的传说历史最悠久,龙的形象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根植最深。早在6000年前,龙的形象已经诞生,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